'稻盛和夫:想賺錢無可厚非,但要把私慾提升到“大欲”的層次上'

"
"
稻盛和夫:想賺錢無可厚非,但要把私慾提升到“大欲”的層次上

與自己個人比,要更多地為家庭;與家庭比,要更多地為地區;與地區比,要更多地為社會,進而為國家、為世界作貢獻,利他之心儘可能擴大,儘可能提升。

——稻盛和夫《活法》

求利之心是人開展事業和各種活動的原動力。

因此,大家都想賺錢,這種“慾望”無可厚非。

但這種慾望不可停留在單純利己的範圍之內,也要考慮別人,要把單純的私慾提升到追求公益的“大欲”的層次上。

這種利他的精神最終仍會惠及自己,擴大自己的利益。

其實,經營企業這種行為,已經包含了“為世人為社會”的利他的精神。

現在,日本終身僱用制在逐步瓦解。但僱用員工依然意味著承擔義務,就是照顧這位員工的生活。

所以,五個人也好、十個人也好,只要僱用員工,就構成“為人”的行為。

不僅是經營企業,個人也是一樣。當你獨身時,會優先考慮自己一個人的生活,但一旦結婚成家,就要為夫人做事,為養育孩子負責。

這時候,你個人的行為無意中就包含了利他的要素。

不過要注意的是,利己和利他總是一體兩面、相輔相成的

就是說,小單位的利他,從更大單位的角度看,或許就變為利己。

比如,為企業、為家庭,確實包含了利他之心,但是,不管怎樣,“只要自己的公司賺錢就行”、“只要對自家有利就好”。

如果你這麼想,就已經變成了利己,你也就只能停留在這種較低的層級之上了。

為公司利益的行為,雖然包含了“利他”,但如果只為公司,從社會的角度看,這就是公司層次的利己。

為家庭這種個人層次的利他,如果只為自己的家庭,從別的角度來看,就反映出家庭單位的利己——因此,為了超越這種低層次的利他,必須養成在更大視野內觀察事物的眼光,從更大的視角、以相對的觀點來審視自己的行為。

比如,經營企業不光是自己公司要贏利,也要考慮客戶的利益,還要對消費者、股東、地區作出貢獻。

另外,與自己個人比,要更多地為家庭;與家庭比,要更多地為地區;與地區比,要更多地為社會,進而為國家、為世界作貢獻,利他之心儘可能擴大,儘可能提升。

這樣做,自然而然就能拓展自己的視野,就能看到周圍各種各樣的事物。據此就能做出客觀的、正確的判斷,就能避免失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