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吉利汽車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起訴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成為當前國內車壇的一大看點。不同於特斯拉起訴跳槽至小鵬汽車的前員工帶走了30萬份關於其自動駕駛技術Autopilot的文件,也不同於捷豹路虎訴陸風X7在外觀上的抄襲,吉利起訴威馬,將為國內日後汽車企業之間的人才流動,尤其是從體系更為完善的傳統車企跳槽到造車新勢力定下了一個判例。】

撰文|張 弛 / 編輯|錢 蕾

“雖說中國不是判例法的國家,但這樣的判例以及相關的司法解釋,無疑會有很高的指標意義。”一位業內人士對吉利“狀告”威馬一事作了這樣的評價。這場來自中國自主車企和新造車公司之間的糾紛成為眼下新老勢力的一個標誌性事件。“我注意到是商業祕密,不是專利侵權。”該業內人士表示,這背後可能涉及保密、排他性協議。

"

​【導語:吉利汽車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起訴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成為當前國內車壇的一大看點。不同於特斯拉起訴跳槽至小鵬汽車的前員工帶走了30萬份關於其自動駕駛技術Autopilot的文件,也不同於捷豹路虎訴陸風X7在外觀上的抄襲,吉利起訴威馬,將為國內日後汽車企業之間的人才流動,尤其是從體系更為完善的傳統車企跳槽到造車新勢力定下了一個判例。】

撰文|張 弛 / 編輯|錢 蕾

“雖說中國不是判例法的國家,但這樣的判例以及相關的司法解釋,無疑會有很高的指標意義。”一位業內人士對吉利“狀告”威馬一事作了這樣的評價。這場來自中國自主車企和新造車公司之間的糾紛成為眼下新老勢力的一個標誌性事件。“我注意到是商業祕密,不是專利侵權。”該業內人士表示,這背後可能涉及保密、排他性協議。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網公開資料顯示,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吉利汽車研究院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起訴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的四家公司,包括威馬汽車科技集團、威馬智慧出行科技、威馬汽車製造溫州公司、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而這一知識產權糾紛案在2018年就已經提交,索賠金額高達21億元。該案件將在上海高院開庭審理,開庭時間為2019年9月17日。沈暉的一封內部郵件被視為對此事的迴應:“作為初創企業,我們更要強化研發的投入,強化用戶價值的創造。不懼寒冬,不懼怕舊勢力的挑戰,更加不懼怕推動變革的阻力。”

"

​【導語:吉利汽車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起訴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成為當前國內車壇的一大看點。不同於特斯拉起訴跳槽至小鵬汽車的前員工帶走了30萬份關於其自動駕駛技術Autopilot的文件,也不同於捷豹路虎訴陸風X7在外觀上的抄襲,吉利起訴威馬,將為國內日後汽車企業之間的人才流動,尤其是從體系更為完善的傳統車企跳槽到造車新勢力定下了一個判例。】

撰文|張 弛 / 編輯|錢 蕾

“雖說中國不是判例法的國家,但這樣的判例以及相關的司法解釋,無疑會有很高的指標意義。”一位業內人士對吉利“狀告”威馬一事作了這樣的評價。這場來自中國自主車企和新造車公司之間的糾紛成為眼下新老勢力的一個標誌性事件。“我注意到是商業祕密,不是專利侵權。”該業內人士表示,這背後可能涉及保密、排他性協議。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網公開資料顯示,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吉利汽車研究院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起訴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的四家公司,包括威馬汽車科技集團、威馬智慧出行科技、威馬汽車製造溫州公司、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而這一知識產權糾紛案在2018年就已經提交,索賠金額高達21億元。該案件將在上海高院開庭審理,開庭時間為2019年9月17日。沈暉的一封內部郵件被視為對此事的迴應:“作為初創企業,我們更要強化研發的投入,強化用戶價值的創造。不懼寒冬,不懼怕舊勢力的挑戰,更加不懼怕推動變革的阻力。”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當前的威馬汽車正處在新一輪融資前的關鍵時期,一方面受國內大環境疊加政策退補的影響,威馬汽車2019年上半年銷量不足萬臺,雖然仍然位列造車新勢力交付的三甲行列,但離開全年10萬的銷售目標相去甚遠,幾乎難以實現既定目標;另外一方面,吉利的賠償額訴求高達21億元,這對於如今亟需輸血的威馬來說無疑影響巨大。雖然法院最終未必會全部支持吉利的訴求,但是這對於希望投資威馬的投資人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利空。

