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

美食不只是好吃的東西,它在滑進肚子裡的時候,打通了大腦和胃的高速公路,味覺帶給人的不僅是愉悅、美好和滿足,還能讓人快速記住一個地方的特點,甚至比崇山峻嶺、清流激湍、長河落日更加深刻。所以說美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某些用腳步丈量河山,用舌尖記憶地域的人來說,文化與美食合二為一。

"

美食不只是好吃的東西,它在滑進肚子裡的時候,打通了大腦和胃的高速公路,味覺帶給人的不僅是愉悅、美好和滿足,還能讓人快速記住一個地方的特點,甚至比崇山峻嶺、清流激湍、長河落日更加深刻。所以說美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某些用腳步丈量河山,用舌尖記憶地域的人來說,文化與美食合二為一。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甘肅的美食是牛肉麵,這是一個正確的判斷;甘肅的美食只是牛肉麵,這就是一個錯誤的判斷。甘肅是一個歷史文化大省,這個曾經被稱作甘州和肅州的地方,藏著太多祕密。作為一個古老且帶有一絲神祕趣味的地方,如果一碗牛肉麵就填滿了它的整個地圖,未免有點讓人尷尬。

當然,尷尬的不是甘肅,而是我們匱乏的知識。我們應當知道,甘肅除了牛肉麵,還有臊子面——它與鄰省陝西共享的一種美食。

"

美食不只是好吃的東西,它在滑進肚子裡的時候,打通了大腦和胃的高速公路,味覺帶給人的不僅是愉悅、美好和滿足,還能讓人快速記住一個地方的特點,甚至比崇山峻嶺、清流激湍、長河落日更加深刻。所以說美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某些用腳步丈量河山,用舌尖記憶地域的人來說,文化與美食合二為一。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甘肅的美食是牛肉麵,這是一個正確的判斷;甘肅的美食只是牛肉麵,這就是一個錯誤的判斷。甘肅是一個歷史文化大省,這個曾經被稱作甘州和肅州的地方,藏著太多祕密。作為一個古老且帶有一絲神祕趣味的地方,如果一碗牛肉麵就填滿了它的整個地圖,未免有點讓人尷尬。

當然,尷尬的不是甘肅,而是我們匱乏的知識。我們應當知道,甘肅除了牛肉麵,還有臊子面——它與鄰省陝西共享的一種美食。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有人說臊子面是陝西獨有的,就像刀削麵出自山西一樣。這種看法帶有偏見,並且流於表面,一種顯而易見的事實不一定是真相,在臊子面是不是陝西獨有的這件事上,我們應該付出一點耐心,然後就能發現真相。

"

美食不只是好吃的東西,它在滑進肚子裡的時候,打通了大腦和胃的高速公路,味覺帶給人的不僅是愉悅、美好和滿足,還能讓人快速記住一個地方的特點,甚至比崇山峻嶺、清流激湍、長河落日更加深刻。所以說美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某些用腳步丈量河山,用舌尖記憶地域的人來說,文化與美食合二為一。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甘肅的美食是牛肉麵,這是一個正確的判斷;甘肅的美食只是牛肉麵,這就是一個錯誤的判斷。甘肅是一個歷史文化大省,這個曾經被稱作甘州和肅州的地方,藏著太多祕密。作為一個古老且帶有一絲神祕趣味的地方,如果一碗牛肉麵就填滿了它的整個地圖,未免有點讓人尷尬。

當然,尷尬的不是甘肅,而是我們匱乏的知識。我們應當知道,甘肅除了牛肉麵,還有臊子面——它與鄰省陝西共享的一種美食。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有人說臊子面是陝西獨有的,就像刀削麵出自山西一樣。這種看法帶有偏見,並且流於表面,一種顯而易見的事實不一定是真相,在臊子面是不是陝西獨有的這件事上,我們應該付出一點耐心,然後就能發現真相。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臊子面是西北地區漢族的一種傳統麵食,臊子豐富且香氣四溢,麵條細長,講究薄厚均勻,一層紅油漂浮面上,湯味酸中帶著辣,麵條勁道湯頭酸爽。臊子面歷史悠久,傳說上古時代,渭河裡有一條龍,或者鱷魚之類的動物,經常騷擾河邊的周人。這種爭奪生存空間的矛盾,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投降,然後離開,或者戰勝敵人,讓它們離開。周人當然不會選擇向一條鱷魚投降,於是發起了“衛國戰爭”,跟鱷魚大戰七天,最終成為了唯一勝利者。飢餓的戰士為慶祝,把鱷魚肉就著面吃了,後來,他們發現這頓飯不僅吃出了勝利的滋味,也吃出了肉和麵混合的美味。於是在以後慶祝這次大捷時,就用豬代替鱷魚做成臊子,就著面吃。再後來,這種節日加餐的行為成為一種禮儀,臊子面也漸漸傳開。

"

