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

注:“蓮”指“三寸金蓮”、“金蓮鞋”,學名“弓鞋”;“蓮飾”指纏足女子所穿弓鞋上的花樣裝飾。

"

注:“蓮”指“三寸金蓮”、“金蓮鞋”,學名“弓鞋”;“蓮飾”指纏足女子所穿弓鞋上的花樣裝飾。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著名作家馮驥才在其作品《三寸金蓮》描寫了戈奶奶,香蓮,潘媽,桃兒等一系列女性角色,尤其對她們的女紅刺繡的描寫毫不吝嗇筆墨。尤其是在最後一場賽腳會上,當香蓮露出那雙由桃兒繡制的繡鞋時,作者不禁感慨:“打古到今,真把蓮飾一門施展到盡頭”。“蓮飾”,顧名思義為三寸金蓮的飾物與裝飾,在書中應為小腳女性所穿的弓鞋的鞋飾。

"

注:“蓮”指“三寸金蓮”、“金蓮鞋”,學名“弓鞋”;“蓮飾”指纏足女子所穿弓鞋上的花樣裝飾。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著名作家馮驥才在其作品《三寸金蓮》描寫了戈奶奶,香蓮,潘媽,桃兒等一系列女性角色,尤其對她們的女紅刺繡的描寫毫不吝嗇筆墨。尤其是在最後一場賽腳會上,當香蓮露出那雙由桃兒繡制的繡鞋時,作者不禁感慨:“打古到今,真把蓮飾一門施展到盡頭”。“蓮飾”,顧名思義為三寸金蓮的飾物與裝飾,在書中應為小腳女性所穿的弓鞋的鞋飾。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弓鞋”

纏足女子所穿的小鞋多稱“金蓮鞋”,其學名應為“弓鞋”,因纏足女子的雙足骨骼變形高高弓被稱為“弓足”故有其名。《清稗類鈔》有云:“弓鞋,纏足女子之鞋也。”清劉廷璣《在園雜誌》:“唐縞詩曰:‘蓮中花更好,雲裡月常新’,因窅娘作也。是婦人纏足,自五代以來方有之。……自纏足之後,女子所穿有弓鞋、繡鞋、鳳頭鞋,而於鞋之後跟,鏟木圓小墊高,名曰高底。令足尖自高而下著地,愈顯小之。”除“弓鞋”外,還有別稱如弓履、尖鞋、小鞋、小腳鞋、金蓮鞋等等。

弓鞋專為纏足女子穿著,是纏足文化的衍生品,據悉起源於五代十國興盛於明清時期。許多情況下,男性對女性小腳的審美與對小巧精緻的弓鞋審美是難以分清楚的,甚至是合二為一的,因此有“宮鞋三寸,新月半彎”之說。宋黃庭堅有詞雲“直待朱藉去後,從伊便窄襪弓鞋。” 盧炳《菩薩蠻》曰:“石榴裙束纖腰嫋,金蓮穩襯弓靴小。”又張榘《青玉案·和何使君次了翁韻》詞之三:“弓靴微溼,玉纖頻袖,塑出獅兒好。”姜夔曾寫“無限風流疏散,有暗藏弓履,偷寄香翰。”王實甫《西廂記》中曾寫:“下香隊,懶步蒼苔,動人處弓鞋鳳頭窄。”《金瓶梅》中寫李瓶兒風姿綽約,“只見李瓶兒霧鬢雲鬟,淡妝麗雅,素白舊衫籠雪體,淡黃軟襪襯弓鞋。輕移蓮步,立於月下。”唐明皇所作《又作妃子所遺羅襪銘》:“羅襪羅襪,香塵生不絕。細細圓圓,地下得瓊鉤。窄窄弓弓,手中弄初月。又如脫履弄纖圓,恰似同衾見時節。方知清夢事非虛,暗引相思幾時歇。”以纖纖玉足代貴妃之美,寄託哀思懷念之情。

"

注:“蓮”指“三寸金蓮”、“金蓮鞋”,學名“弓鞋”;“蓮飾”指纏足女子所穿弓鞋上的花樣裝飾。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著名作家馮驥才在其作品《三寸金蓮》描寫了戈奶奶,香蓮,潘媽,桃兒等一系列女性角色,尤其對她們的女紅刺繡的描寫毫不吝嗇筆墨。尤其是在最後一場賽腳會上,當香蓮露出那雙由桃兒繡制的繡鞋時,作者不禁感慨:“打古到今,真把蓮飾一門施展到盡頭”。“蓮飾”,顧名思義為三寸金蓮的飾物與裝飾,在書中應為小腳女性所穿的弓鞋的鞋飾。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弓鞋”

纏足女子所穿的小鞋多稱“金蓮鞋”,其學名應為“弓鞋”,因纏足女子的雙足骨骼變形高高弓被稱為“弓足”故有其名。《清稗類鈔》有云:“弓鞋,纏足女子之鞋也。”清劉廷璣《在園雜誌》:“唐縞詩曰:‘蓮中花更好,雲裡月常新’,因窅娘作也。是婦人纏足,自五代以來方有之。……自纏足之後,女子所穿有弓鞋、繡鞋、鳳頭鞋,而於鞋之後跟,鏟木圓小墊高,名曰高底。令足尖自高而下著地,愈顯小之。”除“弓鞋”外,還有別稱如弓履、尖鞋、小鞋、小腳鞋、金蓮鞋等等。

