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佛教知識中常見又冷門的幾個誤會


公元前565年,釋迦牟尼在古印度出生,35歲在菩提樹下開悟後創建了佛教,其宗旨是引導眾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傳授離苦得樂的方法,為的是讓人們能獲得長久的幸福和平和。如果從東漢永平七年即公元64年,漢明帝劉莊的那個夢開始,佛教傳入中國已經近2000多年了,上千年的時間內,佛教和中國的儒家、道家、以及民間傳說習俗相融合,產生了不少讓人誤會的地方。今天就挑出一些典型、常見的問題和網友們解釋討論一下。


"


佛教知識中常見又冷門的幾個誤會


公元前565年,釋迦牟尼在古印度出生,35歲在菩提樹下開悟後創建了佛教,其宗旨是引導眾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傳授離苦得樂的方法,為的是讓人們能獲得長久的幸福和平和。如果從東漢永平七年即公元64年,漢明帝劉莊的那個夢開始,佛教傳入中國已經近2000多年了,上千年的時間內,佛教和中國的儒家、道家、以及民間傳說習俗相融合,產生了不少讓人誤會的地方。今天就挑出一些典型、常見的問題和網友們解釋討論一下。


佛教知識中常見又冷門的幾個誤會


誤會一:佛的稱謂

電視劇《西遊記》中經常出現一個詞:如來佛,導致很多人以為如來佛是一尊佛,其實不是的。《妙法蓮華經》中提出了佛的十大稱號,包括:“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就是說如來和佛是一個意思,就像漢語中“媽媽”和“娘”一樣,要麼叫媽媽,要麼叫娘,而不稱呼自己的母親為“媽媽娘”。所有的佛都可以稱為“如來”。例如釋迦牟尼佛,也可稱作釋迦牟尼如來、鬥戰勝佛也可以叫做鬥戰勝如來。


"


佛教知識中常見又冷門的幾個誤會


公元前565年,釋迦牟尼在古印度出生,35歲在菩提樹下開悟後創建了佛教,其宗旨是引導眾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傳授離苦得樂的方法,為的是讓人們能獲得長久的幸福和平和。如果從東漢永平七年即公元64年,漢明帝劉莊的那個夢開始,佛教傳入中國已經近2000多年了,上千年的時間內,佛教和中國的儒家、道家、以及民間傳說習俗相融合,產生了不少讓人誤會的地方。今天就挑出一些典型、常見的問題和網友們解釋討論一下。


佛教知識中常見又冷門的幾個誤會


誤會一:佛的稱謂

電視劇《西遊記》中經常出現一個詞:如來佛,導致很多人以為如來佛是一尊佛,其實不是的。《妙法蓮華經》中提出了佛的十大稱號,包括:“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就是說如來和佛是一個意思,就像漢語中“媽媽”和“娘”一樣,要麼叫媽媽,要麼叫娘,而不稱呼自己的母親為“媽媽娘”。所有的佛都可以稱為“如來”。例如釋迦牟尼佛,也可稱作釋迦牟尼如來、鬥戰勝佛也可以叫做鬥戰勝如來。


佛教知識中常見又冷門的幾個誤會


誤會二:和尚的性別

很多人認為,和尚指的是男性出家人。“和尚”從梵文中來,到了西域一帶被讀成“烏闍”,到了漢地被叫做“和尚”,意思是“師”。和尚原本是個尊稱,有一定資格的人才能為人師,才可以被叫做和尚,這個稱呼並不限於男性,出家的女眾也有資格被稱呼為和尚。但佛教經過演變和流傳,在中國和日本等地區,和尚慢慢成為了一個約定俗成的詞彙,指出家的男性僧人,這和原先的字義是不相符的。

誤會三:佛是神,佛離普通人很遙遠

佛不是神。創立佛教的釋迦摩尼,大約出生在公元前6世紀,和中國春秋時期的孔子同時代。他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屬於當時的釋迦族。釋迦摩尼就是釋迦族聖人的意思。佛教認為人人平等、萬物平等,所以人人皆可以成為佛,只是因為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所以佛離每個人都不遙遠,只是成佛之路對於擁有七情六慾、貪嗔痴慢的普通人來說太過艱難了。


"


