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為什麼中國人角色由老外來演?

在當今華語電影全球化及中國明星國際化的大背景,我們現在很難理解,到底當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多麼漫長一段發展時期。

甚至,在歪果仁的電影裡,有中國人的形象存在,都是用的是歪果仁

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作者是美國人,導演是美國人,甚至連演員也都是美國人,大家一起講著英語,就演出了一個獲得了5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大地》。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為什麼中國人角色由老外來演?

在當今華語電影全球化及中國明星國際化的大背景,我們現在很難理解,到底當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多麼漫長一段發展時期。

甚至,在歪果仁的電影裡,有中國人的形象存在,都是用的是歪果仁

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作者是美國人,導演是美國人,甚至連演員也都是美國人,大家一起講著英語,就演出了一個獲得了5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大地》。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電影中,王龍和他的媳婦都由美國白人扮演。兩個白種人在電影裡農民打扮,在電影裡插田,打水……來模仿真正的中國農民。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為什麼中國人角色由老外來演?

在當今華語電影全球化及中國明星國際化的大背景,我們現在很難理解,到底當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多麼漫長一段發展時期。

甚至,在歪果仁的電影裡,有中國人的形象存在,都是用的是歪果仁

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作者是美國人,導演是美國人,甚至連演員也都是美國人,大家一起講著英語,就演出了一個獲得了5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大地》。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電影中,王龍和他的媳婦都由美國白人扮演。兩個白種人在電影裡農民打扮,在電影裡插田,打水……來模仿真正的中國農民。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王龍和他的媳婦阿蘭

許多外國電影裡的中國角色都並不是由中國人出演的,而是挑選了相貌合適的外國演員進行演出。

為什麼讓洋鬼子扮演中國人,卻不直接找個中國演員?

一是競爭力原因,早期好萊塢華人大多從事幕後工作,華人影視演員不夠多。

還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美國法律法規的限制。當時有法令規定不允許不同種族的人在熒幕上接吻,這就側面限制了外籍演員的許多演出機會。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為什麼中國人角色由老外來演?

在當今華語電影全球化及中國明星國際化的大背景,我們現在很難理解,到底當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多麼漫長一段發展時期。

甚至,在歪果仁的電影裡,有中國人的形象存在,都是用的是歪果仁

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作者是美國人,導演是美國人,甚至連演員也都是美國人,大家一起講著英語,就演出了一個獲得了5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大地》。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電影中,王龍和他的媳婦都由美國白人扮演。兩個白種人在電影裡農民打扮,在電影裡插田,打水……來模仿真正的中國農民。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王龍和他的媳婦阿蘭

許多外國電影裡的中國角色都並不是由中國人出演的,而是挑選了相貌合適的外國演員進行演出。

為什麼讓洋鬼子扮演中國人,卻不直接找個中國演員?

一是競爭力原因,早期好萊塢華人大多從事幕後工作,華人影視演員不夠多。

還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美國法律法規的限制。當時有法令規定不允許不同種族的人在熒幕上接吻,這就側面限制了外籍演員的許多演出機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這兩個點以外,票房因素也是很大一個原因。

影響票房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第一位華人男演員陸錫麟在《黃先生探案》裡擔當了一次男主角,但當時的好萊塢無法接受華人主角的電影,因此票房大敗,這個系列劇也沒了下文。

黃柳霜也表示過想出演《大地》女主角。本來依照協議,《大地》的演員準備全部選用中國人,但白人導演擔心票房收入,不願意讓華人來演女主角阿蘭——黃柳霜遭遇了演藝生涯中最大的種族歧視,憤而罷演。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為什麼中國人角色由老外來演?

在當今華語電影全球化及中國明星國際化的大背景,我們現在很難理解,到底當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多麼漫長一段發展時期。

甚至,在歪果仁的電影裡,有中國人的形象存在,都是用的是歪果仁

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作者是美國人,導演是美國人,甚至連演員也都是美國人,大家一起講著英語,就演出了一個獲得了5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大地》。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電影中,王龍和他的媳婦都由美國白人扮演。兩個白種人在電影裡農民打扮,在電影裡插田,打水……來模仿真正的中國農民。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王龍和他的媳婦阿蘭

許多外國電影裡的中國角色都並不是由中國人出演的,而是挑選了相貌合適的外國演員進行演出。

為什麼讓洋鬼子扮演中國人,卻不直接找個中國演員?

一是競爭力原因,早期好萊塢華人大多從事幕後工作,華人影視演員不夠多。

還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美國法律法規的限制。當時有法令規定不允許不同種族的人在熒幕上接吻,這就側面限制了外籍演員的許多演出機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這兩個點以外,票房因素也是很大一個原因。

影響票房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第一位華人男演員陸錫麟在《黃先生探案》裡擔當了一次男主角,但當時的好萊塢無法接受華人主角的電影,因此票房大敗,這個系列劇也沒了下文。

黃柳霜也表示過想出演《大地》女主角。本來依照協議,《大地》的演員準備全部選用中國人,但白人導演擔心票房收入,不願意讓華人來演女主角阿蘭——黃柳霜遭遇了演藝生涯中最大的種族歧視,憤而罷演。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演戲本無國籍——講述日本故事的《藝伎回憶錄》,由三個中國人演繹,就沒有日本演員出演,不過也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影片在日本並不太受歡迎。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為什麼中國人角色由老外來演?

在當今華語電影全球化及中國明星國際化的大背景,我們現在很難理解,到底當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多麼漫長一段發展時期。

甚至,在歪果仁的電影裡,有中國人的形象存在,都是用的是歪果仁

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作者是美國人,導演是美國人,甚至連演員也都是美國人,大家一起講著英語,就演出了一個獲得了5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大地》。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電影中,王龍和他的媳婦都由美國白人扮演。兩個白種人在電影裡農民打扮,在電影裡插田,打水……來模仿真正的中國農民。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王龍和他的媳婦阿蘭

許多外國電影裡的中國角色都並不是由中國人出演的,而是挑選了相貌合適的外國演員進行演出。

為什麼讓洋鬼子扮演中國人,卻不直接找個中國演員?

一是競爭力原因,早期好萊塢華人大多從事幕後工作,華人影視演員不夠多。

還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美國法律法規的限制。當時有法令規定不允許不同種族的人在熒幕上接吻,這就側面限制了外籍演員的許多演出機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這兩個點以外,票房因素也是很大一個原因。

影響票房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第一位華人男演員陸錫麟在《黃先生探案》裡擔當了一次男主角,但當時的好萊塢無法接受華人主角的電影,因此票房大敗,這個系列劇也沒了下文。

黃柳霜也表示過想出演《大地》女主角。本來依照協議,《大地》的演員準備全部選用中國人,但白人導演擔心票房收入,不願意讓華人來演女主角阿蘭——黃柳霜遭遇了演藝生涯中最大的種族歧視,憤而罷演。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演戲本無國籍——講述日本故事的《藝伎回憶錄》,由三個中國人演繹,就沒有日本演員出演,不過也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影片在日本並不太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外國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老外的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到底經歷了哪些階段呢?

1、【以傅滿洲為代表的無惡不作的反派人物形象】

早期在電影剛剛興起的時候,華人在外國電影中最著名的形象,非二十年代年出現的“傅滿洲”莫數。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為什麼中國人角色由老外來演?

在當今華語電影全球化及中國明星國際化的大背景,我們現在很難理解,到底當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多麼漫長一段發展時期。

甚至,在歪果仁的電影裡,有中國人的形象存在,都是用的是歪果仁

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作者是美國人,導演是美國人,甚至連演員也都是美國人,大家一起講著英語,就演出了一個獲得了5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大地》。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電影中,王龍和他的媳婦都由美國白人扮演。兩個白種人在電影裡農民打扮,在電影裡插田,打水……來模仿真正的中國農民。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王龍和他的媳婦阿蘭

許多外國電影裡的中國角色都並不是由中國人出演的,而是挑選了相貌合適的外國演員進行演出。

為什麼讓洋鬼子扮演中國人,卻不直接找個中國演員?

一是競爭力原因,早期好萊塢華人大多從事幕後工作,華人影視演員不夠多。

還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美國法律法規的限制。當時有法令規定不允許不同種族的人在熒幕上接吻,這就側面限制了外籍演員的許多演出機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這兩個點以外,票房因素也是很大一個原因。

影響票房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第一位華人男演員陸錫麟在《黃先生探案》裡擔當了一次男主角,但當時的好萊塢無法接受華人主角的電影,因此票房大敗,這個系列劇也沒了下文。

黃柳霜也表示過想出演《大地》女主角。本來依照協議,《大地》的演員準備全部選用中國人,但白人導演擔心票房收入,不願意讓華人來演女主角阿蘭——黃柳霜遭遇了演藝生涯中最大的種族歧視,憤而罷演。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演戲本無國籍——講述日本故事的《藝伎回憶錄》,由三個中國人演繹,就沒有日本演員出演,不過也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影片在日本並不太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外國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老外的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到底經歷了哪些階段呢?

1、【以傅滿洲為代表的無惡不作的反派人物形象】

早期在電影剛剛興起的時候,華人在外國電影中最著名的形象,非二十年代年出現的“傅滿洲”莫數。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一個被影視化的小說IP裡的反派人物,原作者是英國的薩克斯·羅默。傅滿洲是一個“高智商”反派,不僅擁有四個大學的博士學歷,還能熟練使用多國語言。

他高高瘦瘦,眉毛豎挑,八字鬍下垂,以一己之力到處搗亂、無惡不作,試圖控制西方社會,是個典型的高智商卻沒腦子的片面化、套路化的大反派。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為什麼中國人角色由老外來演?

在當今華語電影全球化及中國明星國際化的大背景,我們現在很難理解,到底當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多麼漫長一段發展時期。

甚至,在歪果仁的電影裡,有中國人的形象存在,都是用的是歪果仁

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作者是美國人,導演是美國人,甚至連演員也都是美國人,大家一起講著英語,就演出了一個獲得了5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大地》。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電影中,王龍和他的媳婦都由美國白人扮演。兩個白種人在電影裡農民打扮,在電影裡插田,打水……來模仿真正的中國農民。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王龍和他的媳婦阿蘭

許多外國電影裡的中國角色都並不是由中國人出演的,而是挑選了相貌合適的外國演員進行演出。

為什麼讓洋鬼子扮演中國人,卻不直接找個中國演員?

一是競爭力原因,早期好萊塢華人大多從事幕後工作,華人影視演員不夠多。

還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美國法律法規的限制。當時有法令規定不允許不同種族的人在熒幕上接吻,這就側面限制了外籍演員的許多演出機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這兩個點以外,票房因素也是很大一個原因。

影響票房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第一位華人男演員陸錫麟在《黃先生探案》裡擔當了一次男主角,但當時的好萊塢無法接受華人主角的電影,因此票房大敗,這個系列劇也沒了下文。

黃柳霜也表示過想出演《大地》女主角。本來依照協議,《大地》的演員準備全部選用中國人,但白人導演擔心票房收入,不願意讓華人來演女主角阿蘭——黃柳霜遭遇了演藝生涯中最大的種族歧視,憤而罷演。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演戲本無國籍——講述日本故事的《藝伎回憶錄》,由三個中國人演繹,就沒有日本演員出演,不過也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影片在日本並不太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外國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老外的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到底經歷了哪些階段呢?

1、【以傅滿洲為代表的無惡不作的反派人物形象】

早期在電影剛剛興起的時候,華人在外國電影中最著名的形象,非二十年代年出現的“傅滿洲”莫數。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一個被影視化的小說IP裡的反派人物,原作者是英國的薩克斯·羅默。傅滿洲是一個“高智商”反派,不僅擁有四個大學的博士學歷,還能熟練使用多國語言。

他高高瘦瘦,眉毛豎挑,八字鬍下垂,以一己之力到處搗亂、無惡不作,試圖控制西方社會,是個典型的高智商卻沒腦子的片面化、套路化的大反派。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一位英國人在“傅滿洲式山羊鬍子”造型類別奪得第一名,現在傅滿洲鬍子已經成為了世界鬍鬚冠軍賽的一個分類賽事。

最早的傅滿洲出現在1923年的默片《傅滿洲的謎團》裡。

為什麼說是最早呢?因為“傅滿洲”是一個經典系列小說的主角兒,翻拍出來的電影也林林總總有十幾部之多。並且其中大部分還是多國合作——英美西班牙齊聚,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他的存在幾乎影響了近百年來西方人對於中國人的看法,他們可能不知道毛澤東宋慶齡,但提起傅滿洲,絕對是家喻戶曉。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為什麼中國人角色由老外來演?

在當今華語電影全球化及中國明星國際化的大背景,我們現在很難理解,到底當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多麼漫長一段發展時期。

甚至,在歪果仁的電影裡,有中國人的形象存在,都是用的是歪果仁

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作者是美國人,導演是美國人,甚至連演員也都是美國人,大家一起講著英語,就演出了一個獲得了5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大地》。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電影中,王龍和他的媳婦都由美國白人扮演。兩個白種人在電影裡農民打扮,在電影裡插田,打水……來模仿真正的中國農民。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王龍和他的媳婦阿蘭

許多外國電影裡的中國角色都並不是由中國人出演的,而是挑選了相貌合適的外國演員進行演出。

為什麼讓洋鬼子扮演中國人,卻不直接找個中國演員?

一是競爭力原因,早期好萊塢華人大多從事幕後工作,華人影視演員不夠多。

還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美國法律法規的限制。當時有法令規定不允許不同種族的人在熒幕上接吻,這就側面限制了外籍演員的許多演出機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這兩個點以外,票房因素也是很大一個原因。

影響票房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第一位華人男演員陸錫麟在《黃先生探案》裡擔當了一次男主角,但當時的好萊塢無法接受華人主角的電影,因此票房大敗,這個系列劇也沒了下文。

黃柳霜也表示過想出演《大地》女主角。本來依照協議,《大地》的演員準備全部選用中國人,但白人導演擔心票房收入,不願意讓華人來演女主角阿蘭——黃柳霜遭遇了演藝生涯中最大的種族歧視,憤而罷演。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演戲本無國籍——講述日本故事的《藝伎回憶錄》,由三個中國人演繹,就沒有日本演員出演,不過也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影片在日本並不太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外國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老外的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到底經歷了哪些階段呢?

1、【以傅滿洲為代表的無惡不作的反派人物形象】

早期在電影剛剛興起的時候,華人在外國電影中最著名的形象,非二十年代年出現的“傅滿洲”莫數。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一個被影視化的小說IP裡的反派人物,原作者是英國的薩克斯·羅默。傅滿洲是一個“高智商”反派,不僅擁有四個大學的博士學歷,還能熟練使用多國語言。

他高高瘦瘦,眉毛豎挑,八字鬍下垂,以一己之力到處搗亂、無惡不作,試圖控制西方社會,是個典型的高智商卻沒腦子的片面化、套路化的大反派。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一位英國人在“傅滿洲式山羊鬍子”造型類別奪得第一名,現在傅滿洲鬍子已經成為了世界鬍鬚冠軍賽的一個分類賽事。

最早的傅滿洲出現在1923年的默片《傅滿洲的謎團》裡。

為什麼說是最早呢?因為“傅滿洲”是一個經典系列小說的主角兒,翻拍出來的電影也林林總總有十幾部之多。並且其中大部分還是多國合作——英美西班牙齊聚,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他的存在幾乎影響了近百年來西方人對於中國人的看法,他們可能不知道毛澤東宋慶齡,但提起傅滿洲,絕對是家喻戶曉。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1932年的《傅滿洲的面具》

2、【以黃柳霜為代表的女性狡猾神祕角色】

由於中國在外國人看起來所擁有的“神祕東方特質”,因此中國女性角色不少是神祕、狡猾、具有魅惑力且易征服的。1919年就踏入好萊塢的華人演員黃柳霜就演了不少類似的角色。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為什麼中國人角色由老外來演?

在當今華語電影全球化及中國明星國際化的大背景,我們現在很難理解,到底當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多麼漫長一段發展時期。

甚至,在歪果仁的電影裡,有中國人的形象存在,都是用的是歪果仁

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作者是美國人,導演是美國人,甚至連演員也都是美國人,大家一起講著英語,就演出了一個獲得了5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大地》。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電影中,王龍和他的媳婦都由美國白人扮演。兩個白種人在電影裡農民打扮,在電影裡插田,打水……來模仿真正的中國農民。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王龍和他的媳婦阿蘭

許多外國電影裡的中國角色都並不是由中國人出演的,而是挑選了相貌合適的外國演員進行演出。

為什麼讓洋鬼子扮演中國人,卻不直接找個中國演員?

一是競爭力原因,早期好萊塢華人大多從事幕後工作,華人影視演員不夠多。

還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美國法律法規的限制。當時有法令規定不允許不同種族的人在熒幕上接吻,這就側面限制了外籍演員的許多演出機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這兩個點以外,票房因素也是很大一個原因。

影響票房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第一位華人男演員陸錫麟在《黃先生探案》裡擔當了一次男主角,但當時的好萊塢無法接受華人主角的電影,因此票房大敗,這個系列劇也沒了下文。

黃柳霜也表示過想出演《大地》女主角。本來依照協議,《大地》的演員準備全部選用中國人,但白人導演擔心票房收入,不願意讓華人來演女主角阿蘭——黃柳霜遭遇了演藝生涯中最大的種族歧視,憤而罷演。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演戲本無國籍——講述日本故事的《藝伎回憶錄》,由三個中國人演繹,就沒有日本演員出演,不過也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影片在日本並不太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外國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老外的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到底經歷了哪些階段呢?

1、【以傅滿洲為代表的無惡不作的反派人物形象】

早期在電影剛剛興起的時候,華人在外國電影中最著名的形象,非二十年代年出現的“傅滿洲”莫數。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一個被影視化的小說IP裡的反派人物,原作者是英國的薩克斯·羅默。傅滿洲是一個“高智商”反派,不僅擁有四個大學的博士學歷,還能熟練使用多國語言。

他高高瘦瘦,眉毛豎挑,八字鬍下垂,以一己之力到處搗亂、無惡不作,試圖控制西方社會,是個典型的高智商卻沒腦子的片面化、套路化的大反派。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一位英國人在“傅滿洲式山羊鬍子”造型類別奪得第一名,現在傅滿洲鬍子已經成為了世界鬍鬚冠軍賽的一個分類賽事。

最早的傅滿洲出現在1923年的默片《傅滿洲的謎團》裡。

為什麼說是最早呢?因為“傅滿洲”是一個經典系列小說的主角兒,翻拍出來的電影也林林總總有十幾部之多。並且其中大部分還是多國合作——英美西班牙齊聚,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他的存在幾乎影響了近百年來西方人對於中國人的看法,他們可能不知道毛澤東宋慶齡,但提起傅滿洲,絕對是家喻戶曉。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1932年的《傅滿洲的面具》

2、【以黃柳霜為代表的女性狡猾神祕角色】

由於中國在外國人看起來所擁有的“神祕東方特質”,因此中國女性角色不少是神祕、狡猾、具有魅惑力且易征服的。1919年就踏入好萊塢的華人演員黃柳霜就演了不少類似的角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在《海逝》中,她飾演了對愛情忠貞的傳統中國女性蓮花,在《巴格達竊賊》中,飾演了狡猾的大膽裸露身體的人蒙古奴隸。而在《唐人街繁華夢》她飾演的是一個跳豔舞引誘白人老闆的“洗碗工”。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為什麼中國人角色由老外來演?

