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

“全民閱讀”在中華大地上蔚然成風,不僅成為提升全民素質的重要方式,而且極大程度繁榮了文化產業。“全民閱讀”已經從頂層設計上納入了國家發展戰略,從政府各部門高度重視到全民閱讀理念深入人心,“全民閱讀”已經成為文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

“全民閱讀”在中華大地上蔚然成風,不僅成為提升全民素質的重要方式,而且極大程度繁榮了文化產業。“全民閱讀”已經從頂層設計上納入了國家發展戰略,從政府各部門高度重視到全民閱讀理念深入人心,“全民閱讀”已經成為文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

“全民閱讀”在中華大地上蔚然成風,不僅成為提升全民素質的重要方式,而且極大程度繁榮了文化產業。“全民閱讀”已經從頂層設計上納入了國家發展戰略,從政府各部門高度重視到全民閱讀理念深入人心,“全民閱讀”已經成為文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一、“閱讀產業”的概念

2019年,“全民閱讀”連續第6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全民閱讀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全民閱讀與民生息息相關,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部分。在“全民閱讀”不斷拓展的過程中,閱讀產業開始逐漸顯現、成型和發展。

閱讀產業就是那些為消費者提供可以閱讀的產品或閱讀服務的所有相關產業,具體包括圖書出版業、報刊業、 影視業、互聯網業和移動閱讀業等產業類型。 同傳媒產業、內容產業相同,閱讀產業既生產物質產品,也生產精神產品,既創造經濟效益,也創造社會效益。從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來看,閱讀產業屬於文化產業的一部分,也是在我國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迅速發展。

閱讀產業是繼文化產業、傳媒產業、內容產業、創意產業等之後又一新的產業增長點,閱讀產業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緊密相關,也是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結果。

二、當前全民閱讀產業的特點

國民閱讀力和閱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民族、國家的基本素質,全民閱讀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全民閱讀也是提升閱讀素養、全面發展自我的重要手段。

"

“全民閱讀”在中華大地上蔚然成風,不僅成為提升全民素質的重要方式,而且極大程度繁榮了文化產業。“全民閱讀”已經從頂層設計上納入了國家發展戰略,從政府各部門高度重視到全民閱讀理念深入人心,“全民閱讀”已經成為文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一、“閱讀產業”的概念

2019年,“全民閱讀”連續第6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全民閱讀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全民閱讀與民生息息相關,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部分。在“全民閱讀”不斷拓展的過程中,閱讀產業開始逐漸顯現、成型和發展。

閱讀產業就是那些為消費者提供可以閱讀的產品或閱讀服務的所有相關產業,具體包括圖書出版業、報刊業、 影視業、互聯網業和移動閱讀業等產業類型。 同傳媒產業、內容產業相同,閱讀產業既生產物質產品,也生產精神產品,既創造經濟效益,也創造社會效益。從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來看,閱讀產業屬於文化產業的一部分,也是在我國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迅速發展。

閱讀產業是繼文化產業、傳媒產業、內容產業、創意產業等之後又一新的產業增長點,閱讀產業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緊密相關,也是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結果。

二、當前全民閱讀產業的特點

國民閱讀力和閱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民族、國家的基本素質,全民閱讀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全民閱讀也是提升閱讀素養、全面發展自我的重要手段。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1.全民閱讀進入國家頂層設計

5年之前,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到“全民閱讀”,明確指出:“倡導全民閱讀,提升文化產業發展水平,培育和規範文化市場。”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供更多優秀文藝作品,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提高國民素質。”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全民閱讀,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加強科學普及,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可以看出,全民閱讀關聯著文化產業、國民素質、公共文化服務和學習型社會。這其中既有公共服務屬性,也有產業屬性。全民閱讀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必將對未來五年全民閱讀及產業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2.信息技術助推閱讀產業

根據全國國民閱讀與購買傾向抽樣調查顯示:1999年我國國民閱讀率是60.4%,2005年是48.1%,首次低於50%。 調查發現,國民閱讀率下降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人們不讀書,而是閱讀方式和習慣在發生變化,通過網絡、移動終端的數字化閱讀率在逐年上升。

《閱讀產業發展報告(2017)》顯示,紙質書市場規模仍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整體規模約1800億元;數字閱讀整體規模約為110億元,其中,電子書規模約為20億元,網絡文學市場規模約為90億元。

當前社會已經進入全媒體時代,多種閱讀終端被研發和普及,手機、iPad、電紙書等成為和傳統閱讀分庭抗禮的數字化閱讀,人們的閱讀方式和習慣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在此背景下,中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持續增長,2013年首次超過半數,達到50.1%。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15年度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2015年,中國數字出版總體產業收入已超過4400億元,數字閱讀用戶規模已經達2.96億,網民數字閱讀的使用率連續三年保持在4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數字閱讀市場總營收中,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端佔比接近了90%。

"

“全民閱讀”在中華大地上蔚然成風,不僅成為提升全民素質的重要方式,而且極大程度繁榮了文化產業。“全民閱讀”已經從頂層設計上納入了國家發展戰略,從政府各部門高度重視到全民閱讀理念深入人心,“全民閱讀”已經成為文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一、“閱讀產業”的概念

2019年,“全民閱讀”連續第6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全民閱讀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全民閱讀與民生息息相關,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部分。在“全民閱讀”不斷拓展的過程中,閱讀產業開始逐漸顯現、成型和發展。

閱讀產業就是那些為消費者提供可以閱讀的產品或閱讀服務的所有相關產業,具體包括圖書出版業、報刊業、 影視業、互聯網業和移動閱讀業等產業類型。 同傳媒產業、內容產業相同,閱讀產業既生產物質產品,也生產精神產品,既創造經濟效益,也創造社會效益。從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來看,閱讀產業屬於文化產業的一部分,也是在我國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迅速發展。

閱讀產業是繼文化產業、傳媒產業、內容產業、創意產業等之後又一新的產業增長點,閱讀產業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緊密相關,也是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結果。

二、當前全民閱讀產業的特點

國民閱讀力和閱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民族、國家的基本素質,全民閱讀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全民閱讀也是提升閱讀素養、全面發展自我的重要手段。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1.全民閱讀進入國家頂層設計

5年之前,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到“全民閱讀”,明確指出:“倡導全民閱讀,提升文化產業發展水平,培育和規範文化市場。”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供更多優秀文藝作品,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提高國民素質。”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全民閱讀,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加強科學普及,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可以看出,全民閱讀關聯著文化產業、國民素質、公共文化服務和學習型社會。這其中既有公共服務屬性,也有產業屬性。全民閱讀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必將對未來五年全民閱讀及產業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2.信息技術助推閱讀產業

根據全國國民閱讀與購買傾向抽樣調查顯示:1999年我國國民閱讀率是60.4%,2005年是48.1%,首次低於50%。 調查發現,國民閱讀率下降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人們不讀書,而是閱讀方式和習慣在發生變化,通過網絡、移動終端的數字化閱讀率在逐年上升。

《閱讀產業發展報告(2017)》顯示,紙質書市場規模仍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整體規模約1800億元;數字閱讀整體規模約為110億元,其中,電子書規模約為20億元,網絡文學市場規模約為90億元。

當前社會已經進入全媒體時代,多種閱讀終端被研發和普及,手機、iPad、電紙書等成為和傳統閱讀分庭抗禮的數字化閱讀,人們的閱讀方式和習慣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在此背景下,中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持續增長,2013年首次超過半數,達到50.1%。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15年度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2015年,中國數字出版總體產業收入已超過4400億元,數字閱讀用戶規模已經達2.96億,網民數字閱讀的使用率連續三年保持在4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數字閱讀市場總營收中,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端佔比接近了90%。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

“全民閱讀”在中華大地上蔚然成風,不僅成為提升全民素質的重要方式,而且極大程度繁榮了文化產業。“全民閱讀”已經從頂層設計上納入了國家發展戰略,從政府各部門高度重視到全民閱讀理念深入人心,“全民閱讀”已經成為文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一、“閱讀產業”的概念

2019年,“全民閱讀”連續第6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全民閱讀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全民閱讀與民生息息相關,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部分。在“全民閱讀”不斷拓展的過程中,閱讀產業開始逐漸顯現、成型和發展。

閱讀產業就是那些為消費者提供可以閱讀的產品或閱讀服務的所有相關產業,具體包括圖書出版業、報刊業、 影視業、互聯網業和移動閱讀業等產業類型。 同傳媒產業、內容產業相同,閱讀產業既生產物質產品,也生產精神產品,既創造經濟效益,也創造社會效益。從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來看,閱讀產業屬於文化產業的一部分,也是在我國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迅速發展。

閱讀產業是繼文化產業、傳媒產業、內容產業、創意產業等之後又一新的產業增長點,閱讀產業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緊密相關,也是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結果。

二、當前全民閱讀產業的特點

國民閱讀力和閱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民族、國家的基本素質,全民閱讀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全民閱讀也是提升閱讀素養、全面發展自我的重要手段。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1.全民閱讀進入國家頂層設計

5年之前,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到“全民閱讀”,明確指出:“倡導全民閱讀,提升文化產業發展水平,培育和規範文化市場。”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供更多優秀文藝作品,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提高國民素質。”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全民閱讀,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加強科學普及,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可以看出,全民閱讀關聯著文化產業、國民素質、公共文化服務和學習型社會。這其中既有公共服務屬性,也有產業屬性。全民閱讀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必將對未來五年全民閱讀及產業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2.信息技術助推閱讀產業

根據全國國民閱讀與購買傾向抽樣調查顯示:1999年我國國民閱讀率是60.4%,2005年是48.1%,首次低於50%。 調查發現,國民閱讀率下降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人們不讀書,而是閱讀方式和習慣在發生變化,通過網絡、移動終端的數字化閱讀率在逐年上升。

《閱讀產業發展報告(2017)》顯示,紙質書市場規模仍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整體規模約1800億元;數字閱讀整體規模約為110億元,其中,電子書規模約為20億元,網絡文學市場規模約為90億元。

當前社會已經進入全媒體時代,多種閱讀終端被研發和普及,手機、iPad、電紙書等成為和傳統閱讀分庭抗禮的數字化閱讀,人們的閱讀方式和習慣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在此背景下,中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持續增長,2013年首次超過半數,達到50.1%。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15年度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2015年,中國數字出版總體產業收入已超過4400億元,數字閱讀用戶規模已經達2.96億,網民數字閱讀的使用率連續三年保持在4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數字閱讀市場總營收中,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端佔比接近了90%。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2015年度數字閱讀白皮書》還顯示,IP個性化數字閱讀正在催生粉絲經濟新生態,網絡作家的固有粉絲,具有較強的黏性,社交工具使網絡傳播更加快捷,通過評論、分享、打賞等方便了讀者和讀者、讀者和作家之間交流和互動,90%讀者表示對再次改編為漫畫、電視等周邊產品很感興趣,潛在市場和用戶群體巨大。 不過未來限制數字閱讀和出版發展的仍然是版權保護問題。

智能手機終端和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直接導致了知識付費和有聲閱讀產業的迅速崛起。這使得全民閱讀在公共服務屬性之外,產業屬性得以凸顯。互聯網技術是閱讀產業發展壯大的基石。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閱讀產業整合了內容、創意、出版、傳媒、傳統紙質書、數字書籍等多種元素,同時將實體閱讀產業和數字閱讀產業融合了起來,形成了“互聯網+閱讀產業”的雛形。

目前介入閱讀產業的運營主體主要包括以下三類。第一,傳統的出版社、媒體辦的讀書會、媒體聯盟、欄目等,比如人民出版社讀書會、全民閱讀媒體聯盟、央視《朗讀者》節目。第二,有聲書、知識付費類的互聯網企業,如喜馬拉雅FM、得到、樊登讀書會等。第三,以讀書會、閱讀空間、書店、文化產業公司等為主體進行閱讀推廣併力圖盈利的社會組織。這些運營主體都致力於探索互聯網時代閱讀產業的盈利模式,目前絕大部分閱讀產業運營主體仍然處於摸索的階段,而且從地域上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

"

“全民閱讀”在中華大地上蔚然成風,不僅成為提升全民素質的重要方式,而且極大程度繁榮了文化產業。“全民閱讀”已經從頂層設計上納入了國家發展戰略,從政府各部門高度重視到全民閱讀理念深入人心,“全民閱讀”已經成為文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一、“閱讀產業”的概念

2019年,“全民閱讀”連續第6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全民閱讀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全民閱讀與民生息息相關,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部分。在“全民閱讀”不斷拓展的過程中,閱讀產業開始逐漸顯現、成型和發展。

閱讀產業就是那些為消費者提供可以閱讀的產品或閱讀服務的所有相關產業,具體包括圖書出版業、報刊業、 影視業、互聯網業和移動閱讀業等產業類型。 同傳媒產業、內容產業相同,閱讀產業既生產物質產品,也生產精神產品,既創造經濟效益,也創造社會效益。從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來看,閱讀產業屬於文化產業的一部分,也是在我國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迅速發展。

閱讀產業是繼文化產業、傳媒產業、內容產業、創意產業等之後又一新的產業增長點,閱讀產業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緊密相關,也是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結果。

二、當前全民閱讀產業的特點

國民閱讀力和閱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民族、國家的基本素質,全民閱讀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全民閱讀也是提升閱讀素養、全面發展自我的重要手段。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1.全民閱讀進入國家頂層設計

5年之前,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到“全民閱讀”,明確指出:“倡導全民閱讀,提升文化產業發展水平,培育和規範文化市場。”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供更多優秀文藝作品,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提高國民素質。”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全民閱讀,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加強科學普及,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可以看出,全民閱讀關聯著文化產業、國民素質、公共文化服務和學習型社會。這其中既有公共服務屬性,也有產業屬性。全民閱讀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必將對未來五年全民閱讀及產業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2.信息技術助推閱讀產業

根據全國國民閱讀與購買傾向抽樣調查顯示:1999年我國國民閱讀率是60.4%,2005年是48.1%,首次低於50%。 調查發現,國民閱讀率下降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人們不讀書,而是閱讀方式和習慣在發生變化,通過網絡、移動終端的數字化閱讀率在逐年上升。

《閱讀產業發展報告(2017)》顯示,紙質書市場規模仍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整體規模約1800億元;數字閱讀整體規模約為110億元,其中,電子書規模約為20億元,網絡文學市場規模約為90億元。

當前社會已經進入全媒體時代,多種閱讀終端被研發和普及,手機、iPad、電紙書等成為和傳統閱讀分庭抗禮的數字化閱讀,人們的閱讀方式和習慣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在此背景下,中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持續增長,2013年首次超過半數,達到50.1%。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15年度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2015年,中國數字出版總體產業收入已超過4400億元,數字閱讀用戶規模已經達2.96億,網民數字閱讀的使用率連續三年保持在4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數字閱讀市場總營收中,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端佔比接近了90%。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2015年度數字閱讀白皮書》還顯示,IP個性化數字閱讀正在催生粉絲經濟新生態,網絡作家的固有粉絲,具有較強的黏性,社交工具使網絡傳播更加快捷,通過評論、分享、打賞等方便了讀者和讀者、讀者和作家之間交流和互動,90%讀者表示對再次改編為漫畫、電視等周邊產品很感興趣,潛在市場和用戶群體巨大。 不過未來限制數字閱讀和出版發展的仍然是版權保護問題。

智能手機終端和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直接導致了知識付費和有聲閱讀產業的迅速崛起。這使得全民閱讀在公共服務屬性之外,產業屬性得以凸顯。互聯網技術是閱讀產業發展壯大的基石。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閱讀產業整合了內容、創意、出版、傳媒、傳統紙質書、數字書籍等多種元素,同時將實體閱讀產業和數字閱讀產業融合了起來,形成了“互聯網+閱讀產業”的雛形。

目前介入閱讀產業的運營主體主要包括以下三類。第一,傳統的出版社、媒體辦的讀書會、媒體聯盟、欄目等,比如人民出版社讀書會、全民閱讀媒體聯盟、央視《朗讀者》節目。第二,有聲書、知識付費類的互聯網企業,如喜馬拉雅FM、得到、樊登讀書會等。第三,以讀書會、閱讀空間、書店、文化產業公司等為主體進行閱讀推廣併力圖盈利的社會組織。這些運營主體都致力於探索互聯網時代閱讀產業的盈利模式,目前絕大部分閱讀產業運營主體仍然處於摸索的階段,而且從地域上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2017年至今,中國出版、中國科傳、掌閱科技、閱文集團等多家出版集團和數字閱讀企業掛牌上市,得到、喜馬拉雅FM等知識付費、有聲閱讀企業掀開了閱讀產業資本化的帷幕。2017年我國有聲書市場規模約為30億元,增長強勁;基於文字版權衍生的知識付費產業規模約為10億元,隨著為優質內容付費的消費者逐步增多,知識付費市場還將保持較高成長性。

3.與國際社會的全民閱讀接軌

“全民閱讀”為國家如此重視並進入頂層設計,這與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階段相適應,也與國際閱讀產業的發展軌跡相吻合。相比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的“全民閱讀”提出比較晚。

早在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向全世界提出“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正如“全民閱讀”在中國的普及和推廣經歷了數年的歷程一樣,西方社會開始重視閱讀和學習型社會的建設也經歷了長短不一的發展階段。

一些發達國家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推進全民閱讀。一是通過立法,比如美國、韓國、日本。美國1998年頒佈《卓越閱讀法》(Reading Excellence Program),2001年出臺《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積極推動全民閱讀。韓國1994年頒佈《圖書館與讀書振興法》,2004年出臺《文字印刷文化振興法案》。日本2001年通過《關於推動兒童讀書活動的法律》。

二是通過國家項目、讀書節、閱讀活動等方式。比如俄羅斯於2006年制定推出《國家支持與發展閱讀綱要》和“培養讀者興趣,鼓勵年輕人讀書的”國家項目,政府配套給予政策和財政的大力支持,2007年俄羅斯圖書聯盟宣佈該年為俄羅斯國家閱讀年。法國每年10月15—17日舉辦讀書節。德國自2007年開始每年舉辦“送你一個故事”的全國閱讀活動,英國推出“bookstart”運動,發起全國閱讀年活動。

三是通過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圖書館一直是各國閱讀推廣活動的主體。比如美國國會圖書館是美國文化的重要體現,不僅服務於國會和政府,也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成為利用自身豐富資源推動全民閱讀的核心動力。俄羅斯依託各類圖書館成立了非營利性的俄羅斯閱讀中心,合作者包括作協、文學團體、中小學、高校、博物館等,運作資金主要依靠圖書館的財政預算。德國擁有1.4萬座圖書館,很多鄉村小鎮都有自己的圖書館和閱讀中心以方便民眾閱讀。

四是通過專業學會、民間社團、基金會等機構、組織推廣全民閱讀。這些機構有較強的資金和資源,可以承擔在政府和民眾中進行溝通的角色,彌補政府和市場機制的不足。比如美國的圖書館協會、美國教育協會、美國出版商協會、“每方都是贏家”(EverybodyWins)等都對推進美國的全民閱讀起到了重要作用。俄羅斯讀書基金會、德國促進閱讀基金會等對樹立閱讀理念、促進閱讀發展都起到重要作用。

