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德州盧酒]:盧雅雨轉運家所造,色如於酒,而味略厚。

淸 袁枚《隨園食單》茶酒單

《隨園食單》是袁枚先生集四十年美食實踐的產物,以文言隨筆的形式,細膩地描摹了乾隆年間江浙地區的飲食狀況與烹飪技術,用大量的篇幅詳細記述了中國十四世紀至十八世紀流行的326種南北菜餚飯點,也介紹了當時的美酒名茶,今咱說說德州盧酒。

德州除了扒雞也有好酒

各位這盧酒可不是瀘州酒,盧酒產地在山東德州,瀘州酒產地在四川瀘州,據清《說微堂雜記》載:“元泰定年間,瀘州忽有脫穎而出者,郭氏懷玉也。十四歲學藝,四十八歲製成釀酒大麴,曰“甘醇曲”。用以釀出之酒濃香、甘洌、優於回味,輔以技藝之改進,大麴而成焉”。” 公元1573年,明朝萬曆開年。瀘州人舒承宗始創舒聚源作坊,取龍泉井水,採用五渡溪黃泥始建窖池,創新大麴釀製之法,成為濃香白酒天下之大成者,開啟了中國濃香白酒的新時代,2000年20多位中國最著名的酒類專家雲集瀘州,對國窖1573酒進行了非常嚴格的考察和精細地品嚐後,以“無色透明、窖香優雅、綿甜爽淨、柔和協調、尾淨香長、風格典型”,24個字的精句,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瀘酒雖好,食單末曾收錄,川酒只收四川郫筒酒,而盧酒卻隨食單聞名天下。誰上他不認識袁枚呢?

德州除了扒雞也有好酒

德州盧酒是袁枚好友盧雅雨家的酒,盧雅雨名叫盧見曾,字抱孫,別號雅雨山人,乾隆年間進士,乾隆十九年奉旨“任兩準鹽運使,二十年護理鹽政”。 乾隆二十二年春,盧見曾在紅橋舉行“修禊”活動,鄭燮、陳撰、厲鶚、惠棟、沈大成、陳章等前後數十人皆為上客。其時和修禊韻者七千餘人,編次詩三百卷”(《揚州畫舫錄》),一時傳為文壇佳話。他和紀昀還是兒女親家,紀曉嵐將長女嫁給盧見曾之長孫蔭文。乾隆二十七年73 歲的盧見曾告老還鄉,過起了隱退生活。三十年(1765),乾隆南巡,路過德州,特親書“德水耆英”匾額賜之。三十三年(1768),兩準鹽引案發,盧見曾被逮論絞,死於獄中,紀曉嵐也因“兩淮鹽引案”牽連,被乾隆皇帝革去了官職,發配到新疆充軍。

德州除了扒雞也有好酒

盧雅雨家祖籍為河北省淶水縣,明弘治年間遷來德州,入德州左衛軍籍,一世祖盧徑,只是一名普通的墾田兵士。二世盧宗哲,字睿卿,自幼勤奮好學,諳於經史,少有大志,明嘉靖十四(1535)考中進士。盧氏家族由此步入世家大族之列。三世盧茂,由恩蔭入官,官至歸德府通判。四世盧永錫恩蔭承德郎,官至戶部主事;其弟盧文錫為太學生,官靖州州判。五世盧世傕,明天啟五年(1625)進士,官至監察御史,著有《尊水園集略》,是我國杜詩學的奠基者之一。其兄盧世滋與六世盧裕,未出仕。七世盧道悅,康熙九年(1670)中進士,曾做過陝西隴西、河南偃師知縣。

德州除了扒雞也有好酒

到了第八代盧見曾,可不得了了,盧見曾是父親盧道悅已五十多歲時出生的。老來得子,疼愛之餘,盧道悅更是悉心培養。盧見曾先後師從王士禎、田雯等,學業大進。康熙五十年(1711),盧見曾中舉人,康熙六十年(1721)中進士。雍正三年(1725),盧見曾被委任為四川洪雅縣知縣,從此走上了仕途。做過十幾個地方的知縣、知府、知州,兩次出任江淮鹽運史,執東南文壇之牛耳數載。同為八代的盧曉曾、盧顯曾被選官為州同;盧聞曾為同知,盧輝曾為布政司經歷。盧氏家族在明清歷史上顯赫了13代,活躍300餘年。他們代代發奮讀書,一門中過八位進士,通過科舉、恩蔭入官達40人,為世人留下著作近百部。這在德州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現象,在全省、全國也不多見。