美食不只是好吃的東西,它在滑進肚子裡的時候,打通了大腦和胃的高速公路,味覺帶給人的不僅是愉悅、美好和滿足,還能讓人快速記住一個地方的特點,甚至比崇山峻嶺、清流激湍、長河落日更加深刻。所以說美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某些用腳步丈量河山,用舌尖記憶地域的人來說,文化與美食合二為一。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甘肅的美食是牛肉麵,這是一個正確的判斷;甘肅的美食只是牛肉麵,這就是一個錯誤的判斷。甘肅是一個歷史文化大省,這個曾經被稱作甘州和肅州的地方,藏著太多祕密。作為一個古老且帶有一絲神祕趣味的地方,如果一碗牛肉麵就填滿了它的整個地圖,未免有點讓人尷尬。

當然,尷尬的不是甘肅,而是我們匱乏的知識。我們應當知道,甘肅除了牛肉麵,還有臊子面——它與鄰省陝西共享的一種美食。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有人說臊子面是陝西獨有的,就像刀削麵出自山西一樣。這種看法帶有偏見,並且流於表面,一種顯而易見的事實不一定是真相,在臊子面是不是陝西獨有的這件事上,我們應該付出一點耐心,然後就能發現真相。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臊子面是西北地區漢族的一種傳統麵食,臊子豐富且香氣四溢,麵條細長,講究薄厚均勻,一層紅油漂浮面上,湯味酸中帶著辣,麵條勁道湯頭酸爽。臊子面歷史悠久,傳說上古時代,渭河裡有一條龍,或者鱷魚之類的動物,經常騷擾河邊的周人。這種爭奪生存空間的矛盾,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投降,然後離開,或者戰勝敵人,讓它們離開。周人當然不會選擇向一條鱷魚投降,於是發起了“衛國戰爭”,跟鱷魚大戰七天,最終成為了唯一勝利者。飢餓的戰士為慶祝,把鱷魚肉就著面吃了,後來,他們發現這頓飯不僅吃出了勝利的滋味,也吃出了肉和麵混合的美味。於是在以後慶祝這次大捷時,就用豬代替鱷魚做成臊子,就著面吃。再後來,這種節日加餐的行為成為一種禮儀,臊子面也漸漸傳開。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傳說周朝的屍祭制度中就有吃臊子面的程序,屍祭之前要準備好臊子面,面端上來以後,扮屍者要先食用,隨後,君卿、百官、百姓按次序享用,最重要的是,每個層級吃到最後時都要剩下一點。這種遺俗在陝西西部、甘肅東部長期存在,不論誰家有婚喪嫁娶等事情,第一碗臊子面都不食用,而是將湯潑出門外,象徵祭祀天神地神,剩下的湯則潑向祖先牌位,完成這個步驟之後,臊子面才會被端上桌,而且還要嚴格遵守尊卑長幼的順序。所有人吃剩下的麵湯都要回鍋,象徵延綿不絕和富足盈餘。

"

美食不只是好吃的東西,它在滑進肚子裡的時候,打通了大腦和胃的高速公路,味覺帶給人的不僅是愉悅、美好和滿足,還能讓人快速記住一個地方的特點,甚至比崇山峻嶺、清流激湍、長河落日更加深刻。所以說美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某些用腳步丈量河山,用舌尖記憶地域的人來說,文化與美食合二為一。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甘肅的美食是牛肉麵,這是一個正確的判斷;甘肅的美食只是牛肉麵,這就是一個錯誤的判斷。甘肅是一個歷史文化大省,這個曾經被稱作甘州和肅州的地方,藏著太多祕密。作為一個古老且帶有一絲神祕趣味的地方,如果一碗牛肉麵就填滿了它的整個地圖,未免有點讓人尷尬。

當然,尷尬的不是甘肅,而是我們匱乏的知識。我們應當知道,甘肅除了牛肉麵,還有臊子面——它與鄰省陝西共享的一種美食。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有人說臊子面是陝西獨有的,就像刀削麵出自山西一樣。這種看法帶有偏見,並且流於表面,一種顯而易見的事實不一定是真相,在臊子面是不是陝西獨有的這件事上,我們應該付出一點耐心,然後就能發現真相。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臊子面是西北地區漢族的一種傳統麵食,臊子豐富且香氣四溢,麵條細長,講究薄厚均勻,一層紅油漂浮面上,湯味酸中帶著辣,麵條勁道湯頭酸爽。臊子面歷史悠久,傳說上古時代,渭河裡有一條龍,或者鱷魚之類的動物,經常騷擾河邊的周人。這種爭奪生存空間的矛盾,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投降,然後離開,或者戰勝敵人,讓它們離開。周人當然不會選擇向一條鱷魚投降,於是發起了“衛國戰爭”,跟鱷魚大戰七天,最終成為了唯一勝利者。飢餓的戰士為慶祝,把鱷魚肉就著面吃了,後來,他們發現這頓飯不僅吃出了勝利的滋味,也吃出了肉和麵混合的美味。於是在以後慶祝這次大捷時,就用豬代替鱷魚做成臊子,就著面吃。再後來,這種節日加餐的行為成為一種禮儀,臊子面也漸漸傳開。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傳說周朝的屍祭制度中就有吃臊子面的程序,屍祭之前要準備好臊子面,面端上來以後,扮屍者要先食用,隨後,君卿、百官、百姓按次序享用,最重要的是,每個層級吃到最後時都要剩下一點。這種遺俗在陝西西部、甘肅東部長期存在,不論誰家有婚喪嫁娶等事情,第一碗臊子面都不食用,而是將湯潑出門外,象徵祭祀天神地神,剩下的湯則潑向祖先牌位,完成這個步驟之後,臊子面才會被端上桌,而且還要嚴格遵守尊卑長幼的順序。所有人吃剩下的麵湯都要回鍋,象徵延綿不絕和富足盈餘。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熟悉歷史的人知道,周人發源於陝西西部,甘肅東部,而秦人最早出自天水一帶,到了中古時期,更是出現了關隴軍事貴族集團。陝西與甘肅關係如此緊密,所以分享同一碗臊子面,算不上什麼不可思議的事。

