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去朋友家玩,朋友家有一個兒子,已經三週歲了,我本想去抱抱他,但是他卻很暴躁動手打人,朋友說不知道怎麼回事,最近半個月特別叛逆,脾氣也特別暴躁,只要不和心意就是哭鬧,軟硬招式全都用了就是沒用。

而且特別頭疼的是孩子特別黏著媽媽,只要看不到媽媽就歇斯底里的哭鬧,一刻也不能離開,孩子也不喜歡別人親近他,更不喜歡爸爸,他每次看見爸爸就像看見敵人一樣,特別是爸爸媽媽親近一下他就會哭鬧。

“爸爸,你是個壞蛋,你走開,你離開我媽媽的房間,不准你喝湯。”

但是很奇怪的是,朋友的兒子經常表白“媽媽我喜歡你”“媽媽我想長成你”“媽媽我要和你結婚”的這類話。

其實這種現象有很多,如果孩子老是說這樣的話,大概是孩子的“俄狄浦斯期”到來了。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去朋友家玩,朋友家有一個兒子,已經三週歲了,我本想去抱抱他,但是他卻很暴躁動手打人,朋友說不知道怎麼回事,最近半個月特別叛逆,脾氣也特別暴躁,只要不和心意就是哭鬧,軟硬招式全都用了就是沒用。

而且特別頭疼的是孩子特別黏著媽媽,只要看不到媽媽就歇斯底里的哭鬧,一刻也不能離開,孩子也不喜歡別人親近他,更不喜歡爸爸,他每次看見爸爸就像看見敵人一樣,特別是爸爸媽媽親近一下他就會哭鬧。

“爸爸,你是個壞蛋,你走開,你離開我媽媽的房間,不准你喝湯。”

但是很奇怪的是,朋友的兒子經常表白“媽媽我喜歡你”“媽媽我想長成你”“媽媽我要和你結婚”的這類話。

其實這種現象有很多,如果孩子老是說這樣的話,大概是孩子的“俄狄浦斯期”到來了。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弗洛伊德經典精神分析的理論將孩子的心理髮展分為5個階段:

1、口欲期(1歲前):喜歡用脣、牙齒去啃咬一些東西,比如啃手指頭,吃奶,吸吮

2、肛欲期(1-3歲):喜歡將自己的尿漬儘量擴大,喜歡到處大小便。

3、俄狄浦斯期(3-5歲):其快樂來源為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戀母或戀父。

4、潛伏期(5-12歲):兒童將興趣轉向外部,對外界充滿好奇,去發展各種知識和技能,以便應付環境的需要。

5、生殖期(12歲以後):性慾逐漸開始正常轉向異性。這一階段起於青春期,貫穿於整個成年期。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去朋友家玩,朋友家有一個兒子,已經三週歲了,我本想去抱抱他,但是他卻很暴躁動手打人,朋友說不知道怎麼回事,最近半個月特別叛逆,脾氣也特別暴躁,只要不和心意就是哭鬧,軟硬招式全都用了就是沒用。

而且特別頭疼的是孩子特別黏著媽媽,只要看不到媽媽就歇斯底里的哭鬧,一刻也不能離開,孩子也不喜歡別人親近他,更不喜歡爸爸,他每次看見爸爸就像看見敵人一樣,特別是爸爸媽媽親近一下他就會哭鬧。

“爸爸,你是個壞蛋,你走開,你離開我媽媽的房間,不准你喝湯。”

但是很奇怪的是,朋友的兒子經常表白“媽媽我喜歡你”“媽媽我想長成你”“媽媽我要和你結婚”的這類話。

其實這種現象有很多,如果孩子老是說這樣的話,大概是孩子的“俄狄浦斯期”到來了。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弗洛伊德經典精神分析的理論將孩子的心理髮展分為5個階段:

1、口欲期(1歲前):喜歡用脣、牙齒去啃咬一些東西,比如啃手指頭,吃奶,吸吮

2、肛欲期(1-3歲):喜歡將自己的尿漬儘量擴大,喜歡到處大小便。

3、俄狄浦斯期(3-5歲):其快樂來源為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戀母或戀父。

4、潛伏期(5-12歲):兒童將興趣轉向外部,對外界充滿好奇,去發展各種知識和技能,以便應付環境的需要。

5、生殖期(12歲以後):性慾逐漸開始正常轉向異性。這一階段起於青春期,貫穿於整個成年期。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什麼是俄狄浦斯期?

俄狄浦斯情結又稱"戀母情結",由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弗洛伊德提出,兒童在性發展的對象選擇時期,開始向外界尋求性對象,對於幼兒,這個對象首先是雙親,男孩以母親為選擇對象而女孩則常以父親為選擇對象。

俄狄浦斯情結的說法,緣自古希臘,是一個弒父戀母的故事。

主人公俄狄浦斯因為一個預言,既將會殺死他的父親而和他的母親結婚,於是他的父親就勃然大怒將他丟棄,有個牧羊人發現了他,把他送給鄰國的國王當兒子。俄狄浦斯並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誰。很多年以後他殺死了自己的父親,迎娶了自己的母親,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承受不了心中的痛苦,刺瞎了自己的雙眼,離開底比斯,並自我放逐。

心理學用俄狄浦斯情結來比喻有戀母情結的人,有跟父親作對以競爭母親的傾向,同時又因為道德倫理的壓力,而有自我毀滅以解除痛苦的傾向。

弗洛伊德的理論,在人類發展的早期,父親擁有對其姐妹和女兒獨佔的性權利。於是兒子進行反抗,殺掉父親並吃掉。由於感到罪孽深重,兒子壓抑了對母親、姐妹和他的女兒的性慾。亂倫禁忌和族外婚就是這樣產生的。

俄狄浦斯情結說簡單一點就是異性父母成為愛慕對象,而同性父母成為了競爭對象。

但是,俄狄浦斯期,並不是狹義理解中的“戀母”或“戀父”,而是母嬰由依戀到相對分離的轉化過程中,嬰孩心理的一系列變化。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去朋友家玩,朋友家有一個兒子,已經三週歲了,我本想去抱抱他,但是他卻很暴躁動手打人,朋友說不知道怎麼回事,最近半個月特別叛逆,脾氣也特別暴躁,只要不和心意就是哭鬧,軟硬招式全都用了就是沒用。

而且特別頭疼的是孩子特別黏著媽媽,只要看不到媽媽就歇斯底里的哭鬧,一刻也不能離開,孩子也不喜歡別人親近他,更不喜歡爸爸,他每次看見爸爸就像看見敵人一樣,特別是爸爸媽媽親近一下他就會哭鬧。

“爸爸,你是個壞蛋,你走開,你離開我媽媽的房間,不准你喝湯。”

但是很奇怪的是,朋友的兒子經常表白“媽媽我喜歡你”“媽媽我想長成你”“媽媽我要和你結婚”的這類話。

其實這種現象有很多,如果孩子老是說這樣的話,大概是孩子的“俄狄浦斯期”到來了。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弗洛伊德經典精神分析的理論將孩子的心理髮展分為5個階段:

1、口欲期(1歲前):喜歡用脣、牙齒去啃咬一些東西,比如啃手指頭,吃奶,吸吮

2、肛欲期(1-3歲):喜歡將自己的尿漬儘量擴大,喜歡到處大小便。

3、俄狄浦斯期(3-5歲):其快樂來源為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戀母或戀父。

4、潛伏期(5-12歲):兒童將興趣轉向外部,對外界充滿好奇,去發展各種知識和技能,以便應付環境的需要。

5、生殖期(12歲以後):性慾逐漸開始正常轉向異性。這一階段起於青春期,貫穿於整個成年期。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什麼是俄狄浦斯期?

