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五河紀行之西河

豆腐 建築 環境汙染 新津新聞 2017-05-15

新津:五河紀行之西河

說西河是新津人的生命源泉一點也不為過。它集灌溉、飲水水源、河運等多功能於一體,並以其絕佳的自然風景,成為新津五河奇景中獨具特色的一支。

西河發源於崇州市苟家鄉的火燒營山,古稱文井江。流至新津縣五津鎮匯入岷江支流金馬河。西河流域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區,同時處於鹿頭山暴雨區青衣江暴雨區過渡帶。具有氣候溫和、溼潤多雨、四季分明等特點。沿著西河一路向南,雨中的西河風光盡收眼底。夕陽下,落日的餘暉灑在河面上久久不願散去,一支漁船靜靜佇立河中央,隨著幽藍平靜的河水輕柔盪漾……

灌溉: 泗江古堰功能齊全

始建於1970年的泗江堰起源於文井鄉西河右岸,止於安西場鎮九、十斗渠,全長11.695公里,渠首引水流量為8m3/s,斗渠10條,總長度34.8公里。經過近四十年的完善,現在的泗江堰也在發揮著它的多種功能。

奔騰的河水直瀉而下,橫跨西河的攔河壩就像一幕大水簾垂在西河上,飛濺起的水珠泛著點點光芒,美麗壯觀。河流中散佈著的淺灘、綠島,恰恰成了漁人歇息的駐足之地。天水相接之處更是秋水長天,鷺影翻飛,構成一幅意境優美的水墨畫卷。

“現在正值農田用水時節,附近5個鎮鄉的灌溉用水主要來自這裡。”據泗江堰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有了好的灌溉條件,農作物的生長自然也得到了保障,在西河沿岸就盛產一種西河米,西河米色澤光潔,煮好後有天然的梔子香味,被很多新津人所鍾愛。西河的泗江堰除了承擔灌溉用水外,還承擔部分綜合經營用水的功能,例如向城區輸水、種植、養殖、動力等供水任務。每年的3月至6月主要承擔灌溉任務,而5月至10月主要承擔防洪任務。

新津:五河紀行之西河

百溪堰溼地公園一景

飲用水源地:白溪堰風光美麗

白溪堰位於金馬河和西河匯流段,屬於西河舊分洪河道,起於現地源水廠旁,經過秀水芙蓉寨匯流電廠溝分洪水,止於現在外實校和一中之間排入岷江,全長2.65公里,為保證新津縣城區防洪安全,1996年,對白溪堰入口進行封浩,拆除了殘堤。現在主要承擔了電廠溝分洪、區間排澇和自來水廠取水作用。

飲用水源的選定,一定要經過專業考察隊綜合考證後最終選定,而我縣有兩個飲用水源,一個在金馬河,另一個就是記者所站的位置西河段白溪堰。

白溪堰飲用水源取水口,所承擔的服務範圍覆蓋了大半個新津,而為了保證飲用水水源不受人為的破壞和汙染,在河岸邊上游100米,下游100米專門設置了7個電子攝像監控,24小時監管飲用水源。不過此時此刻最讓我們記者好奇的還是新津人民的生活用水是如何轉變的過程。

為了方便取水、制水,在白溪堰正對岸1公里左右,就是地源自來水廠,帶著對飲用水的好奇,記者驅車來到了自來水廠。在自來水廠,最宏偉的聲音莫過於水的流動,不知在這些聲音的碰撞下,每一粒水分子都發生著非常神奇的轉變。取水、沉澱、過濾、消毒……水分子在經過一段神奇的旅程後,最終成為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生命之水。

新津:五河紀行之西河

張大公館林盤民居

人文特徵:林盤與公館交相輝映

西河給予了生活在兩岸居民獨特的恩賜,成就了文井、興義、順江(今五津鎮吳店社區)三鎮鄉魚米之鄉的美譽。不僅如此,豐富充沛的水源將河兩岸滋養得綠意盎然、花團錦簇。在文井、興義、順江三地,遍佈著大大小小數十個林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五津鎮臨江村的張大公館林盤。

張大公館林盤位於西河岸邊,建於清朝,林盤家家戶戶種植柚樹,每年4月,柚花盛開,香飄四溢,吸引無數遊人來此賞花、看河、品美食,這已成為了新津文旅的品牌。寬闊清亮的大河從靜謐蔥鬱的林盤邊靜靜淌過,一大片蔥翠的林盤倒影在河水中若隱若現,一幅江南水鄉的畫面就此定格!