除了歷史資料,文學資料也支持甘肅產臊子面。比如我們熟悉的“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在《水滸傳》中,魯提轄和鎮關西都在渭州,這個地方不是陝西渭南,而是甘肅的平涼。在宋代,陝西和甘肅東部地區同屬陝西行省,有秦鳳路和永興軍路。魯提轄當時告訴鎮關西:“奉著經略相公鈞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有人可能有疑問:魯提轄拿了這臊子,未必去做臊子面。如果這個疑問足夠有效,我們也會產生一個相同的合理疑問:魯提轄拿了臊子不做臊子面,他去做什麼?根據一個簡單的邏輯規則——奧卡姆剃刀原理來說,最簡單的答案往往就是真相。

"

美食不只是好吃的東西,它在滑進肚子裡的時候,打通了大腦和胃的高速公路,味覺帶給人的不僅是愉悅、美好和滿足,還能讓人快速記住一個地方的特點,甚至比崇山峻嶺、清流激湍、長河落日更加深刻。所以說美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某些用腳步丈量河山,用舌尖記憶地域的人來說,文化與美食合二為一。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甘肅的美食是牛肉麵,這是一個正確的判斷;甘肅的美食只是牛肉麵,這就是一個錯誤的判斷。甘肅是一個歷史文化大省,這個曾經被稱作甘州和肅州的地方,藏著太多祕密。作為一個古老且帶有一絲神祕趣味的地方,如果一碗牛肉麵就填滿了它的整個地圖,未免有點讓人尷尬。

當然,尷尬的不是甘肅,而是我們匱乏的知識。我們應當知道,甘肅除了牛肉麵,還有臊子面——它與鄰省陝西共享的一種美食。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有人說臊子面是陝西獨有的,就像刀削麵出自山西一樣。這種看法帶有偏見,並且流於表面,一種顯而易見的事實不一定是真相,在臊子面是不是陝西獨有的這件事上,我們應該付出一點耐心,然後就能發現真相。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臊子面是西北地區漢族的一種傳統麵食,臊子豐富且香氣四溢,麵條細長,講究薄厚均勻,一層紅油漂浮面上,湯味酸中帶著辣,麵條勁道湯頭酸爽。臊子面歷史悠久,傳說上古時代,渭河裡有一條龍,或者鱷魚之類的動物,經常騷擾河邊的周人。這種爭奪生存空間的矛盾,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投降,然後離開,或者戰勝敵人,讓它們離開。周人當然不會選擇向一條鱷魚投降,於是發起了“衛國戰爭”,跟鱷魚大戰七天,最終成為了唯一勝利者。飢餓的戰士為慶祝,把鱷魚肉就著面吃了,後來,他們發現這頓飯不僅吃出了勝利的滋味,也吃出了肉和麵混合的美味。於是在以後慶祝這次大捷時,就用豬代替鱷魚做成臊子,就著面吃。再後來,這種節日加餐的行為成為一種禮儀,臊子面也漸漸傳開。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傳說周朝的屍祭制度中就有吃臊子面的程序,屍祭之前要準備好臊子面,面端上來以後,扮屍者要先食用,隨後,君卿、百官、百姓按次序享用,最重要的是,每個層級吃到最後時都要剩下一點。這種遺俗在陝西西部、甘肅東部長期存在,不論誰家有婚喪嫁娶等事情,第一碗臊子面都不食用,而是將湯潑出門外,象徵祭祀天神地神,剩下的湯則潑向祖先牌位,完成這個步驟之後,臊子面才會被端上桌,而且還要嚴格遵守尊卑長幼的順序。所有人吃剩下的麵湯都要回鍋,象徵延綿不絕和富足盈餘。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熟悉歷史的人知道,周人發源於陝西西部,甘肅東部,而秦人最早出自天水一帶,到了中古時期,更是出現了關隴軍事貴族集團。陝西與甘肅關係如此緊密,所以分享同一碗臊子面,算不上什麼不可思議的事。

