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紅藥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紅樓夢,當然是指真真切切看過百二十回(原著加尚無定論的高鶚整理後四十回)的人。影視劇、連環畫不在此列。之所以說百二十回不說八十回,因為不看過後四十回,你又怎知是假的?只看前八十回,應該不會對這本書有完整印象。

我更喜歡《石頭記》這個名字,平淡,無煙火氣,更無塵俗氣。第五回警幻仙姑帶寶玉遊太虛幻境時提到"新填《紅樓夢》仙曲十二支",紅樓,本富貴女子所居,"紅樓夢"帶著香豔氣息,更適於市井流走,入得了紅塵之眼,但應該不是作者與脂硯想要的書名。

"

文/紅藥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紅樓夢,當然是指真真切切看過百二十回(原著加尚無定論的高鶚整理後四十回)的人。影視劇、連環畫不在此列。之所以說百二十回不說八十回,因為不看過後四十回,你又怎知是假的?只看前八十回,應該不會對這本書有完整印象。

我更喜歡《石頭記》這個名字,平淡,無煙火氣,更無塵俗氣。第五回警幻仙姑帶寶玉遊太虛幻境時提到"新填《紅樓夢》仙曲十二支",紅樓,本富貴女子所居,"紅樓夢"帶著香豔氣息,更適於市井流走,入得了紅塵之眼,但應該不是作者與脂硯想要的書名。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紅樓夢

手邊有書,我便大略翻了一遍,深深覺得,它不是少年該看的書,它是中年人寫、中年以上的人玩味的書。因為它大名鼎鼎,通常人們在學生時代就已接觸此書了。可是,它怎麼是少年看的書呢?開篇即起的虛無、寥落,少年人如何知道?還沒有見過鮮花著錦、烈火烹油,又怎能體會繁華落幕後的頹敗?它帶給少年的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小小年紀裝老成,卻擋不住青春浩瀚的蓬勃氣息。

很不幸,我少年時就半懂不懂地讀了此書,14歲。看到三毛接觸此書應該更小,小學?她說讀到"白茫茫一片大雪真乾淨",就抬頭呆呆地看前面,老師還以為她出了什麼問題。張愛玲估計也是很小就接觸此書,她說,世事煩憂,只需詳一會兒《紅樓夢》就海晏河清諸神退卻(不是原話,是我即興發揮)。套用她的話,世事煩憂,我只需詳一會兒張愛玲的書就神清氣爽諸事太平。

張愛玲說,看到眼生的字就會自動跳出來,概嘆"綠蠟春猶卷,紅樓夢未完",還有著名的三恨"海棠無香、鰣魚多刺、紅樓未完"——哎,我也做夢想著哪天哪裡出土個什麼文物,便是那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後幾十回真本呀。

雖說少年不宜看紅樓,因為接觸早,印象深,倒是沒有像張愛玲等人說的進入後四十回就覺得言語無味面目可憎。後四十回文字的確寡淡些,看小說的人通常想急急看到結局,有前八十回打下的底子,腦補功能是十分強大的,文字稍微簡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說到腦補,文字給予人超強想象空間,所以沒有一個版本的同名影視劇是人見人愛的,總有人不滿,有人罵。作為一名普通看客,如果經典搬上銀幕,看到喜歡的部分就收下,不喜歡的部分,就隨風去吧。不過老版《紅樓夢》電視劇插曲是真的好啊,一句"開闢鴻蒙"瞬間把我的魂兒鉤去了。

"

文/紅藥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紅樓夢,當然是指真真切切看過百二十回(原著加尚無定論的高鶚整理後四十回)的人。影視劇、連環畫不在此列。之所以說百二十回不說八十回,因為不看過後四十回,你又怎知是假的?只看前八十回,應該不會對這本書有完整印象。

我更喜歡《石頭記》這個名字,平淡,無煙火氣,更無塵俗氣。第五回警幻仙姑帶寶玉遊太虛幻境時提到"新填《紅樓夢》仙曲十二支",紅樓,本富貴女子所居,"紅樓夢"帶著香豔氣息,更適於市井流走,入得了紅塵之眼,但應該不是作者與脂硯想要的書名。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紅樓夢

手邊有書,我便大略翻了一遍,深深覺得,它不是少年該看的書,它是中年人寫、中年以上的人玩味的書。因為它大名鼎鼎,通常人們在學生時代就已接觸此書了。可是,它怎麼是少年看的書呢?開篇即起的虛無、寥落,少年人如何知道?還沒有見過鮮花著錦、烈火烹油,又怎能體會繁華落幕後的頹敗?它帶給少年的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小小年紀裝老成,卻擋不住青春浩瀚的蓬勃氣息。

