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小歡喜》大火的時候,我就思考一個問題:

“方圓和童文潔的中年,真的如電視劇演繹的那麼慘嗎?”

他們雖然都“被離職”,但是卻依然租得起一個月1萬2的房子,給得起1萬多的房貸,出入有一輛十幾萬的車,供得起孩子的補習班。

到後來,實在撐不住了,方圓還選擇了一個開車+配音的“自由職業者”的路。

他們的中年危機,雖然真實,但有驚無險。

箇中原因,無非是因為他們早早建立了安全墊。

這個安全墊有三重含義:


  • 第一,有了積蓄,以及可以增值的資產(比如房產);
  • 第二,有了可變現的技能(開車、配音);
  • 第三,有應對計劃外事件的Plan B。
"

前段時間,《小歡喜》大火的時候,我就思考一個問題:

“方圓和童文潔的中年,真的如電視劇演繹的那麼慘嗎?”

他們雖然都“被離職”,但是卻依然租得起一個月1萬2的房子,給得起1萬多的房貸,出入有一輛十幾萬的車,供得起孩子的補習班。

到後來,實在撐不住了,方圓還選擇了一個開車+配音的“自由職業者”的路。

他們的中年危機,雖然真實,但有驚無險。

箇中原因,無非是因為他們早早建立了安全墊。

這個安全墊有三重含義:


  • 第一,有了積蓄,以及可以增值的資產(比如房產);
  • 第二,有了可變現的技能(開車、配音);
  • 第三,有應對計劃外事件的Plan B。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無論是誰,其實在尚未遇到危機的一刻,就應該為可能到來的危機鋪好這三重安全墊。

比如,工作的時候就想好被裁員後幹什麼。

一般來說,出路無非三個:創業、做自由職業者、投資理財為生。

而這幾條路,你都在加班的時候考慮過怎麼做嗎?

說白了,就算日子是996,也要讓996有點意義。

不要在血淋淋、活生生的“被失業”面前,顯得手足無措,毫無退路。

"

前段時間,《小歡喜》大火的時候,我就思考一個問題:

“方圓和童文潔的中年,真的如電視劇演繹的那麼慘嗎?”

他們雖然都“被離職”,但是卻依然租得起一個月1萬2的房子,給得起1萬多的房貸,出入有一輛十幾萬的車,供得起孩子的補習班。

到後來,實在撐不住了,方圓還選擇了一個開車+配音的“自由職業者”的路。

他們的中年危機,雖然真實,但有驚無險。

箇中原因,無非是因為他們早早建立了安全墊。

這個安全墊有三重含義:


  • 第一,有了積蓄,以及可以增值的資產(比如房產);
  • 第二,有了可變現的技能(開車、配音);
  • 第三,有應對計劃外事件的Plan B。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無論是誰,其實在尚未遇到危機的一刻,就應該為可能到來的危機鋪好這三重安全墊。

比如,工作的時候就想好被裁員後幹什麼。

一般來說,出路無非三個:創業、做自由職業者、投資理財為生。

而這幾條路,你都在加班的時候考慮過怎麼做嗎?

說白了,就算日子是996,也要讓996有點意義。

不要在血淋淋、活生生的“被失業”面前,顯得手足無措,毫無退路。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給自己一個Plan B,

本質是把控“非對稱性風險”

我記得阿里巴巴二把手蔡崇信,有一個相當經典的故事。

當別人問及“為什麼放棄年薪70萬美金的工作,來阿里巴巴拿500月薪”時,蔡崇信的回答有理有據:

我是耶魯大學法學專業,在人才市場是非常吃香的;

我加入阿里巴巴,損失最多的是幾個月的工資,如果回去工作我照樣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

但如果在阿里巴巴創業成功,那麼收益是無上限的。

在這裡,蔡崇信所把握的要點,就是管理危機安全墊的最重要方法:掌握“非對稱性風險”。

這種風險,損失有限,但是收益卻是無限大。

具體一點來說,就是你要用最低的成本,找到一條你丟了飯碗也不怕的出路。

我這幾年來,真的親眼目睹了整個互聯網行業超乎想象的速生速朽。

有的公司風生水起,現金流過億,說倒掉就倒掉,根本原因是老闆亂投資;


