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焦點訪談》告訴你:部編新教材到底“新在哪”'

"

最近,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正式宣佈:

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

新教材裡有哪些吸引孩子們的新內容?

新教材使用的情況如何呢?

師生有哪些新體驗?

央視《焦點訪談》走進校園、走近師生和有關專家,探祕新教材到底新在哪兒?

"

最近,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正式宣佈:

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

新教材裡有哪些吸引孩子們的新內容?

新教材使用的情況如何呢?

師生有哪些新體驗?

央視《焦點訪談》走進校園、走近師生和有關專家,探祕新教材到底新在哪兒?

央視《焦點訪談》告訴你:部編新教材到底“新在哪”

01

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打開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首先看到的是“我上學了”的欄目,在“我上學了”之後先編排了一個識字單元,之後才是拼音教學。這是統編《語文》教材的重要變化,即編排順序是先識字再學拼音。

"

最近,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正式宣佈:

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

新教材裡有哪些吸引孩子們的新內容?

新教材使用的情況如何呢?

師生有哪些新體驗?

央視《焦點訪談》走進校園、走近師生和有關專家,探祕新教材到底新在哪兒?

央視《焦點訪談》告訴你:部編新教材到底“新在哪”

01

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打開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首先看到的是“我上學了”的欄目,在“我上學了”之後先編排了一個識字單元,之後才是拼音教學。這是統編《語文》教材的重要變化,即編排順序是先識字再學拼音。

央視《焦點訪談》告訴你:部編新教材到底“新在哪”

中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介紹:“第一課,我們設計的時候,有意用的是楷體字,楷體比較接近書寫,六個字很大,產生一種衝擊力,‘天、地、人、你、我、他’,後面是‘金、木、水、火、土’。一方面很傳統,很中國,另外漢字第一印象有一種衝擊,他一生都會留下它的印象的。”

為什麼要改變以往多年來孩子們一上學就學拼音的傳統呢?這次語文統編新教材的總主編溫儒敏教授說,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要降低學習的難度。

“由他們熟悉的事物入手,可以提高心理接受程度,緩解學習語文的壓力,降低學習難度,減少畏難情緒。”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執行主編、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陳先雲說。

02

大量增加古詩文篇目

5年前,溫儒敏教授受命擔任小學和初中語文統編教材的總主編,感到壓力很大。如何選文,是編寫團隊面臨的最大挑戰。

為了讓孩子們利用黃金年紀多讀多背傳統文化經典篇章,這次新教材小學語文共選優秀古詩文129篇,比原來人教版教材增加了60篇,初中有古詩文132篇,也比以前略有增加。

小學語文教材除古詩詞、古代寓言、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外,還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等傳統蒙學讀物中,選取符合當今時代特點、具有積極意義的內容。初中從《詩經》到清代詩歌,從諸子散文、歷史散文、唐宋古文到明清小品,均有呈現。

此外,小學統編《語文》教材還增加了很多成語、名言警句、楹聯、謎語、諺語、歇後語、蒙學讀物、文化常識等內容,以期通過積累一定數量的傳統文化,幫助學生打好傳統文化的底子。而初中的《綜合性學習》,則圍繞“友”“信”“和”等傳統文化關鍵詞,設計了一系列專題活動。

03

主治“不讀書”,“少讀書”

“現在語文教學的問題就是讀書太少,很多學生只讀教材、教輔,很少讀課外書,所以語文素養無從談起。”溫儒敏認為,“某種意義上,統編《語文》教材‘主治’不讀書、少讀書。

溫儒敏說:“現在語文課的教學,大家不太滿意,社會上也不滿意。我認為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現在的語文課,讀書太少了。所以我們想讀書問題應該是語文教學的一個牛鼻子,要鼓勵孩子們,通過學語文,要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甚至還要讀整本的書。有一定的閱讀量,他才能夠把語文素養、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才能夠上去。不是通過做題可以解決問題的。”