"

​【導語:吉利汽車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起訴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成為當前國內車壇的一大看點。不同於特斯拉起訴跳槽至小鵬汽車的前員工帶走了30萬份關於其自動駕駛技術Autopilot的文件,也不同於捷豹路虎訴陸風X7在外觀上的抄襲,吉利起訴威馬,將為國內日後汽車企業之間的人才流動,尤其是從體系更為完善的傳統車企跳槽到造車新勢力定下了一個判例。】

撰文|張 弛 / 編輯|錢 蕾

“雖說中國不是判例法的國家,但這樣的判例以及相關的司法解釋,無疑會有很高的指標意義。”一位業內人士對吉利“狀告”威馬一事作了這樣的評價。這場來自中國自主車企和新造車公司之間的糾紛成為眼下新老勢力的一個標誌性事件。“我注意到是商業祕密,不是專利侵權。”該業內人士表示,這背後可能涉及保密、排他性協議。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網公開資料顯示,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吉利汽車研究院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起訴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的四家公司,包括威馬汽車科技集團、威馬智慧出行科技、威馬汽車製造溫州公司、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而這一知識產權糾紛案在2018年就已經提交,索賠金額高達21億元。該案件將在上海高院開庭審理,開庭時間為2019年9月17日。沈暉的一封內部郵件被視為對此事的迴應:“作為初創企業,我們更要強化研發的投入,強化用戶價值的創造。不懼寒冬,不懼怕舊勢力的挑戰,更加不懼怕推動變革的阻力。”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當前的威馬汽車正處在新一輪融資前的關鍵時期,一方面受國內大環境疊加政策退補的影響,威馬汽車2019年上半年銷量不足萬臺,雖然仍然位列造車新勢力交付的三甲行列,但離開全年10萬的銷售目標相去甚遠,幾乎難以實現既定目標;另外一方面,吉利的賠償額訴求高達21億元,這對於如今亟需輸血的威馬來說無疑影響巨大。雖然法院最終未必會全部支持吉利的訴求,但是這對於希望投資威馬的投資人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利空。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威馬吉利淵源頗深

威馬的主要創始人沈暉和吉利的淵源頗深。作為李書福三顧茅廬請來操盤收購沃爾沃的大將,沈暉在職期間為吉利可謂嘔心瀝血,對於收購沃爾沃成功功不可沒。沈暉在籌建上海沃爾沃中國總部時也也起到了關鍵作用,尤其是在沃爾沃過渡和整合最艱難的時刻,沈暉的專業、沉穩和自信讓沃爾沃平安度過了收購後的動盪磨合期。

"

​【導語:吉利汽車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起訴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成為當前國內車壇的一大看點。不同於特斯拉起訴跳槽至小鵬汽車的前員工帶走了30萬份關於其自動駕駛技術Autopilot的文件,也不同於捷豹路虎訴陸風X7在外觀上的抄襲,吉利起訴威馬,將為國內日後汽車企業之間的人才流動,尤其是從體系更為完善的傳統車企跳槽到造車新勢力定下了一個判例。】

撰文|張 弛 / 編輯|錢 蕾

“雖說中國不是判例法的國家,但這樣的判例以及相關的司法解釋,無疑會有很高的指標意義。”一位業內人士對吉利“狀告”威馬一事作了這樣的評價。這場來自中國自主車企和新造車公司之間的糾紛成為眼下新老勢力的一個標誌性事件。“我注意到是商業祕密,不是專利侵權。”該業內人士表示,這背後可能涉及保密、排他性協議。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網公開資料顯示,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吉利汽車研究院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起訴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的四家公司,包括威馬汽車科技集團、威馬智慧出行科技、威馬汽車製造溫州公司、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而這一知識產權糾紛案在2018年就已經提交,索賠金額高達21億元。該案件將在上海高院開庭審理,開庭時間為2019年9月17日。沈暉的一封內部郵件被視為對此事的迴應:“作為初創企業,我們更要強化研發的投入,強化用戶價值的創造。不懼寒冬,不懼怕舊勢力的挑戰,更加不懼怕推動變革的阻力。”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當前的威馬汽車正處在新一輪融資前的關鍵時期,一方面受國內大環境疊加政策退補的影響,威馬汽車2019年上半年銷量不足萬臺,雖然仍然位列造車新勢力交付的三甲行列,但離開全年10萬的銷售目標相去甚遠,幾乎難以實現既定目標;另外一方面,吉利的賠償額訴求高達21億元,這對於如今亟需輸血的威馬來說無疑影響巨大。雖然法院最終未必會全部支持吉利的訴求,但是這對於希望投資威馬的投資人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利空。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威馬吉利淵源頗深

