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風靡世界,國畫卻走不出去,為什麼?

先來講個故事吧!(以下為故事,切勿認真)話說有幾個老外藝術家找到齊白石要和他比試一番畫技,齊白石眯著眼睛躺在椅子上搖啊搖,眼皮都沒抬一下:說吧,畫啥?老外說:就畫放牛吧!齊白石笑了:畫唄!於是幾個老外支起畫架,七七八八的顏料畫筆一大堆,還找來了放牛娃和一頭大水牛,照著認認真真地畫了起來。

油畫風靡世界,國畫卻走不出去,為什麼?

∆齊白石放牛圖

老外藝術家集中精力認認真真畫了幾天,還沒畫完,實在太累人了,便放下畫筆伸個懶腰,突然發現,齊白石還躺在那搖椅上打瞌睡,連筆都沒動!老外們有點吃驚,不過還是繼續堅持將放牛圖給畫完了,有寫實的,有抽象的,有印象的……這時候齊白石醒了,他揉揉隨意朦朧的雙眼,拿起一支毛筆,刷刷刷幾分鐘就完事了:我畫完了,現在來比一比吧!

油畫風靡世界,國畫卻走不出去,為什麼?

∆齊白石和平

幾個老外驚呆了——我們畫了幾天,你畫幾分鐘?他們拿著各自的畫給齊白石看,寫實的老外說:你看,我這放牛娃和水牛可是畫得精微至極沒任何不同……抽象和印象的老外說:瞧,我們這也比你們那什麼似與不似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顏色更豐富、更加有想象力……講了大半天后,他們拿過齊白石畫的一看,差點暈過去了……

油畫風靡世界,國畫卻走不出去,為什麼?

∆吳昌碩延年益壽

只見齊白石的畫上根本就沒有牛,就一板凳上丟了一根繩子!他們齊聲問道:不是畫放牛圖嗎,你的牛呢?齊白石反問:不是畫放牛圖嗎?老外:對呀,那牛呢?齊白石:牛不是放了嗎?老外:那放牛的人呢?齊白石:牛都放了人不也去玩去啦?老外們傻眼了,你這不蒙人麼,但仔細一想,齊白石說得有道理呀!再一研究:齊白石的畫果然高!最終,他們服了:老齊算你贏!為啥?因為齊白石的牛是活的,在畫外,在你的腦中,已經不是畫得精微不精微、似與不似的問題了,用畫活了的東西來比畫中的死物,自然輸贏已定。

油畫風靡世界,國畫卻走不出去,為什麼?

∆張大千四世同堂

這當然是一個編造的故事,但放牛圖(圖一)中不見牛蹤影卻是確有其事,這雖然有些貶低油畫抬高國畫的意思,但可能也是很大一部分國人的想法。事實上油畫和國畫的情況,放眼到世界範圍,國畫就完全不如油畫那樣受人歡迎了,油畫能風靡全世界,但國畫卻一直走不出去,甚至還出現一種聲音說國畫遠遠不如以油畫為代表的西方繪畫。

油畫風靡世界,國畫卻走不出去,為什麼?

∆林墉大吉利

對於這種說法,自然有很多例證來反駁,比如畢加索、馬蒂斯等這樣的西畫大師都曾經表示過中國畫才是真正的藝術。但不得不承認,國畫的確不如油畫那樣能被不同種族和地區的人接受,這又是為何呢?

其中之一的原因,可能就在於中國人對於事物的理解、以及思維模式,都與其他人種有較大的區別。就拿給畫命名這件事來說,中國人就顯得有些“蒙人”,或者說“狡猾”,不像西方人那樣“笨”。

油畫風靡世界,國畫卻走不出去,為什麼?

∆樑文堯難得糊塗

比如說畫荷花,西方人畫完還是叫荷花,但齊白石畫的可能就幾隻荷花插花瓶中,取個名字就叫《和平》,西方人就不理解了,荷花插花瓶中還是荷花,和“和平”有啥關係呢?但中國人毫不會感覺有啥不對,反而覺得這名字取得特好。再說,比如吳昌碩畫幾隻菊花,他取名叫《延年益壽》,西方人同樣是懵的感覺;張大千畫四個柿子,取名叫《四世同堂》,西方人更是雲裡霧裡不明白:你們中國畫,不管畫什麼都可以叫個毫不相干的名字,簡直不可理喻。

更怪的是,比如說像林墉明明畫了個小姑娘,只不過還有幾顆荔枝和小雞,就叫什麼“大吉利”,這能和吉利不吉利扯上什麼關係呢?西方人可能就直接叫做“人物”“肖像”,這才符合畫的主題嘛。但中國人一點也不奇怪,甚至完全不懂繪畫的人也覺得這些畫叫“和平”“延年益壽”“四世同堂”“大吉利”才對了。

看到嗎?中國畫,僅僅在畫作名稱方面,就只能中國人自己理解,而西方人卻莫名其妙,如果你要和他解釋,那可能得費上很大的精力可能還不一定能讓他接受。而油畫就不同了,油畫到中國,畫人就是人像,畫風景就是風景,中國人也照樣理解照樣覺得正常,其他世界各地的人也一樣,沒有任何障礙,而中國畫就不行了,走出去,別人僅僅在名字上就感覺難以理喻。

而真正在研究後理解了中國畫的人,就會發現它早已超越了純粹的繪畫藝術之層面,因為中國畫已經脫離了現實中具體事物的本身,它在表達更高層次的精神和內涵。想要外國人接受和理解中國畫,其實只需要他們看懂“難得糊塗”四個字就夠了,比如說畫家樑文堯的這幅《難得糊塗》。​

西方人不懂“糊塗”,因為“糊塗”不科學;而中國人最會裝“糊塗”,“糊塗”是一種最藝術化的生活哲學,這也許就是國畫不能像油畫一樣風靡世界的原因吧。

(文:路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