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

我是中國最早的火車站——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2012年1月,我在上海江灣鎮南邊的廣紀路與汶水東路十字路口誕生。我的整個身體由站臺、庫房、候車亭和火車……等組成。其中候車亭最具有那個年代的特點,就是人們常在老電影裡看到的那種由人字型屋頂撐起的長廊,四周圍著一格格的木柵欄。

"

我是中國最早的火車站——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2012年1月,我在上海江灣鎮南邊的廣紀路與汶水東路十字路口誕生。我的整個身體由站臺、庫房、候車亭和火車……等組成。其中候車亭最具有那個年代的特點,就是人們常在老電影裡看到的那種由人字型屋頂撐起的長廊,四周圍著一格格的木柵欄。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石碑

"

我是中國最早的火車站——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2012年1月,我在上海江灣鎮南邊的廣紀路與汶水東路十字路口誕生。我的整個身體由站臺、庫房、候車亭和火車……等組成。其中候車亭最具有那個年代的特點,就是人們常在老電影裡看到的那種由人字型屋頂撐起的長廊,四周圍著一格格的木柵欄。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石碑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當年的江灣火車站

"

我是中國最早的火車站——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2012年1月,我在上海江灣鎮南邊的廣紀路與汶水東路十字路口誕生。我的整個身體由站臺、庫房、候車亭和火車……等組成。其中候車亭最具有那個年代的特點,就是人們常在老電影裡看到的那種由人字型屋頂撐起的長廊,四周圍著一格格的木柵欄。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石碑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當年的江灣火車站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

我是中國最早的火車站——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2012年1月,我在上海江灣鎮南邊的廣紀路與汶水東路十字路口誕生。我的整個身體由站臺、庫房、候車亭和火車……等組成。其中候車亭最具有那個年代的特點,就是人們常在老電影裡看到的那種由人字型屋頂撐起的長廊,四周圍著一格格的木柵欄。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石碑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當年的江灣火車站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我的頭上是1990年代建造的輕軌3號線高架橋,正南方就是汶水東路大柏樹站。而我的腳下——站臺前的鐵軌當然就是中國第一條鐵路淞滬鐵路的軌道了,不過淞滬鐵路早在1963年就已停止客運功能。後來又沿淞滬鐵路建造輕軌高架橋,所以從北面過來的淞滬鐵路就在此地斷頭了。人們又在留存的這一段鐵軌上放置了老式的蒸氣火車車頭和三節車廂,每當頭上有輕軌列車通過時,隆隆的輕軌車聲彷彿使靜止的火車頭有了開動的氣勢。

"

我是中國最早的火車站——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2012年1月,我在上海江灣鎮南邊的廣紀路與汶水東路十字路口誕生。我的整個身體由站臺、庫房、候車亭和火車……等組成。其中候車亭最具有那個年代的特點,就是人們常在老電影裡看到的那種由人字型屋頂撐起的長廊,四周圍著一格格的木柵欄。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石碑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當年的江灣火車站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我的頭上是1990年代建造的輕軌3號線高架橋,正南方就是汶水東路大柏樹站。而我的腳下——站臺前的鐵軌當然就是中國第一條鐵路淞滬鐵路的軌道了,不過淞滬鐵路早在1963年就已停止客運功能。後來又沿淞滬鐵路建造輕軌高架橋,所以從北面過來的淞滬鐵路就在此地斷頭了。人們又在留存的這一段鐵軌上放置了老式的蒸氣火車車頭和三節車廂,每當頭上有輕軌列車通過時,隆隆的輕軌車聲彷彿使靜止的火車頭有了開動的氣勢。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

我是中國最早的火車站——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2012年1月,我在上海江灣鎮南邊的廣紀路與汶水東路十字路口誕生。我的整個身體由站臺、庫房、候車亭和火車……等組成。其中候車亭最具有那個年代的特點,就是人們常在老電影裡看到的那種由人字型屋頂撐起的長廊,四周圍著一格格的木柵欄。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石碑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當年的江灣火車站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我的頭上是1990年代建造的輕軌3號線高架橋,正南方就是汶水東路大柏樹站。而我的腳下——站臺前的鐵軌當然就是中國第一條鐵路淞滬鐵路的軌道了,不過淞滬鐵路早在1963年就已停止客運功能。後來又沿淞滬鐵路建造輕軌高架橋,所以從北面過來的淞滬鐵路就在此地斷頭了。人們又在留存的這一段鐵軌上放置了老式的蒸氣火車車頭和三節車廂,每當頭上有輕軌列車通過時,隆隆的輕軌車聲彷彿使靜止的火車頭有了開動的氣勢。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

我是中國最早的火車站——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2012年1月,我在上海江灣鎮南邊的廣紀路與汶水東路十字路口誕生。我的整個身體由站臺、庫房、候車亭和火車……等組成。其中候車亭最具有那個年代的特點,就是人們常在老電影裡看到的那種由人字型屋頂撐起的長廊,四周圍著一格格的木柵欄。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石碑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當年的江灣火車站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我的頭上是1990年代建造的輕軌3號線高架橋,正南方就是汶水東路大柏樹站。而我的腳下——站臺前的鐵軌當然就是中國第一條鐵路淞滬鐵路的軌道了,不過淞滬鐵路早在1963年就已停止客運功能。後來又沿淞滬鐵路建造輕軌高架橋,所以從北面過來的淞滬鐵路就在此地斷頭了。人們又在留存的這一段鐵軌上放置了老式的蒸氣火車車頭和三節車廂,每當頭上有輕軌列車通過時,隆隆的輕軌車聲彷彿使靜止的火車頭有了開動的氣勢。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就這樣,火車頭、車廂、站臺、候車亭、再加上用青銅鑄塑的板道工、信號員、穿長衫戴禮帽候車的先生、乘黃包車離開車站的商人……錯落有致地分佈在四周,還原了中國鐵路第一站的歷史風貌景觀,使走過路過的人恍惚穿越時光邃道,回到了我年輕時開始客運的盛況。

