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簡稱“閩”,位於中國東南沿海, 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福建省是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的起點,也是海上商貿集散地。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內地客家地區是農業文明。截至2018年底,福建省下轄9個省轄市,12個縣級市,44個縣,29個市轄區。其中,就泰寧縣來說,人口僅13萬,歷史上共出了2位狀元、54名進士、101位舉人。並且,就泰寧縣這一縣名,是宋朝皇帝所賜。

"

福建省,簡稱“閩”,位於中國東南沿海, 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福建省是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的起點,也是海上商貿集散地。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內地客家地區是農業文明。截至2018年底,福建省下轄9個省轄市,12個縣級市,44個縣,29個市轄區。其中,就泰寧縣來說,人口僅13萬,歷史上共出了2位狀元、54名進士、101位舉人。並且,就泰寧縣這一縣名,是宋朝皇帝所賜。

福建省一個縣,人口僅13萬,歷史上出了2位狀元

首先,泰寧縣,隸屬於福建省三明市,素有“漢唐古鎮、兩宋名城”之美譽,歷史上共出了2位狀元、54名進士、101位舉人。在地理位置上,泰寧縣位於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脈中段的支脈杉嶺東南,居兩省三地市交界處,介於北緯26°33′-27°07′,東經116°53′-117°24′之間,北靠邵武,東連將樂,南鄰明溪,西接建寧,西北緊貼江西黎川。就泰寧縣的歷史來說,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為“七閩”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福建省泰寧縣一帶屬閩中郡。漢朝時期,今三明市泰寧縣一帶初屬於閩越國,後隸屬會稽郡。

"

福建省,簡稱“閩”,位於中國東南沿海, 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福建省是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的起點,也是海上商貿集散地。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內地客家地區是農業文明。截至2018年底,福建省下轄9個省轄市,12個縣級市,44個縣,29個市轄區。其中,就泰寧縣來說,人口僅13萬,歷史上共出了2位狀元、54名進士、101位舉人。並且,就泰寧縣這一縣名,是宋朝皇帝所賜。

福建省一個縣,人口僅13萬,歷史上出了2位狀元

首先,泰寧縣,隸屬於福建省三明市,素有“漢唐古鎮、兩宋名城”之美譽,歷史上共出了2位狀元、54名進士、101位舉人。在地理位置上,泰寧縣位於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脈中段的支脈杉嶺東南,居兩省三地市交界處,介於北緯26°33′-27°07′,東經116°53′-117°24′之間,北靠邵武,東連將樂,南鄰明溪,西接建寧,西北緊貼江西黎川。就泰寧縣的歷史來說,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為“七閩”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福建省泰寧縣一帶屬閩中郡。漢朝時期,今三明市泰寧縣一帶初屬於閩越國,後隸屬會稽郡。

福建省一個縣,人口僅13萬,歷史上出了2位狀元

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泰寧縣一帶成為東吳的疆域。永安三年(260年),該地區屬建安郡綏安縣。在三國時期,綏安縣的範圍包含今建寧、泰寧、寧化三縣及清流、明溪部分地區,縣治在今建寧縣城西三裡許的高砂州。西晉時期,今泰寧縣一帶仍屬建安郡綏安縣。東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年),改綏安縣為綏城縣,該地區屬之。魏晉南北朝時期,今泰寧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進入到隋朝時期,廢綏城縣,先併入泉州建安縣,後歸撫州邵武縣(撫州後改稱臨川郡),該地區隨屬之。

"

福建省,簡稱“閩”,位於中國東南沿海, 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福建省是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的起點,也是海上商貿集散地。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內地客家地區是農業文明。截至2018年底,福建省下轄9個省轄市,12個縣級市,44個縣,29個市轄區。其中,就泰寧縣來說,人口僅13萬,歷史上共出了2位狀元、54名進士、101位舉人。並且,就泰寧縣這一縣名,是宋朝皇帝所賜。

福建省一個縣,人口僅13萬,歷史上出了2位狀元

首先,泰寧縣,隸屬於福建省三明市,素有“漢唐古鎮、兩宋名城”之美譽,歷史上共出了2位狀元、54名進士、101位舉人。在地理位置上,泰寧縣位於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脈中段的支脈杉嶺東南,居兩省三地市交界處,介於北緯26°33′-27°07′,東經116°53′-117°24′之間,北靠邵武,東連將樂,南鄰明溪,西接建寧,西北緊貼江西黎川。就泰寧縣的歷史來說,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為“七閩”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福建省泰寧縣一帶屬閩中郡。漢朝時期,今三明市泰寧縣一帶初屬於閩越國,後隸屬會稽郡。

