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人類中的智者愛因斯坦,羅素,阿諾德,鮑羅登等如何談佛教'

"

"

小說:人類中的智者愛因斯坦,羅素,阿諾德,鮑羅登等如何談佛教

1-3、人類中的智者如何看佛教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如果有任何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愛因斯坦

智者,是人類的導師。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然而,許多智者卻不被人理解,甚至誤會,只有智者才能理解智者。

人類社會中還有一些與普通人比較接近的智者,他們能看到佛的光芒,普通人也能看到他們,他們說話,大家反更容易相信。

XXX,愛因斯坦,羅素等就是這樣的人。聽聽他們是怎麼看佛教的,或許對我們會有所啟發。對於相信佛教的人,這沒有什麼意義,但世上的人,有多少人真正認識佛教呢?恐怕少得很。至少,我認識的人中,恐怕連千分之一都不到。即使那千分之一,真正認識清楚的,再千分之一下也不為過。我自己也只是對佛教有嚮往,朦朧的感覺到其博大精深,但“認識”二字還遠不敢說。即使現在,我也不敢說我對佛教的認識就一定是完全對的,佛教太偉大精深了。小時候讀過的《瞎子摸象》,用來比喻人們對佛教的認識,恐怕都是高抬,說螞蟻量地球還有點彷彿。

想起我們過去受的XXXXXX,在瞭解了佛教後回頭去看,真是難以想象……

即使現在,可以自由地談論佛教了,但看非佛教中人寫的東西,不論打什麼旗號,無論是肯定還是否定,基本都是門外談,是指風說馬,讀那些東西就是在浪費時間。即使佛門中人寫的普及讀物,讀了也不會有多少收穫,因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別人無論怎麼說梨好吃,都不如你親自咬一口體會深刻。所以,依我對佛教的一點點膚淺認識,佛教絕對不是迷信,而是無上的科學。“科學”二字是借用的世間語,佛家並不一定認可,只是我這個腳站在俗世眼睛盯著佛家大門裡的凡夫的一已之見罷了。當然,我不是隨口一說,是有真體會才說的,後面我會一一說明。

要真正認識佛教,只有兩個途徑,一是到寺裡去和真正的僧人們一起生活,實地修行,親眼看一看,親身實踐一下,二是認認真真聽法師講經說法。因為佛教不是讓人信仰的,而是讓人實行的;不是讓人崇拜佛,而是讓人人都成佛。你不去寺廟裡實踐,就無從知道僧人們在幹什麼,你不聽法師講經說法,根本讀不懂佛經,是真的讀不懂,大學教授也不行,最厲害的科學家、最有學問的學者都不行,你還別不服氣。我當年就是不服氣人中的一個,覺得佛經沒什麼,拿起就能讀懂,可一聽法師講解,才知道自己只懂了字面意思,與佛的本意根本不是一回事。為什麼呢?因為佛講法是讓人見不見,而我們的習慣只能見見,不能見不見,所以總是隔膜。以手指月,手指非月,佛法就是手指,本來是指天上的月,那是佛讓大家看的,但我們總是習慣性的看手指,這是隔膜的原因。

兩個途徑,哪個更重要?以我的經驗,實踐佔百分之四十,聽經聞法佔百分之六十。

為什麼“聽經聞法”比和“僧人們一起生活修行”還重要,因為“經”是“佛”講的,這好比研究毛澤東思想的人,都會仔細閱讀毛的著作,而不是聽毛的“學生”怎麼論說。但有一點要注意,我說的“聽經聞法”的“經”,不是三藏十二部佛經,而是特指《妙法蓮花經》,《大佛頂首楞嚴經》,為什麼?因為這兩部經是經中之王:“成佛的法華經,開悟的楞嚴經”!佛出世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講一部法華經,但若一開始就講法華經,眾生根本聽不懂,佛才不得不講了四十一年的“方便法”,又叫“引導法”,或叫“結緣法”,只有法華經、楞嚴經才是“成就法”。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到一位名人的話:“人類的智慧體現在科學上,科學的頂點是哲學,哲學的終點是佛教。”只要稍稍回憶一下科學史就會知道,每當科學界為新的發現歡呼雀躍時,就會發現,那些東西在佛教那裡早已舊得不能再舊了。

