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吉利汽車發佈了4月份的銷量情況,數據顯示吉利4月份單月銷量達到10.39萬輛,同比下滑了19.3%。前4個月累計完成47.04萬輛,同比下滑了8.7%。具體每款車型的銷量見下表:


為什麼我對吉利4月僅10萬的銷量不感到擔憂?


看到這個數據,或許不少人會想,吉利的銷量表現銳減,在數款新產品加持下,為何還不及2018年度的水平?吉利是不是遭遇到了瓶頸?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要得到這個答案,我們需要從市場、產品、策略等角度去綜合分析。

毫無疑問,市場的需求是影響車企銷量水平的重要因素。如果是作為自主龍頭企業的吉利汽車銷量都表現得不盡如人意,那足夠證明市場的寒冬還在延續。

目前,雖然乘聯會還未公佈4月份總體大盤情況,但根據周度數據顯示,4月批發和零售均出現近兩成的降幅,這足以見得,哪怕現在已經立夏,但大多數主機廠都還未從寒冬中甦醒過來。從這個角度來看,吉利即便銷量同比全線飄紅,但跑贏大盤依然是難能可貴的事情,同時帝豪、博越和繽越3款車型保持了月銷萬輛的水準。


為什麼我對吉利4月僅10萬的銷量不感到擔憂?


從產品的角度來看,4月份吉利遠景家族領跌,同時帝豪家族也承受了較大壓力,足以看到10萬元級別的細分市場依然受到了較大影響,這也跟低線市場的消費受阻有關。而這,也是2018年以來車市出現下滑的根本因素,比如樓市和股市將居民的財富抽空,暫時無法滿足對出行的升級需求。

另一方面,由於國五和國六排放法規的切換期,消費者處於對上牌、對新車以後的二手車殘值的擔憂,大多出現持幣觀望的心態,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現階段汽車的消費,吉利所遇到的問題,也是現在整個車市面臨的最普遍現象。


為什麼我對吉利4月僅10萬的銷量不感到擔憂?


吉利在2015年-2018年年間,密集佈局10萬元級別的產品,在不斷走高的基數下,遇到市場行情的驟變,銷量波動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兒。但後來吉利開始在高價值產品上發力,相繼推出了主打年輕化的繽系列、主打家用MPV市場的嘉際,以及純電動A級轎車的幾何A,期待改變吉利低端產品集中的現象。

意料之外的是,繽越、嘉際、幾何A的突出表現,成為了吉利4月份銷量中的驚豔亮點,也證明了不可逆轉的消費升級大趨勢。毫無疑問,上述幾款產品的技術更先進,售價更高,由此帶來的產品價值也更上一層樓,這在消費和品牌升級的趨勢下,吉利藉此機會提升高價值產品的佔比,以此拉高吉利的利潤率和銷售質量,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是一件好事兒。


為什麼我對吉利4月僅10萬的銷量不感到擔憂?


首先拿繽越來說,同樣作為一款A0級SUV產品,走更加年輕風格的繽越依然保持在月銷萬輛的水平,達到1.27萬輛,這證明市場對繽越這款產品的認可,這種認可也是基於BMA架構下,全新動力總成1.5T+7DCT,和電氣化架構下智能互聯、安全系統升級如L2駕駛輔助帶來的產品力優勢。

作為吉利首款MPV產品,嘉際第二個月銷量繼續取得突破,達到4036輛,這個成績,已與奧德賽、艾力紳等主流家用MPV齊頭並進。在需求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的今天,嘉際開了一個不錯的頭,拉開了吉利MPV市場進攻的新序幕。值得一提的是,嘉際的主銷車型集中在12-14萬元的區間,一定程度上也拉高了吉利的平均售價,提升了吉利的品牌價值。

而獨立的幾何品牌,其下首款純電動轎車幾何A,也在首月拿到了1017輛的成績,作為一款售價在15-19萬元的轎車產品,這個價格區間已經完全進入到了合資品牌A級車的細分市場。更重要的是,幾何A以一種全新的產品方式和體驗,為吉利和國家的新能源轉型提供了推動力,也成為“藍色吉利行動”戰略的執行的新起點。


為什麼我對吉利4月僅10萬的銷量不感到擔憂?


所以無需對吉利某個月的不良表現感到擔憂,畢竟產品的切換週期、市場的上下波動不可避免,但吉利的技術基礎和實力,已經奠定了未來增長的潛在動力。不久前,吉利發佈了全新的CMA架構,這是本土品牌唯一一個能與大眾MQB和豐田TNGA相匹敵的全球化模塊架構,這也意味著吉利在造車方式方法論上,已經達到了國際化的水準。

吉利基於CMA架構的首款SUV星越即將推向市場,第二款轎車產品也已經在到來的路上。這兩款產品、特別是搭載2.0T+8AT的星越,是奠定吉利技術實力和產品實力的關鍵,也是吉利重塑品牌高度的轉折點,勢必將在上市後,樹立起本土品牌上攻的強大壁壘,在存量市場競爭中奪得更多競爭對手的份額。

在這樣的技術架構下,以吉利旗下的產品在動力總成、底盤和電子電氣架構“三大件”上全面實現了全面的進階,就像繽越即便搭載不少人擔憂的三缸機,也十分受消費者歡迎一樣,好的技術一定會受到市場的認可,好的產品才是打開消費者心扉的唯一路徑。


為什麼我對吉利4月僅10萬的銷量不感到擔憂?

特別是領克01能夠實現性能車級別34米剎車距離,星越能夠跑出6.8S(實測最佳達到6.6S)的百公里加速度,領克的操控被諸多行業人士和媒體評價為卓越,這些都足夠證明,CMA架構帶來的先進技術,將打破吉利目前所遭遇的技術迭代瓶頸,重新樹立吉利產品力新的競爭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CMA,吉利已形成了包括BMA、SPA、全新一代電動汽車專屬架構PMA四大全球化基礎模塊架構,四大架構也將在集團旗下品牌之間,實現資源共享和規模化效應,未來技術的共享和升級,還將為吉利帶來更多的技術優勢,而這也是未來一個品牌和一款產品持續熱銷的根本所在。

文/杜餘鑫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瞭解更多行業資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