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肥東長臨河鎮有個青陽村,顧名思義,村莊倚青陽山而靠,以山得名。

一代代青陽人勤勞善良,京福高鐵穿村而過,給青陽山不斷吹來文明新風,長臨河高鐵站位於青陽山附近,讓青陽山與外面的世界“一線相牽”,朝發夕至,青陽人有了更多的詩意和遠方。

山腳下,青陽小學雖已廢棄,但走在其中,青磚綠瓦間,還能感受到當時的學風文風,耳邊彷彿還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聽到學童們散學後的嬉笑追逐聲。風聲漸起,一曲長橋,呼嘯而過的高鐵,給遠方曾經在青陽山下嬉戲的學友們帶去了山的思念。

回顧青陽村數百年曆史,既有一段段文人墨客的佳話,更有不少美麗的傳說……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肥東長臨河鎮有個青陽村,顧名思義,村莊倚青陽山而靠,以山得名。

一代代青陽人勤勞善良,京福高鐵穿村而過,給青陽山不斷吹來文明新風,長臨河高鐵站位於青陽山附近,讓青陽山與外面的世界“一線相牽”,朝發夕至,青陽人有了更多的詩意和遠方。

山腳下,青陽小學雖已廢棄,但走在其中,青磚綠瓦間,還能感受到當時的學風文風,耳邊彷彿還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聽到學童們散學後的嬉笑追逐聲。風聲漸起,一曲長橋,呼嘯而過的高鐵,給遠方曾經在青陽山下嬉戲的學友們帶去了山的思念。

回顧青陽村數百年曆史,既有一段段文人墨客的佳話,更有不少美麗的傳說……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元末進士出青陽

元朝大德年間,青陽山下出了一位文武雙全的進士,名叫餘闕,祖居河西武威(今甘肅省境內)。其父沙剌藏卜,曾在廬州府為官。餘闕出生於其父廬州任所,但幼年喪父,後舉家遷至青陽村。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肥東長臨河鎮有個青陽村,顧名思義,村莊倚青陽山而靠,以山得名。

一代代青陽人勤勞善良,京福高鐵穿村而過,給青陽山不斷吹來文明新風,長臨河高鐵站位於青陽山附近,讓青陽山與外面的世界“一線相牽”,朝發夕至,青陽人有了更多的詩意和遠方。

山腳下,青陽小學雖已廢棄,但走在其中,青磚綠瓦間,還能感受到當時的學風文風,耳邊彷彿還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聽到學童們散學後的嬉笑追逐聲。風聲漸起,一曲長橋,呼嘯而過的高鐵,給遠方曾經在青陽山下嬉戲的學友們帶去了山的思念。

回顧青陽村數百年曆史,既有一段段文人墨客的佳話,更有不少美麗的傳說……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元末進士出青陽

元朝大德年間,青陽山下出了一位文武雙全的進士,名叫餘闕,祖居河西武威(今甘肅省境內)。其父沙剌藏卜,曾在廬州府為官。餘闕出生於其父廬州任所,但幼年喪父,後舉家遷至青陽村。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美麗的青陽山

據《肥東縣誌》記載,元統元年(1333年),餘闕考中進士,任泗州同知。他為官清正廉潔,不阿權貴。當朝宰相對其極為不滿,將其上報的500餘件案件奏章積壓,拒不上呈。他憤而棄官歸隱青陽村山麓,閉門授徒,奉養老母,蕭然為寒士。餘闕親書楹聯於青陽山房:“苦讀戀青陽,只識得忠孝兩字;稚齡搔白髮,已揮盡心血一腔。”他躬耕鄉里,讀史寫志,時刻關心百姓疾苦,經常賙濟災民,深為百姓愛戴。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肥東長臨河鎮有個青陽村,顧名思義,村莊倚青陽山而靠,以山得名。

一代代青陽人勤勞善良,京福高鐵穿村而過,給青陽山不斷吹來文明新風,長臨河高鐵站位於青陽山附近,讓青陽山與外面的世界“一線相牽”,朝發夕至,青陽人有了更多的詩意和遠方。

山腳下,青陽小學雖已廢棄,但走在其中,青磚綠瓦間,還能感受到當時的學風文風,耳邊彷彿還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聽到學童們散學後的嬉笑追逐聲。風聲漸起,一曲長橋,呼嘯而過的高鐵,給遠方曾經在青陽山下嬉戲的學友們帶去了山的思念。

回顧青陽村數百年曆史,既有一段段文人墨客的佳話,更有不少美麗的傳說……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元末進士出青陽

元朝大德年間,青陽山下出了一位文武雙全的進士,名叫餘闕,祖居河西武威(今甘肅省境內)。其父沙剌藏卜,曾在廬州府為官。餘闕出生於其父廬州任所,但幼年喪父,後舉家遷至青陽村。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美麗的青陽山

據《肥東縣誌》記載,元統元年(1333年),餘闕考中進士,任泗州同知。他為官清正廉潔,不阿權貴。當朝宰相對其極為不滿,將其上報的500餘件案件奏章積壓,拒不上呈。他憤而棄官歸隱青陽村山麓,閉門授徒,奉養老母,蕭然為寒士。餘闕親書楹聯於青陽山房:“苦讀戀青陽,只識得忠孝兩字;稚齡搔白髮,已揮盡心血一腔。”他躬耕鄉里,讀史寫志,時刻關心百姓疾苦,經常賙濟災民,深為百姓愛戴。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保存完好的石牯牛

青陽山房北坡有一塊如耕牛的巨型白石,背依山岡,面向平川,曲身酣睡,世稱“臥牛石”,當地也有人叫“石牯牛”。餘闕常坐石牛背上讀書吟詩。由於其高風亮節、樂善好施的精神為朝廷所聞,遂降旨起用。餘闕入朝後官拜監察御史,入翰林為修撰,編撰遼、金、宋三史。

