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鴨——十萬大山的味道

畜牧業 農業 飼料 農資 天天飛航拍傳媒 天天飛航拍傳媒 2017-10-14

在吃的法則裡,風味重於一切。沒有必要把自己,束縛在一張乏味的食品清單上。就算是常見的鴨子,我們也能吃出一番特有的風味~

香鴨——十萬大山的味道

我們上思的十萬山香鴨,肉質鮮嫩,低脂肪高蛋白,瘦肉率高。怕胖的小夥伴也不用擔心會!變!胖!

香鴨——十萬大山的味道

在上思,十萬山香鴨最常見也是最好吃的吃法就是:白斬蘸酸粥!俗話說得好:香鴨配酸粥,好吃不將就!

區別於兩廣地區常見的醬油,香油等的醬料,上思的酸粥醬,是用特殊的菌種加上碎肉、糖、鹽、大米、夾生飯等進行發酵的,口感上有十分鮮明的酸味,還帶有一絲絲是甘甜。

香鴨——十萬大山的味道

酸味能夠去腥解膩,在烹製肉類時,酸味還能加速肉的纖維化,提升菜餚的鮮香,使肉變得更加細嫩;當酸味和甜味結合在一起的時候,還能是甜味變得更加靈動與通透!

所以當皮脆肉香骨軟的香鴨肉遇上酸粥,會在舌尖碰撞出極致的酸味與靈動的甘甜,那絕對是味蕾的絕佳享受!

香鴨——十萬大山的味道

不怕大家笑話,小編忍不住偷偷嚥了一下口水~~

上思的十萬山香鴨為何能獨具風味呢?和養殖方法有很大的關係。

首先從養殖方式上來說,第一個階段是在家裡圈養10天左右,第二個階段是在水田、池塘裡放養90天左右,第三個階段是趕到河邊飼養20天左右才出售。

香鴨——十萬大山的味道

餵養香鴨的過程有講究,小鴨喂飼料,中鴨喂飼料摻雜穀子,大鴨喂玉米和穀子。除了幼鴨時期需要飼料餵養外,十萬山香鴨主要餵食稻米和玉米,所以肉質比較精瘦。

最後是香鴨的出欄時間,嚴格控制在120天左右,時間太早或者過晚都會影響香鴨肉質的口感。

香鴨——十萬大山的味道

十萬山香鴨,要數那琴鄉的香鴨最為地道。小編特地瞭解了那琴鄉的兩個香鴨養殖戶的基本情況:

香鴨——十萬大山的味道

蘇耀龍

位於那琴鄉桃嶺村馱白屯

養殖方式:小規模養殖

養殖時間:2年

養鴨數量:4000多隻

香鴨——十萬大山的味道

周煥迪

位於那琴鄉桃嶺村中南屯

養殖方式:合作社

養殖時間:3年

養鴨數量:約5000多隻

出欄數量:每批1000只左右

兩位種植戶通過香鴨的養殖,都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益。效益帶動規模!目前,上思縣委縣政府對上思香鴨的養殖進行重點佈局規劃。

香鴨——十萬大山的味道

以上思縣那琴鄉為重點,建立香鴨重點發展區,擴大發展規模養殖,通過加強農村散養,擴大養殖規模,形成群體規模生產。同時,要提高飼管水平,加強病鴨的綜合防治,積極培育壯大香鴨市場主體,提升香鴨產業化經營水平,加快推進“一村一品”建設。

香鴨——十萬大山的味道

上思香鴨,

風味上思,

不論是到飯館請客吃飯,

還是日常的家庭聚餐,

香鴨可以說都是必不可少的。

皮黃骨白肉粉紅,皮薄肉厚少脂肪,皮脆肉香骨酥軟,滿口清香不膩。這是香鴨的味道,也是十萬大山的味道。

香鴨——十萬大山的味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