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

今年6月,大眾APP290動力電機與DQ400e混合動力變速箱,在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天津)有限公司實現本土化生產。

近日,有外媒稱,未來大眾將把投資重點放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並表示插電式混動車型只是向純電過渡的橋樑,而9月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基於MEB專用純電平臺打造的I.D.3量產版,也將揭開最後的神祕面紗。

重點在於,大眾集團已向Quantum Scape注資一億美元用於開發固態電池,同時該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稱,大眾集團將在歐洲建廠生產固態電池,並有望在2024-2025年間實現量產。

可見大眾集團在邁向電氣化的道路上,已經進行了諸多技術積累與研發,準確的說,繼“排放門”之後,大眾便意識到電氣化將是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過,在強大的技術矩陣展開前,現階段的MQB平臺,及其衍生出的純電車型,仍將是大眾踏進純電門檻的第一步。在車雲菌看來,作為“先頭部隊”,這些車型也將承擔市場反饋、驗證自身產品適應性等多項“試水”任務。

本期的主角——上汽大眾e-Lavida朗逸純電車型(以下簡稱朗逸純電),便是其中之一,選擇這款自2008年上市並屢創銷量佳績的老兵,以及相對容量更加可觀且競品較少的緊湊型轎車市場,或許也是拋磚引玉的重要一環。

關於電與駕駛感受

作為現款朗逸的純電動車型,朗逸純電同樣基於MQB平臺打造,不過動力系統換裝為額定功率、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別為85kW、100kW與290Nm的APP290動力電機,得益於高度集成化設計,電動機與單機減速器總重量僅為101kg。

"

今年6月,大眾APP290動力電機與DQ400e混合動力變速箱,在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天津)有限公司實現本土化生產。

近日,有外媒稱,未來大眾將把投資重點放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並表示插電式混動車型只是向純電過渡的橋樑,而9月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基於MEB專用純電平臺打造的I.D.3量產版,也將揭開最後的神祕面紗。

重點在於,大眾集團已向Quantum Scape注資一億美元用於開發固態電池,同時該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稱,大眾集團將在歐洲建廠生產固態電池,並有望在2024-2025年間實現量產。

可見大眾集團在邁向電氣化的道路上,已經進行了諸多技術積累與研發,準確的說,繼“排放門”之後,大眾便意識到電氣化將是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過,在強大的技術矩陣展開前,現階段的MQB平臺,及其衍生出的純電車型,仍將是大眾踏進純電門檻的第一步。在車雲菌看來,作為“先頭部隊”,這些車型也將承擔市場反饋、驗證自身產品適應性等多項“試水”任務。

本期的主角——上汽大眾e-Lavida朗逸純電車型(以下簡稱朗逸純電),便是其中之一,選擇這款自2008年上市並屢創銷量佳績的老兵,以及相對容量更加可觀且競品較少的緊湊型轎車市場,或許也是拋磚引玉的重要一環。

關於電與駕駛感受

作為現款朗逸的純電動車型,朗逸純電同樣基於MQB平臺打造,不過動力系統換裝為額定功率、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別為85kW、100kW與290Nm的APP290動力電機,得益於高度集成化設計,電動機與單機減速器總重量僅為101kg。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需要說明的是,APP290殼體設計有環形冷卻水道,以保證電動機能夠長時間維持全功率輸出,不僅如此,其齒輪齒面加工精度達到了微米級,僅相當於人類髮絲直徑的1/60。

"

今年6月,大眾APP290動力電機與DQ400e混合動力變速箱,在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天津)有限公司實現本土化生產。

近日,有外媒稱,未來大眾將把投資重點放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並表示插電式混動車型只是向純電過渡的橋樑,而9月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基於MEB專用純電平臺打造的I.D.3量產版,也將揭開最後的神祕面紗。

重點在於,大眾集團已向Quantum Scape注資一億美元用於開發固態電池,同時該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稱,大眾集團將在歐洲建廠生產固態電池,並有望在2024-2025年間實現量產。

可見大眾集團在邁向電氣化的道路上,已經進行了諸多技術積累與研發,準確的說,繼“排放門”之後,大眾便意識到電氣化將是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過,在強大的技術矩陣展開前,現階段的MQB平臺,及其衍生出的純電車型,仍將是大眾踏進純電門檻的第一步。在車雲菌看來,作為“先頭部隊”,這些車型也將承擔市場反饋、驗證自身產品適應性等多項“試水”任務。

本期的主角——上汽大眾e-Lavida朗逸純電車型(以下簡稱朗逸純電),便是其中之一,選擇這款自2008年上市並屢創銷量佳績的老兵,以及相對容量更加可觀且競品較少的緊湊型轎車市場,或許也是拋磚引玉的重要一環。

關於電與駕駛感受

作為現款朗逸的純電動車型,朗逸純電同樣基於MQB平臺打造,不過動力系統換裝為額定功率、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別為85kW、100kW與290Nm的APP290動力電機,得益於高度集成化設計,電動機與單機減速器總重量僅為101kg。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需要說明的是,APP290殼體設計有環形冷卻水道,以保證電動機能夠長時間維持全功率輸出,不僅如此,其齒輪齒面加工精度達到了微米級,僅相當於人類髮絲直徑的1/60。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位於底部的電池包則為“土”字形結構,並採用寧德時代NCM523體系三元鋰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為120.8Wh/kg,總容量為38.1kWh,從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朗逸純電在NEDC工況下的續航里程可達278km。快充狀態下,將電量從30%充至80%僅需25分鐘,慢充充滿則需要5.5小時。

"

今年6月,大眾APP290動力電機與DQ400e混合動力變速箱,在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天津)有限公司實現本土化生產。

近日,有外媒稱,未來大眾將把投資重點放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並表示插電式混動車型只是向純電過渡的橋樑,而9月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基於MEB專用純電平臺打造的I.D.3量產版,也將揭開最後的神祕面紗。

重點在於,大眾集團已向Quantum Scape注資一億美元用於開發固態電池,同時該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稱,大眾集團將在歐洲建廠生產固態電池,並有望在2024-2025年間實現量產。

可見大眾集團在邁向電氣化的道路上,已經進行了諸多技術積累與研發,準確的說,繼“排放門”之後,大眾便意識到電氣化將是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過,在強大的技術矩陣展開前,現階段的MQB平臺,及其衍生出的純電車型,仍將是大眾踏進純電門檻的第一步。在車雲菌看來,作為“先頭部隊”,這些車型也將承擔市場反饋、驗證自身產品適應性等多項“試水”任務。

本期的主角——上汽大眾e-Lavida朗逸純電車型(以下簡稱朗逸純電),便是其中之一,選擇這款自2008年上市並屢創銷量佳績的老兵,以及相對容量更加可觀且競品較少的緊湊型轎車市場,或許也是拋磚引玉的重要一環。

關於電與駕駛感受

作為現款朗逸的純電動車型,朗逸純電同樣基於MQB平臺打造,不過動力系統換裝為額定功率、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別為85kW、100kW與290Nm的APP290動力電機,得益於高度集成化設計,電動機與單機減速器總重量僅為101kg。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需要說明的是,APP290殼體設計有環形冷卻水道,以保證電動機能夠長時間維持全功率輸出,不僅如此,其齒輪齒面加工精度達到了微米級,僅相當於人類髮絲直徑的1/60。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位於底部的電池包則為“土”字形結構,並採用寧德時代NCM523體系三元鋰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為120.8Wh/kg,總容量為38.1kWh,從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朗逸純電在NEDC工況下的續航里程可達278km。快充狀態下,將電量從30%充至80%僅需25分鐘,慢充充滿則需要5.5小時。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眾官方稱,該電池內部設計有安全塗層,在發生穿刺狀況時,高分子材料結構會在遇熱後發生改變並形成電阻,從而快速中斷“內短路”,已達到避免火災發生的目的。此外,電池包還進行了包含高溫高壓噴水等多項測試。

從當前狀態來看,朗逸純電在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續航”方面,表現算不上出眾,不過實車底盤仍較為平整,中間的電池部分對離地間隙影響不大。結合實際體驗,採用純電驅動且“加裝”電池包的朗逸純電,在車內空間方面與汽油版車型平起平坐。換言之,在MQB平臺技術背景下,消費者用車感受與續航里程需要彼此“照顧”。

行駛質感是優勢

誠然,續航里程算不上朗逸純電的亮點,但行駛質感足以展現“大眾”的功底,而這無疑是一款車型眾多競爭點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相比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紮實的底子,也是海外品牌與合資車企至今仍“有恃無恐”的原因之一。

"

今年6月,大眾APP290動力電機與DQ400e混合動力變速箱,在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天津)有限公司實現本土化生產。

近日,有外媒稱,未來大眾將把投資重點放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並表示插電式混動車型只是向純電過渡的橋樑,而9月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基於MEB專用純電平臺打造的I.D.3量產版,也將揭開最後的神祕面紗。

重點在於,大眾集團已向Quantum Scape注資一億美元用於開發固態電池,同時該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稱,大眾集團將在歐洲建廠生產固態電池,並有望在2024-2025年間實現量產。

可見大眾集團在邁向電氣化的道路上,已經進行了諸多技術積累與研發,準確的說,繼“排放門”之後,大眾便意識到電氣化將是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過,在強大的技術矩陣展開前,現階段的MQB平臺,及其衍生出的純電車型,仍將是大眾踏進純電門檻的第一步。在車雲菌看來,作為“先頭部隊”,這些車型也將承擔市場反饋、驗證自身產品適應性等多項“試水”任務。

本期的主角——上汽大眾e-Lavida朗逸純電車型(以下簡稱朗逸純電),便是其中之一,選擇這款自2008年上市並屢創銷量佳績的老兵,以及相對容量更加可觀且競品較少的緊湊型轎車市場,或許也是拋磚引玉的重要一環。

關於電與駕駛感受

作為現款朗逸的純電動車型,朗逸純電同樣基於MQB平臺打造,不過動力系統換裝為額定功率、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別為85kW、100kW與290Nm的APP290動力電機,得益於高度集成化設計,電動機與單機減速器總重量僅為101kg。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需要說明的是,APP290殼體設計有環形冷卻水道,以保證電動機能夠長時間維持全功率輸出,不僅如此,其齒輪齒面加工精度達到了微米級,僅相當於人類髮絲直徑的1/60。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位於底部的電池包則為“土”字形結構,並採用寧德時代NCM523體系三元鋰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為120.8Wh/kg,總容量為38.1kWh,從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朗逸純電在NEDC工況下的續航里程可達278km。快充狀態下,將電量從30%充至80%僅需25分鐘,慢充充滿則需要5.5小時。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眾官方稱,該電池內部設計有安全塗層,在發生穿刺狀況時,高分子材料結構會在遇熱後發生改變並形成電阻,從而快速中斷“內短路”,已達到避免火災發生的目的。此外,電池包還進行了包含高溫高壓噴水等多項測試。

從當前狀態來看,朗逸純電在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續航”方面,表現算不上出眾,不過實車底盤仍較為平整,中間的電池部分對離地間隙影響不大。結合實際體驗,採用純電驅動且“加裝”電池包的朗逸純電,在車內空間方面與汽油版車型平起平坐。換言之,在MQB平臺技術背景下,消費者用車感受與續航里程需要彼此“照顧”。

行駛質感是優勢

誠然,續航里程算不上朗逸純電的亮點,但行駛質感足以展現“大眾”的功底,而這無疑是一款車型眾多競爭點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相比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紮實的底子,也是海外品牌與合資車企至今仍“有恃無恐”的原因之一。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單純從加速體驗來說,朗逸純電的發力稍遜於在售的280TSI車型,不過藉助電動機更加迅速的響應,以及較汽車版本少了一個“噪音源”,輕快、靜謐的出行體驗,可謂是朗逸純電的優勢之一。重點在於,該車的“電流聲”也難以察覺。

"

今年6月,大眾APP290動力電機與DQ400e混合動力變速箱,在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天津)有限公司實現本土化生產。

近日,有外媒稱,未來大眾將把投資重點放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並表示插電式混動車型只是向純電過渡的橋樑,而9月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基於MEB專用純電平臺打造的I.D.3量產版,也將揭開最後的神祕面紗。

重點在於,大眾集團已向Quantum Scape注資一億美元用於開發固態電池,同時該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稱,大眾集團將在歐洲建廠生產固態電池,並有望在2024-2025年間實現量產。

可見大眾集團在邁向電氣化的道路上,已經進行了諸多技術積累與研發,準確的說,繼“排放門”之後,大眾便意識到電氣化將是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過,在強大的技術矩陣展開前,現階段的MQB平臺,及其衍生出的純電車型,仍將是大眾踏進純電門檻的第一步。在車雲菌看來,作為“先頭部隊”,這些車型也將承擔市場反饋、驗證自身產品適應性等多項“試水”任務。

本期的主角——上汽大眾e-Lavida朗逸純電車型(以下簡稱朗逸純電),便是其中之一,選擇這款自2008年上市並屢創銷量佳績的老兵,以及相對容量更加可觀且競品較少的緊湊型轎車市場,或許也是拋磚引玉的重要一環。

關於電與駕駛感受

作為現款朗逸的純電動車型,朗逸純電同樣基於MQB平臺打造,不過動力系統換裝為額定功率、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別為85kW、100kW與290Nm的APP290動力電機,得益於高度集成化設計,電動機與單機減速器總重量僅為101kg。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需要說明的是,APP290殼體設計有環形冷卻水道,以保證電動機能夠長時間維持全功率輸出,不僅如此,其齒輪齒面加工精度達到了微米級,僅相當於人類髮絲直徑的1/60。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位於底部的電池包則為“土”字形結構,並採用寧德時代NCM523體系三元鋰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為120.8Wh/kg,總容量為38.1kWh,從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朗逸純電在NEDC工況下的續航里程可達278km。快充狀態下,將電量從30%充至80%僅需25分鐘,慢充充滿則需要5.5小時。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眾官方稱,該電池內部設計有安全塗層,在發生穿刺狀況時,高分子材料結構會在遇熱後發生改變並形成電阻,從而快速中斷“內短路”,已達到避免火災發生的目的。此外,電池包還進行了包含高溫高壓噴水等多項測試。

從當前狀態來看,朗逸純電在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續航”方面,表現算不上出眾,不過實車底盤仍較為平整,中間的電池部分對離地間隙影響不大。結合實際體驗,採用純電驅動且“加裝”電池包的朗逸純電,在車內空間方面與汽油版車型平起平坐。換言之,在MQB平臺技術背景下,消費者用車感受與續航里程需要彼此“照顧”。

行駛質感是優勢

誠然,續航里程算不上朗逸純電的亮點,但行駛質感足以展現“大眾”的功底,而這無疑是一款車型眾多競爭點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相比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紮實的底子,也是海外品牌與合資車企至今仍“有恃無恐”的原因之一。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單純從加速體驗來說,朗逸純電的發力稍遜於在售的280TSI車型,不過藉助電動機更加迅速的響應,以及較汽車版本少了一個“噪音源”,輕快、靜謐的出行體驗,可謂是朗逸純電的優勢之一。重點在於,該車的“電流聲”也難以察覺。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今年6月,大眾APP290動力電機與DQ400e混合動力變速箱,在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天津)有限公司實現本土化生產。

近日,有外媒稱,未來大眾將把投資重點放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並表示插電式混動車型只是向純電過渡的橋樑,而9月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基於MEB專用純電平臺打造的I.D.3量產版,也將揭開最後的神祕面紗。

重點在於,大眾集團已向Quantum Scape注資一億美元用於開發固態電池,同時該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稱,大眾集團將在歐洲建廠生產固態電池,並有望在2024-2025年間實現量產。