在當今華語電影全球化及中國明星國際化的大背景,我們現在很難理解,到底當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多麼漫長一段發展時期。

甚至,在歪果仁的電影裡,有中國人的形象存在,都是用的是歪果仁

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作者是美國人,導演是美國人,甚至連演員也都是美國人,大家一起講著英語,就演出了一個獲得了5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大地》。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電影中,王龍和他的媳婦都由美國白人扮演。兩個白種人在電影裡農民打扮,在電影裡插田,打水……來模仿真正的中國農民。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王龍和他的媳婦阿蘭

許多外國電影裡的中國角色都並不是由中國人出演的,而是挑選了相貌合適的外國演員進行演出。

為什麼讓洋鬼子扮演中國人,卻不直接找個中國演員?

一是競爭力原因,早期好萊塢華人大多從事幕後工作,華人影視演員不夠多。

還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美國法律法規的限制。當時有法令規定不允許不同種族的人在熒幕上接吻,這就側面限制了外籍演員的許多演出機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這兩個點以外,票房因素也是很大一個原因。

影響票房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第一位華人男演員陸錫麟在《黃先生探案》裡擔當了一次男主角,但當時的好萊塢無法接受華人主角的電影,因此票房大敗,這個系列劇也沒了下文。

黃柳霜也表示過想出演《大地》女主角。本來依照協議,《大地》的演員準備全部選用中國人,但白人導演擔心票房收入,不願意讓華人來演女主角阿蘭——黃柳霜遭遇了演藝生涯中最大的種族歧視,憤而罷演。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演戲本無國籍——講述日本故事的《藝伎回憶錄》,由三個中國人演繹,就沒有日本演員出演,不過也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影片在日本並不太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外國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老外的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到底經歷了哪些階段呢?

1、【以傅滿洲為代表的無惡不作的反派人物形象】

早期在電影剛剛興起的時候,華人在外國電影中最著名的形象,非二十年代年出現的“傅滿洲”莫數。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一個被影視化的小說IP裡的反派人物,原作者是英國的薩克斯·羅默。傅滿洲是一個“高智商”反派,不僅擁有四個大學的博士學歷,還能熟練使用多國語言。

他高高瘦瘦,眉毛豎挑,八字鬍下垂,以一己之力到處搗亂、無惡不作,試圖控制西方社會,是個典型的高智商卻沒腦子的片面化、套路化的大反派。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一位英國人在“傅滿洲式山羊鬍子”造型類別奪得第一名,現在傅滿洲鬍子已經成為了世界鬍鬚冠軍賽的一個分類賽事。

最早的傅滿洲出現在1923年的默片《傅滿洲的謎團》裡。

為什麼說是最早呢?因為“傅滿洲”是一個經典系列小說的主角兒,翻拍出來的電影也林林總總有十幾部之多。並且其中大部分還是多國合作——英美西班牙齊聚,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他的存在幾乎影響了近百年來西方人對於中國人的看法,他們可能不知道毛澤東宋慶齡,但提起傅滿洲,絕對是家喻戶曉。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1932年的《傅滿洲的面具》

2、【以黃柳霜為代表的女性狡猾神祕角色】

由於中國在外國人看起來所擁有的“神祕東方特質”,因此中國女性角色不少是神祕、狡猾、具有魅惑力且易征服的。1919年就踏入好萊塢的華人演員黃柳霜就演了不少類似的角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在《海逝》中,她飾演了對愛情忠貞的傳統中國女性蓮花,在《巴格達竊賊》中,飾演了狡猾的大膽裸露身體的人蒙古奴隸。而在《唐人街繁華夢》她飾演的是一個跳豔舞引誘白人老闆的“洗碗工”。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黃柳霜的從影生涯正值美國社會種族偏見最強烈的時代。這個時期的外國電影雖然不乏對於傳統中國故事的刻畫和演繹,但邪惡的東方人形象始終更受歡迎。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為什麼中國人角色由老外來演?

在當今華語電影全球化及中國明星國際化的大背景,我們現在很難理解,到底當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多麼漫長一段發展時期。

甚至,在歪果仁的電影裡,有中國人的形象存在,都是用的是歪果仁

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作者是美國人,導演是美國人,甚至連演員也都是美國人,大家一起講著英語,就演出了一個獲得了5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大地》。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電影中,王龍和他的媳婦都由美國白人扮演。兩個白種人在電影裡農民打扮,在電影裡插田,打水……來模仿真正的中國農民。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王龍和他的媳婦阿蘭

許多外國電影裡的中國角色都並不是由中國人出演的,而是挑選了相貌合適的外國演員進行演出。

為什麼讓洋鬼子扮演中國人,卻不直接找個中國演員?

一是競爭力原因,早期好萊塢華人大多從事幕後工作,華人影視演員不夠多。

還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美國法律法規的限制。當時有法令規定不允許不同種族的人在熒幕上接吻,這就側面限制了外籍演員的許多演出機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這兩個點以外,票房因素也是很大一個原因。

影響票房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第一位華人男演員陸錫麟在《黃先生探案》裡擔當了一次男主角,但當時的好萊塢無法接受華人主角的電影,因此票房大敗,這個系列劇也沒了下文。

黃柳霜也表示過想出演《大地》女主角。本來依照協議,《大地》的演員準備全部選用中國人,但白人導演擔心票房收入,不願意讓華人來演女主角阿蘭——黃柳霜遭遇了演藝生涯中最大的種族歧視,憤而罷演。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演戲本無國籍——講述日本故事的《藝伎回憶錄》,由三個中國人演繹,就沒有日本演員出演,不過也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影片在日本並不太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外國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老外的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到底經歷了哪些階段呢?

1、【以傅滿洲為代表的無惡不作的反派人物形象】

早期在電影剛剛興起的時候,華人在外國電影中最著名的形象,非二十年代年出現的“傅滿洲”莫數。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一個被影視化的小說IP裡的反派人物,原作者是英國的薩克斯·羅默。傅滿洲是一個“高智商”反派,不僅擁有四個大學的博士學歷,還能熟練使用多國語言。

他高高瘦瘦,眉毛豎挑,八字鬍下垂,以一己之力到處搗亂、無惡不作,試圖控制西方社會,是個典型的高智商卻沒腦子的片面化、套路化的大反派。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一位英國人在“傅滿洲式山羊鬍子”造型類別奪得第一名,現在傅滿洲鬍子已經成為了世界鬍鬚冠軍賽的一個分類賽事。

最早的傅滿洲出現在1923年的默片《傅滿洲的謎團》裡。

為什麼說是最早呢?因為“傅滿洲”是一個經典系列小說的主角兒,翻拍出來的電影也林林總總有十幾部之多。並且其中大部分還是多國合作——英美西班牙齊聚,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他的存在幾乎影響了近百年來西方人對於中國人的看法,他們可能不知道毛澤東宋慶齡,但提起傅滿洲,絕對是家喻戶曉。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1932年的《傅滿洲的面具》

2、【以黃柳霜為代表的女性狡猾神祕角色】

由於中國在外國人看起來所擁有的“神祕東方特質”,因此中國女性角色不少是神祕、狡猾、具有魅惑力且易征服的。1919年就踏入好萊塢的華人演員黃柳霜就演了不少類似的角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在《海逝》中,她飾演了對愛情忠貞的傳統中國女性蓮花,在《巴格達竊賊》中,飾演了狡猾的大膽裸露身體的人蒙古奴隸。而在《唐人街繁華夢》她飾演的是一個跳豔舞引誘白人老闆的“洗碗工”。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黃柳霜的從影生涯正值美國社會種族偏見最強烈的時代。這個時期的外國電影雖然不乏對於傳統中國故事的刻畫和演繹,但邪惡的東方人形象始終更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海逝》中黃柳霜的演技受到了好評

因此黃柳霜也發出過抗議,在美國的報刊媒體上,她發表過這樣的言論:“我抗議!為什麼熒幕上的中國人總是反面人物?粗魯的惡人——凶惡、奸詐,草地上的一條蛇!我們不是那樣的,一個比西方文明更古老的文明怎麼會是這種形象?”

3、【以梁家輝為代表的多情角色】

和女性不同,外國電影裡的中國男人另外一個形象是被塑造成溫柔多情。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為什麼中國人角色由老外來演?

在當今華語電影全球化及中國明星國際化的大背景,我們現在很難理解,到底當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多麼漫長一段發展時期。

甚至,在歪果仁的電影裡,有中國人的形象存在,都是用的是歪果仁

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作者是美國人,導演是美國人,甚至連演員也都是美國人,大家一起講著英語,就演出了一個獲得了5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大地》。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電影中,王龍和他的媳婦都由美國白人扮演。兩個白種人在電影裡農民打扮,在電影裡插田,打水……來模仿真正的中國農民。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王龍和他的媳婦阿蘭

許多外國電影裡的中國角色都並不是由中國人出演的,而是挑選了相貌合適的外國演員進行演出。

為什麼讓洋鬼子扮演中國人,卻不直接找個中國演員?

一是競爭力原因,早期好萊塢華人大多從事幕後工作,華人影視演員不夠多。

還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美國法律法規的限制。當時有法令規定不允許不同種族的人在熒幕上接吻,這就側面限制了外籍演員的許多演出機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這兩個點以外,票房因素也是很大一個原因。

影響票房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第一位華人男演員陸錫麟在《黃先生探案》裡擔當了一次男主角,但當時的好萊塢無法接受華人主角的電影,因此票房大敗,這個系列劇也沒了下文。

黃柳霜也表示過想出演《大地》女主角。本來依照協議,《大地》的演員準備全部選用中國人,但白人導演擔心票房收入,不願意讓華人來演女主角阿蘭——黃柳霜遭遇了演藝生涯中最大的種族歧視,憤而罷演。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演戲本無國籍——講述日本故事的《藝伎回憶錄》,由三個中國人演繹,就沒有日本演員出演,不過也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影片在日本並不太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外國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老外的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到底經歷了哪些階段呢?

1、【以傅滿洲為代表的無惡不作的反派人物形象】

早期在電影剛剛興起的時候,華人在外國電影中最著名的形象,非二十年代年出現的“傅滿洲”莫數。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一個被影視化的小說IP裡的反派人物,原作者是英國的薩克斯·羅默。傅滿洲是一個“高智商”反派,不僅擁有四個大學的博士學歷,還能熟練使用多國語言。

他高高瘦瘦,眉毛豎挑,八字鬍下垂,以一己之力到處搗亂、無惡不作,試圖控制西方社會,是個典型的高智商卻沒腦子的片面化、套路化的大反派。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一位英國人在“傅滿洲式山羊鬍子”造型類別奪得第一名,現在傅滿洲鬍子已經成為了世界鬍鬚冠軍賽的一個分類賽事。

最早的傅滿洲出現在1923年的默片《傅滿洲的謎團》裡。

為什麼說是最早呢?因為“傅滿洲”是一個經典系列小說的主角兒,翻拍出來的電影也林林總總有十幾部之多。並且其中大部分還是多國合作——英美西班牙齊聚,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他的存在幾乎影響了近百年來西方人對於中國人的看法,他們可能不知道毛澤東宋慶齡,但提起傅滿洲,絕對是家喻戶曉。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1932年的《傅滿洲的面具》

2、【以黃柳霜為代表的女性狡猾神祕角色】

由於中國在外國人看起來所擁有的“神祕東方特質”,因此中國女性角色不少是神祕、狡猾、具有魅惑力且易征服的。1919年就踏入好萊塢的華人演員黃柳霜就演了不少類似的角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在《海逝》中,她飾演了對愛情忠貞的傳統中國女性蓮花,在《巴格達竊賊》中,飾演了狡猾的大膽裸露身體的人蒙古奴隸。而在《唐人街繁華夢》她飾演的是一個跳豔舞引誘白人老闆的“洗碗工”。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黃柳霜的從影生涯正值美國社會種族偏見最強烈的時代。這個時期的外國電影雖然不乏對於傳統中國故事的刻畫和演繹,但邪惡的東方人形象始終更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海逝》中黃柳霜的演技受到了好評

因此黃柳霜也發出過抗議,在美國的報刊媒體上,她發表過這樣的言論:“我抗議!為什麼熒幕上的中國人總是反面人物?粗魯的惡人——凶惡、奸詐,草地上的一條蛇!我們不是那樣的,一個比西方文明更古老的文明怎麼會是這種形象?”

3、【以梁家輝為代表的多情角色】

和女性不同,外國電影裡的中國男人另外一個形象是被塑造成溫柔多情。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比如和“傅滿洲”一樣受到歡迎的系列大IP“陳查理”,他是一個夏威夷偵探,具有溫和、謙遜、有條理等溫順形象的特點

在1919年的電影《殘花淚》中,由白人飾演的中國男人程歡在報復欺負心愛女孩的人以後憂鬱自盡,深情不已。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為什麼中國人角色由老外來演?

在當今華語電影全球化及中國明星國際化的大背景,我們現在很難理解,到底當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多麼漫長一段發展時期。

甚至,在歪果仁的電影裡,有中國人的形象存在,都是用的是歪果仁

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作者是美國人,導演是美國人,甚至連演員也都是美國人,大家一起講著英語,就演出了一個獲得了5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大地》。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電影中,王龍和他的媳婦都由美國白人扮演。兩個白種人在電影裡農民打扮,在電影裡插田,打水……來模仿真正的中國農民。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王龍和他的媳婦阿蘭

許多外國電影裡的中國角色都並不是由中國人出演的,而是挑選了相貌合適的外國演員進行演出。

為什麼讓洋鬼子扮演中國人,卻不直接找個中國演員?

一是競爭力原因,早期好萊塢華人大多從事幕後工作,華人影視演員不夠多。

還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美國法律法規的限制。當時有法令規定不允許不同種族的人在熒幕上接吻,這就側面限制了外籍演員的許多演出機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這兩個點以外,票房因素也是很大一個原因。

影響票房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第一位華人男演員陸錫麟在《黃先生探案》裡擔當了一次男主角,但當時的好萊塢無法接受華人主角的電影,因此票房大敗,這個系列劇也沒了下文。

黃柳霜也表示過想出演《大地》女主角。本來依照協議,《大地》的演員準備全部選用中國人,但白人導演擔心票房收入,不願意讓華人來演女主角阿蘭——黃柳霜遭遇了演藝生涯中最大的種族歧視,憤而罷演。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演戲本無國籍——講述日本故事的《藝伎回憶錄》,由三個中國人演繹,就沒有日本演員出演,不過也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影片在日本並不太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外國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老外的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到底經歷了哪些階段呢?

1、【以傅滿洲為代表的無惡不作的反派人物形象】

早期在電影剛剛興起的時候,華人在外國電影中最著名的形象,非二十年代年出現的“傅滿洲”莫數。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一個被影視化的小說IP裡的反派人物,原作者是英國的薩克斯·羅默。傅滿洲是一個“高智商”反派,不僅擁有四個大學的博士學歷,還能熟練使用多國語言。

他高高瘦瘦,眉毛豎挑,八字鬍下垂,以一己之力到處搗亂、無惡不作,試圖控制西方社會,是個典型的高智商卻沒腦子的片面化、套路化的大反派。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一位英國人在“傅滿洲式山羊鬍子”造型類別奪得第一名,現在傅滿洲鬍子已經成為了世界鬍鬚冠軍賽的一個分類賽事。

最早的傅滿洲出現在1923年的默片《傅滿洲的謎團》裡。

為什麼說是最早呢?因為“傅滿洲”是一個經典系列小說的主角兒,翻拍出來的電影也林林總總有十幾部之多。並且其中大部分還是多國合作——英美西班牙齊聚,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他的存在幾乎影響了近百年來西方人對於中國人的看法,他們可能不知道毛澤東宋慶齡,但提起傅滿洲,絕對是家喻戶曉。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1932年的《傅滿洲的面具》

2、【以黃柳霜為代表的女性狡猾神祕角色】

由於中國在外國人看起來所擁有的“神祕東方特質”,因此中國女性角色不少是神祕、狡猾、具有魅惑力且易征服的。1919年就踏入好萊塢的華人演員黃柳霜就演了不少類似的角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在《海逝》中,她飾演了對愛情忠貞的傳統中國女性蓮花,在《巴格達竊賊》中,飾演了狡猾的大膽裸露身體的人蒙古奴隸。而在《唐人街繁華夢》她飾演的是一個跳豔舞引誘白人老闆的“洗碗工”。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黃柳霜的從影生涯正值美國社會種族偏見最強烈的時代。這個時期的外國電影雖然不乏對於傳統中國故事的刻畫和演繹,但邪惡的東方人形象始終更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海逝》中黃柳霜的演技受到了好評

因此黃柳霜也發出過抗議,在美國的報刊媒體上,她發表過這樣的言論:“我抗議!為什麼熒幕上的中國人總是反面人物?粗魯的惡人——凶惡、奸詐,草地上的一條蛇!我們不是那樣的,一個比西方文明更古老的文明怎麼會是這種形象?”

3、【以梁家輝為代表的多情角色】

和女性不同,外國電影裡的中國男人另外一個形象是被塑造成溫柔多情。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比如和“傅滿洲”一樣受到歡迎的系列大IP“陳查理”,他是一個夏威夷偵探,具有溫和、謙遜、有條理等溫順形象的特點

在1919年的電影《殘花淚》中,由白人飾演的中國男人程歡在報復欺負心愛女孩的人以後憂鬱自盡,深情不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為什麼中國人角色由老外來演?

在當今華語電影全球化及中國明星國際化的大背景,我們現在很難理解,到底當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多麼漫長一段發展時期。

甚至,在歪果仁的電影裡,有中國人的形象存在,都是用的是歪果仁

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作者是美國人,導演是美國人,甚至連演員也都是美國人,大家一起講著英語,就演出了一個獲得了5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大地》。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電影中,王龍和他的媳婦都由美國白人扮演。兩個白種人在電影裡農民打扮,在電影裡插田,打水……來模仿真正的中國農民。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王龍和他的媳婦阿蘭

許多外國電影裡的中國角色都並不是由中國人出演的,而是挑選了相貌合適的外國演員進行演出。

為什麼讓洋鬼子扮演中國人,卻不直接找個中國演員?

一是競爭力原因,早期好萊塢華人大多從事幕後工作,華人影視演員不夠多。

還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美國法律法規的限制。當時有法令規定不允許不同種族的人在熒幕上接吻,這就側面限制了外籍演員的許多演出機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這兩個點以外,票房因素也是很大一個原因。

影響票房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第一位華人男演員陸錫麟在《黃先生探案》裡擔當了一次男主角,但當時的好萊塢無法接受華人主角的電影,因此票房大敗,這個系列劇也沒了下文。

黃柳霜也表示過想出演《大地》女主角。本來依照協議,《大地》的演員準備全部選用中國人,但白人導演擔心票房收入,不願意讓華人來演女主角阿蘭——黃柳霜遭遇了演藝生涯中最大的種族歧視,憤而罷演。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演戲本無國籍——講述日本故事的《藝伎回憶錄》,由三個中國人演繹,就沒有日本演員出演,不過也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影片在日本並不太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外國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老外的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到底經歷了哪些階段呢?