至1352年,餘闕任淮南行省右丞。由於農民起義軍興起,餘闕受命扼守安慶。他選擇精兵,築巢自守,耕稼於內,僅屯田即“得糧三萬斛,用於軍度而有餘”。如此一來,孤城安慶堅守達6年之久。

1357年冬,義軍陳友諒集結重兵圍攻安慶。餘闕親自上陣浴血奮戰,次年10月17日城陷,他自刎墜入濠西水塘之中,終年56歲,史稱“元末死節之臣”。

明清兩代,青陽山麓的官紳鄉里,為表達對餘闕“為政嚴明”、“潔如冰壺”的敬仰之情,對原18間青陽山房多次修葺,規模漸大,棟宇巍然。四方有識之士,慕名前去瞻仰者絡繹不絕。清末,青陽山房屢遭兵焚,建築物已毀,如今,僅有近千平方米的磚頭瓦礫之地、一塊“臥牛石”、一口被巨石覆蓋的古井,作為歷史的見證。

村裡地標石牯牛

石牯牛坐落在青陽山北山尾,如今仍清晰可見。當地百姓為了保護它,甚至修了一圈圍欄。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肥東長臨河鎮有個青陽村,顧名思義,村莊倚青陽山而靠,以山得名。

一代代青陽人勤勞善良,京福高鐵穿村而過,給青陽山不斷吹來文明新風,長臨河高鐵站位於青陽山附近,讓青陽山與外面的世界“一線相牽”,朝發夕至,青陽人有了更多的詩意和遠方。

山腳下,青陽小學雖已廢棄,但走在其中,青磚綠瓦間,還能感受到當時的學風文風,耳邊彷彿還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聽到學童們散學後的嬉笑追逐聲。風聲漸起,一曲長橋,呼嘯而過的高鐵,給遠方曾經在青陽山下嬉戲的學友們帶去了山的思念。

回顧青陽村數百年曆史,既有一段段文人墨客的佳話,更有不少美麗的傳說……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元末進士出青陽

元朝大德年間,青陽山下出了一位文武雙全的進士,名叫餘闕,祖居河西武威(今甘肅省境內)。其父沙剌藏卜,曾在廬州府為官。餘闕出生於其父廬州任所,但幼年喪父,後舉家遷至青陽村。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美麗的青陽山

據《肥東縣誌》記載,元統元年(1333年),餘闕考中進士,任泗州同知。他為官清正廉潔,不阿權貴。當朝宰相對其極為不滿,將其上報的500餘件案件奏章積壓,拒不上呈。他憤而棄官歸隱青陽村山麓,閉門授徒,奉養老母,蕭然為寒士。餘闕親書楹聯於青陽山房:“苦讀戀青陽,只識得忠孝兩字;稚齡搔白髮,已揮盡心血一腔。”他躬耕鄉里,讀史寫志,時刻關心百姓疾苦,經常賙濟災民,深為百姓愛戴。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保存完好的石牯牛

青陽山房北坡有一塊如耕牛的巨型白石,背依山岡,面向平川,曲身酣睡,世稱“臥牛石”,當地也有人叫“石牯牛”。餘闕常坐石牛背上讀書吟詩。由於其高風亮節、樂善好施的精神為朝廷所聞,遂降旨起用。餘闕入朝後官拜監察御史,入翰林為修撰,編撰遼、金、宋三史。

至1352年,餘闕任淮南行省右丞。由於農民起義軍興起,餘闕受命扼守安慶。他選擇精兵,築巢自守,耕稼於內,僅屯田即“得糧三萬斛,用於軍度而有餘”。如此一來,孤城安慶堅守達6年之久。

1357年冬,義軍陳友諒集結重兵圍攻安慶。餘闕親自上陣浴血奮戰,次年10月17日城陷,他自刎墜入濠西水塘之中,終年56歲,史稱“元末死節之臣”。

明清兩代,青陽山麓的官紳鄉里,為表達對餘闕“為政嚴明”、“潔如冰壺”的敬仰之情,對原18間青陽山房多次修葺,規模漸大,棟宇巍然。四方有識之士,慕名前去瞻仰者絡繹不絕。清末,青陽山房屢遭兵焚,建築物已毀,如今,僅有近千平方米的磚頭瓦礫之地、一塊“臥牛石”、一口被巨石覆蓋的古井,作為歷史的見證。

村裡地標石牯牛

石牯牛坐落在青陽山北山尾,如今仍清晰可見。當地百姓為了保護它,甚至修了一圈圍欄。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青陽小學舊址

歷史上有段神話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石牯牛是一頭牛,有頭有尾,白天睡在原地不動就像真正的石頭牛,到了夜間,就起身到附近百姓的田地裡吃莊稼,給當地百姓的莊稼帶來嚴重的破壞和損失,甚至絕收。百姓想要收服他,可是總是失敗,長此以往,使得當地百姓是叫苦不迭,遂到土地廟祈求上天幫助他們解除困境。土地神得知詳細情況後,便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此事,玉皇大帝下令雷公老爺下凡,打掉牛頭牛尾。從此以後,老百姓的莊稼再也沒有受到破壞。

以前曾有村民在石牯牛上打一個炮眼,準備將石牯牛炸掉,用石牯牛上的石頭來建房,被地方的政府和村民制止。一直以來,南來北往的家鄉人,總是會把石牯牛作為路標,心裡面記著家鄉有個石牯牛,記著關於石牯牛上發生的神話傳說以及點點滴滴。甚至有些海外遊子在和家鄉親屬通電話時,還時常問起石牯牛是否還在。