五是通過媒體、出版等文化機構。媒體出於提高民眾文學素養的責任,推出全民閱讀的欄目。比如美國的奧普拉圖書俱樂部(Oprah Book Club),於1996年9月首次出現在電視熒屏上,每月向電視觀眾介紹一本書,如今有1300萬人定期觀看這個節目。日本的讀書推進協議會由日本書籍出版協會、圖書館協會等組成,成為日本全民閱讀推廣的重要力量。

當前,我國很多城市的“全民閱讀”推廣模式也主要以以上幾種方式為主,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起步較晚,但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和民眾精神文化需求的迅速提升,“全民閱讀”在我國發展的步伐非常快。

4.全民閱讀理念正在樹立,但離發達國家仍有不小差距

雖然近5年以來“全民閱讀”呈現蓬勃發展之勢,但政府對提高民眾閱讀素養早就予以高度關注。早在1982年,上海舉辦了“振興中華”讀書活動,由上海市總工會、解放日報等共同醞釀籌劃,對象是上海的工人群體。1983年,中華全國總工會將上海的閱讀活動經驗推向全國,形成了以“振興中華”為主旨的全民閱讀熱潮。

1997年1月,中宣部、文化部、國家教委等9部委聯合發佈《關於在全國組織實施“知識工程”的通知》,提出實施“倡導全民讀書、建設閱讀社會”的“知識工程”。2006年開始,為了貫徹落實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要求,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和新聞出版總署開始推廣“全民閱讀”活動。

從1982年到2018年,民眾閱讀從小規模、面向特定群體的閱讀活動發展到“全民閱讀”,從政府高度重視到進入國家頂層設計,從無法可依到立法保障,從活動單一到系統工程,從紙質閱讀到數字化閱讀,中國的“全民閱讀”不斷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的閱讀量僅為4.77冊,同時期韓國為11冊、法國20冊、日本40冊、猶太人64冊,而到了2017年中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僅為4.66本,還較2016年的4.65本略有增長。當然我們要看到數字化閱讀對紙質圖書閱讀的影響不容小覷。2017年,我國數字化閱讀方式如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接觸率為73%,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個百分點,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微信閱讀時長為27分鐘。但總體看來,與一些發達國家比較,我國的全民閱讀水準仍有不小差距。

三、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現狀

2018年,為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北京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走向深入,“政府引導、業界支持、社會參與、群眾受益”的全民閱讀推廣體系正在形成。持續舉辦了8年的“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帶動並聯結了諸多與閱讀相關的產業與個人,推出全城尚讀活動、北京閱讀馬拉松、閱讀護照等一系列品牌閱讀活動。

1.政府引導推進全民閱讀體系建設

在2017年9月發佈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中指出,充分利用北京文脈底蘊深厚和文化資源集聚的優勢,激發全社會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具有首都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體系,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之都。

2018年7月1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發佈《北京市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將採取多項有力措施,大力推動實體書店建設發展,到2020年,逐步在全市建立起佈局合理、層次分明、特色濃郁、多業融合、遍佈京城的實體書店發展新格局,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加舒適、智能的閱讀空間。

從2015年起,西城區相繼出臺《關於促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西城的若干意見》《書香西城建設“十三五”規劃》《北京市西城區特色閱讀空間考核指標體系》《西城區特色閱讀空間獎勵補貼的實施辦法(試行)》等系列文件,對特色閱讀空間發展進行了中長期規劃。

北京十六區先後打造了適合本區文化發展需求、民眾普遍歡迎的全民閱讀品牌,“書香朝陽”“書香海淀”“書香西城”“書香大興”“書香房山”等已經成為區級公共文化的特色品牌項目。各區對區域優勢、地區特色能夠進行充分挖掘、明確定位,鞏固並提升自身品牌。每一個全民閱讀品牌的背後都有一整套相對完整的工作思路和卓有成效的推廣辦法。

8年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始終堅持加強頂層設計、整合社會資源、創新推廣模式、示範引領基層,築建起了引導平臺、資源平臺、活動平臺、宣傳平臺、支撐平臺、培育平臺“六位一體”全民閱讀公共服務平臺。打通了閱讀與出版、旅遊、文物、教育、環保、科技等眾多行業資源渠道,實現了內容最優化、效益最大化的融合發展新格局。

2.傳統圖書館、閱讀空間逐步轉型升級

在數字媒體傳播和民眾精神文化需求兩個因素的影響下,以傳統的公共圖書館、閱讀空間為閱讀供給主體的產業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已經不能適應民眾的閱讀需要。只有在既有圖書館、閱讀空間為紐帶構建的閱讀體系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才能更加促進全民閱讀產業的發展,才能更加滿足民眾的閱讀需求。

作為首都核心區的西城區,已經形成由2個公共圖書館、1個青少年兒童圖書館、23家街道圖書館為骨架支撐,25個特色閱讀空間為特色,100餘家實體書店為依託而構成的“書香網絡”。同時,西城區也在摸索傳統圖書館模式的轉型升級。西城區打造的甲骨文特色閱讀空間,便是甲骨文複合型書店與街道圖書館完美結合的經典案例,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互補,周邊社區老百姓的滿意度提升了,街道圖書館的辦卡量也在一年時間翻了300%。

同時,各區不斷總結提高全民閱讀工作,將各區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豐富完善,形成以區館為中心,街道圖書館分館為半徑,社區圖書館(數字文化社區)為末梢,24小時自助圖書館、流動服務點為有效補充,共建共享、協同發展的三級公共網絡服務體系,實現了區域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全覆蓋。

當前,各區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建設基本完善,全民閱讀服務網絡全面鋪開。以朝陽區為例,2015年,朝陽區43個街鄉共有500多家文化中心和圖書館,免費提供文藝演出、電影服務、文化活動、圖書借閱等服務。朝陽區從2011年引進24小時自助圖書館,到2017年共投放使用138臺,以方便讀者隨時借書還書。

近幾年,北京的城市公共閱讀空間也越來越多,它們有特色、有創意、讀者人數不斷增加,已經成為全民閱讀的重要紐帶,為民眾提供了優質閱讀服務,營造了全民閱讀的氛圍。公共閱讀空間也在積極探索產業發展、盈利的新模式,力求在全民閱讀的公共效益和經濟效益間取得平衡。

3.匯聚社會力量參與全民閱讀建設

全民閱讀推廣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的社會力量:一是閱讀行業的力量,如出版社、圖書館、書店、閱讀電商平臺等;二是知識界的力量,如高校、科研院所、數字出版、知識付費平臺等;三是跨界融合的力量,如旅遊、環保、金融等行業衍生出來的閱讀類活動或產業。

“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開展8年以來,正是融合這“三股力量”,目前已擁有33家市級成員單位,100多家合作機構;聯結超過400家公共閱讀空間、300位社會知名人士、300家民間讀書會;匯聚了500多家出版和文化單位、1000多家社會機構、100多家主流媒體和萬餘名專業閱讀推廣人,年均閱讀活動落地30000多場次,覆蓋和影響市民超過1000萬人。

"

“全民閱讀”在中華大地上蔚然成風,不僅成為提升全民素質的重要方式,而且極大程度繁榮了文化產業。“全民閱讀”已經從頂層設計上納入了國家發展戰略,從政府各部門高度重視到全民閱讀理念深入人心,“全民閱讀”已經成為文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一、“閱讀產業”的概念

2019年,“全民閱讀”連續第6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全民閱讀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全民閱讀與民生息息相關,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部分。在“全民閱讀”不斷拓展的過程中,閱讀產業開始逐漸顯現、成型和發展。

閱讀產業就是那些為消費者提供可以閱讀的產品或閱讀服務的所有相關產業,具體包括圖書出版業、報刊業、 影視業、互聯網業和移動閱讀業等產業類型。 同傳媒產業、內容產業相同,閱讀產業既生產物質產品,也生產精神產品,既創造經濟效益,也創造社會效益。從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來看,閱讀產業屬於文化產業的一部分,也是在我國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迅速發展。

閱讀產業是繼文化產業、傳媒產業、內容產業、創意產業等之後又一新的產業增長點,閱讀產業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緊密相關,也是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結果。

二、當前全民閱讀產業的特點

國民閱讀力和閱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民族、國家的基本素質,全民閱讀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全民閱讀也是提升閱讀素養、全面發展自我的重要手段。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1.全民閱讀進入國家頂層設計

5年之前,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到“全民閱讀”,明確指出:“倡導全民閱讀,提升文化產業發展水平,培育和規範文化市場。”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供更多優秀文藝作品,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提高國民素質。”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全民閱讀,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加強科學普及,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可以看出,全民閱讀關聯著文化產業、國民素質、公共文化服務和學習型社會。這其中既有公共服務屬性,也有產業屬性。全民閱讀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必將對未來五年全民閱讀及產業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2.信息技術助推閱讀產業

根據全國國民閱讀與購買傾向抽樣調查顯示:1999年我國國民閱讀率是60.4%,2005年是48.1%,首次低於50%。 調查發現,國民閱讀率下降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人們不讀書,而是閱讀方式和習慣在發生變化,通過網絡、移動終端的數字化閱讀率在逐年上升。

《閱讀產業發展報告(2017)》顯示,紙質書市場規模仍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整體規模約1800億元;數字閱讀整體規模約為110億元,其中,電子書規模約為20億元,網絡文學市場規模約為90億元。

當前社會已經進入全媒體時代,多種閱讀終端被研發和普及,手機、iPad、電紙書等成為和傳統閱讀分庭抗禮的數字化閱讀,人們的閱讀方式和習慣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在此背景下,中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持續增長,2013年首次超過半數,達到50.1%。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15年度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2015年,中國數字出版總體產業收入已超過4400億元,數字閱讀用戶規模已經達2.96億,網民數字閱讀的使用率連續三年保持在4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數字閱讀市場總營收中,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端佔比接近了90%。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2015年度數字閱讀白皮書》還顯示,IP個性化數字閱讀正在催生粉絲經濟新生態,網絡作家的固有粉絲,具有較強的黏性,社交工具使網絡傳播更加快捷,通過評論、分享、打賞等方便了讀者和讀者、讀者和作家之間交流和互動,90%讀者表示對再次改編為漫畫、電視等周邊產品很感興趣,潛在市場和用戶群體巨大。 不過未來限制數字閱讀和出版發展的仍然是版權保護問題。

智能手機終端和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直接導致了知識付費和有聲閱讀產業的迅速崛起。這使得全民閱讀在公共服務屬性之外,產業屬性得以凸顯。互聯網技術是閱讀產業發展壯大的基石。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閱讀產業整合了內容、創意、出版、傳媒、傳統紙質書、數字書籍等多種元素,同時將實體閱讀產業和數字閱讀產業融合了起來,形成了“互聯網+閱讀產業”的雛形。

目前介入閱讀產業的運營主體主要包括以下三類。第一,傳統的出版社、媒體辦的讀書會、媒體聯盟、欄目等,比如人民出版社讀書會、全民閱讀媒體聯盟、央視《朗讀者》節目。第二,有聲書、知識付費類的互聯網企業,如喜馬拉雅FM、得到、樊登讀書會等。第三,以讀書會、閱讀空間、書店、文化產業公司等為主體進行閱讀推廣併力圖盈利的社會組織。這些運營主體都致力於探索互聯網時代閱讀產業的盈利模式,目前絕大部分閱讀產業運營主體仍然處於摸索的階段,而且從地域上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2017年至今,中國出版、中國科傳、掌閱科技、閱文集團等多家出版集團和數字閱讀企業掛牌上市,得到、喜馬拉雅FM等知識付費、有聲閱讀企業掀開了閱讀產業資本化的帷幕。2017年我國有聲書市場規模約為30億元,增長強勁;基於文字版權衍生的知識付費產業規模約為10億元,隨著為優質內容付費的消費者逐步增多,知識付費市場還將保持較高成長性。

3.與國際社會的全民閱讀接軌

“全民閱讀”為國家如此重視並進入頂層設計,這與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階段相適應,也與國際閱讀產業的發展軌跡相吻合。相比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的“全民閱讀”提出比較晚。

早在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向全世界提出“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正如“全民閱讀”在中國的普及和推廣經歷了數年的歷程一樣,西方社會開始重視閱讀和學習型社會的建設也經歷了長短不一的發展階段。

一些發達國家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推進全民閱讀。一是通過立法,比如美國、韓國、日本。美國1998年頒佈《卓越閱讀法》(Reading Excellence Program),2001年出臺《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積極推動全民閱讀。韓國1994年頒佈《圖書館與讀書振興法》,2004年出臺《文字印刷文化振興法案》。日本2001年通過《關於推動兒童讀書活動的法律》。

二是通過國家項目、讀書節、閱讀活動等方式。比如俄羅斯於2006年制定推出《國家支持與發展閱讀綱要》和“培養讀者興趣,鼓勵年輕人讀書的”國家項目,政府配套給予政策和財政的大力支持,2007年俄羅斯圖書聯盟宣佈該年為俄羅斯國家閱讀年。法國每年10月15—17日舉辦讀書節。德國自2007年開始每年舉辦“送你一個故事”的全國閱讀活動,英國推出“bookstart”運動,發起全國閱讀年活動。

三是通過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圖書館一直是各國閱讀推廣活動的主體。比如美國國會圖書館是美國文化的重要體現,不僅服務於國會和政府,也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成為利用自身豐富資源推動全民閱讀的核心動力。俄羅斯依託各類圖書館成立了非營利性的俄羅斯閱讀中心,合作者包括作協、文學團體、中小學、高校、博物館等,運作資金主要依靠圖書館的財政預算。德國擁有1.4萬座圖書館,很多鄉村小鎮都有自己的圖書館和閱讀中心以方便民眾閱讀。

四是通過專業學會、民間社團、基金會等機構、組織推廣全民閱讀。這些機構有較強的資金和資源,可以承擔在政府和民眾中進行溝通的角色,彌補政府和市場機制的不足。比如美國的圖書館協會、美國教育協會、美國出版商協會、“每方都是贏家”(EverybodyWins)等都對推進美國的全民閱讀起到了重要作用。俄羅斯讀書基金會、德國促進閱讀基金會等對樹立閱讀理念、促進閱讀發展都起到重要作用。

五是通過媒體、出版等文化機構。媒體出於提高民眾文學素養的責任,推出全民閱讀的欄目。比如美國的奧普拉圖書俱樂部(Oprah Book Club),於1996年9月首次出現在電視熒屏上,每月向電視觀眾介紹一本書,如今有1300萬人定期觀看這個節目。日本的讀書推進協議會由日本書籍出版協會、圖書館協會等組成,成為日本全民閱讀推廣的重要力量。

當前,我國很多城市的“全民閱讀”推廣模式也主要以以上幾種方式為主,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起步較晚,但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和民眾精神文化需求的迅速提升,“全民閱讀”在我國發展的步伐非常快。

4.全民閱讀理念正在樹立,但離發達國家仍有不小差距

雖然近5年以來“全民閱讀”呈現蓬勃發展之勢,但政府對提高民眾閱讀素養早就予以高度關注。早在1982年,上海舉辦了“振興中華”讀書活動,由上海市總工會、解放日報等共同醞釀籌劃,對象是上海的工人群體。1983年,中華全國總工會將上海的閱讀活動經驗推向全國,形成了以“振興中華”為主旨的全民閱讀熱潮。

1997年1月,中宣部、文化部、國家教委等9部委聯合發佈《關於在全國組織實施“知識工程”的通知》,提出實施“倡導全民讀書、建設閱讀社會”的“知識工程”。2006年開始,為了貫徹落實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要求,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和新聞出版總署開始推廣“全民閱讀”活動。

從1982年到2018年,民眾閱讀從小規模、面向特定群體的閱讀活動發展到“全民閱讀”,從政府高度重視到進入國家頂層設計,從無法可依到立法保障,從活動單一到系統工程,從紙質閱讀到數字化閱讀,中國的“全民閱讀”不斷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的閱讀量僅為4.77冊,同時期韓國為11冊、法國20冊、日本40冊、猶太人64冊,而到了2017年中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僅為4.66本,還較2016年的4.65本略有增長。當然我們要看到數字化閱讀對紙質圖書閱讀的影響不容小覷。2017年,我國數字化閱讀方式如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接觸率為73%,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個百分點,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微信閱讀時長為27分鐘。但總體看來,與一些發達國家比較,我國的全民閱讀水準仍有不小差距。

三、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現狀

2018年,為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北京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走向深入,“政府引導、業界支持、社會參與、群眾受益”的全民閱讀推廣體系正在形成。持續舉辦了8年的“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帶動並聯結了諸多與閱讀相關的產業與個人,推出全城尚讀活動、北京閱讀馬拉松、閱讀護照等一系列品牌閱讀活動。

1.政府引導推進全民閱讀體系建設

在2017年9月發佈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中指出,充分利用北京文脈底蘊深厚和文化資源集聚的優勢,激發全社會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具有首都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體系,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之都。

2018年7月1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發佈《北京市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將採取多項有力措施,大力推動實體書店建設發展,到2020年,逐步在全市建立起佈局合理、層次分明、特色濃郁、多業融合、遍佈京城的實體書店發展新格局,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加舒適、智能的閱讀空間。

從2015年起,西城區相繼出臺《關於促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西城的若干意見》《書香西城建設“十三五”規劃》《北京市西城區特色閱讀空間考核指標體系》《西城區特色閱讀空間獎勵補貼的實施辦法(試行)》等系列文件,對特色閱讀空間發展進行了中長期規劃。

北京十六區先後打造了適合本區文化發展需求、民眾普遍歡迎的全民閱讀品牌,“書香朝陽”“書香海淀”“書香西城”“書香大興”“書香房山”等已經成為區級公共文化的特色品牌項目。各區對區域優勢、地區特色能夠進行充分挖掘、明確定位,鞏固並提升自身品牌。每一個全民閱讀品牌的背後都有一整套相對完整的工作思路和卓有成效的推廣辦法。

8年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始終堅持加強頂層設計、整合社會資源、創新推廣模式、示範引領基層,築建起了引導平臺、資源平臺、活動平臺、宣傳平臺、支撐平臺、培育平臺“六位一體”全民閱讀公共服務平臺。打通了閱讀與出版、旅遊、文物、教育、環保、科技等眾多行業資源渠道,實現了內容最優化、效益最大化的融合發展新格局。

2.傳統圖書館、閱讀空間逐步轉型升級

在數字媒體傳播和民眾精神文化需求兩個因素的影響下,以傳統的公共圖書館、閱讀空間為閱讀供給主體的產業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已經不能適應民眾的閱讀需要。只有在既有圖書館、閱讀空間為紐帶構建的閱讀體系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才能更加促進全民閱讀產業的發展,才能更加滿足民眾的閱讀需求。

作為首都核心區的西城區,已經形成由2個公共圖書館、1個青少年兒童圖書館、23家街道圖書館為骨架支撐,25個特色閱讀空間為特色,100餘家實體書店為依託而構成的“書香網絡”。同時,西城區也在摸索傳統圖書館模式的轉型升級。西城區打造的甲骨文特色閱讀空間,便是甲骨文複合型書店與街道圖書館完美結合的經典案例,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互補,周邊社區老百姓的滿意度提升了,街道圖書館的辦卡量也在一年時間翻了300%。