威馬的主要創始人沈暉和吉利的淵源頗深。作為李書福三顧茅廬請來操盤收購沃爾沃的大將,沈暉在職期間為吉利可謂嘔心瀝血,對於收購沃爾沃成功功不可沒。沈暉在籌建上海沃爾沃中國總部時也也起到了關鍵作用,尤其是在沃爾沃過渡和整合最艱難的時刻,沈暉的專業、沉穩和自信讓沃爾沃平安度過了收購後的動盪磨合期。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可以說,沈暉是陪李書福度過了收購沃爾沃前後的關鍵人物,而吉利也正是從收購沃爾沃開始掀開了新的發展篇章。但有些使命註定是階段性的,沈暉離開沃爾沃之際或多或少對吉利頗有微詞。如今成立威馬,也是沈暉希望能夠在業內重新證明自己,做一番成績給李書福看看的味道。

威馬真的偷了嗎?

汽車行業是一個資本密集型行業,更是一個人才密集型行業。創建威馬汽車,除了資本支持之外,最重要肯定是有一個優秀專業的團隊。從沈暉的履歷來看,其雖然有豐富的零部件外資企業的經歷,但整車廠經歷只有在吉利和沃爾沃中國這一段。因此從吉利與沃爾沃的體系內帶走不少曾經的下屬一同去創業,其實是很多當前造車新勢力普遍的做法。即使對於傳統的主機廠,也會從國外一線品牌挖來不少工程技術專家,幫助其從流程、技術以及體系上加以完善。

"

​【導語:吉利汽車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起訴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成為當前國內車壇的一大看點。不同於特斯拉起訴跳槽至小鵬汽車的前員工帶走了30萬份關於其自動駕駛技術Autopilot的文件,也不同於捷豹路虎訴陸風X7在外觀上的抄襲,吉利起訴威馬,將為國內日後汽車企業之間的人才流動,尤其是從體系更為完善的傳統車企跳槽到造車新勢力定下了一個判例。】

撰文|張 弛 / 編輯|錢 蕾

“雖說中國不是判例法的國家,但這樣的判例以及相關的司法解釋,無疑會有很高的指標意義。”一位業內人士對吉利“狀告”威馬一事作了這樣的評價。這場來自中國自主車企和新造車公司之間的糾紛成為眼下新老勢力的一個標誌性事件。“我注意到是商業祕密,不是專利侵權。”該業內人士表示,這背後可能涉及保密、排他性協議。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網公開資料顯示,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吉利汽車研究院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起訴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的四家公司,包括威馬汽車科技集團、威馬智慧出行科技、威馬汽車製造溫州公司、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而這一知識產權糾紛案在2018年就已經提交,索賠金額高達21億元。該案件將在上海高院開庭審理,開庭時間為2019年9月17日。沈暉的一封內部郵件被視為對此事的迴應:“作為初創企業,我們更要強化研發的投入,強化用戶價值的創造。不懼寒冬,不懼怕舊勢力的挑戰,更加不懼怕推動變革的阻力。”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當前的威馬汽車正處在新一輪融資前的關鍵時期,一方面受國內大環境疊加政策退補的影響,威馬汽車2019年上半年銷量不足萬臺,雖然仍然位列造車新勢力交付的三甲行列,但離開全年10萬的銷售目標相去甚遠,幾乎難以實現既定目標;另外一方面,吉利的賠償額訴求高達21億元,這對於如今亟需輸血的威馬來說無疑影響巨大。雖然法院最終未必會全部支持吉利的訴求,但是這對於希望投資威馬的投資人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利空。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威馬吉利淵源頗深

威馬的主要創始人沈暉和吉利的淵源頗深。作為李書福三顧茅廬請來操盤收購沃爾沃的大將,沈暉在職期間為吉利可謂嘔心瀝血,對於收購沃爾沃成功功不可沒。沈暉在籌建上海沃爾沃中國總部時也也起到了關鍵作用,尤其是在沃爾沃過渡和整合最艱難的時刻,沈暉的專業、沉穩和自信讓沃爾沃平安度過了收購後的動盪磨合期。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可以說,沈暉是陪李書福度過了收購沃爾沃前後的關鍵人物,而吉利也正是從收購沃爾沃開始掀開了新的發展篇章。但有些使命註定是階段性的,沈暉離開沃爾沃之際或多或少對吉利頗有微詞。如今成立威馬,也是沈暉希望能夠在業內重新證明自己,做一番成績給李書福看看的味道。

威馬真的偷了嗎?