有的公司曾經紅極一時,尤其自媒體世界的那些超級大號,說被封就被封,部門說砍就砍。

更別說那些績效不佳的裁員,末位淘汰的勸退,懷孕就安排坐廁所旁邊,熬到癌症立馬把你炒掉的種種案例了。

所以,成年人的世界,“安全感”三個字是偽命題。

  • 當了高管的,會擔心公司發展不利,隨時炒掉高薪的自己;
  • 當上中層的,會擔心一旦爬不上去,30歲還要拿著簡歷去找工作。

這個時候,定好你的止損線,然後博取收益無限的機會,才是“安全感”最貼切的詮釋。

樊登在談論到如何為自己準備一套Plan B的時候說道:

“創業也好,做自由職業者也好,更好的方法是腳踏兩隻船。


你可以白天忙自己的工作,晚上忙自己想創業的項目,等摸索出一定方法,再辭職創業也不急。”

"

前段時間,《小歡喜》大火的時候,我就思考一個問題:

“方圓和童文潔的中年,真的如電視劇演繹的那麼慘嗎?”

他們雖然都“被離職”,但是卻依然租得起一個月1萬2的房子,給得起1萬多的房貸,出入有一輛十幾萬的車,供得起孩子的補習班。

到後來,實在撐不住了,方圓還選擇了一個開車+配音的“自由職業者”的路。

他們的中年危機,雖然真實,但有驚無險。

箇中原因,無非是因為他們早早建立了安全墊。

這個安全墊有三重含義:


  • 第一,有了積蓄,以及可以增值的資產(比如房產);
  • 第二,有了可變現的技能(開車、配音);
  • 第三,有應對計劃外事件的Plan B。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無論是誰,其實在尚未遇到危機的一刻,就應該為可能到來的危機鋪好這三重安全墊。

比如,工作的時候就想好被裁員後幹什麼。

一般來說,出路無非三個:創業、做自由職業者、投資理財為生。

而這幾條路,你都在加班的時候考慮過怎麼做嗎?

說白了,就算日子是996,也要讓996有點意義。

不要在血淋淋、活生生的“被失業”面前,顯得手足無措,毫無退路。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給自己一個Plan B,

本質是把控“非對稱性風險”

我記得阿里巴巴二把手蔡崇信,有一個相當經典的故事。

當別人問及“為什麼放棄年薪70萬美金的工作,來阿里巴巴拿500月薪”時,蔡崇信的回答有理有據:

我是耶魯大學法學專業,在人才市場是非常吃香的;

我加入阿里巴巴,損失最多的是幾個月的工資,如果回去工作我照樣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

但如果在阿里巴巴創業成功,那麼收益是無上限的。

在這裡,蔡崇信所把握的要點,就是管理危機安全墊的最重要方法:掌握“非對稱性風險”。

這種風險,損失有限,但是收益卻是無限大。

具體一點來說,就是你要用最低的成本,找到一條你丟了飯碗也不怕的出路。

我這幾年來,真的親眼目睹了整個互聯網行業超乎想象的速生速朽。

有的公司風生水起,現金流過億,說倒掉就倒掉,根本原因是老闆亂投資;


有的公司曾經紅極一時,尤其自媒體世界的那些超級大號,說被封就被封,部門說砍就砍。

更別說那些績效不佳的裁員,末位淘汰的勸退,懷孕就安排坐廁所旁邊,熬到癌症立馬把你炒掉的種種案例了。

所以,成年人的世界,“安全感”三個字是偽命題。

  • 當了高管的,會擔心公司發展不利,隨時炒掉高薪的自己;
  • 當上中層的,會擔心一旦爬不上去,30歲還要拿著簡歷去找工作。

這個時候,定好你的止損線,然後博取收益無限的機會,才是“安全感”最貼切的詮釋。

樊登在談論到如何為自己準備一套Plan B的時候說道:

