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

【宣紙小檔案】

"

【宣紙小檔案】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宣紙,文房四寶之首,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宣紙製作技藝於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宣紙產地在安徽涇縣,還包括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這些地區古代均屬宣州府管轄,所產紙因而得名宣紙。歷代文人墨客書畫名家無不喜愛。用宣紙題字作畫,墨韻清晰,層次分明,氣勢溢秀,濃而不渾,淡而不灰,其字其畫,躍然紙上,耀目生輝。

【宣紙製作特點】

"

【宣紙小檔案】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宣紙,文房四寶之首,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宣紙製作技藝於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宣紙產地在安徽涇縣,還包括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這些地區古代均屬宣州府管轄,所產紙因而得名宣紙。歷代文人墨客書畫名家無不喜愛。用宣紙題字作畫,墨韻清晰,層次分明,氣勢溢秀,濃而不渾,淡而不灰,其字其畫,躍然紙上,耀目生輝。

【宣紙製作特點】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涇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特殊的喀斯特山地適合青檀樹的生長,沖積平原則適宜生產長杆水稻,青檀樹和水稻杆均為宣紙製造提供了優質的原料。涇縣境內有多條河流,尤其是烏溪上游的兩條支流,一條屬淡鹼性,適合原料加工;一條屬淡酸性,適合成紙用水。

"

【宣紙小檔案】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宣紙,文房四寶之首,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宣紙製作技藝於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宣紙產地在安徽涇縣,還包括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這些地區古代均屬宣州府管轄,所產紙因而得名宣紙。歷代文人墨客書畫名家無不喜愛。用宣紙題字作畫,墨韻清晰,層次分明,氣勢溢秀,濃而不渾,淡而不灰,其字其畫,躍然紙上,耀目生輝。

【宣紙製作特點】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涇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特殊的喀斯特山地適合青檀樹的生長,沖積平原則適宜生產長杆水稻,青檀樹和水稻杆均為宣紙製造提供了優質的原料。涇縣境內有多條河流,尤其是烏溪上游的兩條支流,一條屬淡鹼性,適合原料加工;一條屬淡酸性,適合成紙用水。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宣紙以青檀皮為主料,按比例配入沙田稻草漿,整個生產過程由攤晒宣紙原料、錘皮、撈紙等一百四十多道工序組成。造出的宣紙品種繁多,在生產過程中又不斷創新,1949年後成功製出了“丈二”、“二丈”等新品。

"

【宣紙小檔案】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宣紙,文房四寶之首,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宣紙製作技藝於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宣紙產地在安徽涇縣,還包括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這些地區古代均屬宣州府管轄,所產紙因而得名宣紙。歷代文人墨客書畫名家無不喜愛。用宣紙題字作畫,墨韻清晰,層次分明,氣勢溢秀,濃而不渾,淡而不灰,其字其畫,躍然紙上,耀目生輝。

【宣紙製作特點】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涇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特殊的喀斯特山地適合青檀樹的生長,沖積平原則適宜生產長杆水稻,青檀樹和水稻杆均為宣紙製造提供了優質的原料。涇縣境內有多條河流,尤其是烏溪上游的兩條支流,一條屬淡鹼性,適合原料加工;一條屬淡酸性,適合成紙用水。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宣紙以青檀皮為主料,按比例配入沙田稻草漿,整個生產過程由攤晒宣紙原料、錘皮、撈紙等一百四十多道工序組成。造出的宣紙品種繁多,在生產過程中又不斷創新,1949年後成功製出了“丈二”、“二丈”等新品。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宣紙質地純白細密,紋理清晰,綿軟堅韌,百折不損,光而不滑,吸水潤墨,宜書宜畫,防腐防蛀,故有“紙壽千年”、“紙中之王”的美稱。宣紙的手工製作和紙質特點體現了傳統技藝的長處,這一技藝至今尚不能用機制代替。

【發展歷程】

宣紙始於隋唐以前。相傳東漢時蔡倫死後,其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紙,很想造出一種潔白的紙為老師畫像,以表緬懷之情。一次,孔丹偶然見到一棵古青檀樹橫臥溪上,經流水沖洗,樹皮腐爛變白,露出潔白的纖維。孔丹欣喜若狂,取以造紙,經反覆試驗,終於研製出宣紙。