汽車行業是一個資本密集型行業,更是一個人才密集型行業。創建威馬汽車,除了資本支持之外,最重要肯定是有一個優秀專業的團隊。從沈暉的履歷來看,其雖然有豐富的零部件外資企業的經歷,但整車廠經歷只有在吉利和沃爾沃中國這一段。因此從吉利與沃爾沃的體系內帶走不少曾經的下屬一同去創業,其實是很多當前造車新勢力普遍的做法。即使對於傳統的主機廠,也會從國外一線品牌挖來不少工程技術專家,幫助其從流程、技術以及體系上加以完善。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對於現在的自主品牌車企來說,尤其對於吉利、長城這些在核心技術上有所突破的自主品牌領軍車企,其核心競爭力並不在於品牌車型,也不在於體系流程,而是在於人才。自主品牌中的核心工程技術人才其實大多數也是從合資企業歷練出來。他們也是將合資企業比較領先的管理模式和產品開發流程帶到了自主品牌,甚至也帶來了自己之前的下屬還有供應商資源。

"

​【導語:吉利汽車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起訴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成為當前國內車壇的一大看點。不同於特斯拉起訴跳槽至小鵬汽車的前員工帶走了30萬份關於其自動駕駛技術Autopilot的文件,也不同於捷豹路虎訴陸風X7在外觀上的抄襲,吉利起訴威馬,將為國內日後汽車企業之間的人才流動,尤其是從體系更為完善的傳統車企跳槽到造車新勢力定下了一個判例。】

撰文|張 弛 / 編輯|錢 蕾

“雖說中國不是判例法的國家,但這樣的判例以及相關的司法解釋,無疑會有很高的指標意義。”一位業內人士對吉利“狀告”威馬一事作了這樣的評價。這場來自中國自主車企和新造車公司之間的糾紛成為眼下新老勢力的一個標誌性事件。“我注意到是商業祕密,不是專利侵權。”該業內人士表示,這背後可能涉及保密、排他性協議。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網公開資料顯示,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吉利汽車研究院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起訴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的四家公司,包括威馬汽車科技集團、威馬智慧出行科技、威馬汽車製造溫州公司、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而這一知識產權糾紛案在2018年就已經提交,索賠金額高達21億元。該案件將在上海高院開庭審理,開庭時間為2019年9月17日。沈暉的一封內部郵件被視為對此事的迴應:“作為初創企業,我們更要強化研發的投入,強化用戶價值的創造。不懼寒冬,不懼怕舊勢力的挑戰,更加不懼怕推動變革的阻力。”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當前的威馬汽車正處在新一輪融資前的關鍵時期,一方面受國內大環境疊加政策退補的影響,威馬汽車2019年上半年銷量不足萬臺,雖然仍然位列造車新勢力交付的三甲行列,但離開全年10萬的銷售目標相去甚遠,幾乎難以實現既定目標;另外一方面,吉利的賠償額訴求高達21億元,這對於如今亟需輸血的威馬來說無疑影響巨大。雖然法院最終未必會全部支持吉利的訴求,但是這對於希望投資威馬的投資人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利空。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威馬吉利淵源頗深

威馬的主要創始人沈暉和吉利的淵源頗深。作為李書福三顧茅廬請來操盤收購沃爾沃的大將,沈暉在職期間為吉利可謂嘔心瀝血,對於收購沃爾沃成功功不可沒。沈暉在籌建上海沃爾沃中國總部時也也起到了關鍵作用,尤其是在沃爾沃過渡和整合最艱難的時刻,沈暉的專業、沉穩和自信讓沃爾沃平安度過了收購後的動盪磨合期。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可以說,沈暉是陪李書福度過了收購沃爾沃前後的關鍵人物,而吉利也正是從收購沃爾沃開始掀開了新的發展篇章。但有些使命註定是階段性的,沈暉離開沃爾沃之際或多或少對吉利頗有微詞。如今成立威馬,也是沈暉希望能夠在業內重新證明自己,做一番成績給李書福看看的味道。

威馬真的偷了嗎?