應該如何看待佛教,聽一聽人類中的智者是如何說的吧。

科學巨匠愛因斯坦大約可說是人類中的智者,他說:“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宗教不但不與科學相違,而且每一次的科學新發現都能夠驗證她的觀點,這就是佛教”。他還說:“任何宗教如果有可以和現代科學共依共存的,那就是佛教。”還說:“佛教是一切科學的源動力”。還說:“我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是的話,我願成為一名佛教徒。”

不只愛因斯坦,還有許多人類中的智者都說過類似的話。

阿諾德爵士(科學家)也說:“我說過,我還要說,我還要一遍又一遍地說,佛教與現代科學之間存在著一條緊密的智力紐帶。”

英國的鮑羅登博士也說:“佛教為今日人類之救星!現今研究佛教學者漸多,只因佛教高出一切宗教。雖科學、哲學有長足進步,然其發明之最如理處也要和佛法相通,況佛法有其最深奧、廣大處,最真實適用處,決非現世一切學術宗教所可企及。”

康橋大學的名教授白賴恩·約瑟芬博士,曾獲得包括諾貝爾獎在內的許多著名科學獎,就是一位認真研習佛經論典和修持禪觀的科學家,他每天都坐禪以求進入客觀的內明狀況。

美國航業鉅子、華裔科學家沈家楨博士六十餘年修學佛法,也說:“我本人是科學家,對科學很感興趣,我對佛法同樣感興趣,我個人認為佛法與科學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哲學界同樣對佛教有盛讚。

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1950年曾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英國哲學家羅素說:“世界上所有宗教中,我所贊成的是佛教。”

英國哲學家柏克森研究唯物哲學,他於1956年寫的專著連續印了十七版,均銷售一空,並翻譯成了法文、德文等多國文字。後來他旅遊至印度,在靈鷲山見到了迦葉尊者(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釋尊涅槃後,他奉命在我國雲南省的雞足山入定,等待56億7千萬年後彌勒佛出世),迦葉尊者帶他到寂靜處,給他傳授了整整一年的佛法,還把他剃度出了家。一年後他回到倫敦,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眾多專家、學者邀請他作了一次演講,演講時,他身披袈裟,向大家介紹了佛法,指出他以前論著中唯物哲學的錯誤之處,並作了懺悔,還一一回答了大家關於佛法與哲學等方面的各類問題。當時就有九十六位博士在他面前皈依了佛教,其中有生物博士米克恩,神學博士甄克費勒、化學博士羅斯哈德,天文學博士哀潑思等等。

哲學裡最核心的辯證法就是從佛教裡學得的。

XXX說:“辯證法在佛教徒那裡已經達到比較精緻的程度。”

XXX說:“辯證的思想只有對於人才是可能的,並且只對於相對高級發展階段的人(佛教徒和希臘人)才是可能的。”XXX又說:“佛教徒處在理性思惟的高級階段,人類到釋迦牟尼佛時代,辯證思惟才成熟,辯證法最初來源於佛教徒。”

佛法的神奇深奧,最貼切的用詞就是“不可思議”。舉幾個簡單的小例子就會知道,真的是“不可思議”。比如,愛因斯坦懷疑時間是不存在的,佛家早就說過,時間不存在。還有些說法,一般不講,講出來怕嚇著世人,但在佛教內部,卻是一般常識。比如:沒有白天黑夜之別,白天黑夜是人的妄想;太陽是不發光的;人沒有生死;人類認定必然存在的“物質”,其實並無實體;有和無是同一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整個宇宙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心,一個人,一個念”;佛不是神,不是造物主,只是掌握了宇宙真實的覺者……這些石破天驚的說話,不深入學習佛法,不瞭解為什麼,誰敢信?但科學遲早會證明,這一切都是真實的,這才是宇宙的真實情況。

遠的不說,現在談得正熱的 “量子學”,就有可能徹底顛覆人類的認知,而佛家早就說過,物質只是一念,宇宙只是一念,研究物質離開念(粗說就是科學家稱為意識的東西)等於研究人卻把人打死解剖屍體,怎麼可能究竟。所以,要想在科學領域有所突破,研究佛學(特別是講宇宙形成真相的楞嚴經)才是最捷徑。

佛教,太博大精深了,太值得認真探究了!

告讀者:這幾天收到許多網友提問,因為比較多,我無法立即一一回答,但我會把問題收集起來,有機會就回答,絕不讓朋友們的問題落空。謝謝大家的信任,阿彌陀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