俄狄浦斯情結又稱"戀母情結",由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弗洛伊德提出,兒童在性發展的對象選擇時期,開始向外界尋求性對象,對於幼兒,這個對象首先是雙親,男孩以母親為選擇對象而女孩則常以父親為選擇對象。

俄狄浦斯情結的說法,緣自古希臘,是一個弒父戀母的故事。

主人公俄狄浦斯因為一個預言,既將會殺死他的父親而和他的母親結婚,於是他的父親就勃然大怒將他丟棄,有個牧羊人發現了他,把他送給鄰國的國王當兒子。俄狄浦斯並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誰。很多年以後他殺死了自己的父親,迎娶了自己的母親,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承受不了心中的痛苦,刺瞎了自己的雙眼,離開底比斯,並自我放逐。

心理學用俄狄浦斯情結來比喻有戀母情結的人,有跟父親作對以競爭母親的傾向,同時又因為道德倫理的壓力,而有自我毀滅以解除痛苦的傾向。

弗洛伊德的理論,在人類發展的早期,父親擁有對其姐妹和女兒獨佔的性權利。於是兒子進行反抗,殺掉父親並吃掉。由於感到罪孽深重,兒子壓抑了對母親、姐妹和他的女兒的性慾。亂倫禁忌和族外婚就是這樣產生的。

俄狄浦斯情結說簡單一點就是異性父母成為愛慕對象,而同性父母成為了競爭對象。

但是,俄狄浦斯期,並不是狹義理解中的“戀母”或“戀父”,而是母嬰由依戀到相對分離的轉化過程中,嬰孩心理的一系列變化。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為什麼會出現“俄狄浦斯情結”?

根據俄狄浦斯情結像其他精神分析理論元素一樣,暗示著一般人有極為原始的感覺存在,既是一種潛意識的行為,這種潛意識在於孩子會開始對外界好奇並進行探究。

女孩會觀察母親日常在做什麼,而男孩會觀察父親的日常。他們通過觀察和模仿,來試圖證明自己能夠承擔相應的角色工作與責任。這其實是他們在學習理解如何扮演相關的社會角色。

而戀母情節更是從孩子一出生就受到影響,孩子的一生是從母體分離開始,懷胎10月,胎兒在母親的子宮獲得營養的安全感,嬰兒第一眼見到的是母親,給自己提供乳汁,與自己親密互動的也是母親。作為一個弱小的生命,唯一可以依賴的就是媽媽。

隨著嬰兒自我意識的發展,嬰兒意識到還有一個“我”。這個時候對母親的依賴就更加的強烈。

這其實是孩子由一元世界到二元世界,再到三元世界,繼而面向社會,逐漸走向獨立的過程。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去朋友家玩,朋友家有一個兒子,已經三週歲了,我本想去抱抱他,但是他卻很暴躁動手打人,朋友說不知道怎麼回事,最近半個月特別叛逆,脾氣也特別暴躁,只要不和心意就是哭鬧,軟硬招式全都用了就是沒用。

而且特別頭疼的是孩子特別黏著媽媽,只要看不到媽媽就歇斯底里的哭鬧,一刻也不能離開,孩子也不喜歡別人親近他,更不喜歡爸爸,他每次看見爸爸就像看見敵人一樣,特別是爸爸媽媽親近一下他就會哭鬧。

“爸爸,你是個壞蛋,你走開,你離開我媽媽的房間,不准你喝湯。”

但是很奇怪的是,朋友的兒子經常表白“媽媽我喜歡你”“媽媽我想長成你”“媽媽我要和你結婚”的這類話。

其實這種現象有很多,如果孩子老是說這樣的話,大概是孩子的“俄狄浦斯期”到來了。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弗洛伊德經典精神分析的理論將孩子的心理髮展分為5個階段:

1、口欲期(1歲前):喜歡用脣、牙齒去啃咬一些東西,比如啃手指頭,吃奶,吸吮

2、肛欲期(1-3歲):喜歡將自己的尿漬儘量擴大,喜歡到處大小便。

3、俄狄浦斯期(3-5歲):其快樂來源為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戀母或戀父。

4、潛伏期(5-12歲):兒童將興趣轉向外部,對外界充滿好奇,去發展各種知識和技能,以便應付環境的需要。

5、生殖期(12歲以後):性慾逐漸開始正常轉向異性。這一階段起於青春期,貫穿於整個成年期。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什麼是俄狄浦斯期?

俄狄浦斯情結又稱"戀母情結",由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弗洛伊德提出,兒童在性發展的對象選擇時期,開始向外界尋求性對象,對於幼兒,這個對象首先是雙親,男孩以母親為選擇對象而女孩則常以父親為選擇對象。

俄狄浦斯情結的說法,緣自古希臘,是一個弒父戀母的故事。

主人公俄狄浦斯因為一個預言,既將會殺死他的父親而和他的母親結婚,於是他的父親就勃然大怒將他丟棄,有個牧羊人發現了他,把他送給鄰國的國王當兒子。俄狄浦斯並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誰。很多年以後他殺死了自己的父親,迎娶了自己的母親,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承受不了心中的痛苦,刺瞎了自己的雙眼,離開底比斯,並自我放逐。

心理學用俄狄浦斯情結來比喻有戀母情結的人,有跟父親作對以競爭母親的傾向,同時又因為道德倫理的壓力,而有自我毀滅以解除痛苦的傾向。

弗洛伊德的理論,在人類發展的早期,父親擁有對其姐妹和女兒獨佔的性權利。於是兒子進行反抗,殺掉父親並吃掉。由於感到罪孽深重,兒子壓抑了對母親、姐妹和他的女兒的性慾。亂倫禁忌和族外婚就是這樣產生的。

俄狄浦斯情結說簡單一點就是異性父母成為愛慕對象,而同性父母成為了競爭對象。

但是,俄狄浦斯期,並不是狹義理解中的“戀母”或“戀父”,而是母嬰由依戀到相對分離的轉化過程中,嬰孩心理的一系列變化。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為什麼會出現“俄狄浦斯情結”?

根據俄狄浦斯情結像其他精神分析理論元素一樣,暗示著一般人有極為原始的感覺存在,既是一種潛意識的行為,這種潛意識在於孩子會開始對外界好奇並進行探究。

女孩會觀察母親日常在做什麼,而男孩會觀察父親的日常。他們通過觀察和模仿,來試圖證明自己能夠承擔相應的角色工作與責任。這其實是他們在學習理解如何扮演相關的社會角色。

而戀母情節更是從孩子一出生就受到影響,孩子的一生是從母體分離開始,懷胎10月,胎兒在母親的子宮獲得營養的安全感,嬰兒第一眼見到的是母親,給自己提供乳汁,與自己親密互動的也是母親。作為一個弱小的生命,唯一可以依賴的就是媽媽。

隨著嬰兒自我意識的發展,嬰兒意識到還有一個“我”。這個時候對母親的依賴就更加的強烈。

這其實是孩子由一元世界到二元世界,再到三元世界,繼而面向社會,逐漸走向獨立的過程。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孩子的3歲是一生中的關鍵期

3歲前是嬰兒感知覺、運動、語言和情緒發展的關鍵期。

3歲左右嬰兒基本上能掌握母語的全部發音。

3歲以後經歷著記憶、思維、想象、語言的快速發展,自我意識初步形成。

3-6歲是情感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會出現俄狄浦斯情結。

這個時期,孩子對父親有著複雜的感情。孩子想獨佔母親,想與父親競爭,但又害怕爭奪後受到懲罰。孩子想成為父親那樣有力量有本事的人,贏回媽媽全部的愛。

在這種情感掙扎中,孩子需要學會實現本我和超我的平衡,以便得到自我的快速發展。

心理學者指出“俄狄浦斯期”對於人類情感發展至關重要。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沒有平穩度過,那麼成人後他的情感之路很可能一路坎坷。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去朋友家玩,朋友家有一個兒子,已經三週歲了,我本想去抱抱他,但是他卻很暴躁動手打人,朋友說不知道怎麼回事,最近半個月特別叛逆,脾氣也特別暴躁,只要不和心意就是哭鬧,軟硬招式全都用了就是沒用。

