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不再催人“小”

骨質疏鬆 藥品 骨折 技術 中科院之聲 2019-05-30

——“爺爺您多高呀?”

——“現在只有一米六啦,想當年,年輕的時候我也有一米七的,不過現在老啦,背也駝了,人也矮了。”

相信很多人都和自己的長輩有過這樣的對話,可是為什麼人老了就會像“縮水”一樣變矮變小呢?答案是——骨質疏鬆。

歲月不再催人“小”

圖1 骨質疏鬆患者症狀(圖片來源自網絡)

如何砌好骨骼這堵“牆”?

骨質疏鬆是指在骨骼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空洞,骨頭的密度和質量也隨之減少,骨骼變得多孔易碎。骨質疏鬆多發於絕經後的女性和老年男性,全球範圍內有超過2億骨質疏鬆患者。

50歲以上的人中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都受到骨質疏鬆的困擾。骨質疏鬆患者由於骨空洞的出現,骨頭密度越來越小,骨頭支撐力變差,從而使患者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等症狀,且容易發生骨折。

歲月不再催人“小”

圖2 正常人骨骼(左)和骨質疏鬆患者骨骼(右)對照(圖片來源自網絡)

骨骼的發育和形成由破骨細胞與成骨細胞協同完成,兩者在功能上相對應。破骨細胞主要通過骨吸收移除衰老壞死的舊骨細胞;成骨細胞則負責在舊骨細胞被移除後分泌骨基質,骨基質礦化形成新骨。破骨與成骨過程的平衡是維持正常骨量的關鍵。

我們可以將骨骼比喻成一面由無數個磚頭砌成的牆,構成骨骼的細胞比喻成砌牆的磚頭。當磚頭老化時,破骨細胞就會將這些磚頭移除,成骨細胞再將新的磚頭放到被移除的位置進行修補。骨質疏鬆患者的成骨細胞與破骨細胞功能失衡,骨吸收增加,骨形成減少。相當於破骨細胞移除磚頭的速度超過成骨細胞修補速率,長此以往,牆面就會出現很多空洞,最後無法支持身體這個大房子,從而表現出一系列的病症。

歲月不再催人“小”

圖3 骨質疏鬆發病的基本機制(圖片來源自網絡)

PTH1R:骨質疏鬆症的治療靶點

甲狀旁腺激素(PTH)是一種典型的內分泌激素,80多年前被確定為調節血鈣水平的關鍵因子,對維持機體離子穩態和骨骼健全至關重要。PTH與在骨細胞和腎臟細胞中高表達的一型甲狀旁腺激素受體(PTH1R)特異性結合後激活下游信號通路,進而調節體內的鈣磷代謝。

因此,PTH1R是公認的骨質疏鬆症治療靶點,目前已有相關藥物(PTH類似物如特立帕肽)應用於臨床,但該藥物是多肽,和胰島素一樣只能注射,且治療費用高。

雖然全球的科學家在開發治療骨質疏鬆的口服藥上做了很多的努力,但目前仍沒有有效的口服藥物,其部分原因是缺乏詳細的PTH與PTH1R相互作用的結構信息。

日前,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團隊和王明偉團隊、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張巖團隊以及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Jean-Pierre Vilardaga團隊等應用冷凍電鏡技術,精準(分辨率=3.0Å)解析了PTH1R與Gs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

該結構顯示,長效激活甲狀旁腺激素LA-PTH與PTH1R和Gs蛋白形成的複合物由三層組成,第一層是受體的胞外區,第二層是由碟形膠束包裹的受體的跨膜區,最底層為Gs蛋白三聚體。

其中,LA-PTH以連續的單螺旋形式錨定在受體的胞外區和跨膜區。LA-PTH與跨膜區的相互作用佔了包埋區域相互作用的60%以上。這表明該區域的相互作用為複合物形成提供主要結合力。

此外,在複合物中,胞外區有三種不同的構象,而跨膜區始終維持相同的構象。前兩種構象相似,胞外區與LA-PTH之間以15度角互相圍繞,第三種構象中,LA-PTH呈彎曲狀,使其與胞外區的相互作用減弱,這暗示LA-PTH與跨膜核心區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受體激活的主要能量,而胞外區對啟動多肽與受體結合是必須的。

歲月不再催人“小”

圖4 LA-PTH-PTH1R-Gs蛋白三聚體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

該結構的解析,為更加深入的瞭解PTH激活受體和下游Gs蛋白的作用機制提供了重要參考。將該結構與小分子化合物的結構進行分子對接,可虛擬篩選PTH1R的小分子配體。

也就是說,受體結構作為一把鎖,小分子化合物當作一把鑰匙,如果兩者結構正好匹配,化合物正好能打開PTH1R這個鎖,那該化合物就是我們的候選化合物。通過虛擬篩選得到的候選化合物進一步通過生化水平和/或細胞水平的高通量篩選,功能驗證和結構改造等,開發出具有治療前景的藥物。

該工作於2019年4月發表在期刊《科學》上,DOI:10.1126/science.aav7942。文章鏈接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36/148.long。

來源: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溫馨提示:近期,微信公眾號信息流改版。每個用戶可以設置 常讀訂閱號,這些訂閱號將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錯過“中科院之聲”的文章,你一定要進行以下操作:進入“中科院之聲”公眾號 → 點擊右上角的 ··· 菜單 → 選擇「設為星標」

歲月不再催人“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