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責備就自殺,為什麼他們的心理素質這麼差?

翻開漢朝的歷史,發現幾乎大部分高官,都是一責備就喝藥或者伏劍,而明朝和清朝就皮實很多,抄家流放,能不死就不死。難不成明清的高官都心理素質很好,能死皮賴臉的求皇帝開恩,而唯獨漢朝的公卿們就心理素質不行,一聽要見廷尉就直接自盡?

其實,這個背後別有原因。一曰自重,二曰隱誅。


說自重又有兩層意思,一層是說自尊心,漢朝距離上古未遠,那種輕生死,重榮辱的習氣猶存,我們看春秋戰國的故事,比如伍子胥出逃遇到漁父,就因為安排了一句不要透露他的行蹤,讓漁父認為自己收到了很大的屈辱(不被信任)而自沉江中。

既去,誡漁父曰:“掩子之盎漿,無令其露。”漁父諾。子胥行數步,顧視漁者已覆船自沉於江水之中矣。

聽到責備就自殺,為什麼他們的心理素質這麼差?

伍子胥

而這種行為在明清就是很難想象的。而漢朝的人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有類似的表現,寧可自殺,也不受辱。

關於這個漁父,評論裡面有知友討論是不是為了保密而不是受辱,這個其實要結合前文來看。其實漁父開始並沒有死的心思,他幫助伍子胥渡江和飽食之後,和伍子胥的對話是這樣的:

子胥曰:“請丈人姓字。”漁父曰:“今日凶凶,兩賊相逢,吾所謂渡楚賊也。兩賊相得,得形於默,何用姓字為?子為蘆中人,吾為漁丈人,富貴莫相忘也。”子胥曰:“諾。”

漁父本來是匿名做好事,最後告別說了富貴莫相忘,這個時候他並沒有死志,但是伍子胥說了後來的話,才讓漁父感覺到了不信任,於是以死明志。

那什麼是辱呢?這就牽扯到自重的第二層意思——尊卑有別。早在秦朝的時候,馮去疾和馮劫被趙高下獄,兩人因為“將相不辱”而直接自殺就是一個例子。作為高官顯貴,尤其是到了三公九卿這個檔次,去面對“刀筆吏”這麼一個卑下的階層,並且要被他們詰問,在漢朝公認是一種侮辱。比如漢宣帝時期的大司農田延年因為貪汙事發,等待皇帝處理,有人為他求情而漢宣帝沒有同意,這個時候田延年已經存了死志,說:

我何面目入牢獄,使眾人指笑我,卒徒唾吾背乎!

每天拿著劍在家裡等消息,等到了皇帝讓他下廷尉之後,直接伏劍自殺。

聽到責備就自殺,為什麼他們的心理素質這麼差?

漢元帝時期的太傅蕭望之,也是一樣的,並且還是自己的門生勸著自殺:

使者至,召望之。望之慾自殺,其夫人止之,以為非天子意。望之以問門下生朱雲。雲者好節士,勸望之自裁。

聽到責備就自殺,為什麼他們的心理素質這麼差?

蕭望之

這種面對下吏詰問的強烈屈辱感,加上先秦習氣的留存,就造成了很多高官直接自殺。當然這中間又有點猥瑣的小心思——因為皇帝也知道下廷尉會讓很多人自盡,於是如果皇帝還堅持這麼做,就有了一點直接要賜死的味道。但是這個情況下,大臣一般還是有選擇權的,比如周勃、黃霸都曾經下獄過,但是人家臉皮厚就熬出來了。


上面的例子,還可以說是真自殺。而漢朝還有一種“被自殺”的行為,就是隱誅了。因為一般來說,皇帝親自下令誅殺,表明是有罪之身,而自殺則可以保存體面,這個體面是雙重的,一來是自殺者的體面,不用明罪正法,二來也是皇帝的體面,不顯得皇帝對重臣薄倖。

比如漢文帝舅舅薄昭因故殺了朝廷的使者,文帝很生氣,但是因為畢竟是自己的舅舅,不忍心加罪,於是怎麼辦呢?

將軍薄昭殺漢使者。帝不忍加誅,使公卿從之飲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喪服往哭之,乃自殺。

先是讓人勸薄昭自殺,薄昭不想死,然後讓群臣直接喪服哭,逼得薄昭不得不自盡。

聽到責備就自殺,為什麼他們的心理素質這麼差?

薄昭這是求生慾望強烈,不怎麼配合的,所以搞得皇帝很被動。其實很多人都是很配合的,經常是皇帝一“切責”和“賜牛酒”,馬上就自盡了,在『陔餘叢考』裡面專門有一節就講為什麼漢朝大臣多自殺的:

《翟方進傳》:成帝賜冊曰:“今賜君上尊酒十石,養牛一,君審處焉。”方進即日自殺。

如淳曰:丞相有大罪,皇帝使侍中持節乘四白馬車,賜上尊酒十斛,牛一頭,策告殃咎,使者去半道,丞相即上病,使者還未白事,尚書即以丞相不起聞。此賜死法也,亦見衛宏《漢官舊儀》。按賜牛酒,本朝廷所以優大臣告病之禮。《史記·公孫弘傳》:弘以病乞骸骨,賜告治病,牛酒雜帛,居數月,疾瘳,仍起視事是也。今賜大臣死亦用之,使若病終,又以全大臣之體也。

這個就很有意思,因為賜牛酒是對待重臣告病的禮儀。但是如果丞相其實沒有病,皇帝這麼賜,就是暗示“你該生病不起了”。於是大臣會很配合的馬上告病,然後自盡。原因後面也解釋了:

使若病終,又以全大臣之體也。

如果根據當代一些研究的說法,隱誅甚至於可以擴大到“憂死”的範疇,也就是在史書上記載“以憂薨”的,都可能是隱誅。最著名的憂死,自然就是荀彧了。在一個史料裡面記載被殺,另外一個史料裡面記載憂死在漢代的記載中屢見不鮮。比如漢武帝的鉤弋夫人,如果但看這一段記載:

鉤弋婕妤從幸甘泉,有過見譴,以憂死,因葬雲陽。

似乎就是因為被皇帝斥責而憂死,但是:

後數日,帝譴責鉤弋夫人。夫人脫簪珥叩頭。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獄!”夫人還顧,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雲陽宮。

明顯是送到了掖庭獄,還說“不得活”,這明顯是死於非命了。

聽到責備就自殺,為什麼他們的心理素質這麼差?

鉤弋夫人年輕的時候也是美豔不可方物


從漢朝到明清,整體來講,這個進程是皇權不斷拔高,而臣子們地位逐漸降低的過程,地位降低的之後,也不會有那麼強的自尊心了。中國的皇權社會中,除了皇帝之外的人變得越來越“平等”。到明清的時候,無論是閣老還是國公,皇帝一句話,該進詔獄就進詔獄,一個錦衣衛小旗官都能照樣拷打『與國休慼』的勳貴。

聽到責備就自殺,為什麼他們的心理素質這麼差?

這個時候,『一責備就自殺』已經不再是常態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