而且特別頭疼的是孩子特別黏著媽媽,只要看不到媽媽就歇斯底里的哭鬧,一刻也不能離開,孩子也不喜歡別人親近他,更不喜歡爸爸,他每次看見爸爸就像看見敵人一樣,特別是爸爸媽媽親近一下他就會哭鬧。

“爸爸,你是個壞蛋,你走開,你離開我媽媽的房間,不准你喝湯。”

但是很奇怪的是,朋友的兒子經常表白“媽媽我喜歡你”“媽媽我想長成你”“媽媽我要和你結婚”的這類話。

其實這種現象有很多,如果孩子老是說這樣的話,大概是孩子的“俄狄浦斯期”到來了。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弗洛伊德經典精神分析的理論將孩子的心理髮展分為5個階段:

1、口欲期(1歲前):喜歡用脣、牙齒去啃咬一些東西,比如啃手指頭,吃奶,吸吮

2、肛欲期(1-3歲):喜歡將自己的尿漬儘量擴大,喜歡到處大小便。

3、俄狄浦斯期(3-5歲):其快樂來源為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戀母或戀父。

4、潛伏期(5-12歲):兒童將興趣轉向外部,對外界充滿好奇,去發展各種知識和技能,以便應付環境的需要。

5、生殖期(12歲以後):性慾逐漸開始正常轉向異性。這一階段起於青春期,貫穿於整個成年期。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什麼是俄狄浦斯期?

俄狄浦斯情結又稱"戀母情結",由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弗洛伊德提出,兒童在性發展的對象選擇時期,開始向外界尋求性對象,對於幼兒,這個對象首先是雙親,男孩以母親為選擇對象而女孩則常以父親為選擇對象。

俄狄浦斯情結的說法,緣自古希臘,是一個弒父戀母的故事。

主人公俄狄浦斯因為一個預言,既將會殺死他的父親而和他的母親結婚,於是他的父親就勃然大怒將他丟棄,有個牧羊人發現了他,把他送給鄰國的國王當兒子。俄狄浦斯並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誰。很多年以後他殺死了自己的父親,迎娶了自己的母親,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承受不了心中的痛苦,刺瞎了自己的雙眼,離開底比斯,並自我放逐。

心理學用俄狄浦斯情結來比喻有戀母情結的人,有跟父親作對以競爭母親的傾向,同時又因為道德倫理的壓力,而有自我毀滅以解除痛苦的傾向。

弗洛伊德的理論,在人類發展的早期,父親擁有對其姐妹和女兒獨佔的性權利。於是兒子進行反抗,殺掉父親並吃掉。由於感到罪孽深重,兒子壓抑了對母親、姐妹和他的女兒的性慾。亂倫禁忌和族外婚就是這樣產生的。

俄狄浦斯情結說簡單一點就是異性父母成為愛慕對象,而同性父母成為了競爭對象。

但是,俄狄浦斯期,並不是狹義理解中的“戀母”或“戀父”,而是母嬰由依戀到相對分離的轉化過程中,嬰孩心理的一系列變化。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為什麼會出現“俄狄浦斯情結”?

根據俄狄浦斯情結像其他精神分析理論元素一樣,暗示著一般人有極為原始的感覺存在,既是一種潛意識的行為,這種潛意識在於孩子會開始對外界好奇並進行探究。

女孩會觀察母親日常在做什麼,而男孩會觀察父親的日常。他們通過觀察和模仿,來試圖證明自己能夠承擔相應的角色工作與責任。這其實是他們在學習理解如何扮演相關的社會角色。

而戀母情節更是從孩子一出生就受到影響,孩子的一生是從母體分離開始,懷胎10月,胎兒在母親的子宮獲得營養的安全感,嬰兒第一眼見到的是母親,給自己提供乳汁,與自己親密互動的也是母親。作為一個弱小的生命,唯一可以依賴的就是媽媽。

隨著嬰兒自我意識的發展,嬰兒意識到還有一個“我”。這個時候對母親的依賴就更加的強烈。

這其實是孩子由一元世界到二元世界,再到三元世界,繼而面向社會,逐漸走向獨立的過程。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孩子的3歲是一生中的關鍵期

3歲前是嬰兒感知覺、運動、語言和情緒發展的關鍵期。

3歲左右嬰兒基本上能掌握母語的全部發音。

3歲以後經歷著記憶、思維、想象、語言的快速發展,自我意識初步形成。

3-6歲是情感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會出現俄狄浦斯情結。

這個時期,孩子對父親有著複雜的感情。孩子想獨佔母親,想與父親競爭,但又害怕爭奪後受到懲罰。孩子想成為父親那樣有力量有本事的人,贏回媽媽全部的愛。

在這種情感掙扎中,孩子需要學會實現本我和超我的平衡,以便得到自我的快速發展。

心理學者指出“俄狄浦斯期”對於人類情感發展至關重要。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沒有平穩度過,那麼成人後他的情感之路很可能一路坎坷。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俄狄浦斯期是性別認同的關鍵期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分男女”的時期,是性身份的自我意識形成,他們對自己的生殖器官也感到極大的興趣。

在俄狄浦斯期的孩子會經過三個階段:

對同性父母感興趣,模仿異性父母

轉向異性父母,攻擊同性父母

迴歸與同性父母的認同

在這個時期的孩子會開始有性別意識,並做出一些依戀到相對分離的轉化行為,這其實就是一種很原始的本能,所以父母是不用太過緊張,打擊嘲笑孩子。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去朋友家玩,朋友家有一個兒子,已經三週歲了,我本想去抱抱他,但是他卻很暴躁動手打人,朋友說不知道怎麼回事,最近半個月特別叛逆,脾氣也特別暴躁,只要不和心意就是哭鬧,軟硬招式全都用了就是沒用。

而且特別頭疼的是孩子特別黏著媽媽,只要看不到媽媽就歇斯底里的哭鬧,一刻也不能離開,孩子也不喜歡別人親近他,更不喜歡爸爸,他每次看見爸爸就像看見敵人一樣,特別是爸爸媽媽親近一下他就會哭鬧。

“爸爸,你是個壞蛋,你走開,你離開我媽媽的房間,不准你喝湯。”

但是很奇怪的是,朋友的兒子經常表白“媽媽我喜歡你”“媽媽我想長成你”“媽媽我要和你結婚”的這類話。

其實這種現象有很多,如果孩子老是說這樣的話,大概是孩子的“俄狄浦斯期”到來了。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弗洛伊德經典精神分析的理論將孩子的心理髮展分為5個階段:

1、口欲期(1歲前):喜歡用脣、牙齒去啃咬一些東西,比如啃手指頭,吃奶,吸吮

2、肛欲期(1-3歲):喜歡將自己的尿漬儘量擴大,喜歡到處大小便。

3、俄狄浦斯期(3-5歲):其快樂來源為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戀母或戀父。

4、潛伏期(5-12歲):兒童將興趣轉向外部,對外界充滿好奇,去發展各種知識和技能,以便應付環境的需要。

5、生殖期(12歲以後):性慾逐漸開始正常轉向異性。這一階段起於青春期,貫穿於整個成年期。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什麼是俄狄浦斯期?

