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

最早的西寧城出現在漢代。宋代、明代、清代的西寧城已經頗具規模。西寧許許多多的繁華老街道都是有來頭的,每一條街道都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你知道西寧12條街道的由來嗎?帶你瞭解一下西寧繁華背後的歷史。


"

最早的西寧城出現在漢代。宋代、明代、清代的西寧城已經頗具規模。西寧許許多多的繁華老街道都是有來頭的,每一條街道都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你知道西寧12條街道的由來嗎?帶你瞭解一下西寧繁華背後的歷史。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

最早的西寧城出現在漢代。宋代、明代、清代的西寧城已經頗具規模。西寧許許多多的繁華老街道都是有來頭的,每一條街道都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你知道西寧12條街道的由來嗎?帶你瞭解一下西寧繁華背後的歷史。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眼洞街

水眼洞街實際上是“水眼頭”,後來的水井巷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命名的。原來南山寺根水渠的一條支流經漁場臺,通過今水井巷南端城牆下的一個洞眼,流入城內,供城內居民清掃及城內菜園灌溉使用。因此“水眼頭”竟成了這一區域的地名。上世紀三十年代,有人在此購地建屋,一些作坊相繼設立,人稱這兒為“水眼洞街(包括今上人民街部分地區)”。五十年代,西門城樓及城牆被拆毀,路面拓寬拉直,面貌一新,改稱“水井巷”。現在水井巷正在改建,期待……

"

最早的西寧城出現在漢代。宋代、明代、清代的西寧城已經頗具規模。西寧許許多多的繁華老街道都是有來頭的,每一條街道都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你知道西寧12條街道的由來嗎?帶你瞭解一下西寧繁華背後的歷史。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眼洞街

水眼洞街實際上是“水眼頭”,後來的水井巷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命名的。原來南山寺根水渠的一條支流經漁場臺,通過今水井巷南端城牆下的一個洞眼,流入城內,供城內居民清掃及城內菜園灌溉使用。因此“水眼頭”竟成了這一區域的地名。上世紀三十年代,有人在此購地建屋,一些作坊相繼設立,人稱這兒為“水眼洞街(包括今上人民街部分地區)”。五十年代,西門城樓及城牆被拆毀,路面拓寬拉直,面貌一新,改稱“水井巷”。現在水井巷正在改建,期待……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

最早的西寧城出現在漢代。宋代、明代、清代的西寧城已經頗具規模。西寧許許多多的繁華老街道都是有來頭的,每一條街道都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你知道西寧12條街道的由來嗎?帶你瞭解一下西寧繁華背後的歷史。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眼洞街

水眼洞街實際上是“水眼頭”,後來的水井巷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命名的。原來南山寺根水渠的一條支流經漁場臺,通過今水井巷南端城牆下的一個洞眼,流入城內,供城內居民清掃及城內菜園灌溉使用。因此“水眼頭”竟成了這一區域的地名。上世紀三十年代,有人在此購地建屋,一些作坊相繼設立,人稱這兒為“水眼洞街(包括今上人民街部分地區)”。五十年代,西門城樓及城牆被拆毀,路面拓寬拉直,面貌一新,改稱“水井巷”。現在水井巷正在改建,期待……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莫家街

莫家街是西寧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在元末群雄爭霸的烽火中,安徽壽州人莫得投奔朱元璋,後因軍功封為西寧衛世襲指揮僉事,坐鎮西寧。據現存《古湟莫氏宗譜》中由晚清西寧著名書法家和詩人張思憲所撰寫的序來看,西寧築城時,莫得曾在長興侯耿秉文的指派下,負責這一工程,因忠於職守,所築牆體堅固而受到嘉獎,後其子莫雲繼任此職,因功又被加封指揮同知,並恩准在城內選址建造莫氏府第。莫氏後人即在今莫家街一帶卜地築屋,建起私邸,並在私邸附近建起莫氏宗祠,人們以“莫家寺”稱之。寺前街道,漸漸被人們叫作“莫家街”。

"

最早的西寧城出現在漢代。宋代、明代、清代的西寧城已經頗具規模。西寧許許多多的繁華老街道都是有來頭的,每一條街道都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你知道西寧12條街道的由來嗎?帶你瞭解一下西寧繁華背後的歷史。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眼洞街

水眼洞街實際上是“水眼頭”,後來的水井巷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命名的。原來南山寺根水渠的一條支流經漁場臺,通過今水井巷南端城牆下的一個洞眼,流入城內,供城內居民清掃及城內菜園灌溉使用。因此“水眼頭”竟成了這一區域的地名。上世紀三十年代,有人在此購地建屋,一些作坊相繼設立,人稱這兒為“水眼洞街(包括今上人民街部分地區)”。五十年代,西門城樓及城牆被拆毀,路面拓寬拉直,面貌一新,改稱“水井巷”。現在水井巷正在改建,期待……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莫家街

莫家街是西寧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在元末群雄爭霸的烽火中,安徽壽州人莫得投奔朱元璋,後因軍功封為西寧衛世襲指揮僉事,坐鎮西寧。據現存《古湟莫氏宗譜》中由晚清西寧著名書法家和詩人張思憲所撰寫的序來看,西寧築城時,莫得曾在長興侯耿秉文的指派下,負責這一工程,因忠於職守,所築牆體堅固而受到嘉獎,後其子莫雲繼任此職,因功又被加封指揮同知,並恩准在城內選址建造莫氏府第。莫氏後人即在今莫家街一帶卜地築屋,建起私邸,並在私邸附近建起莫氏宗祠,人們以“莫家寺”稱之。寺前街道,漸漸被人們叫作“莫家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官井兒街

官井兒街即今民主街,是一古老的街道。西寧雖處湟水南岸臺地,常年乾旱少雨,但地下水卻比較豐富,據考古發現,這兒就有兩千多年前挖掘的深達十餘米的水井。今民主街原來有一口水脈旺的井,屬公眾所有,所以稱“官井兒”。有人在此終生以打水、送水為業,許多老年人對此尚記憶猶新。解放後,街名改為“民主街”。

"

最早的西寧城出現在漢代。宋代、明代、清代的西寧城已經頗具規模。西寧許許多多的繁華老街道都是有來頭的,每一條街道都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你知道西寧12條街道的由來嗎?帶你瞭解一下西寧繁華背後的歷史。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眼洞街

水眼洞街實際上是“水眼頭”,後來的水井巷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命名的。原來南山寺根水渠的一條支流經漁場臺,通過今水井巷南端城牆下的一個洞眼,流入城內,供城內居民清掃及城內菜園灌溉使用。因此“水眼頭”竟成了這一區域的地名。上世紀三十年代,有人在此購地建屋,一些作坊相繼設立,人稱這兒為“水眼洞街(包括今上人民街部分地區)”。五十年代,西門城樓及城牆被拆毀,路面拓寬拉直,面貌一新,改稱“水井巷”。現在水井巷正在改建,期待……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莫家街