“創業也好,做自由職業者也好,更好的方法是腳踏兩隻船。


你可以白天忙自己的工作,晚上忙自己想創業的項目,等摸索出一定方法,再辭職創業也不急。”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是啊,很多人鼓吹讓你all in,然而王思聰燒掉老爸給的5000萬創業資金,依舊不愁喝不愁穿,但是你一天不工作可能下個月就交不起房租了。

記住,任何Plan B都免不了試錯。

方圓一配音就能賺1000,那是他有天賦。你要摸索出自己的Plan B,可能還需要提前打磨小一年。

"

前段時間,《小歡喜》大火的時候,我就思考一個問題:

“方圓和童文潔的中年,真的如電視劇演繹的那麼慘嗎?”

他們雖然都“被離職”,但是卻依然租得起一個月1萬2的房子,給得起1萬多的房貸,出入有一輛十幾萬的車,供得起孩子的補習班。

到後來,實在撐不住了,方圓還選擇了一個開車+配音的“自由職業者”的路。

他們的中年危機,雖然真實,但有驚無險。

箇中原因,無非是因為他們早早建立了安全墊。

這個安全墊有三重含義:


  • 第一,有了積蓄,以及可以增值的資產(比如房產);
  • 第二,有了可變現的技能(開車、配音);
  • 第三,有應對計劃外事件的Plan B。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無論是誰,其實在尚未遇到危機的一刻,就應該為可能到來的危機鋪好這三重安全墊。

比如,工作的時候就想好被裁員後幹什麼。

一般來說,出路無非三個:創業、做自由職業者、投資理財為生。

而這幾條路,你都在加班的時候考慮過怎麼做嗎?

說白了,就算日子是996,也要讓996有點意義。

不要在血淋淋、活生生的“被失業”面前,顯得手足無措,毫無退路。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給自己一個Plan B,

本質是把控“非對稱性風險”

我記得阿里巴巴二把手蔡崇信,有一個相當經典的故事。

當別人問及“為什麼放棄年薪70萬美金的工作,來阿里巴巴拿500月薪”時,蔡崇信的回答有理有據:

我是耶魯大學法學專業,在人才市場是非常吃香的;

我加入阿里巴巴,損失最多的是幾個月的工資,如果回去工作我照樣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

但如果在阿里巴巴創業成功,那麼收益是無上限的。

在這裡,蔡崇信所把握的要點,就是管理危機安全墊的最重要方法:掌握“非對稱性風險”。

這種風險,損失有限,但是收益卻是無限大。

具體一點來說,就是你要用最低的成本,找到一條你丟了飯碗也不怕的出路。

我這幾年來,真的親眼目睹了整個互聯網行業超乎想象的速生速朽。

有的公司風生水起,現金流過億,說倒掉就倒掉,根本原因是老闆亂投資;


有的公司曾經紅極一時,尤其自媒體世界的那些超級大號,說被封就被封,部門說砍就砍。

更別說那些績效不佳的裁員,末位淘汰的勸退,懷孕就安排坐廁所旁邊,熬到癌症立馬把你炒掉的種種案例了。

所以,成年人的世界,“安全感”三個字是偽命題。

  • 當了高管的,會擔心公司發展不利,隨時炒掉高薪的自己;
  • 當上中層的,會擔心一旦爬不上去,30歲還要拿著簡歷去找工作。

這個時候,定好你的止損線,然後博取收益無限的機會,才是“安全感”最貼切的詮釋。

樊登在談論到如何為自己準備一套Plan B的時候說道:

“創業也好,做自由職業者也好,更好的方法是腳踏兩隻船。


你可以白天忙自己的工作,晚上忙自己想創業的項目,等摸索出一定方法,再辭職創業也不急。”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是啊,很多人鼓吹讓你all in,然而王思聰燒掉老爸給的5000萬創業資金,依舊不愁喝不愁穿,但是你一天不工作可能下個月就交不起房租了。