俄狄浦斯情結又稱"戀母情結",由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弗洛伊德提出,兒童在性發展的對象選擇時期,開始向外界尋求性對象,對於幼兒,這個對象首先是雙親,男孩以母親為選擇對象而女孩則常以父親為選擇對象。

俄狄浦斯情結的說法,緣自古希臘,是一個弒父戀母的故事。

主人公俄狄浦斯因為一個預言,既將會殺死他的父親而和他的母親結婚,於是他的父親就勃然大怒將他丟棄,有個牧羊人發現了他,把他送給鄰國的國王當兒子。俄狄浦斯並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誰。很多年以後他殺死了自己的父親,迎娶了自己的母親,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承受不了心中的痛苦,刺瞎了自己的雙眼,離開底比斯,並自我放逐。

心理學用俄狄浦斯情結來比喻有戀母情結的人,有跟父親作對以競爭母親的傾向,同時又因為道德倫理的壓力,而有自我毀滅以解除痛苦的傾向。

弗洛伊德的理論,在人類發展的早期,父親擁有對其姐妹和女兒獨佔的性權利。於是兒子進行反抗,殺掉父親並吃掉。由於感到罪孽深重,兒子壓抑了對母親、姐妹和他的女兒的性慾。亂倫禁忌和族外婚就是這樣產生的。

俄狄浦斯情結說簡單一點就是異性父母成為愛慕對象,而同性父母成為了競爭對象。

但是,俄狄浦斯期,並不是狹義理解中的“戀母”或“戀父”,而是母嬰由依戀到相對分離的轉化過程中,嬰孩心理的一系列變化。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為什麼會出現“俄狄浦斯情結”?

根據俄狄浦斯情結像其他精神分析理論元素一樣,暗示著一般人有極為原始的感覺存在,既是一種潛意識的行為,這種潛意識在於孩子會開始對外界好奇並進行探究。

女孩會觀察母親日常在做什麼,而男孩會觀察父親的日常。他們通過觀察和模仿,來試圖證明自己能夠承擔相應的角色工作與責任。這其實是他們在學習理解如何扮演相關的社會角色。

而戀母情節更是從孩子一出生就受到影響,孩子的一生是從母體分離開始,懷胎10月,胎兒在母親的子宮獲得營養的安全感,嬰兒第一眼見到的是母親,給自己提供乳汁,與自己親密互動的也是母親。作為一個弱小的生命,唯一可以依賴的就是媽媽。

隨著嬰兒自我意識的發展,嬰兒意識到還有一個“我”。這個時候對母親的依賴就更加的強烈。

這其實是孩子由一元世界到二元世界,再到三元世界,繼而面向社會,逐漸走向獨立的過程。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孩子的3歲是一生中的關鍵期

3歲前是嬰兒感知覺、運動、語言和情緒發展的關鍵期。

3歲左右嬰兒基本上能掌握母語的全部發音。

3歲以後經歷著記憶、思維、想象、語言的快速發展,自我意識初步形成。

3-6歲是情感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會出現俄狄浦斯情結。

這個時期,孩子對父親有著複雜的感情。孩子想獨佔母親,想與父親競爭,但又害怕爭奪後受到懲罰。孩子想成為父親那樣有力量有本事的人,贏回媽媽全部的愛。

在這種情感掙扎中,孩子需要學會實現本我和超我的平衡,以便得到自我的快速發展。

心理學者指出“俄狄浦斯期”對於人類情感發展至關重要。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沒有平穩度過,那麼成人後他的情感之路很可能一路坎坷。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俄狄浦斯期是性別認同的關鍵期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分男女”的時期,是性身份的自我意識形成,他們對自己的生殖器官也感到極大的興趣。

在俄狄浦斯期的孩子會經過三個階段:

對同性父母感興趣,模仿異性父母

轉向異性父母,攻擊同性父母

迴歸與同性父母的認同

在這個時期的孩子會開始有性別意識,並做出一些依戀到相對分離的轉化行為,這其實就是一種很原始的本能,所以父母是不用太過緊張,打擊嘲笑孩子。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以男孩為例,在男孩身上有三個基礎慾望的體現,並且表現在所有男性人類身上,無論他是什麼年齡:

1、對大他者身體性慾的佔有慾,尤其是對他的母親;

2、被大他者身體佔有的慾望(即被佔有慾),尤其是對他的父親;

3、還有對大他者身體的消滅欲,尤其是對他的父母。

佔有慾,被佔有慾以及消滅欲,這就是男性慾望基礎的三個活動。

當男孩逐漸明白因為父親的存在所以永遠也不能佔有自己的母親,男孩開始以同性自居,開始模仿父親的言行舉止,最終形成男性特徵。

也表明孩子承認父親的地位,則意味者孩子能形成完善的道德感和規則意識,同時認同和接受父母親,有利於建立起完善的人格和理想的自我以及健康的心理。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去朋友家玩,朋友家有一個兒子,已經三週歲了,我本想去抱抱他,但是他卻很暴躁動手打人,朋友說不知道怎麼回事,最近半個月特別叛逆,脾氣也特別暴躁,只要不和心意就是哭鬧,軟硬招式全都用了就是沒用。

而且特別頭疼的是孩子特別黏著媽媽,只要看不到媽媽就歇斯底里的哭鬧,一刻也不能離開,孩子也不喜歡別人親近他,更不喜歡爸爸,他每次看見爸爸就像看見敵人一樣,特別是爸爸媽媽親近一下他就會哭鬧。

“爸爸,你是個壞蛋,你走開,你離開我媽媽的房間,不准你喝湯。”

但是很奇怪的是,朋友的兒子經常表白“媽媽我喜歡你”“媽媽我想長成你”“媽媽我要和你結婚”的這類話。

其實這種現象有很多,如果孩子老是說這樣的話,大概是孩子的“俄狄浦斯期”到來了。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弗洛伊德經典精神分析的理論將孩子的心理髮展分為5個階段:

1、口欲期(1歲前):喜歡用脣、牙齒去啃咬一些東西,比如啃手指頭,吃奶,吸吮

2、肛欲期(1-3歲):喜歡將自己的尿漬儘量擴大,喜歡到處大小便。

3、俄狄浦斯期(3-5歲):其快樂來源為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戀母或戀父。

4、潛伏期(5-12歲):兒童將興趣轉向外部,對外界充滿好奇,去發展各種知識和技能,以便應付環境的需要。

5、生殖期(12歲以後):性慾逐漸開始正常轉向異性。這一階段起於青春期,貫穿於整個成年期。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什麼是俄狄浦斯期?

俄狄浦斯情結又稱"戀母情結",由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弗洛伊德提出,兒童在性發展的對象選擇時期,開始向外界尋求性對象,對於幼兒,這個對象首先是雙親,男孩以母親為選擇對象而女孩則常以父親為選擇對象。

俄狄浦斯情結的說法,緣自古希臘,是一個弒父戀母的故事。

主人公俄狄浦斯因為一個預言,既將會殺死他的父親而和他的母親結婚,於是他的父親就勃然大怒將他丟棄,有個牧羊人發現了他,把他送給鄰國的國王當兒子。俄狄浦斯並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誰。很多年以後他殺死了自己的父親,迎娶了自己的母親,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承受不了心中的痛苦,刺瞎了自己的雙眼,離開底比斯,並自我放逐。

心理學用俄狄浦斯情結來比喻有戀母情結的人,有跟父親作對以競爭母親的傾向,同時又因為道德倫理的壓力,而有自我毀滅以解除痛苦的傾向。

弗洛伊德的理論,在人類發展的早期,父親擁有對其姐妹和女兒獨佔的性權利。於是兒子進行反抗,殺掉父親並吃掉。由於感到罪孽深重,兒子壓抑了對母親、姐妹和他的女兒的性慾。亂倫禁忌和族外婚就是這樣產生的。

俄狄浦斯情結說簡單一點就是異性父母成為愛慕對象,而同性父母成為了競爭對象。

但是,俄狄浦斯期,並不是狹義理解中的“戀母”或“戀父”,而是母嬰由依戀到相對分離的轉化過程中,嬰孩心理的一系列變化。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為什麼會出現“俄狄浦斯情結”?