"

我是中國最早的火車站——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2012年1月,我在上海江灣鎮南邊的廣紀路與汶水東路十字路口誕生。我的整個身體由站臺、庫房、候車亭和火車……等組成。其中候車亭最具有那個年代的特點,就是人們常在老電影裡看到的那種由人字型屋頂撐起的長廊,四周圍著一格格的木柵欄。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石碑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當年的江灣火車站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我的頭上是1990年代建造的輕軌3號線高架橋,正南方就是汶水東路大柏樹站。而我的腳下——站臺前的鐵軌當然就是中國第一條鐵路淞滬鐵路的軌道了,不過淞滬鐵路早在1963年就已停止客運功能。後來又沿淞滬鐵路建造輕軌高架橋,所以從北面過來的淞滬鐵路就在此地斷頭了。人們又在留存的這一段鐵軌上放置了老式的蒸氣火車車頭和三節車廂,每當頭上有輕軌列車通過時,隆隆的輕軌車聲彷彿使靜止的火車頭有了開動的氣勢。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就這樣,火車頭、車廂、站臺、候車亭、再加上用青銅鑄塑的板道工、信號員、穿長衫戴禮帽候車的先生、乘黃包車離開車站的商人……錯落有致地分佈在四周,還原了中國鐵路第一站的歷史風貌景觀,使走過路過的人恍惚穿越時光邃道,回到了我年輕時開始客運的盛況。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

我是中國最早的火車站——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2012年1月,我在上海江灣鎮南邊的廣紀路與汶水東路十字路口誕生。我的整個身體由站臺、庫房、候車亭和火車……等組成。其中候車亭最具有那個年代的特點,就是人們常在老電影裡看到的那種由人字型屋頂撐起的長廊,四周圍著一格格的木柵欄。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石碑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當年的江灣火車站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我的頭上是1990年代建造的輕軌3號線高架橋,正南方就是汶水東路大柏樹站。而我的腳下——站臺前的鐵軌當然就是中國第一條鐵路淞滬鐵路的軌道了,不過淞滬鐵路早在1963年就已停止客運功能。後來又沿淞滬鐵路建造輕軌高架橋,所以從北面過來的淞滬鐵路就在此地斷頭了。人們又在留存的這一段鐵軌上放置了老式的蒸氣火車車頭和三節車廂,每當頭上有輕軌列車通過時,隆隆的輕軌車聲彷彿使靜止的火車頭有了開動的氣勢。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就這樣,火車頭、車廂、站臺、候車亭、再加上用青銅鑄塑的板道工、信號員、穿長衫戴禮帽候車的先生、乘黃包車離開車站的商人……錯落有致地分佈在四周,還原了中國鐵路第一站的歷史風貌景觀,使走過路過的人恍惚穿越時光邃道,回到了我年輕時開始客運的盛況。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時的大柏樹站

淞滬鐵路是中國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的鐵路,由英商怡和洋行集資興建。1872年淞滬鐵路在江灣開始第一期工程,並於1876年7月3日通車,南面的起點站天后宮(今河南北路),而北面的終點站當然就是我啦。1876年12月1日,淞滬鐵路又延長至吳淞炮臺灣,我雖然變成了“第二站”,但從時間順序上講,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站”還是我!

"

我是中國最早的火車站——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2012年1月,我在上海江灣鎮南邊的廣紀路與汶水東路十字路口誕生。我的整個身體由站臺、庫房、候車亭和火車……等組成。其中候車亭最具有那個年代的特點,就是人們常在老電影裡看到的那種由人字型屋頂撐起的長廊,四周圍著一格格的木柵欄。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石碑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當年的江灣火車站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我的頭上是1990年代建造的輕軌3號線高架橋,正南方就是汶水東路大柏樹站。而我的腳下——站臺前的鐵軌當然就是中國第一條鐵路淞滬鐵路的軌道了,不過淞滬鐵路早在1963年就已停止客運功能。後來又沿淞滬鐵路建造輕軌高架橋,所以從北面過來的淞滬鐵路就在此地斷頭了。人們又在留存的這一段鐵軌上放置了老式的蒸氣火車車頭和三節車廂,每當頭上有輕軌列車通過時,隆隆的輕軌車聲彷彿使靜止的火車頭有了開動的氣勢。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就這樣,火車頭、車廂、站臺、候車亭、再加上用青銅鑄塑的板道工、信號員、穿長衫戴禮帽候車的先生、乘黃包車離開車站的商人……錯落有致地分佈在四周,還原了中國鐵路第一站的歷史風貌景觀,使走過路過的人恍惚穿越時光邃道,回到了我年輕時開始客運的盛況。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時的大柏樹站

淞滬鐵路是中國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的鐵路,由英商怡和洋行集資興建。1872年淞滬鐵路在江灣開始第一期工程,並於1876年7月3日通車,南面的起點站天后宮(今河南北路),而北面的終點站當然就是我啦。1876年12月1日,淞滬鐵路又延長至吳淞炮臺灣,我雖然變成了“第二站”,但從時間順序上講,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站”還是我!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