1、【以傅滿洲為代表的無惡不作的反派人物形象】

早期在電影剛剛興起的時候,華人在外國電影中最著名的形象,非二十年代年出現的“傅滿洲”莫數。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一個被影視化的小說IP裡的反派人物,原作者是英國的薩克斯·羅默。傅滿洲是一個“高智商”反派,不僅擁有四個大學的博士學歷,還能熟練使用多國語言。

他高高瘦瘦,眉毛豎挑,八字鬍下垂,以一己之力到處搗亂、無惡不作,試圖控制西方社會,是個典型的高智商卻沒腦子的片面化、套路化的大反派。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一位英國人在“傅滿洲式山羊鬍子”造型類別奪得第一名,現在傅滿洲鬍子已經成為了世界鬍鬚冠軍賽的一個分類賽事。

最早的傅滿洲出現在1923年的默片《傅滿洲的謎團》裡。

為什麼說是最早呢?因為“傅滿洲”是一個經典系列小說的主角兒,翻拍出來的電影也林林總總有十幾部之多。並且其中大部分還是多國合作——英美西班牙齊聚,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他的存在幾乎影響了近百年來西方人對於中國人的看法,他們可能不知道毛澤東宋慶齡,但提起傅滿洲,絕對是家喻戶曉。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1932年的《傅滿洲的面具》

2、【以黃柳霜為代表的女性狡猾神祕角色】

由於中國在外國人看起來所擁有的“神祕東方特質”,因此中國女性角色不少是神祕、狡猾、具有魅惑力且易征服的。1919年就踏入好萊塢的華人演員黃柳霜就演了不少類似的角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在《海逝》中,她飾演了對愛情忠貞的傳統中國女性蓮花,在《巴格達竊賊》中,飾演了狡猾的大膽裸露身體的人蒙古奴隸。而在《唐人街繁華夢》她飾演的是一個跳豔舞引誘白人老闆的“洗碗工”。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黃柳霜的從影生涯正值美國社會種族偏見最強烈的時代。這個時期的外國電影雖然不乏對於傳統中國故事的刻畫和演繹,但邪惡的東方人形象始終更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海逝》中黃柳霜的演技受到了好評

因此黃柳霜也發出過抗議,在美國的報刊媒體上,她發表過這樣的言論:“我抗議!為什麼熒幕上的中國人總是反面人物?粗魯的惡人——凶惡、奸詐,草地上的一條蛇!我們不是那樣的,一個比西方文明更古老的文明怎麼會是這種形象?”

3、【以梁家輝為代表的多情角色】

和女性不同,外國電影裡的中國男人另外一個形象是被塑造成溫柔多情。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比如和“傅滿洲”一樣受到歡迎的系列大IP“陳查理”,他是一個夏威夷偵探,具有溫和、謙遜、有條理等溫順形象的特點

在1919年的電影《殘花淚》中,由白人飾演的中國男人程歡在報復欺負心愛女孩的人以後憂鬱自盡,深情不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殘花淚》劇照

與之類似,1992年的法國導演拍攝的杜拉斯的《情人》裡,梁家輝飾演的中國人形象也是儒雅且剋制的。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為什麼中國人角色由老外來演?

在當今華語電影全球化及中國明星國際化的大背景,我們現在很難理解,到底當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多麼漫長一段發展時期。

甚至,在歪果仁的電影裡,有中國人的形象存在,都是用的是歪果仁

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作者是美國人,導演是美國人,甚至連演員也都是美國人,大家一起講著英語,就演出了一個獲得了5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大地》。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電影中,王龍和他的媳婦都由美國白人扮演。兩個白種人在電影裡農民打扮,在電影裡插田,打水……來模仿真正的中國農民。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王龍和他的媳婦阿蘭

許多外國電影裡的中國角色都並不是由中國人出演的,而是挑選了相貌合適的外國演員進行演出。

為什麼讓洋鬼子扮演中國人,卻不直接找個中國演員?

一是競爭力原因,早期好萊塢華人大多從事幕後工作,華人影視演員不夠多。

還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美國法律法規的限制。當時有法令規定不允許不同種族的人在熒幕上接吻,這就側面限制了外籍演員的許多演出機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這兩個點以外,票房因素也是很大一個原因。

影響票房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第一位華人男演員陸錫麟在《黃先生探案》裡擔當了一次男主角,但當時的好萊塢無法接受華人主角的電影,因此票房大敗,這個系列劇也沒了下文。

黃柳霜也表示過想出演《大地》女主角。本來依照協議,《大地》的演員準備全部選用中國人,但白人導演擔心票房收入,不願意讓華人來演女主角阿蘭——黃柳霜遭遇了演藝生涯中最大的種族歧視,憤而罷演。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演戲本無國籍——講述日本故事的《藝伎回憶錄》,由三個中國人演繹,就沒有日本演員出演,不過也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影片在日本並不太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外國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老外的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到底經歷了哪些階段呢?

1、【以傅滿洲為代表的無惡不作的反派人物形象】

早期在電影剛剛興起的時候,華人在外國電影中最著名的形象,非二十年代年出現的“傅滿洲”莫數。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一個被影視化的小說IP裡的反派人物,原作者是英國的薩克斯·羅默。傅滿洲是一個“高智商”反派,不僅擁有四個大學的博士學歷,還能熟練使用多國語言。

他高高瘦瘦,眉毛豎挑,八字鬍下垂,以一己之力到處搗亂、無惡不作,試圖控制西方社會,是個典型的高智商卻沒腦子的片面化、套路化的大反派。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一位英國人在“傅滿洲式山羊鬍子”造型類別奪得第一名,現在傅滿洲鬍子已經成為了世界鬍鬚冠軍賽的一個分類賽事。

最早的傅滿洲出現在1923年的默片《傅滿洲的謎團》裡。

為什麼說是最早呢?因為“傅滿洲”是一個經典系列小說的主角兒,翻拍出來的電影也林林總總有十幾部之多。並且其中大部分還是多國合作——英美西班牙齊聚,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他的存在幾乎影響了近百年來西方人對於中國人的看法,他們可能不知道毛澤東宋慶齡,但提起傅滿洲,絕對是家喻戶曉。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1932年的《傅滿洲的面具》

2、【以黃柳霜為代表的女性狡猾神祕角色】

由於中國在外國人看起來所擁有的“神祕東方特質”,因此中國女性角色不少是神祕、狡猾、具有魅惑力且易征服的。1919年就踏入好萊塢的華人演員黃柳霜就演了不少類似的角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在《海逝》中,她飾演了對愛情忠貞的傳統中國女性蓮花,在《巴格達竊賊》中,飾演了狡猾的大膽裸露身體的人蒙古奴隸。而在《唐人街繁華夢》她飾演的是一個跳豔舞引誘白人老闆的“洗碗工”。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黃柳霜的從影生涯正值美國社會種族偏見最強烈的時代。這個時期的外國電影雖然不乏對於傳統中國故事的刻畫和演繹,但邪惡的東方人形象始終更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海逝》中黃柳霜的演技受到了好評

因此黃柳霜也發出過抗議,在美國的報刊媒體上,她發表過這樣的言論:“我抗議!為什麼熒幕上的中國人總是反面人物?粗魯的惡人——凶惡、奸詐,草地上的一條蛇!我們不是那樣的,一個比西方文明更古老的文明怎麼會是這種形象?”

3、【以梁家輝為代表的多情角色】

和女性不同,外國電影裡的中國男人另外一個形象是被塑造成溫柔多情。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比如和“傅滿洲”一樣受到歡迎的系列大IP“陳查理”,他是一個夏威夷偵探,具有溫和、謙遜、有條理等溫順形象的特點

在1919年的電影《殘花淚》中,由白人飾演的中國男人程歡在報復欺負心愛女孩的人以後憂鬱自盡,深情不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殘花淚》劇照

與之類似,1992年的法國導演拍攝的杜拉斯的《情人》裡,梁家輝飾演的中國人形象也是儒雅且剋制的。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而這些男性的溫柔、深情這些特質,實際上也是外國對於中國人形象的一貫傳統印象。

4、【以李小龍為代表的“中國人都會功夫”的刻板印象】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為什麼中國人角色由老外來演?

在當今華語電影全球化及中國明星國際化的大背景,我們現在很難理解,到底當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多麼漫長一段發展時期。

甚至,在歪果仁的電影裡,有中國人的形象存在,都是用的是歪果仁

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作者是美國人,導演是美國人,甚至連演員也都是美國人,大家一起講著英語,就演出了一個獲得了5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大地》。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電影中,王龍和他的媳婦都由美國白人扮演。兩個白種人在電影裡農民打扮,在電影裡插田,打水……來模仿真正的中國農民。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王龍和他的媳婦阿蘭

許多外國電影裡的中國角色都並不是由中國人出演的,而是挑選了相貌合適的外國演員進行演出。

為什麼讓洋鬼子扮演中國人,卻不直接找個中國演員?

一是競爭力原因,早期好萊塢華人大多從事幕後工作,華人影視演員不夠多。

還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美國法律法規的限制。當時有法令規定不允許不同種族的人在熒幕上接吻,這就側面限制了外籍演員的許多演出機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這兩個點以外,票房因素也是很大一個原因。

影響票房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第一位華人男演員陸錫麟在《黃先生探案》裡擔當了一次男主角,但當時的好萊塢無法接受華人主角的電影,因此票房大敗,這個系列劇也沒了下文。

黃柳霜也表示過想出演《大地》女主角。本來依照協議,《大地》的演員準備全部選用中國人,但白人導演擔心票房收入,不願意讓華人來演女主角阿蘭——黃柳霜遭遇了演藝生涯中最大的種族歧視,憤而罷演。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演戲本無國籍——講述日本故事的《藝伎回憶錄》,由三個中國人演繹,就沒有日本演員出演,不過也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影片在日本並不太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外國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老外的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到底經歷了哪些階段呢?

1、【以傅滿洲為代表的無惡不作的反派人物形象】

早期在電影剛剛興起的時候,華人在外國電影中最著名的形象,非二十年代年出現的“傅滿洲”莫數。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一個被影視化的小說IP裡的反派人物,原作者是英國的薩克斯·羅默。傅滿洲是一個“高智商”反派,不僅擁有四個大學的博士學歷,還能熟練使用多國語言。

他高高瘦瘦,眉毛豎挑,八字鬍下垂,以一己之力到處搗亂、無惡不作,試圖控制西方社會,是個典型的高智商卻沒腦子的片面化、套路化的大反派。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一位英國人在“傅滿洲式山羊鬍子”造型類別奪得第一名,現在傅滿洲鬍子已經成為了世界鬍鬚冠軍賽的一個分類賽事。

最早的傅滿洲出現在1923年的默片《傅滿洲的謎團》裡。

為什麼說是最早呢?因為“傅滿洲”是一個經典系列小說的主角兒,翻拍出來的電影也林林總總有十幾部之多。並且其中大部分還是多國合作——英美西班牙齊聚,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他的存在幾乎影響了近百年來西方人對於中國人的看法,他們可能不知道毛澤東宋慶齡,但提起傅滿洲,絕對是家喻戶曉。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1932年的《傅滿洲的面具》

2、【以黃柳霜為代表的女性狡猾神祕角色】

由於中國在外國人看起來所擁有的“神祕東方特質”,因此中國女性角色不少是神祕、狡猾、具有魅惑力且易征服的。1919年就踏入好萊塢的華人演員黃柳霜就演了不少類似的角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在《海逝》中,她飾演了對愛情忠貞的傳統中國女性蓮花,在《巴格達竊賊》中,飾演了狡猾的大膽裸露身體的人蒙古奴隸。而在《唐人街繁華夢》她飾演的是一個跳豔舞引誘白人老闆的“洗碗工”。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黃柳霜的從影生涯正值美國社會種族偏見最強烈的時代。這個時期的外國電影雖然不乏對於傳統中國故事的刻畫和演繹,但邪惡的東方人形象始終更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海逝》中黃柳霜的演技受到了好評

因此黃柳霜也發出過抗議,在美國的報刊媒體上,她發表過這樣的言論:“我抗議!為什麼熒幕上的中國人總是反面人物?粗魯的惡人——凶惡、奸詐,草地上的一條蛇!我們不是那樣的,一個比西方文明更古老的文明怎麼會是這種形象?”

3、【以梁家輝為代表的多情角色】

和女性不同,外國電影裡的中國男人另外一個形象是被塑造成溫柔多情。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比如和“傅滿洲”一樣受到歡迎的系列大IP“陳查理”,他是一個夏威夷偵探,具有溫和、謙遜、有條理等溫順形象的特點

在1919年的電影《殘花淚》中,由白人飾演的中國男人程歡在報復欺負心愛女孩的人以後憂鬱自盡,深情不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殘花淚》劇照

與之類似,1992年的法國導演拍攝的杜拉斯的《情人》裡,梁家輝飾演的中國人形象也是儒雅且剋制的。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而這些男性的溫柔、深情這些特質,實際上也是外國對於中國人形象的一貫傳統印象。

4、【以李小龍為代表的“中國人都會功夫”的刻板印象】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不過到了七十年代,功夫影片的興起成功地改變了西方人眼中“中國男人脾氣好近乎懦”的看法,中國人在外國電影裡的形象也變得高深莫測。除了風靡一時的李小龍的功夫外,隨著一些打星進軍好萊塢,一直到現在,人們都隱約有這樣的下意識認識:凡出現華人,必定是武術高手。

和好萊塢不同,歐洲導演似乎更加重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凝視。在他們的電影裡,中國人的形象更具有含蓄美。意大利導演貝納多·貝爾託魯奇的影片《末代皇帝》講述了溥儀戲劇性的一生,他從歷史角度對於一位中國人的複雜人生有了深刻的思考。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為什麼中國人角色由老外來演?

在當今華語電影全球化及中國明星國際化的大背景,我們現在很難理解,到底當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多麼漫長一段發展時期。

甚至,在歪果仁的電影裡,有中國人的形象存在,都是用的是歪果仁

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作者是美國人,導演是美國人,甚至連演員也都是美國人,大家一起講著英語,就演出了一個獲得了5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大地》。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電影中,王龍和他的媳婦都由美國白人扮演。兩個白種人在電影裡農民打扮,在電影裡插田,打水……來模仿真正的中國農民。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王龍和他的媳婦阿蘭

許多外國電影裡的中國角色都並不是由中國人出演的,而是挑選了相貌合適的外國演員進行演出。

為什麼讓洋鬼子扮演中國人,卻不直接找個中國演員?

一是競爭力原因,早期好萊塢華人大多從事幕後工作,華人影視演員不夠多。

還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美國法律法規的限制。當時有法令規定不允許不同種族的人在熒幕上接吻,這就側面限制了外籍演員的許多演出機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這兩個點以外,票房因素也是很大一個原因。

影響票房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第一位華人男演員陸錫麟在《黃先生探案》裡擔當了一次男主角,但當時的好萊塢無法接受華人主角的電影,因此票房大敗,這個系列劇也沒了下文。

黃柳霜也表示過想出演《大地》女主角。本來依照協議,《大地》的演員準備全部選用中國人,但白人導演擔心票房收入,不願意讓華人來演女主角阿蘭——黃柳霜遭遇了演藝生涯中最大的種族歧視,憤而罷演。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演戲本無國籍——講述日本故事的《藝伎回憶錄》,由三個中國人演繹,就沒有日本演員出演,不過也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影片在日本並不太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外國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老外的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到底經歷了哪些階段呢?

1、【以傅滿洲為代表的無惡不作的反派人物形象】

早期在電影剛剛興起的時候,華人在外國電影中最著名的形象,非二十年代年出現的“傅滿洲”莫數。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一個被影視化的小說IP裡的反派人物,原作者是英國的薩克斯·羅默。傅滿洲是一個“高智商”反派,不僅擁有四個大學的博士學歷,還能熟練使用多國語言。

他高高瘦瘦,眉毛豎挑,八字鬍下垂,以一己之力到處搗亂、無惡不作,試圖控制西方社會,是個典型的高智商卻沒腦子的片面化、套路化的大反派。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一位英國人在“傅滿洲式山羊鬍子”造型類別奪得第一名,現在傅滿洲鬍子已經成為了世界鬍鬚冠軍賽的一個分類賽事。

最早的傅滿洲出現在1923年的默片《傅滿洲的謎團》裡。

為什麼說是最早呢?因為“傅滿洲”是一個經典系列小說的主角兒,翻拍出來的電影也林林總總有十幾部之多。並且其中大部分還是多國合作——英美西班牙齊聚,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他的存在幾乎影響了近百年來西方人對於中國人的看法,他們可能不知道毛澤東宋慶齡,但提起傅滿洲,絕對是家喻戶曉。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1932年的《傅滿洲的面具》

2、【以黃柳霜為代表的女性狡猾神祕角色】

由於中國在外國人看起來所擁有的“神祕東方特質”,因此中國女性角色不少是神祕、狡猾、具有魅惑力且易征服的。1919年就踏入好萊塢的華人演員黃柳霜就演了不少類似的角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在《海逝》中,她飾演了對愛情忠貞的傳統中國女性蓮花,在《巴格達竊賊》中,飾演了狡猾的大膽裸露身體的人蒙古奴隸。而在《唐人街繁華夢》她飾演的是一個跳豔舞引誘白人老闆的“洗碗工”。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黃柳霜的從影生涯正值美國社會種族偏見最強烈的時代。這個時期的外國電影雖然不乏對於傳統中國故事的刻畫和演繹,但邪惡的東方人形象始終更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海逝》中黃柳霜的演技受到了好評

因此黃柳霜也發出過抗議,在美國的報刊媒體上,她發表過這樣的言論:“我抗議!為什麼熒幕上的中國人總是反面人物?粗魯的惡人——凶惡、奸詐,草地上的一條蛇!我們不是那樣的,一個比西方文明更古老的文明怎麼會是這種形象?”

3、【以梁家輝為代表的多情角色】

和女性不同,外國電影裡的中國男人另外一個形象是被塑造成溫柔多情。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比如和“傅滿洲”一樣受到歡迎的系列大IP“陳查理”,他是一個夏威夷偵探,具有溫和、謙遜、有條理等溫順形象的特點

在1919年的電影《殘花淚》中,由白人飾演的中國男人程歡在報復欺負心愛女孩的人以後憂鬱自盡,深情不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殘花淚》劇照

與之類似,1992年的法國導演拍攝的杜拉斯的《情人》裡,梁家輝飾演的中國人形象也是儒雅且剋制的。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而這些男性的溫柔、深情這些特質,實際上也是外國對於中國人形象的一貫傳統印象。

4、【以李小龍為代表的“中國人都會功夫”的刻板印象】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不過到了七十年代,功夫影片的興起成功地改變了西方人眼中“中國男人脾氣好近乎懦”的看法,中國人在外國電影裡的形象也變得高深莫測。除了風靡一時的李小龍的功夫外,隨著一些打星進軍好萊塢,一直到現在,人們都隱約有這樣的下意識認識:凡出現華人,必定是武術高手。

和好萊塢不同,歐洲導演似乎更加重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凝視。在他們的電影裡,中國人的形象更具有含蓄美。意大利導演貝納多·貝爾託魯奇的影片《末代皇帝》講述了溥儀戲劇性的一生,他從歷史角度對於一位中國人的複雜人生有了深刻的思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加拿大導演大衛·柯南伯格根據黃哲倫同名戲劇改編的電影《蝴蝶君》,講述了一位法國外交官痴迷於京劇旦角演員,但演員卻是男性,最後外交官自殺身亡。尊龍飾演的宋麗玲將男性美、女性美、東方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如果說好萊塢的中國人是在販賣東方情調,這些電影電影則是在深刻地理解中國文化以後以文化特質來塑造中國人的文化內涵形象。

到了現代,隨著好萊塢中國市場比例的增大、中國國際形象的變化,中國人形象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商業元素悄然增多。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為什麼中國人角色由老外來演?