莫家街是西寧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在元末群雄爭霸的烽火中,安徽壽州人莫得投奔朱元璋,後因軍功封為西寧衛世襲指揮僉事,坐鎮西寧。據現存《古湟莫氏宗譜》中由晚清西寧著名書法家和詩人張思憲所撰寫的序來看,西寧築城時,莫得曾在長興侯耿秉文的指派下,負責這一工程,因忠於職守,所築牆體堅固而受到嘉獎,後其子莫雲繼任此職,因功又被加封指揮同知,並恩准在城內選址建造莫氏府第。莫氏後人即在今莫家街一帶卜地築屋,建起私邸,並在私邸附近建起莫氏宗祠,人們以“莫家寺”稱之。寺前街道,漸漸被人們叫作“莫家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官井兒街

官井兒街即今民主街,是一古老的街道。西寧雖處湟水南岸臺地,常年乾旱少雨,但地下水卻比較豐富,據考古發現,這兒就有兩千多年前挖掘的深達十餘米的水井。今民主街原來有一口水脈旺的井,屬公眾所有,所以稱“官井兒”。有人在此終生以打水、送水為業,許多老年人對此尚記憶猶新。解放後,街名改為“民主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黌學街

黌學街亦簡稱為“學街”,即今城中文化娛樂城。明宣德三年(1428),都督史昭在西寧建文廟,並在其側修起了儒學,供生員讀書。因此儒學前通往東大街的街道被稱為“學街”。清雍正三年,改衛儒學為府學,至乾隆時,街名已改為“黌學街”。隨著清王朝的滅亡,又改為“勤學巷”。上世紀九十年代,整個勤學巷被拆除,改建為城中文化娛樂城

"

最早的西寧城出現在漢代。宋代、明代、清代的西寧城已經頗具規模。西寧許許多多的繁華老街道都是有來頭的,每一條街道都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你知道西寧12條街道的由來嗎?帶你瞭解一下西寧繁華背後的歷史。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眼洞街

水眼洞街實際上是“水眼頭”,後來的水井巷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命名的。原來南山寺根水渠的一條支流經漁場臺,通過今水井巷南端城牆下的一個洞眼,流入城內,供城內居民清掃及城內菜園灌溉使用。因此“水眼頭”竟成了這一區域的地名。上世紀三十年代,有人在此購地建屋,一些作坊相繼設立,人稱這兒為“水眼洞街(包括今上人民街部分地區)”。五十年代,西門城樓及城牆被拆毀,路面拓寬拉直,面貌一新,改稱“水井巷”。現在水井巷正在改建,期待……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莫家街

莫家街是西寧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在元末群雄爭霸的烽火中,安徽壽州人莫得投奔朱元璋,後因軍功封為西寧衛世襲指揮僉事,坐鎮西寧。據現存《古湟莫氏宗譜》中由晚清西寧著名書法家和詩人張思憲所撰寫的序來看,西寧築城時,莫得曾在長興侯耿秉文的指派下,負責這一工程,因忠於職守,所築牆體堅固而受到嘉獎,後其子莫雲繼任此職,因功又被加封指揮同知,並恩准在城內選址建造莫氏府第。莫氏後人即在今莫家街一帶卜地築屋,建起私邸,並在私邸附近建起莫氏宗祠,人們以“莫家寺”稱之。寺前街道,漸漸被人們叫作“莫家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官井兒街

官井兒街即今民主街,是一古老的街道。西寧雖處湟水南岸臺地,常年乾旱少雨,但地下水卻比較豐富,據考古發現,這兒就有兩千多年前挖掘的深達十餘米的水井。今民主街原來有一口水脈旺的井,屬公眾所有,所以稱“官井兒”。有人在此終生以打水、送水為業,許多老年人對此尚記憶猶新。解放後,街名改為“民主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黌學街

黌學街亦簡稱為“學街”,即今城中文化娛樂城。明宣德三年(1428),都督史昭在西寧建文廟,並在其側修起了儒學,供生員讀書。因此儒學前通往東大街的街道被稱為“學街”。清雍正三年,改衛儒學為府學,至乾隆時,街名已改為“黌學街”。隨著清王朝的滅亡,又改為“勤學巷”。上世紀九十年代,整個勤學巷被拆除,改建為城中文化娛樂城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兵部街

兵部街即今之解放巷。300多年前,這裡是明王朝西寧衛南察院所在地,正德年後,“海寇”之患起,戰火燃遍山川,西寧衛副總兵李魁、百戶郭承勳、劉世爵,洮州副總兵李聯芳等先後戰死,隴右之禍,九邊震動。萬曆十八年七月,明神宗詔遣兵部尚書鄭洛率軍西征,八月,鄭洛入駐西寧,行營設在南察院。因第一次有中央王朝六部大員駐節西寧,老百姓將南察院前街道改稱“兵部街”,以示榮耀。

"

最早的西寧城出現在漢代。宋代、明代、清代的西寧城已經頗具規模。西寧許許多多的繁華老街道都是有來頭的,每一條街道都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你知道西寧12條街道的由來嗎?帶你瞭解一下西寧繁華背後的歷史。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眼洞街

水眼洞街實際上是“水眼頭”,後來的水井巷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命名的。原來南山寺根水渠的一條支流經漁場臺,通過今水井巷南端城牆下的一個洞眼,流入城內,供城內居民清掃及城內菜園灌溉使用。因此“水眼頭”竟成了這一區域的地名。上世紀三十年代,有人在此購地建屋,一些作坊相繼設立,人稱這兒為“水眼洞街(包括今上人民街部分地區)”。五十年代,西門城樓及城牆被拆毀,路面拓寬拉直,面貌一新,改稱“水井巷”。現在水井巷正在改建,期待……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莫家街

莫家街是西寧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在元末群雄爭霸的烽火中,安徽壽州人莫得投奔朱元璋,後因軍功封為西寧衛世襲指揮僉事,坐鎮西寧。據現存《古湟莫氏宗譜》中由晚清西寧著名書法家和詩人張思憲所撰寫的序來看,西寧築城時,莫得曾在長興侯耿秉文的指派下,負責這一工程,因忠於職守,所築牆體堅固而受到嘉獎,後其子莫雲繼任此職,因功又被加封指揮同知,並恩准在城內選址建造莫氏府第。莫氏後人即在今莫家街一帶卜地築屋,建起私邸,並在私邸附近建起莫氏宗祠,人們以“莫家寺”稱之。寺前街道,漸漸被人們叫作“莫家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官井兒街

官井兒街即今民主街,是一古老的街道。西寧雖處湟水南岸臺地,常年乾旱少雨,但地下水卻比較豐富,據考古發現,這兒就有兩千多年前挖掘的深達十餘米的水井。今民主街原來有一口水脈旺的井,屬公眾所有,所以稱“官井兒”。有人在此終生以打水、送水為業,許多老年人對此尚記憶猶新。解放後,街名改為“民主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黌學街

黌學街亦簡稱為“學街”,即今城中文化娛樂城。明宣德三年(1428),都督史昭在西寧建文廟,並在其側修起了儒學,供生員讀書。因此儒學前通往東大街的街道被稱為“學街”。清雍正三年,改衛儒學為府學,至乾隆時,街名已改為“黌學街”。隨著清王朝的滅亡,又改為“勤學巷”。上世紀九十年代,整個勤學巷被拆除,改建為城中文化娛樂城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兵部街