很不幸,我少年時就半懂不懂地讀了此書,14歲。看到三毛接觸此書應該更小,小學?她說讀到"白茫茫一片大雪真乾淨",就抬頭呆呆地看前面,老師還以為她出了什麼問題。張愛玲估計也是很小就接觸此書,她說,世事煩憂,只需詳一會兒《紅樓夢》就海晏河清諸神退卻(不是原話,是我即興發揮)。套用她的話,世事煩憂,我只需詳一會兒張愛玲的書就神清氣爽諸事太平。

張愛玲說,看到眼生的字就會自動跳出來,概嘆"綠蠟春猶卷,紅樓夢未完",還有著名的三恨"海棠無香、鰣魚多刺、紅樓未完"——哎,我也做夢想著哪天哪裡出土個什麼文物,便是那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後幾十回真本呀。

雖說少年不宜看紅樓,因為接觸早,印象深,倒是沒有像張愛玲等人說的進入後四十回就覺得言語無味面目可憎。後四十回文字的確寡淡些,看小說的人通常想急急看到結局,有前八十回打下的底子,腦補功能是十分強大的,文字稍微簡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說到腦補,文字給予人超強想象空間,所以沒有一個版本的同名影視劇是人見人愛的,總有人不滿,有人罵。作為一名普通看客,如果經典搬上銀幕,看到喜歡的部分就收下,不喜歡的部分,就隨風去吧。不過老版《紅樓夢》電視劇插曲是真的好啊,一句"開闢鴻蒙"瞬間把我的魂兒鉤去了。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紅樓夢

北京黃葉村曹雪芹紀念館,圖片來自網絡

初來京時,我特意去了趟黃葉村,這便是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前託夢給王熙鳳所說的退處吧,讓子孫耕讀為繼的地方。想起有人說秦可卿出身大有來頭,真是想多了,畸笏叟命作者刪去淫喪天香樓等細節,保全家族臉面,就有人添油加醋說她是什麼前朝公主或叛官之後,反正就是與清朝不共戴天的人——還能再腦補一點兒嗎?賈家上下人等是吃了熊心豹子膽,敢窩藏一個"黑人",還有浩浩蕩蕩堪比國葬的重孫媳婦出殯這一幕描寫?真是比作者還操心,做編劇去吧,別索隱鉤沉了。

乾隆一句"寫明珠家事",就給好事者以口實,還有人說作者是吳梅村,哦,窮到舉家食粥,還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就為他人作傳?若不是至死不忘、不寫不行,他是吃飽了撐著、閒得沒事弄筆消遣,點燈熬蠟,搭上紙墨錢?(脂批"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唯願造化主再生一芹一脂"此等傷心語)當年可都是毛筆字,今天即便是讓作者口述、讓人在電腦前打出百萬字來也不容易,還要精心組詞造句、佈局謀篇,多次修改,每改一次就重謄一次。脂批說得多明顯啊,作者大大的狡猾!不要被騙了。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紅樓夢,我只能說我心中關於它的點滴記憶,最愛大觀園詩社的一幕幕,"蕉下鹿""我們這會子腥羶大吃大嚼,回來卻是錦心繡口""憨湘雲醉眠芍藥裀",還有黛玉教香菱寫詩的那一回:

黛玉道:"正是這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香菱笑道:"我只愛陸放翁的詩'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黛玉道:"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裡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瑒,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年少時讀紅樓囫圇吞棗,不懂的就跳過去了,現在再看也未必都懂,不過經了些世事風雨,比小時候略多知幾個典故,滋味又不同。以前我就說過,重溫紅樓原著的日子,不自覺地寫幾句日記都咬著舌頭、文縐縐的,帶著"紅"味。大約只是自己心裡覺得的,別人並不覺得如此。

每個人心裡的紅樓夢,任你描摹,誰又能奪得走?你說我是井底之蛙淺薄之至,我只真心喜愛這本書,它的字字句句早已從少年時起就深植於骨髓,令我時不時腦海中迸出書中的隻言片語,得益於網絡,隨時能找到章節出處,不必去手翻紙書。

"

文/紅藥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紅樓夢,當然是指真真切切看過百二十回(原著加尚無定論的高鶚整理後四十回)的人。影視劇、連環畫不在此列。之所以說百二十回不說八十回,因為不看過後四十回,你又怎知是假的?只看前八十回,應該不會對這本書有完整印象。

我更喜歡《石頭記》這個名字,平淡,無煙火氣,更無塵俗氣。第五回警幻仙姑帶寶玉遊太虛幻境時提到"新填《紅樓夢》仙曲十二支",紅樓,本富貴女子所居,"紅樓夢"帶著香豔氣息,更適於市井流走,入得了紅塵之眼,但應該不是作者與脂硯想要的書名。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紅樓夢