從一年級到九年級,每本教材都有系統的書目安排,告訴老師、家長和學生在每個學段需要讀什麼書。七至九年級的每冊有6個單元,都包含閱讀和寫作兩大板塊。八至九年級每冊設置1個“活動探究”單元,突出任務性學習理念。

這套教材還重視多種閱讀方法的教學,包括默讀、瀏覽、跳讀、猜讀、比較閱讀、讀整本的書等。如:小學低年級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讀》欄目,高年級和初中有《名著導讀》《古典詩文誦讀》等欄目。初中教材改“精讀”為“教讀”,改“略讀”為“自讀”。“教讀”課主要由教師講,舉例子、給方法;“自讀”課讓學生自主閱讀,加上課外閱讀,形成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

"

最近,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正式宣佈:

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

新教材裡有哪些吸引孩子們的新內容?

新教材使用的情況如何呢?

師生有哪些新體驗?

央視《焦點訪談》走進校園、走近師生和有關專家,探祕新教材到底新在哪兒?

央視《焦點訪談》告訴你:部編新教材到底“新在哪”

01

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打開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首先看到的是“我上學了”的欄目,在“我上學了”之後先編排了一個識字單元,之後才是拼音教學。這是統編《語文》教材的重要變化,即編排順序是先識字再學拼音。

央視《焦點訪談》告訴你:部編新教材到底“新在哪”

中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介紹:“第一課,我們設計的時候,有意用的是楷體字,楷體比較接近書寫,六個字很大,產生一種衝擊力,‘天、地、人、你、我、他’,後面是‘金、木、水、火、土’。一方面很傳統,很中國,另外漢字第一印象有一種衝擊,他一生都會留下它的印象的。”

為什麼要改變以往多年來孩子們一上學就學拼音的傳統呢?這次語文統編新教材的總主編溫儒敏教授說,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要降低學習的難度。

“由他們熟悉的事物入手,可以提高心理接受程度,緩解學習語文的壓力,降低學習難度,減少畏難情緒。”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執行主編、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陳先雲說。

02

大量增加古詩文篇目

5年前,溫儒敏教授受命擔任小學和初中語文統編教材的總主編,感到壓力很大。如何選文,是編寫團隊面臨的最大挑戰。

為了讓孩子們利用黃金年紀多讀多背傳統文化經典篇章,這次新教材小學語文共選優秀古詩文129篇,比原來人教版教材增加了60篇,初中有古詩文132篇,也比以前略有增加。

小學語文教材除古詩詞、古代寓言、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外,還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等傳統蒙學讀物中,選取符合當今時代特點、具有積極意義的內容。初中從《詩經》到清代詩歌,從諸子散文、歷史散文、唐宋古文到明清小品,均有呈現。

此外,小學統編《語文》教材還增加了很多成語、名言警句、楹聯、謎語、諺語、歇後語、蒙學讀物、文化常識等內容,以期通過積累一定數量的傳統文化,幫助學生打好傳統文化的底子。而初中的《綜合性學習》,則圍繞“友”“信”“和”等傳統文化關鍵詞,設計了一系列專題活動。

03

主治“不讀書”,“少讀書”

“現在語文教學的問題就是讀書太少,很多學生只讀教材、教輔,很少讀課外書,所以語文素養無從談起。”溫儒敏認為,“某種意義上,統編《語文》教材‘主治’不讀書、少讀書。

溫儒敏說:“現在語文課的教學,大家不太滿意,社會上也不滿意。我認為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現在的語文課,讀書太少了。所以我們想讀書問題應該是語文教學的一個牛鼻子,要鼓勵孩子們,通過學語文,要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甚至還要讀整本的書。有一定的閱讀量,他才能夠把語文素養、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才能夠上去。不是通過做題可以解決問題的。”