我是中國最早的火車站——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2012年1月,我在上海江灣鎮南邊的廣紀路與汶水東路十字路口誕生。我的整個身體由站臺、庫房、候車亭和火車……等組成。其中候車亭最具有那個年代的特點,就是人們常在老電影裡看到的那種由人字型屋頂撐起的長廊,四周圍著一格格的木柵欄。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石碑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當年的江灣火車站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我的頭上是1990年代建造的輕軌3號線高架橋,正南方就是汶水東路大柏樹站。而我的腳下——站臺前的鐵軌當然就是中國第一條鐵路淞滬鐵路的軌道了,不過淞滬鐵路早在1963年就已停止客運功能。後來又沿淞滬鐵路建造輕軌高架橋,所以從北面過來的淞滬鐵路就在此地斷頭了。人們又在留存的這一段鐵軌上放置了老式的蒸氣火車車頭和三節車廂,每當頭上有輕軌列車通過時,隆隆的輕軌車聲彷彿使靜止的火車頭有了開動的氣勢。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就這樣,火車頭、車廂、站臺、候車亭、再加上用青銅鑄塑的板道工、信號員、穿長衫戴禮帽候車的先生、乘黃包車離開車站的商人……錯落有致地分佈在四周,還原了中國鐵路第一站的歷史風貌景觀,使走過路過的人恍惚穿越時光邃道,回到了我年輕時開始客運的盛況。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時的大柏樹站

淞滬鐵路是中國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的鐵路,由英商怡和洋行集資興建。1872年淞滬鐵路在江灣開始第一期工程,並於1876年7月3日通車,南面的起點站天后宮(今河南北路),而北面的終點站當然就是我啦。1876年12月1日,淞滬鐵路又延長至吳淞炮臺灣,我雖然變成了“第二站”,但從時間順序上講,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站”還是我!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當年的江灣鎮雖遠離上海中心城區,儘管四周都是田野河流,但卻是一個千年古鎮,水陸交通發達,物產豐富、人口稠密,歷來是兵家必爭的要地。淞滬鐵路穿越江灣鎮,並在江灣鎮設站既是從地理位置的考量也是經濟商業上的考慮。與江灣火車站同時建成的還有車站西路、車站南路和車站北路。隨著城市格局的演變和道路的變遷,淞滬鐵路在營運八十多年之後,也就是1963年之後,漸漸失去客運功能,中國鐵路第一站的歷史也就壽終正寢,揠旗息鼓。世事變幻,大勢所趨,無可奈何花落去。有道是舊的東西不去,新的物事就不會來。站臺、信號燈、庫房、鐵軌……也就漸漸湮滅在時間的塵涯中。

"

我是中國最早的火車站——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2012年1月,我在上海江灣鎮南邊的廣紀路與汶水東路十字路口誕生。我的整個身體由站臺、庫房、候車亭和火車……等組成。其中候車亭最具有那個年代的特點,就是人們常在老電影裡看到的那種由人字型屋頂撐起的長廊,四周圍著一格格的木柵欄。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石碑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當年的江灣火車站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我的頭上是1990年代建造的輕軌3號線高架橋,正南方就是汶水東路大柏樹站。而我的腳下——站臺前的鐵軌當然就是中國第一條鐵路淞滬鐵路的軌道了,不過淞滬鐵路早在1963年就已停止客運功能。後來又沿淞滬鐵路建造輕軌高架橋,所以從北面過來的淞滬鐵路就在此地斷頭了。人們又在留存的這一段鐵軌上放置了老式的蒸氣火車車頭和三節車廂,每當頭上有輕軌列車通過時,隆隆的輕軌車聲彷彿使靜止的火車頭有了開動的氣勢。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就這樣,火車頭、車廂、站臺、候車亭、再加上用青銅鑄塑的板道工、信號員、穿長衫戴禮帽候車的先生、乘黃包車離開車站的商人……錯落有致地分佈在四周,還原了中國鐵路第一站的歷史風貌景觀,使走過路過的人恍惚穿越時光邃道,回到了我年輕時開始客運的盛況。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時的大柏樹站

淞滬鐵路是中國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的鐵路,由英商怡和洋行集資興建。1872年淞滬鐵路在江灣開始第一期工程,並於1876年7月3日通車,南面的起點站天后宮(今河南北路),而北面的終點站當然就是我啦。1876年12月1日,淞滬鐵路又延長至吳淞炮臺灣,我雖然變成了“第二站”,但從時間順序上講,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站”還是我!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當年的江灣鎮雖遠離上海中心城區,儘管四周都是田野河流,但卻是一個千年古鎮,水陸交通發達,物產豐富、人口稠密,歷來是兵家必爭的要地。淞滬鐵路穿越江灣鎮,並在江灣鎮設站既是從地理位置的考量也是經濟商業上的考慮。與江灣火車站同時建成的還有車站西路、車站南路和車站北路。隨著城市格局的演變和道路的變遷,淞滬鐵路在營運八十多年之後,也就是1963年之後,漸漸失去客運功能,中國鐵路第一站的歷史也就壽終正寢,揠旗息鼓。世事變幻,大勢所趨,無可奈何花落去。有道是舊的東西不去,新的物事就不會來。站臺、信號燈、庫房、鐵軌……也就漸漸湮滅在時間的塵涯中。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然而城市是有記憶的。時間像一把篩子,它會讓有些東西無情地逝去,也會讓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積澱下來。鐵路和火車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後的產物,尋速成為城市發展的動脈,其功效至今不衰。儘管如今已經有了地鐵、高鐵、磁懸浮……但它們本質上都是淞滬鐵路的延伸和翻版。作為中國第一條鐵路的淞滬鐵路在上海城市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功效是獨特的,它的誕生、興旺、發達直至轉變、廢棄、更替……恰好貫穿了上海城市100多年的發展歷程。因此在淞滬鐵路停運廢棄幾十年之後,在上海城市風貌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越發地意識到,馬路、鐵路……作為城市的動脈其實也承載著這個城市太多共同的記憶,其間纏繞著太多人們與之共運的文化脈絡。作為物質文化的積澱,火車站與鐵路一樣成為人們記憶中的亮點,找到它們,一個城市表面上的浮光掠影,才有了安身之處。