在當今華語電影全球化及中國明星國際化的大背景,我們現在很難理解,到底當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多麼漫長一段發展時期。

甚至,在歪果仁的電影裡,有中國人的形象存在,都是用的是歪果仁

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作者是美國人,導演是美國人,甚至連演員也都是美國人,大家一起講著英語,就演出了一個獲得了5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大地》。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電影中,王龍和他的媳婦都由美國白人扮演。兩個白種人在電影裡農民打扮,在電影裡插田,打水……來模仿真正的中國農民。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王龍和他的媳婦阿蘭

許多外國電影裡的中國角色都並不是由中國人出演的,而是挑選了相貌合適的外國演員進行演出。

為什麼讓洋鬼子扮演中國人,卻不直接找個中國演員?

一是競爭力原因,早期好萊塢華人大多從事幕後工作,華人影視演員不夠多。

還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美國法律法規的限制。當時有法令規定不允許不同種族的人在熒幕上接吻,這就側面限制了外籍演員的許多演出機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這兩個點以外,票房因素也是很大一個原因。

影響票房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第一位華人男演員陸錫麟在《黃先生探案》裡擔當了一次男主角,但當時的好萊塢無法接受華人主角的電影,因此票房大敗,這個系列劇也沒了下文。

黃柳霜也表示過想出演《大地》女主角。本來依照協議,《大地》的演員準備全部選用中國人,但白人導演擔心票房收入,不願意讓華人來演女主角阿蘭——黃柳霜遭遇了演藝生涯中最大的種族歧視,憤而罷演。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演戲本無國籍——講述日本故事的《藝伎回憶錄》,由三個中國人演繹,就沒有日本演員出演,不過也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影片在日本並不太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外國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老外的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到底經歷了哪些階段呢?

1、【以傅滿洲為代表的無惡不作的反派人物形象】

早期在電影剛剛興起的時候,華人在外國電影中最著名的形象,非二十年代年出現的“傅滿洲”莫數。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一個被影視化的小說IP裡的反派人物,原作者是英國的薩克斯·羅默。傅滿洲是一個“高智商”反派,不僅擁有四個大學的博士學歷,還能熟練使用多國語言。

他高高瘦瘦,眉毛豎挑,八字鬍下垂,以一己之力到處搗亂、無惡不作,試圖控制西方社會,是個典型的高智商卻沒腦子的片面化、套路化的大反派。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一位英國人在“傅滿洲式山羊鬍子”造型類別奪得第一名,現在傅滿洲鬍子已經成為了世界鬍鬚冠軍賽的一個分類賽事。

最早的傅滿洲出現在1923年的默片《傅滿洲的謎團》裡。

為什麼說是最早呢?因為“傅滿洲”是一個經典系列小說的主角兒,翻拍出來的電影也林林總總有十幾部之多。並且其中大部分還是多國合作——英美西班牙齊聚,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他的存在幾乎影響了近百年來西方人對於中國人的看法,他們可能不知道毛澤東宋慶齡,但提起傅滿洲,絕對是家喻戶曉。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1932年的《傅滿洲的面具》

2、【以黃柳霜為代表的女性狡猾神祕角色】

由於中國在外國人看起來所擁有的“神祕東方特質”,因此中國女性角色不少是神祕、狡猾、具有魅惑力且易征服的。1919年就踏入好萊塢的華人演員黃柳霜就演了不少類似的角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在《海逝》中,她飾演了對愛情忠貞的傳統中國女性蓮花,在《巴格達竊賊》中,飾演了狡猾的大膽裸露身體的人蒙古奴隸。而在《唐人街繁華夢》她飾演的是一個跳豔舞引誘白人老闆的“洗碗工”。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黃柳霜的從影生涯正值美國社會種族偏見最強烈的時代。這個時期的外國電影雖然不乏對於傳統中國故事的刻畫和演繹,但邪惡的東方人形象始終更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海逝》中黃柳霜的演技受到了好評

因此黃柳霜也發出過抗議,在美國的報刊媒體上,她發表過這樣的言論:“我抗議!為什麼熒幕上的中國人總是反面人物?粗魯的惡人——凶惡、奸詐,草地上的一條蛇!我們不是那樣的,一個比西方文明更古老的文明怎麼會是這種形象?”

3、【以梁家輝為代表的多情角色】

和女性不同,外國電影裡的中國男人另外一個形象是被塑造成溫柔多情。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比如和“傅滿洲”一樣受到歡迎的系列大IP“陳查理”,他是一個夏威夷偵探,具有溫和、謙遜、有條理等溫順形象的特點

在1919年的電影《殘花淚》中,由白人飾演的中國男人程歡在報復欺負心愛女孩的人以後憂鬱自盡,深情不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殘花淚》劇照

與之類似,1992年的法國導演拍攝的杜拉斯的《情人》裡,梁家輝飾演的中國人形象也是儒雅且剋制的。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而這些男性的溫柔、深情這些特質,實際上也是外國對於中國人形象的一貫傳統印象。

4、【以李小龍為代表的“中國人都會功夫”的刻板印象】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不過到了七十年代,功夫影片的興起成功地改變了西方人眼中“中國男人脾氣好近乎懦”的看法,中國人在外國電影裡的形象也變得高深莫測。除了風靡一時的李小龍的功夫外,隨著一些打星進軍好萊塢,一直到現在,人們都隱約有這樣的下意識認識:凡出現華人,必定是武術高手。

和好萊塢不同,歐洲導演似乎更加重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凝視。在他們的電影裡,中國人的形象更具有含蓄美。意大利導演貝納多·貝爾託魯奇的影片《末代皇帝》講述了溥儀戲劇性的一生,他從歷史角度對於一位中國人的複雜人生有了深刻的思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加拿大導演大衛·柯南伯格根據黃哲倫同名戲劇改編的電影《蝴蝶君》,講述了一位法國外交官痴迷於京劇旦角演員,但演員卻是男性,最後外交官自殺身亡。尊龍飾演的宋麗玲將男性美、女性美、東方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如果說好萊塢的中國人是在販賣東方情調,這些電影電影則是在深刻地理解中國文化以後以文化特質來塑造中國人的文化內涵形象。

到了現代,隨著好萊塢中國市場比例的增大、中國國際形象的變化,中國人形象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商業元素悄然增多。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為什麼中國人角色由老外來演?

在當今華語電影全球化及中國明星國際化的大背景,我們現在很難理解,到底當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多麼漫長一段發展時期。

甚至,在歪果仁的電影裡,有中國人的形象存在,都是用的是歪果仁

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作者是美國人,導演是美國人,甚至連演員也都是美國人,大家一起講著英語,就演出了一個獲得了5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大地》。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電影中,王龍和他的媳婦都由美國白人扮演。兩個白種人在電影裡農民打扮,在電影裡插田,打水……來模仿真正的中國農民。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王龍和他的媳婦阿蘭

許多外國電影裡的中國角色都並不是由中國人出演的,而是挑選了相貌合適的外國演員進行演出。

為什麼讓洋鬼子扮演中國人,卻不直接找個中國演員?

一是競爭力原因,早期好萊塢華人大多從事幕後工作,華人影視演員不夠多。

還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美國法律法規的限制。當時有法令規定不允許不同種族的人在熒幕上接吻,這就側面限制了外籍演員的許多演出機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這兩個點以外,票房因素也是很大一個原因。

影響票房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第一位華人男演員陸錫麟在《黃先生探案》裡擔當了一次男主角,但當時的好萊塢無法接受華人主角的電影,因此票房大敗,這個系列劇也沒了下文。

黃柳霜也表示過想出演《大地》女主角。本來依照協議,《大地》的演員準備全部選用中國人,但白人導演擔心票房收入,不願意讓華人來演女主角阿蘭——黃柳霜遭遇了演藝生涯中最大的種族歧視,憤而罷演。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演戲本無國籍——講述日本故事的《藝伎回憶錄》,由三個中國人演繹,就沒有日本演員出演,不過也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影片在日本並不太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外國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老外的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到底經歷了哪些階段呢?

1、【以傅滿洲為代表的無惡不作的反派人物形象】

早期在電影剛剛興起的時候,華人在外國電影中最著名的形象,非二十年代年出現的“傅滿洲”莫數。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一個被影視化的小說IP裡的反派人物,原作者是英國的薩克斯·羅默。傅滿洲是一個“高智商”反派,不僅擁有四個大學的博士學歷,還能熟練使用多國語言。

他高高瘦瘦,眉毛豎挑,八字鬍下垂,以一己之力到處搗亂、無惡不作,試圖控制西方社會,是個典型的高智商卻沒腦子的片面化、套路化的大反派。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一位英國人在“傅滿洲式山羊鬍子”造型類別奪得第一名,現在傅滿洲鬍子已經成為了世界鬍鬚冠軍賽的一個分類賽事。

最早的傅滿洲出現在1923年的默片《傅滿洲的謎團》裡。

為什麼說是最早呢?因為“傅滿洲”是一個經典系列小說的主角兒,翻拍出來的電影也林林總總有十幾部之多。並且其中大部分還是多國合作——英美西班牙齊聚,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他的存在幾乎影響了近百年來西方人對於中國人的看法,他們可能不知道毛澤東宋慶齡,但提起傅滿洲,絕對是家喻戶曉。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1932年的《傅滿洲的面具》

2、【以黃柳霜為代表的女性狡猾神祕角色】

由於中國在外國人看起來所擁有的“神祕東方特質”,因此中國女性角色不少是神祕、狡猾、具有魅惑力且易征服的。1919年就踏入好萊塢的華人演員黃柳霜就演了不少類似的角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在《海逝》中,她飾演了對愛情忠貞的傳統中國女性蓮花,在《巴格達竊賊》中,飾演了狡猾的大膽裸露身體的人蒙古奴隸。而在《唐人街繁華夢》她飾演的是一個跳豔舞引誘白人老闆的“洗碗工”。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黃柳霜的從影生涯正值美國社會種族偏見最強烈的時代。這個時期的外國電影雖然不乏對於傳統中國故事的刻畫和演繹,但邪惡的東方人形象始終更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海逝》中黃柳霜的演技受到了好評

因此黃柳霜也發出過抗議,在美國的報刊媒體上,她發表過這樣的言論:“我抗議!為什麼熒幕上的中國人總是反面人物?粗魯的惡人——凶惡、奸詐,草地上的一條蛇!我們不是那樣的,一個比西方文明更古老的文明怎麼會是這種形象?”

3、【以梁家輝為代表的多情角色】

和女性不同,外國電影裡的中國男人另外一個形象是被塑造成溫柔多情。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比如和“傅滿洲”一樣受到歡迎的系列大IP“陳查理”,他是一個夏威夷偵探,具有溫和、謙遜、有條理等溫順形象的特點

在1919年的電影《殘花淚》中,由白人飾演的中國男人程歡在報復欺負心愛女孩的人以後憂鬱自盡,深情不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殘花淚》劇照

與之類似,1992年的法國導演拍攝的杜拉斯的《情人》裡,梁家輝飾演的中國人形象也是儒雅且剋制的。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而這些男性的溫柔、深情這些特質,實際上也是外國對於中國人形象的一貫傳統印象。

4、【以李小龍為代表的“中國人都會功夫”的刻板印象】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不過到了七十年代,功夫影片的興起成功地改變了西方人眼中“中國男人脾氣好近乎懦”的看法,中國人在外國電影裡的形象也變得高深莫測。除了風靡一時的李小龍的功夫外,隨著一些打星進軍好萊塢,一直到現在,人們都隱約有這樣的下意識認識:凡出現華人,必定是武術高手。

和好萊塢不同,歐洲導演似乎更加重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凝視。在他們的電影裡,中國人的形象更具有含蓄美。意大利導演貝納多·貝爾託魯奇的影片《末代皇帝》講述了溥儀戲劇性的一生,他從歷史角度對於一位中國人的複雜人生有了深刻的思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加拿大導演大衛·柯南伯格根據黃哲倫同名戲劇改編的電影《蝴蝶君》,講述了一位法國外交官痴迷於京劇旦角演員,但演員卻是男性,最後外交官自殺身亡。尊龍飾演的宋麗玲將男性美、女性美、東方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如果說好萊塢的中國人是在販賣東方情調,這些電影電影則是在深刻地理解中國文化以後以文化特質來塑造中國人的文化內涵形象。

到了現代,隨著好萊塢中國市場比例的增大、中國國際形象的變化,中國人形象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商業元素悄然增多。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無論是電影中安插進來的可有可無的中國人角色,還是例如《2012》中最後拯救了主角家人的中國母親,或者是《花木蘭》《功夫熊貓》這樣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電影,就像日本《東京新聞》總結的那樣:中國人不再作為反面人物出場,更多是作為主人公的友方出現。中國人帶著“有錢”、和平無害的的標籤更多的出現在了外國電影中。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為什麼中國人角色由老外來演?

在當今華語電影全球化及中國明星國際化的大背景,我們現在很難理解,到底當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多麼漫長一段發展時期。

甚至,在歪果仁的電影裡,有中國人的形象存在,都是用的是歪果仁

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作者是美國人,導演是美國人,甚至連演員也都是美國人,大家一起講著英語,就演出了一個獲得了5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大地》。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電影中,王龍和他的媳婦都由美國白人扮演。兩個白種人在電影裡農民打扮,在電影裡插田,打水……來模仿真正的中國農民。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王龍和他的媳婦阿蘭

許多外國電影裡的中國角色都並不是由中國人出演的,而是挑選了相貌合適的外國演員進行演出。

為什麼讓洋鬼子扮演中國人,卻不直接找個中國演員?

一是競爭力原因,早期好萊塢華人大多從事幕後工作,華人影視演員不夠多。

還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美國法律法規的限制。當時有法令規定不允許不同種族的人在熒幕上接吻,這就側面限制了外籍演員的許多演出機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這兩個點以外,票房因素也是很大一個原因。

影響票房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第一位華人男演員陸錫麟在《黃先生探案》裡擔當了一次男主角,但當時的好萊塢無法接受華人主角的電影,因此票房大敗,這個系列劇也沒了下文。

黃柳霜也表示過想出演《大地》女主角。本來依照協議,《大地》的演員準備全部選用中國人,但白人導演擔心票房收入,不願意讓華人來演女主角阿蘭——黃柳霜遭遇了演藝生涯中最大的種族歧視,憤而罷演。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演戲本無國籍——講述日本故事的《藝伎回憶錄》,由三個中國人演繹,就沒有日本演員出演,不過也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影片在日本並不太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外國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老外的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到底經歷了哪些階段呢?

1、【以傅滿洲為代表的無惡不作的反派人物形象】

早期在電影剛剛興起的時候,華人在外國電影中最著名的形象,非二十年代年出現的“傅滿洲”莫數。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一個被影視化的小說IP裡的反派人物,原作者是英國的薩克斯·羅默。傅滿洲是一個“高智商”反派,不僅擁有四個大學的博士學歷,還能熟練使用多國語言。

他高高瘦瘦,眉毛豎挑,八字鬍下垂,以一己之力到處搗亂、無惡不作,試圖控制西方社會,是個典型的高智商卻沒腦子的片面化、套路化的大反派。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一位英國人在“傅滿洲式山羊鬍子”造型類別奪得第一名,現在傅滿洲鬍子已經成為了世界鬍鬚冠軍賽的一個分類賽事。

最早的傅滿洲出現在1923年的默片《傅滿洲的謎團》裡。

為什麼說是最早呢?因為“傅滿洲”是一個經典系列小說的主角兒,翻拍出來的電影也林林總總有十幾部之多。並且其中大部分還是多國合作——英美西班牙齊聚,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他的存在幾乎影響了近百年來西方人對於中國人的看法,他們可能不知道毛澤東宋慶齡,但提起傅滿洲,絕對是家喻戶曉。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1932年的《傅滿洲的面具》

2、【以黃柳霜為代表的女性狡猾神祕角色】

由於中國在外國人看起來所擁有的“神祕東方特質”,因此中國女性角色不少是神祕、狡猾、具有魅惑力且易征服的。1919年就踏入好萊塢的華人演員黃柳霜就演了不少類似的角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在《海逝》中,她飾演了對愛情忠貞的傳統中國女性蓮花,在《巴格達竊賊》中,飾演了狡猾的大膽裸露身體的人蒙古奴隸。而在《唐人街繁華夢》她飾演的是一個跳豔舞引誘白人老闆的“洗碗工”。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黃柳霜的從影生涯正值美國社會種族偏見最強烈的時代。這個時期的外國電影雖然不乏對於傳統中國故事的刻畫和演繹,但邪惡的東方人形象始終更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海逝》中黃柳霜的演技受到了好評

因此黃柳霜也發出過抗議,在美國的報刊媒體上,她發表過這樣的言論:“我抗議!為什麼熒幕上的中國人總是反面人物?粗魯的惡人——凶惡、奸詐,草地上的一條蛇!我們不是那樣的,一個比西方文明更古老的文明怎麼會是這種形象?”

3、【以梁家輝為代表的多情角色】

和女性不同,外國電影裡的中國男人另外一個形象是被塑造成溫柔多情。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比如和“傅滿洲”一樣受到歡迎的系列大IP“陳查理”,他是一個夏威夷偵探,具有溫和、謙遜、有條理等溫順形象的特點

在1919年的電影《殘花淚》中,由白人飾演的中國男人程歡在報復欺負心愛女孩的人以後憂鬱自盡,深情不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殘花淚》劇照

與之類似,1992年的法國導演拍攝的杜拉斯的《情人》裡,梁家輝飾演的中國人形象也是儒雅且剋制的。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而這些男性的溫柔、深情這些特質,實際上也是外國對於中國人形象的一貫傳統印象。

4、【以李小龍為代表的“中國人都會功夫”的刻板印象】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不過到了七十年代,功夫影片的興起成功地改變了西方人眼中“中國男人脾氣好近乎懦”的看法,中國人在外國電影裡的形象也變得高深莫測。除了風靡一時的李小龍的功夫外,隨著一些打星進軍好萊塢,一直到現在,人們都隱約有這樣的下意識認識:凡出現華人,必定是武術高手。

和好萊塢不同,歐洲導演似乎更加重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凝視。在他們的電影裡,中國人的形象更具有含蓄美。意大利導演貝納多·貝爾託魯奇的影片《末代皇帝》講述了溥儀戲劇性的一生,他從歷史角度對於一位中國人的複雜人生有了深刻的思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加拿大導演大衛·柯南伯格根據黃哲倫同名戲劇改編的電影《蝴蝶君》,講述了一位法國外交官痴迷於京劇旦角演員,但演員卻是男性,最後外交官自殺身亡。尊龍飾演的宋麗玲將男性美、女性美、東方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如果說好萊塢的中國人是在販賣東方情調,這些電影電影則是在深刻地理解中國文化以後以文化特質來塑造中國人的文化內涵形象。

到了現代,隨著好萊塢中國市場比例的增大、中國國際形象的變化,中國人形象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商業元素悄然增多。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無論是電影中安插進來的可有可無的中國人角色,還是例如《2012》中最後拯救了主角家人的中國母親,或者是《花木蘭》《功夫熊貓》這樣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電影,就像日本《東京新聞》總結的那樣:中國人不再作為反面人物出場,更多是作為主人公的友方出現。中國人帶著“有錢”、和平無害的的標籤更多的出現在了外國電影中。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中國形象在逐漸擺脫刻板化嗎?