從一年級到九年級,每本教材都有系統的書目安排,告訴老師、家長和學生在每個學段需要讀什麼書。七至九年級的每冊有6個單元,都包含閱讀和寫作兩大板塊。八至九年級每冊設置1個“活動探究”單元,突出任務性學習理念。

這套教材還重視多種閱讀方法的教學,包括默讀、瀏覽、跳讀、猜讀、比較閱讀、讀整本的書等。如:小學低年級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讀》欄目,高年級和初中有《名著導讀》《古典詩文誦讀》等欄目。初中教材改“精讀”為“教讀”,改“略讀”為“自讀”。“教讀”課主要由教師講,舉例子、給方法;“自讀”課讓學生自主閱讀,加上課外閱讀,形成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

央視《焦點訪談》告訴你:部編新教材到底“新在哪”

04

強調語言表達能力

統編《語文》教材在強調閱讀的同時,還強調語言表達能力。這也是相比以往《語文》教材的一大重要變化。

統編《語文》教材每一冊的每一模塊都設置了“口語交際”欄目,突出對口語表達、溝通交往能力的培養,體現了口語交際的重要性。

以小學《語文》教材為例:

在“口語交際”內容的編排上,每冊編排4次(六年級下冊為3次),其中1次以功能交際為主,涵蓋了傾聽、表達和應對等口語交際目標。不同話題側重不同口語交際能力訓練。結合每一次交際活動,以小貼士的形式,單獨列出幾項要點提示,讓學生不但明確本次口語交際活動的目標和要求,還可以在自己的生活實踐中加以運用。

統編《語文》教材也重視書面表達,即習作訓練。以習作能力發展為主線,組織獨立的習作單元內容,是這套教材體系結構上的重要突破。

05

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翟小寧說:“因為學生讀什麼書,接受什麼樣的教育,他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他接受中國文化的薰陶,就對中國文化有一種歸屬感,有一種熱愛之情,將來不管走到哪裡,他都有一顆中國心,這樣的話,我們才真正是說在培養我們炎黃子孫的後代,中華民族的後代,在為中華民族傳承文化的基因。”

語文本質上是母語教育,傳承的是自己民族的文化。這次統編教材,除了在語文中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在《歷史》和《道德與法治》中,也用重點篇幅突出介紹了中國古代燦爛的文明成果和傳統節日、傳統美德、民族精神等內容。

文章轉自網絡

"

最近,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正式宣佈:

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

新教材裡有哪些吸引孩子們的新內容?

新教材使用的情況如何呢?

師生有哪些新體驗?

央視《焦點訪談》走進校園、走近師生和有關專家,探祕新教材到底新在哪兒?

央視《焦點訪談》告訴你:部編新教材到底“新在哪”

01

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打開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首先看到的是“我上學了”的欄目,在“我上學了”之後先編排了一個識字單元,之後才是拼音教學。這是統編《語文》教材的重要變化,即編排順序是先識字再學拼音。

央視《焦點訪談》告訴你:部編新教材到底“新在哪”

中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介紹:“第一課,我們設計的時候,有意用的是楷體字,楷體比較接近書寫,六個字很大,產生一種衝擊力,‘天、地、人、你、我、他’,後面是‘金、木、水、火、土’。一方面很傳統,很中國,另外漢字第一印象有一種衝擊,他一生都會留下它的印象的。”

為什麼要改變以往多年來孩子們一上學就學拼音的傳統呢?這次語文統編新教材的總主編溫儒敏教授說,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要降低學習的難度。

“由他們熟悉的事物入手,可以提高心理接受程度,緩解學習語文的壓力,降低學習難度,減少畏難情緒。”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執行主編、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陳先雲說。

02

大量增加古詩文篇目

5年前,溫儒敏教授受命擔任小學和初中語文統編教材的總主編,感到壓力很大。如何選文,是編寫團隊面臨的最大挑戰。

為了讓孩子們利用黃金年紀多讀多背傳統文化經典篇章,這次新教材小學語文共選優秀古詩文129篇,比原來人教版教材增加了60篇,初中有古詩文132篇,也比以前略有增加。

