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雕刻時光營業額已經達到1000萬。在歐美、臺灣、韓系咖啡潮之後,雕刻時光被稱為是“民族第一咖啡品牌”,那個時候的雕光幾乎有“中國式星巴克”的地位。如今雕刻時光已經淪落到拖欠租金,開不下去了,它怎麼就掉大隊了?

成立於1997年的本土咖啡館品牌雕刻時光。創始人莊崧冽,外號莊仔,1974年出生在臺灣雲林,1993年前後來到內地,就讀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97年畢業後,他用從媽媽那裡“騙”來拍電影的錢和她媳婦開了他的第一家店——雕刻時光。

雕刻時光,一箇中國式星巴克的凋零

在1997年,星巴克咖啡還沒有進入中國,那時候的人們也沒什麼喝咖啡的概念,更不用說這種“文藝範兒”的咖啡館了。這個時候,"雕刻時光"出現在地處“宇宙中心”五道口,門店和地鐵站只有一街之隔,當時的“宇宙中心”,還只是一處類似城鄉結合部的普通地名,只是周邊的高校讓這裡有一種文藝的氣息。

小店幹起來以後,北大那條小街要拆遷,於是莊崧冽夫妻將店搬到魏公村,隨後雕光開始企業化運營,連鎖店陸續從高校開到香山和金融街等地,從北京向外擴張時,雕光選擇的第一個城市是西安,因為西安高校眾多。雖然二十多年間,店址換了幾處,新開了分店,裝飾也有變化,但店裡總會有綿軟的音樂、格調高冷的雜誌和書籍,偶爾還會放映電影、舉辦沙龍,雕刻時光的出現為文藝青年和知識分子提供了一個非常棒的交流平臺,在咖啡行業發展萌芽期建立了高識別性的品牌。

雕刻時光,一箇中國式星巴克的凋零

那個時候,大家整日裡聚在一起除了喝咖啡,更多的是聊哲學、詩歌、文學…空氣裡瀰漫著青春的夢想與荷爾蒙,很多大學期間“混跡”雕刻時光的老主顧都知道老闆莊仔和老闆娘小貓的故事, 比如兩個人大學期間出去旅行時相識,大學一畢業就成為“畢婚”族,一起創立了雕刻時光咖啡館。

雕刻時光擁有自己的咖啡師的培訓學院,還培養出中國最早的咖啡師冠軍。學院的講師們,會對每個批次的咖啡豆做專業的測試,保證出廠合格。為了從源頭保證品質,雕刻時光還建立了自己的咖啡種植園,從種植到烘焙再到配送統一管理,形成了微型產業鏈。這些特色產品和服務的存在,讓雕刻時光建立起了自己的生態和品牌,一方面增加了企業的收益,另一方面進一步滿足了文青需要的文化氛圍,以及身份認同需求。這是很多單純模仿雕刻時光的咖啡館,做不了雕刻時光的原因。

但是到了2016年,有著百餘年曆史的京張鐵路清華園火車站正式關閉;和雕刻時光同年成立的網易搬離五道口,原先懸掛著網易Logo的大樓,換上了快手的Logo。也是在這一年,雕刻時光五道口店的租金合約,從六年一簽改為三年一簽。三年後,雕刻時光五道口店因不斷拖欠房租被房東起訴,主店魏公村店因拖欠房租一度被停止營業。

雕刻時光,一箇中國式星巴克的凋零

在2010年,星巴克、Costa、漫咖啡、太平洋咖啡等加入戰局,咖啡市場經歷巨大變化,雕刻時光拿到資本投資後,開店速度太瘋狂,5年時間,門店數量從8家增長到近60家 ,分佈在全國 20 多個城市,一批早期受到雕光影響很深的老用戶在得知雕光融資後,專門寫文章罵它,追憶似水年華。

隨著雕刻時光的快速擴張,一個主打“慢生活”的品牌,在資本催化下進入“大火快炒”的模式:門店經營不理想,人才、管理、運營體系也跟不上 ,內憂不停,外患也不斷。

在路邊,隨隨便便找一個店都很文藝,能聽歌、看書、擼貓的咖啡館比比皆是,雕刻時光的文藝優勢已經漸漸消失;況且在新的消費趨勢之下,雕刻時光的空間屬性優勢正在下滑,過去雕刻時光宣揚的是一種生活方式,搭建人與人之間溝通橋樑。但是放到現在已經很難奏效,光想活下去就已經很難了。

而雕刻時光的對手並不只是咖啡,以喜茶為代表的現製茶飲正在飛速崛起。在茶文化積澱更深厚的國內,這無疑是又一個大難題。本質來講莊崧冽就不是商人,他當初來北京開店的初衷不是賺錢,他曾說過:“雕刻時光沒什麼遠大的目標,不想成為星巴克式的賺錢機器。” 莊仔後來有些許後悔的說道,如果雕光保持3家店,也不至於到現在這個地步。在職業經理人的記憶裡,莊仔天天拎著個帆布包,撂下一句“我今天有一個事情”之後,就走了。

在管理上莊仔其實很擰巴,知道“做老闆不能太善良”,但同時他又是一個信奉“無為而治”的人:我是一個信奉老莊哲學的人。我覺得在中國管得越多越糟糕,最好就是順水推舟。在無情的商業事實面前,雕刻時光是一個失敗的案例,但是它的倒下卻讓人心疼,這間咖啡店承載了無數人青春、夢想和回憶的咖啡店,直到現在依然有很多人不願意相信這是雕刻時光最後的結局。

對於資本,雕光是一枚遲遲無法孵化的金蛋;對於莊仔,這是一份有善始而沒有善終的事業。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佈,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關注創業家公眾號(ID:chuangyejia),讀懂中國7000種賺錢生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