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莞各鎮街,“廁所革命”正從景區向全域、從城市向農村延伸'

""在東莞各鎮街,“廁所革命”正從景區向全域、從城市向農村延伸

■升級改造後的塘廈振興圍公廁 塘廈供圖

“兄弟鎮街的社區都來參觀,都贊公廁漂亮。”說起村裡新建的幾座公廁,麻湧鎮大步社區黨工委委員李葉標很自豪,“剛建成時引起不小轟動,很多人專程來上廁所。綠道上那座,看起來像小洋房”。

從“小水泥房”老舊公廁,到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成為市民爭相追逐的“網紅打卡點”,麻湧鎮50座公廁改造升級,是全市推進“廁所革命”的生動寫照。

當前,在東莞各鎮街,“廁所革命”從景區向全域延伸,從城市向農村延伸,已經不侷限於衛生整潔的範疇。

“廁所革命”取得了哪些新進展?其選址、建設、管理遇到哪些困難,怎樣去化解?本報記者走訪調研多個鎮街,聚焦廁改過程中呈現的好經驗、好做法。

選在哪?

建得少、建得遠,會給居民帶來不便,但建在居住區旁邊,村民又不答應。

談起雞啼崗的停車場,黃江鎮寶山社區雞啼崗村黨支部副書記黃廣興有些遺憾。

“這裡原本是要建個公廁的,沒建成。”黃江鎮推進“廁所革命”,計劃年內新建24座標準化公廁。黃廣興說,停車場人流密集,每天有很多老人、小孩來娛樂、休閒。建公廁,是群眾多年的呼聲。

不成想,項目還沒開工,居民反應就已較大。“建公廁又髒又臭,還浪費停車場位置。要建,找其他地方”。

廁所問題,是城鄉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也是鄉村旅遊公共服務的重點,直接影響城市品質和群眾生活品質。推進“廁所革命”,關鍵在選址,難也難在選址。

但公廁選址談何容易——人員密集的地方,空間小,還佔用綠化帶,村民意見大;空間大、人流少的地方,建公廁意義不大。這些年來,東莞寸土寸金,建一座公廁佔用幾十平方米土地,村民也心疼。

建得少、建得遠,給居民帶來不便,建在居住區旁邊,村民又不答應。面對“公廁當然要建,但不能建我家旁邊”的訴求,黃廣興說,要做好群眾工作,“作為寶山社區雞啼崗村黨支部副書記,得挨家挨戶徵求居民意見。”

經過多次現場勘探和徵求居民意見,寶山社區一座80平方米標準化公廁,選址在東環二街拐角處,對面是黃江鎮龍頭企業——正揚電子公司,背後則是裕元工業園區的後門。

“這裡位置合適、人流密集,又不靠近居民區,光是正揚電子公司就有3000多名員工,裕元工業園區又集聚了大量優質企業。”黃廣興說,這座80平方米的公廁,將打造成黃江“廁所革命”的樣板工程。“之前是一塊荒地,很多車輛在此亂停亂放,影響市容市貌”。

麻湧鎮“廁所革命”走在全市前列,大步社區新建的幾座公廁,一度成為網紅“打卡點”,前來參觀學習的單位絡繹不絕。談到新建公廁的選址,麻湧城管分局(公用事業服務中心)副主任何淑玲說,由村(社區)提供選址,在充分尊重村(居)民意見,大家討論達成一致後,方可設計、動工。

記者瞭解到,目前,麻湧鎮50座升級改造的公廁,覆蓋了全鎮區域。在布點上,選址在市民群眾上廁所的習慣性記憶地點和人流量較大的市場、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以及鄉村旅遊的路線邊上,覆蓋全鎮各村(社區)、鎮內主要公共場所、旅遊景區等區域。

怎麼建?

