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翻譯學院:創一流民辦高校切實提升人才培養水平

大學 經濟 建築 教育 陝西省教育廳 陝西省教育廳 2017-11-02

風雨兼程三十載,桃李芳菲遍九州。創辦於1987年10月的西安翻譯學院與黨和國家的事業同呼吸、共命運,秉承“讀書、做人、變革、奮進”的校訓,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辦學以教師為本,教學以學生為本”的辦學理念;堅持“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科研促校、特色興校”辦學思路;堅持“不以營利為目的,取之於學,用之於學”公益性辦學原則;堅持以“高尚教育”為引領,潛心教書,樂育良才,為國家培養輸送了近20萬名應用型人才,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知識貢獻,學校也發展成為一所具有重要影響和鮮明特色的民辦大學。

三十載穿荊度棘,艱苦創業;三十年薪火相傳,自強不息;學校從一個助學機構發展成為一所新建民辦本科大學。三十載闊步前行,勤耕不輟;三十年砥礪奮進,碩果累累。從1987年到2017年,經過幾代人的前仆後繼、繼往開來、艱苦奮鬥、改革創新,學校實現了跨越發展,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業績。

西安翻譯學院:創一流民辦高校切實提升人才培養水平

1993年10月,西安翻譯學院買下國營西安第一鐘錶機械廠舊址,在全國率先打破了民辦學校靠租賃為主的初級辦學格局

西安翻譯學院的前身可以追溯至1985年秋由丁祖詒先生創辦的“西安外國語聯合培訓部”。以此為始,歷經兩年多的艱辛努力,培訓部成效初顯。1987年10月,經由陝西省高教局批准,“西安翻譯培訓學院”正式成立。學校實現了由“培訓班”“培訓部”到“培訓學院”的轉變。

2000年6月,學校被批准為具有高等專科學歷證書頒發資格的普通高校,更名為西安翻譯職業學院。自此,學校實現了由原有的以單純招錄自考生為主的助學教育到納入國家統招計劃辦學體制的根本性轉變。2005年5月,在“西安翻譯職業學院”的基礎上,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學校正式成為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民辦高校。歷經四年的本科教育發展, 2009年,學校被陝西省學位辦批准為學士學位授予權單位。

西安翻譯學院:創一流民辦高校切實提升人才培養水平

終南山下的西安翻譯學院大學城

三十年的辦學實踐,西安翻譯學院形成了“敢為人先、無私奉獻、愛生如子、厚德敦行”的西譯精神。學校辦學者倡導“高尚教育”“讓無助者有助,讓有志者成才,讓奮進者輝煌”,提出並積極實踐複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並實踐準軍事化嚴格管理模式,提出建設“全國一流民辦本科高校”,創“東方哈佛”的夢想。

三十年來,西安翻譯學院從零起步,靠以學養學,為國家積累了15億元固定資產。目前,在校生20000餘名,校園佔地面積20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50萬㎡,有專任教師1051人。學校下設11個二級學院3個教學部。

——明確方向,不斷豐富教育內涵。三十年來,學校逐漸明確了辦學方向,形成了“立足西安,服務陝西,輻射周邊,面向地方,服務基層,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以本科教育為主,兼顧高職教育,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辦學定位。學校不斷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逐步形成了“外語+專業+現代技能”和“專業+外語+現代技能”的複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了“準軍事化”與個性發展相結合的學生嚴格管理模式;2003年,學校創新出了挑戰傳統學歷觀的“無學歷專才”培養模式,作為試驗田,即從每年的計劃外新生中選擇100名學生實施全外語環境準同聲傳譯專門教育,經過多年的實踐,學生屢屢在全國外語大賽中獲獎;學校啟動了卓越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推出了卓越翻譯人才培養計劃、卓越社會工作人才培養計劃。

——穩定辦學規模,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多年來,西安翻譯學院的經費來源主要依靠學生的學費,生源數量一度達到4萬人。2005年升格為本科後,學校的工作重心從規模發展轉向內涵發展,適當壓縮辦學規模,提出了實施民辦高校“相對優質生源”策略,學生數量控制在3萬人以下。從2008年開始,學校壓縮了計劃外招生數量,並且將省內部分統招本科招生納入二本批次,2009年,陝西省內全部本科計劃納入二本批次招生,生源質量得到了較大提高。學校專注於教學質量的提高,教風、學風、校風良好,一度得到了“學在西譯”的讚譽。基於此,學校2006年順利通過了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2009年獲得了學士學位授予權,2013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14年成為陝西省首批轉型發展試點院校。

——加強學科專業建設,提升科研能力。學校升格為本科高校,非常重視學科專業建設和教師科研能力的提高,先後出臺了《西安翻譯學院“十二五”學科專業建設規劃》《西安翻譯學院學科專業建設中長期建設規劃(2013-2020年)》《西安翻譯學院科研能力提升計劃》,形成了文、經、管、工、藝、法、醫、教育8大學科,開設本科專業36個,高職專業24個。國家級、省級科研立項220項,教師發表論文、出版專著3486件。科研能力在不斷提高。