記住,任何Plan B都免不了試錯。

方圓一配音就能賺1000,那是他有天賦。你要摸索出自己的Plan B,可能還需要提前打磨小一年。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審時度勢的996,

比埋頭苦幹的996更有性價比

奇葩說辯手詹青雲,曾經在一個辯論節目中說到:外部的變量只有兩個,第一個就是時勢,第二個就是環境。

簡而言之,埋頭苦幹沒有意義,時勢造英雄,你得多抬頭看看天空。

馬雲最近退休了,很多人說,馬雲的傳奇就是互聯網的歷史。

就算沒有了馬雲,還會有一個張雲、李雲、王雲跳出來,把電子商務的歷程譜寫一遍。

說得好像有點道理,歷史的洪流無法逆轉,然而時機為什麼正好給了馬雲?

根據《人物》裡面馬雲的回憶:

他通過美國人斯圖爾特第一次接觸到了電腦,並且發現互聯網是個巨大的商機。

於是有了後面猶如好萊塢商業大片一般的創業傳奇。

你以為這剛剛好是馬雲去了美國,馬雲遇到了斯圖爾特,馬雲開啟了那臺連接internet的電腦嗎?

更根本的原因,是他敏銳的觸覺,感受到未來的流行、追捧和信仰。

“Copy to China”是互聯網第一代巨頭興起的常見戲碼,然而“copy什麼”卻是成功更關鍵的抉擇。

這個過程,無非就是對信息篩選和過濾的功夫。

"

前段時間,《小歡喜》大火的時候,我就思考一個問題:

“方圓和童文潔的中年,真的如電視劇演繹的那麼慘嗎?”

他們雖然都“被離職”,但是卻依然租得起一個月1萬2的房子,給得起1萬多的房貸,出入有一輛十幾萬的車,供得起孩子的補習班。

到後來,實在撐不住了,方圓還選擇了一個開車+配音的“自由職業者”的路。

他們的中年危機,雖然真實,但有驚無險。

箇中原因,無非是因為他們早早建立了安全墊。

這個安全墊有三重含義:


  • 第一,有了積蓄,以及可以增值的資產(比如房產);
  • 第二,有了可變現的技能(開車、配音);
  • 第三,有應對計劃外事件的Plan B。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無論是誰,其實在尚未遇到危機的一刻,就應該為可能到來的危機鋪好這三重安全墊。

比如,工作的時候就想好被裁員後幹什麼。

一般來說,出路無非三個:創業、做自由職業者、投資理財為生。

而這幾條路,你都在加班的時候考慮過怎麼做嗎?

說白了,就算日子是996,也要讓996有點意義。

不要在血淋淋、活生生的“被失業”面前,顯得手足無措,毫無退路。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給自己一個Plan B,

本質是把控“非對稱性風險”

我記得阿里巴巴二把手蔡崇信,有一個相當經典的故事。

當別人問及“為什麼放棄年薪70萬美金的工作,來阿里巴巴拿500月薪”時,蔡崇信的回答有理有據:

我是耶魯大學法學專業,在人才市場是非常吃香的;

我加入阿里巴巴,損失最多的是幾個月的工資,如果回去工作我照樣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

但如果在阿里巴巴創業成功,那麼收益是無上限的。

在這裡,蔡崇信所把握的要點,就是管理危機安全墊的最重要方法:掌握“非對稱性風險”。

這種風險,損失有限,但是收益卻是無限大。

具體一點來說,就是你要用最低的成本,找到一條你丟了飯碗也不怕的出路。

我這幾年來,真的親眼目睹了整個互聯網行業超乎想象的速生速朽。

有的公司風生水起,現金流過億,說倒掉就倒掉,根本原因是老闆亂投資;


