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獎對演員有怎樣的要求?評委這樣說!

第29屆梅花獎獲得者、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辛柏青,儘管出演過許多影視作品,但他在舞臺上扮演的谷文昌,讓觀眾忘記了演員本身,記住了這個人物;

第29屆梅花獎獲得者、江蘇省崑劇院演員單雯,以青春的形象、細膩的唱腔、富於層次的表演將閨門旦之典範杜麗娘塑造得入情、入骨、入心;

第29屆梅花獎獲得者、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豫劇團演員張培培,作為首位獲得梅花獎的“90後”演員,扮演40多歲的兵團母親,讓觀眾看到了性格、年齡、時代和演員自身懸殊巨大的人物形象……

第29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的15位獲獎演員,均通過塑造鮮活的人物,進行了戲劇藝術的綜合呈現。他們的獲獎讓我們看到,梅花獎究竟給演員提出了怎樣的要求。


好演員要腳下有根、身上有活、臺上有神

中國藝術報記者 怡夢


表演的難題


“虛擬表演、戲曲程式更能表達一種‘象外之象’。我認為這條道路對於戲曲表演來說應該是永恆的,它的美學層次是最高的,戲曲演員絕對不能將之丟棄。”在梅花獎評委、香港京昆表演藝術家鄧宛霞看來,戲曲演員面對的永恆課題,就是無論如何創新,必須認清這條道路,因為它真正蘊藏著中國最傳統的美學。

“我們的美學,背後有著深厚的儒釋道傳統文化底蘊。我們走虛擬表演的道路是有原因的,它不是一種便利,也不是因為當初沒有條件佈景,才選擇了這條道路。”鄧宛霞做了一個比較,她說,西方舞臺藝術的表現方式,是先有一個“我”去觀察世界,然後描述它,並再現於舞臺,中國傳統美學則是“無實可寫”,任何一首詩詞,創作者從來不是作為旁觀者去看這個世界,總是人的內在世界和外在世界沒有分隔,總是借世界來呈現“我”的內心的,所謂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沒有既定的、固有的客觀現實,一切都是從心而發的。“虛擬和寫實,其實是源於兩種不同的宇宙觀、世界觀。所以戲曲表演不在於像與不像,而在於傳神,如何傳神?就是形神兼備。行當、程式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話劇永恆的課題是塑造人物。”梅花獎評委、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話劇演員王斑說,“羅錦鱗先生說過,戲劇是活人演活人給活人看,怎麼演?戲曲有一整套動作程式、傳統表達方式,而話劇幾乎無所依傍,如何讓人物生活在舞臺上,是話劇表演者永遠要去探尋的。”雖然沒有固定的程式,但並不是沒有標準,王斑認為,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標準就是“說人話”,擺脫話劇腔、舞臺腔,讓語言真實自然地展現,“話要說出來,說得清晰,還要傳達內涵,讓每個觀眾感受到”,要求演員全身心地去理解人物、體驗人物,把語言內化為自身的,再表現出來。

“歌劇演員一直以來的問題是太注重唱,對手眼身法步,形體表現重視不夠。”梅花獎評委、中國歌劇舞劇院歌劇演員陳小朵認為,中國歌劇演員演繹的是民族歌劇,講述的是中國的故事,戲曲具有豐厚的表演積累,很多程式的、寫意的表現方式值得借鑑,甚至遇到合適的題材可以直接化用在歌劇演員身上。“作為演員,如何認知自己的表演,當我們和偉大的演員發生交流碰撞的時候,發生的反映和投射,可以讓我們更客觀地認識自己。歌劇演員可以學習話劇、音樂劇的表演,其實更可以把戲曲作為參照。”陳小朵說。


好演員的標準


“腳下有根、心裡有底、身上有活、臺上有神。”梅花獎評委、中國評劇院藝術指導王亞勳這樣定義好演員——腳下有根,就是對於經典劇目、劇種代表作,學得端、走得正、傳得好,上臺不虛,基礎紮實;心裡有底,就是不唱糊塗戲,明白劇作家寫的什麼,我要演什麼,通過表演要告訴觀眾什麼,明白導演為什麼要讓我這麼演,為什麼這部戲是這種風格,為什麼有我演的這個人物形象;身上有活,即是各自劇種、各個行當、各個人物所需要的技術技巧,能夠很好地應用和體現;臺上有神,即是有要領、有感悟,演員不是一個空殼,而是走進了人物,走進了戲的美學,表演講究情,講究字兒、勁兒、味兒。