"

【宣紙小檔案】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宣紙,文房四寶之首,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宣紙製作技藝於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宣紙產地在安徽涇縣,還包括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這些地區古代均屬宣州府管轄,所產紙因而得名宣紙。歷代文人墨客書畫名家無不喜愛。用宣紙題字作畫,墨韻清晰,層次分明,氣勢溢秀,濃而不渾,淡而不灰,其字其畫,躍然紙上,耀目生輝。

【宣紙製作特點】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涇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特殊的喀斯特山地適合青檀樹的生長,沖積平原則適宜生產長杆水稻,青檀樹和水稻杆均為宣紙製造提供了優質的原料。涇縣境內有多條河流,尤其是烏溪上游的兩條支流,一條屬淡鹼性,適合原料加工;一條屬淡酸性,適合成紙用水。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宣紙以青檀皮為主料,按比例配入沙田稻草漿,整個生產過程由攤晒宣紙原料、錘皮、撈紙等一百四十多道工序組成。造出的宣紙品種繁多,在生產過程中又不斷創新,1949年後成功製出了“丈二”、“二丈”等新品。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宣紙質地純白細密,紋理清晰,綿軟堅韌,百折不損,光而不滑,吸水潤墨,宜書宜畫,防腐防蛀,故有“紙壽千年”、“紙中之王”的美稱。宣紙的手工製作和紙質特點體現了傳統技藝的長處,這一技藝至今尚不能用機制代替。

【發展歷程】

宣紙始於隋唐以前。相傳東漢時蔡倫死後,其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紙,很想造出一種潔白的紙為老師畫像,以表緬懷之情。一次,孔丹偶然見到一棵古青檀樹橫臥溪上,經流水沖洗,樹皮腐爛變白,露出潔白的纖維。孔丹欣喜若狂,取以造紙,經反覆試驗,終於研製出宣紙。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宣紙”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學者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事實上,在張彥遠之前,就有將宣紙作為貢品了。《舊唐書》記載:唐天寶二年,陝西太守韋堅向朝廷進貢時,各郡貢品就有“宣城郡船載……紙、筆、黃連等物。”南唐後主李煜曾親自監製的“澄心堂”紙,就是宣紙中的珍品,它“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冠於一時”。

關於宣紙的發展,涇縣小嶺村還有另一種說法。據清乾隆年間重修《小嶺曹氏族譜》序言云:“宋末爭攘之際,烽燧四起,避亂忙忙。曹氏鍾公八世孫曹大三,由虯川遷涇,來到小嶺,分從十三宅,此係山陬,田地稀少,無法耕種,因貽蔡倫術為業,以維生計。”曹大三繼承了前人的造紙技術,經過實踐造出了潔白純淨的好紙。

據考證,中國現存最早的宣紙畫作是唐代畫家韓滉的《五牛圖》,距今已逾1200年。

"

【宣紙小檔案】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宣紙,文房四寶之首,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宣紙製作技藝於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宣紙產地在安徽涇縣,還包括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這些地區古代均屬宣州府管轄,所產紙因而得名宣紙。歷代文人墨客書畫名家無不喜愛。用宣紙題字作畫,墨韻清晰,層次分明,氣勢溢秀,濃而不渾,淡而不灰,其字其畫,躍然紙上,耀目生輝。

【宣紙製作特點】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涇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特殊的喀斯特山地適合青檀樹的生長,沖積平原則適宜生產長杆水稻,青檀樹和水稻杆均為宣紙製造提供了優質的原料。涇縣境內有多條河流,尤其是烏溪上游的兩條支流,一條屬淡鹼性,適合原料加工;一條屬淡酸性,適合成紙用水。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宣紙以青檀皮為主料,按比例配入沙田稻草漿,整個生產過程由攤晒宣紙原料、錘皮、撈紙等一百四十多道工序組成。造出的宣紙品種繁多,在生產過程中又不斷創新,1949年後成功製出了“丈二”、“二丈”等新品。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宣紙質地純白細密,紋理清晰,綿軟堅韌,百折不損,光而不滑,吸水潤墨,宜書宜畫,防腐防蛀,故有“紙壽千年”、“紙中之王”的美稱。宣紙的手工製作和紙質特點體現了傳統技藝的長處,這一技藝至今尚不能用機制代替。