弓鞋專為纏足女子穿著,是纏足文化的衍生品,據悉起源於五代十國興盛於明清時期。許多情況下,男性對女性小腳的審美與對小巧精緻的弓鞋審美是難以分清楚的,甚至是合二為一的,因此有“宮鞋三寸,新月半彎”之說。宋黃庭堅有詞雲“直待朱藉去後,從伊便窄襪弓鞋。” 盧炳《菩薩蠻》曰:“石榴裙束纖腰嫋,金蓮穩襯弓靴小。”又張榘《青玉案·和何使君次了翁韻》詞之三:“弓靴微溼,玉纖頻袖,塑出獅兒好。”姜夔曾寫“無限風流疏散,有暗藏弓履,偷寄香翰。”王實甫《西廂記》中曾寫:“下香隊,懶步蒼苔,動人處弓鞋鳳頭窄。”《金瓶梅》中寫李瓶兒風姿綽約,“只見李瓶兒霧鬢雲鬟,淡妝麗雅,素白舊衫籠雪體,淡黃軟襪襯弓鞋。輕移蓮步,立於月下。”唐明皇所作《又作妃子所遺羅襪銘》:“羅襪羅襪,香塵生不絕。細細圓圓,地下得瓊鉤。窄窄弓弓,手中弄初月。又如脫履弄纖圓,恰似同衾見時節。方知清夢事非虛,暗引相思幾時歇。”以纖纖玉足代貴妃之美,寄託哀思懷念之情。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蓮飾”

纏足習俗毫無疑問殘忍的傷害和禁錮了古代女子,但勤勞聰慧的她們將對美和善的追求毫無保留地傾注在對精緻弓鞋的製作上。在欣賞這些製作精美的一雙雙金蓮繡鞋時,如果暫時將它血淋淋的歷史和故事隱去,呈現出的是蔚為大觀的中國服飾和刺繡之美。

"

注:“蓮”指“三寸金蓮”、“金蓮鞋”,學名“弓鞋”;“蓮飾”指纏足女子所穿弓鞋上的花樣裝飾。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著名作家馮驥才在其作品《三寸金蓮》描寫了戈奶奶,香蓮,潘媽,桃兒等一系列女性角色,尤其對她們的女紅刺繡的描寫毫不吝嗇筆墨。尤其是在最後一場賽腳會上,當香蓮露出那雙由桃兒繡制的繡鞋時,作者不禁感慨:“打古到今,真把蓮飾一門施展到盡頭”。“蓮飾”,顧名思義為三寸金蓮的飾物與裝飾,在書中應為小腳女性所穿的弓鞋的鞋飾。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弓鞋”

纏足女子所穿的小鞋多稱“金蓮鞋”,其學名應為“弓鞋”,因纏足女子的雙足骨骼變形高高弓被稱為“弓足”故有其名。《清稗類鈔》有云:“弓鞋,纏足女子之鞋也。”清劉廷璣《在園雜誌》:“唐縞詩曰:‘蓮中花更好,雲裡月常新’,因窅娘作也。是婦人纏足,自五代以來方有之。……自纏足之後,女子所穿有弓鞋、繡鞋、鳳頭鞋,而於鞋之後跟,鏟木圓小墊高,名曰高底。令足尖自高而下著地,愈顯小之。”除“弓鞋”外,還有別稱如弓履、尖鞋、小鞋、小腳鞋、金蓮鞋等等。

弓鞋專為纏足女子穿著,是纏足文化的衍生品,據悉起源於五代十國興盛於明清時期。許多情況下,男性對女性小腳的審美與對小巧精緻的弓鞋審美是難以分清楚的,甚至是合二為一的,因此有“宮鞋三寸,新月半彎”之說。宋黃庭堅有詞雲“直待朱藉去後,從伊便窄襪弓鞋。” 盧炳《菩薩蠻》曰:“石榴裙束纖腰嫋,金蓮穩襯弓靴小。”又張榘《青玉案·和何使君次了翁韻》詞之三:“弓靴微溼,玉纖頻袖,塑出獅兒好。”姜夔曾寫“無限風流疏散,有暗藏弓履,偷寄香翰。”王實甫《西廂記》中曾寫:“下香隊,懶步蒼苔,動人處弓鞋鳳頭窄。”《金瓶梅》中寫李瓶兒風姿綽約,“只見李瓶兒霧鬢雲鬟,淡妝麗雅,素白舊衫籠雪體,淡黃軟襪襯弓鞋。輕移蓮步,立於月下。”唐明皇所作《又作妃子所遺羅襪銘》:“羅襪羅襪,香塵生不絕。細細圓圓,地下得瓊鉤。窄窄弓弓,手中弄初月。又如脫履弄纖圓,恰似同衾見時節。方知清夢事非虛,暗引相思幾時歇。”以纖纖玉足代貴妃之美,寄託哀思懷念之情。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蓮飾”

纏足習俗毫無疑問殘忍的傷害和禁錮了古代女子,但勤勞聰慧的她們將對美和善的追求毫無保留地傾注在對精緻弓鞋的製作上。在欣賞這些製作精美的一雙雙金蓮繡鞋時,如果暫時將它血淋淋的歷史和故事隱去,呈現出的是蔚為大觀的中國服飾和刺繡之美。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玲瓏的弓鞋雖然可創作的範圍不大,但自古以來“蓮飾”的方式卻多種多樣。由於鞋底不易展示,弓鞋的鞋幫是纏足女子們最用心裝飾的地方。裝飾方式多為刺繡,而刺繡圖案多為花朵植物或動物,寓意榮華富貴或健康長壽。尤其婚嫁時,出閣少女的繡花弓鞋被稱為“喜鞋”,而且喜鞋往往要請那些家庭和美的婦女製作,寓意家庭合睦婚姻幸福。在小說中香蓮出閣時奶奶請人做了三雙喜鞋,“一雙紫面白底綢鞋,一雙五彩絲繡軟底鞋,還一雙好怪,沒使針線,賽拿塊杏黃布折出來的”,分別有不同的花樣與含義。第一雙是一雙紫面白底的喜鞋,紫和白,諧音“百子”,寓意早生多生。另一雙杏黃色的黃鞋鞋又叫“黃道鞋”,是臨上轎子時套在紫鞋外邊,到婆家後再穿這雙黃鞋拜堂,因此又叫“踩堂鞋”。進洞房後就把這雙黃鞋藏起來以保平安。這裡需要補充弓鞋的鞋事制度,一般女子不可以在弓鞋上用金繡和珍珠,不可以以龍鳳為裝飾,也不可以用黃色布料製鞋,只可以用杏黃色。另一雙五彩繡鞋精緻美觀,是一雙“睡鞋”,鞋內有男女圖案,多由新娘新婚當夜穿著再由新郎褪去。“睡鞋”是纏足女子睡覺時專用的軟鞋,據說是為了防止睡覺時小腳散開鬆弛,所以古人云“蘭閣中臨寢著軟底鞋,取足不放馳也”。睡鞋多以紅緞製成,配色鮮豔,鞋幫處繡花,鞋內畫古代春宮圖。