同時,各區不斷總結提高全民閱讀工作,將各區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豐富完善,形成以區館為中心,街道圖書館分館為半徑,社區圖書館(數字文化社區)為末梢,24小時自助圖書館、流動服務點為有效補充,共建共享、協同發展的三級公共網絡服務體系,實現了區域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全覆蓋。

當前,各區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建設基本完善,全民閱讀服務網絡全面鋪開。以朝陽區為例,2015年,朝陽區43個街鄉共有500多家文化中心和圖書館,免費提供文藝演出、電影服務、文化活動、圖書借閱等服務。朝陽區從2011年引進24小時自助圖書館,到2017年共投放使用138臺,以方便讀者隨時借書還書。

近幾年,北京的城市公共閱讀空間也越來越多,它們有特色、有創意、讀者人數不斷增加,已經成為全民閱讀的重要紐帶,為民眾提供了優質閱讀服務,營造了全民閱讀的氛圍。公共閱讀空間也在積極探索產業發展、盈利的新模式,力求在全民閱讀的公共效益和經濟效益間取得平衡。

3.匯聚社會力量參與全民閱讀建設

全民閱讀推廣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的社會力量:一是閱讀行業的力量,如出版社、圖書館、書店、閱讀電商平臺等;二是知識界的力量,如高校、科研院所、數字出版、知識付費平臺等;三是跨界融合的力量,如旅遊、環保、金融等行業衍生出來的閱讀類活動或產業。

“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開展8年以來,正是融合這“三股力量”,目前已擁有33家市級成員單位,100多家合作機構;聯結超過400家公共閱讀空間、300位社會知名人士、300家民間讀書會;匯聚了500多家出版和文化單位、1000多家社會機構、100多家主流媒體和萬餘名專業閱讀推廣人,年均閱讀活動落地30000多場次,覆蓋和影響市民超過1000萬人。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

“全民閱讀”在中華大地上蔚然成風,不僅成為提升全民素質的重要方式,而且極大程度繁榮了文化產業。“全民閱讀”已經從頂層設計上納入了國家發展戰略,從政府各部門高度重視到全民閱讀理念深入人心,“全民閱讀”已經成為文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一、“閱讀產業”的概念

2019年,“全民閱讀”連續第6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全民閱讀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全民閱讀與民生息息相關,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部分。在“全民閱讀”不斷拓展的過程中,閱讀產業開始逐漸顯現、成型和發展。

閱讀產業就是那些為消費者提供可以閱讀的產品或閱讀服務的所有相關產業,具體包括圖書出版業、報刊業、 影視業、互聯網業和移動閱讀業等產業類型。 同傳媒產業、內容產業相同,閱讀產業既生產物質產品,也生產精神產品,既創造經濟效益,也創造社會效益。從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來看,閱讀產業屬於文化產業的一部分,也是在我國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迅速發展。

閱讀產業是繼文化產業、傳媒產業、內容產業、創意產業等之後又一新的產業增長點,閱讀產業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緊密相關,也是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結果。

二、當前全民閱讀產業的特點

國民閱讀力和閱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民族、國家的基本素質,全民閱讀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全民閱讀也是提升閱讀素養、全面發展自我的重要手段。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1.全民閱讀進入國家頂層設計

5年之前,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到“全民閱讀”,明確指出:“倡導全民閱讀,提升文化產業發展水平,培育和規範文化市場。”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供更多優秀文藝作品,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提高國民素質。”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全民閱讀,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加強科學普及,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可以看出,全民閱讀關聯著文化產業、國民素質、公共文化服務和學習型社會。這其中既有公共服務屬性,也有產業屬性。全民閱讀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必將對未來五年全民閱讀及產業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2.信息技術助推閱讀產業

根據全國國民閱讀與購買傾向抽樣調查顯示:1999年我國國民閱讀率是60.4%,2005年是48.1%,首次低於50%。 調查發現,國民閱讀率下降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人們不讀書,而是閱讀方式和習慣在發生變化,通過網絡、移動終端的數字化閱讀率在逐年上升。

《閱讀產業發展報告(2017)》顯示,紙質書市場規模仍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整體規模約1800億元;數字閱讀整體規模約為110億元,其中,電子書規模約為20億元,網絡文學市場規模約為90億元。

當前社會已經進入全媒體時代,多種閱讀終端被研發和普及,手機、iPad、電紙書等成為和傳統閱讀分庭抗禮的數字化閱讀,人們的閱讀方式和習慣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在此背景下,中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持續增長,2013年首次超過半數,達到50.1%。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15年度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2015年,中國數字出版總體產業收入已超過4400億元,數字閱讀用戶規模已經達2.96億,網民數字閱讀的使用率連續三年保持在4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數字閱讀市場總營收中,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端佔比接近了90%。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2015年度數字閱讀白皮書》還顯示,IP個性化數字閱讀正在催生粉絲經濟新生態,網絡作家的固有粉絲,具有較強的黏性,社交工具使網絡傳播更加快捷,通過評論、分享、打賞等方便了讀者和讀者、讀者和作家之間交流和互動,90%讀者表示對再次改編為漫畫、電視等周邊產品很感興趣,潛在市場和用戶群體巨大。 不過未來限制數字閱讀和出版發展的仍然是版權保護問題。

智能手機終端和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直接導致了知識付費和有聲閱讀產業的迅速崛起。這使得全民閱讀在公共服務屬性之外,產業屬性得以凸顯。互聯網技術是閱讀產業發展壯大的基石。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閱讀產業整合了內容、創意、出版、傳媒、傳統紙質書、數字書籍等多種元素,同時將實體閱讀產業和數字閱讀產業融合了起來,形成了“互聯網+閱讀產業”的雛形。

目前介入閱讀產業的運營主體主要包括以下三類。第一,傳統的出版社、媒體辦的讀書會、媒體聯盟、欄目等,比如人民出版社讀書會、全民閱讀媒體聯盟、央視《朗讀者》節目。第二,有聲書、知識付費類的互聯網企業,如喜馬拉雅FM、得到、樊登讀書會等。第三,以讀書會、閱讀空間、書店、文化產業公司等為主體進行閱讀推廣併力圖盈利的社會組織。這些運營主體都致力於探索互聯網時代閱讀產業的盈利模式,目前絕大部分閱讀產業運營主體仍然處於摸索的階段,而且從地域上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2017年至今,中國出版、中國科傳、掌閱科技、閱文集團等多家出版集團和數字閱讀企業掛牌上市,得到、喜馬拉雅FM等知識付費、有聲閱讀企業掀開了閱讀產業資本化的帷幕。2017年我國有聲書市場規模約為30億元,增長強勁;基於文字版權衍生的知識付費產業規模約為10億元,隨著為優質內容付費的消費者逐步增多,知識付費市場還將保持較高成長性。

3.與國際社會的全民閱讀接軌

“全民閱讀”為國家如此重視並進入頂層設計,這與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階段相適應,也與國際閱讀產業的發展軌跡相吻合。相比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的“全民閱讀”提出比較晚。

早在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向全世界提出“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正如“全民閱讀”在中國的普及和推廣經歷了數年的歷程一樣,西方社會開始重視閱讀和學習型社會的建設也經歷了長短不一的發展階段。

一些發達國家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推進全民閱讀。一是通過立法,比如美國、韓國、日本。美國1998年頒佈《卓越閱讀法》(Reading Excellence Program),2001年出臺《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積極推動全民閱讀。韓國1994年頒佈《圖書館與讀書振興法》,2004年出臺《文字印刷文化振興法案》。日本2001年通過《關於推動兒童讀書活動的法律》。

二是通過國家項目、讀書節、閱讀活動等方式。比如俄羅斯於2006年制定推出《國家支持與發展閱讀綱要》和“培養讀者興趣,鼓勵年輕人讀書的”國家項目,政府配套給予政策和財政的大力支持,2007年俄羅斯圖書聯盟宣佈該年為俄羅斯國家閱讀年。法國每年10月15—17日舉辦讀書節。德國自2007年開始每年舉辦“送你一個故事”的全國閱讀活動,英國推出“bookstart”運動,發起全國閱讀年活動。

三是通過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圖書館一直是各國閱讀推廣活動的主體。比如美國國會圖書館是美國文化的重要體現,不僅服務於國會和政府,也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成為利用自身豐富資源推動全民閱讀的核心動力。俄羅斯依託各類圖書館成立了非營利性的俄羅斯閱讀中心,合作者包括作協、文學團體、中小學、高校、博物館等,運作資金主要依靠圖書館的財政預算。德國擁有1.4萬座圖書館,很多鄉村小鎮都有自己的圖書館和閱讀中心以方便民眾閱讀。

四是通過專業學會、民間社團、基金會等機構、組織推廣全民閱讀。這些機構有較強的資金和資源,可以承擔在政府和民眾中進行溝通的角色,彌補政府和市場機制的不足。比如美國的圖書館協會、美國教育協會、美國出版商協會、“每方都是贏家”(EverybodyWins)等都對推進美國的全民閱讀起到了重要作用。俄羅斯讀書基金會、德國促進閱讀基金會等對樹立閱讀理念、促進閱讀發展都起到重要作用。

五是通過媒體、出版等文化機構。媒體出於提高民眾文學素養的責任,推出全民閱讀的欄目。比如美國的奧普拉圖書俱樂部(Oprah Book Club),於1996年9月首次出現在電視熒屏上,每月向電視觀眾介紹一本書,如今有1300萬人定期觀看這個節目。日本的讀書推進協議會由日本書籍出版協會、圖書館協會等組成,成為日本全民閱讀推廣的重要力量。

當前,我國很多城市的“全民閱讀”推廣模式也主要以以上幾種方式為主,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起步較晚,但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和民眾精神文化需求的迅速提升,“全民閱讀”在我國發展的步伐非常快。

4.全民閱讀理念正在樹立,但離發達國家仍有不小差距

雖然近5年以來“全民閱讀”呈現蓬勃發展之勢,但政府對提高民眾閱讀素養早就予以高度關注。早在1982年,上海舉辦了“振興中華”讀書活動,由上海市總工會、解放日報等共同醞釀籌劃,對象是上海的工人群體。1983年,中華全國總工會將上海的閱讀活動經驗推向全國,形成了以“振興中華”為主旨的全民閱讀熱潮。

1997年1月,中宣部、文化部、國家教委等9部委聯合發佈《關於在全國組織實施“知識工程”的通知》,提出實施“倡導全民讀書、建設閱讀社會”的“知識工程”。2006年開始,為了貫徹落實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要求,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和新聞出版總署開始推廣“全民閱讀”活動。

從1982年到2018年,民眾閱讀從小規模、面向特定群體的閱讀活動發展到“全民閱讀”,從政府高度重視到進入國家頂層設計,從無法可依到立法保障,從活動單一到系統工程,從紙質閱讀到數字化閱讀,中國的“全民閱讀”不斷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的閱讀量僅為4.77冊,同時期韓國為11冊、法國20冊、日本40冊、猶太人64冊,而到了2017年中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僅為4.66本,還較2016年的4.65本略有增長。當然我們要看到數字化閱讀對紙質圖書閱讀的影響不容小覷。2017年,我國數字化閱讀方式如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接觸率為73%,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個百分點,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微信閱讀時長為27分鐘。但總體看來,與一些發達國家比較,我國的全民閱讀水準仍有不小差距。

三、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現狀

2018年,為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北京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走向深入,“政府引導、業界支持、社會參與、群眾受益”的全民閱讀推廣體系正在形成。持續舉辦了8年的“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帶動並聯結了諸多與閱讀相關的產業與個人,推出全城尚讀活動、北京閱讀馬拉松、閱讀護照等一系列品牌閱讀活動。

1.政府引導推進全民閱讀體系建設

在2017年9月發佈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中指出,充分利用北京文脈底蘊深厚和文化資源集聚的優勢,激發全社會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具有首都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體系,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之都。

2018年7月1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發佈《北京市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將採取多項有力措施,大力推動實體書店建設發展,到2020年,逐步在全市建立起佈局合理、層次分明、特色濃郁、多業融合、遍佈京城的實體書店發展新格局,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加舒適、智能的閱讀空間。

從2015年起,西城區相繼出臺《關於促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西城的若干意見》《書香西城建設“十三五”規劃》《北京市西城區特色閱讀空間考核指標體系》《西城區特色閱讀空間獎勵補貼的實施辦法(試行)》等系列文件,對特色閱讀空間發展進行了中長期規劃。

北京十六區先後打造了適合本區文化發展需求、民眾普遍歡迎的全民閱讀品牌,“書香朝陽”“書香海淀”“書香西城”“書香大興”“書香房山”等已經成為區級公共文化的特色品牌項目。各區對區域優勢、地區特色能夠進行充分挖掘、明確定位,鞏固並提升自身品牌。每一個全民閱讀品牌的背後都有一整套相對完整的工作思路和卓有成效的推廣辦法。

8年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始終堅持加強頂層設計、整合社會資源、創新推廣模式、示範引領基層,築建起了引導平臺、資源平臺、活動平臺、宣傳平臺、支撐平臺、培育平臺“六位一體”全民閱讀公共服務平臺。打通了閱讀與出版、旅遊、文物、教育、環保、科技等眾多行業資源渠道,實現了內容最優化、效益最大化的融合發展新格局。

2.傳統圖書館、閱讀空間逐步轉型升級

在數字媒體傳播和民眾精神文化需求兩個因素的影響下,以傳統的公共圖書館、閱讀空間為閱讀供給主體的產業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已經不能適應民眾的閱讀需要。只有在既有圖書館、閱讀空間為紐帶構建的閱讀體系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才能更加促進全民閱讀產業的發展,才能更加滿足民眾的閱讀需求。

作為首都核心區的西城區,已經形成由2個公共圖書館、1個青少年兒童圖書館、23家街道圖書館為骨架支撐,25個特色閱讀空間為特色,100餘家實體書店為依託而構成的“書香網絡”。同時,西城區也在摸索傳統圖書館模式的轉型升級。西城區打造的甲骨文特色閱讀空間,便是甲骨文複合型書店與街道圖書館完美結合的經典案例,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互補,周邊社區老百姓的滿意度提升了,街道圖書館的辦卡量也在一年時間翻了300%。

同時,各區不斷總結提高全民閱讀工作,將各區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豐富完善,形成以區館為中心,街道圖書館分館為半徑,社區圖書館(數字文化社區)為末梢,24小時自助圖書館、流動服務點為有效補充,共建共享、協同發展的三級公共網絡服務體系,實現了區域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全覆蓋。

當前,各區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建設基本完善,全民閱讀服務網絡全面鋪開。以朝陽區為例,2015年,朝陽區43個街鄉共有500多家文化中心和圖書館,免費提供文藝演出、電影服務、文化活動、圖書借閱等服務。朝陽區從2011年引進24小時自助圖書館,到2017年共投放使用138臺,以方便讀者隨時借書還書。

近幾年,北京的城市公共閱讀空間也越來越多,它們有特色、有創意、讀者人數不斷增加,已經成為全民閱讀的重要紐帶,為民眾提供了優質閱讀服務,營造了全民閱讀的氛圍。公共閱讀空間也在積極探索產業發展、盈利的新模式,力求在全民閱讀的公共效益和經濟效益間取得平衡。

3.匯聚社會力量參與全民閱讀建設

全民閱讀推廣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的社會力量:一是閱讀行業的力量,如出版社、圖書館、書店、閱讀電商平臺等;二是知識界的力量,如高校、科研院所、數字出版、知識付費平臺等;三是跨界融合的力量,如旅遊、環保、金融等行業衍生出來的閱讀類活動或產業。

“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開展8年以來,正是融合這“三股力量”,目前已擁有33家市級成員單位,100多家合作機構;聯結超過400家公共閱讀空間、300位社會知名人士、300家民間讀書會;匯聚了500多家出版和文化單位、1000多家社會機構、100多家主流媒體和萬餘名專業閱讀推廣人,年均閱讀活動落地30000多場次,覆蓋和影響市民超過1000萬人。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

“全民閱讀”在中華大地上蔚然成風,不僅成為提升全民素質的重要方式,而且極大程度繁榮了文化產業。“全民閱讀”已經從頂層設計上納入了國家發展戰略,從政府各部門高度重視到全民閱讀理念深入人心,“全民閱讀”已經成為文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一、“閱讀產業”的概念

2019年,“全民閱讀”連續第6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全民閱讀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全民閱讀與民生息息相關,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部分。在“全民閱讀”不斷拓展的過程中,閱讀產業開始逐漸顯現、成型和發展。

閱讀產業就是那些為消費者提供可以閱讀的產品或閱讀服務的所有相關產業,具體包括圖書出版業、報刊業、 影視業、互聯網業和移動閱讀業等產業類型。 同傳媒產業、內容產業相同,閱讀產業既生產物質產品,也生產精神產品,既創造經濟效益,也創造社會效益。從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來看,閱讀產業屬於文化產業的一部分,也是在我國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迅速發展。

閱讀產業是繼文化產業、傳媒產業、內容產業、創意產業等之後又一新的產業增長點,閱讀產業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緊密相關,也是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結果。

二、當前全民閱讀產業的特點

國民閱讀力和閱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民族、國家的基本素質,全民閱讀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全民閱讀也是提升閱讀素養、全面發展自我的重要手段。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1.全民閱讀進入國家頂層設計

5年之前,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到“全民閱讀”,明確指出:“倡導全民閱讀,提升文化產業發展水平,培育和規範文化市場。”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供更多優秀文藝作品,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提高國民素質。”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全民閱讀,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加強科學普及,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可以看出,全民閱讀關聯著文化產業、國民素質、公共文化服務和學習型社會。這其中既有公共服務屬性,也有產業屬性。全民閱讀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必將對未來五年全民閱讀及產業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2.信息技術助推閱讀產業

根據全國國民閱讀與購買傾向抽樣調查顯示:1999年我國國民閱讀率是60.4%,2005年是48.1%,首次低於50%。 調查發現,國民閱讀率下降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人們不讀書,而是閱讀方式和習慣在發生變化,通過網絡、移動終端的數字化閱讀率在逐年上升。

《閱讀產業發展報告(2017)》顯示,紙質書市場規模仍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整體規模約1800億元;數字閱讀整體規模約為110億元,其中,電子書規模約為20億元,網絡文學市場規模約為90億元。

當前社會已經進入全媒體時代,多種閱讀終端被研發和普及,手機、iPad、電紙書等成為和傳統閱讀分庭抗禮的數字化閱讀,人們的閱讀方式和習慣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在此背景下,中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持續增長,2013年首次超過半數,達到50.1%。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15年度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2015年,中國數字出版總體產業收入已超過4400億元,數字閱讀用戶規模已經達2.96億,網民數字閱讀的使用率連續三年保持在4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數字閱讀市場總營收中,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端佔比接近了90%。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2015年度數字閱讀白皮書》還顯示,IP個性化數字閱讀正在催生粉絲經濟新生態,網絡作家的固有粉絲,具有較強的黏性,社交工具使網絡傳播更加快捷,通過評論、分享、打賞等方便了讀者和讀者、讀者和作家之間交流和互動,90%讀者表示對再次改編為漫畫、電視等周邊產品很感興趣,潛在市場和用戶群體巨大。 不過未來限制數字閱讀和出版發展的仍然是版權保護問題。

