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浪潮,怎麼游泳?

以“匠心廿載,繽紛未來”為主題,第二十屆成都車展即將開幕。光陰二十年,能讓呱呱嬰兒變成朝氣青年,也能讓成都車展奮而崛起,成為中國四大A級車展之一。

本屆成都車展首發新車五十餘款,同比去年下降三成。而且,代表汽車未來方向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僅有十幾款亮相,這與2016廣州車展147款和2017上海車展159款相比,簡直相形見絀。顯然,本屆成都車展並不那麼“繽紛未來”。

實際上,根據相關數據統計,2016年四川汽車產銷超過13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僅1.45萬輛,實際銷量1萬輛,可能不及北京和上海一個單月銷量,銷量佔比0.77%,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所以,這就很容易解釋為什麼車展僅有十幾款新能源車亮相,歸根結底是成都,或者四川新能源車市並不好,導致廠家在這裡發佈新能源車的願望不是那麼強烈。

無限行限購是根本

其實不光四川省,從乘聯會統計的新能源汽車銷售地區分佈來看,目前新能源銷售主要集中在北上深和部分中東部城市,而絕大部分中西部省市的新能源銷量佔比都在全國平均水平以下,這體現了我國新能源地區之間發展嚴重不平衡的局面。

造成這種地區發展不平衡的根源是政策使然。目前我國設立了25個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主要是中東部城市,在這些試點城市中,國家專門出臺推廣政策,比如新能源補貼、免稅、充電樁與通行便利等扶持政策。這些政策初步決定了新能源地區發展不平衡的格局。

不過,從整體來看,這些政策僅對新能源集體採購有一定幫助,對私人用戶則收效甚微。即使新能源汽車扣除各種補貼,價格下降不少,但相比傳統內燃機汽車,競爭力依然不夠,或者,是這些新能源汽車提不起私人消費者購買願望。

目前新能源市場以非主流自主品牌偏多,比如北汽、知豆和江鈴等,像吉利和長城等與合資品牌在新能源領域還沒有正式發力。從消費者心理角度考量,這些新能源車型的品質與品牌達不到自己的訴求,所以如果沒有一些硬性要求,比如限行限購,或者自身環保素養很強,大部分消費者的第一選擇還是傳統汽車。

沒有浪潮,怎麼游泳?

其次,雖然很多人把新能源市場井噴歸結於補貼,但實際上,限行限購才是推動私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根本所在。

據一名業內人士透露,2016年福建全省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僅八百餘輛,聽到這個新聞,詫異之餘也感正常。詫異的是福建也有幾個試點城市,新能源補貼與其它優惠政策都有,所以全年銷量不至於太差,但實際就是這麼差。感到正常的是福建並沒有實施限行限購,私人消費者沒有購買新能源的必要性,而且福建省沒有很大的主機廠,所以在新能源推廣上力不從心也屬正常。

與之相對應的北京和上海這種限行限購城市,各種純電動車型都趕著進京,好像除了北京其它地區都賣不掉似得。並且,北京今年的新能源指標甚至已經提前用完,上海的插混需求量有增不減,新能源區域性太明顯。

主機廠不給力

思來想去,除了一個川汽,四川似乎並沒有什麼像樣的本地主機廠,而這個川汽,當年還是以山寨與收購而“聞名”全國。當然,與這個“聞名”類似,它的產品做的也不“硬氣”,似乎除了四川,其它地區生平能見到一次也算幸運。

沒有浪潮,怎麼游泳?

遙看深圳的比亞迪、上海的榮威與北京的北汽都做得風生水起,如果川汽再給力點,四川新能源市場也不至於如此。

不過,川汽似乎開始意識到自身這種地域優勢,8月8日,野馬發佈未來新能源戰略規劃,目標直指“新能源汽車國產品牌前十名”,並致力於研發更多具有前沿科技的未來概念車型。所以這一次,川汽能否徹底“站起來”?

除了川汽等比較小的本地主機廠,四川還有另一支重要汽車力量,它們是外來汽車廠,比如一汽豐田、現代商用車與神龍第四工廠的四川基地等。一般,這些工廠所扮演的角色都是製造,而非“智造”,它們只會跟隨當地市場需求推出已有車型,而不會主動開發新車引領當地市場方向。

有人說成都人是那種有多少錢就辦多少事的人,追求實在,不玩花哨,像新能源汽車這種政策產物壓根不是他們的菜。所以,短期來看,四川的新能源私人消費市場難有起色。

其實,成都只是很多城市的代表而已,即使有鉅額補貼誘導,沒有限行限購的強迫,依然很難左右消費者第一購車選擇。

如果這些地區想要在新能源市場有所突破,就必須加強對新能源汽車租賃與共享等新模式的探索,還有新能源商用車、客車與專用車的大肆投放。因為這些市場的行政性更強,可以作為新能源的第一突破點。

文/馮金剛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瞭解更多行業資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