"

注:“蓮”指“三寸金蓮”、“金蓮鞋”,學名“弓鞋”;“蓮飾”指纏足女子所穿弓鞋上的花樣裝飾。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著名作家馮驥才在其作品《三寸金蓮》描寫了戈奶奶,香蓮,潘媽,桃兒等一系列女性角色,尤其對她們的女紅刺繡的描寫毫不吝嗇筆墨。尤其是在最後一場賽腳會上,當香蓮露出那雙由桃兒繡制的繡鞋時,作者不禁感慨:“打古到今,真把蓮飾一門施展到盡頭”。“蓮飾”,顧名思義為三寸金蓮的飾物與裝飾,在書中應為小腳女性所穿的弓鞋的鞋飾。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弓鞋”

纏足女子所穿的小鞋多稱“金蓮鞋”,其學名應為“弓鞋”,因纏足女子的雙足骨骼變形高高弓被稱為“弓足”故有其名。《清稗類鈔》有云:“弓鞋,纏足女子之鞋也。”清劉廷璣《在園雜誌》:“唐縞詩曰:‘蓮中花更好,雲裡月常新’,因窅娘作也。是婦人纏足,自五代以來方有之。……自纏足之後,女子所穿有弓鞋、繡鞋、鳳頭鞋,而於鞋之後跟,鏟木圓小墊高,名曰高底。令足尖自高而下著地,愈顯小之。”除“弓鞋”外,還有別稱如弓履、尖鞋、小鞋、小腳鞋、金蓮鞋等等。

弓鞋專為纏足女子穿著,是纏足文化的衍生品,據悉起源於五代十國興盛於明清時期。許多情況下,男性對女性小腳的審美與對小巧精緻的弓鞋審美是難以分清楚的,甚至是合二為一的,因此有“宮鞋三寸,新月半彎”之說。宋黃庭堅有詞雲“直待朱藉去後,從伊便窄襪弓鞋。” 盧炳《菩薩蠻》曰:“石榴裙束纖腰嫋,金蓮穩襯弓靴小。”又張榘《青玉案·和何使君次了翁韻》詞之三:“弓靴微溼,玉纖頻袖,塑出獅兒好。”姜夔曾寫“無限風流疏散,有暗藏弓履,偷寄香翰。”王實甫《西廂記》中曾寫:“下香隊,懶步蒼苔,動人處弓鞋鳳頭窄。”《金瓶梅》中寫李瓶兒風姿綽約,“只見李瓶兒霧鬢雲鬟,淡妝麗雅,素白舊衫籠雪體,淡黃軟襪襯弓鞋。輕移蓮步,立於月下。”唐明皇所作《又作妃子所遺羅襪銘》:“羅襪羅襪,香塵生不絕。細細圓圓,地下得瓊鉤。窄窄弓弓,手中弄初月。又如脫履弄纖圓,恰似同衾見時節。方知清夢事非虛,暗引相思幾時歇。”以纖纖玉足代貴妃之美,寄託哀思懷念之情。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蓮飾”