古井結緣沈萬三

在青陽山南麓最高峰下方,有口石井,石井上方有一塊十平方米的大石塊,厚達60釐米。這口古井是在哪一年代建起的,當地人也說不清楚,傳說元末進士餘闕來到青陽村之後,將他的青陽書院建在這口井不遠處,每當餘闕讀書之時,經常繞井而行,至累時,便依井而坐,小憩片刻。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肥東長臨河鎮有個青陽村,顧名思義,村莊倚青陽山而靠,以山得名。

一代代青陽人勤勞善良,京福高鐵穿村而過,給青陽山不斷吹來文明新風,長臨河高鐵站位於青陽山附近,讓青陽山與外面的世界“一線相牽”,朝發夕至,青陽人有了更多的詩意和遠方。

山腳下,青陽小學雖已廢棄,但走在其中,青磚綠瓦間,還能感受到當時的學風文風,耳邊彷彿還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聽到學童們散學後的嬉笑追逐聲。風聲漸起,一曲長橋,呼嘯而過的高鐵,給遠方曾經在青陽山下嬉戲的學友們帶去了山的思念。

回顧青陽村數百年曆史,既有一段段文人墨客的佳話,更有不少美麗的傳說……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元末進士出青陽

元朝大德年間,青陽山下出了一位文武雙全的進士,名叫餘闕,祖居河西武威(今甘肅省境內)。其父沙剌藏卜,曾在廬州府為官。餘闕出生於其父廬州任所,但幼年喪父,後舉家遷至青陽村。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美麗的青陽山

據《肥東縣誌》記載,元統元年(1333年),餘闕考中進士,任泗州同知。他為官清正廉潔,不阿權貴。當朝宰相對其極為不滿,將其上報的500餘件案件奏章積壓,拒不上呈。他憤而棄官歸隱青陽村山麓,閉門授徒,奉養老母,蕭然為寒士。餘闕親書楹聯於青陽山房:“苦讀戀青陽,只識得忠孝兩字;稚齡搔白髮,已揮盡心血一腔。”他躬耕鄉里,讀史寫志,時刻關心百姓疾苦,經常賙濟災民,深為百姓愛戴。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保存完好的石牯牛

青陽山房北坡有一塊如耕牛的巨型白石,背依山岡,面向平川,曲身酣睡,世稱“臥牛石”,當地也有人叫“石牯牛”。餘闕常坐石牛背上讀書吟詩。由於其高風亮節、樂善好施的精神為朝廷所聞,遂降旨起用。餘闕入朝後官拜監察御史,入翰林為修撰,編撰遼、金、宋三史。

至1352年,餘闕任淮南行省右丞。由於農民起義軍興起,餘闕受命扼守安慶。他選擇精兵,築巢自守,耕稼於內,僅屯田即“得糧三萬斛,用於軍度而有餘”。如此一來,孤城安慶堅守達6年之久。

1357年冬,義軍陳友諒集結重兵圍攻安慶。餘闕親自上陣浴血奮戰,次年10月17日城陷,他自刎墜入濠西水塘之中,終年56歲,史稱“元末死節之臣”。

明清兩代,青陽山麓的官紳鄉里,為表達對餘闕“為政嚴明”、“潔如冰壺”的敬仰之情,對原18間青陽山房多次修葺,規模漸大,棟宇巍然。四方有識之士,慕名前去瞻仰者絡繹不絕。清末,青陽山房屢遭兵焚,建築物已毀,如今,僅有近千平方米的磚頭瓦礫之地、一塊“臥牛石”、一口被巨石覆蓋的古井,作為歷史的見證。

村裡地標石牯牛

石牯牛坐落在青陽山北山尾,如今仍清晰可見。當地百姓為了保護它,甚至修了一圈圍欄。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青陽小學舊址

歷史上有段神話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石牯牛是一頭牛,有頭有尾,白天睡在原地不動就像真正的石頭牛,到了夜間,就起身到附近百姓的田地裡吃莊稼,給當地百姓的莊稼帶來嚴重的破壞和損失,甚至絕收。百姓想要收服他,可是總是失敗,長此以往,使得當地百姓是叫苦不迭,遂到土地廟祈求上天幫助他們解除困境。土地神得知詳細情況後,便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此事,玉皇大帝下令雷公老爺下凡,打掉牛頭牛尾。從此以後,老百姓的莊稼再也沒有受到破壞。

以前曾有村民在石牯牛上打一個炮眼,準備將石牯牛炸掉,用石牯牛上的石頭來建房,被地方的政府和村民制止。一直以來,南來北往的家鄉人,總是會把石牯牛作為路標,心裡面記著家鄉有個石牯牛,記著關於石牯牛上發生的神話傳說以及點點滴滴。甚至有些海外遊子在和家鄉親屬通電話時,還時常問起石牯牛是否還在。

古井結緣沈萬三

在青陽山南麓最高峰下方,有口石井,石井上方有一塊十平方米的大石塊,厚達60釐米。這口古井是在哪一年代建起的,當地人也說不清楚,傳說元末進士餘闕來到青陽村之後,將他的青陽書院建在這口井不遠處,每當餘闕讀書之時,經常繞井而行,至累時,便依井而坐,小憩片刻。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京福高鐵呼嘯而過

到明朝年間,有傳說大財主沈萬三到此見到這口古井,非常喜歡,決定將這口古井修葺一番。據說當時沈萬三是富可敵國,於是將這口古井的所有用具全部用黃金打造,就連挑水的水桶也是用黃金製成的。青陽村人為感謝沈萬三,便給這口井起名“沈萬三井”。

因為這口井在山麓之下,多有泉水注入,井水甘甜,所以周邊的村民多在此用水。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肥東長臨河鎮有個青陽村,顧名思義,村莊倚青陽山而靠,以山得名。

一代代青陽人勤勞善良,京福高鐵穿村而過,給青陽山不斷吹來文明新風,長臨河高鐵站位於青陽山附近,讓青陽山與外面的世界“一線相牽”,朝發夕至,青陽人有了更多的詩意和遠方。