根據俄狄浦斯情結像其他精神分析理論元素一樣,暗示著一般人有極為原始的感覺存在,既是一種潛意識的行為,這種潛意識在於孩子會開始對外界好奇並進行探究。

女孩會觀察母親日常在做什麼,而男孩會觀察父親的日常。他們通過觀察和模仿,來試圖證明自己能夠承擔相應的角色工作與責任。這其實是他們在學習理解如何扮演相關的社會角色。

而戀母情節更是從孩子一出生就受到影響,孩子的一生是從母體分離開始,懷胎10月,胎兒在母親的子宮獲得營養的安全感,嬰兒第一眼見到的是母親,給自己提供乳汁,與自己親密互動的也是母親。作為一個弱小的生命,唯一可以依賴的就是媽媽。

隨著嬰兒自我意識的發展,嬰兒意識到還有一個“我”。這個時候對母親的依賴就更加的強烈。

這其實是孩子由一元世界到二元世界,再到三元世界,繼而面向社會,逐漸走向獨立的過程。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孩子的3歲是一生中的關鍵期

3歲前是嬰兒感知覺、運動、語言和情緒發展的關鍵期。

3歲左右嬰兒基本上能掌握母語的全部發音。

3歲以後經歷著記憶、思維、想象、語言的快速發展,自我意識初步形成。

3-6歲是情感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會出現俄狄浦斯情結。

這個時期,孩子對父親有著複雜的感情。孩子想獨佔母親,想與父親競爭,但又害怕爭奪後受到懲罰。孩子想成為父親那樣有力量有本事的人,贏回媽媽全部的愛。

在這種情感掙扎中,孩子需要學會實現本我和超我的平衡,以便得到自我的快速發展。

心理學者指出“俄狄浦斯期”對於人類情感發展至關重要。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沒有平穩度過,那麼成人後他的情感之路很可能一路坎坷。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俄狄浦斯期是性別認同的關鍵期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分男女”的時期,是性身份的自我意識形成,他們對自己的生殖器官也感到極大的興趣。

在俄狄浦斯期的孩子會經過三個階段:

對同性父母感興趣,模仿異性父母

轉向異性父母,攻擊同性父母

迴歸與同性父母的認同

在這個時期的孩子會開始有性別意識,並做出一些依戀到相對分離的轉化行為,這其實就是一種很原始的本能,所以父母是不用太過緊張,打擊嘲笑孩子。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以男孩為例,在男孩身上有三個基礎慾望的體現,並且表現在所有男性人類身上,無論他是什麼年齡:

1、對大他者身體性慾的佔有慾,尤其是對他的母親;

2、被大他者身體佔有的慾望(即被佔有慾),尤其是對他的父親;

3、還有對大他者身體的消滅欲,尤其是對他的父母。

佔有慾,被佔有慾以及消滅欲,這就是男性慾望基礎的三個活動。

當男孩逐漸明白因為父親的存在所以永遠也不能佔有自己的母親,男孩開始以同性自居,開始模仿父親的言行舉止,最終形成男性特徵。

也表明孩子承認父親的地位,則意味者孩子能形成完善的道德感和規則意識,同時認同和接受父母親,有利於建立起完善的人格和理想的自我以及健康的心理。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俄狄浦斯衝突的本質

一.渴望成功

對於俄狄浦斯來說,戰勝父母迎娶母親是人生重大的成功。

人的潛意識其實是相當有智慧的。因為這個衝突描述的,其實是一個世人皆知,卻又常常為世人所忽略的,深刻的道理:樂極生悲。或是《老子》提到的“反者,道之動”。

人們在享受快樂的時候,很少想到樂極會生悲,但是潛意識卻從來不會忘記這一點。甚至在成功之前就會無意識地給自己設置阻礙,或者在成功之後進行自我懲罰。

俄狄浦斯衝突的發現,意義最大之處不在於性的重要,而是關乎所有人的成功與幸福的尺度。成功和幸福是每個人都想要的,但也是很多人所害怕的。

比如男孩子在看見媽媽被爸爸佔有的時候,就會產生想競爭的心理,這種競爭更多的是渴望成功,一旦媽媽從爸爸那邊抽離,轉而關注自己,內心就獲得無比的滿足。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去朋友家玩,朋友家有一個兒子,已經三週歲了,我本想去抱抱他,但是他卻很暴躁動手打人,朋友說不知道怎麼回事,最近半個月特別叛逆,脾氣也特別暴躁,只要不和心意就是哭鬧,軟硬招式全都用了就是沒用。

而且特別頭疼的是孩子特別黏著媽媽,只要看不到媽媽就歇斯底里的哭鬧,一刻也不能離開,孩子也不喜歡別人親近他,更不喜歡爸爸,他每次看見爸爸就像看見敵人一樣,特別是爸爸媽媽親近一下他就會哭鬧。

“爸爸,你是個壞蛋,你走開,你離開我媽媽的房間,不准你喝湯。”

但是很奇怪的是,朋友的兒子經常表白“媽媽我喜歡你”“媽媽我想長成你”“媽媽我要和你結婚”的這類話。

其實這種現象有很多,如果孩子老是說這樣的話,大概是孩子的“俄狄浦斯期”到來了。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弗洛伊德經典精神分析的理論將孩子的心理髮展分為5個階段:

1、口欲期(1歲前):喜歡用脣、牙齒去啃咬一些東西,比如啃手指頭,吃奶,吸吮

2、肛欲期(1-3歲):喜歡將自己的尿漬儘量擴大,喜歡到處大小便。

3、俄狄浦斯期(3-5歲):其快樂來源為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戀母或戀父。

4、潛伏期(5-12歲):兒童將興趣轉向外部,對外界充滿好奇,去發展各種知識和技能,以便應付環境的需要。

5、生殖期(12歲以後):性慾逐漸開始正常轉向異性。這一階段起於青春期,貫穿於整個成年期。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什麼是俄狄浦斯期?

俄狄浦斯情結又稱"戀母情結",由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弗洛伊德提出,兒童在性發展的對象選擇時期,開始向外界尋求性對象,對於幼兒,這個對象首先是雙親,男孩以母親為選擇對象而女孩則常以父親為選擇對象。

俄狄浦斯情結的說法,緣自古希臘,是一個弒父戀母的故事。

主人公俄狄浦斯因為一個預言,既將會殺死他的父親而和他的母親結婚,於是他的父親就勃然大怒將他丟棄,有個牧羊人發現了他,把他送給鄰國的國王當兒子。俄狄浦斯並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誰。很多年以後他殺死了自己的父親,迎娶了自己的母親,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承受不了心中的痛苦,刺瞎了自己的雙眼,離開底比斯,並自我放逐。

心理學用俄狄浦斯情結來比喻有戀母情結的人,有跟父親作對以競爭母親的傾向,同時又因為道德倫理的壓力,而有自我毀滅以解除痛苦的傾向。

弗洛伊德的理論,在人類發展的早期,父親擁有對其姐妹和女兒獨佔的性權利。於是兒子進行反抗,殺掉父親並吃掉。由於感到罪孽深重,兒子壓抑了對母親、姐妹和他的女兒的性慾。亂倫禁忌和族外婚就是這樣產生的。

俄狄浦斯情結說簡單一點就是異性父母成為愛慕對象,而同性父母成為了競爭對象。

但是,俄狄浦斯期,並不是狹義理解中的“戀母”或“戀父”,而是母嬰由依戀到相對分離的轉化過程中,嬰孩心理的一系列變化。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為什麼會出現“俄狄浦斯情結”?