纏足習俗毫無疑問殘忍的傷害和禁錮了古代女子,但勤勞聰慧的她們將對美和善的追求毫無保留地傾注在對精緻弓鞋的製作上。在欣賞這些製作精美的一雙雙金蓮繡鞋時,如果暫時將它血淋淋的歷史和故事隱去,呈現出的是蔚為大觀的中國服飾和刺繡之美。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玲瓏的弓鞋雖然可創作的範圍不大,但自古以來“蓮飾”的方式卻多種多樣。由於鞋底不易展示,弓鞋的鞋幫是纏足女子們最用心裝飾的地方。裝飾方式多為刺繡,而刺繡圖案多為花朵植物或動物,寓意榮華富貴或健康長壽。尤其婚嫁時,出閣少女的繡花弓鞋被稱為“喜鞋”,而且喜鞋往往要請那些家庭和美的婦女製作,寓意家庭合睦婚姻幸福。在小說中香蓮出閣時奶奶請人做了三雙喜鞋,“一雙紫面白底綢鞋,一雙五彩絲繡軟底鞋,還一雙好怪,沒使針線,賽拿塊杏黃布折出來的”,分別有不同的花樣與含義。第一雙是一雙紫面白底的喜鞋,紫和白,諧音“百子”,寓意早生多生。另一雙杏黃色的黃鞋鞋又叫“黃道鞋”,是臨上轎子時套在紫鞋外邊,到婆家後再穿這雙黃鞋拜堂,因此又叫“踩堂鞋”。進洞房後就把這雙黃鞋藏起來以保平安。這裡需要補充弓鞋的鞋事制度,一般女子不可以在弓鞋上用金繡和珍珠,不可以以龍鳳為裝飾,也不可以用黃色布料製鞋,只可以用杏黃色。另一雙五彩繡鞋精緻美觀,是一雙“睡鞋”,鞋內有男女圖案,多由新娘新婚當夜穿著再由新郎褪去。“睡鞋”是纏足女子睡覺時專用的軟鞋,據說是為了防止睡覺時小腳散開鬆弛,所以古人云“蘭閣中臨寢著軟底鞋,取足不放馳也”。睡鞋多以紅緞製成,配色鮮豔,鞋幫處繡花,鞋內畫古代春宮圖。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由於古時貧富差距較大,富家女可以綢緞做鞋,以精美刺繡裝飾,而貧家女子只得以粗布做鞋,以絨布球裝飾弓鞋,這些小球會隨著步子搖擺,活潑可愛。《三寸金蓮》中就描寫了這樣一雙樸素卻不失俏皮的絨球弓鞋:“一雙紅緞鞋賽過一對小菱角,活靈活現,鞋幫繡著金花,鞋尖頂著一對碧綠絨球,還拴一對小銀鈴鐺,一走一踮,絨球甩來甩去,鈴鐺叮叮噹噹。”香蓮嫁入佟家後著意於裝飾自己的一雙小腳,因此製作穿著了許多精緻的弓鞋。最精緻最奢侈的應屬她與天足會賽腳時的那雙配著湖藍面繡花漆褲的銀緞小鞋:“這雙銀緞小鞋,層層繡花打底牆到鞋口一圈壓一圈,葫蘆萬代,纏杖牡丹,富貴無邊,錦浪祥雲,萬字不到頭,沒法再講究了… …” 書中另描述了潘媽拿給香蓮的一雙繡鞋:“一雙花團錦簇般的小鞋,繡工可謂蓋世無雙,花邊一層套一層,細得快看不出來,拿眼一盯,藤蘿魚鳥博古走獸行雲海浪萬字回紋,都是有姿有態精整不亂。”

"

注:“蓮”指“三寸金蓮”、“金蓮鞋”,學名“弓鞋”;“蓮飾”指纏足女子所穿弓鞋上的花樣裝飾。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著名作家馮驥才在其作品《三寸金蓮》描寫了戈奶奶,香蓮,潘媽,桃兒等一系列女性角色,尤其對她們的女紅刺繡的描寫毫不吝嗇筆墨。尤其是在最後一場賽腳會上,當香蓮露出那雙由桃兒繡制的繡鞋時,作者不禁感慨:“打古到今,真把蓮飾一門施展到盡頭”。“蓮飾”,顧名思義為三寸金蓮的飾物與裝飾,在書中應為小腳女性所穿的弓鞋的鞋飾。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弓鞋”

纏足女子所穿的小鞋多稱“金蓮鞋”,其學名應為“弓鞋”,因纏足女子的雙足骨骼變形高高弓被稱為“弓足”故有其名。《清稗類鈔》有云:“弓鞋,纏足女子之鞋也。”清劉廷璣《在園雜誌》:“唐縞詩曰:‘蓮中花更好,雲裡月常新’,因窅娘作也。是婦人纏足,自五代以來方有之。……自纏足之後,女子所穿有弓鞋、繡鞋、鳳頭鞋,而於鞋之後跟,鏟木圓小墊高,名曰高底。令足尖自高而下著地,愈顯小之。”除“弓鞋”外,還有別稱如弓履、尖鞋、小鞋、小腳鞋、金蓮鞋等等。

弓鞋專為纏足女子穿著,是纏足文化的衍生品,據悉起源於五代十國興盛於明清時期。許多情況下,男性對女性小腳的審美與對小巧精緻的弓鞋審美是難以分清楚的,甚至是合二為一的,因此有“宮鞋三寸,新月半彎”之說。宋黃庭堅有詞雲“直待朱藉去後,從伊便窄襪弓鞋。” 盧炳《菩薩蠻》曰:“石榴裙束纖腰嫋,金蓮穩襯弓靴小。”又張榘《青玉案·和何使君次了翁韻》詞之三:“弓靴微溼,玉纖頻袖,塑出獅兒好。”姜夔曾寫“無限風流疏散,有暗藏弓履,偷寄香翰。”王實甫《西廂記》中曾寫:“下香隊,懶步蒼苔,動人處弓鞋鳳頭窄。”《金瓶梅》中寫李瓶兒風姿綽約,“只見李瓶兒霧鬢雲鬟,淡妝麗雅,素白舊衫籠雪體,淡黃軟襪襯弓鞋。輕移蓮步,立於月下。”唐明皇所作《又作妃子所遺羅襪銘》:“羅襪羅襪,香塵生不絕。細細圓圓,地下得瓊鉤。窄窄弓弓,手中弄初月。又如脫履弄纖圓,恰似同衾見時節。方知清夢事非虛,暗引相思幾時歇。”以纖纖玉足代貴妃之美,寄託哀思懷念之情。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蓮飾”

