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嶽大帝泰山神的家和家人

泰山東嶽廟(岱廟)又名東嶽行宮、東嶽行祠、泰山廟、天齊廟等,是東嶽泰山神的家,為泰山信仰的祖庭。岱廟天貺殿是真宗封禪泰山所建,岱廟創建於漢代,至唐時已殿閣輝煌。在宋真宗大舉封禪時,又大加拓建,修建天貺殿等,初具今天的規模。隨著其崇拜的不斷擴大,信眾開始仿效帝王“行在”制度,在各地為泰山神建立行宮或行祠,特別是唐玄宗封禪告成後,首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對各處東嶽廟的興建起到重大推動作用。

作為東嶽神府,岱廟裡除主神東嶽大帝,還有他的家人。

主人:東嶽大帝


東嶽大帝泰山神的家和家人


東嶽大帝又稱泰山神,是上天與人間溝通的神聖使者,是歷代帝王受命於天,治理天下的保護神。

根據中國古老的陰陽五行學說,泰山位居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也是萬物發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職能,並由此延伸出幾項具體職能:新舊相代,固國安民;延年益壽,長命成仙;福祿官職,貴賤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統。

秦漢以降,泰山神的影響逐漸滲透社會各階層,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於是泰山神作為陰陽交代,萬物之始的神靈,在保國安民、太平長壽的基礎上引伸為可以召人魂魄、統攝鬼魂的冥間之主。

隨著泰山神影響的擴大,其信仰向四周擴散開來,在全國各地幾乎都建有規模不等的東嶽廟,反映了泰山神——東嶽大帝在中國傳統宗教中的地位以及對社會的影響。歷代帝王對泰山神尊崇有加,唐代封為 " 天齊王 ",宋代晉為 " 仁聖天齊王 "、" 天齊仁聖帝 ",元代加封為 " 天齊大生仁聖帝 ",明代又恢復為東嶽泰山神。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八日是東嶽泰山神的生日,全國各地的善男信女來此焚香祭拜,以示慶賀。

岱廟,是泰山神的廟,是全國各地東嶽廟的祖廟。它是封建社會中供奉泰山神.舉行祭祀大典的地方。現岱廟天貺殿內供奉東嶽泰山之神。

妻子:東嶽淑明後


東嶽大帝泰山神的家和家人


東嶽淑明後,東嶽大帝的后妃。宋大中祥符年間,真宗先加封五嶽帝號,接著加封五嶽後號:東曰淑明後。其德甚賢,有寶誥曰:" 乾元配位,坤德合形。淑氣明明,婉春融於三界;德茲育育,澄秋月於萬方。與聖同明,普天共仰。大慈大惠,大淑大明,東嶽正宮,淑明坤德皇后。"

現中寢宮為泰山神妃 " 淑明後 " 的後宮,《泰山道里記》雲:" 後為寢宮,宮五間,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冊封東嶽淑明後。" 南宋洪邁《夷堅志》甲卷第一《淑明殿馬》雲:" 顏亮正隆中,泰安守不室裡始到郡,款謁東嶽廟,遍禮群祠,至淑明殿寢,…… 見後塑像。" 據此可知金代淑明殿宇及像設之制。沙畹《泰山:中國人的信仰》記清末宮制雲:" 自峻極殿後門出後,通過植有李樹的庭院,就後了後寢宮。此殿奉祀東嶽大帝的夫人,有大帝及夫人的神像,牆壁上有描繪後宮婦女生活的畫面。…… 寢宮東西各有一殿,都供奉著東嶽夫人的神像,面容塗金,各有侍女二人相隨。" 柳方梧《昔日逛岱廟》描述民國初殿內情景," 內祀宋大中祥符五年封東嶽淑明後,坐像高約 2.5 米,頭戴鳳冠繡袍、霞帔。後有兩宮女執日月扇,前有兩童女,一人手捧鏡,一人手捧巾。"

兒子:炳靈王


東嶽大帝泰山神的家和家人


炳靈公即泰山三郎,據《古今圖書集成 · 神異典》卷二二引《玉堂鬧話》稱:炳靈公為東嶽大帝的三兒子,唐以前為惡人形象,騎從華麗,儼若侯王,魯人畏敬,過於天齊。泰山神有子,始見於《魏書》。後漸有五子、七子之說,諸子中以三郎最著名,其夫人為永泰公主。《舊五代史 · 唐書 · 明宗紀》載:後唐長興 ( 930-934 年 ) 中,明宗皇帝不豫,泰山僧進藥,小康,應僧之請,封泰山郎為威雄將軍。《事物紀原》卷七則稱宋大中祥符七年 ( 1014 年 ) 十月十五詔封為炳靈公。宋代炳靈公信仰極盛,宋筆記《括異志》(卷十《李敏》條)、話本《鄭節使立功神臂弓》都寫到其神異傳說。

舊時泰山下有炳靈公廟 ( 今漢柏院內 ) 。《泰山志》載:"(漢柏)院北部原有炳靈殿,內祀泰山三郎炳靈王。" 殿毀於民國年間。道書以農曆五月十二為炳靈公 " 誕辰 "。有寶誥曰:" 靈分三炁,質託九陽,木火相生,乃化成於本始。乾坤配位,育秀氣於靈根,體性炎炎,降福降吉降福祉,正心耿耿,廣文廣武廣仁慈,遵父威權,體天行道,大悲大願,大孝大仁,東嶽上殿太子至聖炳靈仁惠王尊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