德州除了扒雞也有好酒

盧家世代為官,父親盧道悅為康熙九年(1670)進士,曾做過陝西隴西縣、河南偃師縣知縣,著有《公餘漫草》、《清福堂遺稿》等書。盧見曾是其父盧道悅五十歲上所生,屬於缺慫短奶先天性營養不良型的,加之母親是小巧玲瓏的南方人,所以他長得又矮又瘦。李斗的《揚州畫舫錄》說盧見曾:“工詩文,性度高廓,不拘小節,形貌矮瘦,時人謂之‘矮盧’”。袁枚的《隨園詩話》說:“盧雅雨先生長不滿三尺,人呼‘矮盧’”。盧見曾究竟矮到什麼程度?絕對不應3尺以下,那時的3尺不足今天的1米,考舉人、進士是不可能的,所以只是誇張的說法而已。時人雷鋐有“盧見曾身不滿五尺,而氣雄萬夫”的記載,應該說較為靠譜,估計盧見曾身高在1.6米左右吧。盧見曾作詩自嘲己短,:“射虎祠堂祀戰功,我來瞻拜認英雄。明湮別有千年相,不在封侯骨格中”。詩的言外之意是:我盧見曾雖然身材矮小,但卻官居三品(兩淮鹽運使為從三品),此誠“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也。

德州除了扒雞也有好酒

盧家祖居山東德州,山東人好飲,飲酒成風。大家高興時喝喜酒,愁悶時喝悶酒,相聚時喝團聚酒,分離時喝送別酒,喝酒的名目眾多。俗話說,“酒是文人膽,斗酒方能詩百篇”。德州文人對酒不僅善飲,而且善釀,這也許是德州獨有的文化現象。受運河的滋潤,德州酒業在明末悄然興起,很快就在酒界中佔有了重要位置明末清初德州釀酒業形成了三大品牌,即“羅酒”“盧酒”和“墨露酒”。都曾通過運河而傳觴天下,雍正《山東通志》記載:“羅酒,出德州羅氏,色白而味醇。”羅酒由羅欽瞻親造,並由羅氏家族傳續下去。羅欽瞻為明末清初人,明崇禎十年考取進士,他精通釀酒技術,釀造出絕世佳醞。據說能夠品嚐到羅欽瞻親手釀製的羅酒是清初官場上的美事。

德州除了扒雞也有好酒

德州還有著名的“盧酒”。盧酒產於盧家,為德州盧家自家釀酒,傳至盧見曾時,始遠近聞名。乾隆時期,盧見曾出任兩淮鹽運使,他攜帶家釀美酒南下,轟動南國,世人遂知“盧酒”之名。袁枚在茶酒單記載了金壇於酒、德州盧酒、四川郫筒酒、紹興酒、湖州南潯酒、常州蘭陵酒、溧陽烏飯酒、蘇州陳三白、金華酒和山西汾酒等十大名酒,此外如蘇州之女貞、福貞、元燥,宣州之豆酒,通州之棗兒紅,俱不入流品;至不堪者,揚州之木瓜也,上口便俗。袁枚曾排列南、北名酒的位次,首推南方金壇於酒,次推北方德州盧酒。他在《隨園食單》中介紹說:盧酒乃“盧雅雨轉運家所造,色如於酒而味略厚”。除此之外,德州歷史上還有墨露酒。《長河志籍考》記載說:“又有墨露酒,色如黛漆,味比醍醐”。

德州除了扒雞也有好酒

盧家釀製的家酒稱盧酒。歷史文獻中有康熙年間盧道悅送酒給蕭惟豫、田霢等人的記載。傳至盧見曾時,盧酒才得以遠近知名。盧見曾是享譽一代的宦海名臣和文壇宗匠,同時也是一位釀酒專家。他總結了前輩釀酒的經驗,推陳出新,把自家後院的陳年佳釀改革變制,使其品質升級。乾隆時期,他在出任兩淮鹽運使期間,曾攜帶家釀南下,在江淮酒界炫耀,頓時轟動南國,世人遂知盧酒之名。素有“乾隆三大家”之稱的著名詩人兼品酒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向人介紹說:“盧酒乃盧雅雨轉運家所造,色如於酒而味略厚。 ”他曾排列南北名酒的位次,首推南方金壇於酒,次推北方德州盧酒。