纏足習俗毫無疑問殘忍的傷害和禁錮了古代女子,但勤勞聰慧的她們將對美和善的追求毫無保留地傾注在對精緻弓鞋的製作上。在欣賞這些製作精美的一雙雙金蓮繡鞋時,如果暫時將它血淋淋的歷史和故事隱去,呈現出的是蔚為大觀的中國服飾和刺繡之美。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玲瓏的弓鞋雖然可創作的範圍不大,但自古以來“蓮飾”的方式卻多種多樣。由於鞋底不易展示,弓鞋的鞋幫是纏足女子們最用心裝飾的地方。裝飾方式多為刺繡,而刺繡圖案多為花朵植物或動物,寓意榮華富貴或健康長壽。尤其婚嫁時,出閣少女的繡花弓鞋被稱為“喜鞋”,而且喜鞋往往要請那些家庭和美的婦女製作,寓意家庭合睦婚姻幸福。在小說中香蓮出閣時奶奶請人做了三雙喜鞋,“一雙紫面白底綢鞋,一雙五彩絲繡軟底鞋,還一雙好怪,沒使針線,賽拿塊杏黃布折出來的”,分別有不同的花樣與含義。第一雙是一雙紫面白底的喜鞋,紫和白,諧音“百子”,寓意早生多生。另一雙杏黃色的黃鞋鞋又叫“黃道鞋”,是臨上轎子時套在紫鞋外邊,到婆家後再穿這雙黃鞋拜堂,因此又叫“踩堂鞋”。進洞房後就把這雙黃鞋藏起來以保平安。這裡需要補充弓鞋的鞋事制度,一般女子不可以在弓鞋上用金繡和珍珠,不可以以龍鳳為裝飾,也不可以用黃色布料製鞋,只可以用杏黃色。另一雙五彩繡鞋精緻美觀,是一雙“睡鞋”,鞋內有男女圖案,多由新娘新婚當夜穿著再由新郎褪去。“睡鞋”是纏足女子睡覺時專用的軟鞋,據說是為了防止睡覺時小腳散開鬆弛,所以古人云“蘭閣中臨寢著軟底鞋,取足不放馳也”。睡鞋多以紅緞製成,配色鮮豔,鞋幫處繡花,鞋內畫古代春宮圖。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由於古時貧富差距較大,富家女可以綢緞做鞋,以精美刺繡裝飾,而貧家女子只得以粗布做鞋,以絨布球裝飾弓鞋,這些小球會隨著步子搖擺,活潑可愛。《三寸金蓮》中就描寫了這樣一雙樸素卻不失俏皮的絨球弓鞋:“一雙紅緞鞋賽過一對小菱角,活靈活現,鞋幫繡著金花,鞋尖頂著一對碧綠絨球,還拴一對小銀鈴鐺,一走一踮,絨球甩來甩去,鈴鐺叮叮噹噹。”香蓮嫁入佟家後著意於裝飾自己的一雙小腳,因此製作穿著了許多精緻的弓鞋。最精緻最奢侈的應屬她與天足會賽腳時的那雙配著湖藍面繡花漆褲的銀緞小鞋:“這雙銀緞小鞋,層層繡花打底牆到鞋口一圈壓一圈,葫蘆萬代,纏杖牡丹,富貴無邊,錦浪祥雲,萬字不到頭,沒法再講究了… …” 書中另描述了潘媽拿給香蓮的一雙繡鞋:“一雙花團錦簇般的小鞋,繡工可謂蓋世無雙,花邊一層套一層,細得快看不出來,拿眼一盯,藤蘿魚鳥博古走獸行雲海浪萬字回紋,都是有姿有態精整不亂。”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書中對香蓮和桃兒做鞋的描述細緻又雅觀,著力展示弓鞋製作和刺繡裝飾的精美。香蓮為展示小腳之美曾做過一雙雀頭小鞋,鞋頭“安個繡花小鳥頭,鳥嘴叼小金豆或墜下一溜串珠”,走起來“腳尖一動,鳥頭一揚,五光十色一閃。”這對繡花小雀頭是點睛之處:“初看賽活的,再看一根毛是一根絲線,少數幾千根毛,就得幾千根絲線幾千針,顏色更是千變萬化,看得眼珠子快掉出來還不夠使的。”用動物裝飾增加少女步履的活力早已有之。書中香蓮第一次賽腳會時穿著的蝴蝶弓鞋正是此意:“鞋幫上是五彩牡丹,前臉趴著一隻十色蝴蝶,翅膀鋪開,兩條大鬚子打尖兒向兩邊彎。她穿好試走幾步,一步一走,蝴蝶翅膀就一扇一扇,好賽活的。”

在小說中,白金寶在佟家的第二次賽腳會上穿了一雙“蓮花底”的弓鞋:“白金寶一掰鞋幫,底兒朝上,原來木底子雕刻一朵蓮花,凹處都鏤空,通著裡邊。她再打底牆子上一拉,竟拉出一個精緻小抽屜,木幫,紗網做底,盛滿香粉。待眾人看好,她就把抽屜往回一推,放下腳一踩一抬,粉漏下來,就把鞋底鏤刻的蓮花清清楚楚印在地上了。”歷史上,山西大同一代的纏足女子就曾經發明過一種“梅花底”的弓鞋樣式。她們將弓鞋的用木料做底,雕刻鏤空出梅花的樣子,在鞋底中空部分填以白粉,因此在走路時白粉從梅花鏤空樣式中漏出,在地面上印上朵朵梅花。

"

注:“蓮”指“三寸金蓮”、“金蓮鞋”,學名“弓鞋”;“蓮飾”指纏足女子所穿弓鞋上的花樣裝飾。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著名作家馮驥才在其作品《三寸金蓮》描寫了戈奶奶,香蓮,潘媽,桃兒等一系列女性角色,尤其對她們的女紅刺繡的描寫毫不吝嗇筆墨。尤其是在最後一場賽腳會上,當香蓮露出那雙由桃兒繡制的繡鞋時,作者不禁感慨:“打古到今,真把蓮飾一門施展到盡頭”。“蓮飾”,顧名思義為三寸金蓮的飾物與裝飾,在書中應為小腳女性所穿的弓鞋的鞋飾。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弓鞋”