推進標準化建設,好找了、智能了、乾淨了,群眾也就認可了。

“魁樓晚望”是“麻湧八景”之一,對面是“蘭陵戲臺”。登樓晚望、蘭陵聽戲,是麻湧鎮麻四村村民的日常生活之一。夕陽西下,孩童在此嬉戲,老人下棋聊天,阿姨跳起了歡快的廣場舞。

旁邊的小閣房最近“火了”一把,不少人專程來上廁所。

"在東莞各鎮街,“廁所革命”正從景區向全域、從城市向農村延伸

■升級改造後的塘廈振興圍公廁 塘廈供圖

“兄弟鎮街的社區都來參觀,都贊公廁漂亮。”說起村裡新建的幾座公廁,麻湧鎮大步社區黨工委委員李葉標很自豪,“剛建成時引起不小轟動,很多人專程來上廁所。綠道上那座,看起來像小洋房”。

從“小水泥房”老舊公廁,到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成為市民爭相追逐的“網紅打卡點”,麻湧鎮50座公廁改造升級,是全市推進“廁所革命”的生動寫照。

當前,在東莞各鎮街,“廁所革命”從景區向全域延伸,從城市向農村延伸,已經不侷限於衛生整潔的範疇。

“廁所革命”取得了哪些新進展?其選址、建設、管理遇到哪些困難,怎樣去化解?本報記者走訪調研多個鎮街,聚焦廁改過程中呈現的好經驗、好做法。

選在哪?

建得少、建得遠,會給居民帶來不便,但建在居住區旁邊,村民又不答應。

談起雞啼崗的停車場,黃江鎮寶山社區雞啼崗村黨支部副書記黃廣興有些遺憾。

“這裡原本是要建個公廁的,沒建成。”黃江鎮推進“廁所革命”,計劃年內新建24座標準化公廁。黃廣興說,停車場人流密集,每天有很多老人、小孩來娛樂、休閒。建公廁,是群眾多年的呼聲。

不成想,項目還沒開工,居民反應就已較大。“建公廁又髒又臭,還浪費停車場位置。要建,找其他地方”。

廁所問題,是城鄉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也是鄉村旅遊公共服務的重點,直接影響城市品質和群眾生活品質。推進“廁所革命”,關鍵在選址,難也難在選址。

但公廁選址談何容易——人員密集的地方,空間小,還佔用綠化帶,村民意見大;空間大、人流少的地方,建公廁意義不大。這些年來,東莞寸土寸金,建一座公廁佔用幾十平方米土地,村民也心疼。

建得少、建得遠,給居民帶來不便,建在居住區旁邊,村民又不答應。面對“公廁當然要建,但不能建我家旁邊”的訴求,黃廣興說,要做好群眾工作,“作為寶山社區雞啼崗村黨支部副書記,得挨家挨戶徵求居民意見。”

經過多次現場勘探和徵求居民意見,寶山社區一座80平方米標準化公廁,選址在東環二街拐角處,對面是黃江鎮龍頭企業——正揚電子公司,背後則是裕元工業園區的後門。

“這裡位置合適、人流密集,又不靠近居民區,光是正揚電子公司就有3000多名員工,裕元工業園區又集聚了大量優質企業。”黃廣興說,這座80平方米的公廁,將打造成黃江“廁所革命”的樣板工程。“之前是一塊荒地,很多車輛在此亂停亂放,影響市容市貌”。

麻湧鎮“廁所革命”走在全市前列,大步社區新建的幾座公廁,一度成為網紅“打卡點”,前來參觀學習的單位絡繹不絕。談到新建公廁的選址,麻湧城管分局(公用事業服務中心)副主任何淑玲說,由村(社區)提供選址,在充分尊重村(居)民意見,大家討論達成一致後,方可設計、動工。

記者瞭解到,目前,麻湧鎮50座升級改造的公廁,覆蓋了全鎮區域。在布點上,選址在市民群眾上廁所的習慣性記憶地點和人流量較大的市場、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以及鄉村旅遊的路線邊上,覆蓋全鎮各村(社區)、鎮內主要公共場所、旅遊景區等區域。

怎麼建?