汽車行業是一個資本密集型行業,更是一個人才密集型行業。創建威馬汽車,除了資本支持之外,最重要肯定是有一個優秀專業的團隊。從沈暉的履歷來看,其雖然有豐富的零部件外資企業的經歷,但整車廠經歷只有在吉利和沃爾沃中國這一段。因此從吉利與沃爾沃的體系內帶走不少曾經的下屬一同去創業,其實是很多當前造車新勢力普遍的做法。即使對於傳統的主機廠,也會從國外一線品牌挖來不少工程技術專家,幫助其從流程、技術以及體系上加以完善。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對於現在的自主品牌車企來說,尤其對於吉利、長城這些在核心技術上有所突破的自主品牌領軍車企,其核心競爭力並不在於品牌車型,也不在於體系流程,而是在於人才。自主品牌中的核心工程技術人才其實大多數也是從合資企業歷練出來。他們也是將合資企業比較領先的管理模式和產品開發流程帶到了自主品牌,甚至也帶來了自己之前的下屬還有供應商資源。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因此如何來界定吉利與威馬之間的官司,到底什麼樣的人才流動或者經驗的轉移才能被界定為“偷”,其實一直是一個司法上的難點。無論是知識產權還是商業機密,舉證方的壓力往往比較大。

"

​【導語:吉利汽車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起訴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成為當前國內車壇的一大看點。不同於特斯拉起訴跳槽至小鵬汽車的前員工帶走了30萬份關於其自動駕駛技術Autopilot的文件,也不同於捷豹路虎訴陸風X7在外觀上的抄襲,吉利起訴威馬,將為國內日後汽車企業之間的人才流動,尤其是從體系更為完善的傳統車企跳槽到造車新勢力定下了一個判例。】

撰文|張 弛 / 編輯|錢 蕾

“雖說中國不是判例法的國家,但這樣的判例以及相關的司法解釋,無疑會有很高的指標意義。”一位業內人士對吉利“狀告”威馬一事作了這樣的評價。這場來自中國自主車企和新造車公司之間的糾紛成為眼下新老勢力的一個標誌性事件。“我注意到是商業祕密,不是專利侵權。”該業內人士表示,這背後可能涉及保密、排他性協議。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網公開資料顯示,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吉利汽車研究院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起訴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的四家公司,包括威馬汽車科技集團、威馬智慧出行科技、威馬汽車製造溫州公司、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而這一知識產權糾紛案在2018年就已經提交,索賠金額高達21億元。該案件將在上海高院開庭審理,開庭時間為2019年9月17日。沈暉的一封內部郵件被視為對此事的迴應:“作為初創企業,我們更要強化研發的投入,強化用戶價值的創造。不懼寒冬,不懼怕舊勢力的挑戰,更加不懼怕推動變革的阻力。”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當前的威馬汽車正處在新一輪融資前的關鍵時期,一方面受國內大環境疊加政策退補的影響,威馬汽車2019年上半年銷量不足萬臺,雖然仍然位列造車新勢力交付的三甲行列,但離開全年10萬的銷售目標相去甚遠,幾乎難以實現既定目標;另外一方面,吉利的賠償額訴求高達21億元,這對於如今亟需輸血的威馬來說無疑影響巨大。雖然法院最終未必會全部支持吉利的訴求,但是這對於希望投資威馬的投資人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利空。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威馬吉利淵源頗深

威馬的主要創始人沈暉和吉利的淵源頗深。作為李書福三顧茅廬請來操盤收購沃爾沃的大將,沈暉在職期間為吉利可謂嘔心瀝血,對於收購沃爾沃成功功不可沒。沈暉在籌建上海沃爾沃中國總部時也也起到了關鍵作用,尤其是在沃爾沃過渡和整合最艱難的時刻,沈暉的專業、沉穩和自信讓沃爾沃平安度過了收購後的動盪磨合期。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可以說,沈暉是陪李書福度過了收購沃爾沃前後的關鍵人物,而吉利也正是從收購沃爾沃開始掀開了新的發展篇章。但有些使命註定是階段性的,沈暉離開沃爾沃之際或多或少對吉利頗有微詞。如今成立威馬,也是沈暉希望能夠在業內重新證明自己,做一番成績給李書福看看的味道。

威馬真的偷了嗎?