根據俄狄浦斯情結像其他精神分析理論元素一樣,暗示著一般人有極為原始的感覺存在,既是一種潛意識的行為,這種潛意識在於孩子會開始對外界好奇並進行探究。

女孩會觀察母親日常在做什麼,而男孩會觀察父親的日常。他們通過觀察和模仿,來試圖證明自己能夠承擔相應的角色工作與責任。這其實是他們在學習理解如何扮演相關的社會角色。

而戀母情節更是從孩子一出生就受到影響,孩子的一生是從母體分離開始,懷胎10月,胎兒在母親的子宮獲得營養的安全感,嬰兒第一眼見到的是母親,給自己提供乳汁,與自己親密互動的也是母親。作為一個弱小的生命,唯一可以依賴的就是媽媽。

隨著嬰兒自我意識的發展,嬰兒意識到還有一個“我”。這個時候對母親的依賴就更加的強烈。

這其實是孩子由一元世界到二元世界,再到三元世界,繼而面向社會,逐漸走向獨立的過程。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孩子的3歲是一生中的關鍵期

3歲前是嬰兒感知覺、運動、語言和情緒發展的關鍵期。

3歲左右嬰兒基本上能掌握母語的全部發音。

3歲以後經歷著記憶、思維、想象、語言的快速發展,自我意識初步形成。

3-6歲是情感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會出現俄狄浦斯情結。

這個時期,孩子對父親有著複雜的感情。孩子想獨佔母親,想與父親競爭,但又害怕爭奪後受到懲罰。孩子想成為父親那樣有力量有本事的人,贏回媽媽全部的愛。

在這種情感掙扎中,孩子需要學會實現本我和超我的平衡,以便得到自我的快速發展。

心理學者指出“俄狄浦斯期”對於人類情感發展至關重要。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沒有平穩度過,那麼成人後他的情感之路很可能一路坎坷。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俄狄浦斯期是性別認同的關鍵期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分男女”的時期,是性身份的自我意識形成,他們對自己的生殖器官也感到極大的興趣。

在俄狄浦斯期的孩子會經過三個階段:

對同性父母感興趣,模仿異性父母

轉向異性父母,攻擊同性父母

迴歸與同性父母的認同

在這個時期的孩子會開始有性別意識,並做出一些依戀到相對分離的轉化行為,這其實就是一種很原始的本能,所以父母是不用太過緊張,打擊嘲笑孩子。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以男孩為例,在男孩身上有三個基礎慾望的體現,並且表現在所有男性人類身上,無論他是什麼年齡:

1、對大他者身體性慾的佔有慾,尤其是對他的母親;

2、被大他者身體佔有的慾望(即被佔有慾),尤其是對他的父親;

3、還有對大他者身體的消滅欲,尤其是對他的父母。

佔有慾,被佔有慾以及消滅欲,這就是男性慾望基礎的三個活動。

當男孩逐漸明白因為父親的存在所以永遠也不能佔有自己的母親,男孩開始以同性自居,開始模仿父親的言行舉止,最終形成男性特徵。

也表明孩子承認父親的地位,則意味者孩子能形成完善的道德感和規則意識,同時認同和接受父母親,有利於建立起完善的人格和理想的自我以及健康的心理。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俄狄浦斯衝突的本質

一.渴望成功

對於俄狄浦斯來說,戰勝父母迎娶母親是人生重大的成功。

人的潛意識其實是相當有智慧的。因為這個衝突描述的,其實是一個世人皆知,卻又常常為世人所忽略的,深刻的道理:樂極生悲。或是《老子》提到的“反者,道之動”。

人們在享受快樂的時候,很少想到樂極會生悲,但是潛意識卻從來不會忘記這一點。甚至在成功之前就會無意識地給自己設置阻礙,或者在成功之後進行自我懲罰。

俄狄浦斯衝突的發現,意義最大之處不在於性的重要,而是關乎所有人的成功與幸福的尺度。成功和幸福是每個人都想要的,但也是很多人所害怕的。

比如男孩子在看見媽媽被爸爸佔有的時候,就會產生想競爭的心理,這種競爭更多的是渴望成功,一旦媽媽從爸爸那邊抽離,轉而關注自己,內心就獲得無比的滿足。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二.閹割焦慮

閹割焦慮其實和同性父母對抗的導致的害怕的心理。

這個時期的兒童最害怕的是軀體懲罰,而軀體上最害怕的是生殖器受到傷害,讓他們感到高度恐懼,而產生閹割焦慮。

但是並不是真的閹割,而是和同性父母的對抗引起的害怕感。

俄狄浦斯衝突的本質是:渴望成功和對成功之後懲罰的恐懼

科胡特認為,俄狄浦斯衝突不是人類的共同命,在爸爸媽媽對孩子不好的時候,孩子才會有俄狄浦斯衝突,處在一種想要贏但是又不敢贏的狀態中間。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去朋友家玩,朋友家有一個兒子,已經三週歲了,我本想去抱抱他,但是他卻很暴躁動手打人,朋友說不知道怎麼回事,最近半個月特別叛逆,脾氣也特別暴躁,只要不和心意就是哭鬧,軟硬招式全都用了就是沒用。

而且特別頭疼的是孩子特別黏著媽媽,只要看不到媽媽就歇斯底里的哭鬧,一刻也不能離開,孩子也不喜歡別人親近他,更不喜歡爸爸,他每次看見爸爸就像看見敵人一樣,特別是爸爸媽媽親近一下他就會哭鬧。

“爸爸,你是個壞蛋,你走開,你離開我媽媽的房間,不准你喝湯。”

但是很奇怪的是,朋友的兒子經常表白“媽媽我喜歡你”“媽媽我想長成你”“媽媽我要和你結婚”的這類話。

其實這種現象有很多,如果孩子老是說這樣的話,大概是孩子的“俄狄浦斯期”到來了。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弗洛伊德經典精神分析的理論將孩子的心理髮展分為5個階段:

1、口欲期(1歲前):喜歡用脣、牙齒去啃咬一些東西,比如啃手指頭,吃奶,吸吮

2、肛欲期(1-3歲):喜歡將自己的尿漬儘量擴大,喜歡到處大小便。

3、俄狄浦斯期(3-5歲):其快樂來源為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戀母或戀父。

4、潛伏期(5-12歲):兒童將興趣轉向外部,對外界充滿好奇,去發展各種知識和技能,以便應付環境的需要。

5、生殖期(12歲以後):性慾逐漸開始正常轉向異性。這一階段起於青春期,貫穿於整個成年期。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什麼是俄狄浦斯期?

俄狄浦斯情結又稱"戀母情結",由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弗洛伊德提出,兒童在性發展的對象選擇時期,開始向外界尋求性對象,對於幼兒,這個對象首先是雙親,男孩以母親為選擇對象而女孩則常以父親為選擇對象。

俄狄浦斯情結的說法,緣自古希臘,是一個弒父戀母的故事。

主人公俄狄浦斯因為一個預言,既將會殺死他的父親而和他的母親結婚,於是他的父親就勃然大怒將他丟棄,有個牧羊人發現了他,把他送給鄰國的國王當兒子。俄狄浦斯並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誰。很多年以後他殺死了自己的父親,迎娶了自己的母親,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承受不了心中的痛苦,刺瞎了自己的雙眼,離開底比斯,並自我放逐。

心理學用俄狄浦斯情結來比喻有戀母情結的人,有跟父親作對以競爭母親的傾向,同時又因為道德倫理的壓力,而有自我毀滅以解除痛苦的傾向。

弗洛伊德的理論,在人類發展的早期,父親擁有對其姐妹和女兒獨佔的性權利。於是兒子進行反抗,殺掉父親並吃掉。由於感到罪孽深重,兒子壓抑了對母親、姐妹和他的女兒的性慾。亂倫禁忌和族外婚就是這樣產生的。

俄狄浦斯情結說簡單一點就是異性父母成為愛慕對象,而同性父母成為了競爭對象。

但是,俄狄浦斯期,並不是狹義理解中的“戀母”或“戀父”,而是母嬰由依戀到相對分離的轉化過程中,嬰孩心理的一系列變化。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為什麼會出現“俄狄浦斯情結”?