兵部街即今之解放巷。300多年前,這裡是明王朝西寧衛南察院所在地,正德年後,“海寇”之患起,戰火燃遍山川,西寧衛副總兵李魁、百戶郭承勳、劉世爵,洮州副總兵李聯芳等先後戰死,隴右之禍,九邊震動。萬曆十八年七月,明神宗詔遣兵部尚書鄭洛率軍西征,八月,鄭洛入駐西寧,行營設在南察院。因第一次有中央王朝六部大員駐節西寧,老百姓將南察院前街道改稱“兵部街”,以示榮耀。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倉門街

倉門街得名於西寧倉。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當局在這裡構築糧倉,定名西寧倉,並派西寧倉監收判官一名,以負責管理倉糧入庫、調撥和監守工作。“海寇”之患中,由於西寧周邊軍事形勢嚴峻,大軍齊集,糧糈需求量大,明都御史石茂華曾上書,要求在西寧增設通判,以提高西寧倉場的管理級別。西寧倉的設立,使“廣糴徵貯,以備不虞,水旱有備,地方大幸。”因此,糧倉前形成的街道稱為“倉門街”。

"

最早的西寧城出現在漢代。宋代、明代、清代的西寧城已經頗具規模。西寧許許多多的繁華老街道都是有來頭的,每一條街道都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你知道西寧12條街道的由來嗎?帶你瞭解一下西寧繁華背後的歷史。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眼洞街

水眼洞街實際上是“水眼頭”,後來的水井巷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命名的。原來南山寺根水渠的一條支流經漁場臺,通過今水井巷南端城牆下的一個洞眼,流入城內,供城內居民清掃及城內菜園灌溉使用。因此“水眼頭”竟成了這一區域的地名。上世紀三十年代,有人在此購地建屋,一些作坊相繼設立,人稱這兒為“水眼洞街(包括今上人民街部分地區)”。五十年代,西門城樓及城牆被拆毀,路面拓寬拉直,面貌一新,改稱“水井巷”。現在水井巷正在改建,期待……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莫家街

莫家街是西寧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在元末群雄爭霸的烽火中,安徽壽州人莫得投奔朱元璋,後因軍功封為西寧衛世襲指揮僉事,坐鎮西寧。據現存《古湟莫氏宗譜》中由晚清西寧著名書法家和詩人張思憲所撰寫的序來看,西寧築城時,莫得曾在長興侯耿秉文的指派下,負責這一工程,因忠於職守,所築牆體堅固而受到嘉獎,後其子莫雲繼任此職,因功又被加封指揮同知,並恩准在城內選址建造莫氏府第。莫氏後人即在今莫家街一帶卜地築屋,建起私邸,並在私邸附近建起莫氏宗祠,人們以“莫家寺”稱之。寺前街道,漸漸被人們叫作“莫家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官井兒街

官井兒街即今民主街,是一古老的街道。西寧雖處湟水南岸臺地,常年乾旱少雨,但地下水卻比較豐富,據考古發現,這兒就有兩千多年前挖掘的深達十餘米的水井。今民主街原來有一口水脈旺的井,屬公眾所有,所以稱“官井兒”。有人在此終生以打水、送水為業,許多老年人對此尚記憶猶新。解放後,街名改為“民主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黌學街

黌學街亦簡稱為“學街”,即今城中文化娛樂城。明宣德三年(1428),都督史昭在西寧建文廟,並在其側修起了儒學,供生員讀書。因此儒學前通往東大街的街道被稱為“學街”。清雍正三年,改衛儒學為府學,至乾隆時,街名已改為“黌學街”。隨著清王朝的滅亡,又改為“勤學巷”。上世紀九十年代,整個勤學巷被拆除,改建為城中文化娛樂城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兵部街

兵部街即今之解放巷。300多年前,這裡是明王朝西寧衛南察院所在地,正德年後,“海寇”之患起,戰火燃遍山川,西寧衛副總兵李魁、百戶郭承勳、劉世爵,洮州副總兵李聯芳等先後戰死,隴右之禍,九邊震動。萬曆十八年七月,明神宗詔遣兵部尚書鄭洛率軍西征,八月,鄭洛入駐西寧,行營設在南察院。因第一次有中央王朝六部大員駐節西寧,老百姓將南察院前街道改稱“兵部街”,以示榮耀。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倉門街

倉門街得名於西寧倉。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當局在這裡構築糧倉,定名西寧倉,並派西寧倉監收判官一名,以負責管理倉糧入庫、調撥和監守工作。“海寇”之患中,由於西寧周邊軍事形勢嚴峻,大軍齊集,糧糈需求量大,明都御史石茂華曾上書,要求在西寧增設通判,以提高西寧倉場的管理級別。西寧倉的設立,使“廣糴徵貯,以備不虞,水旱有備,地方大幸。”因此,糧倉前形成的街道稱為“倉門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飲馬街

飲馬街得名於左營軍馬飲水一事。舊時西寧城區雖地處湟水南岸臺地,但地下水卻比較豐富,先民們早就掘地成井,汲水使用。明初改建西寧城後,不久即將防守西寧衛的左營遊擊(明清兩代武職官員級別名)署設在這裡。此外,還建有兵卒營房和能圈養800多匹戰馬的馬廄和料場。當年今飲馬街地區就有一眼水脈旺的井,井旁設有一長溜石槽,作為軍馬飲水之用。汲水兵卒輪流搖動轆轤,清澈的井水不斷被倒進槽裡,溼漉漉的街道漸漸被叫作“飲馬街”。

"

最早的西寧城出現在漢代。宋代、明代、清代的西寧城已經頗具規模。西寧許許多多的繁華老街道都是有來頭的,每一條街道都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你知道西寧12條街道的由來嗎?帶你瞭解一下西寧繁華背後的歷史。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眼洞街

水眼洞街實際上是“水眼頭”,後來的水井巷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命名的。原來南山寺根水渠的一條支流經漁場臺,通過今水井巷南端城牆下的一個洞眼,流入城內,供城內居民清掃及城內菜園灌溉使用。因此“水眼頭”竟成了這一區域的地名。上世紀三十年代,有人在此購地建屋,一些作坊相繼設立,人稱這兒為“水眼洞街(包括今上人民街部分地區)”。五十年代,西門城樓及城牆被拆毀,路面拓寬拉直,面貌一新,改稱“水井巷”。現在水井巷正在改建,期待……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莫家街

莫家街是西寧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在元末群雄爭霸的烽火中,安徽壽州人莫得投奔朱元璋,後因軍功封為西寧衛世襲指揮僉事,坐鎮西寧。據現存《古湟莫氏宗譜》中由晚清西寧著名書法家和詩人張思憲所撰寫的序來看,西寧築城時,莫得曾在長興侯耿秉文的指派下,負責這一工程,因忠於職守,所築牆體堅固而受到嘉獎,後其子莫雲繼任此職,因功又被加封指揮同知,並恩准在城內選址建造莫氏府第。莫氏後人即在今莫家街一帶卜地築屋,建起私邸,並在私邸附近建起莫氏宗祠,人們以“莫家寺”稱之。寺前街道,漸漸被人們叫作“莫家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官井兒街