汽車行業是一個資本密集型行業,更是一個人才密集型行業。創建威馬汽車,除了資本支持之外,最重要肯定是有一個優秀專業的團隊。從沈暉的履歷來看,其雖然有豐富的零部件外資企業的經歷,但整車廠經歷只有在吉利和沃爾沃中國這一段。因此從吉利與沃爾沃的體系內帶走不少曾經的下屬一同去創業,其實是很多當前造車新勢力普遍的做法。即使對於傳統的主機廠,也會從國外一線品牌挖來不少工程技術專家,幫助其從流程、技術以及體系上加以完善。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對於現在的自主品牌車企來說,尤其對於吉利、長城這些在核心技術上有所突破的自主品牌領軍車企,其核心競爭力並不在於品牌車型,也不在於體系流程,而是在於人才。自主品牌中的核心工程技術人才其實大多數也是從合資企業歷練出來。他們也是將合資企業比較領先的管理模式和產品開發流程帶到了自主品牌,甚至也帶來了自己之前的下屬還有供應商資源。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因此如何來界定吉利與威馬之間的官司,到底什麼樣的人才流動或者經驗的轉移才能被界定為“偷”,其實一直是一個司法上的難點。無論是知識產權還是商業機密,舉證方的壓力往往比較大。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如果只是簡單地說威馬把沃爾沃的很多流程以及設計理念當成自身日常產品設計開發甚至公司運營的金科玉律,由此被視為是一種商業機密的竊取,那很多外資車企是否也可以狀告國內的自主品牌車企同樣出現侵權呢?但如果威馬竊取了吉利或者沃爾沃在新能源或者其他一些核心技術研發成果、指標或者設計思路,這個就有待雙方律師團隊的舉證,最終等待法院的裁決。

新老勢力各有所長

從更高的層面來看,如今的主機廠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聯盟正在呈現出多樣化的情況。無論是代工、投資持股或者是拿一個空餘的殼資源換取一定的股權等,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傳統的主機廠也需要引入一些造車新勢力、互聯網公司的運營思維。用更靈活的公司管理體制以及更好的客戶服務理念,來促進自身業務的發展。以蔚來汽車為例,雖然如今陷入不小的資金困境,但是其在客戶運營方面所積累起的良好口碑,是任何一家傳統車企,哪怕豪華品牌都不具備的。

"

​【導語:吉利汽車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起訴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成為當前國內車壇的一大看點。不同於特斯拉起訴跳槽至小鵬汽車的前員工帶走了30萬份關於其自動駕駛技術Autopilot的文件,也不同於捷豹路虎訴陸風X7在外觀上的抄襲,吉利起訴威馬,將為國內日後汽車企業之間的人才流動,尤其是從體系更為完善的傳統車企跳槽到造車新勢力定下了一個判例。】

撰文|張 弛 / 編輯|錢 蕾

“雖說中國不是判例法的國家,但這樣的判例以及相關的司法解釋,無疑會有很高的指標意義。”一位業內人士對吉利“狀告”威馬一事作了這樣的評價。這場來自中國自主車企和新造車公司之間的糾紛成為眼下新老勢力的一個標誌性事件。“我注意到是商業祕密,不是專利侵權。”該業內人士表示,這背後可能涉及保密、排他性協議。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網公開資料顯示,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吉利汽車研究院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起訴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的四家公司,包括威馬汽車科技集團、威馬智慧出行科技、威馬汽車製造溫州公司、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而這一知識產權糾紛案在2018年就已經提交,索賠金額高達21億元。該案件將在上海高院開庭審理,開庭時間為2019年9月17日。沈暉的一封內部郵件被視為對此事的迴應:“作為初創企業,我們更要強化研發的投入,強化用戶價值的創造。不懼寒冬,不懼怕舊勢力的挑戰,更加不懼怕推動變革的阻力。”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當前的威馬汽車正處在新一輪融資前的關鍵時期,一方面受國內大環境疊加政策退補的影響,威馬汽車2019年上半年銷量不足萬臺,雖然仍然位列造車新勢力交付的三甲行列,但離開全年10萬的銷售目標相去甚遠,幾乎難以實現既定目標;另外一方面,吉利的賠償額訴求高達21億元,這對於如今亟需輸血的威馬來說無疑影響巨大。雖然法院最終未必會全部支持吉利的訴求,但是這對於希望投資威馬的投資人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利空。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威馬吉利淵源頗深

