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為什麼凱恩斯是最受政府歡迎的經濟學家

金融是一把槍,政治是知道什麼時候扣動扳機。

——馬里奧·普佐《教父》

坤鵬論:為什麼凱恩斯是最受政府歡迎的經濟學家

經常讀財經文章的老鐵應該對凱恩斯這個洋名字不會陌生,這兩天坤鵬論認真研讀了他的相關資料,今天就來聊聊心得體會。

當然,限於坤鵬論本身水平,難免會有理解不到位之處,各位老鐵多多批評指正!另外,本篇超過6000字,其實初寫成時近16000字,再三斟酌將其拆為兩篇,還是字太多,老鐵海涵。

一、凱恩斯創造了政府最愛的經濟理論

單從個人聲望和理論的角度看,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生而很逢時,1929年浩劫般的經濟危機把整個世界搞得七零八碎,最終不得不靠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來結束。

身處其中的人們都很迷茫,急需有人來詮釋到底為什麼,人類就是這樣,對於未知的事情,總會惴惴不安,甚至莫名地恐懼。

1936年凱恩斯出版了《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書中對1929年的經濟危機給予了自己的說明。

不管對與錯,終於有專家站出來給了成體系的解說和分析,所有人恍然大悟,醍醐灌頂,當未知變成已知,神祕不再,恐懼散盡,自然凱恩斯也被奉為最牛逼的經濟大師。

坤鵬論:為什麼凱恩斯是最受政府歡迎的經濟學家

同時,另一個人更要重謝凱恩斯,他就是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帶著福氣!

我們的課本說,羅斯福新政把美國拉出了經濟危機的泥潭。

而這個新政在凱恩斯理論的加持下,成了日後各國政府爭相服用的經濟良藥。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不是凱恩斯,羅斯福新政只能算是一種偶然的應急措施,更不會成為此後各國政府長期的經濟政策選擇,同時他更不會成為美國曆史中響噹噹的總統。

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凱恩斯認為資本主義制度本身沒有問題,經濟危機的根源在於有效需求不足,加之危機帶來的對未來預期的不確定,人們不敢投資、不敢消費。而當這種情況發展到極端,就會產生危機,此時,市場自身已經很難自我修復危機,只有藉助政府幹預才行。

凱恩斯提出的政府幹預手段就是財政政策,和羅斯福新政有不少相似之處:

首先,政府要擴大直接投資,要興辦公共工程,因為這樣可以帶來類似連鎖的乘數效應,比如:帶動更多民間投資,一個就業崗位可以再創造更多就業崗位。

凱恩斯舉了個例子,財政部可以把錢裝進罐子,然後再埋在廢棄的煤礦裡,讓資本家僱人去挖,這樣就能啟動經濟。

其次,既然要投資,沒錢不行,所以政府要更多舉債,特別是發行國債,多發貨幣,他主張降低利率,而降低利率的辦法就是製造更多貨幣。

凱恩斯認為,蕭條期間社會缺少貨幣,雖然這樣做有通貨膨脹的傾向,但只要發行的貨幣能把閒置的資源帶動起來,產品就能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就不用擔心通貨膨脹。

第三,鑑於收入低的群體邊際消費傾向高,讓他們花錢比較費勁,凱恩斯主張通過收入的重新分配,比如:可以通過向富人徵稅和轉移支付制度等,從而提升整個社會的邊際消費傾向。

凱恩斯把羅斯福的擴張性政策直接昇華為理論層面,為該政策賦予了普遍意義,使之成了一旦遇到危機時政府幾乎不假思索的選擇。

坤鵬論:為什麼凱恩斯是最受政府歡迎的經濟學家

通俗地講,凱恩斯的主張脈絡就是,需求不足是老百姓失業賺不到錢造成的,既然失業造成社會消費大幅下滑,那就解決失業的問題,既然企業撐不起盤子,那政府就要承擔起責任,錢怎麼辦?政府有印鈔權呀,可勁兒印,別管貶值,先讓大家有活幹,有錢拿,然後就可以消費了,整個社會就被推動起來。

凱恩斯的理論是啪啪地打市場經濟自由主義的臉,直接要革了古典經濟學的命。

就像儒家思想一直被歷朝歷代獨尊,因為它所宣傳的最適合封建統治者來管理民眾思想,在統治者眼中,好的理論等於且只等於對自己有益的理論,所以,如果這個世界上誰是實用主義者最忠實的擁躉,非金字塔頂尖的那群人莫屬。

大仲馬在《基督山伯爵》中曾寫道:“在政治上,是沒有人,只有主義,沒有感情,只有利害。”