佛教知識中常見又冷門的幾個誤會


公元前565年,釋迦牟尼在古印度出生,35歲在菩提樹下開悟後創建了佛教,其宗旨是引導眾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傳授離苦得樂的方法,為的是讓人們能獲得長久的幸福和平和。如果從東漢永平七年即公元64年,漢明帝劉莊的那個夢開始,佛教傳入中國已經近2000多年了,上千年的時間內,佛教和中國的儒家、道家、以及民間傳說習俗相融合,產生了不少讓人誤會的地方。今天就挑出一些典型、常見的問題和網友們解釋討論一下。


佛教知識中常見又冷門的幾個誤會


誤會一:佛的稱謂

電視劇《西遊記》中經常出現一個詞:如來佛,導致很多人以為如來佛是一尊佛,其實不是的。《妙法蓮華經》中提出了佛的十大稱號,包括:“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就是說如來和佛是一個意思,就像漢語中“媽媽”和“娘”一樣,要麼叫媽媽,要麼叫娘,而不稱呼自己的母親為“媽媽娘”。所有的佛都可以稱為“如來”。例如釋迦牟尼佛,也可稱作釋迦牟尼如來、鬥戰勝佛也可以叫做鬥戰勝如來。


佛教知識中常見又冷門的幾個誤會


誤會二:和尚的性別

很多人認為,和尚指的是男性出家人。“和尚”從梵文中來,到了西域一帶被讀成“烏闍”,到了漢地被叫做“和尚”,意思是“師”。和尚原本是個尊稱,有一定資格的人才能為人師,才可以被叫做和尚,這個稱呼並不限於男性,出家的女眾也有資格被稱呼為和尚。但佛教經過演變和流傳,在中國和日本等地區,和尚慢慢成為了一個約定俗成的詞彙,指出家的男性僧人,這和原先的字義是不相符的。

誤會三:佛是神,佛離普通人很遙遠

佛不是神。創立佛教的釋迦摩尼,大約出生在公元前6世紀,和中國春秋時期的孔子同時代。他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屬於當時的釋迦族。釋迦摩尼就是釋迦族聖人的意思。佛教認為人人平等、萬物平等,所以人人皆可以成為佛,只是因為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所以佛離每個人都不遙遠,只是成佛之路對於擁有七情六慾、貪嗔痴慢的普通人來說太過艱難了。


佛教知識中常見又冷門的幾個誤會


誤會四:僧人吃肉、吃素的問題

比丘戒律中沒有規定僧人不能吃肉,南方國家的僧人吃飯時,一般是託缽到別人家乞食,或者附近的人家輪流給僧團送飯,所以人家給什麼,僧人就吃什麼,不產生分別心。這個不能吃、那個我不吃是不存在的,同理也有沒有說不能吃肉。漢傳佛教因為梁武帝的提倡,吃素漸漸就流傳了下來。中國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孟子也提出過:君子遠庖廚,其實和梁武帝的觀點也有相通之處,加上中國大乘佛教有反對僧人食肉的條文,所以僧人吃素也就沿襲了下來,很多居士也都堅持吃素。蒙古僧人雖然也信奉大乘佛教,但是由於蔬菜短缺和地理環境的原因,他們和南方僧人一樣,對漢地的素食文化都加以讚歎。

誤會五: 南方國家的比丘吃飯要居士將盤碗送到他們手上,是不平易近人、高傲的表現。

不少人去東南亞國家旅遊會看到這種現象,覺得那裡的僧人簡直太賴了,要被普通人這樣供奉。這完全是誤會,因為比丘要守“不與不取戒”,就是漢傳佛教五戒中的不偷盜戒律,不僅僅是吃飯時需要居士們把飯菜送到他們手裡,供養任何東西都是這樣,你不親自交到他們手中,他們是不能拿的。


"


佛教知識中常見又冷門的幾個誤會


公元前565年,釋迦牟尼在古印度出生,35歲在菩提樹下開悟後創建了佛教,其宗旨是引導眾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傳授離苦得樂的方法,為的是讓人們能獲得長久的幸福和平和。如果從東漢永平七年即公元64年,漢明帝劉莊的那個夢開始,佛教傳入中國已經近2000多年了,上千年的時間內,佛教和中國的儒家、道家、以及民間傳說習俗相融合,產生了不少讓人誤會的地方。今天就挑出一些典型、常見的問題和網友們解釋討論一下。