官井兒街即今民主街,是一古老的街道。西寧雖處湟水南岸臺地,常年乾旱少雨,但地下水卻比較豐富,據考古發現,這兒就有兩千多年前挖掘的深達十餘米的水井。今民主街原來有一口水脈旺的井,屬公眾所有,所以稱“官井兒”。有人在此終生以打水、送水為業,許多老年人對此尚記憶猶新。解放後,街名改為“民主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黌學街

黌學街亦簡稱為“學街”,即今城中文化娛樂城。明宣德三年(1428),都督史昭在西寧建文廟,並在其側修起了儒學,供生員讀書。因此儒學前通往東大街的街道被稱為“學街”。清雍正三年,改衛儒學為府學,至乾隆時,街名已改為“黌學街”。隨著清王朝的滅亡,又改為“勤學巷”。上世紀九十年代,整個勤學巷被拆除,改建為城中文化娛樂城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兵部街

兵部街即今之解放巷。300多年前,這裡是明王朝西寧衛南察院所在地,正德年後,“海寇”之患起,戰火燃遍山川,西寧衛副總兵李魁、百戶郭承勳、劉世爵,洮州副總兵李聯芳等先後戰死,隴右之禍,九邊震動。萬曆十八年七月,明神宗詔遣兵部尚書鄭洛率軍西征,八月,鄭洛入駐西寧,行營設在南察院。因第一次有中央王朝六部大員駐節西寧,老百姓將南察院前街道改稱“兵部街”,以示榮耀。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倉門街

倉門街得名於西寧倉。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當局在這裡構築糧倉,定名西寧倉,並派西寧倉監收判官一名,以負責管理倉糧入庫、調撥和監守工作。“海寇”之患中,由於西寧周邊軍事形勢嚴峻,大軍齊集,糧糈需求量大,明都御史石茂華曾上書,要求在西寧增設通判,以提高西寧倉場的管理級別。西寧倉的設立,使“廣糴徵貯,以備不虞,水旱有備,地方大幸。”因此,糧倉前形成的街道稱為“倉門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飲馬街

飲馬街得名於左營軍馬飲水一事。舊時西寧城區雖地處湟水南岸臺地,但地下水卻比較豐富,先民們早就掘地成井,汲水使用。明初改建西寧城後,不久即將防守西寧衛的左營遊擊(明清兩代武職官員級別名)署設在這裡。此外,還建有兵卒營房和能圈養800多匹戰馬的馬廄和料場。當年今飲馬街地區就有一眼水脈旺的井,井旁設有一長溜石槽,作為軍馬飲水之用。汲水兵卒輪流搖動轆轤,清澈的井水不斷被倒進槽裡,溼漉漉的街道漸漸被叫作“飲馬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法院街

法院街得名於這裡曾設過的寧互地方法院。清初,一名叫旭止的江寧(今南京)和尚來西寧化緣建寺,後經西寧府、縣官員的允許,在城內北城牆根建起寺院,定名“葆寧寺(今玉井巷小學校址)”。葆寧寺因處城中,加之旭止和尚的聲望,一直香火興盛。但到上世紀初,寺院佛徒沾染吸食鴉片的惡習,只十餘年功夫,寺產即被變賣殆盡。1929年青海建省,機構初創,困難重重,只得在破敗的寺院中籌建西互地方法院,以審理西寧、互助兩縣的民、刑案件。由此緣故,寺前通道逐漸被人稱作“法院街”。

"

最早的西寧城出現在漢代。宋代、明代、清代的西寧城已經頗具規模。西寧許許多多的繁華老街道都是有來頭的,每一條街道都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你知道西寧12條街道的由來嗎?帶你瞭解一下西寧繁華背後的歷史。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眼洞街

水眼洞街實際上是“水眼頭”,後來的水井巷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命名的。原來南山寺根水渠的一條支流經漁場臺,通過今水井巷南端城牆下的一個洞眼,流入城內,供城內居民清掃及城內菜園灌溉使用。因此“水眼頭”竟成了這一區域的地名。上世紀三十年代,有人在此購地建屋,一些作坊相繼設立,人稱這兒為“水眼洞街(包括今上人民街部分地區)”。五十年代,西門城樓及城牆被拆毀,路面拓寬拉直,面貌一新,改稱“水井巷”。現在水井巷正在改建,期待……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莫家街

莫家街是西寧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在元末群雄爭霸的烽火中,安徽壽州人莫得投奔朱元璋,後因軍功封為西寧衛世襲指揮僉事,坐鎮西寧。據現存《古湟莫氏宗譜》中由晚清西寧著名書法家和詩人張思憲所撰寫的序來看,西寧築城時,莫得曾在長興侯耿秉文的指派下,負責這一工程,因忠於職守,所築牆體堅固而受到嘉獎,後其子莫雲繼任此職,因功又被加封指揮同知,並恩准在城內選址建造莫氏府第。莫氏後人即在今莫家街一帶卜地築屋,建起私邸,並在私邸附近建起莫氏宗祠,人們以“莫家寺”稱之。寺前街道,漸漸被人們叫作“莫家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官井兒街

官井兒街即今民主街,是一古老的街道。西寧雖處湟水南岸臺地,常年乾旱少雨,但地下水卻比較豐富,據考古發現,這兒就有兩千多年前挖掘的深達十餘米的水井。今民主街原來有一口水脈旺的井,屬公眾所有,所以稱“官井兒”。有人在此終生以打水、送水為業,許多老年人對此尚記憶猶新。解放後,街名改為“民主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黌學街

黌學街亦簡稱為“學街”,即今城中文化娛樂城。明宣德三年(1428),都督史昭在西寧建文廟,並在其側修起了儒學,供生員讀書。因此儒學前通往東大街的街道被稱為“學街”。清雍正三年,改衛儒學為府學,至乾隆時,街名已改為“黌學街”。隨著清王朝的滅亡,又改為“勤學巷”。上世紀九十年代,整個勤學巷被拆除,改建為城中文化娛樂城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兵部街

兵部街即今之解放巷。300多年前,這裡是明王朝西寧衛南察院所在地,正德年後,“海寇”之患起,戰火燃遍山川,西寧衛副總兵李魁、百戶郭承勳、劉世爵,洮州副總兵李聯芳等先後戰死,隴右之禍,九邊震動。萬曆十八年七月,明神宗詔遣兵部尚書鄭洛率軍西征,八月,鄭洛入駐西寧,行營設在南察院。因第一次有中央王朝六部大員駐節西寧,老百姓將南察院前街道改稱“兵部街”,以示榮耀。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倉門街

倉門街得名於西寧倉。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當局在這裡構築糧倉,定名西寧倉,並派西寧倉監收判官一名,以負責管理倉糧入庫、調撥和監守工作。“海寇”之患中,由於西寧周邊軍事形勢嚴峻,大軍齊集,糧糈需求量大,明都御史石茂華曾上書,要求在西寧增設通判,以提高西寧倉場的管理級別。西寧倉的設立,使“廣糴徵貯,以備不虞,水旱有備,地方大幸。”因此,糧倉前形成的街道稱為“倉門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飲馬街