【發展歷程】

宣紙始於隋唐以前。相傳東漢時蔡倫死後,其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紙,很想造出一種潔白的紙為老師畫像,以表緬懷之情。一次,孔丹偶然見到一棵古青檀樹橫臥溪上,經流水沖洗,樹皮腐爛變白,露出潔白的纖維。孔丹欣喜若狂,取以造紙,經反覆試驗,終於研製出宣紙。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宣紙”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學者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事實上,在張彥遠之前,就有將宣紙作為貢品了。《舊唐書》記載:唐天寶二年,陝西太守韋堅向朝廷進貢時,各郡貢品就有“宣城郡船載……紙、筆、黃連等物。”南唐後主李煜曾親自監製的“澄心堂”紙,就是宣紙中的珍品,它“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冠於一時”。

關於宣紙的發展,涇縣小嶺村還有另一種說法。據清乾隆年間重修《小嶺曹氏族譜》序言云:“宋末爭攘之際,烽燧四起,避亂忙忙。曹氏鍾公八世孫曹大三,由虯川遷涇,來到小嶺,分從十三宅,此係山陬,田地稀少,無法耕種,因貽蔡倫術為業,以維生計。”曹大三繼承了前人的造紙技術,經過實踐造出了潔白純淨的好紙。

據考證,中國現存最早的宣紙畫作是唐代畫家韓滉的《五牛圖》,距今已逾1200年。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自唐代以來,宣紙一直為中國人民所愛好,其生產至清代臻於鼎盛,出現了王六吉、汪同和等著名品牌,在國內外屢得大獎。現宣紙集團公司所制紅星牌宣紙為中國馳名商標,由技術監督部門給予原產地保護品牌,遠銷國外。

2008年,國家質檢總局公佈了《宣紙國家標準》,規定“採用產自安徽省涇縣境內及周邊地區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不摻雜其他原材料,並利用涇縣獨有的山泉水,按照傳統工藝經過特殊的傳統工藝配方”生產出的高級藝術用紙,才是宣紙。

【非遺傳承】

近年來,承襲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積極探索技術改造,減少工人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以前晒紙車間靠燒煤供熱,廠區裡矗著十幾個大煙囪,現在通過改造全部實現蒸汽供熱,節能又環保。此外,劃槽、壓榨等環節也都實現了機械化。

"

【宣紙小檔案】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宣紙,文房四寶之首,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宣紙製作技藝於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宣紙產地在安徽涇縣,還包括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這些地區古代均屬宣州府管轄,所產紙因而得名宣紙。歷代文人墨客書畫名家無不喜愛。用宣紙題字作畫,墨韻清晰,層次分明,氣勢溢秀,濃而不渾,淡而不灰,其字其畫,躍然紙上,耀目生輝。

【宣紙製作特點】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涇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特殊的喀斯特山地適合青檀樹的生長,沖積平原則適宜生產長杆水稻,青檀樹和水稻杆均為宣紙製造提供了優質的原料。涇縣境內有多條河流,尤其是烏溪上游的兩條支流,一條屬淡鹼性,適合原料加工;一條屬淡酸性,適合成紙用水。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宣紙以青檀皮為主料,按比例配入沙田稻草漿,整個生產過程由攤晒宣紙原料、錘皮、撈紙等一百四十多道工序組成。造出的宣紙品種繁多,在生產過程中又不斷創新,1949年後成功製出了“丈二”、“二丈”等新品。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宣紙質地純白細密,紋理清晰,綿軟堅韌,百折不損,光而不滑,吸水潤墨,宜書宜畫,防腐防蛀,故有“紙壽千年”、“紙中之王”的美稱。宣紙的手工製作和紙質特點體現了傳統技藝的長處,這一技藝至今尚不能用機制代替。

