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語教育聯盟怎樣才能“哈拉少”

俄語 英語 大學 經濟 東北網 2017-05-09

黑龍江日報5月7日訊 曾幾何時,一句хорошо(俄語意為“好”,音“哈拉少”)拉近了黑龍江與俄羅斯民眾交流往來的距離。如今,在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牽動下,中俄兩國文化、藝術、醫療、經濟交流往來多點碰觸、深度互聯,帶動掀起新一輪“中文熱”“俄語熱”。與以往“半路出家”學外語的做法不同,哈爾濱多個學校聯合成立首個俄語學科教育聯盟,迴歸“零起點”俄語教學模式,讓小、初、高俄語學科學段教學實現無縫對接,這既有呼應教育發展時代需求、發揮當地俄語教學師資優勢的考量,也有拓展學生學習平臺與視野、培養儲備俄語專業人才的遠見。

世界傾聽中國,中國瞭解世界,不管是“走出去”,還是“請進來”,語言互通是前提。每年的中俄博覽會期間,俄語翻譯人才往往“千金難求”。同時,隨著中俄之間醫藥診療、電子商務、跨境物流等交流往來的日益頻繁,“入門級”俄語口語交流早已難當其任,具有綜合知識背景的俄語專業人才成為“稀缺品”。一面是市場“求之不得”,一面是人才“儲備不足”,這個缺口,需要教育來補。中國俄語界素有“天下俄語半是黑”之說,這個“黑”字,就是對黑龍江俄語人才培養條件的肯定。先天的地緣優勢、民間的頻繁往來以及政策的深度推動,讓我省俄語教學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俄語學科教育聯盟的成立,致力於打通從小學到高中的俄語學習通道,也為高校俄語人才提供了一定儲備與供給,於改觀俄語高端翻譯人才匱乏的局面大有裨益。

掌握一門語言,學以致用是終極目的。“小語種”之所以“小”,是因為相對使用面廣的英語來說,具有侷限性。畢竟從小學開始的“零基礎”俄語學習最終抵達高校優秀俄語專業“塔尖”的人,是少數,還有絕大多數學生在求學、求職過程中需要英語這一工具。“零起點”俄語班安排俄語為第一外語,英語為第二外語,就是為學生髮展的可能性進行了有效預設,有了這種彈性考慮,才能打消學生顧慮,選擇學習“小語種”。早在十多年前,上海等地的一些中學,就創造性地開設了法語+英語、德語+英語等“小語種”課程,通過招生、入學政策上的“定向准入”,為學生在中高考時搶佔有利“點位”,為學生升入“小語種”所在國家大學學習創造便利,這樣的政策牽動方式,俄語學科教育聯盟可以借鑑,從而做大做強。

每一門“小語種”的背後,都鏈接著“大時代”的風起雲湧。20世紀40年代末期,楊絳先生自學西班牙語並翻譯《堂吉訶德》,成為中國直接從西班牙語翻譯的第一個譯本,打開了國人閱讀西班牙名著的另一扇大門。讀懂“小語種”背後的時代需求,暢通“小語種”人才學習、培養、晉升渠道,“小語種”才能贏得“大未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