除了歷史資料,文學資料也支持甘肅產臊子面。比如我們熟悉的“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在《水滸傳》中,魯提轄和鎮關西都在渭州,這個地方不是陝西渭南,而是甘肅的平涼。在宋代,陝西和甘肅東部地區同屬陝西行省,有秦鳳路和永興軍路。魯提轄當時告訴鎮關西:“奉著經略相公鈞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有人可能有疑問:魯提轄拿了這臊子,未必去做臊子面。如果這個疑問足夠有效,我們也會產生一個相同的合理疑問:魯提轄拿了臊子不做臊子面,他去做什麼?根據一個簡單的邏輯規則——奧卡姆剃刀原理來說,最簡單的答案往往就是真相。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一些比較嚴謹的讀者可能還會有疑問:施耐庵是明朝一名小說作家,他並不會研究宋朝某一個地方人的飲食習慣。這個問題,我們從兩方面分析,首先,施耐庵確實不是一名考據學家,他是一名以賣暢銷書為生的作家。所以,他不會研究幾百年前人的飲食習慣,而直接用同時代人的飲食習慣來充實情節,也就是說,明朝時平涼人還在吃臊子面。其次,施耐庵是一個小說作家,寫作的時候難免犯錯,但他絕不會犯那種一眼就被拆穿的錯,比如海南的刀削麵、四川人金髮碧眼等等。如果渭州人不吃臊子面,他絕不會寫出那個情節,以免給別人落下攻擊他寫作不端的口實。綜上所述,平涼的魯提轄,確實吃臊子面。

"

美食不只是好吃的東西,它在滑進肚子裡的時候,打通了大腦和胃的高速公路,味覺帶給人的不僅是愉悅、美好和滿足,還能讓人快速記住一個地方的特點,甚至比崇山峻嶺、清流激湍、長河落日更加深刻。所以說美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某些用腳步丈量河山,用舌尖記憶地域的人來說,文化與美食合二為一。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甘肅的美食是牛肉麵,這是一個正確的判斷;甘肅的美食只是牛肉麵,這就是一個錯誤的判斷。甘肅是一個歷史文化大省,這個曾經被稱作甘州和肅州的地方,藏著太多祕密。作為一個古老且帶有一絲神祕趣味的地方,如果一碗牛肉麵就填滿了它的整個地圖,未免有點讓人尷尬。

當然,尷尬的不是甘肅,而是我們匱乏的知識。我們應當知道,甘肅除了牛肉麵,還有臊子面——它與鄰省陝西共享的一種美食。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有人說臊子面是陝西獨有的,就像刀削麵出自山西一樣。這種看法帶有偏見,並且流於表面,一種顯而易見的事實不一定是真相,在臊子面是不是陝西獨有的這件事上,我們應該付出一點耐心,然後就能發現真相。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臊子面是西北地區漢族的一種傳統麵食,臊子豐富且香氣四溢,麵條細長,講究薄厚均勻,一層紅油漂浮面上,湯味酸中帶著辣,麵條勁道湯頭酸爽。臊子面歷史悠久,傳說上古時代,渭河裡有一條龍,或者鱷魚之類的動物,經常騷擾河邊的周人。這種爭奪生存空間的矛盾,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投降,然後離開,或者戰勝敵人,讓它們離開。周人當然不會選擇向一條鱷魚投降,於是發起了“衛國戰爭”,跟鱷魚大戰七天,最終成為了唯一勝利者。飢餓的戰士為慶祝,把鱷魚肉就著面吃了,後來,他們發現這頓飯不僅吃出了勝利的滋味,也吃出了肉和麵混合的美味。於是在以後慶祝這次大捷時,就用豬代替鱷魚做成臊子,就著面吃。再後來,這種節日加餐的行為成為一種禮儀,臊子面也漸漸傳開。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傳說周朝的屍祭制度中就有吃臊子面的程序,屍祭之前要準備好臊子面,面端上來以後,扮屍者要先食用,隨後,君卿、百官、百姓按次序享用,最重要的是,每個層級吃到最後時都要剩下一點。這種遺俗在陝西西部、甘肅東部長期存在,不論誰家有婚喪嫁娶等事情,第一碗臊子面都不食用,而是將湯潑出門外,象徵祭祀天神地神,剩下的湯則潑向祖先牌位,完成這個步驟之後,臊子面才會被端上桌,而且還要嚴格遵守尊卑長幼的順序。所有人吃剩下的麵湯都要回鍋,象徵延綿不絕和富足盈餘。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熟悉歷史的人知道,周人發源於陝西西部,甘肅東部,而秦人最早出自天水一帶,到了中古時期,更是出現了關隴軍事貴族集團。陝西與甘肅關係如此緊密,所以分享同一碗臊子面,算不上什麼不可思議的事。