可見大眾集團在邁向電氣化的道路上,已經進行了諸多技術積累與研發,準確的說,繼“排放門”之後,大眾便意識到電氣化將是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過,在強大的技術矩陣展開前,現階段的MQB平臺,及其衍生出的純電車型,仍將是大眾踏進純電門檻的第一步。在車雲菌看來,作為“先頭部隊”,這些車型也將承擔市場反饋、驗證自身產品適應性等多項“試水”任務。

本期的主角——上汽大眾e-Lavida朗逸純電車型(以下簡稱朗逸純電),便是其中之一,選擇這款自2008年上市並屢創銷量佳績的老兵,以及相對容量更加可觀且競品較少的緊湊型轎車市場,或許也是拋磚引玉的重要一環。

關於電與駕駛感受

作為現款朗逸的純電動車型,朗逸純電同樣基於MQB平臺打造,不過動力系統換裝為額定功率、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別為85kW、100kW與290Nm的APP290動力電機,得益於高度集成化設計,電動機與單機減速器總重量僅為101kg。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需要說明的是,APP290殼體設計有環形冷卻水道,以保證電動機能夠長時間維持全功率輸出,不僅如此,其齒輪齒面加工精度達到了微米級,僅相當於人類髮絲直徑的1/60。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位於底部的電池包則為“土”字形結構,並採用寧德時代NCM523體系三元鋰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為120.8Wh/kg,總容量為38.1kWh,從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朗逸純電在NEDC工況下的續航里程可達278km。快充狀態下,將電量從30%充至80%僅需25分鐘,慢充充滿則需要5.5小時。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眾官方稱,該電池內部設計有安全塗層,在發生穿刺狀況時,高分子材料結構會在遇熱後發生改變並形成電阻,從而快速中斷“內短路”,已達到避免火災發生的目的。此外,電池包還進行了包含高溫高壓噴水等多項測試。

從當前狀態來看,朗逸純電在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續航”方面,表現算不上出眾,不過實車底盤仍較為平整,中間的電池部分對離地間隙影響不大。結合實際體驗,採用純電驅動且“加裝”電池包的朗逸純電,在車內空間方面與汽油版車型平起平坐。換言之,在MQB平臺技術背景下,消費者用車感受與續航里程需要彼此“照顧”。

行駛質感是優勢

誠然,續航里程算不上朗逸純電的亮點,但行駛質感足以展現“大眾”的功底,而這無疑是一款車型眾多競爭點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相比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紮實的底子,也是海外品牌與合資車企至今仍“有恃無恐”的原因之一。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單純從加速體驗來說,朗逸純電的發力稍遜於在售的280TSI車型,不過藉助電動機更加迅速的響應,以及較汽車版本少了一個“噪音源”,輕快、靜謐的出行體驗,可謂是朗逸純電的優勢之一。重點在於,該車的“電流聲”也難以察覺。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按照加速力道由強至弱,朗逸純電的三種駕駛模式依次為舒適、經濟和經濟+,且系統可根據當前駕駛模式以及空調等供電設備使用情況,自行核算、校準剩餘續航里程。需要說明的是,經濟+模式在削減加速表現的同時,還會停用空調製冷、加熱功能,以實現行駛里程的最大化。不過假如你更在意用車體驗的話,舒適模式才是最優選擇。

D擋下通過擋把的左右擺動,可實現能量回收系統0-3的四級可調,加之該車提供B擋(能量回收最大擋),朗逸純電的能量回收系統共有5個等級。其中0位系統關閉,鬆開電門踏步後沒有減速感,從1到“B”,能量回收時的拖曳感逐漸增強,兼顧了傳統汽車與純電車型的駕駛特徵。

"

今年6月,大眾APP290動力電機與DQ400e混合動力變速箱,在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天津)有限公司實現本土化生產。

近日,有外媒稱,未來大眾將把投資重點放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並表示插電式混動車型只是向純電過渡的橋樑,而9月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基於MEB專用純電平臺打造的I.D.3量產版,也將揭開最後的神祕面紗。

重點在於,大眾集團已向Quantum Scape注資一億美元用於開發固態電池,同時該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稱,大眾集團將在歐洲建廠生產固態電池,並有望在2024-2025年間實現量產。

可見大眾集團在邁向電氣化的道路上,已經進行了諸多技術積累與研發,準確的說,繼“排放門”之後,大眾便意識到電氣化將是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過,在強大的技術矩陣展開前,現階段的MQB平臺,及其衍生出的純電車型,仍將是大眾踏進純電門檻的第一步。在車雲菌看來,作為“先頭部隊”,這些車型也將承擔市場反饋、驗證自身產品適應性等多項“試水”任務。

本期的主角——上汽大眾e-Lavida朗逸純電車型(以下簡稱朗逸純電),便是其中之一,選擇這款自2008年上市並屢創銷量佳績的老兵,以及相對容量更加可觀且競品較少的緊湊型轎車市場,或許也是拋磚引玉的重要一環。

關於電與駕駛感受

作為現款朗逸的純電動車型,朗逸純電同樣基於MQB平臺打造,不過動力系統換裝為額定功率、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別為85kW、100kW與290Nm的APP290動力電機,得益於高度集成化設計,電動機與單機減速器總重量僅為101kg。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需要說明的是,APP290殼體設計有環形冷卻水道,以保證電動機能夠長時間維持全功率輸出,不僅如此,其齒輪齒面加工精度達到了微米級,僅相當於人類髮絲直徑的1/60。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位於底部的電池包則為“土”字形結構,並採用寧德時代NCM523體系三元鋰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為120.8Wh/kg,總容量為38.1kWh,從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朗逸純電在NEDC工況下的續航里程可達278km。快充狀態下,將電量從30%充至80%僅需25分鐘,慢充充滿則需要5.5小時。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眾官方稱,該電池內部設計有安全塗層,在發生穿刺狀況時,高分子材料結構會在遇熱後發生改變並形成電阻,從而快速中斷“內短路”,已達到避免火災發生的目的。此外,電池包還進行了包含高溫高壓噴水等多項測試。

從當前狀態來看,朗逸純電在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續航”方面,表現算不上出眾,不過實車底盤仍較為平整,中間的電池部分對離地間隙影響不大。結合實際體驗,採用純電驅動且“加裝”電池包的朗逸純電,在車內空間方面與汽油版車型平起平坐。換言之,在MQB平臺技術背景下,消費者用車感受與續航里程需要彼此“照顧”。

行駛質感是優勢

誠然,續航里程算不上朗逸純電的亮點,但行駛質感足以展現“大眾”的功底,而這無疑是一款車型眾多競爭點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相比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紮實的底子,也是海外品牌與合資車企至今仍“有恃無恐”的原因之一。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單純從加速體驗來說,朗逸純電的發力稍遜於在售的280TSI車型,不過藉助電動機更加迅速的響應,以及較汽車版本少了一個“噪音源”,輕快、靜謐的出行體驗,可謂是朗逸純電的優勢之一。重點在於,該車的“電流聲”也難以察覺。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按照加速力道由強至弱,朗逸純電的三種駕駛模式依次為舒適、經濟和經濟+,且系統可根據當前駕駛模式以及空調等供電設備使用情況,自行核算、校準剩餘續航里程。需要說明的是,經濟+模式在削減加速表現的同時,還會停用空調製冷、加熱功能,以實現行駛里程的最大化。不過假如你更在意用車體驗的話,舒適模式才是最優選擇。

D擋下通過擋把的左右擺動,可實現能量回收系統0-3的四級可調,加之該車提供B擋(能量回收最大擋),朗逸純電的能量回收系統共有5個等級。其中0位系統關閉,鬆開電門踏步後沒有減速感,從1到“B”,能量回收時的拖曳感逐漸增強,兼顧了傳統汽車與純電車型的駕駛特徵。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當然,最驚豔的還是電門與能量回收系統相互轉換時的細節標定。準確的說,能量回收系統能夠在駕駛員減少電門踏板開度時介入工作,雖然算不上“單踏板”邏輯,但伴隨電門踏板開度的減小,能量回收產生的減速度頗為線性、細膩、易於控制,不得不說,對負向加速度增益的標定,朗逸純電優於車雲菌此前試駕過的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產品。

底盤調校同樣是朗逸純電的優勢。

"

今年6月,大眾APP290動力電機與DQ400e混合動力變速箱,在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天津)有限公司實現本土化生產。

近日,有外媒稱,未來大眾將把投資重點放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並表示插電式混動車型只是向純電過渡的橋樑,而9月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基於MEB專用純電平臺打造的I.D.3量產版,也將揭開最後的神祕面紗。

重點在於,大眾集團已向Quantum Scape注資一億美元用於開發固態電池,同時該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稱,大眾集團將在歐洲建廠生產固態電池,並有望在2024-2025年間實現量產。

可見大眾集團在邁向電氣化的道路上,已經進行了諸多技術積累與研發,準確的說,繼“排放門”之後,大眾便意識到電氣化將是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過,在強大的技術矩陣展開前,現階段的MQB平臺,及其衍生出的純電車型,仍將是大眾踏進純電門檻的第一步。在車雲菌看來,作為“先頭部隊”,這些車型也將承擔市場反饋、驗證自身產品適應性等多項“試水”任務。

本期的主角——上汽大眾e-Lavida朗逸純電車型(以下簡稱朗逸純電),便是其中之一,選擇這款自2008年上市並屢創銷量佳績的老兵,以及相對容量更加可觀且競品較少的緊湊型轎車市場,或許也是拋磚引玉的重要一環。

關於電與駕駛感受

作為現款朗逸的純電動車型,朗逸純電同樣基於MQB平臺打造,不過動力系統換裝為額定功率、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別為85kW、100kW與290Nm的APP290動力電機,得益於高度集成化設計,電動機與單機減速器總重量僅為101kg。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需要說明的是,APP290殼體設計有環形冷卻水道,以保證電動機能夠長時間維持全功率輸出,不僅如此,其齒輪齒面加工精度達到了微米級,僅相當於人類髮絲直徑的1/60。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位於底部的電池包則為“土”字形結構,並採用寧德時代NCM523體系三元鋰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為120.8Wh/kg,總容量為38.1kWh,從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朗逸純電在NEDC工況下的續航里程可達278km。快充狀態下,將電量從30%充至80%僅需25分鐘,慢充充滿則需要5.5小時。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眾官方稱,該電池內部設計有安全塗層,在發生穿刺狀況時,高分子材料結構會在遇熱後發生改變並形成電阻,從而快速中斷“內短路”,已達到避免火災發生的目的。此外,電池包還進行了包含高溫高壓噴水等多項測試。

從當前狀態來看,朗逸純電在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續航”方面,表現算不上出眾,不過實車底盤仍較為平整,中間的電池部分對離地間隙影響不大。結合實際體驗,採用純電驅動且“加裝”電池包的朗逸純電,在車內空間方面與汽油版車型平起平坐。換言之,在MQB平臺技術背景下,消費者用車感受與續航里程需要彼此“照顧”。

行駛質感是優勢

誠然,續航里程算不上朗逸純電的亮點,但行駛質感足以展現“大眾”的功底,而這無疑是一款車型眾多競爭點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相比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紮實的底子,也是海外品牌與合資車企至今仍“有恃無恐”的原因之一。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單純從加速體驗來說,朗逸純電的發力稍遜於在售的280TSI車型,不過藉助電動機更加迅速的響應,以及較汽車版本少了一個“噪音源”,輕快、靜謐的出行體驗,可謂是朗逸純電的優勢之一。重點在於,該車的“電流聲”也難以察覺。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按照加速力道由強至弱,朗逸純電的三種駕駛模式依次為舒適、經濟和經濟+,且系統可根據當前駕駛模式以及空調等供電設備使用情況,自行核算、校準剩餘續航里程。需要說明的是,經濟+模式在削減加速表現的同時,還會停用空調製冷、加熱功能,以實現行駛里程的最大化。不過假如你更在意用車體驗的話,舒適模式才是最優選擇。

D擋下通過擋把的左右擺動,可實現能量回收系統0-3的四級可調,加之該車提供B擋(能量回收最大擋),朗逸純電的能量回收系統共有5個等級。其中0位系統關閉,鬆開電門踏步後沒有減速感,從1到“B”,能量回收時的拖曳感逐漸增強,兼顧了傳統汽車與純電車型的駕駛特徵。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當然,最驚豔的還是電門與能量回收系統相互轉換時的細節標定。準確的說,能量回收系統能夠在駕駛員減少電門踏板開度時介入工作,雖然算不上“單踏板”邏輯,但伴隨電門踏板開度的減小,能量回收產生的減速度頗為線性、細膩、易於控制,不得不說,對負向加速度增益的標定,朗逸純電優於車雲菌此前試駕過的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產品。

底盤調校同樣是朗逸純電的優勢。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從發動機+變速箱到電動機+電池包,為了平衡整車重量和重心變化,朗逸純電後懸掛並未採用汽油版的扭力樑半獨立結構,而是多連桿獨立懸掛,同時其前後重量分佈達到了50:50,簡言之,朗逸純電的操控表現,尤其是彎道靈活性方面,有實力超過自身的汽油版本,而實際體驗也確實如此。

當然,從軟中帶韌的懸掛調校,能夠過濾路面細碎、小幅的顛簸,同時駛過落差較大的路面,反饋給乘員的也只是彈韌而非惱人的衝擊感,不過高速駛過橋樑接縫或“坡峰”時,拋離感較為明顯。

"

今年6月,大眾APP290動力電機與DQ400e混合動力變速箱,在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天津)有限公司實現本土化生產。

近日,有外媒稱,未來大眾將把投資重點放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並表示插電式混動車型只是向純電過渡的橋樑,而9月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基於MEB專用純電平臺打造的I.D.3量產版,也將揭開最後的神祕面紗。

重點在於,大眾集團已向Quantum Scape注資一億美元用於開發固態電池,同時該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稱,大眾集團將在歐洲建廠生產固態電池,並有望在2024-2025年間實現量產。

可見大眾集團在邁向電氣化的道路上,已經進行了諸多技術積累與研發,準確的說,繼“排放門”之後,大眾便意識到電氣化將是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過,在強大的技術矩陣展開前,現階段的MQB平臺,及其衍生出的純電車型,仍將是大眾踏進純電門檻的第一步。在車雲菌看來,作為“先頭部隊”,這些車型也將承擔市場反饋、驗證自身產品適應性等多項“試水”任務。

本期的主角——上汽大眾e-Lavida朗逸純電車型(以下簡稱朗逸純電),便是其中之一,選擇這款自2008年上市並屢創銷量佳績的老兵,以及相對容量更加可觀且競品較少的緊湊型轎車市場,或許也是拋磚引玉的重要一環。

關於電與駕駛感受

作為現款朗逸的純電動車型,朗逸純電同樣基於MQB平臺打造,不過動力系統換裝為額定功率、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別為85kW、100kW與290Nm的APP290動力電機,得益於高度集成化設計,電動機與單機減速器總重量僅為101kg。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需要說明的是,APP290殼體設計有環形冷卻水道,以保證電動機能夠長時間維持全功率輸出,不僅如此,其齒輪齒面加工精度達到了微米級,僅相當於人類髮絲直徑的1/60。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位於底部的電池包則為“土”字形結構,並採用寧德時代NCM523體系三元鋰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為120.8Wh/kg,總容量為38.1kWh,從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朗逸純電在NEDC工況下的續航里程可達278km。快充狀態下,將電量從30%充至80%僅需25分鐘,慢充充滿則需要5.5小時。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眾官方稱,該電池內部設計有安全塗層,在發生穿刺狀況時,高分子材料結構會在遇熱後發生改變並形成電阻,從而快速中斷“內短路”,已達到避免火災發生的目的。此外,電池包還進行了包含高溫高壓噴水等多項測試。