山腳下,青陽小學雖已廢棄,但走在其中,青磚綠瓦間,還能感受到當時的學風文風,耳邊彷彿還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聽到學童們散學後的嬉笑追逐聲。風聲漸起,一曲長橋,呼嘯而過的高鐵,給遠方曾經在青陽山下嬉戲的學友們帶去了山的思念。

回顧青陽村數百年曆史,既有一段段文人墨客的佳話,更有不少美麗的傳說……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元末進士出青陽

元朝大德年間,青陽山下出了一位文武雙全的進士,名叫餘闕,祖居河西武威(今甘肅省境內)。其父沙剌藏卜,曾在廬州府為官。餘闕出生於其父廬州任所,但幼年喪父,後舉家遷至青陽村。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美麗的青陽山

據《肥東縣誌》記載,元統元年(1333年),餘闕考中進士,任泗州同知。他為官清正廉潔,不阿權貴。當朝宰相對其極為不滿,將其上報的500餘件案件奏章積壓,拒不上呈。他憤而棄官歸隱青陽村山麓,閉門授徒,奉養老母,蕭然為寒士。餘闕親書楹聯於青陽山房:“苦讀戀青陽,只識得忠孝兩字;稚齡搔白髮,已揮盡心血一腔。”他躬耕鄉里,讀史寫志,時刻關心百姓疾苦,經常賙濟災民,深為百姓愛戴。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保存完好的石牯牛

青陽山房北坡有一塊如耕牛的巨型白石,背依山岡,面向平川,曲身酣睡,世稱“臥牛石”,當地也有人叫“石牯牛”。餘闕常坐石牛背上讀書吟詩。由於其高風亮節、樂善好施的精神為朝廷所聞,遂降旨起用。餘闕入朝後官拜監察御史,入翰林為修撰,編撰遼、金、宋三史。

至1352年,餘闕任淮南行省右丞。由於農民起義軍興起,餘闕受命扼守安慶。他選擇精兵,築巢自守,耕稼於內,僅屯田即“得糧三萬斛,用於軍度而有餘”。如此一來,孤城安慶堅守達6年之久。

1357年冬,義軍陳友諒集結重兵圍攻安慶。餘闕親自上陣浴血奮戰,次年10月17日城陷,他自刎墜入濠西水塘之中,終年56歲,史稱“元末死節之臣”。

明清兩代,青陽山麓的官紳鄉里,為表達對餘闕“為政嚴明”、“潔如冰壺”的敬仰之情,對原18間青陽山房多次修葺,規模漸大,棟宇巍然。四方有識之士,慕名前去瞻仰者絡繹不絕。清末,青陽山房屢遭兵焚,建築物已毀,如今,僅有近千平方米的磚頭瓦礫之地、一塊“臥牛石”、一口被巨石覆蓋的古井,作為歷史的見證。

村裡地標石牯牛

石牯牛坐落在青陽山北山尾,如今仍清晰可見。當地百姓為了保護它,甚至修了一圈圍欄。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青陽小學舊址

歷史上有段神話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石牯牛是一頭牛,有頭有尾,白天睡在原地不動就像真正的石頭牛,到了夜間,就起身到附近百姓的田地裡吃莊稼,給當地百姓的莊稼帶來嚴重的破壞和損失,甚至絕收。百姓想要收服他,可是總是失敗,長此以往,使得當地百姓是叫苦不迭,遂到土地廟祈求上天幫助他們解除困境。土地神得知詳細情況後,便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此事,玉皇大帝下令雷公老爺下凡,打掉牛頭牛尾。從此以後,老百姓的莊稼再也沒有受到破壞。

以前曾有村民在石牯牛上打一個炮眼,準備將石牯牛炸掉,用石牯牛上的石頭來建房,被地方的政府和村民制止。一直以來,南來北往的家鄉人,總是會把石牯牛作為路標,心裡面記著家鄉有個石牯牛,記著關於石牯牛上發生的神話傳說以及點點滴滴。甚至有些海外遊子在和家鄉親屬通電話時,還時常問起石牯牛是否還在。

古井結緣沈萬三

在青陽山南麓最高峰下方,有口石井,石井上方有一塊十平方米的大石塊,厚達60釐米。這口古井是在哪一年代建起的,當地人也說不清楚,傳說元末進士餘闕來到青陽村之後,將他的青陽書院建在這口井不遠處,每當餘闕讀書之時,經常繞井而行,至累時,便依井而坐,小憩片刻。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京福高鐵呼嘯而過

到明朝年間,有傳說大財主沈萬三到此見到這口古井,非常喜歡,決定將這口古井修葺一番。據說當時沈萬三是富可敵國,於是將這口古井的所有用具全部用黃金打造,就連挑水的水桶也是用黃金製成的。青陽村人為感謝沈萬三,便給這口井起名“沈萬三井”。

因為這口井在山麓之下,多有泉水注入,井水甘甜,所以周邊的村民多在此用水。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信息來源:肥東晨刊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看完別急著走哦~

記得戳下面的“在看”

給小編ZAN一個!

~歡迎留言~

相關閱讀

  • 爆漿的誘惑!咱肥東這裡的藍莓發出邀請函了,請接收~(文末送福利)

  • 鄉鎮動態丨近日八斗鎮、長臨河鎮、牌坊鄉、橋頭集鎮、楊店鄉做了這些工作~

  • @所有人,萬元現金紅包來啦!答題就能領,手慢無,速來!