有的公司曾經紅極一時,尤其自媒體世界的那些超級大號,說被封就被封,部門說砍就砍。

更別說那些績效不佳的裁員,末位淘汰的勸退,懷孕就安排坐廁所旁邊,熬到癌症立馬把你炒掉的種種案例了。

所以,成年人的世界,“安全感”三個字是偽命題。

  • 當了高管的,會擔心公司發展不利,隨時炒掉高薪的自己;
  • 當上中層的,會擔心一旦爬不上去,30歲還要拿著簡歷去找工作。

這個時候,定好你的止損線,然後博取收益無限的機會,才是“安全感”最貼切的詮釋。

樊登在談論到如何為自己準備一套Plan B的時候說道:

“創業也好,做自由職業者也好,更好的方法是腳踏兩隻船。


你可以白天忙自己的工作,晚上忙自己想創業的項目,等摸索出一定方法,再辭職創業也不急。”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是啊,很多人鼓吹讓你all in,然而王思聰燒掉老爸給的5000萬創業資金,依舊不愁喝不愁穿,但是你一天不工作可能下個月就交不起房租了。

記住,任何Plan B都免不了試錯。

方圓一配音就能賺1000,那是他有天賦。你要摸索出自己的Plan B,可能還需要提前打磨小一年。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審時度勢的996,

比埋頭苦幹的996更有性價比

奇葩說辯手詹青雲,曾經在一個辯論節目中說到:外部的變量只有兩個,第一個就是時勢,第二個就是環境。

簡而言之,埋頭苦幹沒有意義,時勢造英雄,你得多抬頭看看天空。

馬雲最近退休了,很多人說,馬雲的傳奇就是互聯網的歷史。

就算沒有了馬雲,還會有一個張雲、李雲、王雲跳出來,把電子商務的歷程譜寫一遍。

說得好像有點道理,歷史的洪流無法逆轉,然而時機為什麼正好給了馬雲?

根據《人物》裡面馬雲的回憶:

他通過美國人斯圖爾特第一次接觸到了電腦,並且發現互聯網是個巨大的商機。

於是有了後面猶如好萊塢商業大片一般的創業傳奇。

你以為這剛剛好是馬雲去了美國,馬雲遇到了斯圖爾特,馬雲開啟了那臺連接internet的電腦嗎?

更根本的原因,是他敏銳的觸覺,感受到未來的流行、追捧和信仰。

“Copy to China”是互聯網第一代巨頭興起的常見戲碼,然而“copy什麼”卻是成功更關鍵的抉擇。

這個過程,無非就是對信息篩選和過濾的功夫。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就像我身邊一個姑娘,在微商面膜都賣成了紅海時下海,交了3萬塊代理費,吭哧吭哧搞了半年,結果虧得一塌糊塗;

接著,業餘開奶茶店,還沒學會選址就在家門口開了個店,還沒算清楚成本就貿然請了好幾個小工,到最後依然是一塌糊塗。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要給自己留一個Plan B,找一份能開源的副業。然而,往往都喜歡衝進去人人口中說賺錢的那種行當裡去。

人人都說賺錢,那一定已經沒有了你能賺的位置。

根據競爭環境調整你的策略,否則,你的勞動都是名副其實的“搬磚”。

"

前段時間,《小歡喜》大火的時候,我就思考一個問題:

“方圓和童文潔的中年,真的如電視劇演繹的那麼慘嗎?”

他們雖然都“被離職”,但是卻依然租得起一個月1萬2的房子,給得起1萬多的房貸,出入有一輛十幾萬的車,供得起孩子的補習班。

到後來,實在撐不住了,方圓還選擇了一個開車+配音的“自由職業者”的路。

他們的中年危機,雖然真實,但有驚無險。

箇中原因,無非是因為他們早早建立了安全墊。

這個安全墊有三重含義:


  • 第一,有了積蓄,以及可以增值的資產(比如房產);
  • 第二,有了可變現的技能(開車、配音);
  • 第三,有應對計劃外事件的Plan B。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無論是誰,其實在尚未遇到危機的一刻,就應該為可能到來的危機鋪好這三重安全墊。

比如,工作的時候就想好被裁員後幹什麼。

一般來說,出路無非三個:創業、做自由職業者、投資理財為生。

而這幾條路,你都在加班的時候考慮過怎麼做嗎?