"

我是中國最早的火車站——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2012年1月,我在上海江灣鎮南邊的廣紀路與汶水東路十字路口誕生。我的整個身體由站臺、庫房、候車亭和火車……等組成。其中候車亭最具有那個年代的特點,就是人們常在老電影裡看到的那種由人字型屋頂撐起的長廊,四周圍著一格格的木柵欄。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石碑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當年的江灣火車站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我的頭上是1990年代建造的輕軌3號線高架橋,正南方就是汶水東路大柏樹站。而我的腳下——站臺前的鐵軌當然就是中國第一條鐵路淞滬鐵路的軌道了,不過淞滬鐵路早在1963年就已停止客運功能。後來又沿淞滬鐵路建造輕軌高架橋,所以從北面過來的淞滬鐵路就在此地斷頭了。人們又在留存的這一段鐵軌上放置了老式的蒸氣火車車頭和三節車廂,每當頭上有輕軌列車通過時,隆隆的輕軌車聲彷彿使靜止的火車頭有了開動的氣勢。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就這樣,火車頭、車廂、站臺、候車亭、再加上用青銅鑄塑的板道工、信號員、穿長衫戴禮帽候車的先生、乘黃包車離開車站的商人……錯落有致地分佈在四周,還原了中國鐵路第一站的歷史風貌景觀,使走過路過的人恍惚穿越時光邃道,回到了我年輕時開始客運的盛況。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時的大柏樹站

淞滬鐵路是中國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的鐵路,由英商怡和洋行集資興建。1872年淞滬鐵路在江灣開始第一期工程,並於1876年7月3日通車,南面的起點站天后宮(今河南北路),而北面的終點站當然就是我啦。1876年12月1日,淞滬鐵路又延長至吳淞炮臺灣,我雖然變成了“第二站”,但從時間順序上講,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站”還是我!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當年的江灣鎮雖遠離上海中心城區,儘管四周都是田野河流,但卻是一個千年古鎮,水陸交通發達,物產豐富、人口稠密,歷來是兵家必爭的要地。淞滬鐵路穿越江灣鎮,並在江灣鎮設站既是從地理位置的考量也是經濟商業上的考慮。與江灣火車站同時建成的還有車站西路、車站南路和車站北路。隨著城市格局的演變和道路的變遷,淞滬鐵路在營運八十多年之後,也就是1963年之後,漸漸失去客運功能,中國鐵路第一站的歷史也就壽終正寢,揠旗息鼓。世事變幻,大勢所趨,無可奈何花落去。有道是舊的東西不去,新的物事就不會來。站臺、信號燈、庫房、鐵軌……也就漸漸湮滅在時間的塵涯中。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然而城市是有記憶的。時間像一把篩子,它會讓有些東西無情地逝去,也會讓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積澱下來。鐵路和火車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後的產物,尋速成為城市發展的動脈,其功效至今不衰。儘管如今已經有了地鐵、高鐵、磁懸浮……但它們本質上都是淞滬鐵路的延伸和翻版。作為中國第一條鐵路的淞滬鐵路在上海城市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功效是獨特的,它的誕生、興旺、發達直至轉變、廢棄、更替……恰好貫穿了上海城市100多年的發展歷程。因此在淞滬鐵路停運廢棄幾十年之後,在上海城市風貌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越發地意識到,馬路、鐵路……作為城市的動脈其實也承載著這個城市太多共同的記憶,其間纏繞著太多人們與之共運的文化脈絡。作為物質文化的積澱,火車站與鐵路一樣成為人們記憶中的亮點,找到它們,一個城市表面上的浮光掠影,才有了安身之處。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在這樣的背景和思路下,我作為淞滬鐵路的第一站舊址,應運而生,並作為千年古鎮的文化歷史遺蹟得到恢復保護,我身處的四周已經被鐵柵欄包圍,猶如一個開放的小型的博物館,所有的設計從整體到細節既有老式建築的具象特徵又有現代藝術的抽象韻味。其實我也似一個新的城市旅遊景觀,能夠讓南來北往的遊子得到心靈的休憩。

"

我是中國最早的火車站——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2012年1月,我在上海江灣鎮南邊的廣紀路與汶水東路十字路口誕生。我的整個身體由站臺、庫房、候車亭和火車……等組成。其中候車亭最具有那個年代的特點,就是人們常在老電影裡看到的那種由人字型屋頂撐起的長廊,四周圍著一格格的木柵欄。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石碑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當年的江灣火車站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我的頭上是1990年代建造的輕軌3號線高架橋,正南方就是汶水東路大柏樹站。而我的腳下——站臺前的鐵軌當然就是中國第一條鐵路淞滬鐵路的軌道了,不過淞滬鐵路早在1963年就已停止客運功能。後來又沿淞滬鐵路建造輕軌高架橋,所以從北面過來的淞滬鐵路就在此地斷頭了。人們又在留存的這一段鐵軌上放置了老式的蒸氣火車車頭和三節車廂,每當頭上有輕軌列車通過時,隆隆的輕軌車聲彷彿使靜止的火車頭有了開動的氣勢。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就這樣,火車頭、車廂、站臺、候車亭、再加上用青銅鑄塑的板道工、信號員、穿長衫戴禮帽候車的先生、乘黃包車離開車站的商人……錯落有致地分佈在四周,還原了中國鐵路第一站的歷史風貌景觀,使走過路過的人恍惚穿越時光邃道,回到了我年輕時開始客運的盛況。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時的大柏樹站