  • 安徽高考閱卷現場曝光!作文已有高分出現!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肥東長臨河鎮有個青陽村,顧名思義,村莊倚青陽山而靠,以山得名。

一代代青陽人勤勞善良,京福高鐵穿村而過,給青陽山不斷吹來文明新風,長臨河高鐵站位於青陽山附近,讓青陽山與外面的世界“一線相牽”,朝發夕至,青陽人有了更多的詩意和遠方。

山腳下,青陽小學雖已廢棄,但走在其中,青磚綠瓦間,還能感受到當時的學風文風,耳邊彷彿還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聽到學童們散學後的嬉笑追逐聲。風聲漸起,一曲長橋,呼嘯而過的高鐵,給遠方曾經在青陽山下嬉戲的學友們帶去了山的思念。

回顧青陽村數百年曆史,既有一段段文人墨客的佳話,更有不少美麗的傳說……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元末進士出青陽

元朝大德年間,青陽山下出了一位文武雙全的進士,名叫餘闕,祖居河西武威(今甘肅省境內)。其父沙剌藏卜,曾在廬州府為官。餘闕出生於其父廬州任所,但幼年喪父,後舉家遷至青陽村。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美麗的青陽山

據《肥東縣誌》記載,元統元年(1333年),餘闕考中進士,任泗州同知。他為官清正廉潔,不阿權貴。當朝宰相對其極為不滿,將其上報的500餘件案件奏章積壓,拒不上呈。他憤而棄官歸隱青陽村山麓,閉門授徒,奉養老母,蕭然為寒士。餘闕親書楹聯於青陽山房:“苦讀戀青陽,只識得忠孝兩字;稚齡搔白髮,已揮盡心血一腔。”他躬耕鄉里,讀史寫志,時刻關心百姓疾苦,經常賙濟災民,深為百姓愛戴。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保存完好的石牯牛

青陽山房北坡有一塊如耕牛的巨型白石,背依山岡,面向平川,曲身酣睡,世稱“臥牛石”,當地也有人叫“石牯牛”。餘闕常坐石牛背上讀書吟詩。由於其高風亮節、樂善好施的精神為朝廷所聞,遂降旨起用。餘闕入朝後官拜監察御史,入翰林為修撰,編撰遼、金、宋三史。

至1352年,餘闕任淮南行省右丞。由於農民起義軍興起,餘闕受命扼守安慶。他選擇精兵,築巢自守,耕稼於內,僅屯田即“得糧三萬斛,用於軍度而有餘”。如此一來,孤城安慶堅守達6年之久。

1357年冬,義軍陳友諒集結重兵圍攻安慶。餘闕親自上陣浴血奮戰,次年10月17日城陷,他自刎墜入濠西水塘之中,終年56歲,史稱“元末死節之臣”。

明清兩代,青陽山麓的官紳鄉里,為表達對餘闕“為政嚴明”、“潔如冰壺”的敬仰之情,對原18間青陽山房多次修葺,規模漸大,棟宇巍然。四方有識之士,慕名前去瞻仰者絡繹不絕。清末,青陽山房屢遭兵焚,建築物已毀,如今,僅有近千平方米的磚頭瓦礫之地、一塊“臥牛石”、一口被巨石覆蓋的古井,作為歷史的見證。

村裡地標石牯牛

石牯牛坐落在青陽山北山尾,如今仍清晰可見。當地百姓為了保護它,甚至修了一圈圍欄。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青陽小學舊址

歷史上有段神話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石牯牛是一頭牛,有頭有尾,白天睡在原地不動就像真正的石頭牛,到了夜間,就起身到附近百姓的田地裡吃莊稼,給當地百姓的莊稼帶來嚴重的破壞和損失,甚至絕收。百姓想要收服他,可是總是失敗,長此以往,使得當地百姓是叫苦不迭,遂到土地廟祈求上天幫助他們解除困境。土地神得知詳細情況後,便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此事,玉皇大帝下令雷公老爺下凡,打掉牛頭牛尾。從此以後,老百姓的莊稼再也沒有受到破壞。

以前曾有村民在石牯牛上打一個炮眼,準備將石牯牛炸掉,用石牯牛上的石頭來建房,被地方的政府和村民制止。一直以來,南來北往的家鄉人,總是會把石牯牛作為路標,心裡面記著家鄉有個石牯牛,記著關於石牯牛上發生的神話傳說以及點點滴滴。甚至有些海外遊子在和家鄉親屬通電話時,還時常問起石牯牛是否還在。

古井結緣沈萬三

在青陽山南麓最高峰下方,有口石井,石井上方有一塊十平方米的大石塊,厚達60釐米。這口古井是在哪一年代建起的,當地人也說不清楚,傳說元末進士餘闕來到青陽村之後,將他的青陽書院建在這口井不遠處,每當餘闕讀書之時,經常繞井而行,至累時,便依井而坐,小憩片刻。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京福高鐵呼嘯而過

到明朝年間,有傳說大財主沈萬三到此見到這口古井,非常喜歡,決定將這口古井修葺一番。據說當時沈萬三是富可敵國,於是將這口古井的所有用具全部用黃金打造,就連挑水的水桶也是用黃金製成的。青陽村人為感謝沈萬三,便給這口井起名“沈萬三井”。

因為這口井在山麓之下,多有泉水注入,井水甘甜,所以周邊的村民多在此用水。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信息來源:肥東晨刊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看完別急著走哦~

記得戳下面的“在看”

給小編ZAN一個!

~歡迎留言~

相關閱讀

  • 爆漿的誘惑!咱肥東這裡的藍莓發出邀請函了,請接收~(文末送福利)

  • 鄉鎮動態丨近日八斗鎮、長臨河鎮、牌坊鄉、橋頭集鎮、楊店鄉做了這些工作~

  • @所有人,萬元現金紅包來啦!答題就能領,手慢無,速來!