纏足女子所穿的小鞋多稱“金蓮鞋”,其學名應為“弓鞋”,因纏足女子的雙足骨骼變形高高弓被稱為“弓足”故有其名。《清稗類鈔》有云:“弓鞋,纏足女子之鞋也。”清劉廷璣《在園雜誌》:“唐縞詩曰:‘蓮中花更好,雲裡月常新’,因窅娘作也。是婦人纏足,自五代以來方有之。……自纏足之後,女子所穿有弓鞋、繡鞋、鳳頭鞋,而於鞋之後跟,鏟木圓小墊高,名曰高底。令足尖自高而下著地,愈顯小之。”除“弓鞋”外,還有別稱如弓履、尖鞋、小鞋、小腳鞋、金蓮鞋等等。

弓鞋專為纏足女子穿著,是纏足文化的衍生品,據悉起源於五代十國興盛於明清時期。許多情況下,男性對女性小腳的審美與對小巧精緻的弓鞋審美是難以分清楚的,甚至是合二為一的,因此有“宮鞋三寸,新月半彎”之說。宋黃庭堅有詞雲“直待朱藉去後,從伊便窄襪弓鞋。” 盧炳《菩薩蠻》曰:“石榴裙束纖腰嫋,金蓮穩襯弓靴小。”又張榘《青玉案·和何使君次了翁韻》詞之三:“弓靴微溼,玉纖頻袖,塑出獅兒好。”姜夔曾寫“無限風流疏散,有暗藏弓履,偷寄香翰。”王實甫《西廂記》中曾寫:“下香隊,懶步蒼苔,動人處弓鞋鳳頭窄。”《金瓶梅》中寫李瓶兒風姿綽約,“只見李瓶兒霧鬢雲鬟,淡妝麗雅,素白舊衫籠雪體,淡黃軟襪襯弓鞋。輕移蓮步,立於月下。”唐明皇所作《又作妃子所遺羅襪銘》:“羅襪羅襪,香塵生不絕。細細圓圓,地下得瓊鉤。窄窄弓弓,手中弄初月。又如脫履弄纖圓,恰似同衾見時節。方知清夢事非虛,暗引相思幾時歇。”以纖纖玉足代貴妃之美,寄託哀思懷念之情。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蓮飾”

纏足習俗毫無疑問殘忍的傷害和禁錮了古代女子,但勤勞聰慧的她們將對美和善的追求毫無保留地傾注在對精緻弓鞋的製作上。在欣賞這些製作精美的一雙雙金蓮繡鞋時,如果暫時將它血淋淋的歷史和故事隱去,呈現出的是蔚為大觀的中國服飾和刺繡之美。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玲瓏的弓鞋雖然可創作的範圍不大,但自古以來“蓮飾”的方式卻多種多樣。由於鞋底不易展示,弓鞋的鞋幫是纏足女子們最用心裝飾的地方。裝飾方式多為刺繡,而刺繡圖案多為花朵植物或動物,寓意榮華富貴或健康長壽。尤其婚嫁時,出閣少女的繡花弓鞋被稱為“喜鞋”,而且喜鞋往往要請那些家庭和美的婦女製作,寓意家庭合睦婚姻幸福。在小說中香蓮出閣時奶奶請人做了三雙喜鞋,“一雙紫面白底綢鞋,一雙五彩絲繡軟底鞋,還一雙好怪,沒使針線,賽拿塊杏黃布折出來的”,分別有不同的花樣與含義。第一雙是一雙紫面白底的喜鞋,紫和白,諧音“百子”,寓意早生多生。另一雙杏黃色的黃鞋鞋又叫“黃道鞋”,是臨上轎子時套在紫鞋外邊,到婆家後再穿這雙黃鞋拜堂,因此又叫“踩堂鞋”。進洞房後就把這雙黃鞋藏起來以保平安。這裡需要補充弓鞋的鞋事制度,一般女子不可以在弓鞋上用金繡和珍珠,不可以以龍鳳為裝飾,也不可以用黃色布料製鞋,只可以用杏黃色。另一雙五彩繡鞋精緻美觀,是一雙“睡鞋”,鞋內有男女圖案,多由新娘新婚當夜穿著再由新郎褪去。“睡鞋”是纏足女子睡覺時專用的軟鞋,據說是為了防止睡覺時小腳散開鬆弛,所以古人云“蘭閣中臨寢著軟底鞋,取足不放馳也”。睡鞋多以紅緞製成,配色鮮豔,鞋幫處繡花,鞋內畫古代春宮圖。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由於古時貧富差距較大,富家女可以綢緞做鞋,以精美刺繡裝飾,而貧家女子只得以粗布做鞋,以絨布球裝飾弓鞋,這些小球會隨著步子搖擺,活潑可愛。《三寸金蓮》中就描寫了這樣一雙樸素卻不失俏皮的絨球弓鞋:“一雙紅緞鞋賽過一對小菱角,活靈活現,鞋幫繡著金花,鞋尖頂著一對碧綠絨球,還拴一對小銀鈴鐺,一走一踮,絨球甩來甩去,鈴鐺叮叮噹噹。”香蓮嫁入佟家後著意於裝飾自己的一雙小腳,因此製作穿著了許多精緻的弓鞋。最精緻最奢侈的應屬她與天足會賽腳時的那雙配著湖藍面繡花漆褲的銀緞小鞋:“這雙銀緞小鞋,層層繡花打底牆到鞋口一圈壓一圈,葫蘆萬代,纏杖牡丹,富貴無邊,錦浪祥雲,萬字不到頭,沒法再講究了… …” 書中另描述了潘媽拿給香蓮的一雙繡鞋:“一雙花團錦簇般的小鞋,繡工可謂蓋世無雙,花邊一層套一層,細得快看不出來,拿眼一盯,藤蘿魚鳥博古走獸行雲海浪萬字回紋,都是有姿有態精整不亂。”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書中對香蓮和桃兒做鞋的描述細緻又雅觀,著力展示弓鞋製作和刺繡裝飾的精美。香蓮為展示小腳之美曾做過一雙雀頭小鞋,鞋頭“安個繡花小鳥頭,鳥嘴叼小金豆或墜下一溜串珠”,走起來“腳尖一動,鳥頭一揚,五光十色一閃。”這對繡花小雀頭是點睛之處:“初看賽活的,再看一根毛是一根絲線,少數幾千根毛,就得幾千根絲線幾千針,顏色更是千變萬化,看得眼珠子快掉出來還不夠使的。”用動物裝飾增加少女步履的活力早已有之。書中香蓮第一次賽腳會時穿著的蝴蝶弓鞋正是此意:“鞋幫上是五彩牡丹,前臉趴著一隻十色蝴蝶,翅膀鋪開,兩條大鬚子打尖兒向兩邊彎。她穿好試走幾步,一步一走,蝴蝶翅膀就一扇一扇,好賽活的。”