德州除了扒雞也有好酒

清代中前期的德州文人幾乎個個喜歡酒,其中最善飲酒者為盧德水和馮廷櫆二人,同時他們又是德州歷史上最著名的詩人。盧德水是明末清初的杜詩學大家,官職做到都御史,詩風追隨杜甫,是明末清初現實主義詩人的代表人物,與錢謙益交往深厚。他的詩很出名,最後結集《尊水園集略》。史書記載,盧德水喝酒的動作和頻率猶如現在人喝礦泉水一般。史書說他“微醉則假寐,鼻息雷鳴。少頃醒來,再讀如故”。據載,他的住處一半地方是放酒的,盧德水的哥哥是盧見曾的祖父盧世滋,亦“善飲,家以稍落,雀巢於堂,凝塵滿席,乃不復出”。盧雅雨就這種家庭生長,自幼受酒文化之薰陶,酒量驚人豪放不羈,故而才有楊州虹橋修稧盛典之舉。

德州除了扒雞也有好酒

乾隆二十八年(1763)初,盧見曾上書要求致仕休養,並獲得皇帝恩准。迴歸故里前,他在揚州第三次舉行了紅橋修禊活動。揚州八怪中的鄭板橋、金農等一大批文人墨客,盪舟紅橋,確有為盧見曾送行之實。參加修稧的詩人想到盧見曾即將歸鄉,相聚之日不多,不禁在詩中透出淡淡的哀傷。盧見曾也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作了《告休得請留別揚州故人》詩四首,其中寫道:“為報先疇墓田在,人生未合死揚州”和“痴願無多應易遂,杖朝還有引年恩”兩句。意思是說死在揚州這樣的好地方是我的願望,但我不得不去德州老家的墓地陪伴我的各位先輩。杖朝是指80歲左右的人還在朝廷上奔走,指重要官員年老也不能離開朝廷。但十分巧合的是,盧見曾76歲時,還得到過乾隆皇帝御賜“德水耆英”匾額。

德州除了扒雞也有好酒

可惜2年後的乾隆三十三年(1768),由於兩淮鹽運使司虧空案發,已經退休多年、年齡高達78歲的盧見曾又被乾隆皇帝當成重點嫌疑案犯,己退休回老家六年的盧見曾已屆79歲高齡,硬是被從德州抓到揚州。風燭殘年的老太爺,步履蹣跚,哪經得起如此折騰,沒等到秋後處決,便在牢裡歸了天。由於劉統勳等人的努力,三年後盧見曾的冤案才得以平反昭雪。所以後來人們聯想到盧見曾在退休前所作的告別詩,不少人認為《告休得請留別揚州故人》詩,是他在提前預測自己的後事。

德州除了扒雞也有好酒

清乾隆年間進士、兩淮鹽運史盧見曾,是德州區域走出去的仕宦中影響最大的一位。他不僅精於吏治,所到皆有殊績,而且文采出眾,他是一位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做出過巨大貢獻,但人生卻又充滿傳奇色彩的文化巨人。後人為紀念盧雅雨,在民國十二年在德州新坍鄉盧祠村修建祠堂,命名為“盧公祠”,當時劉障東特地請清光緒年間改良派領袖康有為為盧公祠題寫“兩淮盧都轉祠”一幅巨匾,從此,“盧公祠”便聲名遠播,爾後成了地名。

德州除了扒雞也有好酒

文人嗜酒、釀酒、拼酒,從一方面促進了清代德州詩歌的大發展、大繁榮;德州文人對詩的這種狂躁與執著,又促進了德州酒業的發展。總之,正是詩與酒的完美組合,為德州文壇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只可惜由於盧酒的釀造方法始終保存於盧家深院之中,外人無從獲取,因而盧酒並沒有被推向市場,所以外人往往只知盧酒之名,而難以見識其本來面目。現一聊德州人們只知燒雞,而不知有盧酒,諸不知德州盧酒在當年那是多麼有名而紅遍天下。

德州除了扒雞也有好酒

那盧酒是什麼味呢,袁枚雲盧雅雨轉運家所造,色如於酒,而味略厚。金壇於酒,是於文襄公家所造,有甜澀二種,以澀者為佳。一清徹骨,色若松花。其味略似紹興,而清洌過之。但這只是記載,我曾嘗過現在山東德州的當地名酒,有古貝春,又一村、禹王亭. 德州特曲等,總體講還不錯,無雜味、酒質清、開瓶香、入口綿、落喉甜、回味久、飲後暢,可就不知那款酒與盧酒相似呢。

德州除了扒雞也有好酒

文章原創,頭條首發,部分照片,摘自網絡,

特此鳴謝,若有侵權,敬請告之,馬上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