  • 安徽高考閱卷現場曝光!作文已有高分出現!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肥東長臨河鎮有個青陽村,顧名思義,村莊倚青陽山而靠,以山得名。

一代代青陽人勤勞善良,京福高鐵穿村而過,給青陽山不斷吹來文明新風,長臨河高鐵站位於青陽山附近,讓青陽山與外面的世界“一線相牽”,朝發夕至,青陽人有了更多的詩意和遠方。

山腳下,青陽小學雖已廢棄,但走在其中,青磚綠瓦間,還能感受到當時的學風文風,耳邊彷彿還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聽到學童們散學後的嬉笑追逐聲。風聲漸起,一曲長橋,呼嘯而過的高鐵,給遠方曾經在青陽山下嬉戲的學友們帶去了山的思念。

回顧青陽村數百年曆史,既有一段段文人墨客的佳話,更有不少美麗的傳說……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元末進士出青陽

元朝大德年間,青陽山下出了一位文武雙全的進士,名叫餘闕,祖居河西武威(今甘肅省境內)。其父沙剌藏卜,曾在廬州府為官。餘闕出生於其父廬州任所,但幼年喪父,後舉家遷至青陽村。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美麗的青陽山

據《肥東縣誌》記載,元統元年(1333年),餘闕考中進士,任泗州同知。他為官清正廉潔,不阿權貴。當朝宰相對其極為不滿,將其上報的500餘件案件奏章積壓,拒不上呈。他憤而棄官歸隱青陽村山麓,閉門授徒,奉養老母,蕭然為寒士。餘闕親書楹聯於青陽山房:“苦讀戀青陽,只識得忠孝兩字;稚齡搔白髮,已揮盡心血一腔。”他躬耕鄉里,讀史寫志,時刻關心百姓疾苦,經常賙濟災民,深為百姓愛戴。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保存完好的石牯牛

青陽山房北坡有一塊如耕牛的巨型白石,背依山岡,面向平川,曲身酣睡,世稱“臥牛石”,當地也有人叫“石牯牛”。餘闕常坐石牛背上讀書吟詩。由於其高風亮節、樂善好施的精神為朝廷所聞,遂降旨起用。餘闕入朝後官拜監察御史,入翰林為修撰,編撰遼、金、宋三史。

至1352年,餘闕任淮南行省右丞。由於農民起義軍興起,餘闕受命扼守安慶。他選擇精兵,築巢自守,耕稼於內,僅屯田即“得糧三萬斛,用於軍度而有餘”。如此一來,孤城安慶堅守達6年之久。

1357年冬,義軍陳友諒集結重兵圍攻安慶。餘闕親自上陣浴血奮戰,次年10月17日城陷,他自刎墜入濠西水塘之中,終年56歲,史稱“元末死節之臣”。

明清兩代,青陽山麓的官紳鄉里,為表達對餘闕“為政嚴明”、“潔如冰壺”的敬仰之情,對原18間青陽山房多次修葺,規模漸大,棟宇巍然。四方有識之士,慕名前去瞻仰者絡繹不絕。清末,青陽山房屢遭兵焚,建築物已毀,如今,僅有近千平方米的磚頭瓦礫之地、一塊“臥牛石”、一口被巨石覆蓋的古井,作為歷史的見證。

村裡地標石牯牛

石牯牛坐落在青陽山北山尾,如今仍清晰可見。當地百姓為了保護它,甚至修了一圈圍欄。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青陽小學舊址

歷史上有段神話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石牯牛是一頭牛,有頭有尾,白天睡在原地不動就像真正的石頭牛,到了夜間,就起身到附近百姓的田地裡吃莊稼,給當地百姓的莊稼帶來嚴重的破壞和損失,甚至絕收。百姓想要收服他,可是總是失敗,長此以往,使得當地百姓是叫苦不迭,遂到土地廟祈求上天幫助他們解除困境。土地神得知詳細情況後,便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此事,玉皇大帝下令雷公老爺下凡,打掉牛頭牛尾。從此以後,老百姓的莊稼再也沒有受到破壞。

以前曾有村民在石牯牛上打一個炮眼,準備將石牯牛炸掉,用石牯牛上的石頭來建房,被地方的政府和村民制止。一直以來,南來北往的家鄉人,總是會把石牯牛作為路標,心裡面記著家鄉有個石牯牛,記著關於石牯牛上發生的神話傳說以及點點滴滴。甚至有些海外遊子在和家鄉親屬通電話時,還時常問起石牯牛是否還在。

古井結緣沈萬三

在青陽山南麓最高峰下方,有口石井,石井上方有一塊十平方米的大石塊,厚達60釐米。這口古井是在哪一年代建起的,當地人也說不清楚,傳說元末進士餘闕來到青陽村之後,將他的青陽書院建在這口井不遠處,每當餘闕讀書之時,經常繞井而行,至累時,便依井而坐,小憩片刻。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京福高鐵呼嘯而過

到明朝年間,有傳說大財主沈萬三到此見到這口古井,非常喜歡,決定將這口古井修葺一番。據說當時沈萬三是富可敵國,於是將這口古井的所有用具全部用黃金打造,就連挑水的水桶也是用黃金製成的。青陽村人為感謝沈萬三,便給這口井起名“沈萬三井”。

因為這口井在山麓之下,多有泉水注入,井水甘甜,所以周邊的村民多在此用水。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信息來源:肥東晨刊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看完別急著走哦~

記得戳下面的“在看”

給小編ZAN一個!

~歡迎留言~

相關閱讀

  • 爆漿的誘惑!咱肥東這裡的藍莓發出邀請函了,請接收~(文末送福利)

  • 鄉鎮動態丨近日八斗鎮、長臨河鎮、牌坊鄉、橋頭集鎮、楊店鄉做了這些工作~

  • @所有人,萬元現金紅包來啦!答題就能領,手慢無,速來!