除了歷史資料,文學資料也支持甘肅產臊子面。比如我們熟悉的“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在《水滸傳》中,魯提轄和鎮關西都在渭州,這個地方不是陝西渭南,而是甘肅的平涼。在宋代,陝西和甘肅東部地區同屬陝西行省,有秦鳳路和永興軍路。魯提轄當時告訴鎮關西:“奉著經略相公鈞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有人可能有疑問:魯提轄拿了這臊子,未必去做臊子面。如果這個疑問足夠有效,我們也會產生一個相同的合理疑問:魯提轄拿了臊子不做臊子面,他去做什麼?根據一個簡單的邏輯規則——奧卡姆剃刀原理來說,最簡單的答案往往就是真相。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一些比較嚴謹的讀者可能還會有疑問:施耐庵是明朝一名小說作家,他並不會研究宋朝某一個地方人的飲食習慣。這個問題,我們從兩方面分析,首先,施耐庵確實不是一名考據學家,他是一名以賣暢銷書為生的作家。所以,他不會研究幾百年前人的飲食習慣,而直接用同時代人的飲食習慣來充實情節,也就是說,明朝時平涼人還在吃臊子面。其次,施耐庵是一個小說作家,寫作的時候難免犯錯,但他絕不會犯那種一眼就被拆穿的錯,比如海南的刀削麵、四川人金髮碧眼等等。如果渭州人不吃臊子面,他絕不會寫出那個情節,以免給別人落下攻擊他寫作不端的口實。綜上所述,平涼的魯提轄,確實吃臊子面。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中國的面很有地域特色,從南到北,由東往西,幾乎找不到相同的兩種面。面的款式種類,跟當地人的性格有極大關係,舉例來說,南方的奧灶面,講究精緻的老湯澆頭,毫釐不差的龍鬚麵,如同柳永的婉約詞一般,要十七八歲的女郎,執紅牙板,輕歌“楊柳岸曉風殘月”;而北方的臊子面,紅油蓋湯,酸辣並重,筋韌彈牙,如同蘇軾的豪放詞一般,要虯髯關西大漢,敲鐵綽板,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

"

美食不只是好吃的東西,它在滑進肚子裡的時候,打通了大腦和胃的高速公路,味覺帶給人的不僅是愉悅、美好和滿足,還能讓人快速記住一個地方的特點,甚至比崇山峻嶺、清流激湍、長河落日更加深刻。所以說美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某些用腳步丈量河山,用舌尖記憶地域的人來說,文化與美食合二為一。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甘肅的美食是牛肉麵,這是一個正確的判斷;甘肅的美食只是牛肉麵,這就是一個錯誤的判斷。甘肅是一個歷史文化大省,這個曾經被稱作甘州和肅州的地方,藏著太多祕密。作為一個古老且帶有一絲神祕趣味的地方,如果一碗牛肉麵就填滿了它的整個地圖,未免有點讓人尷尬。

當然,尷尬的不是甘肅,而是我們匱乏的知識。我們應當知道,甘肅除了牛肉麵,還有臊子面——它與鄰省陝西共享的一種美食。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有人說臊子面是陝西獨有的,就像刀削麵出自山西一樣。這種看法帶有偏見,並且流於表面,一種顯而易見的事實不一定是真相,在臊子面是不是陝西獨有的這件事上,我們應該付出一點耐心,然後就能發現真相。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臊子面是西北地區漢族的一種傳統麵食,臊子豐富且香氣四溢,麵條細長,講究薄厚均勻,一層紅油漂浮面上,湯味酸中帶著辣,麵條勁道湯頭酸爽。臊子面歷史悠久,傳說上古時代,渭河裡有一條龍,或者鱷魚之類的動物,經常騷擾河邊的周人。這種爭奪生存空間的矛盾,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投降,然後離開,或者戰勝敵人,讓它們離開。周人當然不會選擇向一條鱷魚投降,於是發起了“衛國戰爭”,跟鱷魚大戰七天,最終成為了唯一勝利者。飢餓的戰士為慶祝,把鱷魚肉就著面吃了,後來,他們發現這頓飯不僅吃出了勝利的滋味,也吃出了肉和麵混合的美味。於是在以後慶祝這次大捷時,就用豬代替鱷魚做成臊子,就著面吃。再後來,這種節日加餐的行為成為一種禮儀,臊子面也漸漸傳開。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傳說周朝的屍祭制度中就有吃臊子面的程序,屍祭之前要準備好臊子面,面端上來以後,扮屍者要先食用,隨後,君卿、百官、百姓按次序享用,最重要的是,每個層級吃到最後時都要剩下一點。這種遺俗在陝西西部、甘肅東部長期存在,不論誰家有婚喪嫁娶等事情,第一碗臊子面都不食用,而是將湯潑出門外,象徵祭祀天神地神,剩下的湯則潑向祖先牌位,完成這個步驟之後,臊子面才會被端上桌,而且還要嚴格遵守尊卑長幼的順序。所有人吃剩下的麵湯都要回鍋,象徵延綿不絕和富足盈餘。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熟悉歷史的人知道,周人發源於陝西西部,甘肅東部,而秦人最早出自天水一帶,到了中古時期,更是出現了關隴軍事貴族集團。陝西與甘肅關係如此緊密,所以分享同一碗臊子面,算不上什麼不可思議的事。