如果觀察電影裡的中國形象,會發現,隨著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增強,中國人的形象一直是和政治地位與形象息息相關。

為何會有這樣的刻板印象?這樣的刻板印象,如今在逐步瓦解麼?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為什麼中國人角色由老外來演?

在當今華語電影全球化及中國明星國際化的大背景,我們現在很難理解,到底當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多麼漫長一段發展時期。

甚至,在歪果仁的電影裡,有中國人的形象存在,都是用的是歪果仁

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作者是美國人,導演是美國人,甚至連演員也都是美國人,大家一起講著英語,就演出了一個獲得了5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大地》。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電影中,王龍和他的媳婦都由美國白人扮演。兩個白種人在電影裡農民打扮,在電影裡插田,打水……來模仿真正的中國農民。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王龍和他的媳婦阿蘭

許多外國電影裡的中國角色都並不是由中國人出演的,而是挑選了相貌合適的外國演員進行演出。

為什麼讓洋鬼子扮演中國人,卻不直接找個中國演員?

一是競爭力原因,早期好萊塢華人大多從事幕後工作,華人影視演員不夠多。

還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美國法律法規的限制。當時有法令規定不允許不同種族的人在熒幕上接吻,這就側面限制了外籍演員的許多演出機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這兩個點以外,票房因素也是很大一個原因。

影響票房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第一位華人男演員陸錫麟在《黃先生探案》裡擔當了一次男主角,但當時的好萊塢無法接受華人主角的電影,因此票房大敗,這個系列劇也沒了下文。

黃柳霜也表示過想出演《大地》女主角。本來依照協議,《大地》的演員準備全部選用中國人,但白人導演擔心票房收入,不願意讓華人來演女主角阿蘭——黃柳霜遭遇了演藝生涯中最大的種族歧視,憤而罷演。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演戲本無國籍——講述日本故事的《藝伎回憶錄》,由三個中國人演繹,就沒有日本演員出演,不過也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影片在日本並不太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外國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老外的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到底經歷了哪些階段呢?

1、【以傅滿洲為代表的無惡不作的反派人物形象】

早期在電影剛剛興起的時候,華人在外國電影中最著名的形象,非二十年代年出現的“傅滿洲”莫數。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一個被影視化的小說IP裡的反派人物,原作者是英國的薩克斯·羅默。傅滿洲是一個“高智商”反派,不僅擁有四個大學的博士學歷,還能熟練使用多國語言。

他高高瘦瘦,眉毛豎挑,八字鬍下垂,以一己之力到處搗亂、無惡不作,試圖控制西方社會,是個典型的高智商卻沒腦子的片面化、套路化的大反派。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一位英國人在“傅滿洲式山羊鬍子”造型類別奪得第一名,現在傅滿洲鬍子已經成為了世界鬍鬚冠軍賽的一個分類賽事。

最早的傅滿洲出現在1923年的默片《傅滿洲的謎團》裡。

為什麼說是最早呢?因為“傅滿洲”是一個經典系列小說的主角兒,翻拍出來的電影也林林總總有十幾部之多。並且其中大部分還是多國合作——英美西班牙齊聚,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他的存在幾乎影響了近百年來西方人對於中國人的看法,他們可能不知道毛澤東宋慶齡,但提起傅滿洲,絕對是家喻戶曉。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1932年的《傅滿洲的面具》

2、【以黃柳霜為代表的女性狡猾神祕角色】

由於中國在外國人看起來所擁有的“神祕東方特質”,因此中國女性角色不少是神祕、狡猾、具有魅惑力且易征服的。1919年就踏入好萊塢的華人演員黃柳霜就演了不少類似的角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在《海逝》中,她飾演了對愛情忠貞的傳統中國女性蓮花,在《巴格達竊賊》中,飾演了狡猾的大膽裸露身體的人蒙古奴隸。而在《唐人街繁華夢》她飾演的是一個跳豔舞引誘白人老闆的“洗碗工”。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黃柳霜的從影生涯正值美國社會種族偏見最強烈的時代。這個時期的外國電影雖然不乏對於傳統中國故事的刻畫和演繹,但邪惡的東方人形象始終更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海逝》中黃柳霜的演技受到了好評

因此黃柳霜也發出過抗議,在美國的報刊媒體上,她發表過這樣的言論:“我抗議!為什麼熒幕上的中國人總是反面人物?粗魯的惡人——凶惡、奸詐,草地上的一條蛇!我們不是那樣的,一個比西方文明更古老的文明怎麼會是這種形象?”

3、【以梁家輝為代表的多情角色】

和女性不同,外國電影裡的中國男人另外一個形象是被塑造成溫柔多情。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比如和“傅滿洲”一樣受到歡迎的系列大IP“陳查理”,他是一個夏威夷偵探,具有溫和、謙遜、有條理等溫順形象的特點

在1919年的電影《殘花淚》中,由白人飾演的中國男人程歡在報復欺負心愛女孩的人以後憂鬱自盡,深情不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殘花淚》劇照

與之類似,1992年的法國導演拍攝的杜拉斯的《情人》裡,梁家輝飾演的中國人形象也是儒雅且剋制的。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而這些男性的溫柔、深情這些特質,實際上也是外國對於中國人形象的一貫傳統印象。

4、【以李小龍為代表的“中國人都會功夫”的刻板印象】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不過到了七十年代,功夫影片的興起成功地改變了西方人眼中“中國男人脾氣好近乎懦”的看法,中國人在外國電影裡的形象也變得高深莫測。除了風靡一時的李小龍的功夫外,隨著一些打星進軍好萊塢,一直到現在,人們都隱約有這樣的下意識認識:凡出現華人,必定是武術高手。

和好萊塢不同,歐洲導演似乎更加重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凝視。在他們的電影裡,中國人的形象更具有含蓄美。意大利導演貝納多·貝爾託魯奇的影片《末代皇帝》講述了溥儀戲劇性的一生,他從歷史角度對於一位中國人的複雜人生有了深刻的思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加拿大導演大衛·柯南伯格根據黃哲倫同名戲劇改編的電影《蝴蝶君》,講述了一位法國外交官痴迷於京劇旦角演員,但演員卻是男性,最後外交官自殺身亡。尊龍飾演的宋麗玲將男性美、女性美、東方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如果說好萊塢的中國人是在販賣東方情調,這些電影電影則是在深刻地理解中國文化以後以文化特質來塑造中國人的文化內涵形象。

到了現代,隨著好萊塢中國市場比例的增大、中國國際形象的變化,中國人形象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商業元素悄然增多。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無論是電影中安插進來的可有可無的中國人角色,還是例如《2012》中最後拯救了主角家人的中國母親,或者是《花木蘭》《功夫熊貓》這樣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電影,就像日本《東京新聞》總結的那樣:中國人不再作為反面人物出場,更多是作為主人公的友方出現。中國人帶著“有錢”、和平無害的的標籤更多的出現在了外國電影中。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中國形象在逐漸擺脫刻板化嗎?

如果觀察電影裡的中國形象,會發現,隨著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增強,中國人的形象一直是和政治地位與形象息息相關。

為何會有這樣的刻板印象?這樣的刻板印象,如今在逐步瓦解麼?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末代皇帝》劇照

1896年至1907年的中國人還是他們幻想中的“神祕且雍容華貴”的形象。中國與中國人形象大多見於紀錄片,主題大多是重要的地理場所和行為的紀錄,歐洲盛行的中國工藝品影響,鴉片戰爭之前,外國人對於中國人形象基本持尊敬態度。

但隨著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國門,外國人對於中國內部的真實不太完美形象的認知以及去美務工的“華工”興起,影視作品裡的中國人形象走入了“蔑視期”。「1847年百老匯曾上演一名中國女人"說漢語並用筷子吃飯"的奇觀;哈特筆下的中國苦力阿新(AhSin,意思是"啊,罪惡")成為美國通俗劇津津樂道、經久不衰的形象,這位衣著古怪、言語滑稽、不具內在生命的人物,一次又一次為通俗煽情劇提供廉價的笑料。」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為什麼中國人角色由老外來演?

在當今華語電影全球化及中國明星國際化的大背景,我們現在很難理解,到底當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多麼漫長一段發展時期。

甚至,在歪果仁的電影裡,有中國人的形象存在,都是用的是歪果仁

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作者是美國人,導演是美國人,甚至連演員也都是美國人,大家一起講著英語,就演出了一個獲得了5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大地》。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電影中,王龍和他的媳婦都由美國白人扮演。兩個白種人在電影裡農民打扮,在電影裡插田,打水……來模仿真正的中國農民。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王龍和他的媳婦阿蘭

許多外國電影裡的中國角色都並不是由中國人出演的,而是挑選了相貌合適的外國演員進行演出。

為什麼讓洋鬼子扮演中國人,卻不直接找個中國演員?

一是競爭力原因,早期好萊塢華人大多從事幕後工作,華人影視演員不夠多。

還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美國法律法規的限制。當時有法令規定不允許不同種族的人在熒幕上接吻,這就側面限制了外籍演員的許多演出機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這兩個點以外,票房因素也是很大一個原因。

影響票房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第一位華人男演員陸錫麟在《黃先生探案》裡擔當了一次男主角,但當時的好萊塢無法接受華人主角的電影,因此票房大敗,這個系列劇也沒了下文。

黃柳霜也表示過想出演《大地》女主角。本來依照協議,《大地》的演員準備全部選用中國人,但白人導演擔心票房收入,不願意讓華人來演女主角阿蘭——黃柳霜遭遇了演藝生涯中最大的種族歧視,憤而罷演。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演戲本無國籍——講述日本故事的《藝伎回憶錄》,由三個中國人演繹,就沒有日本演員出演,不過也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影片在日本並不太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外國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老外的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到底經歷了哪些階段呢?

1、【以傅滿洲為代表的無惡不作的反派人物形象】

早期在電影剛剛興起的時候,華人在外國電影中最著名的形象,非二十年代年出現的“傅滿洲”莫數。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一個被影視化的小說IP裡的反派人物,原作者是英國的薩克斯·羅默。傅滿洲是一個“高智商”反派,不僅擁有四個大學的博士學歷,還能熟練使用多國語言。

他高高瘦瘦,眉毛豎挑,八字鬍下垂,以一己之力到處搗亂、無惡不作,試圖控制西方社會,是個典型的高智商卻沒腦子的片面化、套路化的大反派。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一位英國人在“傅滿洲式山羊鬍子”造型類別奪得第一名,現在傅滿洲鬍子已經成為了世界鬍鬚冠軍賽的一個分類賽事。

最早的傅滿洲出現在1923年的默片《傅滿洲的謎團》裡。

為什麼說是最早呢?因為“傅滿洲”是一個經典系列小說的主角兒,翻拍出來的電影也林林總總有十幾部之多。並且其中大部分還是多國合作——英美西班牙齊聚,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他的存在幾乎影響了近百年來西方人對於中國人的看法,他們可能不知道毛澤東宋慶齡,但提起傅滿洲,絕對是家喻戶曉。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1932年的《傅滿洲的面具》

2、【以黃柳霜為代表的女性狡猾神祕角色】

由於中國在外國人看起來所擁有的“神祕東方特質”,因此中國女性角色不少是神祕、狡猾、具有魅惑力且易征服的。1919年就踏入好萊塢的華人演員黃柳霜就演了不少類似的角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在《海逝》中,她飾演了對愛情忠貞的傳統中國女性蓮花,在《巴格達竊賊》中,飾演了狡猾的大膽裸露身體的人蒙古奴隸。而在《唐人街繁華夢》她飾演的是一個跳豔舞引誘白人老闆的“洗碗工”。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黃柳霜的從影生涯正值美國社會種族偏見最強烈的時代。這個時期的外國電影雖然不乏對於傳統中國故事的刻畫和演繹,但邪惡的東方人形象始終更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海逝》中黃柳霜的演技受到了好評

因此黃柳霜也發出過抗議,在美國的報刊媒體上,她發表過這樣的言論:“我抗議!為什麼熒幕上的中國人總是反面人物?粗魯的惡人——凶惡、奸詐,草地上的一條蛇!我們不是那樣的,一個比西方文明更古老的文明怎麼會是這種形象?”

3、【以梁家輝為代表的多情角色】

和女性不同,外國電影裡的中國男人另外一個形象是被塑造成溫柔多情。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比如和“傅滿洲”一樣受到歡迎的系列大IP“陳查理”,他是一個夏威夷偵探,具有溫和、謙遜、有條理等溫順形象的特點

在1919年的電影《殘花淚》中,由白人飾演的中國男人程歡在報復欺負心愛女孩的人以後憂鬱自盡,深情不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殘花淚》劇照

與之類似,1992年的法國導演拍攝的杜拉斯的《情人》裡,梁家輝飾演的中國人形象也是儒雅且剋制的。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而這些男性的溫柔、深情這些特質,實際上也是外國對於中國人形象的一貫傳統印象。

4、【以李小龍為代表的“中國人都會功夫”的刻板印象】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不過到了七十年代,功夫影片的興起成功地改變了西方人眼中“中國男人脾氣好近乎懦”的看法,中國人在外國電影裡的形象也變得高深莫測。除了風靡一時的李小龍的功夫外,隨著一些打星進軍好萊塢,一直到現在,人們都隱約有這樣的下意識認識:凡出現華人,必定是武術高手。

和好萊塢不同,歐洲導演似乎更加重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凝視。在他們的電影裡,中國人的形象更具有含蓄美。意大利導演貝納多·貝爾託魯奇的影片《末代皇帝》講述了溥儀戲劇性的一生,他從歷史角度對於一位中國人的複雜人生有了深刻的思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加拿大導演大衛·柯南伯格根據黃哲倫同名戲劇改編的電影《蝴蝶君》,講述了一位法國外交官痴迷於京劇旦角演員,但演員卻是男性,最後外交官自殺身亡。尊龍飾演的宋麗玲將男性美、女性美、東方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如果說好萊塢的中國人是在販賣東方情調,這些電影電影則是在深刻地理解中國文化以後以文化特質來塑造中國人的文化內涵形象。

到了現代,隨著好萊塢中國市場比例的增大、中國國際形象的變化,中國人形象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商業元素悄然增多。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無論是電影中安插進來的可有可無的中國人角色,還是例如《2012》中最後拯救了主角家人的中國母親,或者是《花木蘭》《功夫熊貓》這樣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電影,就像日本《東京新聞》總結的那樣:中國人不再作為反面人物出場,更多是作為主人公的友方出現。中國人帶著“有錢”、和平無害的的標籤更多的出現在了外國電影中。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中國形象在逐漸擺脫刻板化嗎?

如果觀察電影裡的中國形象,會發現,隨著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增強,中國人的形象一直是和政治地位與形象息息相關。

為何會有這樣的刻板印象?這樣的刻板印象,如今在逐步瓦解麼?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末代皇帝》劇照

1896年至1907年的中國人還是他們幻想中的“神祕且雍容華貴”的形象。中國與中國人形象大多見於紀錄片,主題大多是重要的地理場所和行為的紀錄,歐洲盛行的中國工藝品影響,鴉片戰爭之前,外國人對於中國人形象基本持尊敬態度。

但隨著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國門,外國人對於中國內部的真實不太完美形象的認知以及去美務工的“華工”興起,影視作品裡的中國人形象走入了“蔑視期”。「1847年百老匯曾上演一名中國女人"說漢語並用筷子吃飯"的奇觀;哈特筆下的中國苦力阿新(AhSin,意思是"啊,罪惡")成為美國通俗劇津津樂道、經久不衰的形象,這位衣著古怪、言語滑稽、不具內在生命的人物,一次又一次為通俗煽情劇提供廉價的笑料。」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對中國刻板印象的一個高峰,他就是西方為了確認和鞏固其自身價值體系而妖魔化東方的假想敵。創造傅滿洲形象的原作者薩克斯·羅默在之前充其量算一個三流作家,而白痴惡人的“傅滿洲”形象如此受歡迎,和西方人當時流行的“黃禍論”分不開,對傅滿洲的臉譜化編排實際上迎合了一些白人種族主義者的“恐黃症”心理和社會上排華的論調。

實際上羅默並沒有去過中國,正如賽義德在《東方學》中所說,“不同時期有關東方的文學作品中所展示的東方,都是西方幻想中的東方,是西方為了確認自我而構建出來的他者。”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為什麼中國人角色由老外來演?

在當今華語電影全球化及中國明星國際化的大背景,我們現在很難理解,到底當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多麼漫長一段發展時期。

甚至,在歪果仁的電影裡,有中國人的形象存在,都是用的是歪果仁

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作者是美國人,導演是美國人,甚至連演員也都是美國人,大家一起講著英語,就演出了一個獲得了5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大地》。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電影中,王龍和他的媳婦都由美國白人扮演。兩個白種人在電影裡農民打扮,在電影裡插田,打水……來模仿真正的中國農民。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王龍和他的媳婦阿蘭

許多外國電影裡的中國角色都並不是由中國人出演的,而是挑選了相貌合適的外國演員進行演出。

為什麼讓洋鬼子扮演中國人,卻不直接找個中國演員?

一是競爭力原因,早期好萊塢華人大多從事幕後工作,華人影視演員不夠多。

還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美國法律法規的限制。當時有法令規定不允許不同種族的人在熒幕上接吻,這就側面限制了外籍演員的許多演出機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這兩個點以外,票房因素也是很大一個原因。

影響票房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第一位華人男演員陸錫麟在《黃先生探案》裡擔當了一次男主角,但當時的好萊塢無法接受華人主角的電影,因此票房大敗,這個系列劇也沒了下文。

黃柳霜也表示過想出演《大地》女主角。本來依照協議,《大地》的演員準備全部選用中國人,但白人導演擔心票房收入,不願意讓華人來演女主角阿蘭——黃柳霜遭遇了演藝生涯中最大的種族歧視,憤而罷演。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演戲本無國籍——講述日本故事的《藝伎回憶錄》,由三個中國人演繹,就沒有日本演員出演,不過也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影片在日本並不太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外國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老外的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到底經歷了哪些階段呢?