說白了,就算日子是996,也要讓996有點意義。

不要在血淋淋、活生生的“被失業”面前,顯得手足無措,毫無退路。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給自己一個Plan B,

本質是把控“非對稱性風險”

我記得阿里巴巴二把手蔡崇信,有一個相當經典的故事。

當別人問及“為什麼放棄年薪70萬美金的工作,來阿里巴巴拿500月薪”時,蔡崇信的回答有理有據:

我是耶魯大學法學專業,在人才市場是非常吃香的;

我加入阿里巴巴,損失最多的是幾個月的工資,如果回去工作我照樣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

但如果在阿里巴巴創業成功,那麼收益是無上限的。

在這裡,蔡崇信所把握的要點,就是管理危機安全墊的最重要方法:掌握“非對稱性風險”。

這種風險,損失有限,但是收益卻是無限大。

具體一點來說,就是你要用最低的成本,找到一條你丟了飯碗也不怕的出路。

我這幾年來,真的親眼目睹了整個互聯網行業超乎想象的速生速朽。

有的公司風生水起,現金流過億,說倒掉就倒掉,根本原因是老闆亂投資;


有的公司曾經紅極一時,尤其自媒體世界的那些超級大號,說被封就被封,部門說砍就砍。

更別說那些績效不佳的裁員,末位淘汰的勸退,懷孕就安排坐廁所旁邊,熬到癌症立馬把你炒掉的種種案例了。

所以,成年人的世界,“安全感”三個字是偽命題。

  • 當了高管的,會擔心公司發展不利,隨時炒掉高薪的自己;
  • 當上中層的,會擔心一旦爬不上去,30歲還要拿著簡歷去找工作。

這個時候,定好你的止損線,然後博取收益無限的機會,才是“安全感”最貼切的詮釋。

樊登在談論到如何為自己準備一套Plan B的時候說道:

“創業也好,做自由職業者也好,更好的方法是腳踏兩隻船。


你可以白天忙自己的工作,晚上忙自己想創業的項目,等摸索出一定方法,再辭職創業也不急。”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是啊,很多人鼓吹讓你all in,然而王思聰燒掉老爸給的5000萬創業資金,依舊不愁喝不愁穿,但是你一天不工作可能下個月就交不起房租了。

記住,任何Plan B都免不了試錯。

方圓一配音就能賺1000,那是他有天賦。你要摸索出自己的Plan B,可能還需要提前打磨小一年。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審時度勢的996,

比埋頭苦幹的996更有性價比

奇葩說辯手詹青雲,曾經在一個辯論節目中說到:外部的變量只有兩個,第一個就是時勢,第二個就是環境。

簡而言之,埋頭苦幹沒有意義,時勢造英雄,你得多抬頭看看天空。

馬雲最近退休了,很多人說,馬雲的傳奇就是互聯網的歷史。

就算沒有了馬雲,還會有一個張雲、李雲、王雲跳出來,把電子商務的歷程譜寫一遍。

說得好像有點道理,歷史的洪流無法逆轉,然而時機為什麼正好給了馬雲?

根據《人物》裡面馬雲的回憶:

他通過美國人斯圖爾特第一次接觸到了電腦,並且發現互聯網是個巨大的商機。

於是有了後面猶如好萊塢商業大片一般的創業傳奇。

你以為這剛剛好是馬雲去了美國,馬雲遇到了斯圖爾特,馬雲開啟了那臺連接internet的電腦嗎?

