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四小海鮮你能說出幾個?只有土著青島人才知道?!

考大家個問題

島城有“四小海鮮"

即便是地道的青島“土著”

也未必能說得出來

小編打賭下面這小海鮮

你肯定不認識

青島四小海鮮你能說出幾個?只有土著青島人才知道?!


春季是海鮮大量上市的季節,走進海鮮市場,各種新鮮海鮮讓人眼花繚亂。攤位前,一種外觀類似蝦醬的小蝦卻格外引人矚目,在棘洪灘、上馬、河套、紅島一帶,當地人把它稱作“末貨”。記者走訪發現,隨著天氣轉暖,又到了吃“末貨”的時候。

探市

新鮮“末貨”供不應求

上午9時許,城陽海鮮市場中人來人往,攤位前,不少市民們忙著挑選各種新鮮海產品,不少人大兜小兜在手,臨走時仍不忘東瞧西瞧。鮁魚、麵包魚、海螺、扇貝、蝦虎、八爪魚……攤位上,各類海鮮琳琅滿目,卻唯獨只有一種是類似醬狀,裝在小盆裡的。“買點‘末貨’回家吧,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攤主王桂香熱情地打起招呼,向記者推銷“末貨”。

記者看到,王桂香售賣的“末貨”裝在一個小盆中,外觀呈灰色,質地為軟泥狀,有一定顆粒感。湊近觀察,“末貨”其實是一隻隻身長五六毫米、顏色半透明狀、前端有兩個黑點的小蝦仔,有股淡淡的鮮味,聞起來非常舒適,完全沒有其他海產品那種強烈的腥味。

青島四小海鮮你能說出幾個?只有土著青島人才知道?!


市民用鼻子嗅別“末貨”是否新鮮

“‘末貨’15塊錢一斤,一斤能做兩三道菜呢。”王桂香說,“末貨”以前是沿海漁民喜愛的美食,因為價格實惠營養豐富,現在走向越來越多的市民餐桌。它味道鮮美,尤其是春季溫度適宜,口感格外好。一般買一斤回家,可以分開做湯、炒雞蛋、清蒸等,做出多道美味佳餚。

“買點‘末貨’回家就著蔥吃,我和老伴就好這口。”市民姚阿姨說,她每週都會買一兩斤“末貨”。相比於其他人爆炒、做湯等做法,姚阿姨最喜歡原汁原味的清蒸“末貨”,且一定要配上蔥白食用。“買‘末貨’的大多是本地人,外地人大多不認識。”王桂香說,一般市民一次就買個一兩斤,算上每天飯店的供應量,她的攤位上一天能售出二三十斤“末貨”。

說法

購買“末貨”要選海捕的

“我賣的‘末貨’都是今天早上從棘洪灘附近的漁民手中進的,非常新鮮。”王桂香說,“末貨”一年四季都能買到,價格穩定在每斤15元左右,一般冬季時會貴些,但最高也就是十七八元。目前市場上售賣的“末貨”分海捕和養殖池捕撈兩種,二者在價格上差別不大,外觀一致,但味道卻存在差異。海捕“末貨”味道鮮美卻不腥,養殖池裡的“末貨”卻有股土腥味,使得口感大打折扣。

說起挑選“末貨”,姚阿姨可謂行家裡手。“我吃了幾十年‘末貨’,好壞一眼就能看出來。”姚阿姨說,“末貨”打撈上岸後很容易變質,不冷凍的話,也能放個兩三天。但個別商戶捨不得丟掉變質的“末貨”,就以次充好賣給市民,從而影響了品質。“不要聽什麼越鮮越腥。”姚阿姨說,新鮮的“末貨”一般味道很小,即使有土腥味,也不會特別明顯。在外觀上,新鮮“末貨”顏色明亮,雖然整體呈泥狀,但每個小蝦都很挺硬。

青島四小海鮮你能說出幾個?只有土著青島人才知道?!