1、【以傅滿洲為代表的無惡不作的反派人物形象】

早期在電影剛剛興起的時候,華人在外國電影中最著名的形象,非二十年代年出現的“傅滿洲”莫數。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一個被影視化的小說IP裡的反派人物,原作者是英國的薩克斯·羅默。傅滿洲是一個“高智商”反派,不僅擁有四個大學的博士學歷,還能熟練使用多國語言。

他高高瘦瘦,眉毛豎挑,八字鬍下垂,以一己之力到處搗亂、無惡不作,試圖控制西方社會,是個典型的高智商卻沒腦子的片面化、套路化的大反派。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一位英國人在“傅滿洲式山羊鬍子”造型類別奪得第一名,現在傅滿洲鬍子已經成為了世界鬍鬚冠軍賽的一個分類賽事。

最早的傅滿洲出現在1923年的默片《傅滿洲的謎團》裡。

為什麼說是最早呢?因為“傅滿洲”是一個經典系列小說的主角兒,翻拍出來的電影也林林總總有十幾部之多。並且其中大部分還是多國合作——英美西班牙齊聚,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他的存在幾乎影響了近百年來西方人對於中國人的看法,他們可能不知道毛澤東宋慶齡,但提起傅滿洲,絕對是家喻戶曉。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1932年的《傅滿洲的面具》

2、【以黃柳霜為代表的女性狡猾神祕角色】

由於中國在外國人看起來所擁有的“神祕東方特質”,因此中國女性角色不少是神祕、狡猾、具有魅惑力且易征服的。1919年就踏入好萊塢的華人演員黃柳霜就演了不少類似的角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在《海逝》中,她飾演了對愛情忠貞的傳統中國女性蓮花,在《巴格達竊賊》中,飾演了狡猾的大膽裸露身體的人蒙古奴隸。而在《唐人街繁華夢》她飾演的是一個跳豔舞引誘白人老闆的“洗碗工”。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黃柳霜的從影生涯正值美國社會種族偏見最強烈的時代。這個時期的外國電影雖然不乏對於傳統中國故事的刻畫和演繹,但邪惡的東方人形象始終更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海逝》中黃柳霜的演技受到了好評

因此黃柳霜也發出過抗議,在美國的報刊媒體上,她發表過這樣的言論:“我抗議!為什麼熒幕上的中國人總是反面人物?粗魯的惡人——凶惡、奸詐,草地上的一條蛇!我們不是那樣的,一個比西方文明更古老的文明怎麼會是這種形象?”

3、【以梁家輝為代表的多情角色】

和女性不同,外國電影裡的中國男人另外一個形象是被塑造成溫柔多情。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比如和“傅滿洲”一樣受到歡迎的系列大IP“陳查理”,他是一個夏威夷偵探,具有溫和、謙遜、有條理等溫順形象的特點

在1919年的電影《殘花淚》中,由白人飾演的中國男人程歡在報復欺負心愛女孩的人以後憂鬱自盡,深情不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殘花淚》劇照

與之類似,1992年的法國導演拍攝的杜拉斯的《情人》裡,梁家輝飾演的中國人形象也是儒雅且剋制的。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而這些男性的溫柔、深情這些特質,實際上也是外國對於中國人形象的一貫傳統印象。

4、【以李小龍為代表的“中國人都會功夫”的刻板印象】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不過到了七十年代,功夫影片的興起成功地改變了西方人眼中“中國男人脾氣好近乎懦”的看法,中國人在外國電影裡的形象也變得高深莫測。除了風靡一時的李小龍的功夫外,隨著一些打星進軍好萊塢,一直到現在,人們都隱約有這樣的下意識認識:凡出現華人,必定是武術高手。

和好萊塢不同,歐洲導演似乎更加重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凝視。在他們的電影裡,中國人的形象更具有含蓄美。意大利導演貝納多·貝爾託魯奇的影片《末代皇帝》講述了溥儀戲劇性的一生,他從歷史角度對於一位中國人的複雜人生有了深刻的思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加拿大導演大衛·柯南伯格根據黃哲倫同名戲劇改編的電影《蝴蝶君》,講述了一位法國外交官痴迷於京劇旦角演員,但演員卻是男性,最後外交官自殺身亡。尊龍飾演的宋麗玲將男性美、女性美、東方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如果說好萊塢的中國人是在販賣東方情調,這些電影電影則是在深刻地理解中國文化以後以文化特質來塑造中國人的文化內涵形象。

到了現代,隨著好萊塢中國市場比例的增大、中國國際形象的變化,中國人形象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商業元素悄然增多。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無論是電影中安插進來的可有可無的中國人角色,還是例如《2012》中最後拯救了主角家人的中國母親,或者是《花木蘭》《功夫熊貓》這樣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電影,就像日本《東京新聞》總結的那樣:中國人不再作為反面人物出場,更多是作為主人公的友方出現。中國人帶著“有錢”、和平無害的的標籤更多的出現在了外國電影中。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中國形象在逐漸擺脫刻板化嗎?

如果觀察電影裡的中國形象,會發現,隨著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增強,中國人的形象一直是和政治地位與形象息息相關。

為何會有這樣的刻板印象?這樣的刻板印象,如今在逐步瓦解麼?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末代皇帝》劇照

1896年至1907年的中國人還是他們幻想中的“神祕且雍容華貴”的形象。中國與中國人形象大多見於紀錄片,主題大多是重要的地理場所和行為的紀錄,歐洲盛行的中國工藝品影響,鴉片戰爭之前,外國人對於中國人形象基本持尊敬態度。

但隨著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國門,外國人對於中國內部的真實不太完美形象的認知以及去美務工的“華工”興起,影視作品裡的中國人形象走入了“蔑視期”。「1847年百老匯曾上演一名中國女人"說漢語並用筷子吃飯"的奇觀;哈特筆下的中國苦力阿新(AhSin,意思是"啊,罪惡")成為美國通俗劇津津樂道、經久不衰的形象,這位衣著古怪、言語滑稽、不具內在生命的人物,一次又一次為通俗煽情劇提供廉價的笑料。」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對中國刻板印象的一個高峰,他就是西方為了確認和鞏固其自身價值體系而妖魔化東方的假想敵。創造傅滿洲形象的原作者薩克斯·羅默在之前充其量算一個三流作家,而白痴惡人的“傅滿洲”形象如此受歡迎,和西方人當時流行的“黃禍論”分不開,對傅滿洲的臉譜化編排實際上迎合了一些白人種族主義者的“恐黃症”心理和社會上排華的論調。

實際上羅默並沒有去過中國,正如賽義德在《東方學》中所說,“不同時期有關東方的文學作品中所展示的東方,都是西方幻想中的東方,是西方為了確認自我而構建出來的他者。”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黃禍論是1895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開始在公開場合提出並煽動起來的,他讓宮廷畫家根據他想象中的黃禍景象畫一幅畫遍送親友,畫名就叫“黃禍”,畫中七位天使一樣的人物分別代表德、英、法、意、奧、俄七個西方國家。這些思想很大程度上片面塑造了中國人的形象。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為什麼中國人角色由老外來演?

在當今華語電影全球化及中國明星國際化的大背景,我們現在很難理解,到底當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多麼漫長一段發展時期。

甚至,在歪果仁的電影裡,有中國人的形象存在,都是用的是歪果仁

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作者是美國人,導演是美國人,甚至連演員也都是美國人,大家一起講著英語,就演出了一個獲得了5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大地》。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電影中,王龍和他的媳婦都由美國白人扮演。兩個白種人在電影裡農民打扮,在電影裡插田,打水……來模仿真正的中國農民。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王龍和他的媳婦阿蘭

許多外國電影裡的中國角色都並不是由中國人出演的,而是挑選了相貌合適的外國演員進行演出。

為什麼讓洋鬼子扮演中國人,卻不直接找個中國演員?

一是競爭力原因,早期好萊塢華人大多從事幕後工作,華人影視演員不夠多。

還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美國法律法規的限制。當時有法令規定不允許不同種族的人在熒幕上接吻,這就側面限制了外籍演員的許多演出機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這兩個點以外,票房因素也是很大一個原因。

影響票房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第一位華人男演員陸錫麟在《黃先生探案》裡擔當了一次男主角,但當時的好萊塢無法接受華人主角的電影,因此票房大敗,這個系列劇也沒了下文。

黃柳霜也表示過想出演《大地》女主角。本來依照協議,《大地》的演員準備全部選用中國人,但白人導演擔心票房收入,不願意讓華人來演女主角阿蘭——黃柳霜遭遇了演藝生涯中最大的種族歧視,憤而罷演。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演戲本無國籍——講述日本故事的《藝伎回憶錄》,由三個中國人演繹,就沒有日本演員出演,不過也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影片在日本並不太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外國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老外的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到底經歷了哪些階段呢?

1、【以傅滿洲為代表的無惡不作的反派人物形象】

早期在電影剛剛興起的時候,華人在外國電影中最著名的形象,非二十年代年出現的“傅滿洲”莫數。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一個被影視化的小說IP裡的反派人物,原作者是英國的薩克斯·羅默。傅滿洲是一個“高智商”反派,不僅擁有四個大學的博士學歷,還能熟練使用多國語言。

他高高瘦瘦,眉毛豎挑,八字鬍下垂,以一己之力到處搗亂、無惡不作,試圖控制西方社會,是個典型的高智商卻沒腦子的片面化、套路化的大反派。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一位英國人在“傅滿洲式山羊鬍子”造型類別奪得第一名,現在傅滿洲鬍子已經成為了世界鬍鬚冠軍賽的一個分類賽事。

最早的傅滿洲出現在1923年的默片《傅滿洲的謎團》裡。

為什麼說是最早呢?因為“傅滿洲”是一個經典系列小說的主角兒,翻拍出來的電影也林林總總有十幾部之多。並且其中大部分還是多國合作——英美西班牙齊聚,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他的存在幾乎影響了近百年來西方人對於中國人的看法,他們可能不知道毛澤東宋慶齡,但提起傅滿洲,絕對是家喻戶曉。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1932年的《傅滿洲的面具》

2、【以黃柳霜為代表的女性狡猾神祕角色】

由於中國在外國人看起來所擁有的“神祕東方特質”,因此中國女性角色不少是神祕、狡猾、具有魅惑力且易征服的。1919年就踏入好萊塢的華人演員黃柳霜就演了不少類似的角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在《海逝》中,她飾演了對愛情忠貞的傳統中國女性蓮花,在《巴格達竊賊》中,飾演了狡猾的大膽裸露身體的人蒙古奴隸。而在《唐人街繁華夢》她飾演的是一個跳豔舞引誘白人老闆的“洗碗工”。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黃柳霜的從影生涯正值美國社會種族偏見最強烈的時代。這個時期的外國電影雖然不乏對於傳統中國故事的刻畫和演繹,但邪惡的東方人形象始終更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海逝》中黃柳霜的演技受到了好評

因此黃柳霜也發出過抗議,在美國的報刊媒體上,她發表過這樣的言論:“我抗議!為什麼熒幕上的中國人總是反面人物?粗魯的惡人——凶惡、奸詐,草地上的一條蛇!我們不是那樣的,一個比西方文明更古老的文明怎麼會是這種形象?”

3、【以梁家輝為代表的多情角色】

和女性不同,外國電影裡的中國男人另外一個形象是被塑造成溫柔多情。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比如和“傅滿洲”一樣受到歡迎的系列大IP“陳查理”,他是一個夏威夷偵探,具有溫和、謙遜、有條理等溫順形象的特點

在1919年的電影《殘花淚》中,由白人飾演的中國男人程歡在報復欺負心愛女孩的人以後憂鬱自盡,深情不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殘花淚》劇照

與之類似,1992年的法國導演拍攝的杜拉斯的《情人》裡,梁家輝飾演的中國人形象也是儒雅且剋制的。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而這些男性的溫柔、深情這些特質,實際上也是外國對於中國人形象的一貫傳統印象。

4、【以李小龍為代表的“中國人都會功夫”的刻板印象】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不過到了七十年代,功夫影片的興起成功地改變了西方人眼中“中國男人脾氣好近乎懦”的看法,中國人在外國電影裡的形象也變得高深莫測。除了風靡一時的李小龍的功夫外,隨著一些打星進軍好萊塢,一直到現在,人們都隱約有這樣的下意識認識:凡出現華人,必定是武術高手。

和好萊塢不同,歐洲導演似乎更加重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凝視。在他們的電影裡,中國人的形象更具有含蓄美。意大利導演貝納多·貝爾託魯奇的影片《末代皇帝》講述了溥儀戲劇性的一生,他從歷史角度對於一位中國人的複雜人生有了深刻的思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加拿大導演大衛·柯南伯格根據黃哲倫同名戲劇改編的電影《蝴蝶君》,講述了一位法國外交官痴迷於京劇旦角演員,但演員卻是男性,最後外交官自殺身亡。尊龍飾演的宋麗玲將男性美、女性美、東方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如果說好萊塢的中國人是在販賣東方情調,這些電影電影則是在深刻地理解中國文化以後以文化特質來塑造中國人的文化內涵形象。

到了現代,隨著好萊塢中國市場比例的增大、中國國際形象的變化,中國人形象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商業元素悄然增多。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無論是電影中安插進來的可有可無的中國人角色,還是例如《2012》中最後拯救了主角家人的中國母親,或者是《花木蘭》《功夫熊貓》這樣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電影,就像日本《東京新聞》總結的那樣:中國人不再作為反面人物出場,更多是作為主人公的友方出現。中國人帶著“有錢”、和平無害的的標籤更多的出現在了外國電影中。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中國形象在逐漸擺脫刻板化嗎?

如果觀察電影裡的中國形象,會發現,隨著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增強,中國人的形象一直是和政治地位與形象息息相關。

為何會有這樣的刻板印象?這樣的刻板印象,如今在逐步瓦解麼?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末代皇帝》劇照

1896年至1907年的中國人還是他們幻想中的“神祕且雍容華貴”的形象。中國與中國人形象大多見於紀錄片,主題大多是重要的地理場所和行為的紀錄,歐洲盛行的中國工藝品影響,鴉片戰爭之前,外國人對於中國人形象基本持尊敬態度。

但隨著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國門,外國人對於中國內部的真實不太完美形象的認知以及去美務工的“華工”興起,影視作品裡的中國人形象走入了“蔑視期”。「1847年百老匯曾上演一名中國女人"說漢語並用筷子吃飯"的奇觀;哈特筆下的中國苦力阿新(AhSin,意思是"啊,罪惡")成為美國通俗劇津津樂道、經久不衰的形象,這位衣著古怪、言語滑稽、不具內在生命的人物,一次又一次為通俗煽情劇提供廉價的笑料。」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對中國刻板印象的一個高峰,他就是西方為了確認和鞏固其自身價值體系而妖魔化東方的假想敵。創造傅滿洲形象的原作者薩克斯·羅默在之前充其量算一個三流作家,而白痴惡人的“傅滿洲”形象如此受歡迎,和西方人當時流行的“黃禍論”分不開,對傅滿洲的臉譜化編排實際上迎合了一些白人種族主義者的“恐黃症”心理和社會上排華的論調。

實際上羅默並沒有去過中國,正如賽義德在《東方學》中所說,“不同時期有關東方的文學作品中所展示的東方,都是西方幻想中的東方,是西方為了確認自我而構建出來的他者。”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黃禍論是1895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開始在公開場合提出並煽動起來的,他讓宮廷畫家根據他想象中的黃禍景象畫一幅畫遍送親友,畫名就叫“黃禍”,畫中七位天使一樣的人物分別代表德、英、法、意、奧、俄七個西方國家。這些思想很大程度上片面塑造了中國人的形象。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明顯的臉譜化塑造中國人傾向以外,外國電影也擅長在電影中隱含對於中國人的認知來加深刻板印象。《末代皇帝》中雖然沒有對於中國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價值判斷,但藉由一直教育皇帝的英國傳教士“莊士敦”的形象,傳達著“歐洲優於中國”的優越價值觀。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為什麼中國人角色由老外來演?

在當今華語電影全球化及中國明星國際化的大背景,我們現在很難理解,到底當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多麼漫長一段發展時期。

甚至,在歪果仁的電影裡,有中國人的形象存在,都是用的是歪果仁

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作者是美國人,導演是美國人,甚至連演員也都是美國人,大家一起講著英語,就演出了一個獲得了5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大地》。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電影中,王龍和他的媳婦都由美國白人扮演。兩個白種人在電影裡農民打扮,在電影裡插田,打水……來模仿真正的中國農民。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王龍和他的媳婦阿蘭

許多外國電影裡的中國角色都並不是由中國人出演的,而是挑選了相貌合適的外國演員進行演出。

為什麼讓洋鬼子扮演中國人,卻不直接找個中國演員?

一是競爭力原因,早期好萊塢華人大多從事幕後工作,華人影視演員不夠多。

還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美國法律法規的限制。當時有法令規定不允許不同種族的人在熒幕上接吻,這就側面限制了外籍演員的許多演出機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這兩個點以外,票房因素也是很大一個原因。

影響票房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第一位華人男演員陸錫麟在《黃先生探案》裡擔當了一次男主角,但當時的好萊塢無法接受華人主角的電影,因此票房大敗,這個系列劇也沒了下文。

黃柳霜也表示過想出演《大地》女主角。本來依照協議,《大地》的演員準備全部選用中國人,但白人導演擔心票房收入,不願意讓華人來演女主角阿蘭——黃柳霜遭遇了演藝生涯中最大的種族歧視,憤而罷演。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演戲本無國籍——講述日本故事的《藝伎回憶錄》,由三個中國人演繹,就沒有日本演員出演,不過也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影片在日本並不太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外國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老外的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到底經歷了哪些階段呢?

1、【以傅滿洲為代表的無惡不作的反派人物形象】

早期在電影剛剛興起的時候,華人在外國電影中最著名的形象,非二十年代年出現的“傅滿洲”莫數。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一個被影視化的小說IP裡的反派人物,原作者是英國的薩克斯·羅默。傅滿洲是一個“高智商”反派,不僅擁有四個大學的博士學歷,還能熟練使用多國語言。

他高高瘦瘦,眉毛豎挑,八字鬍下垂,以一己之力到處搗亂、無惡不作,試圖控制西方社會,是個典型的高智商卻沒腦子的片面化、套路化的大反派。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一位英國人在“傅滿洲式山羊鬍子”造型類別奪得第一名,現在傅滿洲鬍子已經成為了世界鬍鬚冠軍賽的一個分類賽事。

最早的傅滿洲出現在1923年的默片《傅滿洲的謎團》裡。

為什麼說是最早呢?因為“傅滿洲”是一個經典系列小說的主角兒,翻拍出來的電影也林林總總有十幾部之多。並且其中大部分還是多國合作——英美西班牙齊聚,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他的存在幾乎影響了近百年來西方人對於中國人的看法,他們可能不知道毛澤東宋慶齡,但提起傅滿洲,絕對是家喻戶曉。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1932年的《傅滿洲的面具》

2、【以黃柳霜為代表的女性狡猾神祕角色】

由於中國在外國人看起來所擁有的“神祕東方特質”,因此中國女性角色不少是神祕、狡猾、具有魅惑力且易征服的。1919年就踏入好萊塢的華人演員黃柳霜就演了不少類似的角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在《海逝》中,她飾演了對愛情忠貞的傳統中國女性蓮花,在《巴格達竊賊》中,飾演了狡猾的大膽裸露身體的人蒙古奴隸。而在《唐人街繁華夢》她飾演的是一個跳豔舞引誘白人老闆的“洗碗工”。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黃柳霜的從影生涯正值美國社會種族偏見最強烈的時代。這個時期的外國電影雖然不乏對於傳統中國故事的刻畫和演繹,但邪惡的東方人形象始終更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海逝》中黃柳霜的演技受到了好評

因此黃柳霜也發出過抗議,在美國的報刊媒體上,她發表過這樣的言論:“我抗議!為什麼熒幕上的中國人總是反面人物?粗魯的惡人——凶惡、奸詐,草地上的一條蛇!我們不是那樣的,一個比西方文明更古老的文明怎麼會是這種形象?”