威馬的主要創始人沈暉和吉利的淵源頗深。作為李書福三顧茅廬請來操盤收購沃爾沃的大將,沈暉在職期間為吉利可謂嘔心瀝血,對於收購沃爾沃成功功不可沒。沈暉在籌建上海沃爾沃中國總部時也也起到了關鍵作用,尤其是在沃爾沃過渡和整合最艱難的時刻,沈暉的專業、沉穩和自信讓沃爾沃平安度過了收購後的動盪磨合期。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可以說,沈暉是陪李書福度過了收購沃爾沃前後的關鍵人物,而吉利也正是從收購沃爾沃開始掀開了新的發展篇章。但有些使命註定是階段性的,沈暉離開沃爾沃之際或多或少對吉利頗有微詞。如今成立威馬,也是沈暉希望能夠在業內重新證明自己,做一番成績給李書福看看的味道。

威馬真的偷了嗎?

汽車行業是一個資本密集型行業,更是一個人才密集型行業。創建威馬汽車,除了資本支持之外,最重要肯定是有一個優秀專業的團隊。從沈暉的履歷來看,其雖然有豐富的零部件外資企業的經歷,但整車廠經歷只有在吉利和沃爾沃中國這一段。因此從吉利與沃爾沃的體系內帶走不少曾經的下屬一同去創業,其實是很多當前造車新勢力普遍的做法。即使對於傳統的主機廠,也會從國外一線品牌挖來不少工程技術專家,幫助其從流程、技術以及體系上加以完善。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對於現在的自主品牌車企來說,尤其對於吉利、長城這些在核心技術上有所突破的自主品牌領軍車企,其核心競爭力並不在於品牌車型,也不在於體系流程,而是在於人才。自主品牌中的核心工程技術人才其實大多數也是從合資企業歷練出來。他們也是將合資企業比較領先的管理模式和產品開發流程帶到了自主品牌,甚至也帶來了自己之前的下屬還有供應商資源。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因此如何來界定吉利與威馬之間的官司,到底什麼樣的人才流動或者經驗的轉移才能被界定為“偷”,其實一直是一個司法上的難點。無論是知識產權還是商業機密,舉證方的壓力往往比較大。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如果只是簡單地說威馬把沃爾沃的很多流程以及設計理念當成自身日常產品設計開發甚至公司運營的金科玉律,由此被視為是一種商業機密的竊取,那很多外資車企是否也可以狀告國內的自主品牌車企同樣出現侵權呢?但如果威馬竊取了吉利或者沃爾沃在新能源或者其他一些核心技術研發成果、指標或者設計思路,這個就有待雙方律師團隊的舉證,最終等待法院的裁決。

新老勢力各有所長

從更高的層面來看,如今的主機廠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聯盟正在呈現出多樣化的情況。無論是代工、投資持股或者是拿一個空餘的殼資源換取一定的股權等,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傳統的主機廠也需要引入一些造車新勢力、互聯網公司的運營思維。用更靈活的公司管理體制以及更好的客戶服務理念,來促進自身業務的發展。以蔚來汽車為例,雖然如今陷入不小的資金困境,但是其在客戶運營方面所積累起的良好口碑,是任何一家傳統車企,哪怕豪華品牌都不具備的。

21億訴訟背後:吉利該不該打壓威馬?

對於吉利來說,雖然手頭有了像沃爾沃、戴姆勒、路特斯、倫敦出租車這些高大上的合作伙伴,但是如果能夠和一家造車新勢力達成某種程度上的戰略聯盟,對於吉利來說也有不少益處。之前曾傳出日產、豐田都有意入股一家造車新勢力,目前最終的結果尚不可知,不過大方向上與本土新興勢力的合作,對於自身長遠來說也有不少的好處和幫助。

點評

雖然我們目前無法得知,吉利究竟會覺得威馬哪些方面對於吉利或者沃爾沃的技術有所抄襲,目前也不清楚涉及哪類商業祕密。作為一個在市場中成長起來的老牌自主品牌企業,也許吉利此時此刻應該包容一家正在新能源市場中奮力殺出一條血路的新自主品牌威馬。冤家宜解不宜結,作為業界的大佬,如今順風順水的李書福完全可以用更加寬容的心態去看待威馬,法律之外,展現出吉利作為國內自主品牌領頭羊,以及全球汽車市場重要玩家應有的高度。

(本文系《禾顏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