除了歷史資料,文學資料也支持甘肅產臊子面。比如我們熟悉的“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在《水滸傳》中,魯提轄和鎮關西都在渭州,這個地方不是陝西渭南,而是甘肅的平涼。在宋代,陝西和甘肅東部地區同屬陝西行省,有秦鳳路和永興軍路。魯提轄當時告訴鎮關西:“奉著經略相公鈞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有人可能有疑問:魯提轄拿了這臊子,未必去做臊子面。如果這個疑問足夠有效,我們也會產生一個相同的合理疑問:魯提轄拿了臊子不做臊子面,他去做什麼?根據一個簡單的邏輯規則——奧卡姆剃刀原理來說,最簡單的答案往往就是真相。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一些比較嚴謹的讀者可能還會有疑問:施耐庵是明朝一名小說作家,他並不會研究宋朝某一個地方人的飲食習慣。這個問題,我們從兩方面分析,首先,施耐庵確實不是一名考據學家,他是一名以賣暢銷書為生的作家。所以,他不會研究幾百年前人的飲食習慣,而直接用同時代人的飲食習慣來充實情節,也就是說,明朝時平涼人還在吃臊子面。其次,施耐庵是一個小說作家,寫作的時候難免犯錯,但他絕不會犯那種一眼就被拆穿的錯,比如海南的刀削麵、四川人金髮碧眼等等。如果渭州人不吃臊子面,他絕不會寫出那個情節,以免給別人落下攻擊他寫作不端的口實。綜上所述,平涼的魯提轄,確實吃臊子面。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中國的面很有地域特色,從南到北,由東往西,幾乎找不到相同的兩種面。面的款式種類,跟當地人的性格有極大關係,舉例來說,南方的奧灶面,講究精緻的老湯澆頭,毫釐不差的龍鬚麵,如同柳永的婉約詞一般,要十七八歲的女郎,執紅牙板,輕歌“楊柳岸曉風殘月”;而北方的臊子面,紅油蓋湯,酸辣並重,筋韌彈牙,如同蘇軾的豪放詞一般,要虯髯關西大漢,敲鐵綽板,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臊子面,簡單、直接、豪爽,但這種簡約的風格並不等於簡陋和粗製濫造。只有“面白薄筋光,油汪酸辣香”才稱得上地道。臊子面的面要精白麵粉,兌上凜冽的涼水,和成一塊倔強的麵糰,在揉、搓、壓、切的不斷打磨下,最終成為一掛上好的細面;臊子面的臊子不能將就,必須要上好的豬肉、黃花菜、雞蛋、木耳、豆腐、蒜苗,這幾樣原料脾氣秉性都不同,必須用老油大火翻炒,讓它們的戾氣逐漸消弭,最後混成一股渾然天成的臊子。

"

美食不只是好吃的東西,它在滑進肚子裡的時候,打通了大腦和胃的高速公路,味覺帶給人的不僅是愉悅、美好和滿足,還能讓人快速記住一個地方的特點,甚至比崇山峻嶺、清流激湍、長河落日更加深刻。所以說美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某些用腳步丈量河山,用舌尖記憶地域的人來說,文化與美食合二為一。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甘肅的美食是牛肉麵,這是一個正確的判斷;甘肅的美食只是牛肉麵,這就是一個錯誤的判斷。甘肅是一個歷史文化大省,這個曾經被稱作甘州和肅州的地方,藏著太多祕密。作為一個古老且帶有一絲神祕趣味的地方,如果一碗牛肉麵就填滿了它的整個地圖,未免有點讓人尷尬。

當然,尷尬的不是甘肅,而是我們匱乏的知識。我們應當知道,甘肅除了牛肉麵,還有臊子面——它與鄰省陝西共享的一種美食。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有人說臊子面是陝西獨有的,就像刀削麵出自山西一樣。這種看法帶有偏見,並且流於表面,一種顯而易見的事實不一定是真相,在臊子面是不是陝西獨有的這件事上,我們應該付出一點耐心,然後就能發現真相。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臊子面是西北地區漢族的一種傳統麵食,臊子豐富且香氣四溢,麵條細長,講究薄厚均勻,一層紅油漂浮面上,湯味酸中帶著辣,麵條勁道湯頭酸爽。臊子面歷史悠久,傳說上古時代,渭河裡有一條龍,或者鱷魚之類的動物,經常騷擾河邊的周人。這種爭奪生存空間的矛盾,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投降,然後離開,或者戰勝敵人,讓它們離開。周人當然不會選擇向一條鱷魚投降,於是發起了“衛國戰爭”,跟鱷魚大戰七天,最終成為了唯一勝利者。飢餓的戰士為慶祝,把鱷魚肉就著面吃了,後來,他們發現這頓飯不僅吃出了勝利的滋味,也吃出了肉和麵混合的美味。於是在以後慶祝這次大捷時,就用豬代替鱷魚做成臊子,就著面吃。再後來,這種節日加餐的行為成為一種禮儀,臊子面也漸漸傳開。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傳說周朝的屍祭制度中就有吃臊子面的程序,屍祭之前要準備好臊子面,面端上來以後,扮屍者要先食用,隨後,君卿、百官、百姓按次序享用,最重要的是,每個層級吃到最後時都要剩下一點。這種遺俗在陝西西部、甘肅東部長期存在,不論誰家有婚喪嫁娶等事情,第一碗臊子面都不食用,而是將湯潑出門外,象徵祭祀天神地神,剩下的湯則潑向祖先牌位,完成這個步驟之後,臊子面才會被端上桌,而且還要嚴格遵守尊卑長幼的順序。所有人吃剩下的麵湯都要回鍋,象徵延綿不絕和富足盈餘。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熟悉歷史的人知道,周人發源於陝西西部,甘肅東部,而秦人最早出自天水一帶,到了中古時期,更是出現了關隴軍事貴族集團。陝西與甘肅關係如此緊密,所以分享同一碗臊子面,算不上什麼不可思議的事。