——不斷深化改革,切實提高管理水平。辦學過程中,學校不斷推進改革。2014年,根據生源狀況,學校決定停招自考,集中精力,辦好本、專科學歷教育和網絡繼續教育,結束了歷經20餘年的助學教育形式。學校結合本科評估專家的反饋意見,為充分發揮民辦高校在體制和機制上的優勢點,理順關係,整合資源,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人事及體制機制改革,形成了“機構精簡,人員精幹,幹部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的管理體制和機制。學校還在全國民辦高校中率先探索建立了舉辦者擁有法人財產權和監督權、董事會擁有決策權、校務會擁有辦學管理權、校黨委發揮政治核心和監督保障作用的“四位一體”現代大學治理結構。

西安翻譯學院:創一流民辦高校切實提升人才培養水平

西安翻譯學院自2009年起一直堅持的“萬人晨讀”

——紮實推進“質量工程”建設,人才培養質量成效顯著。學校積極開展國家級、省級和院級三位一體的“質量工程”項目建設,先後啟動了教學質量提升工程、人才強校工程、科研興校工程、大學生綜合素質訓練工程、校園文化建設工程、大學生創新創業工程。先後獲批省級一流建設專業1個、一流建設培育專業4個、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5門、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1個,現有省級教學成果獎5項,省級優秀教材6部。學校每年400餘場的學術及團學活動,學生綜合素質提升,適應能力較強。連續多年來,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5%左右。近幾年來,學生在世界青少年模擬聯合國大賽、中央電視臺“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中國青少年英語能力大賽、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全國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大賽、全國普通高校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等各類賽事活動中先後獲得獎項400餘項,其中全國性獎100餘項,其中有5名學生因為在國家級大賽中奪冠而獲得隨同國家領導人出訪的資格。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隊伍結構。學校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注重對教師教學水平與業務能力的培養。堅持“引、培、用”結合的原則,成立了“西安翻譯學院教師發展中心”,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尤其是“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多年來,共引進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256人,其中教授107人,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331人,其中博士29人。現有省級教學團隊6個,省級教學名師6人。建成校級教學團隊21個,評選校級教學名師22名、校級中青年骨幹教師71名,校級科研先進個人及科研骨幹教師42名。

——教學條件不斷改善,數字化校園建設成績顯著。學校堅持“取之於學,用之於學”,把學費全部用於教學和教學設施建設上。基礎設施建設成就顯著。學校從租賃校舍開始逐步過渡到自有校園。在購買廢棄的廠房後進行了大面積改造,連續十多年,幾乎拆除了所有的舊廠房,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宏偉壯麗的新教學樓。三十年來,建築面積達到50萬平方米,投入資金10多億元。尤其是2011年投資1.5億元建成的3.5萬平方米,融實驗、辦公為一體、功能齊全的標誌性建築——科技樓,內含包括同聲傳譯實驗室在內的近百個實驗室,達到了省內先進水平。學校還將投資5.6億元,在西安市高新開發區科技創新產業中心建設佔地面積約10.16畝(6773.37平米)、建築面積4萬多平米的大學園區。很好地滿足了學生的實踐、實訓、實習需求。

——加強對外交流,開拓辦學視野。學校堅持開放辦學,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多年來,先後與美國、英國、加拿大、韓國、日本及香港等國(境)外十幾所院校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係。先後有德國、美國、韓國等國家100餘名留學生來校就讀。近年來,學校有數十名教師、學生赴國(境)外攻讀碩士學位、做訪問學者或國家公派留學,尤其是2014年下半年,學校派出了16名教師赴加拿大菲沙河谷大學進行了為期8周的學習進修;學校從2007年起啟動了學生暑期赴美帶薪實習項目,累計有1000多名學生得到了鍛鍊與提高的機會。廣泛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大大提高了該院辦學的國際化程度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2016年6月,該院還承辦了第八屆亞太翻譯論壇分論壇,進一步拓寬了學校辦學的事業,增強了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學校還先後與西北大學、解放軍西安通信學院簽訂了對口幫扶協議,對學校的發展起到了極大地推動作用。

三十載櫛風沐雨,滄桑砥礪;三十載勵精圖治,德業日新。而立之年的西安翻譯學院堅定不移地走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品牌發展、融合發展之路,大力推進“雙一流”建設和“具有地方示範作用一流民辦大學”建設。把學校建設成為更具創新思維、更具國際視野、更具人文底蘊、更具現代藝術的民辦高等學府。學校將進一步立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全面實行創新引領,積極藉助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藉助高新區大學創新產業園,全心培養創新拔尖和應用型人才,努力創造高水平的教學科研成果;全面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藉助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堅持走國際化辦學道路,不斷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使學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顯著提升;進一步深厚人文底蘊,實行“人才引領”工程,通過持續的“終南學者”“首席教授”等的引進和青年骨幹教師的培養,讓西譯的人文之光持久照耀;進一步引入“現代元素”,加快推進校園環境的綜合提升,實現“大樓工程”與“大師工程”雙管齊下,使校園環境更具現代藝術,更加彰顯“而立西譯”的獨特風韻與魅力。

掃一掃分享本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