  • 安徽高考閱卷現場曝光!作文已有高分出現!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肥東長臨河鎮有個青陽村,顧名思義,村莊倚青陽山而靠,以山得名。

一代代青陽人勤勞善良,京福高鐵穿村而過,給青陽山不斷吹來文明新風,長臨河高鐵站位於青陽山附近,讓青陽山與外面的世界“一線相牽”,朝發夕至,青陽人有了更多的詩意和遠方。

山腳下,青陽小學雖已廢棄,但走在其中,青磚綠瓦間,還能感受到當時的學風文風,耳邊彷彿還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聽到學童們散學後的嬉笑追逐聲。風聲漸起,一曲長橋,呼嘯而過的高鐵,給遠方曾經在青陽山下嬉戲的學友們帶去了山的思念。

回顧青陽村數百年曆史,既有一段段文人墨客的佳話,更有不少美麗的傳說……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元末進士出青陽

元朝大德年間,青陽山下出了一位文武雙全的進士,名叫餘闕,祖居河西武威(今甘肅省境內)。其父沙剌藏卜,曾在廬州府為官。餘闕出生於其父廬州任所,但幼年喪父,後舉家遷至青陽村。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美麗的青陽山

據《肥東縣誌》記載,元統元年(1333年),餘闕考中進士,任泗州同知。他為官清正廉潔,不阿權貴。當朝宰相對其極為不滿,將其上報的500餘件案件奏章積壓,拒不上呈。他憤而棄官歸隱青陽村山麓,閉門授徒,奉養老母,蕭然為寒士。餘闕親書楹聯於青陽山房:“苦讀戀青陽,只識得忠孝兩字;稚齡搔白髮,已揮盡心血一腔。”他躬耕鄉里,讀史寫志,時刻關心百姓疾苦,經常賙濟災民,深為百姓愛戴。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保存完好的石牯牛

青陽山房北坡有一塊如耕牛的巨型白石,背依山岡,面向平川,曲身酣睡,世稱“臥牛石”,當地也有人叫“石牯牛”。餘闕常坐石牛背上讀書吟詩。由於其高風亮節、樂善好施的精神為朝廷所聞,遂降旨起用。餘闕入朝後官拜監察御史,入翰林為修撰,編撰遼、金、宋三史。

至1352年,餘闕任淮南行省右丞。由於農民起義軍興起,餘闕受命扼守安慶。他選擇精兵,築巢自守,耕稼於內,僅屯田即“得糧三萬斛,用於軍度而有餘”。如此一來,孤城安慶堅守達6年之久。

1357年冬,義軍陳友諒集結重兵圍攻安慶。餘闕親自上陣浴血奮戰,次年10月17日城陷,他自刎墜入濠西水塘之中,終年56歲,史稱“元末死節之臣”。

明清兩代,青陽山麓的官紳鄉里,為表達對餘闕“為政嚴明”、“潔如冰壺”的敬仰之情,對原18間青陽山房多次修葺,規模漸大,棟宇巍然。四方有識之士,慕名前去瞻仰者絡繹不絕。清末,青陽山房屢遭兵焚,建築物已毀,如今,僅有近千平方米的磚頭瓦礫之地、一塊“臥牛石”、一口被巨石覆蓋的古井,作為歷史的見證。

村裡地標石牯牛

石牯牛坐落在青陽山北山尾,如今仍清晰可見。當地百姓為了保護它,甚至修了一圈圍欄。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青陽小學舊址

歷史上有段神話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石牯牛是一頭牛,有頭有尾,白天睡在原地不動就像真正的石頭牛,到了夜間,就起身到附近百姓的田地裡吃莊稼,給當地百姓的莊稼帶來嚴重的破壞和損失,甚至絕收。百姓想要收服他,可是總是失敗,長此以往,使得當地百姓是叫苦不迭,遂到土地廟祈求上天幫助他們解除困境。土地神得知詳細情況後,便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此事,玉皇大帝下令雷公老爺下凡,打掉牛頭牛尾。從此以後,老百姓的莊稼再也沒有受到破壞。

以前曾有村民在石牯牛上打一個炮眼,準備將石牯牛炸掉,用石牯牛上的石頭來建房,被地方的政府和村民制止。一直以來,南來北往的家鄉人,總是會把石牯牛作為路標,心裡面記著家鄉有個石牯牛,記著關於石牯牛上發生的神話傳說以及點點滴滴。甚至有些海外遊子在和家鄉親屬通電話時,還時常問起石牯牛是否還在。

古井結緣沈萬三

在青陽山南麓最高峰下方,有口石井,石井上方有一塊十平方米的大石塊,厚達60釐米。這口古井是在哪一年代建起的,當地人也說不清楚,傳說元末進士餘闕來到青陽村之後,將他的青陽書院建在這口井不遠處,每當餘闕讀書之時,經常繞井而行,至累時,便依井而坐,小憩片刻。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京福高鐵呼嘯而過

到明朝年間,有傳說大財主沈萬三到此見到這口古井,非常喜歡,決定將這口古井修葺一番。據說當時沈萬三是富可敵國,於是將這口古井的所有用具全部用黃金打造,就連挑水的水桶也是用黃金製成的。青陽村人為感謝沈萬三,便給這口井起名“沈萬三井”。

因為這口井在山麓之下,多有泉水注入,井水甘甜,所以周邊的村民多在此用水。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信息來源:肥東晨刊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看完別急著走哦~

記得戳下面的“在看”

給小編ZAN一個!

~歡迎留言~

相關閱讀

  • 爆漿的誘惑!咱肥東這裡的藍莓發出邀請函了,請接收~(文末送福利)

  • 鄉鎮動態丨近日八斗鎮、長臨河鎮、牌坊鄉、橋頭集鎮、楊店鄉做了這些工作~

  • @所有人,萬元現金紅包來啦!答題就能領,手慢無,速來!