飲馬街得名於左營軍馬飲水一事。舊時西寧城區雖地處湟水南岸臺地,但地下水卻比較豐富,先民們早就掘地成井,汲水使用。明初改建西寧城後,不久即將防守西寧衛的左營遊擊(明清兩代武職官員級別名)署設在這裡。此外,還建有兵卒營房和能圈養800多匹戰馬的馬廄和料場。當年今飲馬街地區就有一眼水脈旺的井,井旁設有一長溜石槽,作為軍馬飲水之用。汲水兵卒輪流搖動轆轤,清澈的井水不斷被倒進槽裡,溼漉漉的街道漸漸被叫作“飲馬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法院街

法院街得名於這裡曾設過的寧互地方法院。清初,一名叫旭止的江寧(今南京)和尚來西寧化緣建寺,後經西寧府、縣官員的允許,在城內北城牆根建起寺院,定名“葆寧寺(今玉井巷小學校址)”。葆寧寺因處城中,加之旭止和尚的聲望,一直香火興盛。但到上世紀初,寺院佛徒沾染吸食鴉片的惡習,只十餘年功夫,寺產即被變賣殆盡。1929年青海建省,機構初創,困難重重,只得在破敗的寺院中籌建西互地方法院,以審理西寧、互助兩縣的民、刑案件。由此緣故,寺前通道逐漸被人稱作“法院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

最早的西寧城出現在漢代。宋代、明代、清代的西寧城已經頗具規模。西寧許許多多的繁華老街道都是有來頭的,每一條街道都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你知道西寧12條街道的由來嗎?帶你瞭解一下西寧繁華背後的歷史。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眼洞街

水眼洞街實際上是“水眼頭”,後來的水井巷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命名的。原來南山寺根水渠的一條支流經漁場臺,通過今水井巷南端城牆下的一個洞眼,流入城內,供城內居民清掃及城內菜園灌溉使用。因此“水眼頭”竟成了這一區域的地名。上世紀三十年代,有人在此購地建屋,一些作坊相繼設立,人稱這兒為“水眼洞街(包括今上人民街部分地區)”。五十年代,西門城樓及城牆被拆毀,路面拓寬拉直,面貌一新,改稱“水井巷”。現在水井巷正在改建,期待……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莫家街

莫家街是西寧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在元末群雄爭霸的烽火中,安徽壽州人莫得投奔朱元璋,後因軍功封為西寧衛世襲指揮僉事,坐鎮西寧。據現存《古湟莫氏宗譜》中由晚清西寧著名書法家和詩人張思憲所撰寫的序來看,西寧築城時,莫得曾在長興侯耿秉文的指派下,負責這一工程,因忠於職守,所築牆體堅固而受到嘉獎,後其子莫雲繼任此職,因功又被加封指揮同知,並恩准在城內選址建造莫氏府第。莫氏後人即在今莫家街一帶卜地築屋,建起私邸,並在私邸附近建起莫氏宗祠,人們以“莫家寺”稱之。寺前街道,漸漸被人們叫作“莫家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官井兒街

官井兒街即今民主街,是一古老的街道。西寧雖處湟水南岸臺地,常年乾旱少雨,但地下水卻比較豐富,據考古發現,這兒就有兩千多年前挖掘的深達十餘米的水井。今民主街原來有一口水脈旺的井,屬公眾所有,所以稱“官井兒”。有人在此終生以打水、送水為業,許多老年人對此尚記憶猶新。解放後,街名改為“民主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黌學街

黌學街亦簡稱為“學街”,即今城中文化娛樂城。明宣德三年(1428),都督史昭在西寧建文廟,並在其側修起了儒學,供生員讀書。因此儒學前通往東大街的街道被稱為“學街”。清雍正三年,改衛儒學為府學,至乾隆時,街名已改為“黌學街”。隨著清王朝的滅亡,又改為“勤學巷”。上世紀九十年代,整個勤學巷被拆除,改建為城中文化娛樂城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兵部街

兵部街即今之解放巷。300多年前,這裡是明王朝西寧衛南察院所在地,正德年後,“海寇”之患起,戰火燃遍山川,西寧衛副總兵李魁、百戶郭承勳、劉世爵,洮州副總兵李聯芳等先後戰死,隴右之禍,九邊震動。萬曆十八年七月,明神宗詔遣兵部尚書鄭洛率軍西征,八月,鄭洛入駐西寧,行營設在南察院。因第一次有中央王朝六部大員駐節西寧,老百姓將南察院前街道改稱“兵部街”,以示榮耀。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倉門街

倉門街得名於西寧倉。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當局在這裡構築糧倉,定名西寧倉,並派西寧倉監收判官一名,以負責管理倉糧入庫、調撥和監守工作。“海寇”之患中,由於西寧周邊軍事形勢嚴峻,大軍齊集,糧糈需求量大,明都御史石茂華曾上書,要求在西寧增設通判,以提高西寧倉場的管理級別。西寧倉的設立,使“廣糴徵貯,以備不虞,水旱有備,地方大幸。”因此,糧倉前形成的街道稱為“倉門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飲馬街

飲馬街得名於左營軍馬飲水一事。舊時西寧城區雖地處湟水南岸臺地,但地下水卻比較豐富,先民們早就掘地成井,汲水使用。明初改建西寧城後,不久即將防守西寧衛的左營遊擊(明清兩代武職官員級別名)署設在這裡。此外,還建有兵卒營房和能圈養800多匹戰馬的馬廄和料場。當年今飲馬街地區就有一眼水脈旺的井,井旁設有一長溜石槽,作為軍馬飲水之用。汲水兵卒輪流搖動轆轤,清澈的井水不斷被倒進槽裡,溼漉漉的街道漸漸被叫作“飲馬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法院街

法院街得名於這裡曾設過的寧互地方法院。清初,一名叫旭止的江寧(今南京)和尚來西寧化緣建寺,後經西寧府、縣官員的允許,在城內北城牆根建起寺院,定名“葆寧寺(今玉井巷小學校址)”。葆寧寺因處城中,加之旭止和尚的聲望,一直香火興盛。但到上世紀初,寺院佛徒沾染吸食鴉片的惡習,只十餘年功夫,寺產即被變賣殆盡。1929年青海建省,機構初創,困難重重,只得在破敗的寺院中籌建西互地方法院,以審理西寧、互助兩縣的民、刑案件。由此緣故,寺前通道逐漸被人稱作“法院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后街·後後街

后街,即今之興隆巷。興隆巷原是個很不起眼的地方,因地處古城東北隅,屬背街僻巷,人們只以“后街”稱之,史料中也很少有關記載。清同治十二年在這兒建起了類似今天收容流浪人員的場所——“棲流所”;清光緒二十六年,因建於東門外的“山陝會館”毀於戰火,在西寧經商的山陝商人又集資選定后街茶店作為新館地址,建起了新會館,后街漸漸被人們稱為“會館街”。解放後,隨著山陝會館改作他用,會館街也被改名為“興隆巷”。

當年后街的北面叫“後澇壩”,因這兒北靠城牆,是城內最低的地方,每逢下雨消雪,汙濁的髒水流向這兒,日積月累,形成了一個近3000平米的水池,人稱後澇壩,汙物滿目,臭氣熏天,路過者掩鼻而過,人們把這兒稱為“後後街”,意思是后街後面的“街”,而背地裡卻把它叫做“臭臭街”。1951年夏,在西寧市第七街人民政府的發動下,人民填平了澇壩,一條像模像樣的街道形成了,經政府批准,定名為“新民街”。