市民在挑選“末貨”

追溯

“末貨”是一種小蝦仔

為何緣名“末貨”?當地漁民說,從海里捕撈的海產品俗稱海貨。以前,沿海一帶小紅尾蝦居多,所以,一網捕上來的海貨中小紅尾蝦就是大流貨,而其他大一些的魚蝦蟹和八帶蛸叫做大貨。起網後撿出大貨後剩下的全是小紅尾蝦,用籮在盛有乾淨海水的容器中漂洗,由於小蝦仔比紅尾蝦輕,便漂浮於上層,最後用撈籬撈出數量較少的蝦仔,這就是末貨。所以說,末貨是從大流貨中提取的精品。

“末貨”有很多稱呼,紅島人又叫它納米蝦,東海人稱“末貨”叫蠓子蝦,還有人稱“末貨”叫糠蝦、絲蝦,因為其像糠漂在海中,在海中隨波逐流。威海和紅島一帶的漁民曾經用流網一撈就是一大批。紅島街道東大洋村村民王正杰說,以前,蝦池裡到處都能見到這種小蝦,捕撈時,漁民將特製的“蚊帳網”放入海水中,一邊走一邊將網向前拉動,不用多久就能收穫頗豐。然而,近年來這種小海鮮已是不常見。

“末貨”的產量很難估計,都是漁民自己去撈,撈回來多數都自己留著吃,或者被飯店提前訂購,少數流入市場。記者在城陽海鮮市場轉了一圈,只發現有兩三個攤位賣“末貨”的。“這裡賣末貨的攤位不超過10個,因為數量少,有些攤位早早就賣完了!”王桂香說。在沿海一帶,除了一些養灘人,很多村民都外出打工,不再願意去網“末貨”。“‘末貨’可是‘細貨’,上得少,賣得也少,現在,漁民一次網上10來斤就不錯了。

變化

從居家佐菜到招牌菜

“過去在漁民眼裡,‘末貨’就是一種居家過日子的佐菜。”前海西漁民藺延育說,在當地,新鮮“末貨”吃起來很有講究,一般不下鍋,最好趁鮮生吃,吃的時候用筷子蘸上一些就可以了,足見它的珍貴。還有一種吃法,把剛出籠的饅頭掰開,抹上生鮮“末貨”後再合上饅頭,鮮味很快被饅頭吸收,再打開饅頭竟找不到“末貨”了。

青島四小海鮮你能說出幾個?只有土著青島人才知道?!


最習慣的吃法是末貨配小蔥

如今,“末貨”的數量越來越少,在市民眼中,它儼然是一個稀罕物。在海鮮市場,一聽說要買“末貨”,不少攤主連忙擺手:“現在‘末貨’可不好買,你到附近的酒店問問吧,興許會有。”記者在城陽一家酒店的點菜間裡見到盛在塑料盒裡的“末貨”,詢問得知,一份“末貨”炒雞蛋定價普遍要三四十元。“別看價格不低,愛吃的人可不少,這可是招牌菜呢!”酒店工作人員說,每天酒店裡的“末貨”供應不超過3斤,有時來晚了根本吃不到。

鏈接

名列島城四小海鮮

“‘末貨’生長於膠州灣沿海一帶,淡水中有,海水中也有。”城陽漁業技術人員王學勃說,“末貨”繁殖能力較強,一般一個月就能繁殖一次。從分佈上講,城陽一帶的棘洪灘、上馬、流亭以及河套、紅島都有,此外,即墨、原膠南沿海也時常可見。

在王學勃看來,“末貨”之所以在城陽周邊如此出名,除了當地人的生活飲食習慣外,與紅島蛤蜊節的舉辦也密不可分。“蛤蜊節舉辦期間,‘末貨’與泥螞、海沙子、蠔艮並列為青島四小海鮮,使得它的名氣大增。”(早報記者 王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