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趙藏庫

寫在前面

神劍勁旅,執掌長纓舞九天。

從盧溝橋邊的第一個營地到崇山峻嶺中的第一座導彈陣地,從戈壁大漠的第一聲轟鳴到實彈演習的第一次初試鋒芒,在新中國蹣跚起步的艱難歲月裡,戰略導彈部隊建設破冰開河,鑄就了“國之重器”,為中華民族挺起了“鋼鐵脊樑”。

一支堪比古希臘神話“達摩克利斯之劍”的戰略鐵拳鍛造史,就是一部英烈的犧牲奉獻史。

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一位56年前倒在導彈發射架前、逝後骨灰被“破格”安放八寶山革命公墓的普通戰士浮現在我們眼前。

(一)

1963年金秋的一個傍晚,西北某戈壁,落日的霞光映紅了千古荒原,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枚戰略導彈進入實彈發射倒計時!

指揮員在地下指揮所裡發出了沉著而果斷的指令:“起豎導彈!”

當導彈仰成45度角時突然停住,指揮員大聲詢問:“第一號手!怎麼回事?”

目光聚集處,一名年輕的戰士蠟黃的臉上沁滿豆大的汗珠,脊背的軍裝已被汗水浸溼,高大瘦削的身軀斜倚在操縱檯前,雙手緊緊把握著操縱桿。

聽到了指揮員的呼喚,他一個激靈醒過神來,緊了緊腰帶用深沉而又堅定的聲音回答:“第一號手在……”

導彈又繼續崛起,最終穩穩地矗立在基座上,像一柄刺破青天的利劍直指雲霄。

“點火!”巨龍噴吐著火紅的烈焰,挾著苦難和歡欣向遙遠的蒼穹飛去。

正當在場的所有人都在為發射成功而歡呼雀躍、擁抱流淚時,這名年輕的戰士卻倒在了發射陣地上……

他隨即被送往西安第四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在軍委首長的親切關懷下,很快又轉至北京解放軍第301醫院,被確診為癌症晚期,雖全力救治,但最終還是未能挽留住這顆閃亮的星辰。

這名年輕的士兵,名叫趙倉庫,時任原炮兵特種部隊某營二連一排發射班導彈起豎車一號手,1963年12月18日病逝於北京。

我們的故事,便要從這一刻講起。

(二)

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趙倉庫的英雄壯舉進入了我們的視線。

然而,由於年代久遠,部隊多次移防整編,加之部隊嚴格的保密要求,許多歷史資料無從查找,目前掌握的僅限於一些媒體多年前發表的事蹟片斷,以及內部書刊編印的簡要介紹。為挖掘更多雪藏的趙倉庫鮮為人知的故事、還原他的形象,記者踏上了曲折的尋訪之路。

我們的第一站是位於北京西郊的八寶山革命公墓,這裡安眠著無數英雄志士。

就在我們準備出發之際,一盆涼水澆了過來。一位電視記者告訴我們,十多年前,他們在做一檔節目時,曾經在八寶山找了幾個來回,也沒有發現趙倉庫的蹤影。

我們還是如期來到了八寶山。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我們在電腦查詢系統輸入姓名檢索,結果一無所獲。

管理人員解釋:八寶山革命公墓的電腦系統完整地記錄了所有在此安放的逝者信息,電腦裡沒有,很可能就不在這裡了,建議我們到不遠處的八寶山人民公墓骨灰堂、老山骨灰堂找找看。

我們黯然返回後,一位同志的一番話更令我們失望:“我看到的‘趙倉庫’都是帶有文學色彩的人物形象,會不會他只是作家筆下塑造的那一代導彈人群體形象的化身?”

到底是線索有誤,還是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隱沒了什麼?這個問題仿若一塊巨石,壓在了我們心底。

(三)

事情很快就有了轉機。

在瞭解到我們正在尋找趙倉庫的消息後,一位軍史專家主動給我們打來電話,告訴我們多年前他在整理撰寫戰略導彈部隊雛形——原軍委炮兵某導彈發射營發展史時,曾經在南國某烈士陵園發現了一位名叫“趙藏庫”的烈士,他的基本情況和我們要找的人高度相似。

不僅如此,我們還在戰略導彈部隊第一代創業者高同聲中將所著《起舞東風——中國戰略導彈部隊初創紀實》一書中找到佐證:“首次發射‘爭氣彈’,這支部隊還付出了戰士生命的代價……趙藏庫為導彈部隊建設獻出了年輕寶貴的生命。由於當時特殊的保密要求,他的事蹟還無法宣傳。後來,趙藏庫的骨灰被特批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事不宜遲,我們立即撥通了這支部隊宣傳部門的電話,對方第一時間驅車趕往陵園,很快發來了照片和文字:

趙藏庫,1941年5月16日出生,1959年1月入伍,原炮兵特種部隊某營二連一排發射班導彈起豎車一號手,1960年11月入黨,同年底榮立三等功……

寥寥數語,聊勝於無。

“趙藏庫”就是“趙倉庫”嗎?直覺告訴我們這就是同一個人,但為什麼一個人有兩個名字呢?