推進標準化建設,好找了、智能了、乾淨了,群眾也就認可了。

“魁樓晚望”是“麻湧八景”之一,對面是“蘭陵戲臺”。登樓晚望、蘭陵聽戲,是麻湧鎮麻四村村民的日常生活之一。夕陽西下,孩童在此嬉戲,老人下棋聊天,阿姨跳起了歡快的廣場舞。

旁邊的小閣房最近“火了”一把,不少人專程來上廁所。

在東莞各鎮街,“廁所革命”正從景區向全域、從城市向農村延伸

■簡潔乾淨的大步黃坊公廁 記者 鄭家雄 攝

這座公廁,確實不太一樣。它以景區的主體建築為設計依據,突出民族建築和水鄉建築特徵,外觀風格與景區融為一體。走進去,腳下是乾乾淨淨的瓷磚。衛生間裡沒有異味,是淡淡的薰香。門口的洗手池,伸手就有水流出,一旁是免費提供的洗手液和紙巾。

“的確很乾淨。”麻四村村民莫姨說,公廁改造後,平常來這裡的人多了幾倍,坐在廣場看蘭陵戲臺表演的人又多了。

不過,很多麻湧人清楚,和大多數鎮街一樣,麻湧公廁也有過一段“差評”的歷史。很多村民都有這樣的體驗:進廁所前,深吸一口氣,或者用紙巾捂住口鼻。方便完出廁所,才敢大口呼吸。廁所牆皮發黴,到處是水漬尿漬,很多小孩寧願隨地便溺,也不願意上公廁。

為了補齊制約麻湧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短板,2017年,麻湧率先發起“廁所革命”,通過建標準化的公廁,改變市民觀念,改善城市形象。“標準了,乾淨了,群眾也就認可了。”

記者瞭解到,分佈在各社區的50座公廁,外觀融入麻湧地域特色和文化元素,又注重因地制宜,各有特色、自成風景。每座公廁均增設第三衛生間、母嬰設施、馬桶和沖水感應等設備。

從功能延伸到文化內涵,再到日常管理,曾經被“嫌棄”的公廁,如今變為村(居)的亮麗風景,前去學習考察的鎮街絡繹不絕。一場從景區向全域延伸,從城市向農村延伸的“廁所革命”,正在全市鋪展開來。

在塘廈,振興圍廣場一角的童話小屋,是上月完成升級改造的公廁,藍白色彩繪的外牆、紅色的瓦頂,與周圍景觀融為一體;在道滘,江濱公園公廁不僅有鏤空雕花的裝飾、別緻的園林綠化。“掃一掃”還能免費取紙巾;厚街的多座公廁,自動音樂、便民服務箱、廁紙服務、飲水機等一應俱全,個別公廁裡面還安裝了空調……

推進“廁所革命”,全市各鎮街齊齊行動,一座座曾受市民詬病“難找、難看、難聞、難用”的“小水泥房”式公廁,正加速升級改造成外觀漂亮、內裝舒適、設施齊全、衛生整潔、功能服務完善的“風光”公廁。

誰來管?

建好廁所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好事要做好,還得把住“精細化管理”這根弦。

外觀要漂亮、內裝要舒適、設施要齊全、衛生得保持。一座標準化公廁,建設成本幾十萬元。實際上,今年,我市將“廁所革命”列入十件民生實事,明確要完成不少於1000座新建或改造二類以上標準公廁(含50座星級廁所)。

目前,各鎮街把“廁所革命”作為“一把手”工程,倒排時間表和路線圖,確保年底前完成建設任務。截至6月30日,全市共完成升級改造公廁245座,啟動施工公廁120座。

“公廁不必建太豪華,量力而行即可,關鍵是如何保證乾淨衛生。”東莞市委黨校教授孫霄漢認為,公廁不能只建不管,否則即使建得再好也沒用。

“三分建、七分管”,建好廁所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好事要做好,還得把住“精細化管理”這根弦。

麻湧50座公廁都設置上下百葉窗,通過百葉窗及天花與牆體的間隙,有利於異味的排走。考慮到垃圾簍是髒臭的源頭之一,公廁創新使用新的汙水排放方式,每個廁位取消了垃圾簍,廁紙、女性用品等,直接丟進蹲便器裡隨水沖走,既方便又環保。