智能手機終端和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直接導致了知識付費和有聲閱讀產業的迅速崛起。這使得全民閱讀在公共服務屬性之外,產業屬性得以凸顯。互聯網技術是閱讀產業發展壯大的基石。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閱讀產業整合了內容、創意、出版、傳媒、傳統紙質書、數字書籍等多種元素,同時將實體閱讀產業和數字閱讀產業融合了起來,形成了“互聯網+閱讀產業”的雛形。

目前介入閱讀產業的運營主體主要包括以下三類。第一,傳統的出版社、媒體辦的讀書會、媒體聯盟、欄目等,比如人民出版社讀書會、全民閱讀媒體聯盟、央視《朗讀者》節目。第二,有聲書、知識付費類的互聯網企業,如喜馬拉雅FM、得到、樊登讀書會等。第三,以讀書會、閱讀空間、書店、文化產業公司等為主體進行閱讀推廣併力圖盈利的社會組織。這些運營主體都致力於探索互聯網時代閱讀產業的盈利模式,目前絕大部分閱讀產業運營主體仍然處於摸索的階段,而且從地域上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2017年至今,中國出版、中國科傳、掌閱科技、閱文集團等多家出版集團和數字閱讀企業掛牌上市,得到、喜馬拉雅FM等知識付費、有聲閱讀企業掀開了閱讀產業資本化的帷幕。2017年我國有聲書市場規模約為30億元,增長強勁;基於文字版權衍生的知識付費產業規模約為10億元,隨著為優質內容付費的消費者逐步增多,知識付費市場還將保持較高成長性。

3.與國際社會的全民閱讀接軌

“全民閱讀”為國家如此重視並進入頂層設計,這與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階段相適應,也與國際閱讀產業的發展軌跡相吻合。相比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的“全民閱讀”提出比較晚。

早在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向全世界提出“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正如“全民閱讀”在中國的普及和推廣經歷了數年的歷程一樣,西方社會開始重視閱讀和學習型社會的建設也經歷了長短不一的發展階段。

一些發達國家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推進全民閱讀。一是通過立法,比如美國、韓國、日本。美國1998年頒佈《卓越閱讀法》(Reading Excellence Program),2001年出臺《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積極推動全民閱讀。韓國1994年頒佈《圖書館與讀書振興法》,2004年出臺《文字印刷文化振興法案》。日本2001年通過《關於推動兒童讀書活動的法律》。

二是通過國家項目、讀書節、閱讀活動等方式。比如俄羅斯於2006年制定推出《國家支持與發展閱讀綱要》和“培養讀者興趣,鼓勵年輕人讀書的”國家項目,政府配套給予政策和財政的大力支持,2007年俄羅斯圖書聯盟宣佈該年為俄羅斯國家閱讀年。法國每年10月15—17日舉辦讀書節。德國自2007年開始每年舉辦“送你一個故事”的全國閱讀活動,英國推出“bookstart”運動,發起全國閱讀年活動。

三是通過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圖書館一直是各國閱讀推廣活動的主體。比如美國國會圖書館是美國文化的重要體現,不僅服務於國會和政府,也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成為利用自身豐富資源推動全民閱讀的核心動力。俄羅斯依託各類圖書館成立了非營利性的俄羅斯閱讀中心,合作者包括作協、文學團體、中小學、高校、博物館等,運作資金主要依靠圖書館的財政預算。德國擁有1.4萬座圖書館,很多鄉村小鎮都有自己的圖書館和閱讀中心以方便民眾閱讀。

四是通過專業學會、民間社團、基金會等機構、組織推廣全民閱讀。這些機構有較強的資金和資源,可以承擔在政府和民眾中進行溝通的角色,彌補政府和市場機制的不足。比如美國的圖書館協會、美國教育協會、美國出版商協會、“每方都是贏家”(EverybodyWins)等都對推進美國的全民閱讀起到了重要作用。俄羅斯讀書基金會、德國促進閱讀基金會等對樹立閱讀理念、促進閱讀發展都起到重要作用。

五是通過媒體、出版等文化機構。媒體出於提高民眾文學素養的責任,推出全民閱讀的欄目。比如美國的奧普拉圖書俱樂部(Oprah Book Club),於1996年9月首次出現在電視熒屏上,每月向電視觀眾介紹一本書,如今有1300萬人定期觀看這個節目。日本的讀書推進協議會由日本書籍出版協會、圖書館協會等組成,成為日本全民閱讀推廣的重要力量。

當前,我國很多城市的“全民閱讀”推廣模式也主要以以上幾種方式為主,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起步較晚,但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和民眾精神文化需求的迅速提升,“全民閱讀”在我國發展的步伐非常快。

4.全民閱讀理念正在樹立,但離發達國家仍有不小差距

雖然近5年以來“全民閱讀”呈現蓬勃發展之勢,但政府對提高民眾閱讀素養早就予以高度關注。早在1982年,上海舉辦了“振興中華”讀書活動,由上海市總工會、解放日報等共同醞釀籌劃,對象是上海的工人群體。1983年,中華全國總工會將上海的閱讀活動經驗推向全國,形成了以“振興中華”為主旨的全民閱讀熱潮。

1997年1月,中宣部、文化部、國家教委等9部委聯合發佈《關於在全國組織實施“知識工程”的通知》,提出實施“倡導全民讀書、建設閱讀社會”的“知識工程”。2006年開始,為了貫徹落實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要求,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和新聞出版總署開始推廣“全民閱讀”活動。

從1982年到2018年,民眾閱讀從小規模、面向特定群體的閱讀活動發展到“全民閱讀”,從政府高度重視到進入國家頂層設計,從無法可依到立法保障,從活動單一到系統工程,從紙質閱讀到數字化閱讀,中國的“全民閱讀”不斷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的閱讀量僅為4.77冊,同時期韓國為11冊、法國20冊、日本40冊、猶太人64冊,而到了2017年中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僅為4.66本,還較2016年的4.65本略有增長。當然我們要看到數字化閱讀對紙質圖書閱讀的影響不容小覷。2017年,我國數字化閱讀方式如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接觸率為73%,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個百分點,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微信閱讀時長為27分鐘。但總體看來,與一些發達國家比較,我國的全民閱讀水準仍有不小差距。

三、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現狀

2018年,為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北京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走向深入,“政府引導、業界支持、社會參與、群眾受益”的全民閱讀推廣體系正在形成。持續舉辦了8年的“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帶動並聯結了諸多與閱讀相關的產業與個人,推出全城尚讀活動、北京閱讀馬拉松、閱讀護照等一系列品牌閱讀活動。

1.政府引導推進全民閱讀體系建設

在2017年9月發佈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中指出,充分利用北京文脈底蘊深厚和文化資源集聚的優勢,激發全社會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具有首都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體系,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之都。

2018年7月1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發佈《北京市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將採取多項有力措施,大力推動實體書店建設發展,到2020年,逐步在全市建立起佈局合理、層次分明、特色濃郁、多業融合、遍佈京城的實體書店發展新格局,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加舒適、智能的閱讀空間。

從2015年起,西城區相繼出臺《關於促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西城的若干意見》《書香西城建設“十三五”規劃》《北京市西城區特色閱讀空間考核指標體系》《西城區特色閱讀空間獎勵補貼的實施辦法(試行)》等系列文件,對特色閱讀空間發展進行了中長期規劃。

北京十六區先後打造了適合本區文化發展需求、民眾普遍歡迎的全民閱讀品牌,“書香朝陽”“書香海淀”“書香西城”“書香大興”“書香房山”等已經成為區級公共文化的特色品牌項目。各區對區域優勢、地區特色能夠進行充分挖掘、明確定位,鞏固並提升自身品牌。每一個全民閱讀品牌的背後都有一整套相對完整的工作思路和卓有成效的推廣辦法。

8年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始終堅持加強頂層設計、整合社會資源、創新推廣模式、示範引領基層,築建起了引導平臺、資源平臺、活動平臺、宣傳平臺、支撐平臺、培育平臺“六位一體”全民閱讀公共服務平臺。打通了閱讀與出版、旅遊、文物、教育、環保、科技等眾多行業資源渠道,實現了內容最優化、效益最大化的融合發展新格局。

2.傳統圖書館、閱讀空間逐步轉型升級

在數字媒體傳播和民眾精神文化需求兩個因素的影響下,以傳統的公共圖書館、閱讀空間為閱讀供給主體的產業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已經不能適應民眾的閱讀需要。只有在既有圖書館、閱讀空間為紐帶構建的閱讀體系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才能更加促進全民閱讀產業的發展,才能更加滿足民眾的閱讀需求。

作為首都核心區的西城區,已經形成由2個公共圖書館、1個青少年兒童圖書館、23家街道圖書館為骨架支撐,25個特色閱讀空間為特色,100餘家實體書店為依託而構成的“書香網絡”。同時,西城區也在摸索傳統圖書館模式的轉型升級。西城區打造的甲骨文特色閱讀空間,便是甲骨文複合型書店與街道圖書館完美結合的經典案例,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互補,周邊社區老百姓的滿意度提升了,街道圖書館的辦卡量也在一年時間翻了300%。

同時,各區不斷總結提高全民閱讀工作,將各區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豐富完善,形成以區館為中心,街道圖書館分館為半徑,社區圖書館(數字文化社區)為末梢,24小時自助圖書館、流動服務點為有效補充,共建共享、協同發展的三級公共網絡服務體系,實現了區域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全覆蓋。

當前,各區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建設基本完善,全民閱讀服務網絡全面鋪開。以朝陽區為例,2015年,朝陽區43個街鄉共有500多家文化中心和圖書館,免費提供文藝演出、電影服務、文化活動、圖書借閱等服務。朝陽區從2011年引進24小時自助圖書館,到2017年共投放使用138臺,以方便讀者隨時借書還書。

近幾年,北京的城市公共閱讀空間也越來越多,它們有特色、有創意、讀者人數不斷增加,已經成為全民閱讀的重要紐帶,為民眾提供了優質閱讀服務,營造了全民閱讀的氛圍。公共閱讀空間也在積極探索產業發展、盈利的新模式,力求在全民閱讀的公共效益和經濟效益間取得平衡。

3.匯聚社會力量參與全民閱讀建設

全民閱讀推廣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的社會力量:一是閱讀行業的力量,如出版社、圖書館、書店、閱讀電商平臺等;二是知識界的力量,如高校、科研院所、數字出版、知識付費平臺等;三是跨界融合的力量,如旅遊、環保、金融等行業衍生出來的閱讀類活動或產業。

“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開展8年以來,正是融合這“三股力量”,目前已擁有33家市級成員單位,100多家合作機構;聯結超過400家公共閱讀空間、300位社會知名人士、300家民間讀書會;匯聚了500多家出版和文化單位、1000多家社會機構、100多家主流媒體和萬餘名專業閱讀推廣人,年均閱讀活動落地30000多場次,覆蓋和影響市民超過1000萬人。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政府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全民閱讀的本意,是為了借用其更加專業化的運營管理方式,以提升公共閱讀服務的效能。政府“以空間換服務”,力求讓閱讀產業資源效能最大化,在確保公益性的前提下積極引入社會資金、資源、人才等,構建多元的北京居民閱讀體系。

此外,“北京閱讀季·書香北京”通過評選金牌閱讀推廣人,構建民眾閱讀生態。在過去5年中,從群眾和基層中評選優秀閱讀人、“書香家庭”、“書香之家”,對北京的全民閱讀發揮示範和帶頭作用。在一些金牌閱讀推廣人的影響下,一些社區成長為區域內卓有活力的全民閱讀活動示範區域。當前,閱讀推廣人的隊伍在不斷地壯大、成長,北京閱讀季以每年培育2000名閱讀帶頭人的發展速度,充分利用文化志願者的力量助推全民閱讀。

4.北京全民閱讀著眼民生、惠民便民

根據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發佈的《北京市文化發展報告(2017—2018)》,2016—2017年度北京市居民綜合閱讀率達92.73%,自2013年來連續4年提升2.66 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2.69個百分點;紙質閱讀率達81.02%,比全國平均水平高58.8%;數字閱讀率達83.98%,比全國平均水平高68.20%。

北京市民的人均紙質閱讀量從2014—2015年的9.49本,提升到2016—2017年的10.97本,比全國紙質書加上電子書的人均7.86本還要高,而且目前仍然呈現增長趨勢。閱讀人均年消費從2015年的422元提升到2017年的653.34元,日均閱讀時長2017年達到65.09分鐘。

北京市全民閱讀無論是從覆蓋面、產業發展、創新模式等方面均居於全國領先,這與北京城市升級轉型和“首都文化的功能定位”的內在需求一致。以房山區為例,“書香房山”致力於打造誦讀之鄉,5年來先後有20.6萬餘名學生、機關幹部、群眾、部隊官兵等參與到誦讀活動中來,活動規模和參與範圍在不斷擴大。

針對殘障人士,北京各區持續完善特殊人群閱讀服務平臺。西城區第一圖書館、海淀圖書館、朝陽圖書館專門設有盲人閱覽室。作為中國盲文圖書館通州區支館,內設視障閱覽室,專門服務於弱勢群體。視覺障礙人士可語音控制電腦,通過“盲人數字圖書館”獲得與普通讀者一樣的數字信息資源,還可免費收聽有聲讀物、音樂欣賞、在線講座等豐富多彩的特色資源。今年,門頭溝區圖書館聯合首都圖書館與影院合作,為殘疾讀者帶來無障礙影片,受到了大家的熱烈歡迎。

針對老年人群體,各區也紛紛開展有關健康、書法等講座。包括通州、昌平、豐臺、房山、朝陽、海淀等各區的 15 個社區圖書室,都開展了針對中老年人群的閱讀活動,其中豐臺區圖書館每年以“老年讀者電腦培訓班”為服務品牌,指導老年讀者學習網絡知識。

針對青少年群體,多區開展符合青少年成長需要的閱讀活動。平谷區就先後舉辦紅領巾講故事比賽、“家庭情景劇比賽”、“我的藏書票”設計比賽、《童眼看京城》電子書製作、“讀書小狀元”評比活動等。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賽事,激發青少年對閱讀的興趣,充分發揮圖書館校外教育基地和社會大課堂圖書資源聯盟單位的作用。

"

“全民閱讀”在中華大地上蔚然成風,不僅成為提升全民素質的重要方式,而且極大程度繁榮了文化產業。“全民閱讀”已經從頂層設計上納入了國家發展戰略,從政府各部門高度重視到全民閱讀理念深入人心,“全民閱讀”已經成為文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一、“閱讀產業”的概念

2019年,“全民閱讀”連續第6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全民閱讀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全民閱讀與民生息息相關,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部分。在“全民閱讀”不斷拓展的過程中,閱讀產業開始逐漸顯現、成型和發展。

閱讀產業就是那些為消費者提供可以閱讀的產品或閱讀服務的所有相關產業,具體包括圖書出版業、報刊業、 影視業、互聯網業和移動閱讀業等產業類型。 同傳媒產業、內容產業相同,閱讀產業既生產物質產品,也生產精神產品,既創造經濟效益,也創造社會效益。從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來看,閱讀產業屬於文化產業的一部分,也是在我國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迅速發展。

閱讀產業是繼文化產業、傳媒產業、內容產業、創意產業等之後又一新的產業增長點,閱讀產業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緊密相關,也是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結果。

二、當前全民閱讀產業的特點

國民閱讀力和閱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民族、國家的基本素質,全民閱讀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全民閱讀也是提升閱讀素養、全面發展自我的重要手段。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1.全民閱讀進入國家頂層設計

5年之前,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到“全民閱讀”,明確指出:“倡導全民閱讀,提升文化產業發展水平,培育和規範文化市場。”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供更多優秀文藝作品,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提高國民素質。”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全民閱讀,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加強科學普及,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可以看出,全民閱讀關聯著文化產業、國民素質、公共文化服務和學習型社會。這其中既有公共服務屬性,也有產業屬性。全民閱讀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必將對未來五年全民閱讀及產業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2.信息技術助推閱讀產業

根據全國國民閱讀與購買傾向抽樣調查顯示:1999年我國國民閱讀率是60.4%,2005年是48.1%,首次低於50%。 調查發現,國民閱讀率下降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人們不讀書,而是閱讀方式和習慣在發生變化,通過網絡、移動終端的數字化閱讀率在逐年上升。

《閱讀產業發展報告(2017)》顯示,紙質書市場規模仍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整體規模約1800億元;數字閱讀整體規模約為110億元,其中,電子書規模約為20億元,網絡文學市場規模約為90億元。

當前社會已經進入全媒體時代,多種閱讀終端被研發和普及,手機、iPad、電紙書等成為和傳統閱讀分庭抗禮的數字化閱讀,人們的閱讀方式和習慣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在此背景下,中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持續增長,2013年首次超過半數,達到50.1%。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15年度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2015年,中國數字出版總體產業收入已超過4400億元,數字閱讀用戶規模已經達2.96億,網民數字閱讀的使用率連續三年保持在4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數字閱讀市場總營收中,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端佔比接近了90%。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2015年度數字閱讀白皮書》還顯示,IP個性化數字閱讀正在催生粉絲經濟新生態,網絡作家的固有粉絲,具有較強的黏性,社交工具使網絡傳播更加快捷,通過評論、分享、打賞等方便了讀者和讀者、讀者和作家之間交流和互動,90%讀者表示對再次改編為漫畫、電視等周邊產品很感興趣,潛在市場和用戶群體巨大。 不過未來限制數字閱讀和出版發展的仍然是版權保護問題。

智能手機終端和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直接導致了知識付費和有聲閱讀產業的迅速崛起。這使得全民閱讀在公共服務屬性之外,產業屬性得以凸顯。互聯網技術是閱讀產業發展壯大的基石。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閱讀產業整合了內容、創意、出版、傳媒、傳統紙質書、數字書籍等多種元素,同時將實體閱讀產業和數字閱讀產業融合了起來,形成了“互聯網+閱讀產業”的雛形。

目前介入閱讀產業的運營主體主要包括以下三類。第一,傳統的出版社、媒體辦的讀書會、媒體聯盟、欄目等,比如人民出版社讀書會、全民閱讀媒體聯盟、央視《朗讀者》節目。第二,有聲書、知識付費類的互聯網企業,如喜馬拉雅FM、得到、樊登讀書會等。第三,以讀書會、閱讀空間、書店、文化產業公司等為主體進行閱讀推廣併力圖盈利的社會組織。這些運營主體都致力於探索互聯網時代閱讀產業的盈利模式,目前絕大部分閱讀產業運營主體仍然處於摸索的階段,而且從地域上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2017年至今,中國出版、中國科傳、掌閱科技、閱文集團等多家出版集團和數字閱讀企業掛牌上市,得到、喜馬拉雅FM等知識付費、有聲閱讀企業掀開了閱讀產業資本化的帷幕。2017年我國有聲書市場規模約為30億元,增長強勁;基於文字版權衍生的知識付費產業規模約為10億元,隨著為優質內容付費的消費者逐步增多,知識付費市場還將保持較高成長性。

3.與國際社會的全民閱讀接軌

“全民閱讀”為國家如此重視並進入頂層設計,這與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階段相適應,也與國際閱讀產業的發展軌跡相吻合。相比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的“全民閱讀”提出比較晚。