佛教知識中常見又冷門的幾個誤會


誤會一:佛的稱謂

電視劇《西遊記》中經常出現一個詞:如來佛,導致很多人以為如來佛是一尊佛,其實不是的。《妙法蓮華經》中提出了佛的十大稱號,包括:“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就是說如來和佛是一個意思,就像漢語中“媽媽”和“娘”一樣,要麼叫媽媽,要麼叫娘,而不稱呼自己的母親為“媽媽娘”。所有的佛都可以稱為“如來”。例如釋迦牟尼佛,也可稱作釋迦牟尼如來、鬥戰勝佛也可以叫做鬥戰勝如來。


佛教知識中常見又冷門的幾個誤會


誤會二:和尚的性別

很多人認為,和尚指的是男性出家人。“和尚”從梵文中來,到了西域一帶被讀成“烏闍”,到了漢地被叫做“和尚”,意思是“師”。和尚原本是個尊稱,有一定資格的人才能為人師,才可以被叫做和尚,這個稱呼並不限於男性,出家的女眾也有資格被稱呼為和尚。但佛教經過演變和流傳,在中國和日本等地區,和尚慢慢成為了一個約定俗成的詞彙,指出家的男性僧人,這和原先的字義是不相符的。

誤會三:佛是神,佛離普通人很遙遠

佛不是神。創立佛教的釋迦摩尼,大約出生在公元前6世紀,和中國春秋時期的孔子同時代。他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屬於當時的釋迦族。釋迦摩尼就是釋迦族聖人的意思。佛教認為人人平等、萬物平等,所以人人皆可以成為佛,只是因為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所以佛離每個人都不遙遠,只是成佛之路對於擁有七情六慾、貪嗔痴慢的普通人來說太過艱難了。


佛教知識中常見又冷門的幾個誤會


誤會四:僧人吃肉、吃素的問題

比丘戒律中沒有規定僧人不能吃肉,南方國家的僧人吃飯時,一般是託缽到別人家乞食,或者附近的人家輪流給僧團送飯,所以人家給什麼,僧人就吃什麼,不產生分別心。這個不能吃、那個我不吃是不存在的,同理也有沒有說不能吃肉。漢傳佛教因為梁武帝的提倡,吃素漸漸就流傳了下來。中國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孟子也提出過:君子遠庖廚,其實和梁武帝的觀點也有相通之處,加上中國大乘佛教有反對僧人食肉的條文,所以僧人吃素也就沿襲了下來,很多居士也都堅持吃素。蒙古僧人雖然也信奉大乘佛教,但是由於蔬菜短缺和地理環境的原因,他們和南方僧人一樣,對漢地的素食文化都加以讚歎。

誤會五: 南方國家的比丘吃飯要居士將盤碗送到他們手上,是不平易近人、高傲的表現。

不少人去東南亞國家旅遊會看到這種現象,覺得那裡的僧人簡直太賴了,要被普通人這樣供奉。這完全是誤會,因為比丘要守“不與不取戒”,就是漢傳佛教五戒中的不偷盜戒律,不僅僅是吃飯時需要居士們把飯菜送到他們手裡,供養任何東西都是這樣,你不親自交到他們手中,他們是不能拿的。


佛教知識中常見又冷門的幾個誤會


誤會六:印度信佛教

公元12世紀,佛教在印度就已經滅亡了。今天的印度佛教是公元19世紀由斯里蘭卡重新傳入的,在此之前的700多年中,印度和佛教是沒有關係的。現在的印度主要信仰印度教。全球範圍內,印度教信徒大約10億人,基督教信徒15億人。佛教徒因為太佛系,不爭不搶教徒,只有3億人左右,真正的隨緣而來。

佛教博大精深,到了中國之後和我國的儒家、道家相融合,有很多有趣、相通又不同的地方,有機會希望繼續和大家探討學習。亞洲地區不少人都愛拜佛,但是最近日本僧人說了一句話,值得深思:你拜的不是你的私慾嗎?