塘廈公廁升級改造時,計劃設置地面自動噴淋沖洗裝置,定期對公共廁所地面進行沖洗,廁位也選用節水、節能的自動感應沖水裝置等。厚街在公共廁所設置便民服務箱,裡面有紙巾、繃帶、棉花、碘酒、棉籤、止血貼、清涼油等物品,如市民有需要,可向工作人員索取。

那麼,公廁建好以後,該如何持續運營下去?厚街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難點是保持公廁無臭味,維持乾爽整潔,長期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厚街環衛所所長方德健介紹,厚街對鎮中心區的每座公廁,每年由鎮財政撥付10萬元費用,充分保障公廁正常運行和規範化管理。

“在每座公廁建一個管理間,配備兩名專門工作人員進行‘駐所’管理和維護,併為市民提供廁紙等貼心服務。”方德健補充說。

“規定每隔半個小時必須沖洗一次,但其實我們只要看到哪裡不乾淨,就隨時清潔。”王姨和吳叔告訴記者,他們是厚街廣場公廁的管理員,實行兩班倒制,每人上班8小時。

厚街環衛所還安排了一名公廁小組長,每天都去公廁打卡和巡查。不僅如此,該所還制定了嚴格的獎懲制度。方德健表示,每月對公廁評比一次,獲評為優秀的獎勵600元,對管理和服務較差的則作出相應處罰。

如何治?

“廁所革命”,已不侷限於衛生整潔,是測量社會文明程度的尺子。

根據規劃,50座星級公廁均要配備智能通風除臭系統、背景音樂、廁位佔用情況電子顯示系統等,甚至選配智能系統、無線網絡、掃碼取紙機、掃碼存貯櫃等設備。

為推進公廁標準化管理,麻湧將全鎮公廁的管養服務單列推向市場化,每座以8.5萬元/年的標準管養,全鎮每年400多萬元的公廁養護費用由鎮財政投入,實現了村(社區)零負擔,也確保了村(居)民如廁環境的乾淨、整潔、衛生。同時,實施公廁維護管理考核評分制度,對公廁進行精細化管理逐項列出評分標準,進行量化考核,確保公廁管理養護到位。

道滘率先推進公廁分級管理,鎮統籌管理主要街區的6座門戶公廁,去年升級的3座公廁屬於鎮管公廁,試行“夫妻檔”管理,實行“軟硬件”一同升級。餘下59座公廁由屬地村按照統一標準自主管理。

塘廈鎮通過政策引導、資金補助、規範標準等方式,全面建立鎮、社區兩級“公共廁所所長”體系。鎮屬部門(單位)管理的公共廁所,由部門負責人擔任“所長”,各社區公廁設立一名村級“所長”,由各社區負責人擔任,加強廁所運營管理和監督。

廁所問題從小處看,事關每個人的便利;從大處看,可以視為測量社會文明程度的尺子。“廁所革命”,已不侷限於衛生整潔。

“公廁雖小,卻是一個城市文明的窗口,也是民生幸福指數的體現。”孫霄漢表示,從某種意義來說,公廁已成為現代生活中的一個公共生活空間,因此不僅要做好管理工作,而且要提升服務水平,通過把單一功能的公廁多功能化,完善服務網絡、提供專業運維,讓公廁成為高品質的公共生活空間。“在這個公共空間裡,有WiFi、繳費設備、ATM機等,可以給手機、電動汽車充電,廢舊物資也可以在這裡回收利用。”孫霄漢補充說,通過完善和提升公廁的服務功能,用一張服務網絡連接所有設施,實現分佈式的服務基礎網絡。

“公廁是事關民生的事情,需要社會力量的共同參與。”孫霄漢認為,“廁所革命”不能只是依靠政府,還要充分激發各類主體的積極性,形成政府主導、市場行動、社會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市民馬偉超對此也持相同意見。他表示,可以通過制定建設和管理相關標準,拓寬各類主體的准入渠道,鼓勵非政府主體擔當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到“廁所革命”中,推進各行各業參與全域“廁所革命”、全體市民參與全員“廁所革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