福建省一個縣,人口僅13萬,歷史上出了2位狀元

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泰寧縣一帶成為東吳的疆域。永安三年(260年),該地區屬建安郡綏安縣。在三國時期,綏安縣的範圍包含今建寧、泰寧、寧化三縣及清流、明溪部分地區,縣治在今建寧縣城西三裡許的高砂州。西晉時期,今泰寧縣一帶仍屬建安郡綏安縣。東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年),改綏安縣為綏城縣,該地區屬之。魏晉南北朝時期,今泰寧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進入到隋朝時期,廢綏城縣,先併入泉州建安縣,後歸撫州邵武縣(撫州後改稱臨川郡),該地區隨屬之。

福建省一個縣,人口僅13萬,歷史上出了2位狀元

公元621年,也即唐朝建立後,原綏城地又從邵武縣析出,重設綏城縣,隸屬於江南道建州,今泰寧縣一帶屬之。公元629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又廢綏城縣,併入邵武縣。唐朝中期,金泉場轄地為今泰寧、建寧兩縣地及明溪的一部分村落。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設立歸化鎮,即今泰寧(包括明溪沂州一帶村落)。公元768年,歸化鎮仍隸屬於建州。南唐保大四年(946),歸化鎮升為歸化場。南唐中興元年(958年),升歸化場為歸化縣,隸屬建州。

"

福建省,簡稱“閩”,位於中國東南沿海, 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福建省是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的起點,也是海上商貿集散地。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內地客家地區是農業文明。截至2018年底,福建省下轄9個省轄市,12個縣級市,44個縣,29個市轄區。其中,就泰寧縣來說,人口僅13萬,歷史上共出了2位狀元、54名進士、101位舉人。並且,就泰寧縣這一縣名,是宋朝皇帝所賜。

福建省一個縣,人口僅13萬,歷史上出了2位狀元

首先,泰寧縣,隸屬於福建省三明市,素有“漢唐古鎮、兩宋名城”之美譽,歷史上共出了2位狀元、54名進士、101位舉人。在地理位置上,泰寧縣位於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脈中段的支脈杉嶺東南,居兩省三地市交界處,介於北緯26°33′-27°07′,東經116°53′-117°24′之間,北靠邵武,東連將樂,南鄰明溪,西接建寧,西北緊貼江西黎川。就泰寧縣的歷史來說,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為“七閩”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福建省泰寧縣一帶屬閩中郡。漢朝時期,今三明市泰寧縣一帶初屬於閩越國,後隸屬會稽郡。

福建省一個縣,人口僅13萬,歷史上出了2位狀元

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泰寧縣一帶成為東吳的疆域。永安三年(260年),該地區屬建安郡綏安縣。在三國時期,綏安縣的範圍包含今建寧、泰寧、寧化三縣及清流、明溪部分地區,縣治在今建寧縣城西三裡許的高砂州。西晉時期,今泰寧縣一帶仍屬建安郡綏安縣。東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年),改綏安縣為綏城縣,該地區屬之。魏晉南北朝時期,今泰寧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進入到隋朝時期,廢綏城縣,先併入泉州建安縣,後歸撫州邵武縣(撫州後改稱臨川郡),該地區隨屬之。

福建省一個縣,人口僅13萬,歷史上出了2位狀元

公元621年,也即唐朝建立後,原綏城地又從邵武縣析出,重設綏城縣,隸屬於江南道建州,今泰寧縣一帶屬之。公元629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又廢綏城縣,併入邵武縣。唐朝中期,金泉場轄地為今泰寧、建寧兩縣地及明溪的一部分村落。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設立歸化鎮,即今泰寧(包括明溪沂州一帶村落)。公元768年,歸化鎮仍隸屬於建州。南唐保大四年(946),歸化鎮升為歸化場。南唐中興元年(958年),升歸化場為歸化縣,隸屬建州。

福建省一個縣,人口僅13萬,歷史上出了2位狀元

最後,宋元祐元年(1086年),邑人葉祖洽狀元奏請朝廷更改縣名。在此背景下,宋哲宗這位皇帝選擇將山東曲阜孔子闕里府號“泰寧”賜為縣名,也即改歸化縣為泰寧縣。由此,就泰寧縣來說,名字是宋朝皇帝所賜,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元朝時期,泰寧縣屬於邵武路。明朝和清朝時期,泰寧縣均屬於邵武府。到了1914年,泰寧縣隸屬於建安道。1928,泰寧縣直屬於福建省。1983年4月,泰寧縣隸屬三明市。截至2018年底,泰寧縣總面積達1539.3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13萬人,也即為福建省人口較少的一個縣。

文/情懷歷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