早在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向全世界提出“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正如“全民閱讀”在中國的普及和推廣經歷了數年的歷程一樣,西方社會開始重視閱讀和學習型社會的建設也經歷了長短不一的發展階段。

一些發達國家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推進全民閱讀。一是通過立法,比如美國、韓國、日本。美國1998年頒佈《卓越閱讀法》(Reading Excellence Program),2001年出臺《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積極推動全民閱讀。韓國1994年頒佈《圖書館與讀書振興法》,2004年出臺《文字印刷文化振興法案》。日本2001年通過《關於推動兒童讀書活動的法律》。

二是通過國家項目、讀書節、閱讀活動等方式。比如俄羅斯於2006年制定推出《國家支持與發展閱讀綱要》和“培養讀者興趣,鼓勵年輕人讀書的”國家項目,政府配套給予政策和財政的大力支持,2007年俄羅斯圖書聯盟宣佈該年為俄羅斯國家閱讀年。法國每年10月15—17日舉辦讀書節。德國自2007年開始每年舉辦“送你一個故事”的全國閱讀活動,英國推出“bookstart”運動,發起全國閱讀年活動。

三是通過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圖書館一直是各國閱讀推廣活動的主體。比如美國國會圖書館是美國文化的重要體現,不僅服務於國會和政府,也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成為利用自身豐富資源推動全民閱讀的核心動力。俄羅斯依託各類圖書館成立了非營利性的俄羅斯閱讀中心,合作者包括作協、文學團體、中小學、高校、博物館等,運作資金主要依靠圖書館的財政預算。德國擁有1.4萬座圖書館,很多鄉村小鎮都有自己的圖書館和閱讀中心以方便民眾閱讀。

四是通過專業學會、民間社團、基金會等機構、組織推廣全民閱讀。這些機構有較強的資金和資源,可以承擔在政府和民眾中進行溝通的角色,彌補政府和市場機制的不足。比如美國的圖書館協會、美國教育協會、美國出版商協會、“每方都是贏家”(EverybodyWins)等都對推進美國的全民閱讀起到了重要作用。俄羅斯讀書基金會、德國促進閱讀基金會等對樹立閱讀理念、促進閱讀發展都起到重要作用。

五是通過媒體、出版等文化機構。媒體出於提高民眾文學素養的責任,推出全民閱讀的欄目。比如美國的奧普拉圖書俱樂部(Oprah Book Club),於1996年9月首次出現在電視熒屏上,每月向電視觀眾介紹一本書,如今有1300萬人定期觀看這個節目。日本的讀書推進協議會由日本書籍出版協會、圖書館協會等組成,成為日本全民閱讀推廣的重要力量。

當前,我國很多城市的“全民閱讀”推廣模式也主要以以上幾種方式為主,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起步較晚,但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和民眾精神文化需求的迅速提升,“全民閱讀”在我國發展的步伐非常快。

4.全民閱讀理念正在樹立,但離發達國家仍有不小差距

雖然近5年以來“全民閱讀”呈現蓬勃發展之勢,但政府對提高民眾閱讀素養早就予以高度關注。早在1982年,上海舉辦了“振興中華”讀書活動,由上海市總工會、解放日報等共同醞釀籌劃,對象是上海的工人群體。1983年,中華全國總工會將上海的閱讀活動經驗推向全國,形成了以“振興中華”為主旨的全民閱讀熱潮。

1997年1月,中宣部、文化部、國家教委等9部委聯合發佈《關於在全國組織實施“知識工程”的通知》,提出實施“倡導全民讀書、建設閱讀社會”的“知識工程”。2006年開始,為了貫徹落實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要求,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和新聞出版總署開始推廣“全民閱讀”活動。

從1982年到2018年,民眾閱讀從小規模、面向特定群體的閱讀活動發展到“全民閱讀”,從政府高度重視到進入國家頂層設計,從無法可依到立法保障,從活動單一到系統工程,從紙質閱讀到數字化閱讀,中國的“全民閱讀”不斷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的閱讀量僅為4.77冊,同時期韓國為11冊、法國20冊、日本40冊、猶太人64冊,而到了2017年中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僅為4.66本,還較2016年的4.65本略有增長。當然我們要看到數字化閱讀對紙質圖書閱讀的影響不容小覷。2017年,我國數字化閱讀方式如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接觸率為73%,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個百分點,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微信閱讀時長為27分鐘。但總體看來,與一些發達國家比較,我國的全民閱讀水準仍有不小差距。

三、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現狀

2018年,為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北京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走向深入,“政府引導、業界支持、社會參與、群眾受益”的全民閱讀推廣體系正在形成。持續舉辦了8年的“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帶動並聯結了諸多與閱讀相關的產業與個人,推出全城尚讀活動、北京閱讀馬拉松、閱讀護照等一系列品牌閱讀活動。

1.政府引導推進全民閱讀體系建設

在2017年9月發佈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中指出,充分利用北京文脈底蘊深厚和文化資源集聚的優勢,激發全社會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具有首都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體系,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之都。

2018年7月1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發佈《北京市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將採取多項有力措施,大力推動實體書店建設發展,到2020年,逐步在全市建立起佈局合理、層次分明、特色濃郁、多業融合、遍佈京城的實體書店發展新格局,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加舒適、智能的閱讀空間。

從2015年起,西城區相繼出臺《關於促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西城的若干意見》《書香西城建設“十三五”規劃》《北京市西城區特色閱讀空間考核指標體系》《西城區特色閱讀空間獎勵補貼的實施辦法(試行)》等系列文件,對特色閱讀空間發展進行了中長期規劃。

北京十六區先後打造了適合本區文化發展需求、民眾普遍歡迎的全民閱讀品牌,“書香朝陽”“書香海淀”“書香西城”“書香大興”“書香房山”等已經成為區級公共文化的特色品牌項目。各區對區域優勢、地區特色能夠進行充分挖掘、明確定位,鞏固並提升自身品牌。每一個全民閱讀品牌的背後都有一整套相對完整的工作思路和卓有成效的推廣辦法。

8年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始終堅持加強頂層設計、整合社會資源、創新推廣模式、示範引領基層,築建起了引導平臺、資源平臺、活動平臺、宣傳平臺、支撐平臺、培育平臺“六位一體”全民閱讀公共服務平臺。打通了閱讀與出版、旅遊、文物、教育、環保、科技等眾多行業資源渠道,實現了內容最優化、效益最大化的融合發展新格局。

2.傳統圖書館、閱讀空間逐步轉型升級

在數字媒體傳播和民眾精神文化需求兩個因素的影響下,以傳統的公共圖書館、閱讀空間為閱讀供給主體的產業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已經不能適應民眾的閱讀需要。只有在既有圖書館、閱讀空間為紐帶構建的閱讀體系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才能更加促進全民閱讀產業的發展,才能更加滿足民眾的閱讀需求。

作為首都核心區的西城區,已經形成由2個公共圖書館、1個青少年兒童圖書館、23家街道圖書館為骨架支撐,25個特色閱讀空間為特色,100餘家實體書店為依託而構成的“書香網絡”。同時,西城區也在摸索傳統圖書館模式的轉型升級。西城區打造的甲骨文特色閱讀空間,便是甲骨文複合型書店與街道圖書館完美結合的經典案例,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互補,周邊社區老百姓的滿意度提升了,街道圖書館的辦卡量也在一年時間翻了300%。

同時,各區不斷總結提高全民閱讀工作,將各區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豐富完善,形成以區館為中心,街道圖書館分館為半徑,社區圖書館(數字文化社區)為末梢,24小時自助圖書館、流動服務點為有效補充,共建共享、協同發展的三級公共網絡服務體系,實現了區域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全覆蓋。

當前,各區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建設基本完善,全民閱讀服務網絡全面鋪開。以朝陽區為例,2015年,朝陽區43個街鄉共有500多家文化中心和圖書館,免費提供文藝演出、電影服務、文化活動、圖書借閱等服務。朝陽區從2011年引進24小時自助圖書館,到2017年共投放使用138臺,以方便讀者隨時借書還書。

近幾年,北京的城市公共閱讀空間也越來越多,它們有特色、有創意、讀者人數不斷增加,已經成為全民閱讀的重要紐帶,為民眾提供了優質閱讀服務,營造了全民閱讀的氛圍。公共閱讀空間也在積極探索產業發展、盈利的新模式,力求在全民閱讀的公共效益和經濟效益間取得平衡。

3.匯聚社會力量參與全民閱讀建設

全民閱讀推廣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的社會力量:一是閱讀行業的力量,如出版社、圖書館、書店、閱讀電商平臺等;二是知識界的力量,如高校、科研院所、數字出版、知識付費平臺等;三是跨界融合的力量,如旅遊、環保、金融等行業衍生出來的閱讀類活動或產業。

“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開展8年以來,正是融合這“三股力量”,目前已擁有33家市級成員單位,100多家合作機構;聯結超過400家公共閱讀空間、300位社會知名人士、300家民間讀書會;匯聚了500多家出版和文化單位、1000多家社會機構、100多家主流媒體和萬餘名專業閱讀推廣人,年均閱讀活動落地30000多場次,覆蓋和影響市民超過1000萬人。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政府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全民閱讀的本意,是為了借用其更加專業化的運營管理方式,以提升公共閱讀服務的效能。政府“以空間換服務”,力求讓閱讀產業資源效能最大化,在確保公益性的前提下積極引入社會資金、資源、人才等,構建多元的北京居民閱讀體系。

此外,“北京閱讀季·書香北京”通過評選金牌閱讀推廣人,構建民眾閱讀生態。在過去5年中,從群眾和基層中評選優秀閱讀人、“書香家庭”、“書香之家”,對北京的全民閱讀發揮示範和帶頭作用。在一些金牌閱讀推廣人的影響下,一些社區成長為區域內卓有活力的全民閱讀活動示範區域。當前,閱讀推廣人的隊伍在不斷地壯大、成長,北京閱讀季以每年培育2000名閱讀帶頭人的發展速度,充分利用文化志願者的力量助推全民閱讀。

4.北京全民閱讀著眼民生、惠民便民

根據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發佈的《北京市文化發展報告(2017—2018)》,2016—2017年度北京市居民綜合閱讀率達92.73%,自2013年來連續4年提升2.66 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2.69個百分點;紙質閱讀率達81.02%,比全國平均水平高58.8%;數字閱讀率達83.98%,比全國平均水平高68.20%。

北京市民的人均紙質閱讀量從2014—2015年的9.49本,提升到2016—2017年的10.97本,比全國紙質書加上電子書的人均7.86本還要高,而且目前仍然呈現增長趨勢。閱讀人均年消費從2015年的422元提升到2017年的653.34元,日均閱讀時長2017年達到65.09分鐘。

北京市全民閱讀無論是從覆蓋面、產業發展、創新模式等方面均居於全國領先,這與北京城市升級轉型和“首都文化的功能定位”的內在需求一致。以房山區為例,“書香房山”致力於打造誦讀之鄉,5年來先後有20.6萬餘名學生、機關幹部、群眾、部隊官兵等參與到誦讀活動中來,活動規模和參與範圍在不斷擴大。

針對殘障人士,北京各區持續完善特殊人群閱讀服務平臺。西城區第一圖書館、海淀圖書館、朝陽圖書館專門設有盲人閱覽室。作為中國盲文圖書館通州區支館,內設視障閱覽室,專門服務於弱勢群體。視覺障礙人士可語音控制電腦,通過“盲人數字圖書館”獲得與普通讀者一樣的數字信息資源,還可免費收聽有聲讀物、音樂欣賞、在線講座等豐富多彩的特色資源。今年,門頭溝區圖書館聯合首都圖書館與影院合作,為殘疾讀者帶來無障礙影片,受到了大家的熱烈歡迎。

針對老年人群體,各區也紛紛開展有關健康、書法等講座。包括通州、昌平、豐臺、房山、朝陽、海淀等各區的 15 個社區圖書室,都開展了針對中老年人群的閱讀活動,其中豐臺區圖書館每年以“老年讀者電腦培訓班”為服務品牌,指導老年讀者學習網絡知識。

針對青少年群體,多區開展符合青少年成長需要的閱讀活動。平谷區就先後舉辦紅領巾講故事比賽、“家庭情景劇比賽”、“我的藏書票”設計比賽、《童眼看京城》電子書製作、“讀書小狀元”評比活動等。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賽事,激發青少年對閱讀的興趣,充分發揮圖書館校外教育基地和社會大課堂圖書資源聯盟單位的作用。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四、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的展望與建議

近5年來,中國全民閱讀蓬勃發展,北京的全民閱讀更是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在未來,北京全民閱讀產業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1.充分發揮“北京閱讀季”類閱讀聯盟作用,引領北京全民閱讀

“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啟動於2011年,已經成長為國家級全民閱讀品牌,成為推動北京全民閱讀的重要推手和載體,致力於聯合社會力量、創造閱讀價值。“北京閱讀季”將在北京全民閱讀的未來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這既與一些國家的全民閱讀推廣模式有相似之處,但更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特點。

"

“全民閱讀”在中華大地上蔚然成風,不僅成為提升全民素質的重要方式,而且極大程度繁榮了文化產業。“全民閱讀”已經從頂層設計上納入了國家發展戰略,從政府各部門高度重視到全民閱讀理念深入人心,“全民閱讀”已經成為文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一、“閱讀產業”的概念

2019年,“全民閱讀”連續第6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全民閱讀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全民閱讀與民生息息相關,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部分。在“全民閱讀”不斷拓展的過程中,閱讀產業開始逐漸顯現、成型和發展。

閱讀產業就是那些為消費者提供可以閱讀的產品或閱讀服務的所有相關產業,具體包括圖書出版業、報刊業、 影視業、互聯網業和移動閱讀業等產業類型。 同傳媒產業、內容產業相同,閱讀產業既生產物質產品,也生產精神產品,既創造經濟效益,也創造社會效益。從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來看,閱讀產業屬於文化產業的一部分,也是在我國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迅速發展。

閱讀產業是繼文化產業、傳媒產業、內容產業、創意產業等之後又一新的產業增長點,閱讀產業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緊密相關,也是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結果。

二、當前全民閱讀產業的特點

國民閱讀力和閱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民族、國家的基本素質,全民閱讀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全民閱讀也是提升閱讀素養、全面發展自我的重要手段。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1.全民閱讀進入國家頂層設計

5年之前,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到“全民閱讀”,明確指出:“倡導全民閱讀,提升文化產業發展水平,培育和規範文化市場。”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供更多優秀文藝作品,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提高國民素質。”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全民閱讀,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加強科學普及,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可以看出,全民閱讀關聯著文化產業、國民素質、公共文化服務和學習型社會。這其中既有公共服務屬性,也有產業屬性。全民閱讀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必將對未來五年全民閱讀及產業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2.信息技術助推閱讀產業

根據全國國民閱讀與購買傾向抽樣調查顯示:1999年我國國民閱讀率是60.4%,2005年是48.1%,首次低於50%。 調查發現,國民閱讀率下降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人們不讀書,而是閱讀方式和習慣在發生變化,通過網絡、移動終端的數字化閱讀率在逐年上升。

《閱讀產業發展報告(2017)》顯示,紙質書市場規模仍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整體規模約1800億元;數字閱讀整體規模約為110億元,其中,電子書規模約為20億元,網絡文學市場規模約為90億元。

當前社會已經進入全媒體時代,多種閱讀終端被研發和普及,手機、iPad、電紙書等成為和傳統閱讀分庭抗禮的數字化閱讀,人們的閱讀方式和習慣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在此背景下,中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持續增長,2013年首次超過半數,達到50.1%。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15年度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2015年,中國數字出版總體產業收入已超過4400億元,數字閱讀用戶規模已經達2.96億,網民數字閱讀的使用率連續三年保持在4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數字閱讀市場總營收中,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端佔比接近了90%。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2015年度數字閱讀白皮書》還顯示,IP個性化數字閱讀正在催生粉絲經濟新生態,網絡作家的固有粉絲,具有較強的黏性,社交工具使網絡傳播更加快捷,通過評論、分享、打賞等方便了讀者和讀者、讀者和作家之間交流和互動,90%讀者表示對再次改編為漫畫、電視等周邊產品很感興趣,潛在市場和用戶群體巨大。 不過未來限制數字閱讀和出版發展的仍然是版權保護問題。

智能手機終端和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直接導致了知識付費和有聲閱讀產業的迅速崛起。這使得全民閱讀在公共服務屬性之外,產業屬性得以凸顯。互聯網技術是閱讀產業發展壯大的基石。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閱讀產業整合了內容、創意、出版、傳媒、傳統紙質書、數字書籍等多種元素,同時將實體閱讀產業和數字閱讀產業融合了起來,形成了“互聯網+閱讀產業”的雛形。

目前介入閱讀產業的運營主體主要包括以下三類。第一,傳統的出版社、媒體辦的讀書會、媒體聯盟、欄目等,比如人民出版社讀書會、全民閱讀媒體聯盟、央視《朗讀者》節目。第二,有聲書、知識付費類的互聯網企業,如喜馬拉雅FM、得到、樊登讀書會等。第三,以讀書會、閱讀空間、書店、文化產業公司等為主體進行閱讀推廣併力圖盈利的社會組織。這些運營主體都致力於探索互聯網時代閱讀產業的盈利模式,目前絕大部分閱讀產業運營主體仍然處於摸索的階段,而且從地域上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2017年至今,中國出版、中國科傳、掌閱科技、閱文集團等多家出版集團和數字閱讀企業掛牌上市,得到、喜馬拉雅FM等知識付費、有聲閱讀企業掀開了閱讀產業資本化的帷幕。2017年我國有聲書市場規模約為30億元,增長強勁;基於文字版權衍生的知識付費產業規模約為10億元,隨著為優質內容付費的消費者逐步增多,知識付費市場還將保持較高成長性。

3.與國際社會的全民閱讀接軌

“全民閱讀”為國家如此重視並進入頂層設計,這與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階段相適應,也與國際閱讀產業的發展軌跡相吻合。相比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的“全民閱讀”提出比較晚。

早在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向全世界提出“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正如“全民閱讀”在中國的普及和推廣經歷了數年的歷程一樣,西方社會開始重視閱讀和學習型社會的建設也經歷了長短不一的發展階段。

一些發達國家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推進全民閱讀。一是通過立法,比如美國、韓國、日本。美國1998年頒佈《卓越閱讀法》(Reading Excellence Program),2001年出臺《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積極推動全民閱讀。韓國1994年頒佈《圖書館與讀書振興法》,2004年出臺《文字印刷文化振興法案》。日本2001年通過《關於推動兒童讀書活動的法律》。

二是通過國家項目、讀書節、閱讀活動等方式。比如俄羅斯於2006年制定推出《國家支持與發展閱讀綱要》和“培養讀者興趣,鼓勵年輕人讀書的”國家項目,政府配套給予政策和財政的大力支持,2007年俄羅斯圖書聯盟宣佈該年為俄羅斯國家閱讀年。法國每年10月15—17日舉辦讀書節。德國自2007年開始每年舉辦“送你一個故事”的全國閱讀活動,英國推出“bookstart”運動,發起全國閱讀年活動。