  • 安徽高考閱卷現場曝光!作文已有高分出現!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在看的,麻煩點一下唄~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肥東長臨河鎮有個青陽村,顧名思義,村莊倚青陽山而靠,以山得名。

一代代青陽人勤勞善良,京福高鐵穿村而過,給青陽山不斷吹來文明新風,長臨河高鐵站位於青陽山附近,讓青陽山與外面的世界“一線相牽”,朝發夕至,青陽人有了更多的詩意和遠方。

山腳下,青陽小學雖已廢棄,但走在其中,青磚綠瓦間,還能感受到當時的學風文風,耳邊彷彿還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聽到學童們散學後的嬉笑追逐聲。風聲漸起,一曲長橋,呼嘯而過的高鐵,給遠方曾經在青陽山下嬉戲的學友們帶去了山的思念。

回顧青陽村數百年曆史,既有一段段文人墨客的佳話,更有不少美麗的傳說……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元末進士出青陽

元朝大德年間,青陽山下出了一位文武雙全的進士,名叫餘闕,祖居河西武威(今甘肅省境內)。其父沙剌藏卜,曾在廬州府為官。餘闕出生於其父廬州任所,但幼年喪父,後舉家遷至青陽村。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美麗的青陽山

據《肥東縣誌》記載,元統元年(1333年),餘闕考中進士,任泗州同知。他為官清正廉潔,不阿權貴。當朝宰相對其極為不滿,將其上報的500餘件案件奏章積壓,拒不上呈。他憤而棄官歸隱青陽村山麓,閉門授徒,奉養老母,蕭然為寒士。餘闕親書楹聯於青陽山房:“苦讀戀青陽,只識得忠孝兩字;稚齡搔白髮,已揮盡心血一腔。”他躬耕鄉里,讀史寫志,時刻關心百姓疾苦,經常賙濟災民,深為百姓愛戴。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保存完好的石牯牛

青陽山房北坡有一塊如耕牛的巨型白石,背依山岡,面向平川,曲身酣睡,世稱“臥牛石”,當地也有人叫“石牯牛”。餘闕常坐石牛背上讀書吟詩。由於其高風亮節、樂善好施的精神為朝廷所聞,遂降旨起用。餘闕入朝後官拜監察御史,入翰林為修撰,編撰遼、金、宋三史。

至1352年,餘闕任淮南行省右丞。由於農民起義軍興起,餘闕受命扼守安慶。他選擇精兵,築巢自守,耕稼於內,僅屯田即“得糧三萬斛,用於軍度而有餘”。如此一來,孤城安慶堅守達6年之久。

1357年冬,義軍陳友諒集結重兵圍攻安慶。餘闕親自上陣浴血奮戰,次年10月17日城陷,他自刎墜入濠西水塘之中,終年56歲,史稱“元末死節之臣”。

明清兩代,青陽山麓的官紳鄉里,為表達對餘闕“為政嚴明”、“潔如冰壺”的敬仰之情,對原18間青陽山房多次修葺,規模漸大,棟宇巍然。四方有識之士,慕名前去瞻仰者絡繹不絕。清末,青陽山房屢遭兵焚,建築物已毀,如今,僅有近千平方米的磚頭瓦礫之地、一塊“臥牛石”、一口被巨石覆蓋的古井,作為歷史的見證。

村裡地標石牯牛

石牯牛坐落在青陽山北山尾,如今仍清晰可見。當地百姓為了保護它,甚至修了一圈圍欄。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青陽小學舊址

歷史上有段神話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石牯牛是一頭牛,有頭有尾,白天睡在原地不動就像真正的石頭牛,到了夜間,就起身到附近百姓的田地裡吃莊稼,給當地百姓的莊稼帶來嚴重的破壞和損失,甚至絕收。百姓想要收服他,可是總是失敗,長此以往,使得當地百姓是叫苦不迭,遂到土地廟祈求上天幫助他們解除困境。土地神得知詳細情況後,便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此事,玉皇大帝下令雷公老爺下凡,打掉牛頭牛尾。從此以後,老百姓的莊稼再也沒有受到破壞。

以前曾有村民在石牯牛上打一個炮眼,準備將石牯牛炸掉,用石牯牛上的石頭來建房,被地方的政府和村民制止。一直以來,南來北往的家鄉人,總是會把石牯牛作為路標,心裡面記著家鄉有個石牯牛,記著關於石牯牛上發生的神話傳說以及點點滴滴。甚至有些海外遊子在和家鄉親屬通電話時,還時常問起石牯牛是否還在。

古井結緣沈萬三

在青陽山南麓最高峰下方,有口石井,石井上方有一塊十平方米的大石塊,厚達60釐米。這口古井是在哪一年代建起的,當地人也說不清楚,傳說元末進士餘闕來到青陽村之後,將他的青陽書院建在這口井不遠處,每當餘闕讀書之時,經常繞井而行,至累時,便依井而坐,小憩片刻。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京福高鐵呼嘯而過

到明朝年間,有傳說大財主沈萬三到此見到這口古井,非常喜歡,決定將這口古井修葺一番。據說當時沈萬三是富可敵國,於是將這口古井的所有用具全部用黃金打造,就連挑水的水桶也是用黃金製成的。青陽村人為感謝沈萬三,便給這口井起名“沈萬三井”。

因為這口井在山麓之下,多有泉水注入,井水甘甜,所以周邊的村民多在此用水。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信息來源:肥東晨刊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看完別急著走哦~

記得戳下面的“在看”

給小編ZAN一個!

~歡迎留言~

相關閱讀

  • 爆漿的誘惑!咱肥東這裡的藍莓發出邀請函了,請接收~(文末送福利)

  • 鄉鎮動態丨近日八斗鎮、長臨河鎮、牌坊鄉、橋頭集鎮、楊店鄉做了這些工作~

  • @所有人,萬元現金紅包來啦!答題就能領,手慢無,速來!

  • 安徽高考閱卷現場曝光!作文已有高分出現!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在看的,麻煩點一下唄~

咱肥東這個地方的百年故事你有聽過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