除了歷史資料,文學資料也支持甘肅產臊子面。比如我們熟悉的“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在《水滸傳》中,魯提轄和鎮關西都在渭州,這個地方不是陝西渭南,而是甘肅的平涼。在宋代,陝西和甘肅東部地區同屬陝西行省,有秦鳳路和永興軍路。魯提轄當時告訴鎮關西:“奉著經略相公鈞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有人可能有疑問:魯提轄拿了這臊子,未必去做臊子面。如果這個疑問足夠有效,我們也會產生一個相同的合理疑問:魯提轄拿了臊子不做臊子面,他去做什麼?根據一個簡單的邏輯規則——奧卡姆剃刀原理來說,最簡單的答案往往就是真相。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一些比較嚴謹的讀者可能還會有疑問:施耐庵是明朝一名小說作家,他並不會研究宋朝某一個地方人的飲食習慣。這個問題,我們從兩方面分析,首先,施耐庵確實不是一名考據學家,他是一名以賣暢銷書為生的作家。所以,他不會研究幾百年前人的飲食習慣,而直接用同時代人的飲食習慣來充實情節,也就是說,明朝時平涼人還在吃臊子面。其次,施耐庵是一個小說作家,寫作的時候難免犯錯,但他絕不會犯那種一眼就被拆穿的錯,比如海南的刀削麵、四川人金髮碧眼等等。如果渭州人不吃臊子面,他絕不會寫出那個情節,以免給別人落下攻擊他寫作不端的口實。綜上所述,平涼的魯提轄,確實吃臊子面。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中國的面很有地域特色,從南到北,由東往西,幾乎找不到相同的兩種面。面的款式種類,跟當地人的性格有極大關係,舉例來說,南方的奧灶面,講究精緻的老湯澆頭,毫釐不差的龍鬚麵,如同柳永的婉約詞一般,要十七八歲的女郎,執紅牙板,輕歌“楊柳岸曉風殘月”;而北方的臊子面,紅油蓋湯,酸辣並重,筋韌彈牙,如同蘇軾的豪放詞一般,要虯髯關西大漢,敲鐵綽板,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臊子面,簡單、直接、豪爽,但這種簡約的風格並不等於簡陋和粗製濫造。只有“面白薄筋光,油汪酸辣香”才稱得上地道。臊子面的面要精白麵粉,兌上凜冽的涼水,和成一塊倔強的麵糰,在揉、搓、壓、切的不斷打磨下,最終成為一掛上好的細面;臊子面的臊子不能將就,必須要上好的豬肉、黃花菜、雞蛋、木耳、豆腐、蒜苗,這幾樣原料脾氣秉性都不同,必須用老油大火翻炒,讓它們的戾氣逐漸消弭,最後混成一股渾然天成的臊子。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最後,臊子面需要一口寬湯,湯多面少突出酸辣味。酸,原始而野性的味道,是人類味覺與世界交流的最初淵源。臊子面的酸,必須用小麥和高粱釀製成的原醋來勾兌;辣,奔放而熱烈的表達,是人類追求極致的精神外化。臊子面的辣,必須要用線辣子精製的油潑辣子去上色。面、臊子、醋、辣子都到位了,下來就要澆湯了,臊子面的正確吃法是“一口香”,意即是一碗湯一口面,只吃面不喝湯,喝湯表示已經吃飽喝足。

"

美食不只是好吃的東西,它在滑進肚子裡的時候,打通了大腦和胃的高速公路,味覺帶給人的不僅是愉悅、美好和滿足,還能讓人快速記住一個地方的特點,甚至比崇山峻嶺、清流激湍、長河落日更加深刻。所以說美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某些用腳步丈量河山,用舌尖記憶地域的人來說,文化與美食合二為一。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甘肅的美食是牛肉麵,這是一個正確的判斷;甘肅的美食只是牛肉麵,這就是一個錯誤的判斷。甘肅是一個歷史文化大省,這個曾經被稱作甘州和肅州的地方,藏著太多祕密。作為一個古老且帶有一絲神祕趣味的地方,如果一碗牛肉麵就填滿了它的整個地圖,未免有點讓人尷尬。