在小說中,白金寶在佟家的第二次賽腳會上穿了一雙“蓮花底”的弓鞋:“白金寶一掰鞋幫,底兒朝上,原來木底子雕刻一朵蓮花,凹處都鏤空,通著裡邊。她再打底牆子上一拉,竟拉出一個精緻小抽屜,木幫,紗網做底,盛滿香粉。待眾人看好,她就把抽屜往回一推,放下腳一踩一抬,粉漏下來,就把鞋底鏤刻的蓮花清清楚楚印在地上了。”歷史上,山西大同一代的纏足女子就曾經發明過一種“梅花底”的弓鞋樣式。她們將弓鞋的用木料做底,雕刻鏤空出梅花的樣子,在鞋底中空部分填以白粉,因此在走路時白粉從梅花鏤空樣式中漏出,在地面上印上朵朵梅花。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弓鞋是纏足陋習的衍生物,是歷史上所有纏足女子痛苦的承載體。但隱去這樣的歷史和社會背景來講,弓鞋的製作和裝飾體現了中華服飾和刺繡文化的精緻華美。其配色和花紋反映了當時的禮制和審美,體現了纏足女子無論地位高低對幸福生活和美的無限追求。弓鞋鞋飾也一定程度上承載了中國文化的象徵寓意,稱為中國小腳審美的活化石。

"

注:“蓮”指“三寸金蓮”、“金蓮鞋”,學名“弓鞋”;“蓮飾”指纏足女子所穿弓鞋上的花樣裝飾。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著名作家馮驥才在其作品《三寸金蓮》描寫了戈奶奶,香蓮,潘媽,桃兒等一系列女性角色,尤其對她們的女紅刺繡的描寫毫不吝嗇筆墨。尤其是在最後一場賽腳會上,當香蓮露出那雙由桃兒繡制的繡鞋時,作者不禁感慨:“打古到今,真把蓮飾一門施展到盡頭”。“蓮飾”,顧名思義為三寸金蓮的飾物與裝飾,在書中應為小腳女性所穿的弓鞋的鞋飾。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弓鞋”

纏足女子所穿的小鞋多稱“金蓮鞋”,其學名應為“弓鞋”,因纏足女子的雙足骨骼變形高高弓被稱為“弓足”故有其名。《清稗類鈔》有云:“弓鞋,纏足女子之鞋也。”清劉廷璣《在園雜誌》:“唐縞詩曰:‘蓮中花更好,雲裡月常新’,因窅娘作也。是婦人纏足,自五代以來方有之。……自纏足之後,女子所穿有弓鞋、繡鞋、鳳頭鞋,而於鞋之後跟,鏟木圓小墊高,名曰高底。令足尖自高而下著地,愈顯小之。”除“弓鞋”外,還有別稱如弓履、尖鞋、小鞋、小腳鞋、金蓮鞋等等。

弓鞋專為纏足女子穿著,是纏足文化的衍生品,據悉起源於五代十國興盛於明清時期。許多情況下,男性對女性小腳的審美與對小巧精緻的弓鞋審美是難以分清楚的,甚至是合二為一的,因此有“宮鞋三寸,新月半彎”之說。宋黃庭堅有詞雲“直待朱藉去後,從伊便窄襪弓鞋。” 盧炳《菩薩蠻》曰:“石榴裙束纖腰嫋,金蓮穩襯弓靴小。”又張榘《青玉案·和何使君次了翁韻》詞之三:“弓靴微溼,玉纖頻袖,塑出獅兒好。”姜夔曾寫“無限風流疏散,有暗藏弓履,偷寄香翰。”王實甫《西廂記》中曾寫:“下香隊,懶步蒼苔,動人處弓鞋鳳頭窄。”《金瓶梅》中寫李瓶兒風姿綽約,“只見李瓶兒霧鬢雲鬟,淡妝麗雅,素白舊衫籠雪體,淡黃軟襪襯弓鞋。輕移蓮步,立於月下。”唐明皇所作《又作妃子所遺羅襪銘》:“羅襪羅襪,香塵生不絕。細細圓圓,地下得瓊鉤。窄窄弓弓,手中弄初月。又如脫履弄纖圓,恰似同衾見時節。方知清夢事非虛,暗引相思幾時歇。”以纖纖玉足代貴妃之美,寄託哀思懷念之情。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蓮飾”