從當前狀態來看,朗逸純電在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續航”方面,表現算不上出眾,不過實車底盤仍較為平整,中間的電池部分對離地間隙影響不大。結合實際體驗,採用純電驅動且“加裝”電池包的朗逸純電,在車內空間方面與汽油版車型平起平坐。換言之,在MQB平臺技術背景下,消費者用車感受與續航里程需要彼此“照顧”。

行駛質感是優勢

誠然,續航里程算不上朗逸純電的亮點,但行駛質感足以展現“大眾”的功底,而這無疑是一款車型眾多競爭點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相比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紮實的底子,也是海外品牌與合資車企至今仍“有恃無恐”的原因之一。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單純從加速體驗來說,朗逸純電的發力稍遜於在售的280TSI車型,不過藉助電動機更加迅速的響應,以及較汽車版本少了一個“噪音源”,輕快、靜謐的出行體驗,可謂是朗逸純電的優勢之一。重點在於,該車的“電流聲”也難以察覺。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按照加速力道由強至弱,朗逸純電的三種駕駛模式依次為舒適、經濟和經濟+,且系統可根據當前駕駛模式以及空調等供電設備使用情況,自行核算、校準剩餘續航里程。需要說明的是,經濟+模式在削減加速表現的同時,還會停用空調製冷、加熱功能,以實現行駛里程的最大化。不過假如你更在意用車體驗的話,舒適模式才是最優選擇。

D擋下通過擋把的左右擺動,可實現能量回收系統0-3的四級可調,加之該車提供B擋(能量回收最大擋),朗逸純電的能量回收系統共有5個等級。其中0位系統關閉,鬆開電門踏步後沒有減速感,從1到“B”,能量回收時的拖曳感逐漸增強,兼顧了傳統汽車與純電車型的駕駛特徵。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當然,最驚豔的還是電門與能量回收系統相互轉換時的細節標定。準確的說,能量回收系統能夠在駕駛員減少電門踏板開度時介入工作,雖然算不上“單踏板”邏輯,但伴隨電門踏板開度的減小,能量回收產生的減速度頗為線性、細膩、易於控制,不得不說,對負向加速度增益的標定,朗逸純電優於車雲菌此前試駕過的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產品。

底盤調校同樣是朗逸純電的優勢。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從發動機+變速箱到電動機+電池包,為了平衡整車重量和重心變化,朗逸純電後懸掛並未採用汽油版的扭力樑半獨立結構,而是多連桿獨立懸掛,同時其前後重量分佈達到了50:50,簡言之,朗逸純電的操控表現,尤其是彎道靈活性方面,有實力超過自身的汽油版本,而實際體驗也確實如此。

當然,從軟中帶韌的懸掛調校,能夠過濾路面細碎、小幅的顛簸,同時駛過落差較大的路面,反饋給乘員的也只是彈韌而非惱人的衝擊感,不過高速駛過橋樑接縫或“坡峰”時,拋離感較為明顯。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今年6月,大眾APP290動力電機與DQ400e混合動力變速箱,在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天津)有限公司實現本土化生產。

近日,有外媒稱,未來大眾將把投資重點放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並表示插電式混動車型只是向純電過渡的橋樑,而9月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基於MEB專用純電平臺打造的I.D.3量產版,也將揭開最後的神祕面紗。

重點在於,大眾集團已向Quantum Scape注資一億美元用於開發固態電池,同時該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稱,大眾集團將在歐洲建廠生產固態電池,並有望在2024-2025年間實現量產。

可見大眾集團在邁向電氣化的道路上,已經進行了諸多技術積累與研發,準確的說,繼“排放門”之後,大眾便意識到電氣化將是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過,在強大的技術矩陣展開前,現階段的MQB平臺,及其衍生出的純電車型,仍將是大眾踏進純電門檻的第一步。在車雲菌看來,作為“先頭部隊”,這些車型也將承擔市場反饋、驗證自身產品適應性等多項“試水”任務。

本期的主角——上汽大眾e-Lavida朗逸純電車型(以下簡稱朗逸純電),便是其中之一,選擇這款自2008年上市並屢創銷量佳績的老兵,以及相對容量更加可觀且競品較少的緊湊型轎車市場,或許也是拋磚引玉的重要一環。

關於電與駕駛感受

作為現款朗逸的純電動車型,朗逸純電同樣基於MQB平臺打造,不過動力系統換裝為額定功率、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別為85kW、100kW與290Nm的APP290動力電機,得益於高度集成化設計,電動機與單機減速器總重量僅為101kg。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需要說明的是,APP290殼體設計有環形冷卻水道,以保證電動機能夠長時間維持全功率輸出,不僅如此,其齒輪齒面加工精度達到了微米級,僅相當於人類髮絲直徑的1/60。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位於底部的電池包則為“土”字形結構,並採用寧德時代NCM523體系三元鋰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為120.8Wh/kg,總容量為38.1kWh,從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朗逸純電在NEDC工況下的續航里程可達278km。快充狀態下,將電量從30%充至80%僅需25分鐘,慢充充滿則需要5.5小時。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眾官方稱,該電池內部設計有安全塗層,在發生穿刺狀況時,高分子材料結構會在遇熱後發生改變並形成電阻,從而快速中斷“內短路”,已達到避免火災發生的目的。此外,電池包還進行了包含高溫高壓噴水等多項測試。

從當前狀態來看,朗逸純電在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續航”方面,表現算不上出眾,不過實車底盤仍較為平整,中間的電池部分對離地間隙影響不大。結合實際體驗,採用純電驅動且“加裝”電池包的朗逸純電,在車內空間方面與汽油版車型平起平坐。換言之,在MQB平臺技術背景下,消費者用車感受與續航里程需要彼此“照顧”。

行駛質感是優勢

誠然,續航里程算不上朗逸純電的亮點,但行駛質感足以展現“大眾”的功底,而這無疑是一款車型眾多競爭點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相比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紮實的底子,也是海外品牌與合資車企至今仍“有恃無恐”的原因之一。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單純從加速體驗來說,朗逸純電的發力稍遜於在售的280TSI車型,不過藉助電動機更加迅速的響應,以及較汽車版本少了一個“噪音源”,輕快、靜謐的出行體驗,可謂是朗逸純電的優勢之一。重點在於,該車的“電流聲”也難以察覺。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按照加速力道由強至弱,朗逸純電的三種駕駛模式依次為舒適、經濟和經濟+,且系統可根據當前駕駛模式以及空調等供電設備使用情況,自行核算、校準剩餘續航里程。需要說明的是,經濟+模式在削減加速表現的同時,還會停用空調製冷、加熱功能,以實現行駛里程的最大化。不過假如你更在意用車體驗的話,舒適模式才是最優選擇。

D擋下通過擋把的左右擺動,可實現能量回收系統0-3的四級可調,加之該車提供B擋(能量回收最大擋),朗逸純電的能量回收系統共有5個等級。其中0位系統關閉,鬆開電門踏步後沒有減速感,從1到“B”,能量回收時的拖曳感逐漸增強,兼顧了傳統汽車與純電車型的駕駛特徵。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當然,最驚豔的還是電門與能量回收系統相互轉換時的細節標定。準確的說,能量回收系統能夠在駕駛員減少電門踏板開度時介入工作,雖然算不上“單踏板”邏輯,但伴隨電門踏板開度的減小,能量回收產生的減速度頗為線性、細膩、易於控制,不得不說,對負向加速度增益的標定,朗逸純電優於車雲菌此前試駕過的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產品。

底盤調校同樣是朗逸純電的優勢。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從發動機+變速箱到電動機+電池包,為了平衡整車重量和重心變化,朗逸純電後懸掛並未採用汽油版的扭力樑半獨立結構,而是多連桿獨立懸掛,同時其前後重量分佈達到了50:50,簡言之,朗逸純電的操控表現,尤其是彎道靈活性方面,有實力超過自身的汽油版本,而實際體驗也確實如此。

當然,從軟中帶韌的懸掛調校,能夠過濾路面細碎、小幅的顛簸,同時駛過落差較大的路面,反饋給乘員的也只是彈韌而非惱人的衝擊感,不過高速駛過橋樑接縫或“坡峰”時,拋離感較為明顯。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此外,車雲菌認為朗逸純電的剎車踏板回饋稱不上完美,剎車踏板的前三分之一行程制動力不算明顯,考慮到該車型的定位,標定邏輯放在汽油版上“沒毛病”,但對於純電車型而言,鬆開電門的過程中,最先介入“制動”的是能量回收系統(假如該系統不處於關閉狀態),也就是說,在滑行過程中車輛自身會伴隨一定的負向加速度,而剎車踏板初段制動力偏弱的調校,很容易讓駕駛員感到制動力的“斷點”,且能量回收力度越大,這種落差就越明顯,需要消費者適應,也需要上汽大眾根據純電車型的特點進行優化。

不過,就整體表現而言,細節與行走機構的綜合調校,仍然是大眾,或者說合資、傳統車企的優勢,可電氣化並非“電動”那麼簡單,部分標定不僅要結合自身造車經驗,從差異點和應用場景出發更是關鍵。

所以,我認為電動車更需要數字化、網聯化

"

今年6月,大眾APP290動力電機與DQ400e混合動力變速箱,在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天津)有限公司實現本土化生產。

近日,有外媒稱,未來大眾將把投資重點放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並表示插電式混動車型只是向純電過渡的橋樑,而9月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基於MEB專用純電平臺打造的I.D.3量產版,也將揭開最後的神祕面紗。

重點在於,大眾集團已向Quantum Scape注資一億美元用於開發固態電池,同時該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稱,大眾集團將在歐洲建廠生產固態電池,並有望在2024-2025年間實現量產。

可見大眾集團在邁向電氣化的道路上,已經進行了諸多技術積累與研發,準確的說,繼“排放門”之後,大眾便意識到電氣化將是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過,在強大的技術矩陣展開前,現階段的MQB平臺,及其衍生出的純電車型,仍將是大眾踏進純電門檻的第一步。在車雲菌看來,作為“先頭部隊”,這些車型也將承擔市場反饋、驗證自身產品適應性等多項“試水”任務。

本期的主角——上汽大眾e-Lavida朗逸純電車型(以下簡稱朗逸純電),便是其中之一,選擇這款自2008年上市並屢創銷量佳績的老兵,以及相對容量更加可觀且競品較少的緊湊型轎車市場,或許也是拋磚引玉的重要一環。

關於電與駕駛感受

作為現款朗逸的純電動車型,朗逸純電同樣基於MQB平臺打造,不過動力系統換裝為額定功率、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別為85kW、100kW與290Nm的APP290動力電機,得益於高度集成化設計,電動機與單機減速器總重量僅為101kg。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需要說明的是,APP290殼體設計有環形冷卻水道,以保證電動機能夠長時間維持全功率輸出,不僅如此,其齒輪齒面加工精度達到了微米級,僅相當於人類髮絲直徑的1/60。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位於底部的電池包則為“土”字形結構,並採用寧德時代NCM523體系三元鋰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為120.8Wh/kg,總容量為38.1kWh,從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朗逸純電在NEDC工況下的續航里程可達278km。快充狀態下,將電量從30%充至80%僅需25分鐘,慢充充滿則需要5.5小時。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眾官方稱,該電池內部設計有安全塗層,在發生穿刺狀況時,高分子材料結構會在遇熱後發生改變並形成電阻,從而快速中斷“內短路”,已達到避免火災發生的目的。此外,電池包還進行了包含高溫高壓噴水等多項測試。

從當前狀態來看,朗逸純電在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續航”方面,表現算不上出眾,不過實車底盤仍較為平整,中間的電池部分對離地間隙影響不大。結合實際體驗,採用純電驅動且“加裝”電池包的朗逸純電,在車內空間方面與汽油版車型平起平坐。換言之,在MQB平臺技術背景下,消費者用車感受與續航里程需要彼此“照顧”。

行駛質感是優勢

誠然,續航里程算不上朗逸純電的亮點,但行駛質感足以展現“大眾”的功底,而這無疑是一款車型眾多競爭點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相比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紮實的底子,也是海外品牌與合資車企至今仍“有恃無恐”的原因之一。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單純從加速體驗來說,朗逸純電的發力稍遜於在售的280TSI車型,不過藉助電動機更加迅速的響應,以及較汽車版本少了一個“噪音源”,輕快、靜謐的出行體驗,可謂是朗逸純電的優勢之一。重點在於,該車的“電流聲”也難以察覺。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按照加速力道由強至弱,朗逸純電的三種駕駛模式依次為舒適、經濟和經濟+,且系統可根據當前駕駛模式以及空調等供電設備使用情況,自行核算、校準剩餘續航里程。需要說明的是,經濟+模式在削減加速表現的同時,還會停用空調製冷、加熱功能,以實現行駛里程的最大化。不過假如你更在意用車體驗的話,舒適模式才是最優選擇。

D擋下通過擋把的左右擺動,可實現能量回收系統0-3的四級可調,加之該車提供B擋(能量回收最大擋),朗逸純電的能量回收系統共有5個等級。其中0位系統關閉,鬆開電門踏步後沒有減速感,從1到“B”,能量回收時的拖曳感逐漸增強,兼顧了傳統汽車與純電車型的駕駛特徵。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當然,最驚豔的還是電門與能量回收系統相互轉換時的細節標定。準確的說,能量回收系統能夠在駕駛員減少電門踏板開度時介入工作,雖然算不上“單踏板”邏輯,但伴隨電門踏板開度的減小,能量回收產生的減速度頗為線性、細膩、易於控制,不得不說,對負向加速度增益的標定,朗逸純電優於車雲菌此前試駕過的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產品。

底盤調校同樣是朗逸純電的優勢。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從發動機+變速箱到電動機+電池包,為了平衡整車重量和重心變化,朗逸純電後懸掛並未採用汽油版的扭力樑半獨立結構,而是多連桿獨立懸掛,同時其前後重量分佈達到了50:50,簡言之,朗逸純電的操控表現,尤其是彎道靈活性方面,有實力超過自身的汽油版本,而實際體驗也確實如此。

當然,從軟中帶韌的懸掛調校,能夠過濾路面細碎、小幅的顛簸,同時駛過落差較大的路面,反饋給乘員的也只是彈韌而非惱人的衝擊感,不過高速駛過橋樑接縫或“坡峰”時,拋離感較為明顯。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此外,車雲菌認為朗逸純電的剎車踏板回饋稱不上完美,剎車踏板的前三分之一行程制動力不算明顯,考慮到該車型的定位,標定邏輯放在汽油版上“沒毛病”,但對於純電車型而言,鬆開電門的過程中,最先介入“制動”的是能量回收系統(假如該系統不處於關閉狀態),也就是說,在滑行過程中車輛自身會伴隨一定的負向加速度,而剎車踏板初段制動力偏弱的調校,很容易讓駕駛員感到制動力的“斷點”,且能量回收力度越大,這種落差就越明顯,需要消費者適應,也需要上汽大眾根據純電車型的特點進行優化。

不過,就整體表現而言,細節與行走機構的綜合調校,仍然是大眾,或者說合資、傳統車企的優勢,可電氣化並非“電動”那麼簡單,部分標定不僅要結合自身造車經驗,從差異點和應用場景出發更是關鍵。