“好的表演能表達出一種氣韻、一種節奏,戲曲的唱唸做打,跟影視、話劇表演不一樣,它更像詩詞、書畫,是借一個題目來表達我們的藝術和內心。真正的大師如梅蘭芳、俞振飛等,他們的表演是形成一種氣韻的。”鄧宛霞說,想成為好的演員,首先必須有非常過硬的基本功,還要有文化修養,對於詩詞、書畫,本民族的藝術必須有所瞭解,最好是自己也有所涉獵。“我從小喜歡書法,書法和戲曲表演是相通的,我的師父俞振飛先生教唱的時候,也會用書法的筆觸來啟發我,比如某一句腔,要像書法中的一提筆,再壓下去的感覺。書法非常注重韻律、佈局,也就是一種節奏,這一點和戲曲舞臺也是相通的。”

“演員要傳遞人物的喜怒哀樂,傳遞自身對人物的詮釋,以此來呈現你演的‘這一個’。”梅花獎評委、河南省話劇團導演李利宏認為,從事戲劇表演,尤其是好戲、好演員面臨的一個最大的瓶頸,是怎樣全身心地作為人物生活在舞臺上,在全神貫注地塑造人物、傾情投入地駕馭角色的同時,讓自己自如地發揮。“演員在舞臺上有時候會感到顧此失彼,感到十八般武藝不夠用,我們期待忘我、圓融的境界,期待演員和角色之間自由、合一的表演狀態,這種境界,是享受表演的每時每刻。”

“有時候看戲,感覺到演員有那麼幾個瞬間是做到了,但總是稍縱即逝,有時候兩個小時的演出,一次沒有出現。”李利宏說,好演員會為此而痛苦,他們的技術已經很好了,基本功紮實,聲腔、身段、表現力,都沒有問題,但他們塑造的形象,尤其是經典人物,跟老一輩藝術家相比,依然沒有達到盡善盡美。“有經驗的演員在表演的同時就會感知自己哪裡沒有做好,但即使明白,也很難做到。舞臺藝術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多演是可以熟能生巧的,但不僅僅靠多演,還包括自身修為、學養、內心表達、外部技巧的積累,包括人物理解、現場控制力的磨練。每天的演出都不一樣,這是戲劇的魅力,也是戲劇的難題,是演員一生的課題。”

“演員不僅要努力,還要有才華,二者缺其一,都成為不了好演員,二者都具備了,還要有堅持,堅持的過程是一種修行,這種修行是終身的。獲得梅花獎的演員不一定都能成為真正的好演員,給你一朵花,你要換來一個春天,要成為領軍人物,一個團靠你吃飯,一個劇種靠你領著向前走,這才是好演員。”梅花獎評委、《中國戲劇》原主編賡續華說,“換個通俗易懂的說法就是,好演員必須是一個好人,要愛人,愛別人,愛社會。能夠領會角色,領會別的演員,不是自顧自,正所謂有大愛,很多演員在技藝上已經純熟了,但表演總差一口氣,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大愛’。”賡續華說,演員要勤於讀書、思考、琢磨,不要被“綁架”,無論是讚美、批評、吐槽,都不能左右一個演員“做自己”,這要求演員內心要有力量,這種力量來自於你的追求、你的情懷,學戲、演戲,一開始是謀生,但最終是“替祖師爺傳道”,戲曲藝術的傳統和旨歸,正在於傳道。

中國劇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彥以兩句古語與梅花獎演員共勉。其一是“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梅花獎不是終點,對於演員、對於中國戲劇來說都是新的起點,演員要繼續成長,中國戲劇要持續發展,不要故步自封,尤其不要讓梅花獎成為驕傲的資本,演員應當永遠是接納的狀態,多讀書,不斷學習,繼續攀登高峰。其二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德藝雙馨為演員定下了為人從藝的標高,獲得梅花獎,在從藝方面已經進入了中國戲劇評價體系中的一種高度,在修德方面,要以明德引領風尚,人格成長不斷健全,包括正直、善良、包容、謙卑、有大愛,以此接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仁”的至高境界。

梅花獎對演員有怎樣的要求?評委這樣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