新津:五河紀行之西河

涼水井

古蹟:鯰魚沉底的涼水井

何巖鬆所提到的製作豆腐用的水就是指位於文井東巷8號附近的涼水井裡的水。有著三百多年曆史的涼水井與其他古鎮的八角井外觀上大致相同,但眼前的涼水井已經用一個設計精緻的四角亭子包裝了起來,內設座椅。而古井口用一高出平面的環形石刻裝飾物圈址,涼水井旁是設計小巧的石拱橋,主要襯托涼水井的古樸和滄桑,通行的功能則為其次。

涼水井源於西河,井旁的石碑上刻著:三地靈氣,張公垂釣處。青苔黃條石,桑田曾滄海,幾代人,三百年……逢大旱,泉水不竭,鯰魚藏底,遊翔其中,中秋月圓,跳躍翻騰,輕拍井沿,無影無蹤,神井。由此得知,井水水質可見一斑。

“當年這井水裡的水非常清涼,井底還能看見鯰魚,整條街上的人都在這裡打水喝。”關於當年涼水井的生活記憶,家住張場老街的謝大爺至今是歷歷在目。要說當年涼水井的水質為何這樣好,唯一能知曉的就是涼水井跟所處的地理位置有著密切的聯繫,因為沒有專業的科考隊對涼水井水質進行研究,所以答案一直未能揭曉。

喝著涼水井水長大的謝大爺,對這片滋養他長大的土地有著非常深的情懷,所以謝大爺至今一步也沒離開過張場的家,雖然現在涼水井已經乾涸,但是當地人還是採用了另一種方式希望喝到像涼水井的水,壓水井。“涼水井附近的居民家裡都打了壓水井,水質和當年涼水井裡的水差別不大,所以我們大家還是靠涼水井裡的水滋養著。”謝大爺說。

新津:五河紀行之西河

張場老街

名街: 張場古街韻味悠長

位於文井鄉的張場老街建於明朝中葉,街道主體建築風格為清一色的明清建築,長約400米,曾是新津縣第二大場鎮。午後的張場老街相對寧靜,行走在街道上,沿途不少民居老宅雖然歷經滄桑,但維持了傳統的建築格局,並保留了較完整的川西風貌,折射出歷史發展的脈絡。老式的酒鋪、客棧、茶館彷彿在訴說著昔日的繁華,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也正享受著繁華過後老街的沉靜。

據老街住戶謝金輝大爺講述,張場毗鄰西河,是上通崇州,下達眉山、樂山的重要節點,百年以來,西河水運便利,繁華興旺,古渡也孕育了古鎮,因為泗江古渡的存在,昔日的張場老場鎮也是非常的繁華,西河周邊的人們經泗江渡口來到張場趕集、做買賣,商賈雲集,熱鬧非凡。

新津:五河紀行之西河

老街民居

天運消長、時序暗換。四江古渡和張場老街就像是時代變遷的見證者,在我們面前洋洋灑灑鋪陳出一大幅遠年畫卷,如醇酒般悠長。隨著泗江古渡的消失,張場老場鎮也慢慢沒落,但300多年的文化依然沉澱在這裡,那些古老的故事依然在老人們的口中咀嚼得津津有味,讓人回味悠長。西河,從這裡起源,由水而興的張場碼頭文化成為新津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彷彿河水般源遠流長,川流不息,至今仍潤澤著新津。

名菜:何氏豆腐香飄四方

在那個水路興起的年代,有了碼頭就有了繁華的市場。張場碼頭的繁華孕育了老街上一系列名小吃和名菜,這其中,何氏豆腐就是最具代表性的。

新津:五河紀行之西河

何氏豆腐

何巖鬆是何氏豆腐的第三代傳人,據他回憶,他爺爺解放前就在張場老街上做買賣,作為當時的水上交通重要中轉站,南來北往的客商、路人以及碼頭上的工人都會在老街上消遣、吃飯、住宿等,他爺爺看準商機在街上做起了豆腐店的生意。要說何老太爺的豆腐,那就不得不提到老街上的文物——涼水井。“我爺爺當年的豆腐全是取自涼水井裡的水製作而成,由於水質好,做出來的豆腐口感也極佳,再加上爺爺在烹飪豆腐上有獨到之處,所以豆腐生意非常好。”何巖鬆說。時代不斷變遷,何氏豆腐店被何巖鬆的父母一直傳承下來,如今交到了何巖鬆手裡。“現在涼水井裡已沒有水了,但涼水井附近的居民在自家打的水井,水質依然很不錯,現在店裡的豆腐就採用那裡的水。”何巖鬆說。何氏豆腐店裡的豆腐採用的是西河流域出產的一種韭黃豆,再配以當地的水,豆腐入口爽滑,脣齒留香。據何巖鬆介紹,店裡主打豆腐系列,有麻婆豆腐、熊掌豆腐等20多種豆腐菜類,深得群眾喜愛。何氏豆腐,在曾經是因為西河碼頭而盛名,如今的碼頭已隨著時代的發展消逝,但食客們依然忘不了,在西河邊的一條老街上,永遠有一道讓他們魂牽夢縈的名菜。

結束語

水滋養萬物,孕育生命,西河水,孕育了新津大地,並延伸了當地純樸、多元的鄉村文化,讓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有魂有神,有血有肉。我們在感概大自然的恩賜時,更應該珍惜大自然的這份饋贈,願西河水長流不息,西河人世代永存!(記者 詹夜鑫 吳玉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