所以,我認為電動車更需要數字化、網聯化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反觀朗逸純電的內飾,整體造型依舊是熟悉的配方,只是相比汽油版本,該車的儀表盤左右兩個“大圓”變為了輸出功率與時速表,底部的兩個“小圓”則分別為電機輸出狀態與電池電量顯示。除了中間行車電腦採用液晶屏顯示外,其餘均為傳統指針式儀表,便利性見仁見智,可車雲菌認為朗逸純電仍需引入更多的數字化元素。

"

今年6月,大眾APP290動力電機與DQ400e混合動力變速箱,在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天津)有限公司實現本土化生產。

近日,有外媒稱,未來大眾將把投資重點放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並表示插電式混動車型只是向純電過渡的橋樑,而9月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基於MEB專用純電平臺打造的I.D.3量產版,也將揭開最後的神祕面紗。

重點在於,大眾集團已向Quantum Scape注資一億美元用於開發固態電池,同時該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稱,大眾集團將在歐洲建廠生產固態電池,並有望在2024-2025年間實現量產。

可見大眾集團在邁向電氣化的道路上,已經進行了諸多技術積累與研發,準確的說,繼“排放門”之後,大眾便意識到電氣化將是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過,在強大的技術矩陣展開前,現階段的MQB平臺,及其衍生出的純電車型,仍將是大眾踏進純電門檻的第一步。在車雲菌看來,作為“先頭部隊”,這些車型也將承擔市場反饋、驗證自身產品適應性等多項“試水”任務。

本期的主角——上汽大眾e-Lavida朗逸純電車型(以下簡稱朗逸純電),便是其中之一,選擇這款自2008年上市並屢創銷量佳績的老兵,以及相對容量更加可觀且競品較少的緊湊型轎車市場,或許也是拋磚引玉的重要一環。

關於電與駕駛感受

作為現款朗逸的純電動車型,朗逸純電同樣基於MQB平臺打造,不過動力系統換裝為額定功率、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別為85kW、100kW與290Nm的APP290動力電機,得益於高度集成化設計,電動機與單機減速器總重量僅為101kg。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需要說明的是,APP290殼體設計有環形冷卻水道,以保證電動機能夠長時間維持全功率輸出,不僅如此,其齒輪齒面加工精度達到了微米級,僅相當於人類髮絲直徑的1/60。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位於底部的電池包則為“土”字形結構,並採用寧德時代NCM523體系三元鋰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為120.8Wh/kg,總容量為38.1kWh,從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朗逸純電在NEDC工況下的續航里程可達278km。快充狀態下,將電量從30%充至80%僅需25分鐘,慢充充滿則需要5.5小時。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眾官方稱,該電池內部設計有安全塗層,在發生穿刺狀況時,高分子材料結構會在遇熱後發生改變並形成電阻,從而快速中斷“內短路”,已達到避免火災發生的目的。此外,電池包還進行了包含高溫高壓噴水等多項測試。

從當前狀態來看,朗逸純電在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續航”方面,表現算不上出眾,不過實車底盤仍較為平整,中間的電池部分對離地間隙影響不大。結合實際體驗,採用純電驅動且“加裝”電池包的朗逸純電,在車內空間方面與汽油版車型平起平坐。換言之,在MQB平臺技術背景下,消費者用車感受與續航里程需要彼此“照顧”。

行駛質感是優勢

誠然,續航里程算不上朗逸純電的亮點,但行駛質感足以展現“大眾”的功底,而這無疑是一款車型眾多競爭點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相比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紮實的底子,也是海外品牌與合資車企至今仍“有恃無恐”的原因之一。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單純從加速體驗來說,朗逸純電的發力稍遜於在售的280TSI車型,不過藉助電動機更加迅速的響應,以及較汽車版本少了一個“噪音源”,輕快、靜謐的出行體驗,可謂是朗逸純電的優勢之一。重點在於,該車的“電流聲”也難以察覺。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按照加速力道由強至弱,朗逸純電的三種駕駛模式依次為舒適、經濟和經濟+,且系統可根據當前駕駛模式以及空調等供電設備使用情況,自行核算、校準剩餘續航里程。需要說明的是,經濟+模式在削減加速表現的同時,還會停用空調製冷、加熱功能,以實現行駛里程的最大化。不過假如你更在意用車體驗的話,舒適模式才是最優選擇。

D擋下通過擋把的左右擺動,可實現能量回收系統0-3的四級可調,加之該車提供B擋(能量回收最大擋),朗逸純電的能量回收系統共有5個等級。其中0位系統關閉,鬆開電門踏步後沒有減速感,從1到“B”,能量回收時的拖曳感逐漸增強,兼顧了傳統汽車與純電車型的駕駛特徵。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當然,最驚豔的還是電門與能量回收系統相互轉換時的細節標定。準確的說,能量回收系統能夠在駕駛員減少電門踏板開度時介入工作,雖然算不上“單踏板”邏輯,但伴隨電門踏板開度的減小,能量回收產生的減速度頗為線性、細膩、易於控制,不得不說,對負向加速度增益的標定,朗逸純電優於車雲菌此前試駕過的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產品。

底盤調校同樣是朗逸純電的優勢。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從發動機+變速箱到電動機+電池包,為了平衡整車重量和重心變化,朗逸純電後懸掛並未採用汽油版的扭力樑半獨立結構,而是多連桿獨立懸掛,同時其前後重量分佈達到了50:50,簡言之,朗逸純電的操控表現,尤其是彎道靈活性方面,有實力超過自身的汽油版本,而實際體驗也確實如此。

當然,從軟中帶韌的懸掛調校,能夠過濾路面細碎、小幅的顛簸,同時駛過落差較大的路面,反饋給乘員的也只是彈韌而非惱人的衝擊感,不過高速駛過橋樑接縫或“坡峰”時,拋離感較為明顯。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此外,車雲菌認為朗逸純電的剎車踏板回饋稱不上完美,剎車踏板的前三分之一行程制動力不算明顯,考慮到該車型的定位,標定邏輯放在汽油版上“沒毛病”,但對於純電車型而言,鬆開電門的過程中,最先介入“制動”的是能量回收系統(假如該系統不處於關閉狀態),也就是說,在滑行過程中車輛自身會伴隨一定的負向加速度,而剎車踏板初段制動力偏弱的調校,很容易讓駕駛員感到制動力的“斷點”,且能量回收力度越大,這種落差就越明顯,需要消費者適應,也需要上汽大眾根據純電車型的特點進行優化。

不過,就整體表現而言,細節與行走機構的綜合調校,仍然是大眾,或者說合資、傳統車企的優勢,可電氣化並非“電動”那麼簡單,部分標定不僅要結合自身造車經驗,從差異點和應用場景出發更是關鍵。

所以,我認為電動車更需要數字化、網聯化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反觀朗逸純電的內飾,整體造型依舊是熟悉的配方,只是相比汽油版本,該車的儀表盤左右兩個“大圓”變為了輸出功率與時速表,底部的兩個“小圓”則分別為電機輸出狀態與電池電量顯示。除了中間行車電腦採用液晶屏顯示外,其餘均為傳統指針式儀表,便利性見仁見智,可車雲菌認為朗逸純電仍需引入更多的數字化元素。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車機和娛樂系統集成在8英寸觸屏內,除了可顯示當前車輛能耗、能量回收狀態等信息外,還支持CarPlay和百度CarLife等手機互聯功能,體驗方面與“大眾”家族的其他車型差異不大。

"

今年6月,大眾APP290動力電機與DQ400e混合動力變速箱,在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天津)有限公司實現本土化生產。

近日,有外媒稱,未來大眾將把投資重點放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並表示插電式混動車型只是向純電過渡的橋樑,而9月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基於MEB專用純電平臺打造的I.D.3量產版,也將揭開最後的神祕面紗。

重點在於,大眾集團已向Quantum Scape注資一億美元用於開發固態電池,同時該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稱,大眾集團將在歐洲建廠生產固態電池,並有望在2024-2025年間實現量產。

可見大眾集團在邁向電氣化的道路上,已經進行了諸多技術積累與研發,準確的說,繼“排放門”之後,大眾便意識到電氣化將是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過,在強大的技術矩陣展開前,現階段的MQB平臺,及其衍生出的純電車型,仍將是大眾踏進純電門檻的第一步。在車雲菌看來,作為“先頭部隊”,這些車型也將承擔市場反饋、驗證自身產品適應性等多項“試水”任務。

本期的主角——上汽大眾e-Lavida朗逸純電車型(以下簡稱朗逸純電),便是其中之一,選擇這款自2008年上市並屢創銷量佳績的老兵,以及相對容量更加可觀且競品較少的緊湊型轎車市場,或許也是拋磚引玉的重要一環。

關於電與駕駛感受

作為現款朗逸的純電動車型,朗逸純電同樣基於MQB平臺打造,不過動力系統換裝為額定功率、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別為85kW、100kW與290Nm的APP290動力電機,得益於高度集成化設計,電動機與單機減速器總重量僅為101kg。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需要說明的是,APP290殼體設計有環形冷卻水道,以保證電動機能夠長時間維持全功率輸出,不僅如此,其齒輪齒面加工精度達到了微米級,僅相當於人類髮絲直徑的1/60。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位於底部的電池包則為“土”字形結構,並採用寧德時代NCM523體系三元鋰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為120.8Wh/kg,總容量為38.1kWh,從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朗逸純電在NEDC工況下的續航里程可達278km。快充狀態下,將電量從30%充至80%僅需25分鐘,慢充充滿則需要5.5小時。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眾官方稱,該電池內部設計有安全塗層,在發生穿刺狀況時,高分子材料結構會在遇熱後發生改變並形成電阻,從而快速中斷“內短路”,已達到避免火災發生的目的。此外,電池包還進行了包含高溫高壓噴水等多項測試。

從當前狀態來看,朗逸純電在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續航”方面,表現算不上出眾,不過實車底盤仍較為平整,中間的電池部分對離地間隙影響不大。結合實際體驗,採用純電驅動且“加裝”電池包的朗逸純電,在車內空間方面與汽油版車型平起平坐。換言之,在MQB平臺技術背景下,消費者用車感受與續航里程需要彼此“照顧”。

行駛質感是優勢

誠然,續航里程算不上朗逸純電的亮點,但行駛質感足以展現“大眾”的功底,而這無疑是一款車型眾多競爭點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相比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紮實的底子,也是海外品牌與合資車企至今仍“有恃無恐”的原因之一。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單純從加速體驗來說,朗逸純電的發力稍遜於在售的280TSI車型,不過藉助電動機更加迅速的響應,以及較汽車版本少了一個“噪音源”,輕快、靜謐的出行體驗,可謂是朗逸純電的優勢之一。重點在於,該車的“電流聲”也難以察覺。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按照加速力道由強至弱,朗逸純電的三種駕駛模式依次為舒適、經濟和經濟+,且系統可根據當前駕駛模式以及空調等供電設備使用情況,自行核算、校準剩餘續航里程。需要說明的是,經濟+模式在削減加速表現的同時,還會停用空調製冷、加熱功能,以實現行駛里程的最大化。不過假如你更在意用車體驗的話,舒適模式才是最優選擇。

D擋下通過擋把的左右擺動,可實現能量回收系統0-3的四級可調,加之該車提供B擋(能量回收最大擋),朗逸純電的能量回收系統共有5個等級。其中0位系統關閉,鬆開電門踏步後沒有減速感,從1到“B”,能量回收時的拖曳感逐漸增強,兼顧了傳統汽車與純電車型的駕駛特徵。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當然,最驚豔的還是電門與能量回收系統相互轉換時的細節標定。準確的說,能量回收系統能夠在駕駛員減少電門踏板開度時介入工作,雖然算不上“單踏板”邏輯,但伴隨電門踏板開度的減小,能量回收產生的減速度頗為線性、細膩、易於控制,不得不說,對負向加速度增益的標定,朗逸純電優於車雲菌此前試駕過的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產品。

底盤調校同樣是朗逸純電的優勢。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從發動機+變速箱到電動機+電池包,為了平衡整車重量和重心變化,朗逸純電後懸掛並未採用汽油版的扭力樑半獨立結構,而是多連桿獨立懸掛,同時其前後重量分佈達到了50:50,簡言之,朗逸純電的操控表現,尤其是彎道靈活性方面,有實力超過自身的汽油版本,而實際體驗也確實如此。

當然,從軟中帶韌的懸掛調校,能夠過濾路面細碎、小幅的顛簸,同時駛過落差較大的路面,反饋給乘員的也只是彈韌而非惱人的衝擊感,不過高速駛過橋樑接縫或“坡峰”時,拋離感較為明顯。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此外,車雲菌認為朗逸純電的剎車踏板回饋稱不上完美,剎車踏板的前三分之一行程制動力不算明顯,考慮到該車型的定位,標定邏輯放在汽油版上“沒毛病”,但對於純電車型而言,鬆開電門的過程中,最先介入“制動”的是能量回收系統(假如該系統不處於關閉狀態),也就是說,在滑行過程中車輛自身會伴隨一定的負向加速度,而剎車踏板初段制動力偏弱的調校,很容易讓駕駛員感到制動力的“斷點”,且能量回收力度越大,這種落差就越明顯,需要消費者適應,也需要上汽大眾根據純電車型的特點進行優化。

不過,就整體表現而言,細節與行走機構的綜合調校,仍然是大眾,或者說合資、傳統車企的優勢,可電氣化並非“電動”那麼簡單,部分標定不僅要結合自身造車經驗,從差異點和應用場景出發更是關鍵。

所以,我認為電動車更需要數字化、網聯化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反觀朗逸純電的內飾,整體造型依舊是熟悉的配方,只是相比汽油版本,該車的儀表盤左右兩個“大圓”變為了輸出功率與時速表,底部的兩個“小圓”則分別為電機輸出狀態與電池電量顯示。除了中間行車電腦採用液晶屏顯示外,其餘均為傳統指針式儀表,便利性見仁見智,可車雲菌認為朗逸純電仍需引入更多的數字化元素。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車機和娛樂系統集成在8英寸觸屏內,除了可顯示當前車輛能耗、能量回收狀態等信息外,還支持CarPlay和百度CarLife等手機互聯功能,體驗方面與“大眾”家族的其他車型差異不大。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比如其中的導航功能在開啟路徑指引後,可在行車電腦顯示屏中呈現路徑提示信息,路線推薦與避開隧道等偏好設定,也與本品牌其他車型保持高度一致。可在我看來,純電動車需要也應該普及網聯化,並進行改變,聚焦以下方面:

1、導航界面沒有設計“搜索充電樁”等相應功能的入口;

2、導航系統暫不支持OTA升級,“新增”的充電樁很難第一時間進入你的車機導航中,即便連接手機WIFI熱點,也無法進行在線搜索,更不用說查詢充電站充電樁數量與使用情況了;

3、假如以“充電站”為關鍵詞檢索,對應充電站的信息仍不夠具體,要知道,部分公共充電設施大概率位於地下停車場內,所以對信息的詳細程度要求更高;

綜上所述,從汽油車變為電動車,車機系統的諸多細節與服務的全面性,也會遇到新的挑戰,這便是“油車思維造電車”的侷限性,同時網聯以及智能化,對於電動車而言,其實更加重要。

"

今年6月,大眾APP290動力電機與DQ400e混合動力變速箱,在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天津)有限公司實現本土化生產。

近日,有外媒稱,未來大眾將把投資重點放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並表示插電式混動車型只是向純電過渡的橋樑,而9月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基於MEB專用純電平臺打造的I.D.3量產版,也將揭開最後的神祕面紗。