【發展歷程】

宣紙始於隋唐以前。相傳東漢時蔡倫死後,其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紙,很想造出一種潔白的紙為老師畫像,以表緬懷之情。一次,孔丹偶然見到一棵古青檀樹橫臥溪上,經流水沖洗,樹皮腐爛變白,露出潔白的纖維。孔丹欣喜若狂,取以造紙,經反覆試驗,終於研製出宣紙。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宣紙”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學者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事實上,在張彥遠之前,就有將宣紙作為貢品了。《舊唐書》記載:唐天寶二年,陝西太守韋堅向朝廷進貢時,各郡貢品就有“宣城郡船載……紙、筆、黃連等物。”南唐後主李煜曾親自監製的“澄心堂”紙,就是宣紙中的珍品,它“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冠於一時”。

關於宣紙的發展,涇縣小嶺村還有另一種說法。據清乾隆年間重修《小嶺曹氏族譜》序言云:“宋末爭攘之際,烽燧四起,避亂忙忙。曹氏鍾公八世孫曹大三,由虯川遷涇,來到小嶺,分從十三宅,此係山陬,田地稀少,無法耕種,因貽蔡倫術為業,以維生計。”曹大三繼承了前人的造紙技術,經過實踐造出了潔白純淨的好紙。

據考證,中國現存最早的宣紙畫作是唐代畫家韓滉的《五牛圖》,距今已逾1200年。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自唐代以來,宣紙一直為中國人民所愛好,其生產至清代臻於鼎盛,出現了王六吉、汪同和等著名品牌,在國內外屢得大獎。現宣紙集團公司所制紅星牌宣紙為中國馳名商標,由技術監督部門給予原產地保護品牌,遠銷國外。

2008年,國家質檢總局公佈了《宣紙國家標準》,規定“採用產自安徽省涇縣境內及周邊地區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不摻雜其他原材料,並利用涇縣獨有的山泉水,按照傳統工藝經過特殊的傳統工藝配方”生產出的高級藝術用紙,才是宣紙。

【非遺傳承】

近年來,承襲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積極探索技術改造,減少工人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以前晒紙車間靠燒煤供熱,廠區裡矗著十幾個大煙囪,現在通過改造全部實現蒸汽供熱,節能又環保。此外,劃槽、壓榨等環節也都實現了機械化。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為適應市場,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積極開發新產品,延伸產業鏈,進軍印刷品市場,開發出郵票專用宣紙、攝影專用宣紙等產品。2016年,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啟動“三丈三超級宣紙”的抄制。“三丈三超級宣紙”成品紙尺寸達11米×3.3米,是真正意義上的傳統、手工、二簾水的“超三丈三”宣紙,主要適用於創作巨幅書畫藝術作品。紙長11米,高3.3米。

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於“做好每一張紙”,評聘“大國工匠”、中國宣紙大師、省級工藝美術大師,還有100多名宣紙技師和高級技師,培養了一批宣紙技藝傳承人,投資建設了中國宣紙博物館和文化園。

"

【宣紙小檔案】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宣紙,文房四寶之首,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宣紙製作技藝於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宣紙產地在安徽涇縣,還包括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這些地區古代均屬宣州府管轄,所產紙因而得名宣紙。歷代文人墨客書畫名家無不喜愛。用宣紙題字作畫,墨韻清晰,層次分明,氣勢溢秀,濃而不渾,淡而不灰,其字其畫,躍然紙上,耀目生輝。

【宣紙製作特點】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涇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特殊的喀斯特山地適合青檀樹的生長,沖積平原則適宜生產長杆水稻,青檀樹和水稻杆均為宣紙製造提供了優質的原料。涇縣境內有多條河流,尤其是烏溪上游的兩條支流,一條屬淡鹼性,適合原料加工;一條屬淡酸性,適合成紙用水。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宣紙以青檀皮為主料,按比例配入沙田稻草漿,整個生產過程由攤晒宣紙原料、錘皮、撈紙等一百四十多道工序組成。造出的宣紙品種繁多,在生產過程中又不斷創新,1949年後成功製出了“丈二”、“二丈”等新品。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宣紙質地純白細密,紋理清晰,綿軟堅韌,百折不損,光而不滑,吸水潤墨,宜書宜畫,防腐防蛀,故有“紙壽千年”、“紙中之王”的美稱。宣紙的手工製作和紙質特點體現了傳統技藝的長處,這一技藝至今尚不能用機制代替。