三是通過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圖書館一直是各國閱讀推廣活動的主體。比如美國國會圖書館是美國文化的重要體現,不僅服務於國會和政府,也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成為利用自身豐富資源推動全民閱讀的核心動力。俄羅斯依託各類圖書館成立了非營利性的俄羅斯閱讀中心,合作者包括作協、文學團體、中小學、高校、博物館等,運作資金主要依靠圖書館的財政預算。德國擁有1.4萬座圖書館,很多鄉村小鎮都有自己的圖書館和閱讀中心以方便民眾閱讀。

四是通過專業學會、民間社團、基金會等機構、組織推廣全民閱讀。這些機構有較強的資金和資源,可以承擔在政府和民眾中進行溝通的角色,彌補政府和市場機制的不足。比如美國的圖書館協會、美國教育協會、美國出版商協會、“每方都是贏家”(EverybodyWins)等都對推進美國的全民閱讀起到了重要作用。俄羅斯讀書基金會、德國促進閱讀基金會等對樹立閱讀理念、促進閱讀發展都起到重要作用。

五是通過媒體、出版等文化機構。媒體出於提高民眾文學素養的責任,推出全民閱讀的欄目。比如美國的奧普拉圖書俱樂部(Oprah Book Club),於1996年9月首次出現在電視熒屏上,每月向電視觀眾介紹一本書,如今有1300萬人定期觀看這個節目。日本的讀書推進協議會由日本書籍出版協會、圖書館協會等組成,成為日本全民閱讀推廣的重要力量。

當前,我國很多城市的“全民閱讀”推廣模式也主要以以上幾種方式為主,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起步較晚,但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和民眾精神文化需求的迅速提升,“全民閱讀”在我國發展的步伐非常快。

4.全民閱讀理念正在樹立,但離發達國家仍有不小差距

雖然近5年以來“全民閱讀”呈現蓬勃發展之勢,但政府對提高民眾閱讀素養早就予以高度關注。早在1982年,上海舉辦了“振興中華”讀書活動,由上海市總工會、解放日報等共同醞釀籌劃,對象是上海的工人群體。1983年,中華全國總工會將上海的閱讀活動經驗推向全國,形成了以“振興中華”為主旨的全民閱讀熱潮。

1997年1月,中宣部、文化部、國家教委等9部委聯合發佈《關於在全國組織實施“知識工程”的通知》,提出實施“倡導全民讀書、建設閱讀社會”的“知識工程”。2006年開始,為了貫徹落實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要求,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和新聞出版總署開始推廣“全民閱讀”活動。

從1982年到2018年,民眾閱讀從小規模、面向特定群體的閱讀活動發展到“全民閱讀”,從政府高度重視到進入國家頂層設計,從無法可依到立法保障,從活動單一到系統工程,從紙質閱讀到數字化閱讀,中國的“全民閱讀”不斷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的閱讀量僅為4.77冊,同時期韓國為11冊、法國20冊、日本40冊、猶太人64冊,而到了2017年中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僅為4.66本,還較2016年的4.65本略有增長。當然我們要看到數字化閱讀對紙質圖書閱讀的影響不容小覷。2017年,我國數字化閱讀方式如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接觸率為73%,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個百分點,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微信閱讀時長為27分鐘。但總體看來,與一些發達國家比較,我國的全民閱讀水準仍有不小差距。

三、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現狀

2018年,為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北京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走向深入,“政府引導、業界支持、社會參與、群眾受益”的全民閱讀推廣體系正在形成。持續舉辦了8年的“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帶動並聯結了諸多與閱讀相關的產業與個人,推出全城尚讀活動、北京閱讀馬拉松、閱讀護照等一系列品牌閱讀活動。

1.政府引導推進全民閱讀體系建設

在2017年9月發佈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中指出,充分利用北京文脈底蘊深厚和文化資源集聚的優勢,激發全社會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具有首都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體系,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之都。

2018年7月1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發佈《北京市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將採取多項有力措施,大力推動實體書店建設發展,到2020年,逐步在全市建立起佈局合理、層次分明、特色濃郁、多業融合、遍佈京城的實體書店發展新格局,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加舒適、智能的閱讀空間。

從2015年起,西城區相繼出臺《關於促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西城的若干意見》《書香西城建設“十三五”規劃》《北京市西城區特色閱讀空間考核指標體系》《西城區特色閱讀空間獎勵補貼的實施辦法(試行)》等系列文件,對特色閱讀空間發展進行了中長期規劃。

北京十六區先後打造了適合本區文化發展需求、民眾普遍歡迎的全民閱讀品牌,“書香朝陽”“書香海淀”“書香西城”“書香大興”“書香房山”等已經成為區級公共文化的特色品牌項目。各區對區域優勢、地區特色能夠進行充分挖掘、明確定位,鞏固並提升自身品牌。每一個全民閱讀品牌的背後都有一整套相對完整的工作思路和卓有成效的推廣辦法。

8年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始終堅持加強頂層設計、整合社會資源、創新推廣模式、示範引領基層,築建起了引導平臺、資源平臺、活動平臺、宣傳平臺、支撐平臺、培育平臺“六位一體”全民閱讀公共服務平臺。打通了閱讀與出版、旅遊、文物、教育、環保、科技等眾多行業資源渠道,實現了內容最優化、效益最大化的融合發展新格局。

2.傳統圖書館、閱讀空間逐步轉型升級

在數字媒體傳播和民眾精神文化需求兩個因素的影響下,以傳統的公共圖書館、閱讀空間為閱讀供給主體的產業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已經不能適應民眾的閱讀需要。只有在既有圖書館、閱讀空間為紐帶構建的閱讀體系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才能更加促進全民閱讀產業的發展,才能更加滿足民眾的閱讀需求。

作為首都核心區的西城區,已經形成由2個公共圖書館、1個青少年兒童圖書館、23家街道圖書館為骨架支撐,25個特色閱讀空間為特色,100餘家實體書店為依託而構成的“書香網絡”。同時,西城區也在摸索傳統圖書館模式的轉型升級。西城區打造的甲骨文特色閱讀空間,便是甲骨文複合型書店與街道圖書館完美結合的經典案例,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互補,周邊社區老百姓的滿意度提升了,街道圖書館的辦卡量也在一年時間翻了300%。

同時,各區不斷總結提高全民閱讀工作,將各區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豐富完善,形成以區館為中心,街道圖書館分館為半徑,社區圖書館(數字文化社區)為末梢,24小時自助圖書館、流動服務點為有效補充,共建共享、協同發展的三級公共網絡服務體系,實現了區域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全覆蓋。

當前,各區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建設基本完善,全民閱讀服務網絡全面鋪開。以朝陽區為例,2015年,朝陽區43個街鄉共有500多家文化中心和圖書館,免費提供文藝演出、電影服務、文化活動、圖書借閱等服務。朝陽區從2011年引進24小時自助圖書館,到2017年共投放使用138臺,以方便讀者隨時借書還書。

近幾年,北京的城市公共閱讀空間也越來越多,它們有特色、有創意、讀者人數不斷增加,已經成為全民閱讀的重要紐帶,為民眾提供了優質閱讀服務,營造了全民閱讀的氛圍。公共閱讀空間也在積極探索產業發展、盈利的新模式,力求在全民閱讀的公共效益和經濟效益間取得平衡。

3.匯聚社會力量參與全民閱讀建設

全民閱讀推廣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的社會力量:一是閱讀行業的力量,如出版社、圖書館、書店、閱讀電商平臺等;二是知識界的力量,如高校、科研院所、數字出版、知識付費平臺等;三是跨界融合的力量,如旅遊、環保、金融等行業衍生出來的閱讀類活動或產業。

“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開展8年以來,正是融合這“三股力量”,目前已擁有33家市級成員單位,100多家合作機構;聯結超過400家公共閱讀空間、300位社會知名人士、300家民間讀書會;匯聚了500多家出版和文化單位、1000多家社會機構、100多家主流媒體和萬餘名專業閱讀推廣人,年均閱讀活動落地30000多場次,覆蓋和影響市民超過1000萬人。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政府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全民閱讀的本意,是為了借用其更加專業化的運營管理方式,以提升公共閱讀服務的效能。政府“以空間換服務”,力求讓閱讀產業資源效能最大化,在確保公益性的前提下積極引入社會資金、資源、人才等,構建多元的北京居民閱讀體系。

此外,“北京閱讀季·書香北京”通過評選金牌閱讀推廣人,構建民眾閱讀生態。在過去5年中,從群眾和基層中評選優秀閱讀人、“書香家庭”、“書香之家”,對北京的全民閱讀發揮示範和帶頭作用。在一些金牌閱讀推廣人的影響下,一些社區成長為區域內卓有活力的全民閱讀活動示範區域。當前,閱讀推廣人的隊伍在不斷地壯大、成長,北京閱讀季以每年培育2000名閱讀帶頭人的發展速度,充分利用文化志願者的力量助推全民閱讀。

4.北京全民閱讀著眼民生、惠民便民

根據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發佈的《北京市文化發展報告(2017—2018)》,2016—2017年度北京市居民綜合閱讀率達92.73%,自2013年來連續4年提升2.66 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2.69個百分點;紙質閱讀率達81.02%,比全國平均水平高58.8%;數字閱讀率達83.98%,比全國平均水平高68.20%。

北京市民的人均紙質閱讀量從2014—2015年的9.49本,提升到2016—2017年的10.97本,比全國紙質書加上電子書的人均7.86本還要高,而且目前仍然呈現增長趨勢。閱讀人均年消費從2015年的422元提升到2017年的653.34元,日均閱讀時長2017年達到65.09分鐘。

北京市全民閱讀無論是從覆蓋面、產業發展、創新模式等方面均居於全國領先,這與北京城市升級轉型和“首都文化的功能定位”的內在需求一致。以房山區為例,“書香房山”致力於打造誦讀之鄉,5年來先後有20.6萬餘名學生、機關幹部、群眾、部隊官兵等參與到誦讀活動中來,活動規模和參與範圍在不斷擴大。

針對殘障人士,北京各區持續完善特殊人群閱讀服務平臺。西城區第一圖書館、海淀圖書館、朝陽圖書館專門設有盲人閱覽室。作為中國盲文圖書館通州區支館,內設視障閱覽室,專門服務於弱勢群體。視覺障礙人士可語音控制電腦,通過“盲人數字圖書館”獲得與普通讀者一樣的數字信息資源,還可免費收聽有聲讀物、音樂欣賞、在線講座等豐富多彩的特色資源。今年,門頭溝區圖書館聯合首都圖書館與影院合作,為殘疾讀者帶來無障礙影片,受到了大家的熱烈歡迎。

針對老年人群體,各區也紛紛開展有關健康、書法等講座。包括通州、昌平、豐臺、房山、朝陽、海淀等各區的 15 個社區圖書室,都開展了針對中老年人群的閱讀活動,其中豐臺區圖書館每年以“老年讀者電腦培訓班”為服務品牌,指導老年讀者學習網絡知識。

針對青少年群體,多區開展符合青少年成長需要的閱讀活動。平谷區就先後舉辦紅領巾講故事比賽、“家庭情景劇比賽”、“我的藏書票”設計比賽、《童眼看京城》電子書製作、“讀書小狀元”評比活動等。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賽事,激發青少年對閱讀的興趣,充分發揮圖書館校外教育基地和社會大課堂圖書資源聯盟單位的作用。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四、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的展望與建議

近5年來,中國全民閱讀蓬勃發展,北京的全民閱讀更是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在未來,北京全民閱讀產業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1.充分發揮“北京閱讀季”類閱讀聯盟作用,引領北京全民閱讀

“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啟動於2011年,已經成長為國家級全民閱讀品牌,成為推動北京全民閱讀的重要推手和載體,致力於聯合社會力量、創造閱讀價值。“北京閱讀季”將在北京全民閱讀的未來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這既與一些國家的全民閱讀推廣模式有相似之處,但更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特點。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2.增加原創內容,大力發展數字化閱讀

數字化閱讀對傳統閱讀人的閱讀習慣和行為產生了巨大沖擊。數字化閱讀也經歷了從“電子閱讀”“網絡閱讀”再到“數字閱讀”的衍變。雖然傳播的媒介變了,但傳播的內容題材並沒有根本變化,讀者一般喜愛的仍然是網絡文學、新聞、百科等內容。因此,數字化給全民閱讀帶來的主要是閱讀理念和閱讀習慣的變化,目前手機是數字化閱讀終端中普及度最高的載體,如何增加更多有價值、原創性的數字化內容,是未來閱讀產業要重點考慮的內容。

3.建設全民閱讀活動評估體系

當前全民閱讀在全國各地發展很快,如何保證這麼多閱讀活動的實際效果,讓民眾從中真正受益,從長遠上形成有益的閱讀習慣和行為是個重要環節。只有開展科學有效的評價和總結,及時對各個階段的政策、活動進行分析考量,才能更有效地推動建設科學、完善的全民閱讀體系。

英國閱讀社有一個“閱讀六本書挑戰賽”活動,在挑戰之前,要求參加者填寫一個網絡問卷,包括對閱讀的看法、喜歡閱讀的書目等,挑戰賽結束後,再要求參加者填寫第二份問卷,包括對自己閱讀能力的評估、未來的閱讀計劃等。這在一定程度上讓閱讀者對自己的閱讀行為進行批判性思考。

美國1989年推出了一個面向兒童的閱讀項目“觸手可讀”(Reach out and Read),目標人群是6個月到5歲的低收入家庭的兒童。這個項目在推出之初,就非常注重效果評估,1991年就出現了第一篇經過同行評議的項目效果評估研究論文,1998年之後幾乎每年都有“觸手可讀”效果評估的研究發佈。

4.充分利用社交網站對青少年進行閱讀推廣

青少年是未來國家社會的棟樑,越早建立他們對閱讀的正確認知越能對他們的成長有益。現在青少年是社交網站的主要適用人群,通過他們熟悉的信息傳播方式向他們普及、推廣閱讀理念、推薦閱讀資源更容易讓他們理解和接納。

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8.02億人,其中網民中學生群體最多,佔比達24.8%。即時通信、搜索引擎、網絡新聞、網絡視頻、網絡音樂佔各類互聯網應用的前5位。在社交應用中,微信朋友圈、QQ空間、微博的使用率分別為86.9%、64.7%和42.1%。

將全民閱讀的價值觀、理念通過社交網站傳播給青少年,這在國外並不鮮見。比如美國蓋爾伯恩公共圖書館(Gail Borden Public Library)推出的Story Tubes在線視頻競賽項目。該項目自2008年開始實施,一年舉行一次,主要讓兒童和青少年通過製作兩分鐘視頻短片來介紹一本自己喜愛的圖書,從而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目前參加該活動的兒童主要來自美國、加拿大和英國,一個選手可以提交多個視頻,但是推薦的圖書必須不同。之所以推出這個項目是因為,Scholastic出版集團的研究表明兒童的閱讀興趣正在減弱,但他們對技術的興趣卻在增強。該項目使用Youtube和TeacherTube平臺,所以比賽的交互性非常好,激發了參賽選手的創造性和批判思維。

"

“全民閱讀”在中華大地上蔚然成風,不僅成為提升全民素質的重要方式,而且極大程度繁榮了文化產業。“全民閱讀”已經從頂層設計上納入了國家發展戰略,從政府各部門高度重視到全民閱讀理念深入人心,“全民閱讀”已經成為文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一、“閱讀產業”的概念

2019年,“全民閱讀”連續第6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全民閱讀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全民閱讀與民生息息相關,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部分。在“全民閱讀”不斷拓展的過程中,閱讀產業開始逐漸顯現、成型和發展。

閱讀產業就是那些為消費者提供可以閱讀的產品或閱讀服務的所有相關產業,具體包括圖書出版業、報刊業、 影視業、互聯網業和移動閱讀業等產業類型。 同傳媒產業、內容產業相同,閱讀產業既生產物質產品,也生產精神產品,既創造經濟效益,也創造社會效益。從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來看,閱讀產業屬於文化產業的一部分,也是在我國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迅速發展。

閱讀產業是繼文化產業、傳媒產業、內容產業、創意產業等之後又一新的產業增長點,閱讀產業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緊密相關,也是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結果。

二、當前全民閱讀產業的特點

國民閱讀力和閱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民族、國家的基本素質,全民閱讀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全民閱讀也是提升閱讀素養、全面發展自我的重要手段。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1.全民閱讀進入國家頂層設計

5年之前,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到“全民閱讀”,明確指出:“倡導全民閱讀,提升文化產業發展水平,培育和規範文化市場。”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供更多優秀文藝作品,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提高國民素質。”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全民閱讀,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加強科學普及,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可以看出,全民閱讀關聯著文化產業、國民素質、公共文化服務和學習型社會。這其中既有公共服務屬性,也有產業屬性。全民閱讀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必將對未來五年全民閱讀及產業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2.信息技術助推閱讀產業

根據全國國民閱讀與購買傾向抽樣調查顯示:1999年我國國民閱讀率是60.4%,2005年是48.1%,首次低於50%。 調查發現,國民閱讀率下降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人們不讀書,而是閱讀方式和習慣在發生變化,通過網絡、移動終端的數字化閱讀率在逐年上升。

《閱讀產業發展報告(2017)》顯示,紙質書市場規模仍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整體規模約1800億元;數字閱讀整體規模約為110億元,其中,電子書規模約為20億元,網絡文學市場規模約為90億元。

當前社會已經進入全媒體時代,多種閱讀終端被研發和普及,手機、iPad、電紙書等成為和傳統閱讀分庭抗禮的數字化閱讀,人們的閱讀方式和習慣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在此背景下,中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持續增長,2013年首次超過半數,達到50.1%。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15年度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2015年,中國數字出版總體產業收入已超過4400億元,數字閱讀用戶規模已經達2.96億,網民數字閱讀的使用率連續三年保持在4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數字閱讀市場總營收中,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端佔比接近了90%。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2015年度數字閱讀白皮書》還顯示,IP個性化數字閱讀正在催生粉絲經濟新生態,網絡作家的固有粉絲,具有較強的黏性,社交工具使網絡傳播更加快捷,通過評論、分享、打賞等方便了讀者和讀者、讀者和作家之間交流和互動,90%讀者表示對再次改編為漫畫、電視等周邊產品很感興趣,潛在市場和用戶群體巨大。 不過未來限制數字閱讀和出版發展的仍然是版權保護問題。

智能手機終端和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直接導致了知識付費和有聲閱讀產業的迅速崛起。這使得全民閱讀在公共服務屬性之外,產業屬性得以凸顯。互聯網技術是閱讀產業發展壯大的基石。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閱讀產業整合了內容、創意、出版、傳媒、傳統紙質書、數字書籍等多種元素,同時將實體閱讀產業和數字閱讀產業融合了起來,形成了“互聯網+閱讀產業”的雛形。

目前介入閱讀產業的運營主體主要包括以下三類。第一,傳統的出版社、媒體辦的讀書會、媒體聯盟、欄目等,比如人民出版社讀書會、全民閱讀媒體聯盟、央視《朗讀者》節目。第二,有聲書、知識付費類的互聯網企業,如喜馬拉雅FM、得到、樊登讀書會等。第三,以讀書會、閱讀空間、書店、文化產業公司等為主體進行閱讀推廣併力圖盈利的社會組織。這些運營主體都致力於探索互聯網時代閱讀產業的盈利模式,目前絕大部分閱讀產業運營主體仍然處於摸索的階段,而且從地域上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2017年至今,中國出版、中國科傳、掌閱科技、閱文集團等多家出版集團和數字閱讀企業掛牌上市,得到、喜馬拉雅FM等知識付費、有聲閱讀企業掀開了閱讀產業資本化的帷幕。2017年我國有聲書市場規模約為30億元,增長強勁;基於文字版權衍生的知識付費產業規模約為10億元,隨著為優質內容付費的消費者逐步增多,知識付費市場還將保持較高成長性。