凱恩斯理論的誕生對於政府來說,簡直比瞌睡了送枕頭還要貼心舒服,政府們如獲至寶,在這一光輝理論的支撐下,政府終於可以正大光明地不斷向市場伸出其有形之手。

理論是個捕獲人心的好東西,它有時候就跟遠古巫師的預言一樣具有震懾的魔力,人類天生對理論滿懷敬畏感,會不自覺被折服,乃至匍匐膜拜,如果你想快速出人頭地,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論體系,並能夠自圓其說。

在這個世界上,凡是擁有調配資源權利的人,都是獲利(權力)最多的人,因為人類依賴資源生存,掌握了生存資料的調配權,誰都得俯首稱臣。

所有上位者最喜歡的就是權利,權利一統於自身,會讓人感覺離神也就一線之遙。

坤鵬論:為什麼凱恩斯是最受政府歡迎的經濟學家

坤鵬論認為,凱恩斯經濟理論特別受各國政治精英青睞的原因如下:

1.為超發貨幣,寬鬆的貨幣政策,放水刺激經濟提供了堅強的理論依據,而印刷貨幣,本質就是對財富的重新分配,簡單粗暴,但很高效。

2.政府直接擴大支出,比如搞基建等,從而實現短時間內的明顯效果,不得不承認,人類就是短視的生物,所有人,包括政府官員都會偏好短期行為,除此之外,這麼做還能快速討好自己的國民,何樂而不為。

3.越是精英越自信,認為自己具有超常能力,喜歡最大限度展現才華,人定勝天是精英的座右銘,而政府通常由社會精英組成,所以,他們更希望發揮自己更多作用,而不是無為而治。

說到底,凱恩斯經濟學為政府直接發揮作用提供了理論基礎,是一種讓政府大有作為的經濟學,因而是幾乎任何政府都願意接受的經濟學。

二、凱恩斯經濟理論都有哪些問題

坤鵬論認為,如果沒有金融,或金融不發達,再加上社會財富均衡,凱恩斯的經濟理論確實算是良策,但貪婪的金融離錢最近,它們總是享受著新錢的第一道芬芳,並比別人更容易影響貨幣的流向,而且金融還狡猾至極,它們可以藉著各種創新招數,把錢引向能夠為它們提供暴利的地方。同時,擁有財富的利益集團,也會千般阻礙,萬般阻擋,這樣,凱恩斯和政府的初衷就難以實現了。

從歷史上看,如果既得利益者不但控制著經濟資源,還控制著社會資源,危機時刻,既得利益者就會從創造增量轉向掠奪存量,危機將愈演愈烈,直至社會循環不能延續,最終可能整個社會鏈條都要崩潰。

回顧歷史上的幾次經濟危機,我們不難發現,產能過剩的問題往往也是在新舊技術碰撞的過程中產生,新技術要革舊技術的命,要全面顛覆舊有的產業結構,舊技術自然不會束手就擒,兩者必要慘烈地交鋒,這是人類發展,技術進步必須的陣痛,誰也無法躲過。

就像兩個自己的孩子打架,父母最好的選擇是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兩不相幫,這時候幫誰都是對另外一個孩子的傷害。

而凱恩斯主張注入大量貨幣,這隻能是更大規模地保護和複製原來的產業結構,拉了偏架,嚴重影響了新舊技術交替的陳痛節奏,致使產業結構問題、產能過剩問題更加嚴重,陣痛的危害與時間被人為拉昇和延長。

所以,這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經濟政策,全靠外力打強心劑恢復起來,一旦停止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這種強心劑,經濟就會二次跌入低谷。

人們感冒了,負責任的醫生從來不會給病人亂吃消炎藥,亂打抗生素,因為大部分感冒七天自己就好,人體有著強大的自愈能力,如果用消炎藥和抗生素這樣的外力,只能讓人體的抵抗力變得越來越脆弱,當再次遇到更厲害的病毒侵襲時,不僅病程會拉長,消炎藥和抗生素都不再那麼有效。

經濟危機和人類的感冒發燒挺像,本來這是經濟的自然排毒過程,是經濟的自然調整,危機一來就用猛藥,表面上看好了,其深層次的矛盾卻被掩蓋,當下一次再爆發時,就會更加不可收拾,付出的代價更加慘烈。

三、70年代的滯脹令凱恩斯理論失了顏色

坤鵬論:為什麼凱恩斯是最受政府歡迎的經濟學家

一切違背規律的方法都很難成為普遍真理。

凱恩斯的經濟理論在實踐中並非一帆風順,到了上世紀的70年代滯脹發生了,凱恩斯的理論遇到了現實最直接的挑戰,它居然失效了。

1973年10月發生了中東石油戰爭,阿拉伯國家戰敗,為了報復美國及西方世界,1973年12月,阿拉伯的石油輸出國宣佈收回在石油標價權,然後直接漲價,同時限制石油產量,幾乎一夜之間,西方國家陷入油荒,油價從3美元躥到了35美元。

對於經濟正在高速增長,並對石油高度依賴的美國,這簡直就是釜底抽薪,《紐約時報》這樣來描述當時的情景:“和平時期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通貨膨脹、本世紀最高利率、由此而產生的房地產業極不景氣、正在萎縮和比較混亂的證券市場,大量事業的經濟停滯。”

於是,按照凱恩斯的藥方,尼克松、福特、卡特三任總統,減稅、增加公共支出一樣都沒少幹,但物價該漲照漲,失業該失照失......