【發展歷程】

宣紙始於隋唐以前。相傳東漢時蔡倫死後,其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紙,很想造出一種潔白的紙為老師畫像,以表緬懷之情。一次,孔丹偶然見到一棵古青檀樹橫臥溪上,經流水沖洗,樹皮腐爛變白,露出潔白的纖維。孔丹欣喜若狂,取以造紙,經反覆試驗,終於研製出宣紙。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宣紙”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學者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事實上,在張彥遠之前,就有將宣紙作為貢品了。《舊唐書》記載:唐天寶二年,陝西太守韋堅向朝廷進貢時,各郡貢品就有“宣城郡船載……紙、筆、黃連等物。”南唐後主李煜曾親自監製的“澄心堂”紙,就是宣紙中的珍品,它“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冠於一時”。

關於宣紙的發展,涇縣小嶺村還有另一種說法。據清乾隆年間重修《小嶺曹氏族譜》序言云:“宋末爭攘之際,烽燧四起,避亂忙忙。曹氏鍾公八世孫曹大三,由虯川遷涇,來到小嶺,分從十三宅,此係山陬,田地稀少,無法耕種,因貽蔡倫術為業,以維生計。”曹大三繼承了前人的造紙技術,經過實踐造出了潔白純淨的好紙。

據考證,中國現存最早的宣紙畫作是唐代畫家韓滉的《五牛圖》,距今已逾1200年。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自唐代以來,宣紙一直為中國人民所愛好,其生產至清代臻於鼎盛,出現了王六吉、汪同和等著名品牌,在國內外屢得大獎。現宣紙集團公司所制紅星牌宣紙為中國馳名商標,由技術監督部門給予原產地保護品牌,遠銷國外。

2008年,國家質檢總局公佈了《宣紙國家標準》,規定“採用產自安徽省涇縣境內及周邊地區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不摻雜其他原材料,並利用涇縣獨有的山泉水,按照傳統工藝經過特殊的傳統工藝配方”生產出的高級藝術用紙,才是宣紙。

【非遺傳承】

近年來,承襲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積極探索技術改造,減少工人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以前晒紙車間靠燒煤供熱,廠區裡矗著十幾個大煙囪,現在通過改造全部實現蒸汽供熱,節能又環保。此外,劃槽、壓榨等環節也都實現了機械化。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為適應市場,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積極開發新產品,延伸產業鏈,進軍印刷品市場,開發出郵票專用宣紙、攝影專用宣紙等產品。2016年,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啟動“三丈三超級宣紙”的抄制。“三丈三超級宣紙”成品紙尺寸達11米×3.3米,是真正意義上的傳統、手工、二簾水的“超三丈三”宣紙,主要適用於創作巨幅書畫藝術作品。紙長11米,高3.3米。

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於“做好每一張紙”,評聘“大國工匠”、中國宣紙大師、省級工藝美術大師,還有100多名宣紙技師和高級技師,培養了一批宣紙技藝傳承人,投資建設了中國宣紙博物館和文化園。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今年7月,國家宣紙及文房用品質檢中心順利通過市場監管總局能力建設現場驗收。作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級文房四寶產品質量檢測機構,國家宣紙及文房用品質檢中心已建成檢測實驗室5900平方米,擁有先進檢測設備120 臺(套),具備了手工紙、毛筆、墨類、硯類等在內的10大類51個產品160個參數的檢測能力。該中心現已獲得7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並已與美國、加拿大、德國等多國檢驗檢測機構開展合作互認,承擔省文房四寶專業標準化委員會祕書處工作,制修訂《宣筆》等地方標準13項,為推動宣城市宣紙及文房用品產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