纏足習俗毫無疑問殘忍的傷害和禁錮了古代女子,但勤勞聰慧的她們將對美和善的追求毫無保留地傾注在對精緻弓鞋的製作上。在欣賞這些製作精美的一雙雙金蓮繡鞋時,如果暫時將它血淋淋的歷史和故事隱去,呈現出的是蔚為大觀的中國服飾和刺繡之美。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玲瓏的弓鞋雖然可創作的範圍不大,但自古以來“蓮飾”的方式卻多種多樣。由於鞋底不易展示,弓鞋的鞋幫是纏足女子們最用心裝飾的地方。裝飾方式多為刺繡,而刺繡圖案多為花朵植物或動物,寓意榮華富貴或健康長壽。尤其婚嫁時,出閣少女的繡花弓鞋被稱為“喜鞋”,而且喜鞋往往要請那些家庭和美的婦女製作,寓意家庭合睦婚姻幸福。在小說中香蓮出閣時奶奶請人做了三雙喜鞋,“一雙紫面白底綢鞋,一雙五彩絲繡軟底鞋,還一雙好怪,沒使針線,賽拿塊杏黃布折出來的”,分別有不同的花樣與含義。第一雙是一雙紫面白底的喜鞋,紫和白,諧音“百子”,寓意早生多生。另一雙杏黃色的黃鞋鞋又叫“黃道鞋”,是臨上轎子時套在紫鞋外邊,到婆家後再穿這雙黃鞋拜堂,因此又叫“踩堂鞋”。進洞房後就把這雙黃鞋藏起來以保平安。這裡需要補充弓鞋的鞋事制度,一般女子不可以在弓鞋上用金繡和珍珠,不可以以龍鳳為裝飾,也不可以用黃色布料製鞋,只可以用杏黃色。另一雙五彩繡鞋精緻美觀,是一雙“睡鞋”,鞋內有男女圖案,多由新娘新婚當夜穿著再由新郎褪去。“睡鞋”是纏足女子睡覺時專用的軟鞋,據說是為了防止睡覺時小腳散開鬆弛,所以古人云“蘭閣中臨寢著軟底鞋,取足不放馳也”。睡鞋多以紅緞製成,配色鮮豔,鞋幫處繡花,鞋內畫古代春宮圖。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由於古時貧富差距較大,富家女可以綢緞做鞋,以精美刺繡裝飾,而貧家女子只得以粗布做鞋,以絨布球裝飾弓鞋,這些小球會隨著步子搖擺,活潑可愛。《三寸金蓮》中就描寫了這樣一雙樸素卻不失俏皮的絨球弓鞋:“一雙紅緞鞋賽過一對小菱角,活靈活現,鞋幫繡著金花,鞋尖頂著一對碧綠絨球,還拴一對小銀鈴鐺,一走一踮,絨球甩來甩去,鈴鐺叮叮噹噹。”香蓮嫁入佟家後著意於裝飾自己的一雙小腳,因此製作穿著了許多精緻的弓鞋。最精緻最奢侈的應屬她與天足會賽腳時的那雙配著湖藍面繡花漆褲的銀緞小鞋:“這雙銀緞小鞋,層層繡花打底牆到鞋口一圈壓一圈,葫蘆萬代,纏杖牡丹,富貴無邊,錦浪祥雲,萬字不到頭,沒法再講究了… …” 書中另描述了潘媽拿給香蓮的一雙繡鞋:“一雙花團錦簇般的小鞋,繡工可謂蓋世無雙,花邊一層套一層,細得快看不出來,拿眼一盯,藤蘿魚鳥博古走獸行雲海浪萬字回紋,都是有姿有態精整不亂。”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書中對香蓮和桃兒做鞋的描述細緻又雅觀,著力展示弓鞋製作和刺繡裝飾的精美。香蓮為展示小腳之美曾做過一雙雀頭小鞋,鞋頭“安個繡花小鳥頭,鳥嘴叼小金豆或墜下一溜串珠”,走起來“腳尖一動,鳥頭一揚,五光十色一閃。”這對繡花小雀頭是點睛之處:“初看賽活的,再看一根毛是一根絲線,少數幾千根毛,就得幾千根絲線幾千針,顏色更是千變萬化,看得眼珠子快掉出來還不夠使的。”用動物裝飾增加少女步履的活力早已有之。書中香蓮第一次賽腳會時穿著的蝴蝶弓鞋正是此意:“鞋幫上是五彩牡丹,前臉趴著一隻十色蝴蝶,翅膀鋪開,兩條大鬚子打尖兒向兩邊彎。她穿好試走幾步,一步一走,蝴蝶翅膀就一扇一扇,好賽活的。”

在小說中,白金寶在佟家的第二次賽腳會上穿了一雙“蓮花底”的弓鞋:“白金寶一掰鞋幫,底兒朝上,原來木底子雕刻一朵蓮花,凹處都鏤空,通著裡邊。她再打底牆子上一拉,竟拉出一個精緻小抽屜,木幫,紗網做底,盛滿香粉。待眾人看好,她就把抽屜往回一推,放下腳一踩一抬,粉漏下來,就把鞋底鏤刻的蓮花清清楚楚印在地上了。”歷史上,山西大同一代的纏足女子就曾經發明過一種“梅花底”的弓鞋樣式。她們將弓鞋的用木料做底,雕刻鏤空出梅花的樣子,在鞋底中空部分填以白粉,因此在走路時白粉從梅花鏤空樣式中漏出,在地面上印上朵朵梅花。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弓鞋是纏足陋習的衍生物,是歷史上所有纏足女子痛苦的承載體。但隱去這樣的歷史和社會背景來講,弓鞋的製作和裝飾體現了中華服飾和刺繡文化的精緻華美。其配色和花紋反映了當時的禮制和審美,體現了纏足女子無論地位高低對幸福生活和美的無限追求。弓鞋鞋飾也一定程度上承載了中國文化的象徵寓意,稱為中國小腳審美的活化石。

文學與民俗:馮驥才《三寸金蓮》中的“蓮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