3、【以梁家輝為代表的多情角色】

和女性不同,外國電影裡的中國男人另外一個形象是被塑造成溫柔多情。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比如和“傅滿洲”一樣受到歡迎的系列大IP“陳查理”,他是一個夏威夷偵探,具有溫和、謙遜、有條理等溫順形象的特點

在1919年的電影《殘花淚》中,由白人飾演的中國男人程歡在報復欺負心愛女孩的人以後憂鬱自盡,深情不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殘花淚》劇照

與之類似,1992年的法國導演拍攝的杜拉斯的《情人》裡,梁家輝飾演的中國人形象也是儒雅且剋制的。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而這些男性的溫柔、深情這些特質,實際上也是外國對於中國人形象的一貫傳統印象。

4、【以李小龍為代表的“中國人都會功夫”的刻板印象】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不過到了七十年代,功夫影片的興起成功地改變了西方人眼中“中國男人脾氣好近乎懦”的看法,中國人在外國電影裡的形象也變得高深莫測。除了風靡一時的李小龍的功夫外,隨著一些打星進軍好萊塢,一直到現在,人們都隱約有這樣的下意識認識:凡出現華人,必定是武術高手。

和好萊塢不同,歐洲導演似乎更加重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凝視。在他們的電影裡,中國人的形象更具有含蓄美。意大利導演貝納多·貝爾託魯奇的影片《末代皇帝》講述了溥儀戲劇性的一生,他從歷史角度對於一位中國人的複雜人生有了深刻的思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加拿大導演大衛·柯南伯格根據黃哲倫同名戲劇改編的電影《蝴蝶君》,講述了一位法國外交官痴迷於京劇旦角演員,但演員卻是男性,最後外交官自殺身亡。尊龍飾演的宋麗玲將男性美、女性美、東方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如果說好萊塢的中國人是在販賣東方情調,這些電影電影則是在深刻地理解中國文化以後以文化特質來塑造中國人的文化內涵形象。

到了現代,隨著好萊塢中國市場比例的增大、中國國際形象的變化,中國人形象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商業元素悄然增多。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無論是電影中安插進來的可有可無的中國人角色,還是例如《2012》中最後拯救了主角家人的中國母親,或者是《花木蘭》《功夫熊貓》這樣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電影,就像日本《東京新聞》總結的那樣:中國人不再作為反面人物出場,更多是作為主人公的友方出現。中國人帶著“有錢”、和平無害的的標籤更多的出現在了外國電影中。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中國形象在逐漸擺脫刻板化嗎?

如果觀察電影裡的中國形象,會發現,隨著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增強,中國人的形象一直是和政治地位與形象息息相關。

為何會有這樣的刻板印象?這樣的刻板印象,如今在逐步瓦解麼?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末代皇帝》劇照

1896年至1907年的中國人還是他們幻想中的“神祕且雍容華貴”的形象。中國與中國人形象大多見於紀錄片,主題大多是重要的地理場所和行為的紀錄,歐洲盛行的中國工藝品影響,鴉片戰爭之前,外國人對於中國人形象基本持尊敬態度。

但隨著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國門,外國人對於中國內部的真實不太完美形象的認知以及去美務工的“華工”興起,影視作品裡的中國人形象走入了“蔑視期”。「1847年百老匯曾上演一名中國女人"說漢語並用筷子吃飯"的奇觀;哈特筆下的中國苦力阿新(AhSin,意思是"啊,罪惡")成為美國通俗劇津津樂道、經久不衰的形象,這位衣著古怪、言語滑稽、不具內在生命的人物,一次又一次為通俗煽情劇提供廉價的笑料。」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對中國刻板印象的一個高峰,他就是西方為了確認和鞏固其自身價值體系而妖魔化東方的假想敵。創造傅滿洲形象的原作者薩克斯·羅默在之前充其量算一個三流作家,而白痴惡人的“傅滿洲”形象如此受歡迎,和西方人當時流行的“黃禍論”分不開,對傅滿洲的臉譜化編排實際上迎合了一些白人種族主義者的“恐黃症”心理和社會上排華的論調。

實際上羅默並沒有去過中國,正如賽義德在《東方學》中所說,“不同時期有關東方的文學作品中所展示的東方,都是西方幻想中的東方,是西方為了確認自我而構建出來的他者。”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黃禍論是1895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開始在公開場合提出並煽動起來的,他讓宮廷畫家根據他想象中的黃禍景象畫一幅畫遍送親友,畫名就叫“黃禍”,畫中七位天使一樣的人物分別代表德、英、法、意、奧、俄七個西方國家。這些思想很大程度上片面塑造了中國人的形象。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明顯的臉譜化塑造中國人傾向以外,外國電影也擅長在電影中隱含對於中國人的認知來加深刻板印象。《末代皇帝》中雖然沒有對於中國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價值判斷,但藉由一直教育皇帝的英國傳教士“莊士敦”的形象,傳達著“歐洲優於中國”的優越價值觀。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三四十年代的《大地》是好萊塢第一次關注現實中的中國人的生活情況和狀態,中國人的形象立體起來了,是對於之前“臉譜化”的中國人形象的一大突破。通過對於農民王龍夫婦勤勞樸實、熱愛生活形象的刻畫、豐富了中國人的形象。《大地》的上映,和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為反法西斯鬥爭作出的努力所贏得的國際聲譽是分不開的。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為什麼中國人角色由老外來演?

在當今華語電影全球化及中國明星國際化的大背景,我們現在很難理解,到底當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多麼漫長一段發展時期。

甚至,在歪果仁的電影裡,有中國人的形象存在,都是用的是歪果仁

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作者是美國人,導演是美國人,甚至連演員也都是美國人,大家一起講著英語,就演出了一個獲得了5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大地》。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電影中,王龍和他的媳婦都由美國白人扮演。兩個白種人在電影裡農民打扮,在電影裡插田,打水……來模仿真正的中國農民。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王龍和他的媳婦阿蘭

許多外國電影裡的中國角色都並不是由中國人出演的,而是挑選了相貌合適的外國演員進行演出。

為什麼讓洋鬼子扮演中國人,卻不直接找個中國演員?

一是競爭力原因,早期好萊塢華人大多從事幕後工作,華人影視演員不夠多。

還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美國法律法規的限制。當時有法令規定不允許不同種族的人在熒幕上接吻,這就側面限制了外籍演員的許多演出機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這兩個點以外,票房因素也是很大一個原因。

影響票房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第一位華人男演員陸錫麟在《黃先生探案》裡擔當了一次男主角,但當時的好萊塢無法接受華人主角的電影,因此票房大敗,這個系列劇也沒了下文。

黃柳霜也表示過想出演《大地》女主角。本來依照協議,《大地》的演員準備全部選用中國人,但白人導演擔心票房收入,不願意讓華人來演女主角阿蘭——黃柳霜遭遇了演藝生涯中最大的種族歧視,憤而罷演。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演戲本無國籍——講述日本故事的《藝伎回憶錄》,由三個中國人演繹,就沒有日本演員出演,不過也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影片在日本並不太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外國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老外的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到底經歷了哪些階段呢?

1、【以傅滿洲為代表的無惡不作的反派人物形象】

早期在電影剛剛興起的時候,華人在外國電影中最著名的形象,非二十年代年出現的“傅滿洲”莫數。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一個被影視化的小說IP裡的反派人物,原作者是英國的薩克斯·羅默。傅滿洲是一個“高智商”反派,不僅擁有四個大學的博士學歷,還能熟練使用多國語言。

他高高瘦瘦,眉毛豎挑,八字鬍下垂,以一己之力到處搗亂、無惡不作,試圖控制西方社會,是個典型的高智商卻沒腦子的片面化、套路化的大反派。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一位英國人在“傅滿洲式山羊鬍子”造型類別奪得第一名,現在傅滿洲鬍子已經成為了世界鬍鬚冠軍賽的一個分類賽事。

最早的傅滿洲出現在1923年的默片《傅滿洲的謎團》裡。

為什麼說是最早呢?因為“傅滿洲”是一個經典系列小說的主角兒,翻拍出來的電影也林林總總有十幾部之多。並且其中大部分還是多國合作——英美西班牙齊聚,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他的存在幾乎影響了近百年來西方人對於中國人的看法,他們可能不知道毛澤東宋慶齡,但提起傅滿洲,絕對是家喻戶曉。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1932年的《傅滿洲的面具》

2、【以黃柳霜為代表的女性狡猾神祕角色】

由於中國在外國人看起來所擁有的“神祕東方特質”,因此中國女性角色不少是神祕、狡猾、具有魅惑力且易征服的。1919年就踏入好萊塢的華人演員黃柳霜就演了不少類似的角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在《海逝》中,她飾演了對愛情忠貞的傳統中國女性蓮花,在《巴格達竊賊》中,飾演了狡猾的大膽裸露身體的人蒙古奴隸。而在《唐人街繁華夢》她飾演的是一個跳豔舞引誘白人老闆的“洗碗工”。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黃柳霜的從影生涯正值美國社會種族偏見最強烈的時代。這個時期的外國電影雖然不乏對於傳統中國故事的刻畫和演繹,但邪惡的東方人形象始終更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海逝》中黃柳霜的演技受到了好評

因此黃柳霜也發出過抗議,在美國的報刊媒體上,她發表過這樣的言論:“我抗議!為什麼熒幕上的中國人總是反面人物?粗魯的惡人——凶惡、奸詐,草地上的一條蛇!我們不是那樣的,一個比西方文明更古老的文明怎麼會是這種形象?”

3、【以梁家輝為代表的多情角色】

和女性不同,外國電影裡的中國男人另外一個形象是被塑造成溫柔多情。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比如和“傅滿洲”一樣受到歡迎的系列大IP“陳查理”,他是一個夏威夷偵探,具有溫和、謙遜、有條理等溫順形象的特點

在1919年的電影《殘花淚》中,由白人飾演的中國男人程歡在報復欺負心愛女孩的人以後憂鬱自盡,深情不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殘花淚》劇照

與之類似,1992年的法國導演拍攝的杜拉斯的《情人》裡,梁家輝飾演的中國人形象也是儒雅且剋制的。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而這些男性的溫柔、深情這些特質,實際上也是外國對於中國人形象的一貫傳統印象。

4、【以李小龍為代表的“中國人都會功夫”的刻板印象】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不過到了七十年代,功夫影片的興起成功地改變了西方人眼中“中國男人脾氣好近乎懦”的看法,中國人在外國電影裡的形象也變得高深莫測。除了風靡一時的李小龍的功夫外,隨著一些打星進軍好萊塢,一直到現在,人們都隱約有這樣的下意識認識:凡出現華人,必定是武術高手。

和好萊塢不同,歐洲導演似乎更加重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凝視。在他們的電影裡,中國人的形象更具有含蓄美。意大利導演貝納多·貝爾託魯奇的影片《末代皇帝》講述了溥儀戲劇性的一生,他從歷史角度對於一位中國人的複雜人生有了深刻的思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加拿大導演大衛·柯南伯格根據黃哲倫同名戲劇改編的電影《蝴蝶君》,講述了一位法國外交官痴迷於京劇旦角演員,但演員卻是男性,最後外交官自殺身亡。尊龍飾演的宋麗玲將男性美、女性美、東方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如果說好萊塢的中國人是在販賣東方情調,這些電影電影則是在深刻地理解中國文化以後以文化特質來塑造中國人的文化內涵形象。

到了現代,隨著好萊塢中國市場比例的增大、中國國際形象的變化,中國人形象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商業元素悄然增多。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無論是電影中安插進來的可有可無的中國人角色,還是例如《2012》中最後拯救了主角家人的中國母親,或者是《花木蘭》《功夫熊貓》這樣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電影,就像日本《東京新聞》總結的那樣:中國人不再作為反面人物出場,更多是作為主人公的友方出現。中國人帶著“有錢”、和平無害的的標籤更多的出現在了外國電影中。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中國形象在逐漸擺脫刻板化嗎?

如果觀察電影裡的中國形象,會發現,隨著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增強,中國人的形象一直是和政治地位與形象息息相關。

為何會有這樣的刻板印象?這樣的刻板印象,如今在逐步瓦解麼?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末代皇帝》劇照

1896年至1907年的中國人還是他們幻想中的“神祕且雍容華貴”的形象。中國與中國人形象大多見於紀錄片,主題大多是重要的地理場所和行為的紀錄,歐洲盛行的中國工藝品影響,鴉片戰爭之前,外國人對於中國人形象基本持尊敬態度。

但隨著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國門,外國人對於中國內部的真實不太完美形象的認知以及去美務工的“華工”興起,影視作品裡的中國人形象走入了“蔑視期”。「1847年百老匯曾上演一名中國女人"說漢語並用筷子吃飯"的奇觀;哈特筆下的中國苦力阿新(AhSin,意思是"啊,罪惡")成為美國通俗劇津津樂道、經久不衰的形象,這位衣著古怪、言語滑稽、不具內在生命的人物,一次又一次為通俗煽情劇提供廉價的笑料。」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對中國刻板印象的一個高峰,他就是西方為了確認和鞏固其自身價值體系而妖魔化東方的假想敵。創造傅滿洲形象的原作者薩克斯·羅默在之前充其量算一個三流作家,而白痴惡人的“傅滿洲”形象如此受歡迎,和西方人當時流行的“黃禍論”分不開,對傅滿洲的臉譜化編排實際上迎合了一些白人種族主義者的“恐黃症”心理和社會上排華的論調。

實際上羅默並沒有去過中國,正如賽義德在《東方學》中所說,“不同時期有關東方的文學作品中所展示的東方,都是西方幻想中的東方,是西方為了確認自我而構建出來的他者。”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黃禍論是1895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開始在公開場合提出並煽動起來的,他讓宮廷畫家根據他想象中的黃禍景象畫一幅畫遍送親友,畫名就叫“黃禍”,畫中七位天使一樣的人物分別代表德、英、法、意、奧、俄七個西方國家。這些思想很大程度上片面塑造了中國人的形象。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明顯的臉譜化塑造中國人傾向以外,外國電影也擅長在電影中隱含對於中國人的認知來加深刻板印象。《末代皇帝》中雖然沒有對於中國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價值判斷,但藉由一直教育皇帝的英國傳教士“莊士敦”的形象,傳達著“歐洲優於中國”的優越價值觀。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三四十年代的《大地》是好萊塢第一次關注現實中的中國人的生活情況和狀態,中國人的形象立體起來了,是對於之前“臉譜化”的中國人形象的一大突破。通過對於農民王龍夫婦勤勞樸實、熱愛生活形象的刻畫、豐富了中國人的形象。《大地》的上映,和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為反法西斯鬥爭作出的努力所贏得的國際聲譽是分不開的。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范冰冰當初接受媒體採訪說:“我能出演好萊塢角色的原因很簡單,好萊塢認為中國市場想要亞洲面孔,所以,才找了我”。

現在好萊塢早已擺脫了對於中國形象的單一塑造,如今流行的大多是多方式角度植入中國元素的電影,具體來說就是:一、使用中國的明星,二,在中國的風景名勝地取景,三、拍攝在中國家喻戶曉的經典故事。“用中國外衣包裹美國價值觀和精神內核,再行銷回中國,成為了風潮。”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為什麼中國人角色由老外來演?

在當今華語電影全球化及中國明星國際化的大背景,我們現在很難理解,到底當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多麼漫長一段發展時期。

甚至,在歪果仁的電影裡,有中國人的形象存在,都是用的是歪果仁

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作者是美國人,導演是美國人,甚至連演員也都是美國人,大家一起講著英語,就演出了一個獲得了5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大地》。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電影中,王龍和他的媳婦都由美國白人扮演。兩個白種人在電影裡農民打扮,在電影裡插田,打水……來模仿真正的中國農民。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王龍和他的媳婦阿蘭

許多外國電影裡的中國角色都並不是由中國人出演的,而是挑選了相貌合適的外國演員進行演出。

為什麼讓洋鬼子扮演中國人,卻不直接找個中國演員?

一是競爭力原因,早期好萊塢華人大多從事幕後工作,華人影視演員不夠多。

還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美國法律法規的限制。當時有法令規定不允許不同種族的人在熒幕上接吻,這就側面限制了外籍演員的許多演出機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這兩個點以外,票房因素也是很大一個原因。

影響票房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第一位華人男演員陸錫麟在《黃先生探案》裡擔當了一次男主角,但當時的好萊塢無法接受華人主角的電影,因此票房大敗,這個系列劇也沒了下文。

黃柳霜也表示過想出演《大地》女主角。本來依照協議,《大地》的演員準備全部選用中國人,但白人導演擔心票房收入,不願意讓華人來演女主角阿蘭——黃柳霜遭遇了演藝生涯中最大的種族歧視,憤而罷演。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演戲本無國籍——講述日本故事的《藝伎回憶錄》,由三個中國人演繹,就沒有日本演員出演,不過也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影片在日本並不太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外國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老外的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到底經歷了哪些階段呢?

1、【以傅滿洲為代表的無惡不作的反派人物形象】

早期在電影剛剛興起的時候,華人在外國電影中最著名的形象,非二十年代年出現的“傅滿洲”莫數。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一個被影視化的小說IP裡的反派人物,原作者是英國的薩克斯·羅默。傅滿洲是一個“高智商”反派,不僅擁有四個大學的博士學歷,還能熟練使用多國語言。

他高高瘦瘦,眉毛豎挑,八字鬍下垂,以一己之力到處搗亂、無惡不作,試圖控制西方社會,是個典型的高智商卻沒腦子的片面化、套路化的大反派。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一位英國人在“傅滿洲式山羊鬍子”造型類別奪得第一名,現在傅滿洲鬍子已經成為了世界鬍鬚冠軍賽的一個分類賽事。

最早的傅滿洲出現在1923年的默片《傅滿洲的謎團》裡。

為什麼說是最早呢?因為“傅滿洲”是一個經典系列小說的主角兒,翻拍出來的電影也林林總總有十幾部之多。並且其中大部分還是多國合作——英美西班牙齊聚,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他的存在幾乎影響了近百年來西方人對於中國人的看法,他們可能不知道毛澤東宋慶齡,但提起傅滿洲,絕對是家喻戶曉。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1932年的《傅滿洲的面具》

2、【以黃柳霜為代表的女性狡猾神祕角色】

由於中國在外國人看起來所擁有的“神祕東方特質”,因此中國女性角色不少是神祕、狡猾、具有魅惑力且易征服的。1919年就踏入好萊塢的華人演員黃柳霜就演了不少類似的角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在《海逝》中,她飾演了對愛情忠貞的傳統中國女性蓮花,在《巴格達竊賊》中,飾演了狡猾的大膽裸露身體的人蒙古奴隸。而在《唐人街繁華夢》她飾演的是一個跳豔舞引誘白人老闆的“洗碗工”。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黃柳霜的從影生涯正值美國社會種族偏見最強烈的時代。這個時期的外國電影雖然不乏對於傳統中國故事的刻畫和演繹,但邪惡的東方人形象始終更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海逝》中黃柳霜的演技受到了好評

因此黃柳霜也發出過抗議,在美國的報刊媒體上,她發表過這樣的言論:“我抗議!為什麼熒幕上的中國人總是反面人物?粗魯的惡人——凶惡、奸詐,草地上的一條蛇!我們不是那樣的,一個比西方文明更古老的文明怎麼會是這種形象?”