"

最早的西寧城出現在漢代。宋代、明代、清代的西寧城已經頗具規模。西寧許許多多的繁華老街道都是有來頭的,每一條街道都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你知道西寧12條街道的由來嗎?帶你瞭解一下西寧繁華背後的歷史。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眼洞街

水眼洞街實際上是“水眼頭”,後來的水井巷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命名的。原來南山寺根水渠的一條支流經漁場臺,通過今水井巷南端城牆下的一個洞眼,流入城內,供城內居民清掃及城內菜園灌溉使用。因此“水眼頭”竟成了這一區域的地名。上世紀三十年代,有人在此購地建屋,一些作坊相繼設立,人稱這兒為“水眼洞街(包括今上人民街部分地區)”。五十年代,西門城樓及城牆被拆毀,路面拓寬拉直,面貌一新,改稱“水井巷”。現在水井巷正在改建,期待……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莫家街

莫家街是西寧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在元末群雄爭霸的烽火中,安徽壽州人莫得投奔朱元璋,後因軍功封為西寧衛世襲指揮僉事,坐鎮西寧。據現存《古湟莫氏宗譜》中由晚清西寧著名書法家和詩人張思憲所撰寫的序來看,西寧築城時,莫得曾在長興侯耿秉文的指派下,負責這一工程,因忠於職守,所築牆體堅固而受到嘉獎,後其子莫雲繼任此職,因功又被加封指揮同知,並恩准在城內選址建造莫氏府第。莫氏後人即在今莫家街一帶卜地築屋,建起私邸,並在私邸附近建起莫氏宗祠,人們以“莫家寺”稱之。寺前街道,漸漸被人們叫作“莫家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官井兒街

官井兒街即今民主街,是一古老的街道。西寧雖處湟水南岸臺地,常年乾旱少雨,但地下水卻比較豐富,據考古發現,這兒就有兩千多年前挖掘的深達十餘米的水井。今民主街原來有一口水脈旺的井,屬公眾所有,所以稱“官井兒”。有人在此終生以打水、送水為業,許多老年人對此尚記憶猶新。解放後,街名改為“民主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黌學街

黌學街亦簡稱為“學街”,即今城中文化娛樂城。明宣德三年(1428),都督史昭在西寧建文廟,並在其側修起了儒學,供生員讀書。因此儒學前通往東大街的街道被稱為“學街”。清雍正三年,改衛儒學為府學,至乾隆時,街名已改為“黌學街”。隨著清王朝的滅亡,又改為“勤學巷”。上世紀九十年代,整個勤學巷被拆除,改建為城中文化娛樂城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兵部街

兵部街即今之解放巷。300多年前,這裡是明王朝西寧衛南察院所在地,正德年後,“海寇”之患起,戰火燃遍山川,西寧衛副總兵李魁、百戶郭承勳、劉世爵,洮州副總兵李聯芳等先後戰死,隴右之禍,九邊震動。萬曆十八年七月,明神宗詔遣兵部尚書鄭洛率軍西征,八月,鄭洛入駐西寧,行營設在南察院。因第一次有中央王朝六部大員駐節西寧,老百姓將南察院前街道改稱“兵部街”,以示榮耀。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倉門街

倉門街得名於西寧倉。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當局在這裡構築糧倉,定名西寧倉,並派西寧倉監收判官一名,以負責管理倉糧入庫、調撥和監守工作。“海寇”之患中,由於西寧周邊軍事形勢嚴峻,大軍齊集,糧糈需求量大,明都御史石茂華曾上書,要求在西寧增設通判,以提高西寧倉場的管理級別。西寧倉的設立,使“廣糴徵貯,以備不虞,水旱有備,地方大幸。”因此,糧倉前形成的街道稱為“倉門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飲馬街

飲馬街得名於左營軍馬飲水一事。舊時西寧城區雖地處湟水南岸臺地,但地下水卻比較豐富,先民們早就掘地成井,汲水使用。明初改建西寧城後,不久即將防守西寧衛的左營遊擊(明清兩代武職官員級別名)署設在這裡。此外,還建有兵卒營房和能圈養800多匹戰馬的馬廄和料場。當年今飲馬街地區就有一眼水脈旺的井,井旁設有一長溜石槽,作為軍馬飲水之用。汲水兵卒輪流搖動轆轤,清澈的井水不斷被倒進槽裡,溼漉漉的街道漸漸被叫作“飲馬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法院街

法院街得名於這裡曾設過的寧互地方法院。清初,一名叫旭止的江寧(今南京)和尚來西寧化緣建寺,後經西寧府、縣官員的允許,在城內北城牆根建起寺院,定名“葆寧寺(今玉井巷小學校址)”。葆寧寺因處城中,加之旭止和尚的聲望,一直香火興盛。但到上世紀初,寺院佛徒沾染吸食鴉片的惡習,只十餘年功夫,寺產即被變賣殆盡。1929年青海建省,機構初創,困難重重,只得在破敗的寺院中籌建西互地方法院,以審理西寧、互助兩縣的民、刑案件。由此緣故,寺前通道逐漸被人稱作“法院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后街·後後街

后街,即今之興隆巷。興隆巷原是個很不起眼的地方,因地處古城東北隅,屬背街僻巷,人們只以“后街”稱之,史料中也很少有關記載。清同治十二年在這兒建起了類似今天收容流浪人員的場所——“棲流所”;清光緒二十六年,因建於東門外的“山陝會館”毀於戰火,在西寧經商的山陝商人又集資選定后街茶店作為新館地址,建起了新會館,后街漸漸被人們稱為“會館街”。解放後,隨著山陝會館改作他用,會館街也被改名為“興隆巷”。

當年后街的北面叫“後澇壩”,因這兒北靠城牆,是城內最低的地方,每逢下雨消雪,汙濁的髒水流向這兒,日積月累,形成了一個近3000平米的水池,人稱後澇壩,汙物滿目,臭氣熏天,路過者掩鼻而過,人們把這兒稱為“後後街”,意思是后街後面的“街”,而背地裡卻把它叫做“臭臭街”。1951年夏,在西寧市第七街人民政府的發動下,人民填平了澇壩,一條像模像樣的街道形成了,經政府批准,定名為“新民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

最早的西寧城出現在漢代。宋代、明代、清代的西寧城已經頗具規模。西寧許許多多的繁華老街道都是有來頭的,每一條街道都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你知道西寧12條街道的由來嗎?帶你瞭解一下西寧繁華背後的歷史。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眼洞街

水眼洞街實際上是“水眼頭”,後來的水井巷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命名的。原來南山寺根水渠的一條支流經漁場臺,通過今水井巷南端城牆下的一個洞眼,流入城內,供城內居民清掃及城內菜園灌溉使用。因此“水眼頭”竟成了這一區域的地名。上世紀三十年代,有人在此購地建屋,一些作坊相繼設立,人稱這兒為“水眼洞街(包括今上人民街部分地區)”。五十年代,西門城樓及城牆被拆毀,路面拓寬拉直,面貌一新,改稱“水井巷”。現在水井巷正在改建,期待……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莫家街