錢大把地花出去了,就業率沒上來,產能照樣過剩,物價依然狂奔,經濟還是不景氣。

這種現象在經濟學上有個術語,叫滯脹,也就是經濟停滯,物價上漲。

美國陷入了二戰後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

1976年,英國首相卡拉漢說:“我們習慣於設想,你可以花錢擺脫一場衰退,以及靠減稅和擴大開支來增加就業。我坦白地告訴你們,那個主意不復存在了,而且在它曾經存在的時候,它能起的作用也是靠將更大劑量的膨脹注入經濟,然後第二步接著是更高水平的失業。那就是過去20年的歷史”。

有趣的是,北宋有兩個名人早早就搞過類似凱恩斯的經濟政策,先是王安石,後面跟著是蔡京。

王安石變法的主要方向,就是大規模加大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和控制。甚至是“要斂財,就要無所畏懼,不必畏懼悠悠天命、不必畏懼所有規則、更不必畏懼人言洶洶,拿到錢才是硬道理!”

接著,王安石的最大繼承者——蔡京繼續胡搞,其經濟觀神似凱恩斯,他認為:

大家只有儘量花錢,才能迅速生產財富,天下如果有一個人捨不得花錢,就會有很多人沒錢賺,如果所有人都捨不得花錢,天下人就都沒錢賺......

跟凱恩斯一樣闡述一個邏輯:刺激消費、拉動經濟。

而且蔡京為了刺激消費還大搞通貨膨脹,鑄造“當五大錢”、“當十大錢”,造成全國的貨幣混亂。

從王安石到蔡京,兩人變法折騰了幾十年,搞得民窮財盡,官僚腐敗,軍隊虛弱,民亂蜂起,最終輝煌的北宋滅亡。

坤鵬論:為什麼凱恩斯是最受政府歡迎的經濟學家

二十世紀,上帝偏心地站在了美國那邊。

1980年,里根擊敗卡特當選為美國第40任總統,這個曾經的二流演員居然把美國帶出了經濟危機,從而成為了一位偉大的美國總統。

坤鵬論曾在《里根當年成功不只靠減稅 特朗普的組合拳到底是什麼?》詳細講過里根的豐功偉績,有興趣的老鐵可以去看看。

1980年,人們已經意識到之所以通膨高達兩位數,完全是因為聯邦政府濫用財政手段所導致的,財政政策的錢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無論怎麼刺激經濟,這個世界上的錢總是有數的,聯邦政府花了,民間投資必然萎縮,天下之財必有定數,不在官,便在民。

里根當時說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話:“過大的政府,是人民的公敵”。

他向國會提出了自己的經濟復甦方案,第一,減稅,第二,降低社會公共開支,破掉財政預算,第三,放鬆政府管制。

當然,方案中沒有提到的還有重要的一點:向國外轉嫁危機。

當然,里根的復甦計劃並不這麼簡單,他也經歷了諸多坎坷,欲知詳情還是請看剛才說的那篇文章吧,從中你還可以嗅到如今特朗普的招式。

四、凱恩斯的挑戰者

也正是70年代滯脹的發生,讓人們開始對凱恩斯理論產生了質疑,有人開始直接挑戰,特別是之前灰頭土臉的自由市場經濟倡導者們。

坤鵬論:為什麼凱恩斯是最受政府歡迎的經濟學家

首先是以弗裡德曼為代表的貨幣主義。

弗裡德曼指出,凱恩斯理論的基礎前提是,通貨膨脹與就業的關係,也就是要解決危機期間的失業問題,可以注入更多貨幣,以恢復經濟,從而創造更多就業崗位。

但是,弗裡德曼認為,失業和通貨膨脹存在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二者之間負相關,即此消彼長的階段,凱恩斯的經濟政策可能會有效;

第二階段,即使再正常的經濟也會存在自然失業率,由於人們已經根據通貨膨脹調整了自己的預期,無論通貨膨脹有多高,失業率都不變。

第三階段,如果政府錯誤干預,自由市場機制受到了干擾,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成了相互加劇的關係,要實行擴張性政策,結果只能是滯脹。