淞滬鐵路是中國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的鐵路,由英商怡和洋行集資興建。1872年淞滬鐵路在江灣開始第一期工程,並於1876年7月3日通車,南面的起點站天后宮(今河南北路),而北面的終點站當然就是我啦。1876年12月1日,淞滬鐵路又延長至吳淞炮臺灣,我雖然變成了“第二站”,但從時間順序上講,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站”還是我!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當年的江灣鎮雖遠離上海中心城區,儘管四周都是田野河流,但卻是一個千年古鎮,水陸交通發達,物產豐富、人口稠密,歷來是兵家必爭的要地。淞滬鐵路穿越江灣鎮,並在江灣鎮設站既是從地理位置的考量也是經濟商業上的考慮。與江灣火車站同時建成的還有車站西路、車站南路和車站北路。隨著城市格局的演變和道路的變遷,淞滬鐵路在營運八十多年之後,也就是1963年之後,漸漸失去客運功能,中國鐵路第一站的歷史也就壽終正寢,揠旗息鼓。世事變幻,大勢所趨,無可奈何花落去。有道是舊的東西不去,新的物事就不會來。站臺、信號燈、庫房、鐵軌……也就漸漸湮滅在時間的塵涯中。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然而城市是有記憶的。時間像一把篩子,它會讓有些東西無情地逝去,也會讓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積澱下來。鐵路和火車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後的產物,尋速成為城市發展的動脈,其功效至今不衰。儘管如今已經有了地鐵、高鐵、磁懸浮……但它們本質上都是淞滬鐵路的延伸和翻版。作為中國第一條鐵路的淞滬鐵路在上海城市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功效是獨特的,它的誕生、興旺、發達直至轉變、廢棄、更替……恰好貫穿了上海城市100多年的發展歷程。因此在淞滬鐵路停運廢棄幾十年之後,在上海城市風貌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越發地意識到,馬路、鐵路……作為城市的動脈其實也承載著這個城市太多共同的記憶,其間纏繞著太多人們與之共運的文化脈絡。作為物質文化的積澱,火車站與鐵路一樣成為人們記憶中的亮點,找到它們,一個城市表面上的浮光掠影,才有了安身之處。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在這樣的背景和思路下,我作為淞滬鐵路的第一站舊址,應運而生,並作為千年古鎮的文化歷史遺蹟得到恢復保護,我身處的四周已經被鐵柵欄包圍,猶如一個開放的小型的博物館,所有的設計從整體到細節既有老式建築的具象特徵又有現代藝術的抽象韻味。其實我也似一個新的城市旅遊景觀,能夠讓南來北往的遊子得到心靈的休憩。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1876老站創意園區鐘樓

"

我是中國最早的火車站——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2012年1月,我在上海江灣鎮南邊的廣紀路與汶水東路十字路口誕生。我的整個身體由站臺、庫房、候車亭和火車……等組成。其中候車亭最具有那個年代的特點,就是人們常在老電影裡看到的那種由人字型屋頂撐起的長廊,四周圍著一格格的木柵欄。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石碑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當年的江灣火車站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我的頭上是1990年代建造的輕軌3號線高架橋,正南方就是汶水東路大柏樹站。而我的腳下——站臺前的鐵軌當然就是中國第一條鐵路淞滬鐵路的軌道了,不過淞滬鐵路早在1963年就已停止客運功能。後來又沿淞滬鐵路建造輕軌高架橋,所以從北面過來的淞滬鐵路就在此地斷頭了。人們又在留存的這一段鐵軌上放置了老式的蒸氣火車車頭和三節車廂,每當頭上有輕軌列車通過時,隆隆的輕軌車聲彷彿使靜止的火車頭有了開動的氣勢。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就這樣,火車頭、車廂、站臺、候車亭、再加上用青銅鑄塑的板道工、信號員、穿長衫戴禮帽候車的先生、乘黃包車離開車站的商人……錯落有致地分佈在四周,還原了中國鐵路第一站的歷史風貌景觀,使走過路過的人恍惚穿越時光邃道,回到了我年輕時開始客運的盛況。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時的大柏樹站