莫家街是西寧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在元末群雄爭霸的烽火中,安徽壽州人莫得投奔朱元璋,後因軍功封為西寧衛世襲指揮僉事,坐鎮西寧。據現存《古湟莫氏宗譜》中由晚清西寧著名書法家和詩人張思憲所撰寫的序來看,西寧築城時,莫得曾在長興侯耿秉文的指派下,負責這一工程,因忠於職守,所築牆體堅固而受到嘉獎,後其子莫雲繼任此職,因功又被加封指揮同知,並恩准在城內選址建造莫氏府第。莫氏後人即在今莫家街一帶卜地築屋,建起私邸,並在私邸附近建起莫氏宗祠,人們以“莫家寺”稱之。寺前街道,漸漸被人們叫作“莫家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官井兒街

官井兒街即今民主街,是一古老的街道。西寧雖處湟水南岸臺地,常年乾旱少雨,但地下水卻比較豐富,據考古發現,這兒就有兩千多年前挖掘的深達十餘米的水井。今民主街原來有一口水脈旺的井,屬公眾所有,所以稱“官井兒”。有人在此終生以打水、送水為業,許多老年人對此尚記憶猶新。解放後,街名改為“民主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黌學街

黌學街亦簡稱為“學街”,即今城中文化娛樂城。明宣德三年(1428),都督史昭在西寧建文廟,並在其側修起了儒學,供生員讀書。因此儒學前通往東大街的街道被稱為“學街”。清雍正三年,改衛儒學為府學,至乾隆時,街名已改為“黌學街”。隨著清王朝的滅亡,又改為“勤學巷”。上世紀九十年代,整個勤學巷被拆除,改建為城中文化娛樂城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兵部街

兵部街即今之解放巷。300多年前,這裡是明王朝西寧衛南察院所在地,正德年後,“海寇”之患起,戰火燃遍山川,西寧衛副總兵李魁、百戶郭承勳、劉世爵,洮州副總兵李聯芳等先後戰死,隴右之禍,九邊震動。萬曆十八年七月,明神宗詔遣兵部尚書鄭洛率軍西征,八月,鄭洛入駐西寧,行營設在南察院。因第一次有中央王朝六部大員駐節西寧,老百姓將南察院前街道改稱“兵部街”,以示榮耀。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倉門街

倉門街得名於西寧倉。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當局在這裡構築糧倉,定名西寧倉,並派西寧倉監收判官一名,以負責管理倉糧入庫、調撥和監守工作。“海寇”之患中,由於西寧周邊軍事形勢嚴峻,大軍齊集,糧糈需求量大,明都御史石茂華曾上書,要求在西寧增設通判,以提高西寧倉場的管理級別。西寧倉的設立,使“廣糴徵貯,以備不虞,水旱有備,地方大幸。”因此,糧倉前形成的街道稱為“倉門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飲馬街

飲馬街得名於左營軍馬飲水一事。舊時西寧城區雖地處湟水南岸臺地,但地下水卻比較豐富,先民們早就掘地成井,汲水使用。明初改建西寧城後,不久即將防守西寧衛的左營遊擊(明清兩代武職官員級別名)署設在這裡。此外,還建有兵卒營房和能圈養800多匹戰馬的馬廄和料場。當年今飲馬街地區就有一眼水脈旺的井,井旁設有一長溜石槽,作為軍馬飲水之用。汲水兵卒輪流搖動轆轤,清澈的井水不斷被倒進槽裡,溼漉漉的街道漸漸被叫作“飲馬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法院街

法院街得名於這裡曾設過的寧互地方法院。清初,一名叫旭止的江寧(今南京)和尚來西寧化緣建寺,後經西寧府、縣官員的允許,在城內北城牆根建起寺院,定名“葆寧寺(今玉井巷小學校址)”。葆寧寺因處城中,加之旭止和尚的聲望,一直香火興盛。但到上世紀初,寺院佛徒沾染吸食鴉片的惡習,只十餘年功夫,寺產即被變賣殆盡。1929年青海建省,機構初創,困難重重,只得在破敗的寺院中籌建西互地方法院,以審理西寧、互助兩縣的民、刑案件。由此緣故,寺前通道逐漸被人稱作“法院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后街·後後街

后街,即今之興隆巷。興隆巷原是個很不起眼的地方,因地處古城東北隅,屬背街僻巷,人們只以“后街”稱之,史料中也很少有關記載。清同治十二年在這兒建起了類似今天收容流浪人員的場所——“棲流所”;清光緒二十六年,因建於東門外的“山陝會館”毀於戰火,在西寧經商的山陝商人又集資選定后街茶店作為新館地址,建起了新會館,后街漸漸被人們稱為“會館街”。解放後,隨著山陝會館改作他用,會館街也被改名為“興隆巷”。

當年后街的北面叫“後澇壩”,因這兒北靠城牆,是城內最低的地方,每逢下雨消雪,汙濁的髒水流向這兒,日積月累,形成了一個近3000平米的水池,人稱後澇壩,汙物滿目,臭氣熏天,路過者掩鼻而過,人們把這兒稱為“後後街”,意思是后街後面的“街”,而背地裡卻把它叫做“臭臭街”。1951年夏,在西寧市第七街人民政府的發動下,人民填平了澇壩,一條像模像樣的街道形成了,經政府批准,定名為“新民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玉井巷

玉井巷得名於原西寧縣監獄。明初,長興侯耿秉文率兵修築西寧城後,在今玉井巷南修建長興侯府第,後改為西寧衛衙門。北面因修城取土而形成的“澇壩”被填平後,設在城驛(驛站名),設驛丞,專管遞送官府緊要公文。故驛前通道稱為驛軍巷。清雍正三年,新設西寧縣,七年後,知縣沈子績建縣獄於驛軍駐地,後西寧府府獄亦在此建成,並明令此巷禁止百姓通行,驛軍巷漸被改稱“獄禁巷”。清乾隆二十六年兩獄合併,直到1929年才遷往他處,原地皮賣給一鹽商。鹽商嫌其名不雅,改“獄”為“玉”,改“禁”為“井”,並書招牌為“玉井巷鹽棧”,從此有了“玉井巷”的街名。

"

最早的西寧城出現在漢代。宋代、明代、清代的西寧城已經頗具規模。西寧許許多多的繁華老街道都是有來頭的,每一條街道都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你知道西寧12條街道的由來嗎?帶你瞭解一下西寧繁華背後的歷史。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眼洞街

水眼洞街實際上是“水眼頭”,後來的水井巷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命名的。原來南山寺根水渠的一條支流經漁場臺,通過今水井巷南端城牆下的一個洞眼,流入城內,供城內居民清掃及城內菜園灌溉使用。因此“水眼頭”竟成了這一區域的地名。上世紀三十年代,有人在此購地建屋,一些作坊相繼設立,人稱這兒為“水眼洞街(包括今上人民街部分地區)”。五十年代,西門城樓及城牆被拆毀,路面拓寬拉直,面貌一新,改稱“水井巷”。現在水井巷正在改建,期待……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莫家街

