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一枚錢,還你三千年!

(歷代)




中國的貨幣,

在殷商晚期的墓葬中便有實物發現,

至於貨幣的起源,

《管子》說:湯以莊山之金鑄幣,禹以歷山之金鑄幣。

且不說四千年前的夏禹,

至少在公元前10世紀,我們便有了貨幣(這裡指銅貝)。

我們收藏錢幣,

有許多的緣由,

但唯有歷史,是獨一無二的。




給我一枚錢,還你三千年!

(貝幣)



我們心中的戰國


高中時,我一個同學瘋狂痴迷戰國史。

他琢磨的戰國,是日本的戰國。

什麼織田信長,什麼明智光秀,

誰幾百人幹掉了誰幾十人,

誰一個縣滅掉了誰一個村…

小打小鬧且不說,

日本的戰國,大概是中國的明朝中後期,放在中國,大概屬於封建社會晚期,在我們古錢幣玩家的眼裡,頂多算個“近代”。

我們心中的戰國,

是刀布圜蟻鼻的戰國,

是公元前的七國爭霸,商鞅變法,田忌賽馬,胡服騎射,荊軻刺秦王…

以前和同學同事聊戰國時,

他們總愛反問:

那些書裡才有的刀錢布錢,你有嗎?

不好意思,我們真有。

先秦形形色色的錢幣,繪畫著亂世的版圖,

我們擁有燕齊的刀錢,趙魏的圜錢,楚國的蟻鼻,秦國的半兩,

2000多年歲月滄桑,

我們卻置身那個時代。


給我一枚錢,還你三千年!

(先秦)




李白的詩 蘇軾的詞


從小,我們就會朗誦李白的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那個時代,好像很遠,

只能在詩話裡,可想而不可及。

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他們究竟生活在什麼樣的時代,

那個大唐,究竟是什麼模樣?

我們在錢幣裡看到了,

在開元錢裡看到了歐陽詢,唐明皇,

在乾元順天中看到了安祿山,史思明,

在會昌開元的看到了晚唐的日暮凋零。


給我一枚錢,還你三千年!

(唐·開元通寶)




從小,我們就愛蘇軾的詞,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嘉祐中的少年登科,熙寧中的為官漂泊,元豐中的烏臺詩案,元祐中的造福杭州,紹聖中的放逐極邊,

我們無法想象一代詞人的流浪,

所幸我們擁有嘉祐錢,熙寧錢,元豐錢,元祐錢,紹聖錢…

甚至還有傳說中蘇軾留下的“東坡元豐”。

因為錢幣,我們會惋惜徽宗,

大觀崇寧裡,展現了他專屬的造詣,

因為錢幣,我們看到了辛棄疾的抱負,陸游的北望故國,

開禧錢中,是熊熊的恢復之火。


給我一枚錢,還你三千年!

(北宋·元豐隸書大字,俗稱”東坡元豐“)




劉宋有點早,李煜不是


以前看到過一個故事,

說公元460年大概是中國歷史上的哪個時期?

一個看似學究的“歷史盲”隨口說,

宋,大明。

人們笑話此人無知,

而當你翻開年表時,會發現,

這一年,正是南朝宋的大明四年。

這個宋,不是趙匡胤的宋,這個明,不是朱元璋的明。

人們會感慨,有的人歷史真厲害,

其實,

玩過幾年曆代錢幣的人都知道這段歷史,

因為鼎鼎大名的“大明四銖”。


給我一枚錢,還你三千年!

(南朝宋·四銖)




很多人都知道“問君能有幾多愁”,

也有人熟知李煜,

卻極少有人熟悉那個南唐,

南宋襲自宋,南唐卻無關唐。

我們熟悉南唐,是因為唐國通寶,是因為永通泉貨,

正如我們還知道後漢、南漢不是漢,

是因為漢元,乾亨,

知道前蜀無關三國蜀(漢),

是因為乾德光天通正…

因為錢幣,我們看到了更加豐滿的歷史,

有南北朝五代的亂世,

有元末明末的起義,

有遼金夏元的文明…


給我一枚錢,還你三千年!

(南唐)



懶得說明清,太近


對於玩古幣的人,明清,實在懶得說。

我們熟悉到能倒背兩朝的年號,

所謂鄭和下西洋,隆慶開關,崇禎死社稷,康乾盛世,晚清被欺凌,我們都有錢幣為證。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過永樂錢,

而永樂在彼時,就是風靡亞洲的貿易錢,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過康熙錢,

順康雍的大制錢,算是落日的最後一點餘暉,

至於同治光緒大銅板,

沒準就是咱家爺爺的爺爺用過的,奶奶的奶奶的壓箱錢。

現下火爆的明清,

不過是多一些時人的認知而已,

要是放在三千年的貨幣史上,

在那些歷代玩家的眼裡,

最多是個入門級。

所以實在懶得多說,太近…


給我一枚錢,還你三千年!

(清)




和其他文玩相比,

古錢幣,似乎最為樸素,

多是一種模樣(外圓內方),多是指尖巴掌大小,比不了器型,也比不了工藝。

但卻別忘了,

它背後的三千年歷史,以及歷史帶來的版別,書法,鏽色,

它的時代印記,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比擬的!

給我一枚錢,還你三千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