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中的明教總壇光明頂,是在崑崙山無疑的,不過據考證,真正的明教總壇是在黃山歙縣的風景名勝區擱船尖。那裡是歷史上浙西明教的總舵,像北宋方臘和元末朱元璋紅巾軍等,以明教為宗教外衣幾次農民起義的根源地。金庸先生在小說中將明教總壇設在崑崙山,主要還是因為故事情節的需要。

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總壇,為何會設在遠離中原的崑崙山光明頂?

金庸先生將明教總壇設在崑崙山,藝術效果加分滿滿

滅絕師太滿臉怒容,說道:“什麼明教?那是傷天害理,無惡不作的魔教。他……他躲在哪裡?是在崑崙山的光明頂麼?我這就找他去。”新修版《倚天屠龍記》

從滅絕師太的這段話直接可以看出,明教總壇的所在地光明頂就是在崑崙山。從小說中的設定來看,將明教總壇設在崑崙山,跟故事情節的藝術表現,關係重大,密不可分。

小說中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張無忌橫空出現扭轉乾坤一戰,是小說中最經典的情節之一。圍繞這個情節,金庸先生做了許多鋪墊,其實最根本的兩件事都離不開崑崙山。一是六大門派是怎麼與明教結怨的,二是張無忌為何能夠及時救難。

要說明教是怎麼與六大門派積怨成深仇大恨的,按照小說中的相關描述,最開始應當就是從崑崙派而來。崑崙派與明教同處崑崙山脈,隨著當年陽頂天明教的崛起,與崑崙派應當是有了利益上的衝突,不斷摩擦之後徹底爆發演變成世仇,像靈寶道長、游龍子和白鹿子幾任掌門人,都是連續死在明教中人的手中。崑崙派在西域備受明教打壓,為了對付明教,轉而加大與中原各派的聯絡,大吐苦水。然後就引致了峨嵋派孤鴻子挑戰楊逍,少林三渡與陽頂天的一戰,再經謝遜一事,六大派都成功與明教結仇,最終經成昆暗中串聯,就形成了反明教聯盟。

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總壇,為何會設在遠離中原的崑崙山光明頂?

由此在陽頂天離世三十年後,就爆發了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一戰。而從六大派圍攻光明頂這一戰中,又可以看出,把明教總壇光明頂安排在崑崙山的藝術效果是多麼的明顯。

因為按照小說的設置,崑崙山光明頂所處於當時的西域苦寒之地,距離中原足有萬里之遙。這麼遠的路程,六大派想要圍攻光明頂,除了大本營同在崑崙山脈的崑崙派,其餘五派都要跋山涉水,歷盡艱險,不遠萬里進行西征。是什麼動力讓這些名門正派情願花費這麼大的人力,擁有這麼大的決心,一定要遠征西域,到明教的老巢去將他們連根拔起?答案很簡單,其實就是仇恨。

金庸先生以這樣的設定,用意也很明顯,就是為了凸顯六大派與明教的積怨和仇恨。也就是說,當時六大派對明教的仇恨,已經到了讓他們決心不遠萬里和明教決一死戰的地步。而且積怨和仇恨如此之大,也就更能襯托出,日後以一己之力消除了明教與中原各派百年積怨,還團結了他們一起抗元的張無忌,是多麼的了不起。

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總壇,為何會設在遠離中原的崑崙山光明頂?

而在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之時,張無忌緣何能及時現身救難明教,最根本還是因為他本來就身在崑崙山。他的“九陽神功”便是在崑崙山的仙谷中救了白猿,從它腹內取出了《九陽真經》才得以練成的。

崑崙山仙谷中白猿的腹中為何有《九陽真經》,就是因為《神鵰俠侶》結尾尹克西和瀟湘子二人為了避過覺遠大師與少年張三丰的追討,在華山將從少林偷來的經書縫進了蒼猿的腹中。而這隻來自中原的蒼猿,後來為何會到了崑崙山,就是因為尹克西和瀟湘子本是西域人士,他們盜得經書當然就要返回西域,只是他們走到了崑崙山時,兩人互相暗算身亡,從此這隻蒼猿便在崑崙山繼續生存了下來。而張無忌則是為了逃離朱長齡陰謀迫害,在機緣巧合之下,進入了仙谷。

這一切圍繞著崑崙山所發生的故事,都可以看出金庸先生的特意安排,也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從藝術效果來說,還是從不同作品間情節的關聯來看,金庸先生在小說中將明教總壇設在崑崙山,真的是再合適不過了。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假如將明教總壇設在黃山的光明頂,那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一戰,想要突出六大派與明教的仇恨程度和與六大派結怨的起源,就勢必要通過其他情節再添累述了,根本比不上設在崑崙山效果的直接了當。

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總壇,為何會設在遠離中原的崑崙山光明頂?

將明教總壇設在崑崙山,可能是金庸先生為了不同小說間的關聯早就作好的鋪墊。

其實,明教總壇之所以會在西域崑崙山的光明頂,還有一個可能,便是金庸先生早就鋪墊好的。這一鋪墊,還要到《射鵰英雄傳》中說起,那就是通過周伯通之口,在講述《九陰真經》的起源故事時,講到的徽宗皇帝派黃裳領兵圍剿明教一事。

徽宗皇帝只信道教,他知道之後,便下了一道聖旨,要黃裳派兵去剿滅這些邪魔外道。不料明教的教徒之中,著實有不少武功高手,眾教徒打起仗來又人人不怕死,不似官兵那麼沒用,打了幾仗,黃裳帶領的官兵大敗。他心下不忿,親自去向明教的高手挑戰,一口氣殺了幾個什麼法王、什麼使者。新修版《射鵰英雄傳第十六回》

按照歷史背景來說,假如當時的明教總壇是在西域崑崙山的光明頂,那黃裳是不大可能領兵前去圍剿的,因為當時的西域並不是北宋的領土。因此,我們完全可以這樣來設想,那就是小說中的中土明教總壇本來是設在中原浙西的(教主方臘的起義是在浙東),但就是因為黃裳那一役,讓明教嚴重創傷,在教主方臘的起義失敗之後,明教的繼任教主決定將總壇遠遷西域,以避過朝廷的追捕和撲滅,最終就在崑崙山光明頂,重新建造了總壇。

而隨著明教將總壇遷到西域,金庸武俠世界也從中原武林擴展到了西域武林。像當年出過歐陽鋒這等絕頂高手的西域武林,其面紗也在《倚天》中逐步被揭開,崑崙派、金剛門、西域少林等門派相繼被提起。從相關的描寫中,西域武林曾經出現過武學的盛世,這是從側面寫出了,陽頂天明教在西域的復興,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間接體現出了陽頂天的雄才偉略,也讓小說中光明左右使、四大法王和五散人,上下為何會對陽頂天視若神明,提供了依據。

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總壇,為何會設在遠離中原的崑崙山光明頂?

由此可見,整個“射鵰三部曲”之間在崑崙山這個設定中,實際上是多了一處關聯,讓這個三部曲系列擁有更加完整的系統,許多前因後果,也就自然通暢了。當然了,以上純屬羽菱君個人觀點,並不代表著就是金庸先生在寫作時的想法。不過作為金庸武俠鐵粉,金庸先生的無數粉絲之一,羽菱君也很相信金庸先生寫作時的大局觀。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