根據俄狄浦斯情結像其他精神分析理論元素一樣,暗示著一般人有極為原始的感覺存在,既是一種潛意識的行為,這種潛意識在於孩子會開始對外界好奇並進行探究。

女孩會觀察母親日常在做什麼,而男孩會觀察父親的日常。他們通過觀察和模仿,來試圖證明自己能夠承擔相應的角色工作與責任。這其實是他們在學習理解如何扮演相關的社會角色。

而戀母情節更是從孩子一出生就受到影響,孩子的一生是從母體分離開始,懷胎10月,胎兒在母親的子宮獲得營養的安全感,嬰兒第一眼見到的是母親,給自己提供乳汁,與自己親密互動的也是母親。作為一個弱小的生命,唯一可以依賴的就是媽媽。

隨著嬰兒自我意識的發展,嬰兒意識到還有一個“我”。這個時候對母親的依賴就更加的強烈。

這其實是孩子由一元世界到二元世界,再到三元世界,繼而面向社會,逐漸走向獨立的過程。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孩子的3歲是一生中的關鍵期

3歲前是嬰兒感知覺、運動、語言和情緒發展的關鍵期。

3歲左右嬰兒基本上能掌握母語的全部發音。

3歲以後經歷著記憶、思維、想象、語言的快速發展,自我意識初步形成。

3-6歲是情感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會出現俄狄浦斯情結。

這個時期,孩子對父親有著複雜的感情。孩子想獨佔母親,想與父親競爭,但又害怕爭奪後受到懲罰。孩子想成為父親那樣有力量有本事的人,贏回媽媽全部的愛。

在這種情感掙扎中,孩子需要學會實現本我和超我的平衡,以便得到自我的快速發展。

心理學者指出“俄狄浦斯期”對於人類情感發展至關重要。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沒有平穩度過,那麼成人後他的情感之路很可能一路坎坷。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俄狄浦斯期是性別認同的關鍵期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分男女”的時期,是性身份的自我意識形成,他們對自己的生殖器官也感到極大的興趣。

在俄狄浦斯期的孩子會經過三個階段:

對同性父母感興趣,模仿異性父母

轉向異性父母,攻擊同性父母

迴歸與同性父母的認同

在這個時期的孩子會開始有性別意識,並做出一些依戀到相對分離的轉化行為,這其實就是一種很原始的本能,所以父母是不用太過緊張,打擊嘲笑孩子。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以男孩為例,在男孩身上有三個基礎慾望的體現,並且表現在所有男性人類身上,無論他是什麼年齡:

1、對大他者身體性慾的佔有慾,尤其是對他的母親;

2、被大他者身體佔有的慾望(即被佔有慾),尤其是對他的父親;

3、還有對大他者身體的消滅欲,尤其是對他的父母。

佔有慾,被佔有慾以及消滅欲,這就是男性慾望基礎的三個活動。

當男孩逐漸明白因為父親的存在所以永遠也不能佔有自己的母親,男孩開始以同性自居,開始模仿父親的言行舉止,最終形成男性特徵。

也表明孩子承認父親的地位,則意味者孩子能形成完善的道德感和規則意識,同時認同和接受父母親,有利於建立起完善的人格和理想的自我以及健康的心理。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俄狄浦斯衝突的本質

一.渴望成功

對於俄狄浦斯來說,戰勝父母迎娶母親是人生重大的成功。

人的潛意識其實是相當有智慧的。因為這個衝突描述的,其實是一個世人皆知,卻又常常為世人所忽略的,深刻的道理:樂極生悲。或是《老子》提到的“反者,道之動”。

人們在享受快樂的時候,很少想到樂極會生悲,但是潛意識卻從來不會忘記這一點。甚至在成功之前就會無意識地給自己設置阻礙,或者在成功之後進行自我懲罰。

俄狄浦斯衝突的發現,意義最大之處不在於性的重要,而是關乎所有人的成功與幸福的尺度。成功和幸福是每個人都想要的,但也是很多人所害怕的。

比如男孩子在看見媽媽被爸爸佔有的時候,就會產生想競爭的心理,這種競爭更多的是渴望成功,一旦媽媽從爸爸那邊抽離,轉而關注自己,內心就獲得無比的滿足。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二.閹割焦慮

閹割焦慮其實和同性父母對抗的導致的害怕的心理。

這個時期的兒童最害怕的是軀體懲罰,而軀體上最害怕的是生殖器受到傷害,讓他們感到高度恐懼,而產生閹割焦慮。

但是並不是真的閹割,而是和同性父母的對抗引起的害怕感。

俄狄浦斯衝突的本質是:渴望成功和對成功之後懲罰的恐懼

科胡特認為,俄狄浦斯衝突不是人類的共同命,在爸爸媽媽對孩子不好的時候,孩子才會有俄狄浦斯衝突,處在一種想要贏但是又不敢贏的狀態中間。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俄狄浦斯期”?

德國家庭治療大師海靈格強調,“在一個家庭中,丈夫和妻子之間的關係有優先權”,做父母的切不可為了“愛孩子”而忽略配偶。實際上,孩子樂於看到父母相愛,而不是都到他這裡來爭奪愛。

俄狄浦斯情結的出現女孩並不是因為依戀父親,男孩也不是因為依戀母親。在這一時期,其實父母的關係和諧而又有愛,爸媽永遠愛孩子,孩子就能健健康康的度過這一時期。

但是如果父母關係不和,甚至將孩子介入夫妻之間,媽媽關愛兒子勝過爸爸,或者爸爸關愛女兒勝過女兒,那麼就極有可能出現“戀父戀母情結”。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去朋友家玩,朋友家有一個兒子,已經三週歲了,我本想去抱抱他,但是他卻很暴躁動手打人,朋友說不知道怎麼回事,最近半個月特別叛逆,脾氣也特別暴躁,只要不和心意就是哭鬧,軟硬招式全都用了就是沒用。

而且特別頭疼的是孩子特別黏著媽媽,只要看不到媽媽就歇斯底里的哭鬧,一刻也不能離開,孩子也不喜歡別人親近他,更不喜歡爸爸,他每次看見爸爸就像看見敵人一樣,特別是爸爸媽媽親近一下他就會哭鬧。

“爸爸,你是個壞蛋,你走開,你離開我媽媽的房間,不准你喝湯。”

但是很奇怪的是,朋友的兒子經常表白“媽媽我喜歡你”“媽媽我想長成你”“媽媽我要和你結婚”的這類話。

其實這種現象有很多,如果孩子老是說這樣的話,大概是孩子的“俄狄浦斯期”到來了。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弗洛伊德經典精神分析的理論將孩子的心理髮展分為5個階段:

1、口欲期(1歲前):喜歡用脣、牙齒去啃咬一些東西,比如啃手指頭,吃奶,吸吮

2、肛欲期(1-3歲):喜歡將自己的尿漬儘量擴大,喜歡到處大小便。

3、俄狄浦斯期(3-5歲):其快樂來源為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戀母或戀父。

4、潛伏期(5-12歲):兒童將興趣轉向外部,對外界充滿好奇,去發展各種知識和技能,以便應付環境的需要。

5、生殖期(12歲以後):性慾逐漸開始正常轉向異性。這一階段起於青春期,貫穿於整個成年期。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什麼是俄狄浦斯期?