淞滬鐵路是中國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的鐵路,由英商怡和洋行集資興建。1872年淞滬鐵路在江灣開始第一期工程,並於1876年7月3日通車,南面的起點站天后宮(今河南北路),而北面的終點站當然就是我啦。1876年12月1日,淞滬鐵路又延長至吳淞炮臺灣,我雖然變成了“第二站”,但從時間順序上講,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站”還是我!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當年的江灣鎮雖遠離上海中心城區,儘管四周都是田野河流,但卻是一個千年古鎮,水陸交通發達,物產豐富、人口稠密,歷來是兵家必爭的要地。淞滬鐵路穿越江灣鎮,並在江灣鎮設站既是從地理位置的考量也是經濟商業上的考慮。與江灣火車站同時建成的還有車站西路、車站南路和車站北路。隨著城市格局的演變和道路的變遷,淞滬鐵路在營運八十多年之後,也就是1963年之後,漸漸失去客運功能,中國鐵路第一站的歷史也就壽終正寢,揠旗息鼓。世事變幻,大勢所趨,無可奈何花落去。有道是舊的東西不去,新的物事就不會來。站臺、信號燈、庫房、鐵軌……也就漸漸湮滅在時間的塵涯中。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然而城市是有記憶的。時間像一把篩子,它會讓有些東西無情地逝去,也會讓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積澱下來。鐵路和火車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後的產物,尋速成為城市發展的動脈,其功效至今不衰。儘管如今已經有了地鐵、高鐵、磁懸浮……但它們本質上都是淞滬鐵路的延伸和翻版。作為中國第一條鐵路的淞滬鐵路在上海城市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功效是獨特的,它的誕生、興旺、發達直至轉變、廢棄、更替……恰好貫穿了上海城市100多年的發展歷程。因此在淞滬鐵路停運廢棄幾十年之後,在上海城市風貌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越發地意識到,馬路、鐵路……作為城市的動脈其實也承載著這個城市太多共同的記憶,其間纏繞著太多人們與之共運的文化脈絡。作為物質文化的積澱,火車站與鐵路一樣成為人們記憶中的亮點,找到它們,一個城市表面上的浮光掠影,才有了安身之處。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在這樣的背景和思路下,我作為淞滬鐵路的第一站舊址,應運而生,並作為千年古鎮的文化歷史遺蹟得到恢復保護,我身處的四周已經被鐵柵欄包圍,猶如一個開放的小型的博物館,所有的設計從整體到細節既有老式建築的具象特徵又有現代藝術的抽象韻味。其實我也似一個新的城市旅遊景觀,能夠讓南來北往的遊子得到心靈的休憩。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1876老站創意園區鐘樓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轉眼到了2014年,我的西面又現了一個由五金礦產進出口公司倉庫改建的“1876老站創意園區”,借我的“文脈”,融入鐘樓、鐵軌、站臺、辦公區域、時尚小店等元素,這裡很快就成為一個集歷史觀光、文化創意辦公、購物品茗會友的“休閒”廣場,昔日安謐寂靜的時空被人來人往的嘈雜聲劃破。我說不清是喜歡過去還是現在,反正一切都在流變。只覺得午後光影斑駁、色彩多樣、造型各異、意象豐富的“火車頭廣場”也許能成為人們記憶中的“溫馨”就夠了。

"

我是中國最早的火車站——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2012年1月,我在上海江灣鎮南邊的廣紀路與汶水東路十字路口誕生。我的整個身體由站臺、庫房、候車亭和火車……等組成。其中候車亭最具有那個年代的特點,就是人們常在老電影裡看到的那種由人字型屋頂撐起的長廊,四周圍著一格格的木柵欄。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石碑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當年的江灣火車站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我的頭上是1990年代建造的輕軌3號線高架橋,正南方就是汶水東路大柏樹站。而我的腳下——站臺前的鐵軌當然就是中國第一條鐵路淞滬鐵路的軌道了,不過淞滬鐵路早在1963年就已停止客運功能。後來又沿淞滬鐵路建造輕軌高架橋,所以從北面過來的淞滬鐵路就在此地斷頭了。人們又在留存的這一段鐵軌上放置了老式的蒸氣火車車頭和三節車廂,每當頭上有輕軌列車通過時,隆隆的輕軌車聲彷彿使靜止的火車頭有了開動的氣勢。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就這樣,火車頭、車廂、站臺、候車亭、再加上用青銅鑄塑的板道工、信號員、穿長衫戴禮帽候車的先生、乘黃包車離開車站的商人……錯落有致地分佈在四周,還原了中國鐵路第一站的歷史風貌景觀,使走過路過的人恍惚穿越時光邃道,回到了我年輕時開始客運的盛況。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時的大柏樹站

淞滬鐵路是中國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的鐵路,由英商怡和洋行集資興建。1872年淞滬鐵路在江灣開始第一期工程,並於1876年7月3日通車,南面的起點站天后宮(今河南北路),而北面的終點站當然就是我啦。1876年12月1日,淞滬鐵路又延長至吳淞炮臺灣,我雖然變成了“第二站”,但從時間順序上講,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站”還是我!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當年的江灣鎮雖遠離上海中心城區,儘管四周都是田野河流,但卻是一個千年古鎮,水陸交通發達,物產豐富、人口稠密,歷來是兵家必爭的要地。淞滬鐵路穿越江灣鎮,並在江灣鎮設站既是從地理位置的考量也是經濟商業上的考慮。與江灣火車站同時建成的還有車站西路、車站南路和車站北路。隨著城市格局的演變和道路的變遷,淞滬鐵路在營運八十多年之後,也就是1963年之後,漸漸失去客運功能,中國鐵路第一站的歷史也就壽終正寢,揠旗息鼓。世事變幻,大勢所趨,無可奈何花落去。有道是舊的東西不去,新的物事就不會來。站臺、信號燈、庫房、鐵軌……也就漸漸湮滅在時間的塵涯中。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然而城市是有記憶的。時間像一把篩子,它會讓有些東西無情地逝去,也會讓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積澱下來。鐵路和火車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後的產物,尋速成為城市發展的動脈,其功效至今不衰。儘管如今已經有了地鐵、高鐵、磁懸浮……但它們本質上都是淞滬鐵路的延伸和翻版。作為中國第一條鐵路的淞滬鐵路在上海城市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功效是獨特的,它的誕生、興旺、發達直至轉變、廢棄、更替……恰好貫穿了上海城市100多年的發展歷程。因此在淞滬鐵路停運廢棄幾十年之後,在上海城市風貌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越發地意識到,馬路、鐵路……作為城市的動脈其實也承載著這個城市太多共同的記憶,其間纏繞著太多人們與之共運的文化脈絡。作為物質文化的積澱,火車站與鐵路一樣成為人們記憶中的亮點,找到它們,一個城市表面上的浮光掠影,才有了安身之處。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在這樣的背景和思路下,我作為淞滬鐵路的第一站舊址,應運而生,並作為千年古鎮的文化歷史遺蹟得到恢復保護,我身處的四周已經被鐵柵欄包圍,猶如一個開放的小型的博物館,所有的設計從整體到細節既有老式建築的具象特徵又有現代藝術的抽象韻味。其實我也似一個新的城市旅遊景觀,能夠讓南來北往的遊子得到心靈的休憩。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1876老站創意園區鐘樓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轉眼到了2014年,我的西面又現了一個由五金礦產進出口公司倉庫改建的“1876老站創意園區”,借我的“文脈”,融入鐘樓、鐵軌、站臺、辦公區域、時尚小店等元素,這裡很快就成為一個集歷史觀光、文化創意辦公、購物品茗會友的“休閒”廣場,昔日安謐寂靜的時空被人來人往的嘈雜聲劃破。我說不清是喜歡過去還是現在,反正一切都在流變。只覺得午後光影斑駁、色彩多樣、造型各異、意象豐富的“火車頭廣場”也許能成為人們記憶中的“溫馨”就夠了。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