手邊有書,我便大略翻了一遍,深深覺得,它不是少年該看的書,它是中年人寫、中年以上的人玩味的書。因為它大名鼎鼎,通常人們在學生時代就已接觸此書了。可是,它怎麼是少年看的書呢?開篇即起的虛無、寥落,少年人如何知道?還沒有見過鮮花著錦、烈火烹油,又怎能體會繁華落幕後的頹敗?它帶給少年的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小小年紀裝老成,卻擋不住青春浩瀚的蓬勃氣息。

很不幸,我少年時就半懂不懂地讀了此書,14歲。看到三毛接觸此書應該更小,小學?她說讀到"白茫茫一片大雪真乾淨",就抬頭呆呆地看前面,老師還以為她出了什麼問題。張愛玲估計也是很小就接觸此書,她說,世事煩憂,只需詳一會兒《紅樓夢》就海晏河清諸神退卻(不是原話,是我即興發揮)。套用她的話,世事煩憂,我只需詳一會兒張愛玲的書就神清氣爽諸事太平。

張愛玲說,看到眼生的字就會自動跳出來,概嘆"綠蠟春猶卷,紅樓夢未完",還有著名的三恨"海棠無香、鰣魚多刺、紅樓未完"——哎,我也做夢想著哪天哪裡出土個什麼文物,便是那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後幾十回真本呀。

雖說少年不宜看紅樓,因為接觸早,印象深,倒是沒有像張愛玲等人說的進入後四十回就覺得言語無味面目可憎。後四十回文字的確寡淡些,看小說的人通常想急急看到結局,有前八十回打下的底子,腦補功能是十分強大的,文字稍微簡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說到腦補,文字給予人超強想象空間,所以沒有一個版本的同名影視劇是人見人愛的,總有人不滿,有人罵。作為一名普通看客,如果經典搬上銀幕,看到喜歡的部分就收下,不喜歡的部分,就隨風去吧。不過老版《紅樓夢》電視劇插曲是真的好啊,一句"開闢鴻蒙"瞬間把我的魂兒鉤去了。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紅樓夢

北京黃葉村曹雪芹紀念館,圖片來自網絡

初來京時,我特意去了趟黃葉村,這便是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前託夢給王熙鳳所說的退處吧,讓子孫耕讀為繼的地方。想起有人說秦可卿出身大有來頭,真是想多了,畸笏叟命作者刪去淫喪天香樓等細節,保全家族臉面,就有人添油加醋說她是什麼前朝公主或叛官之後,反正就是與清朝不共戴天的人——還能再腦補一點兒嗎?賈家上下人等是吃了熊心豹子膽,敢窩藏一個"黑人",還有浩浩蕩蕩堪比國葬的重孫媳婦出殯這一幕描寫?真是比作者還操心,做編劇去吧,別索隱鉤沉了。

乾隆一句"寫明珠家事",就給好事者以口實,還有人說作者是吳梅村,哦,窮到舉家食粥,還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就為他人作傳?若不是至死不忘、不寫不行,他是吃飽了撐著、閒得沒事弄筆消遣,點燈熬蠟,搭上紙墨錢?(脂批"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唯願造化主再生一芹一脂"此等傷心語)當年可都是毛筆字,今天即便是讓作者口述、讓人在電腦前打出百萬字來也不容易,還要精心組詞造句、佈局謀篇,多次修改,每改一次就重謄一次。脂批說得多明顯啊,作者大大的狡猾!不要被騙了。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紅樓夢,我只能說我心中關於它的點滴記憶,最愛大觀園詩社的一幕幕,"蕉下鹿""我們這會子腥羶大吃大嚼,回來卻是錦心繡口""憨湘雲醉眠芍藥裀",還有黛玉教香菱寫詩的那一回:

黛玉道:"正是這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香菱笑道:"我只愛陸放翁的詩'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黛玉道:"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裡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瑒,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年少時讀紅樓囫圇吞棗,不懂的就跳過去了,現在再看也未必都懂,不過經了些世事風雨,比小時候略多知幾個典故,滋味又不同。以前我就說過,重溫紅樓原著的日子,不自覺地寫幾句日記都咬著舌頭、文縐縐的,帶著"紅"味。大約只是自己心裡覺得的,別人並不覺得如此。

每個人心裡的紅樓夢,任你描摹,誰又能奪得走?你說我是井底之蛙淺薄之至,我只真心喜愛這本書,它的字字句句早已從少年時起就深植於骨髓,令我時不時腦海中迸出書中的隻言片語,得益於網絡,隨時能找到章節出處,不必去手翻紙書。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紅樓夢

最記得當年他知我愛這套書,從飯錢裡省出錢來給我買了一套,後來一直帶在身邊,直到來京前為減輕行李重量,把下冊寄存在親戚家了。跟在我身邊的上、中冊,也在最近的一次搬家中,與其他藏書一起與我永遠地相失在人寰。(文/紅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