3.與國際社會的全民閱讀接軌

“全民閱讀”為國家如此重視並進入頂層設計,這與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階段相適應,也與國際閱讀產業的發展軌跡相吻合。相比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的“全民閱讀”提出比較晚。

早在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向全世界提出“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正如“全民閱讀”在中國的普及和推廣經歷了數年的歷程一樣,西方社會開始重視閱讀和學習型社會的建設也經歷了長短不一的發展階段。

一些發達國家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推進全民閱讀。一是通過立法,比如美國、韓國、日本。美國1998年頒佈《卓越閱讀法》(Reading Excellence Program),2001年出臺《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積極推動全民閱讀。韓國1994年頒佈《圖書館與讀書振興法》,2004年出臺《文字印刷文化振興法案》。日本2001年通過《關於推動兒童讀書活動的法律》。

二是通過國家項目、讀書節、閱讀活動等方式。比如俄羅斯於2006年制定推出《國家支持與發展閱讀綱要》和“培養讀者興趣,鼓勵年輕人讀書的”國家項目,政府配套給予政策和財政的大力支持,2007年俄羅斯圖書聯盟宣佈該年為俄羅斯國家閱讀年。法國每年10月15—17日舉辦讀書節。德國自2007年開始每年舉辦“送你一個故事”的全國閱讀活動,英國推出“bookstart”運動,發起全國閱讀年活動。

三是通過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圖書館一直是各國閱讀推廣活動的主體。比如美國國會圖書館是美國文化的重要體現,不僅服務於國會和政府,也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成為利用自身豐富資源推動全民閱讀的核心動力。俄羅斯依託各類圖書館成立了非營利性的俄羅斯閱讀中心,合作者包括作協、文學團體、中小學、高校、博物館等,運作資金主要依靠圖書館的財政預算。德國擁有1.4萬座圖書館,很多鄉村小鎮都有自己的圖書館和閱讀中心以方便民眾閱讀。

四是通過專業學會、民間社團、基金會等機構、組織推廣全民閱讀。這些機構有較強的資金和資源,可以承擔在政府和民眾中進行溝通的角色,彌補政府和市場機制的不足。比如美國的圖書館協會、美國教育協會、美國出版商協會、“每方都是贏家”(EverybodyWins)等都對推進美國的全民閱讀起到了重要作用。俄羅斯讀書基金會、德國促進閱讀基金會等對樹立閱讀理念、促進閱讀發展都起到重要作用。

五是通過媒體、出版等文化機構。媒體出於提高民眾文學素養的責任,推出全民閱讀的欄目。比如美國的奧普拉圖書俱樂部(Oprah Book Club),於1996年9月首次出現在電視熒屏上,每月向電視觀眾介紹一本書,如今有1300萬人定期觀看這個節目。日本的讀書推進協議會由日本書籍出版協會、圖書館協會等組成,成為日本全民閱讀推廣的重要力量。

當前,我國很多城市的“全民閱讀”推廣模式也主要以以上幾種方式為主,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起步較晚,但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和民眾精神文化需求的迅速提升,“全民閱讀”在我國發展的步伐非常快。

4.全民閱讀理念正在樹立,但離發達國家仍有不小差距

雖然近5年以來“全民閱讀”呈現蓬勃發展之勢,但政府對提高民眾閱讀素養早就予以高度關注。早在1982年,上海舉辦了“振興中華”讀書活動,由上海市總工會、解放日報等共同醞釀籌劃,對象是上海的工人群體。1983年,中華全國總工會將上海的閱讀活動經驗推向全國,形成了以“振興中華”為主旨的全民閱讀熱潮。

1997年1月,中宣部、文化部、國家教委等9部委聯合發佈《關於在全國組織實施“知識工程”的通知》,提出實施“倡導全民讀書、建設閱讀社會”的“知識工程”。2006年開始,為了貫徹落實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要求,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和新聞出版總署開始推廣“全民閱讀”活動。

從1982年到2018年,民眾閱讀從小規模、面向特定群體的閱讀活動發展到“全民閱讀”,從政府高度重視到進入國家頂層設計,從無法可依到立法保障,從活動單一到系統工程,從紙質閱讀到數字化閱讀,中國的“全民閱讀”不斷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的閱讀量僅為4.77冊,同時期韓國為11冊、法國20冊、日本40冊、猶太人64冊,而到了2017年中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僅為4.66本,還較2016年的4.65本略有增長。當然我們要看到數字化閱讀對紙質圖書閱讀的影響不容小覷。2017年,我國數字化閱讀方式如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接觸率為73%,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個百分點,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微信閱讀時長為27分鐘。但總體看來,與一些發達國家比較,我國的全民閱讀水準仍有不小差距。

三、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現狀

2018年,為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北京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走向深入,“政府引導、業界支持、社會參與、群眾受益”的全民閱讀推廣體系正在形成。持續舉辦了8年的“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帶動並聯結了諸多與閱讀相關的產業與個人,推出全城尚讀活動、北京閱讀馬拉松、閱讀護照等一系列品牌閱讀活動。

1.政府引導推進全民閱讀體系建設

在2017年9月發佈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中指出,充分利用北京文脈底蘊深厚和文化資源集聚的優勢,激發全社會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具有首都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體系,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之都。

2018年7月1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發佈《北京市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將採取多項有力措施,大力推動實體書店建設發展,到2020年,逐步在全市建立起佈局合理、層次分明、特色濃郁、多業融合、遍佈京城的實體書店發展新格局,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加舒適、智能的閱讀空間。

從2015年起,西城區相繼出臺《關於促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西城的若干意見》《書香西城建設“十三五”規劃》《北京市西城區特色閱讀空間考核指標體系》《西城區特色閱讀空間獎勵補貼的實施辦法(試行)》等系列文件,對特色閱讀空間發展進行了中長期規劃。

北京十六區先後打造了適合本區文化發展需求、民眾普遍歡迎的全民閱讀品牌,“書香朝陽”“書香海淀”“書香西城”“書香大興”“書香房山”等已經成為區級公共文化的特色品牌項目。各區對區域優勢、地區特色能夠進行充分挖掘、明確定位,鞏固並提升自身品牌。每一個全民閱讀品牌的背後都有一整套相對完整的工作思路和卓有成效的推廣辦法。

8年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始終堅持加強頂層設計、整合社會資源、創新推廣模式、示範引領基層,築建起了引導平臺、資源平臺、活動平臺、宣傳平臺、支撐平臺、培育平臺“六位一體”全民閱讀公共服務平臺。打通了閱讀與出版、旅遊、文物、教育、環保、科技等眾多行業資源渠道,實現了內容最優化、效益最大化的融合發展新格局。

2.傳統圖書館、閱讀空間逐步轉型升級

在數字媒體傳播和民眾精神文化需求兩個因素的影響下,以傳統的公共圖書館、閱讀空間為閱讀供給主體的產業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已經不能適應民眾的閱讀需要。只有在既有圖書館、閱讀空間為紐帶構建的閱讀體系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才能更加促進全民閱讀產業的發展,才能更加滿足民眾的閱讀需求。

作為首都核心區的西城區,已經形成由2個公共圖書館、1個青少年兒童圖書館、23家街道圖書館為骨架支撐,25個特色閱讀空間為特色,100餘家實體書店為依託而構成的“書香網絡”。同時,西城區也在摸索傳統圖書館模式的轉型升級。西城區打造的甲骨文特色閱讀空間,便是甲骨文複合型書店與街道圖書館完美結合的經典案例,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互補,周邊社區老百姓的滿意度提升了,街道圖書館的辦卡量也在一年時間翻了300%。

同時,各區不斷總結提高全民閱讀工作,將各區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豐富完善,形成以區館為中心,街道圖書館分館為半徑,社區圖書館(數字文化社區)為末梢,24小時自助圖書館、流動服務點為有效補充,共建共享、協同發展的三級公共網絡服務體系,實現了區域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全覆蓋。

當前,各區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建設基本完善,全民閱讀服務網絡全面鋪開。以朝陽區為例,2015年,朝陽區43個街鄉共有500多家文化中心和圖書館,免費提供文藝演出、電影服務、文化活動、圖書借閱等服務。朝陽區從2011年引進24小時自助圖書館,到2017年共投放使用138臺,以方便讀者隨時借書還書。

近幾年,北京的城市公共閱讀空間也越來越多,它們有特色、有創意、讀者人數不斷增加,已經成為全民閱讀的重要紐帶,為民眾提供了優質閱讀服務,營造了全民閱讀的氛圍。公共閱讀空間也在積極探索產業發展、盈利的新模式,力求在全民閱讀的公共效益和經濟效益間取得平衡。

3.匯聚社會力量參與全民閱讀建設

全民閱讀推廣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的社會力量:一是閱讀行業的力量,如出版社、圖書館、書店、閱讀電商平臺等;二是知識界的力量,如高校、科研院所、數字出版、知識付費平臺等;三是跨界融合的力量,如旅遊、環保、金融等行業衍生出來的閱讀類活動或產業。

“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開展8年以來,正是融合這“三股力量”,目前已擁有33家市級成員單位,100多家合作機構;聯結超過400家公共閱讀空間、300位社會知名人士、300家民間讀書會;匯聚了500多家出版和文化單位、1000多家社會機構、100多家主流媒體和萬餘名專業閱讀推廣人,年均閱讀活動落地30000多場次,覆蓋和影響市民超過1000萬人。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政府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全民閱讀的本意,是為了借用其更加專業化的運營管理方式,以提升公共閱讀服務的效能。政府“以空間換服務”,力求讓閱讀產業資源效能最大化,在確保公益性的前提下積極引入社會資金、資源、人才等,構建多元的北京居民閱讀體系。

此外,“北京閱讀季·書香北京”通過評選金牌閱讀推廣人,構建民眾閱讀生態。在過去5年中,從群眾和基層中評選優秀閱讀人、“書香家庭”、“書香之家”,對北京的全民閱讀發揮示範和帶頭作用。在一些金牌閱讀推廣人的影響下,一些社區成長為區域內卓有活力的全民閱讀活動示範區域。當前,閱讀推廣人的隊伍在不斷地壯大、成長,北京閱讀季以每年培育2000名閱讀帶頭人的發展速度,充分利用文化志願者的力量助推全民閱讀。

4.北京全民閱讀著眼民生、惠民便民

根據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發佈的《北京市文化發展報告(2017—2018)》,2016—2017年度北京市居民綜合閱讀率達92.73%,自2013年來連續4年提升2.66 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2.69個百分點;紙質閱讀率達81.02%,比全國平均水平高58.8%;數字閱讀率達83.98%,比全國平均水平高68.20%。

北京市民的人均紙質閱讀量從2014—2015年的9.49本,提升到2016—2017年的10.97本,比全國紙質書加上電子書的人均7.86本還要高,而且目前仍然呈現增長趨勢。閱讀人均年消費從2015年的422元提升到2017年的653.34元,日均閱讀時長2017年達到65.09分鐘。

北京市全民閱讀無論是從覆蓋面、產業發展、創新模式等方面均居於全國領先,這與北京城市升級轉型和“首都文化的功能定位”的內在需求一致。以房山區為例,“書香房山”致力於打造誦讀之鄉,5年來先後有20.6萬餘名學生、機關幹部、群眾、部隊官兵等參與到誦讀活動中來,活動規模和參與範圍在不斷擴大。

針對殘障人士,北京各區持續完善特殊人群閱讀服務平臺。西城區第一圖書館、海淀圖書館、朝陽圖書館專門設有盲人閱覽室。作為中國盲文圖書館通州區支館,內設視障閱覽室,專門服務於弱勢群體。視覺障礙人士可語音控制電腦,通過“盲人數字圖書館”獲得與普通讀者一樣的數字信息資源,還可免費收聽有聲讀物、音樂欣賞、在線講座等豐富多彩的特色資源。今年,門頭溝區圖書館聯合首都圖書館與影院合作,為殘疾讀者帶來無障礙影片,受到了大家的熱烈歡迎。

針對老年人群體,各區也紛紛開展有關健康、書法等講座。包括通州、昌平、豐臺、房山、朝陽、海淀等各區的 15 個社區圖書室,都開展了針對中老年人群的閱讀活動,其中豐臺區圖書館每年以“老年讀者電腦培訓班”為服務品牌,指導老年讀者學習網絡知識。

針對青少年群體,多區開展符合青少年成長需要的閱讀活動。平谷區就先後舉辦紅領巾講故事比賽、“家庭情景劇比賽”、“我的藏書票”設計比賽、《童眼看京城》電子書製作、“讀書小狀元”評比活動等。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賽事,激發青少年對閱讀的興趣,充分發揮圖書館校外教育基地和社會大課堂圖書資源聯盟單位的作用。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四、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的展望與建議

近5年來,中國全民閱讀蓬勃發展,北京的全民閱讀更是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在未來,北京全民閱讀產業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1.充分發揮“北京閱讀季”類閱讀聯盟作用,引領北京全民閱讀

“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啟動於2011年,已經成長為國家級全民閱讀品牌,成為推動北京全民閱讀的重要推手和載體,致力於聯合社會力量、創造閱讀價值。“北京閱讀季”將在北京全民閱讀的未來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這既與一些國家的全民閱讀推廣模式有相似之處,但更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特點。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2.增加原創內容,大力發展數字化閱讀

數字化閱讀對傳統閱讀人的閱讀習慣和行為產生了巨大沖擊。數字化閱讀也經歷了從“電子閱讀”“網絡閱讀”再到“數字閱讀”的衍變。雖然傳播的媒介變了,但傳播的內容題材並沒有根本變化,讀者一般喜愛的仍然是網絡文學、新聞、百科等內容。因此,數字化給全民閱讀帶來的主要是閱讀理念和閱讀習慣的變化,目前手機是數字化閱讀終端中普及度最高的載體,如何增加更多有價值、原創性的數字化內容,是未來閱讀產業要重點考慮的內容。

3.建設全民閱讀活動評估體系

當前全民閱讀在全國各地發展很快,如何保證這麼多閱讀活動的實際效果,讓民眾從中真正受益,從長遠上形成有益的閱讀習慣和行為是個重要環節。只有開展科學有效的評價和總結,及時對各個階段的政策、活動進行分析考量,才能更有效地推動建設科學、完善的全民閱讀體系。

英國閱讀社有一個“閱讀六本書挑戰賽”活動,在挑戰之前,要求參加者填寫一個網絡問卷,包括對閱讀的看法、喜歡閱讀的書目等,挑戰賽結束後,再要求參加者填寫第二份問卷,包括對自己閱讀能力的評估、未來的閱讀計劃等。這在一定程度上讓閱讀者對自己的閱讀行為進行批判性思考。

美國1989年推出了一個面向兒童的閱讀項目“觸手可讀”(Reach out and Read),目標人群是6個月到5歲的低收入家庭的兒童。這個項目在推出之初,就非常注重效果評估,1991年就出現了第一篇經過同行評議的項目效果評估研究論文,1998年之後幾乎每年都有“觸手可讀”效果評估的研究發佈。

4.充分利用社交網站對青少年進行閱讀推廣

青少年是未來國家社會的棟樑,越早建立他們對閱讀的正確認知越能對他們的成長有益。現在青少年是社交網站的主要適用人群,通過他們熟悉的信息傳播方式向他們普及、推廣閱讀理念、推薦閱讀資源更容易讓他們理解和接納。

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8.02億人,其中網民中學生群體最多,佔比達24.8%。即時通信、搜索引擎、網絡新聞、網絡視頻、網絡音樂佔各類互聯網應用的前5位。在社交應用中,微信朋友圈、QQ空間、微博的使用率分別為86.9%、64.7%和42.1%。

將全民閱讀的價值觀、理念通過社交網站傳播給青少年,這在國外並不鮮見。比如美國蓋爾伯恩公共圖書館(Gail Borden Public Library)推出的Story Tubes在線視頻競賽項目。該項目自2008年開始實施,一年舉行一次,主要讓兒童和青少年通過製作兩分鐘視頻短片來介紹一本自己喜愛的圖書,從而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目前參加該活動的兒童主要來自美國、加拿大和英國,一個選手可以提交多個視頻,但是推薦的圖書必須不同。之所以推出這個項目是因為,Scholastic出版集團的研究表明兒童的閱讀興趣正在減弱,但他們對技術的興趣卻在增強。該項目使用Youtube和TeacherTube平臺,所以比賽的交互性非常好,激發了參賽選手的創造性和批判思維。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

“全民閱讀”在中華大地上蔚然成風,不僅成為提升全民素質的重要方式,而且極大程度繁榮了文化產業。“全民閱讀”已經從頂層設計上納入了國家發展戰略,從政府各部門高度重視到全民閱讀理念深入人心,“全民閱讀”已經成為文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一、“閱讀產業”的概念

2019年,“全民閱讀”連續第6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全民閱讀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全民閱讀與民生息息相關,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部分。在“全民閱讀”不斷拓展的過程中,閱讀產業開始逐漸顯現、成型和發展。

閱讀產業就是那些為消費者提供可以閱讀的產品或閱讀服務的所有相關產業,具體包括圖書出版業、報刊業、 影視業、互聯網業和移動閱讀業等產業類型。 同傳媒產業、內容產業相同,閱讀產業既生產物質產品,也生產精神產品,既創造經濟效益,也創造社會效益。從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來看,閱讀產業屬於文化產業的一部分,也是在我國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迅速發展。

閱讀產業是繼文化產業、傳媒產業、內容產業、創意產業等之後又一新的產業增長點,閱讀產業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緊密相關,也是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結果。

二、當前全民閱讀產業的特點

國民閱讀力和閱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民族、國家的基本素質,全民閱讀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全民閱讀也是提升閱讀素養、全面發展自我的重要手段。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1.全民閱讀進入國家頂層設計

5年之前,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到“全民閱讀”,明確指出:“倡導全民閱讀,提升文化產業發展水平,培育和規範文化市場。”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供更多優秀文藝作品,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提高國民素質。”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全民閱讀,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加強科學普及,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可以看出,全民閱讀關聯著文化產業、國民素質、公共文化服務和學習型社會。這其中既有公共服務屬性,也有產業屬性。全民閱讀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必將對未來五年全民閱讀及產業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2.信息技術助推閱讀產業

根據全國國民閱讀與購買傾向抽樣調查顯示:1999年我國國民閱讀率是60.4%,2005年是48.1%,首次低於50%。 調查發現,國民閱讀率下降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人們不讀書,而是閱讀方式和習慣在發生變化,通過網絡、移動終端的數字化閱讀率在逐年上升。

《閱讀產業發展報告(2017)》顯示,紙質書市場規模仍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整體規模約1800億元;數字閱讀整體規模約為110億元,其中,電子書規模約為20億元,網絡文學市場規模約為90億元。