3、【以梁家輝為代表的多情角色】

和女性不同,外國電影裡的中國男人另外一個形象是被塑造成溫柔多情。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比如和“傅滿洲”一樣受到歡迎的系列大IP“陳查理”,他是一個夏威夷偵探,具有溫和、謙遜、有條理等溫順形象的特點

在1919年的電影《殘花淚》中,由白人飾演的中國男人程歡在報復欺負心愛女孩的人以後憂鬱自盡,深情不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殘花淚》劇照

與之類似,1992年的法國導演拍攝的杜拉斯的《情人》裡,梁家輝飾演的中國人形象也是儒雅且剋制的。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而這些男性的溫柔、深情這些特質,實際上也是外國對於中國人形象的一貫傳統印象。

4、【以李小龍為代表的“中國人都會功夫”的刻板印象】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不過到了七十年代,功夫影片的興起成功地改變了西方人眼中“中國男人脾氣好近乎懦”的看法,中國人在外國電影裡的形象也變得高深莫測。除了風靡一時的李小龍的功夫外,隨著一些打星進軍好萊塢,一直到現在,人們都隱約有這樣的下意識認識:凡出現華人,必定是武術高手。

和好萊塢不同,歐洲導演似乎更加重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凝視。在他們的電影裡,中國人的形象更具有含蓄美。意大利導演貝納多·貝爾託魯奇的影片《末代皇帝》講述了溥儀戲劇性的一生,他從歷史角度對於一位中國人的複雜人生有了深刻的思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加拿大導演大衛·柯南伯格根據黃哲倫同名戲劇改編的電影《蝴蝶君》,講述了一位法國外交官痴迷於京劇旦角演員,但演員卻是男性,最後外交官自殺身亡。尊龍飾演的宋麗玲將男性美、女性美、東方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如果說好萊塢的中國人是在販賣東方情調,這些電影電影則是在深刻地理解中國文化以後以文化特質來塑造中國人的文化內涵形象。

到了現代,隨著好萊塢中國市場比例的增大、中國國際形象的變化,中國人形象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商業元素悄然增多。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無論是電影中安插進來的可有可無的中國人角色,還是例如《2012》中最後拯救了主角家人的中國母親,或者是《花木蘭》《功夫熊貓》這樣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電影,就像日本《東京新聞》總結的那樣:中國人不再作為反面人物出場,更多是作為主人公的友方出現。中國人帶著“有錢”、和平無害的的標籤更多的出現在了外國電影中。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中國形象在逐漸擺脫刻板化嗎?

如果觀察電影裡的中國形象,會發現,隨著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增強,中國人的形象一直是和政治地位與形象息息相關。

為何會有這樣的刻板印象?這樣的刻板印象,如今在逐步瓦解麼?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末代皇帝》劇照

1896年至1907年的中國人還是他們幻想中的“神祕且雍容華貴”的形象。中國與中國人形象大多見於紀錄片,主題大多是重要的地理場所和行為的紀錄,歐洲盛行的中國工藝品影響,鴉片戰爭之前,外國人對於中國人形象基本持尊敬態度。

但隨著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國門,外國人對於中國內部的真實不太完美形象的認知以及去美務工的“華工”興起,影視作品裡的中國人形象走入了“蔑視期”。「1847年百老匯曾上演一名中國女人"說漢語並用筷子吃飯"的奇觀;哈特筆下的中國苦力阿新(AhSin,意思是"啊,罪惡")成為美國通俗劇津津樂道、經久不衰的形象,這位衣著古怪、言語滑稽、不具內在生命的人物,一次又一次為通俗煽情劇提供廉價的笑料。」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對中國刻板印象的一個高峰,他就是西方為了確認和鞏固其自身價值體系而妖魔化東方的假想敵。創造傅滿洲形象的原作者薩克斯·羅默在之前充其量算一個三流作家,而白痴惡人的“傅滿洲”形象如此受歡迎,和西方人當時流行的“黃禍論”分不開,對傅滿洲的臉譜化編排實際上迎合了一些白人種族主義者的“恐黃症”心理和社會上排華的論調。

實際上羅默並沒有去過中國,正如賽義德在《東方學》中所說,“不同時期有關東方的文學作品中所展示的東方,都是西方幻想中的東方,是西方為了確認自我而構建出來的他者。”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黃禍論是1895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開始在公開場合提出並煽動起來的,他讓宮廷畫家根據他想象中的黃禍景象畫一幅畫遍送親友,畫名就叫“黃禍”,畫中七位天使一樣的人物分別代表德、英、法、意、奧、俄七個西方國家。這些思想很大程度上片面塑造了中國人的形象。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明顯的臉譜化塑造中國人傾向以外,外國電影也擅長在電影中隱含對於中國人的認知來加深刻板印象。《末代皇帝》中雖然沒有對於中國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價值判斷,但藉由一直教育皇帝的英國傳教士“莊士敦”的形象,傳達著“歐洲優於中國”的優越價值觀。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三四十年代的《大地》是好萊塢第一次關注現實中的中國人的生活情況和狀態,中國人的形象立體起來了,是對於之前“臉譜化”的中國人形象的一大突破。通過對於農民王龍夫婦勤勞樸實、熱愛生活形象的刻畫、豐富了中國人的形象。《大地》的上映,和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為反法西斯鬥爭作出的努力所贏得的國際聲譽是分不開的。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范冰冰當初接受媒體採訪說:“我能出演好萊塢角色的原因很簡單,好萊塢認為中國市場想要亞洲面孔,所以,才找了我”。

現在好萊塢早已擺脫了對於中國形象的單一塑造,如今流行的大多是多方式角度植入中國元素的電影,具體來說就是:一、使用中國的明星,二,在中國的風景名勝地取景,三、拍攝在中國家喻戶曉的經典故事。“用中國外衣包裹美國價值觀和精神內核,再行銷回中國,成為了風潮。”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不過中國元素的運用也並非一帆風順,深化塑造中國人及其文化形象的路也並不輕鬆,不僅有時表不及裡,“表”也保不住。來自臺灣的影片角色設計美術總監張振益就認為, 美國導演讓《木蘭》以及其他的所有人物都長著黑頭髮、黑眼睛和黃皮膚這樣地地道道的中國面孔, 已經是迪斯尼在這部影片的製作上所做的莫大的妥協了。

不難看出,中國人形象以及中國文化在國外的電影裡的變化早已脫離了刻板的桎梏,但逃離不出迎合政治宣傳需求,是利益訴求的“限定產物”。說到底,中國終究是外國文化裡的過客,中國元素的出現都是為了鞏固他們自己的價值觀念和自我認同。

正因為如此,講好自己的中國故事才尤為迫切和難得,你覺得呢?

老外給中國人貼的標籤,還有哪些?

快在評論去留言吧!

參考文獻:

對話性的他者形象 ——1980年至2010年歐洲導演鏡頭下的他者形象

《大地》從小說到電影 姜智芹

外國電影裡的中國形象

魏璐璐. 論“中國元素”與“中國形象”在好萊塢電影中的演進[D].吉林藝術學院,2011.

雷茜.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形象和華人形象的嬗變[J].電影文學,2010(10):41-42.

黃柳霜 百度百科

好萊塢製造的"中國人":從黃禍到土豪 搜狐文化


"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最近,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的預告片流出,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英姿颯爽的造型以外,這樣的妝容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化的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額黃妝”,電影裡的妝容並沒有修飾出角色的五官氣質

是古代真實妝容?還是老外導演對中國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熱議話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可探討的話題——中國人在外國電影市場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曾幾何時,外國電影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甚至電影中的中國人,都並不是中國人扮演。電影作為文化產物,折射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關於世界對於中國形象的認知,其實還“任重而道遠”。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為什麼中國人角色由老外來演?

在當今華語電影全球化及中國明星國際化的大背景,我們現在很難理解,到底當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多麼漫長一段發展時期。

甚至,在歪果仁的電影裡,有中國人的形象存在,都是用的是歪果仁

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作者是美國人,導演是美國人,甚至連演員也都是美國人,大家一起講著英語,就演出了一個獲得了5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大地》。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電影中,王龍和他的媳婦都由美國白人扮演。兩個白種人在電影裡農民打扮,在電影裡插田,打水……來模仿真正的中國農民。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王龍和他的媳婦阿蘭

許多外國電影裡的中國角色都並不是由中國人出演的,而是挑選了相貌合適的外國演員進行演出。

為什麼讓洋鬼子扮演中國人,卻不直接找個中國演員?

一是競爭力原因,早期好萊塢華人大多從事幕後工作,華人影視演員不夠多。

還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美國法律法規的限制。當時有法令規定不允許不同種族的人在熒幕上接吻,這就側面限制了外籍演員的許多演出機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這兩個點以外,票房因素也是很大一個原因。

影響票房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第一位華人男演員陸錫麟在《黃先生探案》裡擔當了一次男主角,但當時的好萊塢無法接受華人主角的電影,因此票房大敗,這個系列劇也沒了下文。

黃柳霜也表示過想出演《大地》女主角。本來依照協議,《大地》的演員準備全部選用中國人,但白人導演擔心票房收入,不願意讓華人來演女主角阿蘭——黃柳霜遭遇了演藝生涯中最大的種族歧視,憤而罷演。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演戲本無國籍——講述日本故事的《藝伎回憶錄》,由三個中國人演繹,就沒有日本演員出演,不過也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影片在日本並不太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外國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老外的電影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到底經歷了哪些階段呢?

1、【以傅滿洲為代表的無惡不作的反派人物形象】

早期在電影剛剛興起的時候,華人在外國電影中最著名的形象,非二十年代年出現的“傅滿洲”莫數。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一個被影視化的小說IP裡的反派人物,原作者是英國的薩克斯·羅默。傅滿洲是一個“高智商”反派,不僅擁有四個大學的博士學歷,還能熟練使用多國語言。

他高高瘦瘦,眉毛豎挑,八字鬍下垂,以一己之力到處搗亂、無惡不作,試圖控制西方社會,是個典型的高智商卻沒腦子的片面化、套路化的大反派。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一位英國人在“傅滿洲式山羊鬍子”造型類別奪得第一名,現在傅滿洲鬍子已經成為了世界鬍鬚冠軍賽的一個分類賽事。

最早的傅滿洲出現在1923年的默片《傅滿洲的謎團》裡。

為什麼說是最早呢?因為“傅滿洲”是一個經典系列小說的主角兒,翻拍出來的電影也林林總總有十幾部之多。並且其中大部分還是多國合作——英美西班牙齊聚,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他的存在幾乎影響了近百年來西方人對於中國人的看法,他們可能不知道毛澤東宋慶齡,但提起傅滿洲,絕對是家喻戶曉。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1932年的《傅滿洲的面具》

2、【以黃柳霜為代表的女性狡猾神祕角色】

由於中國在外國人看起來所擁有的“神祕東方特質”,因此中國女性角色不少是神祕、狡猾、具有魅惑力且易征服的。1919年就踏入好萊塢的華人演員黃柳霜就演了不少類似的角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在《海逝》中,她飾演了對愛情忠貞的傳統中國女性蓮花,在《巴格達竊賊》中,飾演了狡猾的大膽裸露身體的人蒙古奴隸。而在《唐人街繁華夢》她飾演的是一個跳豔舞引誘白人老闆的“洗碗工”。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黃柳霜的從影生涯正值美國社會種族偏見最強烈的時代。這個時期的外國電影雖然不乏對於傳統中國故事的刻畫和演繹,但邪惡的東方人形象始終更受歡迎。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海逝》中黃柳霜的演技受到了好評

因此黃柳霜也發出過抗議,在美國的報刊媒體上,她發表過這樣的言論:“我抗議!為什麼熒幕上的中國人總是反面人物?粗魯的惡人——凶惡、奸詐,草地上的一條蛇!我們不是那樣的,一個比西方文明更古老的文明怎麼會是這種形象?”

3、【以梁家輝為代表的多情角色】

和女性不同,外國電影裡的中國男人另外一個形象是被塑造成溫柔多情。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比如和“傅滿洲”一樣受到歡迎的系列大IP“陳查理”,他是一個夏威夷偵探,具有溫和、謙遜、有條理等溫順形象的特點

在1919年的電影《殘花淚》中,由白人飾演的中國男人程歡在報復欺負心愛女孩的人以後憂鬱自盡,深情不已。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殘花淚》劇照

與之類似,1992年的法國導演拍攝的杜拉斯的《情人》裡,梁家輝飾演的中國人形象也是儒雅且剋制的。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而這些男性的溫柔、深情這些特質,實際上也是外國對於中國人形象的一貫傳統印象。

4、【以李小龍為代表的“中國人都會功夫”的刻板印象】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不過到了七十年代,功夫影片的興起成功地改變了西方人眼中“中國男人脾氣好近乎懦”的看法,中國人在外國電影裡的形象也變得高深莫測。除了風靡一時的李小龍的功夫外,隨著一些打星進軍好萊塢,一直到現在,人們都隱約有這樣的下意識認識:凡出現華人,必定是武術高手。

和好萊塢不同,歐洲導演似乎更加重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凝視。在他們的電影裡,中國人的形象更具有含蓄美。意大利導演貝納多·貝爾託魯奇的影片《末代皇帝》講述了溥儀戲劇性的一生,他從歷史角度對於一位中國人的複雜人生有了深刻的思考。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加拿大導演大衛·柯南伯格根據黃哲倫同名戲劇改編的電影《蝴蝶君》,講述了一位法國外交官痴迷於京劇旦角演員,但演員卻是男性,最後外交官自殺身亡。尊龍飾演的宋麗玲將男性美、女性美、東方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如果說好萊塢的中國人是在販賣東方情調,這些電影電影則是在深刻地理解中國文化以後以文化特質來塑造中國人的文化內涵形象。

到了現代,隨著好萊塢中國市場比例的增大、中國國際形象的變化,中國人形象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商業元素悄然增多。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無論是電影中安插進來的可有可無的中國人角色,還是例如《2012》中最後拯救了主角家人的中國母親,或者是《花木蘭》《功夫熊貓》這樣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電影,就像日本《東京新聞》總結的那樣:中國人不再作為反面人物出場,更多是作為主人公的友方出現。中國人帶著“有錢”、和平無害的的標籤更多的出現在了外國電影中。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中國形象在逐漸擺脫刻板化嗎?

如果觀察電影裡的中國形象,會發現,隨著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增強,中國人的形象一直是和政治地位與形象息息相關。

為何會有這樣的刻板印象?這樣的刻板印象,如今在逐步瓦解麼?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末代皇帝》劇照

1896年至1907年的中國人還是他們幻想中的“神祕且雍容華貴”的形象。中國與中國人形象大多見於紀錄片,主題大多是重要的地理場所和行為的紀錄,歐洲盛行的中國工藝品影響,鴉片戰爭之前,外國人對於中國人形象基本持尊敬態度。

但隨著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國門,外國人對於中國內部的真實不太完美形象的認知以及去美務工的“華工”興起,影視作品裡的中國人形象走入了“蔑視期”。「1847年百老匯曾上演一名中國女人"說漢語並用筷子吃飯"的奇觀;哈特筆下的中國苦力阿新(AhSin,意思是"啊,罪惡")成為美國通俗劇津津樂道、經久不衰的形象,這位衣著古怪、言語滑稽、不具內在生命的人物,一次又一次為通俗煽情劇提供廉價的笑料。」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傅滿洲是對中國刻板印象的一個高峰,他就是西方為了確認和鞏固其自身價值體系而妖魔化東方的假想敵。創造傅滿洲形象的原作者薩克斯·羅默在之前充其量算一個三流作家,而白痴惡人的“傅滿洲”形象如此受歡迎,和西方人當時流行的“黃禍論”分不開,對傅滿洲的臉譜化編排實際上迎合了一些白人種族主義者的“恐黃症”心理和社會上排華的論調。

實際上羅默並沒有去過中國,正如賽義德在《東方學》中所說,“不同時期有關東方的文學作品中所展示的東方,都是西方幻想中的東方,是西方為了確認自我而構建出來的他者。”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黃禍論是1895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開始在公開場合提出並煽動起來的,他讓宮廷畫家根據他想象中的黃禍景象畫一幅畫遍送親友,畫名就叫“黃禍”,畫中七位天使一樣的人物分別代表德、英、法、意、奧、俄七個西方國家。這些思想很大程度上片面塑造了中國人的形象。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除了明顯的臉譜化塑造中國人傾向以外,外國電影也擅長在電影中隱含對於中國人的認知來加深刻板印象。《末代皇帝》中雖然沒有對於中國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價值判斷,但藉由一直教育皇帝的英國傳教士“莊士敦”的形象,傳達著“歐洲優於中國”的優越價值觀。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三四十年代的《大地》是好萊塢第一次關注現實中的中國人的生活情況和狀態,中國人的形象立體起來了,是對於之前“臉譜化”的中國人形象的一大突破。通過對於農民王龍夫婦勤勞樸實、熱愛生活形象的刻畫、豐富了中國人的形象。《大地》的上映,和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為反法西斯鬥爭作出的努力所贏得的國際聲譽是分不開的。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范冰冰當初接受媒體採訪說:“我能出演好萊塢角色的原因很簡單,好萊塢認為中國市場想要亞洲面孔,所以,才找了我”。

現在好萊塢早已擺脫了對於中國形象的單一塑造,如今流行的大多是多方式角度植入中國元素的電影,具體來說就是:一、使用中國的明星,二,在中國的風景名勝地取景,三、拍攝在中國家喻戶曉的經典故事。“用中國外衣包裹美國價值觀和精神內核,再行銷回中國,成為了風潮。”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不過中國元素的運用也並非一帆風順,深化塑造中國人及其文化形象的路也並不輕鬆,不僅有時表不及裡,“表”也保不住。來自臺灣的影片角色設計美術總監張振益就認為, 美國導演讓《木蘭》以及其他的所有人物都長著黑頭髮、黑眼睛和黃皮膚這樣地地道道的中國面孔, 已經是迪斯尼在這部影片的製作上所做的莫大的妥協了。

不難看出,中國人形象以及中國文化在國外的電影裡的變化早已脫離了刻板的桎梏,但逃離不出迎合政治宣傳需求,是利益訴求的“限定產物”。說到底,中國終究是外國文化裡的過客,中國元素的出現都是為了鞏固他們自己的價值觀念和自我認同。

正因為如此,講好自己的中國故事才尤為迫切和難得,你覺得呢?

老外給中國人貼的標籤,還有哪些?

快在評論去留言吧!

參考文獻:

對話性的他者形象 ——1980年至2010年歐洲導演鏡頭下的他者形象

《大地》從小說到電影 姜智芹

外國電影裡的中國形象

魏璐璐. 論“中國元素”與“中國形象”在好萊塢電影中的演進[D].吉林藝術學院,2011.

雷茜.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形象和華人形象的嬗變[J].電影文學,2010(10):41-42.

黃柳霜 百度百科

好萊塢製造的"中國人":從黃禍到土豪 搜狐文化


《花木蘭》的背後:老外對中國人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看一場藝術的展覽 訪一些有趣的人

推一個美好的物品 辦一場文藝活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