弗裡德曼的核心就是自由市場經濟,他認為,國家對經濟的干涉沒有什麼好處,國家最好不要插手經濟政策,唯一可以實行的就是設定一個規則,即所謂的“單一規則”,也就是政府只把貨幣供應量的年增長率長期固定在同期的經濟增長率基本一致的水平,比如:今年預計經濟增長5%,那貨幣供應量就多加5%,因為全國人民和企業都心裡有了數,自然會對通膨、收入等有了判斷,其實也就是對未來心裡有譜,只要民眾信心不失,剩下的問題市場自然會有效解決。

弗裡德曼的經濟政策主張在實踐中曾使不少國家成功控制了通貨膨脹。

1979年,以撒切爾夫人為首相的英國保守黨政府將貨幣學派的理論付諸實施,奉行了一整套完整的貨幣政策;

美國總統里根上臺提出的“經濟復甦計劃”中,也把弗裡德曼的貨幣主義思想作為主要內容。

坤鵬論:為什麼凱恩斯是最受政府歡迎的經濟學家

凱恩斯經濟理論主要從需求端出發,與其針鋒相對同是拉弗為代表的供給學派,最近凡是討論稅收相關的文章,很多都會提到拉弗曲線。

這個學派認為經濟發展是一個微觀層面的問題,主張通過減稅來刺激微觀經濟主體——老百姓,讓他們拿到手裡的錢變多,這樣就可以實實在在地發展經濟,促使人們更努力地工作,更多地投資,更好地發明創造,更勇於承擔風險,更敢於消費。

而曾預見過擴張性政策必然會導致滯脹的奧地利學派,也算是凱恩斯的對立面,該學派的著名代表——熊彼特曾指出,對於危機只有讓它自己治癒自己才是可取的,任何人為地恢復都會令那些在蕭條中未能調整的剩餘問題更加嚴重,從而又會產生出新的問題,再造成另一次更嚴重的經濟威脅。

而不遠之前的歷史似乎也在驗證熊彼得的預言。

1929年盛況空前的經濟危機,儘管有羅斯福強勁的新政刺激,但恢復時間卻經歷了10年,而且在1933年開始復甦不久,第二次衰退又在1937年接踵而來,並且還是有史以來最急劇的一次衰退。

這之後,不少經濟學家反思稱,如果不是當初一系列政府刺激,那場危機可能不會持續如此長的時間。

再往近期看,美國的次貸危機,它其實和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有關,當時,泡沫破滅後,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但只衰退了一個季度,美聯儲就通過降息刺激地產基金而激發了美國經濟,阻擊衰退,之後金融深度參與房地產,金融衍生品玩得特別特別哈皮,美國房地產業與金融業聯手給本來付不起首付的窮人放槓桿零首付,最終爆雷的次級貸款,成就了次貸危機這個更大的泡沫和更大的衰退。

坤鵬論:為什麼凱恩斯是最受政府歡迎的經濟學家

人類歷史就是一波接一波、一個接一個週期地向前發展,經濟同樣也有著自己完整的週期,春夏秋冬缺一不可。

而危機甚至就像經濟體系的排毒師,雖然大家不喜歡它,但它本來就是市場經濟的機制組成部分,密不可分。

市場經濟給了人最大的自由,同時也任由人性在其中肆意,貪婪誰都無法戒除,在經濟快速發展期,大家對未來都有著美好預期,膽子大,更貪婪,那些引領快速發展的產業,自然會吸引大量投資進去分羹,錢沒有節制,就會造成泡沫,並且越吹越大。

為了防止經濟隨泡沫一同破滅,經濟危機上位,為快速前進的經濟列車踩剎車,前面開得有多快,泡沫有多大,剎車就會有多猛烈,在剎車過程中,前期快速發展時積累的問題會被集中、一次性解決,用經濟學的話就是強制擠出泡沫,強制淘汰落後,調整和提升產業結構,使其更適合新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刺激創新。

就像70年代美國的那次危機,確實是一段痛苦的時光,但受損和失業率最高的行業都是夕陽產業,而一批弱小的產業卻在蓬勃成長,金融、信息服務、文娛、宇航、生化......正是這些行業將人類帶入一個高速信息時代。

那次滯脹結束前,美國的計算機、通訊、宇航、生物製藥、控制儀器、半導體已經與汽車、鋼鐵、造船和紡織業產值相當。

沒有滯脹,美國更不可能放棄原有製造業為主的格局,金融、信息通訊、宇航等產業更不可能在國民經濟中成為主角。

而美國,很可能會像曾經強大的英國,死在自己的繁榮裡。

不破不立,唯有破,才能立。

如果自己下不了狠心破,經濟危機就會降臨幫助你破,只是更殘酷更痛苦。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轉載請保留本信息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5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5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6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