經人介紹,我們找到了曾任南方某軍分區政委的趙福瑞,他曾和趙倉庫同期當兵。

幾經周折,我們聯繫上趙老。提起趙倉庫,電話那一端的他激動不已,講起故事滔滔不絕,他精彩敘述了與趙倉庫一起戰鬥的精彩故事,並提供了一些重要線索,趙倉庫的形象在我們頭腦中逐漸鮮活起來。

(四)

1941年5月,趙倉庫出生於河北省安平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8歲那年,他告別家人,參軍入伍,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子弟兵。

因為個子大、力氣大、飯量大,戰友們親切地稱呼這位魁梧壯實、質樸憨厚的農民兒子為“趙三大”。

部隊進駐大西北執行我國第一枚地地導彈發射任務之後,在“風吹石頭跑,遍地不長草”的戈壁大漠,官兵克服缺少教材、器材和人才的困境,用蘿蔔刻成元器件,用白鐵皮敲成仿真導彈模型和發控臺,用麻繩製成電纜線,苦練技能。

時值國內經濟困難時期,大家常常吃野菜、喝稀粥,為了讓戰友們多吃點,往常一頓能吃五六個饅頭的趙倉庫只吃一個,常常餓著肚子參加訓練執勤。

一次,趙倉庫帶隊赴戈壁深處執行特殊勘察任務時,遭遇沙暴與大部隊失聯,身為領隊的他將大部分飲水和乾糧讓給其他同志,直到幾天後走出戈壁。這次行動對他身體造成了直接傷害,加之長期營養不良,不久腹腔患病肚子疼痛難忍,身體一天天消瘦下去。可為了保證中國的第一枚“爭氣彈”準時發射,他顧不上診斷和治療,沒有向領導和戰友們說出病情,從不落下一次操作訓練。

在1963年秋天的那次實彈發射中,趙倉庫倒在陣地上,趙福瑞和戰友們紛紛圍了上來,解開他用雙手緊捂著的腹部,才意外地發現他胸下緊緊地扎著一條皮帶,皮帶下壓著四寸長的“T”字形鐵板,頂住腹部。由於長期的磨壓,鐵板已經磨得鋥亮,襯衣上沾著血跡。

在場的人無不潸然淚下,一位趕過來的軍醫說:“這需要多大的毅力,才能忍受如此的劇痛啊?我們民族的鋼鐵脊樑,不正是這樣一塊塊鐵板撐起來的嗎?”

當戰友們把發射成功的消息告訴趙倉庫時,他斷斷續續地說:“發射成功了,我……真……高……興!”

趙福瑞政委還告訴我們:“趙倉庫是河北安平人,趙藏庫這個名我沒聽說過,連隊都叫他‘趙倉庫’。”

我們隨即通過電話聯繫到了安平縣人武部,人武部政委趙洪濤在電話裡告訴我們,1958年11月,安平縣併入深縣;1961年4月底,復設安平縣,而深縣於1994年6月撤縣建市。據此推斷,趙倉庫可能在深州市留下檔案線索。

我們馬上又與衡水軍分區聯繫。收到我們幫助尋找英雄家人的消息後,軍分區的同志赴衡水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找到了1981年12月深縣人民政府編印的《河北省深縣革命烈士英名錄》。

該名錄第176頁上清晰地記錄著:

烈士姓名:趙藏庫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41.5

籍貫:辛村公社北小營大隊

參加革命年月:1959.1

犧牲時間:1963.12

犧牲時所在單位:七一二部隊

第二天,一張墓碑照片傳到了我們的手機上,碑面赫然鐫刻著“趙藏庫烈士之墓,深州市人民政府,二○一三年立”字樣!