我是中國最早的火車站——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2012年1月,我在上海江灣鎮南邊的廣紀路與汶水東路十字路口誕生。我的整個身體由站臺、庫房、候車亭和火車……等組成。其中候車亭最具有那個年代的特點,就是人們常在老電影裡看到的那種由人字型屋頂撐起的長廊,四周圍著一格格的木柵欄。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石碑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當年的江灣火車站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我的頭上是1990年代建造的輕軌3號線高架橋,正南方就是汶水東路大柏樹站。而我的腳下——站臺前的鐵軌當然就是中國第一條鐵路淞滬鐵路的軌道了,不過淞滬鐵路早在1963年就已停止客運功能。後來又沿淞滬鐵路建造輕軌高架橋,所以從北面過來的淞滬鐵路就在此地斷頭了。人們又在留存的這一段鐵軌上放置了老式的蒸氣火車車頭和三節車廂,每當頭上有輕軌列車通過時,隆隆的輕軌車聲彷彿使靜止的火車頭有了開動的氣勢。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就這樣,火車頭、車廂、站臺、候車亭、再加上用青銅鑄塑的板道工、信號員、穿長衫戴禮帽候車的先生、乘黃包車離開車站的商人……錯落有致地分佈在四周,還原了中國鐵路第一站的歷史風貌景觀,使走過路過的人恍惚穿越時光邃道,回到了我年輕時開始客運的盛況。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時的大柏樹站

淞滬鐵路是中國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的鐵路,由英商怡和洋行集資興建。1872年淞滬鐵路在江灣開始第一期工程,並於1876年7月3日通車,南面的起點站天后宮(今河南北路),而北面的終點站當然就是我啦。1876年12月1日,淞滬鐵路又延長至吳淞炮臺灣,我雖然變成了“第二站”,但從時間順序上講,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站”還是我!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當年的江灣鎮雖遠離上海中心城區,儘管四周都是田野河流,但卻是一個千年古鎮,水陸交通發達,物產豐富、人口稠密,歷來是兵家必爭的要地。淞滬鐵路穿越江灣鎮,並在江灣鎮設站既是從地理位置的考量也是經濟商業上的考慮。與江灣火車站同時建成的還有車站西路、車站南路和車站北路。隨著城市格局的演變和道路的變遷,淞滬鐵路在營運八十多年之後,也就是1963年之後,漸漸失去客運功能,中國鐵路第一站的歷史也就壽終正寢,揠旗息鼓。世事變幻,大勢所趨,無可奈何花落去。有道是舊的東西不去,新的物事就不會來。站臺、信號燈、庫房、鐵軌……也就漸漸湮滅在時間的塵涯中。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然而城市是有記憶的。時間像一把篩子,它會讓有些東西無情地逝去,也會讓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積澱下來。鐵路和火車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後的產物,尋速成為城市發展的動脈,其功效至今不衰。儘管如今已經有了地鐵、高鐵、磁懸浮……但它們本質上都是淞滬鐵路的延伸和翻版。作為中國第一條鐵路的淞滬鐵路在上海城市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功效是獨特的,它的誕生、興旺、發達直至轉變、廢棄、更替……恰好貫穿了上海城市100多年的發展歷程。因此在淞滬鐵路停運廢棄幾十年之後,在上海城市風貌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越發地意識到,馬路、鐵路……作為城市的動脈其實也承載著這個城市太多共同的記憶,其間纏繞著太多人們與之共運的文化脈絡。作為物質文化的積澱,火車站與鐵路一樣成為人們記憶中的亮點,找到它們,一個城市表面上的浮光掠影,才有了安身之處。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在這樣的背景和思路下,我作為淞滬鐵路的第一站舊址,應運而生,並作為千年古鎮的文化歷史遺蹟得到恢復保護,我身處的四周已經被鐵柵欄包圍,猶如一個開放的小型的博物館,所有的設計從整體到細節既有老式建築的具象特徵又有現代藝術的抽象韻味。其實我也似一個新的城市旅遊景觀,能夠讓南來北往的遊子得到心靈的休憩。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1876老站創意園區鐘樓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轉眼到了2014年,我的西面又現了一個由五金礦產進出口公司倉庫改建的“1876老站創意園區”,借我的“文脈”,融入鐘樓、鐵軌、站臺、辦公區域、時尚小店等元素,這裡很快就成為一個集歷史觀光、文化創意辦公、購物品茗會友的“休閒”廣場,昔日安謐寂靜的時空被人來人往的嘈雜聲劃破。我說不清是喜歡過去還是現在,反正一切都在流變。只覺得午後光影斑駁、色彩多樣、造型各異、意象豐富的“火車頭廣場”也許能成為人們記憶中的“溫馨”就夠了。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