當前社會已經進入全媒體時代,多種閱讀終端被研發和普及,手機、iPad、電紙書等成為和傳統閱讀分庭抗禮的數字化閱讀,人們的閱讀方式和習慣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在此背景下,中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持續增長,2013年首次超過半數,達到50.1%。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15年度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2015年,中國數字出版總體產業收入已超過4400億元,數字閱讀用戶規模已經達2.96億,網民數字閱讀的使用率連續三年保持在4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數字閱讀市場總營收中,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端佔比接近了90%。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2015年度數字閱讀白皮書》還顯示,IP個性化數字閱讀正在催生粉絲經濟新生態,網絡作家的固有粉絲,具有較強的黏性,社交工具使網絡傳播更加快捷,通過評論、分享、打賞等方便了讀者和讀者、讀者和作家之間交流和互動,90%讀者表示對再次改編為漫畫、電視等周邊產品很感興趣,潛在市場和用戶群體巨大。 不過未來限制數字閱讀和出版發展的仍然是版權保護問題。

智能手機終端和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直接導致了知識付費和有聲閱讀產業的迅速崛起。這使得全民閱讀在公共服務屬性之外,產業屬性得以凸顯。互聯網技術是閱讀產業發展壯大的基石。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閱讀產業整合了內容、創意、出版、傳媒、傳統紙質書、數字書籍等多種元素,同時將實體閱讀產業和數字閱讀產業融合了起來,形成了“互聯網+閱讀產業”的雛形。

目前介入閱讀產業的運營主體主要包括以下三類。第一,傳統的出版社、媒體辦的讀書會、媒體聯盟、欄目等,比如人民出版社讀書會、全民閱讀媒體聯盟、央視《朗讀者》節目。第二,有聲書、知識付費類的互聯網企業,如喜馬拉雅FM、得到、樊登讀書會等。第三,以讀書會、閱讀空間、書店、文化產業公司等為主體進行閱讀推廣併力圖盈利的社會組織。這些運營主體都致力於探索互聯網時代閱讀產業的盈利模式,目前絕大部分閱讀產業運營主體仍然處於摸索的階段,而且從地域上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2017年至今,中國出版、中國科傳、掌閱科技、閱文集團等多家出版集團和數字閱讀企業掛牌上市,得到、喜馬拉雅FM等知識付費、有聲閱讀企業掀開了閱讀產業資本化的帷幕。2017年我國有聲書市場規模約為30億元,增長強勁;基於文字版權衍生的知識付費產業規模約為10億元,隨著為優質內容付費的消費者逐步增多,知識付費市場還將保持較高成長性。

3.與國際社會的全民閱讀接軌

“全民閱讀”為國家如此重視並進入頂層設計,這與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階段相適應,也與國際閱讀產業的發展軌跡相吻合。相比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的“全民閱讀”提出比較晚。

早在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向全世界提出“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正如“全民閱讀”在中國的普及和推廣經歷了數年的歷程一樣,西方社會開始重視閱讀和學習型社會的建設也經歷了長短不一的發展階段。

一些發達國家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推進全民閱讀。一是通過立法,比如美國、韓國、日本。美國1998年頒佈《卓越閱讀法》(Reading Excellence Program),2001年出臺《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積極推動全民閱讀。韓國1994年頒佈《圖書館與讀書振興法》,2004年出臺《文字印刷文化振興法案》。日本2001年通過《關於推動兒童讀書活動的法律》。

二是通過國家項目、讀書節、閱讀活動等方式。比如俄羅斯於2006年制定推出《國家支持與發展閱讀綱要》和“培養讀者興趣,鼓勵年輕人讀書的”國家項目,政府配套給予政策和財政的大力支持,2007年俄羅斯圖書聯盟宣佈該年為俄羅斯國家閱讀年。法國每年10月15—17日舉辦讀書節。德國自2007年開始每年舉辦“送你一個故事”的全國閱讀活動,英國推出“bookstart”運動,發起全國閱讀年活動。

三是通過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圖書館一直是各國閱讀推廣活動的主體。比如美國國會圖書館是美國文化的重要體現,不僅服務於國會和政府,也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成為利用自身豐富資源推動全民閱讀的核心動力。俄羅斯依託各類圖書館成立了非營利性的俄羅斯閱讀中心,合作者包括作協、文學團體、中小學、高校、博物館等,運作資金主要依靠圖書館的財政預算。德國擁有1.4萬座圖書館,很多鄉村小鎮都有自己的圖書館和閱讀中心以方便民眾閱讀。

四是通過專業學會、民間社團、基金會等機構、組織推廣全民閱讀。這些機構有較強的資金和資源,可以承擔在政府和民眾中進行溝通的角色,彌補政府和市場機制的不足。比如美國的圖書館協會、美國教育協會、美國出版商協會、“每方都是贏家”(EverybodyWins)等都對推進美國的全民閱讀起到了重要作用。俄羅斯讀書基金會、德國促進閱讀基金會等對樹立閱讀理念、促進閱讀發展都起到重要作用。

五是通過媒體、出版等文化機構。媒體出於提高民眾文學素養的責任,推出全民閱讀的欄目。比如美國的奧普拉圖書俱樂部(Oprah Book Club),於1996年9月首次出現在電視熒屏上,每月向電視觀眾介紹一本書,如今有1300萬人定期觀看這個節目。日本的讀書推進協議會由日本書籍出版協會、圖書館協會等組成,成為日本全民閱讀推廣的重要力量。

當前,我國很多城市的“全民閱讀”推廣模式也主要以以上幾種方式為主,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起步較晚,但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和民眾精神文化需求的迅速提升,“全民閱讀”在我國發展的步伐非常快。

4.全民閱讀理念正在樹立,但離發達國家仍有不小差距

雖然近5年以來“全民閱讀”呈現蓬勃發展之勢,但政府對提高民眾閱讀素養早就予以高度關注。早在1982年,上海舉辦了“振興中華”讀書活動,由上海市總工會、解放日報等共同醞釀籌劃,對象是上海的工人群體。1983年,中華全國總工會將上海的閱讀活動經驗推向全國,形成了以“振興中華”為主旨的全民閱讀熱潮。

1997年1月,中宣部、文化部、國家教委等9部委聯合發佈《關於在全國組織實施“知識工程”的通知》,提出實施“倡導全民讀書、建設閱讀社會”的“知識工程”。2006年開始,為了貫徹落實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要求,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和新聞出版總署開始推廣“全民閱讀”活動。

從1982年到2018年,民眾閱讀從小規模、面向特定群體的閱讀活動發展到“全民閱讀”,從政府高度重視到進入國家頂層設計,從無法可依到立法保障,從活動單一到系統工程,從紙質閱讀到數字化閱讀,中國的“全民閱讀”不斷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的閱讀量僅為4.77冊,同時期韓國為11冊、法國20冊、日本40冊、猶太人64冊,而到了2017年中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僅為4.66本,還較2016年的4.65本略有增長。當然我們要看到數字化閱讀對紙質圖書閱讀的影響不容小覷。2017年,我國數字化閱讀方式如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接觸率為73%,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個百分點,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微信閱讀時長為27分鐘。但總體看來,與一些發達國家比較,我國的全民閱讀水準仍有不小差距。

三、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現狀

2018年,為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北京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走向深入,“政府引導、業界支持、社會參與、群眾受益”的全民閱讀推廣體系正在形成。持續舉辦了8年的“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帶動並聯結了諸多與閱讀相關的產業與個人,推出全城尚讀活動、北京閱讀馬拉松、閱讀護照等一系列品牌閱讀活動。

1.政府引導推進全民閱讀體系建設

在2017年9月發佈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中指出,充分利用北京文脈底蘊深厚和文化資源集聚的優勢,激發全社會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具有首都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體系,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之都。

2018年7月1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發佈《北京市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將採取多項有力措施,大力推動實體書店建設發展,到2020年,逐步在全市建立起佈局合理、層次分明、特色濃郁、多業融合、遍佈京城的實體書店發展新格局,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加舒適、智能的閱讀空間。

從2015年起,西城區相繼出臺《關於促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西城的若干意見》《書香西城建設“十三五”規劃》《北京市西城區特色閱讀空間考核指標體系》《西城區特色閱讀空間獎勵補貼的實施辦法(試行)》等系列文件,對特色閱讀空間發展進行了中長期規劃。

北京十六區先後打造了適合本區文化發展需求、民眾普遍歡迎的全民閱讀品牌,“書香朝陽”“書香海淀”“書香西城”“書香大興”“書香房山”等已經成為區級公共文化的特色品牌項目。各區對區域優勢、地區特色能夠進行充分挖掘、明確定位,鞏固並提升自身品牌。每一個全民閱讀品牌的背後都有一整套相對完整的工作思路和卓有成效的推廣辦法。

8年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始終堅持加強頂層設計、整合社會資源、創新推廣模式、示範引領基層,築建起了引導平臺、資源平臺、活動平臺、宣傳平臺、支撐平臺、培育平臺“六位一體”全民閱讀公共服務平臺。打通了閱讀與出版、旅遊、文物、教育、環保、科技等眾多行業資源渠道,實現了內容最優化、效益最大化的融合發展新格局。

2.傳統圖書館、閱讀空間逐步轉型升級

在數字媒體傳播和民眾精神文化需求兩個因素的影響下,以傳統的公共圖書館、閱讀空間為閱讀供給主體的產業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已經不能適應民眾的閱讀需要。只有在既有圖書館、閱讀空間為紐帶構建的閱讀體系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才能更加促進全民閱讀產業的發展,才能更加滿足民眾的閱讀需求。

作為首都核心區的西城區,已經形成由2個公共圖書館、1個青少年兒童圖書館、23家街道圖書館為骨架支撐,25個特色閱讀空間為特色,100餘家實體書店為依託而構成的“書香網絡”。同時,西城區也在摸索傳統圖書館模式的轉型升級。西城區打造的甲骨文特色閱讀空間,便是甲骨文複合型書店與街道圖書館完美結合的經典案例,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互補,周邊社區老百姓的滿意度提升了,街道圖書館的辦卡量也在一年時間翻了300%。

同時,各區不斷總結提高全民閱讀工作,將各區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豐富完善,形成以區館為中心,街道圖書館分館為半徑,社區圖書館(數字文化社區)為末梢,24小時自助圖書館、流動服務點為有效補充,共建共享、協同發展的三級公共網絡服務體系,實現了區域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全覆蓋。

當前,各區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建設基本完善,全民閱讀服務網絡全面鋪開。以朝陽區為例,2015年,朝陽區43個街鄉共有500多家文化中心和圖書館,免費提供文藝演出、電影服務、文化活動、圖書借閱等服務。朝陽區從2011年引進24小時自助圖書館,到2017年共投放使用138臺,以方便讀者隨時借書還書。

近幾年,北京的城市公共閱讀空間也越來越多,它們有特色、有創意、讀者人數不斷增加,已經成為全民閱讀的重要紐帶,為民眾提供了優質閱讀服務,營造了全民閱讀的氛圍。公共閱讀空間也在積極探索產業發展、盈利的新模式,力求在全民閱讀的公共效益和經濟效益間取得平衡。

3.匯聚社會力量參與全民閱讀建設

全民閱讀推廣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的社會力量:一是閱讀行業的力量,如出版社、圖書館、書店、閱讀電商平臺等;二是知識界的力量,如高校、科研院所、數字出版、知識付費平臺等;三是跨界融合的力量,如旅遊、環保、金融等行業衍生出來的閱讀類活動或產業。

“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開展8年以來,正是融合這“三股力量”,目前已擁有33家市級成員單位,100多家合作機構;聯結超過400家公共閱讀空間、300位社會知名人士、300家民間讀書會;匯聚了500多家出版和文化單位、1000多家社會機構、100多家主流媒體和萬餘名專業閱讀推廣人,年均閱讀活動落地30000多場次,覆蓋和影響市民超過1000萬人。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政府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全民閱讀的本意,是為了借用其更加專業化的運營管理方式,以提升公共閱讀服務的效能。政府“以空間換服務”,力求讓閱讀產業資源效能最大化,在確保公益性的前提下積極引入社會資金、資源、人才等,構建多元的北京居民閱讀體系。

此外,“北京閱讀季·書香北京”通過評選金牌閱讀推廣人,構建民眾閱讀生態。在過去5年中,從群眾和基層中評選優秀閱讀人、“書香家庭”、“書香之家”,對北京的全民閱讀發揮示範和帶頭作用。在一些金牌閱讀推廣人的影響下,一些社區成長為區域內卓有活力的全民閱讀活動示範區域。當前,閱讀推廣人的隊伍在不斷地壯大、成長,北京閱讀季以每年培育2000名閱讀帶頭人的發展速度,充分利用文化志願者的力量助推全民閱讀。

4.北京全民閱讀著眼民生、惠民便民

根據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發佈的《北京市文化發展報告(2017—2018)》,2016—2017年度北京市居民綜合閱讀率達92.73%,自2013年來連續4年提升2.66 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2.69個百分點;紙質閱讀率達81.02%,比全國平均水平高58.8%;數字閱讀率達83.98%,比全國平均水平高68.20%。

北京市民的人均紙質閱讀量從2014—2015年的9.49本,提升到2016—2017年的10.97本,比全國紙質書加上電子書的人均7.86本還要高,而且目前仍然呈現增長趨勢。閱讀人均年消費從2015年的422元提升到2017年的653.34元,日均閱讀時長2017年達到65.09分鐘。

北京市全民閱讀無論是從覆蓋面、產業發展、創新模式等方面均居於全國領先,這與北京城市升級轉型和“首都文化的功能定位”的內在需求一致。以房山區為例,“書香房山”致力於打造誦讀之鄉,5年來先後有20.6萬餘名學生、機關幹部、群眾、部隊官兵等參與到誦讀活動中來,活動規模和參與範圍在不斷擴大。

針對殘障人士,北京各區持續完善特殊人群閱讀服務平臺。西城區第一圖書館、海淀圖書館、朝陽圖書館專門設有盲人閱覽室。作為中國盲文圖書館通州區支館,內設視障閱覽室,專門服務於弱勢群體。視覺障礙人士可語音控制電腦,通過“盲人數字圖書館”獲得與普通讀者一樣的數字信息資源,還可免費收聽有聲讀物、音樂欣賞、在線講座等豐富多彩的特色資源。今年,門頭溝區圖書館聯合首都圖書館與影院合作,為殘疾讀者帶來無障礙影片,受到了大家的熱烈歡迎。

針對老年人群體,各區也紛紛開展有關健康、書法等講座。包括通州、昌平、豐臺、房山、朝陽、海淀等各區的 15 個社區圖書室,都開展了針對中老年人群的閱讀活動,其中豐臺區圖書館每年以“老年讀者電腦培訓班”為服務品牌,指導老年讀者學習網絡知識。

針對青少年群體,多區開展符合青少年成長需要的閱讀活動。平谷區就先後舉辦紅領巾講故事比賽、“家庭情景劇比賽”、“我的藏書票”設計比賽、《童眼看京城》電子書製作、“讀書小狀元”評比活動等。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賽事,激發青少年對閱讀的興趣,充分發揮圖書館校外教育基地和社會大課堂圖書資源聯盟單位的作用。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四、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的展望與建議

近5年來,中國全民閱讀蓬勃發展,北京的全民閱讀更是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在未來,北京全民閱讀產業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1.充分發揮“北京閱讀季”類閱讀聯盟作用,引領北京全民閱讀

“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啟動於2011年,已經成長為國家級全民閱讀品牌,成為推動北京全民閱讀的重要推手和載體,致力於聯合社會力量、創造閱讀價值。“北京閱讀季”將在北京全民閱讀的未來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這既與一些國家的全民閱讀推廣模式有相似之處,但更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特點。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2.增加原創內容,大力發展數字化閱讀

數字化閱讀對傳統閱讀人的閱讀習慣和行為產生了巨大沖擊。數字化閱讀也經歷了從“電子閱讀”“網絡閱讀”再到“數字閱讀”的衍變。雖然傳播的媒介變了,但傳播的內容題材並沒有根本變化,讀者一般喜愛的仍然是網絡文學、新聞、百科等內容。因此,數字化給全民閱讀帶來的主要是閱讀理念和閱讀習慣的變化,目前手機是數字化閱讀終端中普及度最高的載體,如何增加更多有價值、原創性的數字化內容,是未來閱讀產業要重點考慮的內容。

3.建設全民閱讀活動評估體系

當前全民閱讀在全國各地發展很快,如何保證這麼多閱讀活動的實際效果,讓民眾從中真正受益,從長遠上形成有益的閱讀習慣和行為是個重要環節。只有開展科學有效的評價和總結,及時對各個階段的政策、活動進行分析考量,才能更有效地推動建設科學、完善的全民閱讀體系。

英國閱讀社有一個“閱讀六本書挑戰賽”活動,在挑戰之前,要求參加者填寫一個網絡問卷,包括對閱讀的看法、喜歡閱讀的書目等,挑戰賽結束後,再要求參加者填寫第二份問卷,包括對自己閱讀能力的評估、未來的閱讀計劃等。這在一定程度上讓閱讀者對自己的閱讀行為進行批判性思考。

美國1989年推出了一個面向兒童的閱讀項目“觸手可讀”(Reach out and Read),目標人群是6個月到5歲的低收入家庭的兒童。這個項目在推出之初,就非常注重效果評估,1991年就出現了第一篇經過同行評議的項目效果評估研究論文,1998年之後幾乎每年都有“觸手可讀”效果評估的研究發佈。

4.充分利用社交網站對青少年進行閱讀推廣

青少年是未來國家社會的棟樑,越早建立他們對閱讀的正確認知越能對他們的成長有益。現在青少年是社交網站的主要適用人群,通過他們熟悉的信息傳播方式向他們普及、推廣閱讀理念、推薦閱讀資源更容易讓他們理解和接納。

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8.02億人,其中網民中學生群體最多,佔比達24.8%。即時通信、搜索引擎、網絡新聞、網絡視頻、網絡音樂佔各類互聯網應用的前5位。在社交應用中,微信朋友圈、QQ空間、微博的使用率分別為86.9%、64.7%和42.1%。

將全民閱讀的價值觀、理念通過社交網站傳播給青少年,這在國外並不鮮見。比如美國蓋爾伯恩公共圖書館(Gail Borden Public Library)推出的Story Tubes在線視頻競賽項目。該項目自2008年開始實施,一年舉行一次,主要讓兒童和青少年通過製作兩分鐘視頻短片來介紹一本自己喜愛的圖書,從而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目前參加該活動的兒童主要來自美國、加拿大和英國,一個選手可以提交多個視頻,但是推薦的圖書必須不同。之所以推出這個項目是因為,Scholastic出版集團的研究表明兒童的閱讀興趣正在減弱,但他們對技術的興趣卻在增強。該項目使用Youtube和TeacherTube平臺,所以比賽的交互性非常好,激發了參賽選手的創造性和批判思維。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全民閱讀產業發展狀況

要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閱讀產業就是一種新型的文化業態,尤其是數字付費、知識付費等新媒體技術的革新將給這個產業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變化、發展,但在全民閱讀的文化背景下,全民閱讀產業必將會和信息技術融合在一起走出一條全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之路。

作者張化冰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互聯網研究室副主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