圖文皆來源於網絡,內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


佛教知識中常見又冷門的幾個誤會


公元前565年,釋迦牟尼在古印度出生,35歲在菩提樹下開悟後創建了佛教,其宗旨是引導眾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傳授離苦得樂的方法,為的是讓人們能獲得長久的幸福和平和。如果從東漢永平七年即公元64年,漢明帝劉莊的那個夢開始,佛教傳入中國已經近2000多年了,上千年的時間內,佛教和中國的儒家、道家、以及民間傳說習俗相融合,產生了不少讓人誤會的地方。今天就挑出一些典型、常見的問題和網友們解釋討論一下。


佛教知識中常見又冷門的幾個誤會


誤會一:佛的稱謂

電視劇《西遊記》中經常出現一個詞:如來佛,導致很多人以為如來佛是一尊佛,其實不是的。《妙法蓮華經》中提出了佛的十大稱號,包括:“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就是說如來和佛是一個意思,就像漢語中“媽媽”和“娘”一樣,要麼叫媽媽,要麼叫娘,而不稱呼自己的母親為“媽媽娘”。所有的佛都可以稱為“如來”。例如釋迦牟尼佛,也可稱作釋迦牟尼如來、鬥戰勝佛也可以叫做鬥戰勝如來。


佛教知識中常見又冷門的幾個誤會


誤會二:和尚的性別

很多人認為,和尚指的是男性出家人。“和尚”從梵文中來,到了西域一帶被讀成“烏闍”,到了漢地被叫做“和尚”,意思是“師”。和尚原本是個尊稱,有一定資格的人才能為人師,才可以被叫做和尚,這個稱呼並不限於男性,出家的女眾也有資格被稱呼為和尚。但佛教經過演變和流傳,在中國和日本等地區,和尚慢慢成為了一個約定俗成的詞彙,指出家的男性僧人,這和原先的字義是不相符的。

誤會三:佛是神,佛離普通人很遙遠

佛不是神。創立佛教的釋迦摩尼,大約出生在公元前6世紀,和中國春秋時期的孔子同時代。他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屬於當時的釋迦族。釋迦摩尼就是釋迦族聖人的意思。佛教認為人人平等、萬物平等,所以人人皆可以成為佛,只是因為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所以佛離每個人都不遙遠,只是成佛之路對於擁有七情六慾、貪嗔痴慢的普通人來說太過艱難了。


佛教知識中常見又冷門的幾個誤會


誤會四:僧人吃肉、吃素的問題

比丘戒律中沒有規定僧人不能吃肉,南方國家的僧人吃飯時,一般是託缽到別人家乞食,或者附近的人家輪流給僧團送飯,所以人家給什麼,僧人就吃什麼,不產生分別心。這個不能吃、那個我不吃是不存在的,同理也有沒有說不能吃肉。漢傳佛教因為梁武帝的提倡,吃素漸漸就流傳了下來。中國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孟子也提出過:君子遠庖廚,其實和梁武帝的觀點也有相通之處,加上中國大乘佛教有反對僧人食肉的條文,所以僧人吃素也就沿襲了下來,很多居士也都堅持吃素。蒙古僧人雖然也信奉大乘佛教,但是由於蔬菜短缺和地理環境的原因,他們和南方僧人一樣,對漢地的素食文化都加以讚歎。

誤會五: 南方國家的比丘吃飯要居士將盤碗送到他們手上,是不平易近人、高傲的表現。

不少人去東南亞國家旅遊會看到這種現象,覺得那裡的僧人簡直太賴了,要被普通人這樣供奉。這完全是誤會,因為比丘要守“不與不取戒”,就是漢傳佛教五戒中的不偷盜戒律,不僅僅是吃飯時需要居士們把飯菜送到他們手裡,供養任何東西都是這樣,你不親自交到他們手中,他們是不能拿的。


佛教知識中常見又冷門的幾個誤會


誤會六:印度信佛教

公元12世紀,佛教在印度就已經滅亡了。今天的印度佛教是公元19世紀由斯里蘭卡重新傳入的,在此之前的700多年中,印度和佛教是沒有關係的。現在的印度主要信仰印度教。全球範圍內,印度教信徒大約10億人,基督教信徒15億人。佛教徒因為太佛系,不爭不搶教徒,只有3億人左右,真正的隨緣而來。

佛教博大精深,到了中國之後和我國的儒家、道家相融合,有很多有趣、相通又不同的地方,有機會希望繼續和大家探討學習。亞洲地區不少人都愛拜佛,但是最近日本僧人說了一句話,值得深思:你拜的不是你的私慾嗎?

圖文皆來源於網絡,內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佛教知識中常見又冷門的幾個誤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