莫家街是西寧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在元末群雄爭霸的烽火中,安徽壽州人莫得投奔朱元璋,後因軍功封為西寧衛世襲指揮僉事,坐鎮西寧。據現存《古湟莫氏宗譜》中由晚清西寧著名書法家和詩人張思憲所撰寫的序來看,西寧築城時,莫得曾在長興侯耿秉文的指派下,負責這一工程,因忠於職守,所築牆體堅固而受到嘉獎,後其子莫雲繼任此職,因功又被加封指揮同知,並恩准在城內選址建造莫氏府第。莫氏後人即在今莫家街一帶卜地築屋,建起私邸,並在私邸附近建起莫氏宗祠,人們以“莫家寺”稱之。寺前街道,漸漸被人們叫作“莫家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官井兒街

官井兒街即今民主街,是一古老的街道。西寧雖處湟水南岸臺地,常年乾旱少雨,但地下水卻比較豐富,據考古發現,這兒就有兩千多年前挖掘的深達十餘米的水井。今民主街原來有一口水脈旺的井,屬公眾所有,所以稱“官井兒”。有人在此終生以打水、送水為業,許多老年人對此尚記憶猶新。解放後,街名改為“民主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黌學街

黌學街亦簡稱為“學街”,即今城中文化娛樂城。明宣德三年(1428),都督史昭在西寧建文廟,並在其側修起了儒學,供生員讀書。因此儒學前通往東大街的街道被稱為“學街”。清雍正三年,改衛儒學為府學,至乾隆時,街名已改為“黌學街”。隨著清王朝的滅亡,又改為“勤學巷”。上世紀九十年代,整個勤學巷被拆除,改建為城中文化娛樂城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兵部街

兵部街即今之解放巷。300多年前,這裡是明王朝西寧衛南察院所在地,正德年後,“海寇”之患起,戰火燃遍山川,西寧衛副總兵李魁、百戶郭承勳、劉世爵,洮州副總兵李聯芳等先後戰死,隴右之禍,九邊震動。萬曆十八年七月,明神宗詔遣兵部尚書鄭洛率軍西征,八月,鄭洛入駐西寧,行營設在南察院。因第一次有中央王朝六部大員駐節西寧,老百姓將南察院前街道改稱“兵部街”,以示榮耀。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倉門街

倉門街得名於西寧倉。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當局在這裡構築糧倉,定名西寧倉,並派西寧倉監收判官一名,以負責管理倉糧入庫、調撥和監守工作。“海寇”之患中,由於西寧周邊軍事形勢嚴峻,大軍齊集,糧糈需求量大,明都御史石茂華曾上書,要求在西寧增設通判,以提高西寧倉場的管理級別。西寧倉的設立,使“廣糴徵貯,以備不虞,水旱有備,地方大幸。”因此,糧倉前形成的街道稱為“倉門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飲馬街

飲馬街得名於左營軍馬飲水一事。舊時西寧城區雖地處湟水南岸臺地,但地下水卻比較豐富,先民們早就掘地成井,汲水使用。明初改建西寧城後,不久即將防守西寧衛的左營遊擊(明清兩代武職官員級別名)署設在這裡。此外,還建有兵卒營房和能圈養800多匹戰馬的馬廄和料場。當年今飲馬街地區就有一眼水脈旺的井,井旁設有一長溜石槽,作為軍馬飲水之用。汲水兵卒輪流搖動轆轤,清澈的井水不斷被倒進槽裡,溼漉漉的街道漸漸被叫作“飲馬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法院街

法院街得名於這裡曾設過的寧互地方法院。清初,一名叫旭止的江寧(今南京)和尚來西寧化緣建寺,後經西寧府、縣官員的允許,在城內北城牆根建起寺院,定名“葆寧寺(今玉井巷小學校址)”。葆寧寺因處城中,加之旭止和尚的聲望,一直香火興盛。但到上世紀初,寺院佛徒沾染吸食鴉片的惡習,只十餘年功夫,寺產即被變賣殆盡。1929年青海建省,機構初創,困難重重,只得在破敗的寺院中籌建西互地方法院,以審理西寧、互助兩縣的民、刑案件。由此緣故,寺前通道逐漸被人稱作“法院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后街·後後街

后街,即今之興隆巷。興隆巷原是個很不起眼的地方,因地處古城東北隅,屬背街僻巷,人們只以“后街”稱之,史料中也很少有關記載。清同治十二年在這兒建起了類似今天收容流浪人員的場所——“棲流所”;清光緒二十六年,因建於東門外的“山陝會館”毀於戰火,在西寧經商的山陝商人又集資選定后街茶店作為新館地址,建起了新會館,后街漸漸被人們稱為“會館街”。解放後,隨著山陝會館改作他用,會館街也被改名為“興隆巷”。

當年后街的北面叫“後澇壩”,因這兒北靠城牆,是城內最低的地方,每逢下雨消雪,汙濁的髒水流向這兒,日積月累,形成了一個近3000平米的水池,人稱後澇壩,汙物滿目,臭氣熏天,路過者掩鼻而過,人們把這兒稱為“後後街”,意思是后街後面的“街”,而背地裡卻把它叫做“臭臭街”。1951年夏,在西寧市第七街人民政府的發動下,人民填平了澇壩,一條像模像樣的街道形成了,經政府批准,定名為“新民街”。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玉井巷

玉井巷得名於原西寧縣監獄。明初,長興侯耿秉文率兵修築西寧城後,在今玉井巷南修建長興侯府第,後改為西寧衛衙門。北面因修城取土而形成的“澇壩”被填平後,設在城驛(驛站名),設驛丞,專管遞送官府緊要公文。故驛前通道稱為驛軍巷。清雍正三年,新設西寧縣,七年後,知縣沈子績建縣獄於驛軍駐地,後西寧府府獄亦在此建成,並明令此巷禁止百姓通行,驛軍巷漸被改稱“獄禁巷”。清乾隆二十六年兩獄合併,直到1929年才遷往他處,原地皮賣給一鹽商。鹽商嫌其名不雅,改“獄”為“玉”,改“禁”為“井”,並書招牌為“玉井巷鹽棧”,從此有了“玉井巷”的街名。

水井巷、莫家街、玉井巷......西寧12條老街道竟藏著這些事兒

雷鳴寺街

雷鳴寺街亦以這兒曾建有雷鳴寺而得名。雷鳴寺創建於清康熙六年(1667),寺南向,正殿為二層。據說當年正殿落成時,忽然烏雲四合,電閃雷鳴,大雨如注。寺主認為上天感應,遂將寺定名為“雷鳴寺”。 雷鳴寺今已片瓦無存。

心寺街

心寺街今已不存,原是南大街西側東西向的一條小街,即在今省勞改局地段。它的得名,與印心寺是分不開的。印心寺建於清康熙年間,當時甘肅天水有一個七歲的姜姓小孩自稱是三國蜀漢名將姜維之後,剃度出家,法名“佛敏”,成名後“來寧發願修寺”,得到西寧府、縣當局和信徒的支持,佔用明代西寧衛佈政分司官署所在地,建成“印心寺”,200多年間香火不斷。所以寺前的原布政司街又被人漸漸改稱“心寺街”。省勞改局機關的修建,使原街被封閉。


(來源: 西寧晚報;我們尊重原創,文字圖片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刪除處理,我們只做分享之用,不用於商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