小學語文教材除古詩詞、古代寓言、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外,還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等傳統蒙學讀物中,選取符合當今時代特點、具有積極意義的內容。初中從《詩經》到清代詩歌,從諸子散文、歷史散文、唐宋古文到明清小品,均有呈現。

此外,小學統編《語文》教材還增加了很多成語、名言警句、楹聯、謎語、諺語、歇後語、蒙學讀物、文化常識等內容,以期通過積累一定數量的傳統文化,幫助學生打好傳統文化的底子。而初中的《綜合性學習》,則圍繞“友”“信”“和”等傳統文化關鍵詞,設計了一系列專題活動。

03

主治“不讀書”,“少讀書”

“現在語文教學的問題就是讀書太少,很多學生只讀教材、教輔,很少讀課外書,所以語文素養無從談起。”溫儒敏認為,“某種意義上,統編《語文》教材‘主治’不讀書、少讀書。

溫儒敏說:“現在語文課的教學,大家不太滿意,社會上也不滿意。我認為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現在的語文課,讀書太少了。所以我們想讀書問題應該是語文教學的一個牛鼻子,要鼓勵孩子們,通過學語文,要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甚至還要讀整本的書。有一定的閱讀量,他才能夠把語文素養、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才能夠上去。不是通過做題可以解決問題的。”

從一年級到九年級,每本教材都有系統的書目安排,告訴老師、家長和學生在每個學段需要讀什麼書。七至九年級的每冊有6個單元,都包含閱讀和寫作兩大板塊。八至九年級每冊設置1個“活動探究”單元,突出任務性學習理念。

這套教材還重視多種閱讀方法的教學,包括默讀、瀏覽、跳讀、猜讀、比較閱讀、讀整本的書等。如:小學低年級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讀》欄目,高年級和初中有《名著導讀》《古典詩文誦讀》等欄目。初中教材改“精讀”為“教讀”,改“略讀”為“自讀”。“教讀”課主要由教師講,舉例子、給方法;“自讀”課讓學生自主閱讀,加上課外閱讀,形成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

央視《焦點訪談》告訴你:部編新教材到底“新在哪”

04

強調語言表達能力

統編《語文》教材在強調閱讀的同時,還強調語言表達能力。這也是相比以往《語文》教材的一大重要變化。

統編《語文》教材每一冊的每一模塊都設置了“口語交際”欄目,突出對口語表達、溝通交往能力的培養,體現了口語交際的重要性。

以小學《語文》教材為例:

在“口語交際”內容的編排上,每冊編排4次(六年級下冊為3次),其中1次以功能交際為主,涵蓋了傾聽、表達和應對等口語交際目標。不同話題側重不同口語交際能力訓練。結合每一次交際活動,以小貼士的形式,單獨列出幾項要點提示,讓學生不但明確本次口語交際活動的目標和要求,還可以在自己的生活實踐中加以運用。

統編《語文》教材也重視書面表達,即習作訓練。以習作能力發展為主線,組織獨立的習作單元內容,是這套教材體系結構上的重要突破。

05

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翟小寧說:“因為學生讀什麼書,接受什麼樣的教育,他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他接受中國文化的薰陶,就對中國文化有一種歸屬感,有一種熱愛之情,將來不管走到哪裡,他都有一顆中國心,這樣的話,我們才真正是說在培養我們炎黃子孫的後代,中華民族的後代,在為中華民族傳承文化的基因。”

語文本質上是母語教育,傳承的是自己民族的文化。這次統編教材,除了在語文中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在《歷史》和《道德與法治》中,也用重點篇幅突出介紹了中國古代燦爛的文明成果和傳統節日、傳統美德、民族精神等內容。

文章轉自網絡

央視《焦點訪談》告訴你:部編新教材到底“新在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