重點在於,大眾集團已向Quantum Scape注資一億美元用於開發固態電池,同時該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稱,大眾集團將在歐洲建廠生產固態電池,並有望在2024-2025年間實現量產。

可見大眾集團在邁向電氣化的道路上,已經進行了諸多技術積累與研發,準確的說,繼“排放門”之後,大眾便意識到電氣化將是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過,在強大的技術矩陣展開前,現階段的MQB平臺,及其衍生出的純電車型,仍將是大眾踏進純電門檻的第一步。在車雲菌看來,作為“先頭部隊”,這些車型也將承擔市場反饋、驗證自身產品適應性等多項“試水”任務。

本期的主角——上汽大眾e-Lavida朗逸純電車型(以下簡稱朗逸純電),便是其中之一,選擇這款自2008年上市並屢創銷量佳績的老兵,以及相對容量更加可觀且競品較少的緊湊型轎車市場,或許也是拋磚引玉的重要一環。

關於電與駕駛感受

作為現款朗逸的純電動車型,朗逸純電同樣基於MQB平臺打造,不過動力系統換裝為額定功率、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別為85kW、100kW與290Nm的APP290動力電機,得益於高度集成化設計,電動機與單機減速器總重量僅為101kg。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需要說明的是,APP290殼體設計有環形冷卻水道,以保證電動機能夠長時間維持全功率輸出,不僅如此,其齒輪齒面加工精度達到了微米級,僅相當於人類髮絲直徑的1/60。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位於底部的電池包則為“土”字形結構,並採用寧德時代NCM523體系三元鋰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為120.8Wh/kg,總容量為38.1kWh,從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朗逸純電在NEDC工況下的續航里程可達278km。快充狀態下,將電量從30%充至80%僅需25分鐘,慢充充滿則需要5.5小時。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眾官方稱,該電池內部設計有安全塗層,在發生穿刺狀況時,高分子材料結構會在遇熱後發生改變並形成電阻,從而快速中斷“內短路”,已達到避免火災發生的目的。此外,電池包還進行了包含高溫高壓噴水等多項測試。

從當前狀態來看,朗逸純電在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續航”方面,表現算不上出眾,不過實車底盤仍較為平整,中間的電池部分對離地間隙影響不大。結合實際體驗,採用純電驅動且“加裝”電池包的朗逸純電,在車內空間方面與汽油版車型平起平坐。換言之,在MQB平臺技術背景下,消費者用車感受與續航里程需要彼此“照顧”。

行駛質感是優勢

誠然,續航里程算不上朗逸純電的亮點,但行駛質感足以展現“大眾”的功底,而這無疑是一款車型眾多競爭點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相比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紮實的底子,也是海外品牌與合資車企至今仍“有恃無恐”的原因之一。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單純從加速體驗來說,朗逸純電的發力稍遜於在售的280TSI車型,不過藉助電動機更加迅速的響應,以及較汽車版本少了一個“噪音源”,輕快、靜謐的出行體驗,可謂是朗逸純電的優勢之一。重點在於,該車的“電流聲”也難以察覺。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按照加速力道由強至弱,朗逸純電的三種駕駛模式依次為舒適、經濟和經濟+,且系統可根據當前駕駛模式以及空調等供電設備使用情況,自行核算、校準剩餘續航里程。需要說明的是,經濟+模式在削減加速表現的同時,還會停用空調製冷、加熱功能,以實現行駛里程的最大化。不過假如你更在意用車體驗的話,舒適模式才是最優選擇。

D擋下通過擋把的左右擺動,可實現能量回收系統0-3的四級可調,加之該車提供B擋(能量回收最大擋),朗逸純電的能量回收系統共有5個等級。其中0位系統關閉,鬆開電門踏步後沒有減速感,從1到“B”,能量回收時的拖曳感逐漸增強,兼顧了傳統汽車與純電車型的駕駛特徵。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當然,最驚豔的還是電門與能量回收系統相互轉換時的細節標定。準確的說,能量回收系統能夠在駕駛員減少電門踏板開度時介入工作,雖然算不上“單踏板”邏輯,但伴隨電門踏板開度的減小,能量回收產生的減速度頗為線性、細膩、易於控制,不得不說,對負向加速度增益的標定,朗逸純電優於車雲菌此前試駕過的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產品。

底盤調校同樣是朗逸純電的優勢。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從發動機+變速箱到電動機+電池包,為了平衡整車重量和重心變化,朗逸純電後懸掛並未採用汽油版的扭力樑半獨立結構,而是多連桿獨立懸掛,同時其前後重量分佈達到了50:50,簡言之,朗逸純電的操控表現,尤其是彎道靈活性方面,有實力超過自身的汽油版本,而實際體驗也確實如此。

當然,從軟中帶韌的懸掛調校,能夠過濾路面細碎、小幅的顛簸,同時駛過落差較大的路面,反饋給乘員的也只是彈韌而非惱人的衝擊感,不過高速駛過橋樑接縫或“坡峰”時,拋離感較為明顯。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此外,車雲菌認為朗逸純電的剎車踏板回饋稱不上完美,剎車踏板的前三分之一行程制動力不算明顯,考慮到該車型的定位,標定邏輯放在汽油版上“沒毛病”,但對於純電車型而言,鬆開電門的過程中,最先介入“制動”的是能量回收系統(假如該系統不處於關閉狀態),也就是說,在滑行過程中車輛自身會伴隨一定的負向加速度,而剎車踏板初段制動力偏弱的調校,很容易讓駕駛員感到制動力的“斷點”,且能量回收力度越大,這種落差就越明顯,需要消費者適應,也需要上汽大眾根據純電車型的特點進行優化。

不過,就整體表現而言,細節與行走機構的綜合調校,仍然是大眾,或者說合資、傳統車企的優勢,可電氣化並非“電動”那麼簡單,部分標定不僅要結合自身造車經驗,從差異點和應用場景出發更是關鍵。

所以,我認為電動車更需要數字化、網聯化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反觀朗逸純電的內飾,整體造型依舊是熟悉的配方,只是相比汽油版本,該車的儀表盤左右兩個“大圓”變為了輸出功率與時速表,底部的兩個“小圓”則分別為電機輸出狀態與電池電量顯示。除了中間行車電腦採用液晶屏顯示外,其餘均為傳統指針式儀表,便利性見仁見智,可車雲菌認為朗逸純電仍需引入更多的數字化元素。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車機和娛樂系統集成在8英寸觸屏內,除了可顯示當前車輛能耗、能量回收狀態等信息外,還支持CarPlay和百度CarLife等手機互聯功能,體驗方面與“大眾”家族的其他車型差異不大。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比如其中的導航功能在開啟路徑指引後,可在行車電腦顯示屏中呈現路徑提示信息,路線推薦與避開隧道等偏好設定,也與本品牌其他車型保持高度一致。可在我看來,純電動車需要也應該普及網聯化,並進行改變,聚焦以下方面:

1、導航界面沒有設計“搜索充電樁”等相應功能的入口;

2、導航系統暫不支持OTA升級,“新增”的充電樁很難第一時間進入你的車機導航中,即便連接手機WIFI熱點,也無法進行在線搜索,更不用說查詢充電站充電樁數量與使用情況了;

3、假如以“充電站”為關鍵詞檢索,對應充電站的信息仍不夠具體,要知道,部分公共充電設施大概率位於地下停車場內,所以對信息的詳細程度要求更高;

綜上所述,從汽油車變為電動車,車機系統的諸多細節與服務的全面性,也會遇到新的挑戰,這便是“油車思維造電車”的侷限性,同時網聯以及智能化,對於電動車而言,其實更加重要。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除了儀表盤外,朗逸純電在擋把左側還增加了行車提示音開關,用於告知周邊行人車輛的臨近,同時後排空調吹風口下方也保留了雙USB接口設計,駕乘與用車感受和汽油版持平。

細節與本土化

"

今年6月,大眾APP290動力電機與DQ400e混合動力變速箱,在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天津)有限公司實現本土化生產。

近日,有外媒稱,未來大眾將把投資重點放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並表示插電式混動車型只是向純電過渡的橋樑,而9月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基於MEB專用純電平臺打造的I.D.3量產版,也將揭開最後的神祕面紗。

重點在於,大眾集團已向Quantum Scape注資一億美元用於開發固態電池,同時該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稱,大眾集團將在歐洲建廠生產固態電池,並有望在2024-2025年間實現量產。

可見大眾集團在邁向電氣化的道路上,已經進行了諸多技術積累與研發,準確的說,繼“排放門”之後,大眾便意識到電氣化將是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過,在強大的技術矩陣展開前,現階段的MQB平臺,及其衍生出的純電車型,仍將是大眾踏進純電門檻的第一步。在車雲菌看來,作為“先頭部隊”,這些車型也將承擔市場反饋、驗證自身產品適應性等多項“試水”任務。

本期的主角——上汽大眾e-Lavida朗逸純電車型(以下簡稱朗逸純電),便是其中之一,選擇這款自2008年上市並屢創銷量佳績的老兵,以及相對容量更加可觀且競品較少的緊湊型轎車市場,或許也是拋磚引玉的重要一環。

關於電與駕駛感受

作為現款朗逸的純電動車型,朗逸純電同樣基於MQB平臺打造,不過動力系統換裝為額定功率、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別為85kW、100kW與290Nm的APP290動力電機,得益於高度集成化設計,電動機與單機減速器總重量僅為101kg。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需要說明的是,APP290殼體設計有環形冷卻水道,以保證電動機能夠長時間維持全功率輸出,不僅如此,其齒輪齒面加工精度達到了微米級,僅相當於人類髮絲直徑的1/60。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位於底部的電池包則為“土”字形結構,並採用寧德時代NCM523體系三元鋰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為120.8Wh/kg,總容量為38.1kWh,從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朗逸純電在NEDC工況下的續航里程可達278km。快充狀態下,將電量從30%充至80%僅需25分鐘,慢充充滿則需要5.5小時。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眾官方稱,該電池內部設計有安全塗層,在發生穿刺狀況時,高分子材料結構會在遇熱後發生改變並形成電阻,從而快速中斷“內短路”,已達到避免火災發生的目的。此外,電池包還進行了包含高溫高壓噴水等多項測試。

從當前狀態來看,朗逸純電在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續航”方面,表現算不上出眾,不過實車底盤仍較為平整,中間的電池部分對離地間隙影響不大。結合實際體驗,採用純電驅動且“加裝”電池包的朗逸純電,在車內空間方面與汽油版車型平起平坐。換言之,在MQB平臺技術背景下,消費者用車感受與續航里程需要彼此“照顧”。

行駛質感是優勢

誠然,續航里程算不上朗逸純電的亮點,但行駛質感足以展現“大眾”的功底,而這無疑是一款車型眾多競爭點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相比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紮實的底子,也是海外品牌與合資車企至今仍“有恃無恐”的原因之一。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單純從加速體驗來說,朗逸純電的發力稍遜於在售的280TSI車型,不過藉助電動機更加迅速的響應,以及較汽車版本少了一個“噪音源”,輕快、靜謐的出行體驗,可謂是朗逸純電的優勢之一。重點在於,該車的“電流聲”也難以察覺。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按照加速力道由強至弱,朗逸純電的三種駕駛模式依次為舒適、經濟和經濟+,且系統可根據當前駕駛模式以及空調等供電設備使用情況,自行核算、校準剩餘續航里程。需要說明的是,經濟+模式在削減加速表現的同時,還會停用空調製冷、加熱功能,以實現行駛里程的最大化。不過假如你更在意用車體驗的話,舒適模式才是最優選擇。

D擋下通過擋把的左右擺動,可實現能量回收系統0-3的四級可調,加之該車提供B擋(能量回收最大擋),朗逸純電的能量回收系統共有5個等級。其中0位系統關閉,鬆開電門踏步後沒有減速感,從1到“B”,能量回收時的拖曳感逐漸增強,兼顧了傳統汽車與純電車型的駕駛特徵。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當然,最驚豔的還是電門與能量回收系統相互轉換時的細節標定。準確的說,能量回收系統能夠在駕駛員減少電門踏板開度時介入工作,雖然算不上“單踏板”邏輯,但伴隨電門踏板開度的減小,能量回收產生的減速度頗為線性、細膩、易於控制,不得不說,對負向加速度增益的標定,朗逸純電優於車雲菌此前試駕過的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產品。

底盤調校同樣是朗逸純電的優勢。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從發動機+變速箱到電動機+電池包,為了平衡整車重量和重心變化,朗逸純電後懸掛並未採用汽油版的扭力樑半獨立結構,而是多連桿獨立懸掛,同時其前後重量分佈達到了50:50,簡言之,朗逸純電的操控表現,尤其是彎道靈活性方面,有實力超過自身的汽油版本,而實際體驗也確實如此。

當然,從軟中帶韌的懸掛調校,能夠過濾路面細碎、小幅的顛簸,同時駛過落差較大的路面,反饋給乘員的也只是彈韌而非惱人的衝擊感,不過高速駛過橋樑接縫或“坡峰”時,拋離感較為明顯。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此外,車雲菌認為朗逸純電的剎車踏板回饋稱不上完美,剎車踏板的前三分之一行程制動力不算明顯,考慮到該車型的定位,標定邏輯放在汽油版上“沒毛病”,但對於純電車型而言,鬆開電門的過程中,最先介入“制動”的是能量回收系統(假如該系統不處於關閉狀態),也就是說,在滑行過程中車輛自身會伴隨一定的負向加速度,而剎車踏板初段制動力偏弱的調校,很容易讓駕駛員感到制動力的“斷點”,且能量回收力度越大,這種落差就越明顯,需要消費者適應,也需要上汽大眾根據純電車型的特點進行優化。

不過,就整體表現而言,細節與行走機構的綜合調校,仍然是大眾,或者說合資、傳統車企的優勢,可電氣化並非“電動”那麼簡單,部分標定不僅要結合自身造車經驗,從差異點和應用場景出發更是關鍵。

所以,我認為電動車更需要數字化、網聯化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反觀朗逸純電的內飾,整體造型依舊是熟悉的配方,只是相比汽油版本,該車的儀表盤左右兩個“大圓”變為了輸出功率與時速表,底部的兩個“小圓”則分別為電機輸出狀態與電池電量顯示。除了中間行車電腦採用液晶屏顯示外,其餘均為傳統指針式儀表,便利性見仁見智,可車雲菌認為朗逸純電仍需引入更多的數字化元素。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車機和娛樂系統集成在8英寸觸屏內,除了可顯示當前車輛能耗、能量回收狀態等信息外,還支持CarPlay和百度CarLife等手機互聯功能,體驗方面與“大眾”家族的其他車型差異不大。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比如其中的導航功能在開啟路徑指引後,可在行車電腦顯示屏中呈現路徑提示信息,路線推薦與避開隧道等偏好設定,也與本品牌其他車型保持高度一致。可在我看來,純電動車需要也應該普及網聯化,並進行改變,聚焦以下方面:

1、導航界面沒有設計“搜索充電樁”等相應功能的入口;

2、導航系統暫不支持OTA升級,“新增”的充電樁很難第一時間進入你的車機導航中,即便連接手機WIFI熱點,也無法進行在線搜索,更不用說查詢充電站充電樁數量與使用情況了;

3、假如以“充電站”為關鍵詞檢索,對應充電站的信息仍不夠具體,要知道,部分公共充電設施大概率位於地下停車場內,所以對信息的詳細程度要求更高;

綜上所述,從汽油車變為電動車,車機系統的諸多細節與服務的全面性,也會遇到新的挑戰,這便是“油車思維造電車”的侷限性,同時網聯以及智能化,對於電動車而言,其實更加重要。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除了儀表盤外,朗逸純電在擋把左側還增加了行車提示音開關,用於告知周邊行人車輛的臨近,同時後排空調吹風口下方也保留了雙USB接口設計,駕乘與用車感受和汽油版持平。