俄狄浦斯情結又稱"戀母情結",由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弗洛伊德提出,兒童在性發展的對象選擇時期,開始向外界尋求性對象,對於幼兒,這個對象首先是雙親,男孩以母親為選擇對象而女孩則常以父親為選擇對象。

俄狄浦斯情結的說法,緣自古希臘,是一個弒父戀母的故事。

主人公俄狄浦斯因為一個預言,既將會殺死他的父親而和他的母親結婚,於是他的父親就勃然大怒將他丟棄,有個牧羊人發現了他,把他送給鄰國的國王當兒子。俄狄浦斯並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誰。很多年以後他殺死了自己的父親,迎娶了自己的母親,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承受不了心中的痛苦,刺瞎了自己的雙眼,離開底比斯,並自我放逐。

心理學用俄狄浦斯情結來比喻有戀母情結的人,有跟父親作對以競爭母親的傾向,同時又因為道德倫理的壓力,而有自我毀滅以解除痛苦的傾向。

弗洛伊德的理論,在人類發展的早期,父親擁有對其姐妹和女兒獨佔的性權利。於是兒子進行反抗,殺掉父親並吃掉。由於感到罪孽深重,兒子壓抑了對母親、姐妹和他的女兒的性慾。亂倫禁忌和族外婚就是這樣產生的。

俄狄浦斯情結說簡單一點就是異性父母成為愛慕對象,而同性父母成為了競爭對象。

但是,俄狄浦斯期,並不是狹義理解中的“戀母”或“戀父”,而是母嬰由依戀到相對分離的轉化過程中,嬰孩心理的一系列變化。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為什麼會出現“俄狄浦斯情結”?

根據俄狄浦斯情結像其他精神分析理論元素一樣,暗示著一般人有極為原始的感覺存在,既是一種潛意識的行為,這種潛意識在於孩子會開始對外界好奇並進行探究。

女孩會觀察母親日常在做什麼,而男孩會觀察父親的日常。他們通過觀察和模仿,來試圖證明自己能夠承擔相應的角色工作與責任。這其實是他們在學習理解如何扮演相關的社會角色。

而戀母情節更是從孩子一出生就受到影響,孩子的一生是從母體分離開始,懷胎10月,胎兒在母親的子宮獲得營養的安全感,嬰兒第一眼見到的是母親,給自己提供乳汁,與自己親密互動的也是母親。作為一個弱小的生命,唯一可以依賴的就是媽媽。

隨著嬰兒自我意識的發展,嬰兒意識到還有一個“我”。這個時候對母親的依賴就更加的強烈。

這其實是孩子由一元世界到二元世界,再到三元世界,繼而面向社會,逐漸走向獨立的過程。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孩子的3歲是一生中的關鍵期

3歲前是嬰兒感知覺、運動、語言和情緒發展的關鍵期。

3歲左右嬰兒基本上能掌握母語的全部發音。

3歲以後經歷著記憶、思維、想象、語言的快速發展,自我意識初步形成。

3-6歲是情感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會出現俄狄浦斯情結。

這個時期,孩子對父親有著複雜的感情。孩子想獨佔母親,想與父親競爭,但又害怕爭奪後受到懲罰。孩子想成為父親那樣有力量有本事的人,贏回媽媽全部的愛。

在這種情感掙扎中,孩子需要學會實現本我和超我的平衡,以便得到自我的快速發展。

心理學者指出“俄狄浦斯期”對於人類情感發展至關重要。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沒有平穩度過,那麼成人後他的情感之路很可能一路坎坷。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俄狄浦斯期是性別認同的關鍵期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分男女”的時期,是性身份的自我意識形成,他們對自己的生殖器官也感到極大的興趣。

在俄狄浦斯期的孩子會經過三個階段:

對同性父母感興趣,模仿異性父母

轉向異性父母,攻擊同性父母

迴歸與同性父母的認同

在這個時期的孩子會開始有性別意識,並做出一些依戀到相對分離的轉化行為,這其實就是一種很原始的本能,所以父母是不用太過緊張,打擊嘲笑孩子。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以男孩為例,在男孩身上有三個基礎慾望的體現,並且表現在所有男性人類身上,無論他是什麼年齡:

1、對大他者身體性慾的佔有慾,尤其是對他的母親;

2、被大他者身體佔有的慾望(即被佔有慾),尤其是對他的父親;

3、還有對大他者身體的消滅欲,尤其是對他的父母。

佔有慾,被佔有慾以及消滅欲,這就是男性慾望基礎的三個活動。

當男孩逐漸明白因為父親的存在所以永遠也不能佔有自己的母親,男孩開始以同性自居,開始模仿父親的言行舉止,最終形成男性特徵。

也表明孩子承認父親的地位,則意味者孩子能形成完善的道德感和規則意識,同時認同和接受父母親,有利於建立起完善的人格和理想的自我以及健康的心理。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俄狄浦斯衝突的本質

一.渴望成功

對於俄狄浦斯來說,戰勝父母迎娶母親是人生重大的成功。

人的潛意識其實是相當有智慧的。因為這個衝突描述的,其實是一個世人皆知,卻又常常為世人所忽略的,深刻的道理:樂極生悲。或是《老子》提到的“反者,道之動”。

人們在享受快樂的時候,很少想到樂極會生悲,但是潛意識卻從來不會忘記這一點。甚至在成功之前就會無意識地給自己設置阻礙,或者在成功之後進行自我懲罰。

俄狄浦斯衝突的發現,意義最大之處不在於性的重要,而是關乎所有人的成功與幸福的尺度。成功和幸福是每個人都想要的,但也是很多人所害怕的。

比如男孩子在看見媽媽被爸爸佔有的時候,就會產生想競爭的心理,這種競爭更多的是渴望成功,一旦媽媽從爸爸那邊抽離,轉而關注自己,內心就獲得無比的滿足。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二.閹割焦慮

閹割焦慮其實和同性父母對抗的導致的害怕的心理。

這個時期的兒童最害怕的是軀體懲罰,而軀體上最害怕的是生殖器受到傷害,讓他們感到高度恐懼,而產生閹割焦慮。

但是並不是真的閹割,而是和同性父母的對抗引起的害怕感。

俄狄浦斯衝突的本質是:渴望成功和對成功之後懲罰的恐懼

科胡特認為,俄狄浦斯衝突不是人類的共同命,在爸爸媽媽對孩子不好的時候,孩子才會有俄狄浦斯衝突,處在一種想要贏但是又不敢贏的狀態中間。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俄狄浦斯期”?

德國家庭治療大師海靈格強調,“在一個家庭中,丈夫和妻子之間的關係有優先權”,做父母的切不可為了“愛孩子”而忽略配偶。實際上,孩子樂於看到父母相愛,而不是都到他這裡來爭奪愛。

俄狄浦斯情結的出現女孩並不是因為依戀父親,男孩也不是因為依戀母親。在這一時期,其實父母的關係和諧而又有愛,爸媽永遠愛孩子,孩子就能健健康康的度過這一時期。

但是如果父母關係不和,甚至將孩子介入夫妻之間,媽媽關愛兒子勝過爸爸,或者爸爸關愛女兒勝過女兒,那麼就極有可能出現“戀父戀母情結”。

“我要娶媽媽!”戀母情結,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所以父母一定要正確引導孩子度過俄狄浦斯期。

1.接受孩子的表白

當孩子對你說“媽媽我愛你”“爸爸,以後我想嫁給你”之類的一定要欣然接受,正常看待,因為這是孩子對異性父母親情之愛的表現。

2.一方的退讓和親近

異性要學會適度的退讓,儘管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不要和孩子有爭奪的行為,讓孩子產生仇恨,等孩子願意跟你相處時,再多陪陪孩子。

3.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角色

父母一定要告訴孩子,要讓孩子懂得儘管父母愛他,但同性父母才是異性父母最好的伴侶,而他只需做個快樂的孩子,安心地享受父母的愛就可以了。

4.容許孩子發展競爭性

武志紅老師在《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 中提到,“競爭性是一個人能否良好發展的關鍵,俄狄浦斯期,就是孩子在家裡發展他的競爭性。

孩子本我野性生命力的競爭性既需要鼓勵,又需要得以控制,孩子的人格才能得到更多的完善和提升。

孩子喜歡異性父母是正常的事情,父母只要把握好尺度,適當引導就好孩子對同性父母的認同,就會順利度過這個階段。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