當然,尷尬的不是甘肅,而是我們匱乏的知識。我們應當知道,甘肅除了牛肉麵,還有臊子面——它與鄰省陝西共享的一種美食。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有人說臊子面是陝西獨有的,就像刀削麵出自山西一樣。這種看法帶有偏見,並且流於表面,一種顯而易見的事實不一定是真相,在臊子面是不是陝西獨有的這件事上,我們應該付出一點耐心,然後就能發現真相。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臊子面是西北地區漢族的一種傳統麵食,臊子豐富且香氣四溢,麵條細長,講究薄厚均勻,一層紅油漂浮面上,湯味酸中帶著辣,麵條勁道湯頭酸爽。臊子面歷史悠久,傳說上古時代,渭河裡有一條龍,或者鱷魚之類的動物,經常騷擾河邊的周人。這種爭奪生存空間的矛盾,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投降,然後離開,或者戰勝敵人,讓它們離開。周人當然不會選擇向一條鱷魚投降,於是發起了“衛國戰爭”,跟鱷魚大戰七天,最終成為了唯一勝利者。飢餓的戰士為慶祝,把鱷魚肉就著面吃了,後來,他們發現這頓飯不僅吃出了勝利的滋味,也吃出了肉和麵混合的美味。於是在以後慶祝這次大捷時,就用豬代替鱷魚做成臊子,就著面吃。再後來,這種節日加餐的行為成為一種禮儀,臊子面也漸漸傳開。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傳說周朝的屍祭制度中就有吃臊子面的程序,屍祭之前要準備好臊子面,面端上來以後,扮屍者要先食用,隨後,君卿、百官、百姓按次序享用,最重要的是,每個層級吃到最後時都要剩下一點。這種遺俗在陝西西部、甘肅東部長期存在,不論誰家有婚喪嫁娶等事情,第一碗臊子面都不食用,而是將湯潑出門外,象徵祭祀天神地神,剩下的湯則潑向祖先牌位,完成這個步驟之後,臊子面才會被端上桌,而且還要嚴格遵守尊卑長幼的順序。所有人吃剩下的麵湯都要回鍋,象徵延綿不絕和富足盈餘。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熟悉歷史的人知道,周人發源於陝西西部,甘肅東部,而秦人最早出自天水一帶,到了中古時期,更是出現了關隴軍事貴族集團。陝西與甘肅關係如此緊密,所以分享同一碗臊子面,算不上什麼不可思議的事。

除了歷史資料,文學資料也支持甘肅產臊子面。比如我們熟悉的“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在《水滸傳》中,魯提轄和鎮關西都在渭州,這個地方不是陝西渭南,而是甘肅的平涼。在宋代,陝西和甘肅東部地區同屬陝西行省,有秦鳳路和永興軍路。魯提轄當時告訴鎮關西:“奉著經略相公鈞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有人可能有疑問:魯提轄拿了這臊子,未必去做臊子面。如果這個疑問足夠有效,我們也會產生一個相同的合理疑問:魯提轄拿了臊子不做臊子面,他去做什麼?根據一個簡單的邏輯規則——奧卡姆剃刀原理來說,最簡單的答案往往就是真相。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一些比較嚴謹的讀者可能還會有疑問:施耐庵是明朝一名小說作家,他並不會研究宋朝某一個地方人的飲食習慣。這個問題,我們從兩方面分析,首先,施耐庵確實不是一名考據學家,他是一名以賣暢銷書為生的作家。所以,他不會研究幾百年前人的飲食習慣,而直接用同時代人的飲食習慣來充實情節,也就是說,明朝時平涼人還在吃臊子面。其次,施耐庵是一個小說作家,寫作的時候難免犯錯,但他絕不會犯那種一眼就被拆穿的錯,比如海南的刀削麵、四川人金髮碧眼等等。如果渭州人不吃臊子面,他絕不會寫出那個情節,以免給別人落下攻擊他寫作不端的口實。綜上所述,平涼的魯提轄,確實吃臊子面。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中國的面很有地域特色,從南到北,由東往西,幾乎找不到相同的兩種面。面的款式種類,跟當地人的性格有極大關係,舉例來說,南方的奧灶面,講究精緻的老湯澆頭,毫釐不差的龍鬚麵,如同柳永的婉約詞一般,要十七八歲的女郎,執紅牙板,輕歌“楊柳岸曉風殘月”;而北方的臊子面,紅油蓋湯,酸辣並重,筋韌彈牙,如同蘇軾的豪放詞一般,要虯髯關西大漢,敲鐵綽板,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臊子面,簡單、直接、豪爽,但這種簡約的風格並不等於簡陋和粗製濫造。只有“面白薄筋光,油汪酸辣香”才稱得上地道。臊子面的面要精白麵粉,兌上凜冽的涼水,和成一塊倔強的麵糰,在揉、搓、壓、切的不斷打磨下,最終成為一掛上好的細面;臊子面的臊子不能將就,必須要上好的豬肉、黃花菜、雞蛋、木耳、豆腐、蒜苗,這幾樣原料脾氣秉性都不同,必須用老油大火翻炒,讓它們的戾氣逐漸消弭,最後混成一股渾然天成的臊子。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最後,臊子面需要一口寬湯,湯多面少突出酸辣味。酸,原始而野性的味道,是人類味覺與世界交流的最初淵源。臊子面的酸,必須用小麥和高粱釀製成的原醋來勾兌;辣,奔放而熱烈的表達,是人類追求極致的精神外化。臊子面的辣,必須要用線辣子精製的油潑辣子去上色。面、臊子、醋、辣子都到位了,下來就要澆湯了,臊子面的正確吃法是“一口香”,意即是一碗湯一口面,只吃面不喝湯,喝湯表示已經吃飽喝足。

甘肅也有臊子面,地方文化孕育的特色美食,喝一口寬湯酸辣爽快

臊子面不簡單,吃臊子面的人同樣不簡單。甘肅人吃著臊子面,擁有了堅忍、不屈和自強的個性。土地、山川、草木如果不夠豐隆,就靠雙手去創造機會。所謂堅持,就是哪怕指關節間血跡斑斑也不能放棄。所謂不屈,就是質樸無華的語言和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耕耘;所謂自強,就是在黃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繁衍,對土地的虔敬和尊重。

這世界本來就不溫柔,沒有地方擁有唾手可得的豐收。吃臊子面的人懂得這個道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