細節與本土化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今年6月,大眾APP290動力電機與DQ400e混合動力變速箱,在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天津)有限公司實現本土化生產。

近日,有外媒稱,未來大眾將把投資重點放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並表示插電式混動車型只是向純電過渡的橋樑,而9月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基於MEB專用純電平臺打造的I.D.3量產版,也將揭開最後的神祕面紗。

重點在於,大眾集團已向Quantum Scape注資一億美元用於開發固態電池,同時該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稱,大眾集團將在歐洲建廠生產固態電池,並有望在2024-2025年間實現量產。

可見大眾集團在邁向電氣化的道路上,已經進行了諸多技術積累與研發,準確的說,繼“排放門”之後,大眾便意識到電氣化將是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過,在強大的技術矩陣展開前,現階段的MQB平臺,及其衍生出的純電車型,仍將是大眾踏進純電門檻的第一步。在車雲菌看來,作為“先頭部隊”,這些車型也將承擔市場反饋、驗證自身產品適應性等多項“試水”任務。

本期的主角——上汽大眾e-Lavida朗逸純電車型(以下簡稱朗逸純電),便是其中之一,選擇這款自2008年上市並屢創銷量佳績的老兵,以及相對容量更加可觀且競品較少的緊湊型轎車市場,或許也是拋磚引玉的重要一環。

關於電與駕駛感受

作為現款朗逸的純電動車型,朗逸純電同樣基於MQB平臺打造,不過動力系統換裝為額定功率、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別為85kW、100kW與290Nm的APP290動力電機,得益於高度集成化設計,電動機與單機減速器總重量僅為101kg。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需要說明的是,APP290殼體設計有環形冷卻水道,以保證電動機能夠長時間維持全功率輸出,不僅如此,其齒輪齒面加工精度達到了微米級,僅相當於人類髮絲直徑的1/60。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位於底部的電池包則為“土”字形結構,並採用寧德時代NCM523體系三元鋰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為120.8Wh/kg,總容量為38.1kWh,從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朗逸純電在NEDC工況下的續航里程可達278km。快充狀態下,將電量從30%充至80%僅需25分鐘,慢充充滿則需要5.5小時。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眾官方稱,該電池內部設計有安全塗層,在發生穿刺狀況時,高分子材料結構會在遇熱後發生改變並形成電阻,從而快速中斷“內短路”,已達到避免火災發生的目的。此外,電池包還進行了包含高溫高壓噴水等多項測試。

從當前狀態來看,朗逸純電在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續航”方面,表現算不上出眾,不過實車底盤仍較為平整,中間的電池部分對離地間隙影響不大。結合實際體驗,採用純電驅動且“加裝”電池包的朗逸純電,在車內空間方面與汽油版車型平起平坐。換言之,在MQB平臺技術背景下,消費者用車感受與續航里程需要彼此“照顧”。

行駛質感是優勢

誠然,續航里程算不上朗逸純電的亮點,但行駛質感足以展現“大眾”的功底,而這無疑是一款車型眾多競爭點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相比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紮實的底子,也是海外品牌與合資車企至今仍“有恃無恐”的原因之一。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單純從加速體驗來說,朗逸純電的發力稍遜於在售的280TSI車型,不過藉助電動機更加迅速的響應,以及較汽車版本少了一個“噪音源”,輕快、靜謐的出行體驗,可謂是朗逸純電的優勢之一。重點在於,該車的“電流聲”也難以察覺。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按照加速力道由強至弱,朗逸純電的三種駕駛模式依次為舒適、經濟和經濟+,且系統可根據當前駕駛模式以及空調等供電設備使用情況,自行核算、校準剩餘續航里程。需要說明的是,經濟+模式在削減加速表現的同時,還會停用空調製冷、加熱功能,以實現行駛里程的最大化。不過假如你更在意用車體驗的話,舒適模式才是最優選擇。

D擋下通過擋把的左右擺動,可實現能量回收系統0-3的四級可調,加之該車提供B擋(能量回收最大擋),朗逸純電的能量回收系統共有5個等級。其中0位系統關閉,鬆開電門踏步後沒有減速感,從1到“B”,能量回收時的拖曳感逐漸增強,兼顧了傳統汽車與純電車型的駕駛特徵。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當然,最驚豔的還是電門與能量回收系統相互轉換時的細節標定。準確的說,能量回收系統能夠在駕駛員減少電門踏板開度時介入工作,雖然算不上“單踏板”邏輯,但伴隨電門踏板開度的減小,能量回收產生的減速度頗為線性、細膩、易於控制,不得不說,對負向加速度增益的標定,朗逸純電優於車雲菌此前試駕過的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產品。

底盤調校同樣是朗逸純電的優勢。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從發動機+變速箱到電動機+電池包,為了平衡整車重量和重心變化,朗逸純電後懸掛並未採用汽油版的扭力樑半獨立結構,而是多連桿獨立懸掛,同時其前後重量分佈達到了50:50,簡言之,朗逸純電的操控表現,尤其是彎道靈活性方面,有實力超過自身的汽油版本,而實際體驗也確實如此。

當然,從軟中帶韌的懸掛調校,能夠過濾路面細碎、小幅的顛簸,同時駛過落差較大的路面,反饋給乘員的也只是彈韌而非惱人的衝擊感,不過高速駛過橋樑接縫或“坡峰”時,拋離感較為明顯。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此外,車雲菌認為朗逸純電的剎車踏板回饋稱不上完美,剎車踏板的前三分之一行程制動力不算明顯,考慮到該車型的定位,標定邏輯放在汽油版上“沒毛病”,但對於純電車型而言,鬆開電門的過程中,最先介入“制動”的是能量回收系統(假如該系統不處於關閉狀態),也就是說,在滑行過程中車輛自身會伴隨一定的負向加速度,而剎車踏板初段制動力偏弱的調校,很容易讓駕駛員感到制動力的“斷點”,且能量回收力度越大,這種落差就越明顯,需要消費者適應,也需要上汽大眾根據純電車型的特點進行優化。

不過,就整體表現而言,細節與行走機構的綜合調校,仍然是大眾,或者說合資、傳統車企的優勢,可電氣化並非“電動”那麼簡單,部分標定不僅要結合自身造車經驗,從差異點和應用場景出發更是關鍵。

所以,我認為電動車更需要數字化、網聯化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反觀朗逸純電的內飾,整體造型依舊是熟悉的配方,只是相比汽油版本,該車的儀表盤左右兩個“大圓”變為了輸出功率與時速表,底部的兩個“小圓”則分別為電機輸出狀態與電池電量顯示。除了中間行車電腦採用液晶屏顯示外,其餘均為傳統指針式儀表,便利性見仁見智,可車雲菌認為朗逸純電仍需引入更多的數字化元素。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車機和娛樂系統集成在8英寸觸屏內,除了可顯示當前車輛能耗、能量回收狀態等信息外,還支持CarPlay和百度CarLife等手機互聯功能,體驗方面與“大眾”家族的其他車型差異不大。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比如其中的導航功能在開啟路徑指引後,可在行車電腦顯示屏中呈現路徑提示信息,路線推薦與避開隧道等偏好設定,也與本品牌其他車型保持高度一致。可在我看來,純電動車需要也應該普及網聯化,並進行改變,聚焦以下方面:

1、導航界面沒有設計“搜索充電樁”等相應功能的入口;

2、導航系統暫不支持OTA升級,“新增”的充電樁很難第一時間進入你的車機導航中,即便連接手機WIFI熱點,也無法進行在線搜索,更不用說查詢充電站充電樁數量與使用情況了;

3、假如以“充電站”為關鍵詞檢索,對應充電站的信息仍不夠具體,要知道,部分公共充電設施大概率位於地下停車場內,所以對信息的詳細程度要求更高;

綜上所述,從汽油車變為電動車,車機系統的諸多細節與服務的全面性,也會遇到新的挑戰,這便是“油車思維造電車”的侷限性,同時網聯以及智能化,對於電動車而言,其實更加重要。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除了儀表盤外,朗逸純電在擋把左側還增加了行車提示音開關,用於告知周邊行人車輛的臨近,同時後排空調吹風口下方也保留了雙USB接口設計,駕乘與用車感受和汽油版持平。

細節與本土化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朗逸純電的外觀設計與汽油版車型如出一轍,C形日間行車燈可謂是大眾家族純電車型的標誌性元素,同時進氣格柵也採用了鍍鉻+車身同色飾條的搭配方案,較汽油版更加精緻。頭燈則為LED光源,並提供自動啟閉功能,前翼子板處設計有e-Lavida專屬銘牌。

"

今年6月,大眾APP290動力電機與DQ400e混合動力變速箱,在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天津)有限公司實現本土化生產。

近日,有外媒稱,未來大眾將把投資重點放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並表示插電式混動車型只是向純電過渡的橋樑,而9月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基於MEB專用純電平臺打造的I.D.3量產版,也將揭開最後的神祕面紗。

重點在於,大眾集團已向Quantum Scape注資一億美元用於開發固態電池,同時該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稱,大眾集團將在歐洲建廠生產固態電池,並有望在2024-2025年間實現量產。

可見大眾集團在邁向電氣化的道路上,已經進行了諸多技術積累與研發,準確的說,繼“排放門”之後,大眾便意識到電氣化將是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過,在強大的技術矩陣展開前,現階段的MQB平臺,及其衍生出的純電車型,仍將是大眾踏進純電門檻的第一步。在車雲菌看來,作為“先頭部隊”,這些車型也將承擔市場反饋、驗證自身產品適應性等多項“試水”任務。

本期的主角——上汽大眾e-Lavida朗逸純電車型(以下簡稱朗逸純電),便是其中之一,選擇這款自2008年上市並屢創銷量佳績的老兵,以及相對容量更加可觀且競品較少的緊湊型轎車市場,或許也是拋磚引玉的重要一環。

關於電與駕駛感受

作為現款朗逸的純電動車型,朗逸純電同樣基於MQB平臺打造,不過動力系統換裝為額定功率、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別為85kW、100kW與290Nm的APP290動力電機,得益於高度集成化設計,電動機與單機減速器總重量僅為101kg。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需要說明的是,APP290殼體設計有環形冷卻水道,以保證電動機能夠長時間維持全功率輸出,不僅如此,其齒輪齒面加工精度達到了微米級,僅相當於人類髮絲直徑的1/60。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位於底部的電池包則為“土”字形結構,並採用寧德時代NCM523體系三元鋰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為120.8Wh/kg,總容量為38.1kWh,從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朗逸純電在NEDC工況下的續航里程可達278km。快充狀態下,將電量從30%充至80%僅需25分鐘,慢充充滿則需要5.5小時。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眾官方稱,該電池內部設計有安全塗層,在發生穿刺狀況時,高分子材料結構會在遇熱後發生改變並形成電阻,從而快速中斷“內短路”,已達到避免火災發生的目的。此外,電池包還進行了包含高溫高壓噴水等多項測試。

從當前狀態來看,朗逸純電在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續航”方面,表現算不上出眾,不過實車底盤仍較為平整,中間的電池部分對離地間隙影響不大。結合實際體驗,採用純電驅動且“加裝”電池包的朗逸純電,在車內空間方面與汽油版車型平起平坐。換言之,在MQB平臺技術背景下,消費者用車感受與續航里程需要彼此“照顧”。

行駛質感是優勢

誠然,續航里程算不上朗逸純電的亮點,但行駛質感足以展現“大眾”的功底,而這無疑是一款車型眾多競爭點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相比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紮實的底子,也是海外品牌與合資車企至今仍“有恃無恐”的原因之一。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單純從加速體驗來說,朗逸純電的發力稍遜於在售的280TSI車型,不過藉助電動機更加迅速的響應,以及較汽車版本少了一個“噪音源”,輕快、靜謐的出行體驗,可謂是朗逸純電的優勢之一。重點在於,該車的“電流聲”也難以察覺。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按照加速力道由強至弱,朗逸純電的三種駕駛模式依次為舒適、經濟和經濟+,且系統可根據當前駕駛模式以及空調等供電設備使用情況,自行核算、校準剩餘續航里程。需要說明的是,經濟+模式在削減加速表現的同時,還會停用空調製冷、加熱功能,以實現行駛里程的最大化。不過假如你更在意用車體驗的話,舒適模式才是最優選擇。

D擋下通過擋把的左右擺動,可實現能量回收系統0-3的四級可調,加之該車提供B擋(能量回收最大擋),朗逸純電的能量回收系統共有5個等級。其中0位系統關閉,鬆開電門踏步後沒有減速感,從1到“B”,能量回收時的拖曳感逐漸增強,兼顧了傳統汽車與純電車型的駕駛特徵。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當然,最驚豔的還是電門與能量回收系統相互轉換時的細節標定。準確的說,能量回收系統能夠在駕駛員減少電門踏板開度時介入工作,雖然算不上“單踏板”邏輯,但伴隨電門踏板開度的減小,能量回收產生的減速度頗為線性、細膩、易於控制,不得不說,對負向加速度增益的標定,朗逸純電優於車雲菌此前試駕過的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產品。

底盤調校同樣是朗逸純電的優勢。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從發動機+變速箱到電動機+電池包,為了平衡整車重量和重心變化,朗逸純電後懸掛並未採用汽油版的扭力樑半獨立結構,而是多連桿獨立懸掛,同時其前後重量分佈達到了50:50,簡言之,朗逸純電的操控表現,尤其是彎道靈活性方面,有實力超過自身的汽油版本,而實際體驗也確實如此。

當然,從軟中帶韌的懸掛調校,能夠過濾路面細碎、小幅的顛簸,同時駛過落差較大的路面,反饋給乘員的也只是彈韌而非惱人的衝擊感,不過高速駛過橋樑接縫或“坡峰”時,拋離感較為明顯。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此外,車雲菌認為朗逸純電的剎車踏板回饋稱不上完美,剎車踏板的前三分之一行程制動力不算明顯,考慮到該車型的定位,標定邏輯放在汽油版上“沒毛病”,但對於純電車型而言,鬆開電門的過程中,最先介入“制動”的是能量回收系統(假如該系統不處於關閉狀態),也就是說,在滑行過程中車輛自身會伴隨一定的負向加速度,而剎車踏板初段制動力偏弱的調校,很容易讓駕駛員感到制動力的“斷點”,且能量回收力度越大,這種落差就越明顯,需要消費者適應,也需要上汽大眾根據純電車型的特點進行優化。

不過,就整體表現而言,細節與行走機構的綜合調校,仍然是大眾,或者說合資、傳統車企的優勢,可電氣化並非“電動”那麼簡單,部分標定不僅要結合自身造車經驗,從差異點和應用場景出發更是關鍵。

所以,我認為電動車更需要數字化、網聯化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反觀朗逸純電的內飾,整體造型依舊是熟悉的配方,只是相比汽油版本,該車的儀表盤左右兩個“大圓”變為了輸出功率與時速表,底部的兩個“小圓”則分別為電機輸出狀態與電池電量顯示。除了中間行車電腦採用液晶屏顯示外,其餘均為傳統指針式儀表,便利性見仁見智,可車雲菌認為朗逸純電仍需引入更多的數字化元素。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車機和娛樂系統集成在8英寸觸屏內,除了可顯示當前車輛能耗、能量回收狀態等信息外,還支持CarPlay和百度CarLife等手機互聯功能,體驗方面與“大眾”家族的其他車型差異不大。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比如其中的導航功能在開啟路徑指引後,可在行車電腦顯示屏中呈現路徑提示信息,路線推薦與避開隧道等偏好設定,也與本品牌其他車型保持高度一致。可在我看來,純電動車需要也應該普及網聯化,並進行改變,聚焦以下方面:

1、導航界面沒有設計“搜索充電樁”等相應功能的入口;

2、導航系統暫不支持OTA升級,“新增”的充電樁很難第一時間進入你的車機導航中,即便連接手機WIFI熱點,也無法進行在線搜索,更不用說查詢充電站充電樁數量與使用情況了;

3、假如以“充電站”為關鍵詞檢索,對應充電站的信息仍不夠具體,要知道,部分公共充電設施大概率位於地下停車場內,所以對信息的詳細程度要求更高;

綜上所述,從汽油車變為電動車,車機系統的諸多細節與服務的全面性,也會遇到新的挑戰,這便是“油車思維造電車”的侷限性,同時網聯以及智能化,對於電動車而言,其實更加重要。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除了儀表盤外,朗逸純電在擋把左側還增加了行車提示音開關,用於告知周邊行人車輛的臨近,同時後排空調吹風口下方也保留了雙USB接口設計,駕乘與用車感受和汽油版持平。

細節與本土化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朗逸純電的外觀設計與汽油版車型如出一轍,C形日間行車燈可謂是大眾家族純電車型的標誌性元素,同時進氣格柵也採用了鍍鉻+車身同色飾條的搭配方案,較汽油版更加精緻。頭燈則為LED光源,並提供自動啟閉功能,前翼子板處設計有e-Lavida專屬銘牌。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今年6月,大眾APP290動力電機與DQ400e混合動力變速箱,在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天津)有限公司實現本土化生產。

近日,有外媒稱,未來大眾將把投資重點放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並表示插電式混動車型只是向純電過渡的橋樑,而9月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基於MEB專用純電平臺打造的I.D.3量產版,也將揭開最後的神祕面紗。

重點在於,大眾集團已向Quantum Scape注資一億美元用於開發固態電池,同時該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稱,大眾集團將在歐洲建廠生產固態電池,並有望在2024-2025年間實現量產。

可見大眾集團在邁向電氣化的道路上,已經進行了諸多技術積累與研發,準確的說,繼“排放門”之後,大眾便意識到電氣化將是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過,在強大的技術矩陣展開前,現階段的MQB平臺,及其衍生出的純電車型,仍將是大眾踏進純電門檻的第一步。在車雲菌看來,作為“先頭部隊”,這些車型也將承擔市場反饋、驗證自身產品適應性等多項“試水”任務。

本期的主角——上汽大眾e-Lavida朗逸純電車型(以下簡稱朗逸純電),便是其中之一,選擇這款自2008年上市並屢創銷量佳績的老兵,以及相對容量更加可觀且競品較少的緊湊型轎車市場,或許也是拋磚引玉的重要一環。

關於電與駕駛感受

作為現款朗逸的純電動車型,朗逸純電同樣基於MQB平臺打造,不過動力系統換裝為額定功率、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別為85kW、100kW與290Nm的APP290動力電機,得益於高度集成化設計,電動機與單機減速器總重量僅為101kg。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需要說明的是,APP290殼體設計有環形冷卻水道,以保證電動機能夠長時間維持全功率輸出,不僅如此,其齒輪齒面加工精度達到了微米級,僅相當於人類髮絲直徑的1/60。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位於底部的電池包則為“土”字形結構,並採用寧德時代NCM523體系三元鋰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為120.8Wh/kg,總容量為38.1kWh,從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朗逸純電在NEDC工況下的續航里程可達278km。快充狀態下,將電量從30%充至80%僅需25分鐘,慢充充滿則需要5.5小時。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眾官方稱,該電池內部設計有安全塗層,在發生穿刺狀況時,高分子材料結構會在遇熱後發生改變並形成電阻,從而快速中斷“內短路”,已達到避免火災發生的目的。此外,電池包還進行了包含高溫高壓噴水等多項測試。

從當前狀態來看,朗逸純電在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續航”方面,表現算不上出眾,不過實車底盤仍較為平整,中間的電池部分對離地間隙影響不大。結合實際體驗,採用純電驅動且“加裝”電池包的朗逸純電,在車內空間方面與汽油版車型平起平坐。換言之,在MQB平臺技術背景下,消費者用車感受與續航里程需要彼此“照顧”。

行駛質感是優勢

誠然,續航里程算不上朗逸純電的亮點,但行駛質感足以展現“大眾”的功底,而這無疑是一款車型眾多競爭點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相比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紮實的底子,也是海外品牌與合資車企至今仍“有恃無恐”的原因之一。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單純從加速體驗來說,朗逸純電的發力稍遜於在售的280TSI車型,不過藉助電動機更加迅速的響應,以及較汽車版本少了一個“噪音源”,輕快、靜謐的出行體驗,可謂是朗逸純電的優勢之一。重點在於,該車的“電流聲”也難以察覺。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按照加速力道由強至弱,朗逸純電的三種駕駛模式依次為舒適、經濟和經濟+,且系統可根據當前駕駛模式以及空調等供電設備使用情況,自行核算、校準剩餘續航里程。需要說明的是,經濟+模式在削減加速表現的同時,還會停用空調製冷、加熱功能,以實現行駛里程的最大化。不過假如你更在意用車體驗的話,舒適模式才是最優選擇。

D擋下通過擋把的左右擺動,可實現能量回收系統0-3的四級可調,加之該車提供B擋(能量回收最大擋),朗逸純電的能量回收系統共有5個等級。其中0位系統關閉,鬆開電門踏步後沒有減速感,從1到“B”,能量回收時的拖曳感逐漸增強,兼顧了傳統汽車與純電車型的駕駛特徵。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當然,最驚豔的還是電門與能量回收系統相互轉換時的細節標定。準確的說,能量回收系統能夠在駕駛員減少電門踏板開度時介入工作,雖然算不上“單踏板”邏輯,但伴隨電門踏板開度的減小,能量回收產生的減速度頗為線性、細膩、易於控制,不得不說,對負向加速度增益的標定,朗逸純電優於車雲菌此前試駕過的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產品。

底盤調校同樣是朗逸純電的優勢。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從發動機+變速箱到電動機+電池包,為了平衡整車重量和重心變化,朗逸純電後懸掛並未採用汽油版的扭力樑半獨立結構,而是多連桿獨立懸掛,同時其前後重量分佈達到了50:50,簡言之,朗逸純電的操控表現,尤其是彎道靈活性方面,有實力超過自身的汽油版本,而實際體驗也確實如此。

當然,從軟中帶韌的懸掛調校,能夠過濾路面細碎、小幅的顛簸,同時駛過落差較大的路面,反饋給乘員的也只是彈韌而非惱人的衝擊感,不過高速駛過橋樑接縫或“坡峰”時,拋離感較為明顯。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此外,車雲菌認為朗逸純電的剎車踏板回饋稱不上完美,剎車踏板的前三分之一行程制動力不算明顯,考慮到該車型的定位,標定邏輯放在汽油版上“沒毛病”,但對於純電車型而言,鬆開電門的過程中,最先介入“制動”的是能量回收系統(假如該系統不處於關閉狀態),也就是說,在滑行過程中車輛自身會伴隨一定的負向加速度,而剎車踏板初段制動力偏弱的調校,很容易讓駕駛員感到制動力的“斷點”,且能量回收力度越大,這種落差就越明顯,需要消費者適應,也需要上汽大眾根據純電車型的特點進行優化。

不過,就整體表現而言,細節與行走機構的綜合調校,仍然是大眾,或者說合資、傳統車企的優勢,可電氣化並非“電動”那麼簡單,部分標定不僅要結合自身造車經驗,從差異點和應用場景出發更是關鍵。

所以,我認為電動車更需要數字化、網聯化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反觀朗逸純電的內飾,整體造型依舊是熟悉的配方,只是相比汽油版本,該車的儀表盤左右兩個“大圓”變為了輸出功率與時速表,底部的兩個“小圓”則分別為電機輸出狀態與電池電量顯示。除了中間行車電腦採用液晶屏顯示外,其餘均為傳統指針式儀表,便利性見仁見智,可車雲菌認為朗逸純電仍需引入更多的數字化元素。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車機和娛樂系統集成在8英寸觸屏內,除了可顯示當前車輛能耗、能量回收狀態等信息外,還支持CarPlay和百度CarLife等手機互聯功能,體驗方面與“大眾”家族的其他車型差異不大。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比如其中的導航功能在開啟路徑指引後,可在行車電腦顯示屏中呈現路徑提示信息,路線推薦與避開隧道等偏好設定,也與本品牌其他車型保持高度一致。可在我看來,純電動車需要也應該普及網聯化,並進行改變,聚焦以下方面:

1、導航界面沒有設計“搜索充電樁”等相應功能的入口;

2、導航系統暫不支持OTA升級,“新增”的充電樁很難第一時間進入你的車機導航中,即便連接手機WIFI熱點,也無法進行在線搜索,更不用說查詢充電站充電樁數量與使用情況了;

3、假如以“充電站”為關鍵詞檢索,對應充電站的信息仍不夠具體,要知道,部分公共充電設施大概率位於地下停車場內,所以對信息的詳細程度要求更高;

綜上所述,從汽油車變為電動車,車機系統的諸多細節與服務的全面性,也會遇到新的挑戰,這便是“油車思維造電車”的侷限性,同時網聯以及智能化,對於電動車而言,其實更加重要。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除了儀表盤外,朗逸純電在擋把左側還增加了行車提示音開關,用於告知周邊行人車輛的臨近,同時後排空調吹風口下方也保留了雙USB接口設計,駕乘與用車感受和汽油版持平。

細節與本土化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朗逸純電的外觀設計與汽油版車型如出一轍,C形日間行車燈可謂是大眾家族純電車型的標誌性元素,同時進氣格柵也採用了鍍鉻+車身同色飾條的搭配方案,較汽油版更加精緻。頭燈則為LED光源,並提供自動啟閉功能,前翼子板處設計有e-Lavida專屬銘牌。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除了軸距從汽油版的2688mm改為2680mm外,側面造型與長寬高尺寸與常規車型沒有差別。值得一提的是,廠方工作人員稱,朗逸純電兩側縱梁(門檻內側)等處,不僅進行了材料強化,內部還增加了支撐件,以削減側向撞擊對電池包的傷害。至於車尾,我不說,各位看官會發現後保險槓鍍鉻飾條取消了矩形仿尾喉設計嗎?

"

今年6月,大眾APP290動力電機與DQ400e混合動力變速箱,在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天津)有限公司實現本土化生產。

近日,有外媒稱,未來大眾將把投資重點放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並表示插電式混動車型只是向純電過渡的橋樑,而9月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基於MEB專用純電平臺打造的I.D.3量產版,也將揭開最後的神祕面紗。

重點在於,大眾集團已向Quantum Scape注資一億美元用於開發固態電池,同時該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稱,大眾集團將在歐洲建廠生產固態電池,並有望在2024-2025年間實現量產。

可見大眾集團在邁向電氣化的道路上,已經進行了諸多技術積累與研發,準確的說,繼“排放門”之後,大眾便意識到電氣化將是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過,在強大的技術矩陣展開前,現階段的MQB平臺,及其衍生出的純電車型,仍將是大眾踏進純電門檻的第一步。在車雲菌看來,作為“先頭部隊”,這些車型也將承擔市場反饋、驗證自身產品適應性等多項“試水”任務。

本期的主角——上汽大眾e-Lavida朗逸純電車型(以下簡稱朗逸純電),便是其中之一,選擇這款自2008年上市並屢創銷量佳績的老兵,以及相對容量更加可觀且競品較少的緊湊型轎車市場,或許也是拋磚引玉的重要一環。

關於電與駕駛感受

作為現款朗逸的純電動車型,朗逸純電同樣基於MQB平臺打造,不過動力系統換裝為額定功率、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別為85kW、100kW與290Nm的APP290動力電機,得益於高度集成化設計,電動機與單機減速器總重量僅為101kg。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需要說明的是,APP290殼體設計有環形冷卻水道,以保證電動機能夠長時間維持全功率輸出,不僅如此,其齒輪齒面加工精度達到了微米級,僅相當於人類髮絲直徑的1/60。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位於底部的電池包則為“土”字形結構,並採用寧德時代NCM523體系三元鋰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為120.8Wh/kg,總容量為38.1kWh,從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朗逸純電在NEDC工況下的續航里程可達278km。快充狀態下,將電量從30%充至80%僅需25分鐘,慢充充滿則需要5.5小時。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眾官方稱,該電池內部設計有安全塗層,在發生穿刺狀況時,高分子材料結構會在遇熱後發生改變並形成電阻,從而快速中斷“內短路”,已達到避免火災發生的目的。此外,電池包還進行了包含高溫高壓噴水等多項測試。

從當前狀態來看,朗逸純電在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續航”方面,表現算不上出眾,不過實車底盤仍較為平整,中間的電池部分對離地間隙影響不大。結合實際體驗,採用純電驅動且“加裝”電池包的朗逸純電,在車內空間方面與汽油版車型平起平坐。換言之,在MQB平臺技術背景下,消費者用車感受與續航里程需要彼此“照顧”。

行駛質感是優勢

誠然,續航里程算不上朗逸純電的亮點,但行駛質感足以展現“大眾”的功底,而這無疑是一款車型眾多競爭點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相比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紮實的底子,也是海外品牌與合資車企至今仍“有恃無恐”的原因之一。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單純從加速體驗來說,朗逸純電的發力稍遜於在售的280TSI車型,不過藉助電動機更加迅速的響應,以及較汽車版本少了一個“噪音源”,輕快、靜謐的出行體驗,可謂是朗逸純電的優勢之一。重點在於,該車的“電流聲”也難以察覺。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按照加速力道由強至弱,朗逸純電的三種駕駛模式依次為舒適、經濟和經濟+,且系統可根據當前駕駛模式以及空調等供電設備使用情況,自行核算、校準剩餘續航里程。需要說明的是,經濟+模式在削減加速表現的同時,還會停用空調製冷、加熱功能,以實現行駛里程的最大化。不過假如你更在意用車體驗的話,舒適模式才是最優選擇。

D擋下通過擋把的左右擺動,可實現能量回收系統0-3的四級可調,加之該車提供B擋(能量回收最大擋),朗逸純電的能量回收系統共有5個等級。其中0位系統關閉,鬆開電門踏步後沒有減速感,從1到“B”,能量回收時的拖曳感逐漸增強,兼顧了傳統汽車與純電車型的駕駛特徵。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當然,最驚豔的還是電門與能量回收系統相互轉換時的細節標定。準確的說,能量回收系統能夠在駕駛員減少電門踏板開度時介入工作,雖然算不上“單踏板”邏輯,但伴隨電門踏板開度的減小,能量回收產生的減速度頗為線性、細膩、易於控制,不得不說,對負向加速度增益的標定,朗逸純電優於車雲菌此前試駕過的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產品。

底盤調校同樣是朗逸純電的優勢。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從發動機+變速箱到電動機+電池包,為了平衡整車重量和重心變化,朗逸純電後懸掛並未採用汽油版的扭力樑半獨立結構,而是多連桿獨立懸掛,同時其前後重量分佈達到了50:50,簡言之,朗逸純電的操控表現,尤其是彎道靈活性方面,有實力超過自身的汽油版本,而實際體驗也確實如此。