(五)

5月下旬,我們來到趙藏庫的老家北小營村。

北小營村現屬於深州市辰時鎮,曾屬安平縣。趙藏庫父母三子五女,男孩中趙藏庫排行老二,如今只有比他小9歲的小弟趙胖春和最小的妹妹趙秀華在世。晚輩都在外地務工、求學。

趙胖春的家在有百來戶人家的村莊中間,左鄰右舍多是冀中地區傳統的高牆大院門、院內是平房,門楣瓷磚上貼著“錦繡前程”四個大字,一塊“光榮之家”牌匾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因為前一天已經有記者到訪,他愛人王貴然很熱情地拿出自家樹上摘下的甜杏招待大家。“見到哥哥部隊的人了!我非常高興……”趙胖春眼含熱淚地說。

趙胖春前幾年得過腦血栓,有些事記憶模糊,他唯恐介紹不全,連忙從床頭櫃裡掏出一摞照片:“這一張是我二哥趙藏庫的標準像,這一張是他在北京治病時,大姐、三姐和倆外甥女去看望他時在照相館拍的紀念照……”

只見兩寸標準像上,軍銜領章兩門古炮交叉:“炮兵”的兵種符號!四寸黑白合影照片右下方還印著“北京國營美琪照相”商號落款。

“我二哥的骨灰是父親在世時從北京八寶山遷回來的,他常唸叨‘白髮人難送黑髮人’,希望我二哥的骨灰能夠陪伴在他身邊。”趙胖春說。

老村支書高永橋介紹,村裡人都知道趙家是烈屬,聯產承包分田到戶時,趙家並沒居功自傲,對烈士犧牲經過閉口不談。

當我們問到趙倉庫的本名時,趙胖春告訴我們:“我二哥本名叫趙藏庫,在那個年代,寫錯名字是常有的事兒!”

在趙家承包的責任田裡,我們見到了趙家的祖墳,三座呈品字形排列的墳冢呈東北至西南走向,靠後的是父親,前面一左一右是老大趙藏虎、老二趙藏庫。

青灰色石碑上鐫刻著趙藏庫的名字和深州市政府立碑時間,陪同我們採訪的辰時鎮專武幹部介紹說,前些年鎮裡立碑時曾經從媒體上查找到趙藏庫同志的事蹟片段,但由於年代久遠,加之手頭缺乏權威史料,就沒有寫生平簡介。

“我們家沒有留下任何紙質記錄,後來根據民政部門提供的線索私下幾次尋找西安‘七一二部隊’,但都渺無音訊。”趙胖春說,為了尋訪趙藏庫的足跡,他甚至還專門讓兒子報考西安的大學,希望他能在西北找到二伯生前部隊的線索。

至此,趙藏庫烈士的“安身之謎”終於有了答案。

(六)

號令如山,南征北戰;時光更迭,硝煙隨行。

1966年7月1日,趙藏庫犧牲3年後,第二炮兵光榮誕生。隨後,當年的第一營茁壯成團、建旅,直至今日成長為火箭軍一支百戰不殆的勁旅。悠長歲月裡,這支部隊當年總結出的“活著拼命幹,死了也合算,埋在山頭上,頂起原子彈,為黨為人民,再苦心也甜”的艱苦奮鬥精神,始終激勵英勇的導彈發射者勇往直前。

在塞外某導彈基地新兵團政治教案裡,趙藏庫等一批老英雄和近些年誕生的新英雄,如楊業功、孟祥斌、陳大桂、沈星等人一同“入列”,走進教育課堂、走進官兵心靈。

在中原大地某戰略導彈勁旅的官兵口中,趙藏庫是他們的“老班長”,至今熠熠生輝。作為與趙藏庫生前所在營幾乎同時誕生的兄弟營隊,同樣艱難的起步、並肩戰鬥的經歷,讓英雄成為第一代創業者的驕傲和大家共同的精神財富。

在原火箭軍文工團創演的《礪劍征程》主題文藝晚會上,一個叫作《兵》的情景劇節目,娓娓講述了以趙藏庫為代表的第一代火箭兵的故事,它深情演繹的信仰與熱血交織的忠誠之歌,深深地感染著觀眾……

趙藏庫普通得就像戈壁灘上的一粒砂石,默默無聞,外界很少有人知曉;但是他又很特別,用生命和熱血催生綻放出火箭兵獻身導彈事業的理想之花和意志之光。他是一座用血肉之軀鑄就的豐碑,定格在戰略導彈部隊燦若星辰的英雄譜上,激勵著火箭軍傳人前赴後繼、續寫光榮,託舉戰略導彈翱翔九天。

鋼鐵戰士,曾經昂首挺立,如今化作凜凜忠骨;神祕陣地,孕育雷霆萬鈞,伴隨座座烈士陵園。導彈馭手,作為中國軍隊神祕的成員,他們手握國家安全與世界和平的砝碼,驚天動地而又沉寂於深山密林。隨著歲月的推移,這些個曾經在原始閉塞的深山老林或戈壁荒原安營紮寨的神祕部落,“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的事蹟,終將慢慢為世人所熟知。

尋找趙藏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