我是中國最早的火車站——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2012年1月,我在上海江灣鎮南邊的廣紀路與汶水東路十字路口誕生。我的整個身體由站臺、庫房、候車亭和火車……等組成。其中候車亭最具有那個年代的特點,就是人們常在老電影裡看到的那種由人字型屋頂撐起的長廊,四周圍著一格格的木柵欄。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石碑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當年的江灣火車站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我的頭上是1990年代建造的輕軌3號線高架橋,正南方就是汶水東路大柏樹站。而我的腳下——站臺前的鐵軌當然就是中國第一條鐵路淞滬鐵路的軌道了,不過淞滬鐵路早在1963年就已停止客運功能。後來又沿淞滬鐵路建造輕軌高架橋,所以從北面過來的淞滬鐵路就在此地斷頭了。人們又在留存的這一段鐵軌上放置了老式的蒸氣火車車頭和三節車廂,每當頭上有輕軌列車通過時,隆隆的輕軌車聲彷彿使靜止的火車頭有了開動的氣勢。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就這樣,火車頭、車廂、站臺、候車亭、再加上用青銅鑄塑的板道工、信號員、穿長衫戴禮帽候車的先生、乘黃包車離開車站的商人……錯落有致地分佈在四周,還原了中國鐵路第一站的歷史風貌景觀,使走過路過的人恍惚穿越時光邃道,回到了我年輕時開始客運的盛況。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時的大柏樹站

淞滬鐵路是中國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的鐵路,由英商怡和洋行集資興建。1872年淞滬鐵路在江灣開始第一期工程,並於1876年7月3日通車,南面的起點站天后宮(今河南北路),而北面的終點站當然就是我啦。1876年12月1日,淞滬鐵路又延長至吳淞炮臺灣,我雖然變成了“第二站”,但從時間順序上講,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站”還是我!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當年的江灣鎮雖遠離上海中心城區,儘管四周都是田野河流,但卻是一個千年古鎮,水陸交通發達,物產豐富、人口稠密,歷來是兵家必爭的要地。淞滬鐵路穿越江灣鎮,並在江灣鎮設站既是從地理位置的考量也是經濟商業上的考慮。與江灣火車站同時建成的還有車站西路、車站南路和車站北路。隨著城市格局的演變和道路的變遷,淞滬鐵路在營運八十多年之後,也就是1963年之後,漸漸失去客運功能,中國鐵路第一站的歷史也就壽終正寢,揠旗息鼓。世事變幻,大勢所趨,無可奈何花落去。有道是舊的東西不去,新的物事就不會來。站臺、信號燈、庫房、鐵軌……也就漸漸湮滅在時間的塵涯中。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然而城市是有記憶的。時間像一把篩子,它會讓有些東西無情地逝去,也會讓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積澱下來。鐵路和火車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後的產物,尋速成為城市發展的動脈,其功效至今不衰。儘管如今已經有了地鐵、高鐵、磁懸浮……但它們本質上都是淞滬鐵路的延伸和翻版。作為中國第一條鐵路的淞滬鐵路在上海城市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功效是獨特的,它的誕生、興旺、發達直至轉變、廢棄、更替……恰好貫穿了上海城市100多年的發展歷程。因此在淞滬鐵路停運廢棄幾十年之後,在上海城市風貌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越發地意識到,馬路、鐵路……作為城市的動脈其實也承載著這個城市太多共同的記憶,其間纏繞著太多人們與之共運的文化脈絡。作為物質文化的積澱,火車站與鐵路一樣成為人們記憶中的亮點,找到它們,一個城市表面上的浮光掠影,才有了安身之處。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2012年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一角

在這樣的背景和思路下,我作為淞滬鐵路的第一站舊址,應運而生,並作為千年古鎮的文化歷史遺蹟得到恢復保護,我身處的四周已經被鐵柵欄包圍,猶如一個開放的小型的博物館,所有的設計從整體到細節既有老式建築的具象特徵又有現代藝術的抽象韻味。其實我也似一個新的城市旅遊景觀,能夠讓南來北往的遊子得到心靈的休憩。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1876老站創意園區鐘樓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轉眼到了2014年,我的西面又現了一個由五金礦產進出口公司倉庫改建的“1876老站創意園區”,借我的“文脈”,融入鐘樓、鐵軌、站臺、辦公區域、時尚小店等元素,這裡很快就成為一個集歷史觀光、文化創意辦公、購物品茗會友的“休閒”廣場,昔日安謐寂靜的時空被人來人往的嘈雜聲劃破。我說不清是喜歡過去還是現在,反正一切都在流變。只覺得午後光影斑駁、色彩多樣、造型各異、意象豐富的“火車頭廣場”也許能成為人們記憶中的“溫馨”就夠了。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自述

今火車頭廣場一角

真誠的歡迎您的到來,我會長久在此恭候。對歸鄉的遊子來說,火車站是到家的象徵;對於離鄉的旅人來說,火車站又是出發的起點。火車站本身就是極具親和力和令人遐想的載體。 

我驕傲的是,作為中國鐵路“第一站”舊址,我的經歷既是歷史的因緣際會,也是現代城市格局演變的結果,一切無法複製。也因此我會長久地留存在這個城市和幾代人的心目中。人們看到我,心中也許就會找到城市記憶的起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