當然,從軟中帶韌的懸掛調校,能夠過濾路面細碎、小幅的顛簸,同時駛過落差較大的路面,反饋給乘員的也只是彈韌而非惱人的衝擊感,不過高速駛過橋樑接縫或“坡峰”時,拋離感較為明顯。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此外,車雲菌認為朗逸純電的剎車踏板回饋稱不上完美,剎車踏板的前三分之一行程制動力不算明顯,考慮到該車型的定位,標定邏輯放在汽油版上“沒毛病”,但對於純電車型而言,鬆開電門的過程中,最先介入“制動”的是能量回收系統(假如該系統不處於關閉狀態),也就是說,在滑行過程中車輛自身會伴隨一定的負向加速度,而剎車踏板初段制動力偏弱的調校,很容易讓駕駛員感到制動力的“斷點”,且能量回收力度越大,這種落差就越明顯,需要消費者適應,也需要上汽大眾根據純電車型的特點進行優化。

不過,就整體表現而言,細節與行走機構的綜合調校,仍然是大眾,或者說合資、傳統車企的優勢,可電氣化並非“電動”那麼簡單,部分標定不僅要結合自身造車經驗,從差異點和應用場景出發更是關鍵。

所以,我認為電動車更需要數字化、網聯化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反觀朗逸純電的內飾,整體造型依舊是熟悉的配方,只是相比汽油版本,該車的儀表盤左右兩個“大圓”變為了輸出功率與時速表,底部的兩個“小圓”則分別為電機輸出狀態與電池電量顯示。除了中間行車電腦採用液晶屏顯示外,其餘均為傳統指針式儀表,便利性見仁見智,可車雲菌認為朗逸純電仍需引入更多的數字化元素。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車機和娛樂系統集成在8英寸觸屏內,除了可顯示當前車輛能耗、能量回收狀態等信息外,還支持CarPlay和百度CarLife等手機互聯功能,體驗方面與“大眾”家族的其他車型差異不大。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比如其中的導航功能在開啟路徑指引後,可在行車電腦顯示屏中呈現路徑提示信息,路線推薦與避開隧道等偏好設定,也與本品牌其他車型保持高度一致。可在我看來,純電動車需要也應該普及網聯化,並進行改變,聚焦以下方面:

1、導航界面沒有設計“搜索充電樁”等相應功能的入口;

2、導航系統暫不支持OTA升級,“新增”的充電樁很難第一時間進入你的車機導航中,即便連接手機WIFI熱點,也無法進行在線搜索,更不用說查詢充電站充電樁數量與使用情況了;

3、假如以“充電站”為關鍵詞檢索,對應充電站的信息仍不夠具體,要知道,部分公共充電設施大概率位於地下停車場內,所以對信息的詳細程度要求更高;

綜上所述,從汽油車變為電動車,車機系統的諸多細節與服務的全面性,也會遇到新的挑戰,這便是“油車思維造電車”的侷限性,同時網聯以及智能化,對於電動車而言,其實更加重要。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除了儀表盤外,朗逸純電在擋把左側還增加了行車提示音開關,用於告知周邊行人車輛的臨近,同時後排空調吹風口下方也保留了雙USB接口設計,駕乘與用車感受和汽油版持平。

細節與本土化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朗逸純電的外觀設計與汽油版車型如出一轍,C形日間行車燈可謂是大眾家族純電車型的標誌性元素,同時進氣格柵也採用了鍍鉻+車身同色飾條的搭配方案,較汽油版更加精緻。頭燈則為LED光源,並提供自動啟閉功能,前翼子板處設計有e-Lavida專屬銘牌。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除了軸距從汽油版的2688mm改為2680mm外,側面造型與長寬高尺寸與常規車型沒有差別。值得一提的是,廠方工作人員稱,朗逸純電兩側縱梁(門檻內側)等處,不僅進行了材料強化,內部還增加了支撐件,以削減側向撞擊對電池包的傷害。至於車尾,我不說,各位看官會發現後保險槓鍍鉻飾條取消了矩形仿尾喉設計嗎?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不過交流慢充和直流快充接口仍位於常規車型的加油口處,車雲菌在查找充電樁並打算充電時發現,由於帶有充電裝置的停車位多采用縱向停放的方案,且充電口至車尾仍存“可用距離”,朗逸純電有概率面臨電纜不夠長,造成無法充電的窘況。

假如充電口能夠設計在車頭或車尾處,壁掛式充電裝置的電纜線長度便富富有餘了,所以本土化也是海外品牌及合資車企投放純電產品前必須做的功課,畢竟在中國有私家車庫的是少數,住在老舊小區無法安裝個人充電樁的用戶也大有人在。

車雲小結:

"

今年6月,大眾APP290動力電機與DQ400e混合動力變速箱,在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天津)有限公司實現本土化生產。

近日,有外媒稱,未來大眾將把投資重點放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並表示插電式混動車型只是向純電過渡的橋樑,而9月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基於MEB專用純電平臺打造的I.D.3量產版,也將揭開最後的神祕面紗。

重點在於,大眾集團已向Quantum Scape注資一億美元用於開發固態電池,同時該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稱,大眾集團將在歐洲建廠生產固態電池,並有望在2024-2025年間實現量產。

可見大眾集團在邁向電氣化的道路上,已經進行了諸多技術積累與研發,準確的說,繼“排放門”之後,大眾便意識到電氣化將是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過,在強大的技術矩陣展開前,現階段的MQB平臺,及其衍生出的純電車型,仍將是大眾踏進純電門檻的第一步。在車雲菌看來,作為“先頭部隊”,這些車型也將承擔市場反饋、驗證自身產品適應性等多項“試水”任務。

本期的主角——上汽大眾e-Lavida朗逸純電車型(以下簡稱朗逸純電),便是其中之一,選擇這款自2008年上市並屢創銷量佳績的老兵,以及相對容量更加可觀且競品較少的緊湊型轎車市場,或許也是拋磚引玉的重要一環。

關於電與駕駛感受

作為現款朗逸的純電動車型,朗逸純電同樣基於MQB平臺打造,不過動力系統換裝為額定功率、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別為85kW、100kW與290Nm的APP290動力電機,得益於高度集成化設計,電動機與單機減速器總重量僅為101kg。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需要說明的是,APP290殼體設計有環形冷卻水道,以保證電動機能夠長時間維持全功率輸出,不僅如此,其齒輪齒面加工精度達到了微米級,僅相當於人類髮絲直徑的1/60。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位於底部的電池包則為“土”字形結構,並採用寧德時代NCM523體系三元鋰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為120.8Wh/kg,總容量為38.1kWh,從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朗逸純電在NEDC工況下的續航里程可達278km。快充狀態下,將電量從30%充至80%僅需25分鐘,慢充充滿則需要5.5小時。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眾官方稱,該電池內部設計有安全塗層,在發生穿刺狀況時,高分子材料結構會在遇熱後發生改變並形成電阻,從而快速中斷“內短路”,已達到避免火災發生的目的。此外,電池包還進行了包含高溫高壓噴水等多項測試。

從當前狀態來看,朗逸純電在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續航”方面,表現算不上出眾,不過實車底盤仍較為平整,中間的電池部分對離地間隙影響不大。結合實際體驗,採用純電驅動且“加裝”電池包的朗逸純電,在車內空間方面與汽油版車型平起平坐。換言之,在MQB平臺技術背景下,消費者用車感受與續航里程需要彼此“照顧”。

行駛質感是優勢

誠然,續航里程算不上朗逸純電的亮點,但行駛質感足以展現“大眾”的功底,而這無疑是一款車型眾多競爭點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相比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紮實的底子,也是海外品牌與合資車企至今仍“有恃無恐”的原因之一。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單純從加速體驗來說,朗逸純電的發力稍遜於在售的280TSI車型,不過藉助電動機更加迅速的響應,以及較汽車版本少了一個“噪音源”,輕快、靜謐的出行體驗,可謂是朗逸純電的優勢之一。重點在於,該車的“電流聲”也難以察覺。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按照加速力道由強至弱,朗逸純電的三種駕駛模式依次為舒適、經濟和經濟+,且系統可根據當前駕駛模式以及空調等供電設備使用情況,自行核算、校準剩餘續航里程。需要說明的是,經濟+模式在削減加速表現的同時,還會停用空調製冷、加熱功能,以實現行駛里程的最大化。不過假如你更在意用車體驗的話,舒適模式才是最優選擇。

D擋下通過擋把的左右擺動,可實現能量回收系統0-3的四級可調,加之該車提供B擋(能量回收最大擋),朗逸純電的能量回收系統共有5個等級。其中0位系統關閉,鬆開電門踏步後沒有減速感,從1到“B”,能量回收時的拖曳感逐漸增強,兼顧了傳統汽車與純電車型的駕駛特徵。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當然,最驚豔的還是電門與能量回收系統相互轉換時的細節標定。準確的說,能量回收系統能夠在駕駛員減少電門踏板開度時介入工作,雖然算不上“單踏板”邏輯,但伴隨電門踏板開度的減小,能量回收產生的減速度頗為線性、細膩、易於控制,不得不說,對負向加速度增益的標定,朗逸純電優於車雲菌此前試駕過的自主品牌或“新勢力”產品。

底盤調校同樣是朗逸純電的優勢。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從發動機+變速箱到電動機+電池包,為了平衡整車重量和重心變化,朗逸純電後懸掛並未採用汽油版的扭力樑半獨立結構,而是多連桿獨立懸掛,同時其前後重量分佈達到了50:50,簡言之,朗逸純電的操控表現,尤其是彎道靈活性方面,有實力超過自身的汽油版本,而實際體驗也確實如此。

當然,從軟中帶韌的懸掛調校,能夠過濾路面細碎、小幅的顛簸,同時駛過落差較大的路面,反饋給乘員的也只是彈韌而非惱人的衝擊感,不過高速駛過橋樑接縫或“坡峰”時,拋離感較為明顯。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此外,車雲菌認為朗逸純電的剎車踏板回饋稱不上完美,剎車踏板的前三分之一行程制動力不算明顯,考慮到該車型的定位,標定邏輯放在汽油版上“沒毛病”,但對於純電車型而言,鬆開電門的過程中,最先介入“制動”的是能量回收系統(假如該系統不處於關閉狀態),也就是說,在滑行過程中車輛自身會伴隨一定的負向加速度,而剎車踏板初段制動力偏弱的調校,很容易讓駕駛員感到制動力的“斷點”,且能量回收力度越大,這種落差就越明顯,需要消費者適應,也需要上汽大眾根據純電車型的特點進行優化。

不過,就整體表現而言,細節與行走機構的綜合調校,仍然是大眾,或者說合資、傳統車企的優勢,可電氣化並非“電動”那麼簡單,部分標定不僅要結合自身造車經驗,從差異點和應用場景出發更是關鍵。

所以,我認為電動車更需要數字化、網聯化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反觀朗逸純電的內飾,整體造型依舊是熟悉的配方,只是相比汽油版本,該車的儀表盤左右兩個“大圓”變為了輸出功率與時速表,底部的兩個“小圓”則分別為電機輸出狀態與電池電量顯示。除了中間行車電腦採用液晶屏顯示外,其餘均為傳統指針式儀表,便利性見仁見智,可車雲菌認為朗逸純電仍需引入更多的數字化元素。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車機和娛樂系統集成在8英寸觸屏內,除了可顯示當前車輛能耗、能量回收狀態等信息外,還支持CarPlay和百度CarLife等手機互聯功能,體驗方面與“大眾”家族的其他車型差異不大。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比如其中的導航功能在開啟路徑指引後,可在行車電腦顯示屏中呈現路徑提示信息,路線推薦與避開隧道等偏好設定,也與本品牌其他車型保持高度一致。可在我看來,純電動車需要也應該普及網聯化,並進行改變,聚焦以下方面:

1、導航界面沒有設計“搜索充電樁”等相應功能的入口;

2、導航系統暫不支持OTA升級,“新增”的充電樁很難第一時間進入你的車機導航中,即便連接手機WIFI熱點,也無法進行在線搜索,更不用說查詢充電站充電樁數量與使用情況了;

3、假如以“充電站”為關鍵詞檢索,對應充電站的信息仍不夠具體,要知道,部分公共充電設施大概率位於地下停車場內,所以對信息的詳細程度要求更高;

綜上所述,從汽油車變為電動車,車機系統的諸多細節與服務的全面性,也會遇到新的挑戰,這便是“油車思維造電車”的侷限性,同時網聯以及智能化,對於電動車而言,其實更加重要。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除了儀表盤外,朗逸純電在擋把左側還增加了行車提示音開關,用於告知周邊行人車輛的臨近,同時後排空調吹風口下方也保留了雙USB接口設計,駕乘與用車感受和汽油版持平。

細節與本土化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朗逸純電的外觀設計與汽油版車型如出一轍,C形日間行車燈可謂是大眾家族純電車型的標誌性元素,同時進氣格柵也採用了鍍鉻+車身同色飾條的搭配方案,較汽油版更加精緻。頭燈則為LED光源,並提供自動啟閉功能,前翼子板處設計有e-Lavida專屬銘牌。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除了軸距從汽油版的2688mm改為2680mm外,側面造型與長寬高尺寸與常規車型沒有差別。值得一提的是,廠方工作人員稱,朗逸純電兩側縱梁(門檻內側)等處,不僅進行了材料強化,內部還增加了支撐件,以削減側向撞擊對電池包的傷害。至於車尾,我不說,各位看官會發現後保險槓鍍鉻飾條取消了矩形仿尾喉設計嗎?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不過交流慢充和直流快充接口仍位於常規車型的加油口處,車雲菌在查找充電樁並打算充電時發現,由於帶有充電裝置的停車位多采用縱向停放的方案,且充電口至車尾仍存“可用距離”,朗逸純電有概率面臨電纜不夠長,造成無法充電的窘況。

假如充電口能夠設計在車頭或車尾處,壁掛式充電裝置的電纜線長度便富富有餘了,所以本土化也是海外品牌及合資車企投放純電產品前必須做的功課,畢竟在中國有私家車庫的是少數,住在老舊小區無法安裝個人充電樁的用戶也大有人在。

車雲小結:

科技測丨朗逸純電,技術大眾的“拋磚引玉”?

作為上汽大眾基於現階段技術體系打造的純電車型,朗逸純電在行駛質感和駕乘空間方面等方面值得肯定,考慮到“優享版”當前15.89萬元的預售價,上市後的直接競品將鎖定在東風日產軒逸·純電上,結合後者15.9萬元的補貼後起售價,“朗逸”和“軒逸”又一次旗鼓相當。在我看來,上汽大眾的品牌優勢或許能幫朗逸純電形成一定優勢。

不過以當前國內市場主流純電車型來看,陣容頗為強大的自主品牌實力也不容小覷,畢竟在動輒400-500km續航里程的時代,“278”真的不搶眼,何況自主品牌在網聯化和智能化方面起步更早動作更快呢。

當然,上汽大眾MEB工廠完工在即,適配該純電平臺的APP310電機,也將於2020年9月在華投產,加之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Frank Engel博士稱曾表示,2020年大眾計劃在中國交付40萬輛新能源汽車,種種跡象表明,大眾在華的純電矩陣即將展開,而包含I.D.3和Q4 e-tron在內的新品也將登陸中國。

眼下,基於MQB平臺衍生出的純電車型,仍具有一定試水目的,其中不僅包含市場和用戶層面,整車生產、售後服務甚至對供應鏈體系的“考察”也頗為重要,同時在MEB真正做到親民化之前,“MQB們”或仍是大眾及其在華合資公司攻佔市場的主力軍。

從觸電到全方位智能化觸電,朗逸純電的拋磚引玉會不會給我們更多期待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