更根本的原因,是他敏銳的觸覺,感受到未來的流行、追捧和信仰。

“Copy to China”是互聯網第一代巨頭興起的常見戲碼,然而“copy什麼”卻是成功更關鍵的抉擇。

這個過程,無非就是對信息篩選和過濾的功夫。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就像我身邊一個姑娘,在微商面膜都賣成了紅海時下海,交了3萬塊代理費,吭哧吭哧搞了半年,結果虧得一塌糊塗;

接著,業餘開奶茶店,還沒學會選址就在家門口開了個店,還沒算清楚成本就貿然請了好幾個小工,到最後依然是一塌糊塗。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要給自己留一個Plan B,找一份能開源的副業。然而,往往都喜歡衝進去人人口中說賺錢的那種行當裡去。

人人都說賺錢,那一定已經沒有了你能賺的位置。

根據競爭環境調整你的策略,否則,你的勞動都是名副其實的“搬磚”。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寫在最後

上週,我去機場接了一個去了美國10年的朋友。

她也感慨著,美國經濟這幾年沒有10年前她留學的時候繁盛了。大家走在路上再也不是那種自信昂揚的姿態,甚至有一點垂頭喪氣。

前段時間大熱的《美國工廠》,描述了通用的工廠一倒閉,好多人都失業,都是非常真實的情景。更嚴重的是,很多人連房子都被銀行收回去了。

上週,海爾員工跪求轉崗的新聞上了熱搜;

"

前段時間,《小歡喜》大火的時候,我就思考一個問題:

“方圓和童文潔的中年,真的如電視劇演繹的那麼慘嗎?”

他們雖然都“被離職”,但是卻依然租得起一個月1萬2的房子,給得起1萬多的房貸,出入有一輛十幾萬的車,供得起孩子的補習班。

到後來,實在撐不住了,方圓還選擇了一個開車+配音的“自由職業者”的路。

他們的中年危機,雖然真實,但有驚無險。

箇中原因,無非是因為他們早早建立了安全墊。

這個安全墊有三重含義:


  • 第一,有了積蓄,以及可以增值的資產(比如房產);
  • 第二,有了可變現的技能(開車、配音);
  • 第三,有應對計劃外事件的Plan B。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無論是誰,其實在尚未遇到危機的一刻,就應該為可能到來的危機鋪好這三重安全墊。

比如,工作的時候就想好被裁員後幹什麼。

一般來說,出路無非三個:創業、做自由職業者、投資理財為生。

而這幾條路,你都在加班的時候考慮過怎麼做嗎?

說白了,就算日子是996,也要讓996有點意義。

不要在血淋淋、活生生的“被失業”面前,顯得手足無措,毫無退路。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給自己一個Plan B,

本質是把控“非對稱性風險”

我記得阿里巴巴二把手蔡崇信,有一個相當經典的故事。

當別人問及“為什麼放棄年薪70萬美金的工作,來阿里巴巴拿500月薪”時,蔡崇信的回答有理有據:

我是耶魯大學法學專業,在人才市場是非常吃香的;

我加入阿里巴巴,損失最多的是幾個月的工資,如果回去工作我照樣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

但如果在阿里巴巴創業成功,那麼收益是無上限的。

在這裡,蔡崇信所把握的要點,就是管理危機安全墊的最重要方法:掌握“非對稱性風險”。

這種風險,損失有限,但是收益卻是無限大。

具體一點來說,就是你要用最低的成本,找到一條你丟了飯碗也不怕的出路。

我這幾年來,真的親眼目睹了整個互聯網行業超乎想象的速生速朽。

有的公司風生水起,現金流過億,說倒掉就倒掉,根本原因是老闆亂投資;


有的公司曾經紅極一時,尤其自媒體世界的那些超級大號,說被封就被封,部門說砍就砍。

更別說那些績效不佳的裁員,末位淘汰的勸退,懷孕就安排坐廁所旁邊,熬到癌症立馬把你炒掉的種種案例了。

所以,成年人的世界,“安全感”三個字是偽命題。

  • 當了高管的,會擔心公司發展不利,隨時炒掉高薪的自己;
  • 當上中層的,會擔心一旦爬不上去,30歲還要拿著簡歷去找工作。

這個時候,定好你的止損線,然後博取收益無限的機會,才是“安全感”最貼切的詮釋。

樊登在談論到如何為自己準備一套Plan B的時候說道:

“創業也好,做自由職業者也好,更好的方法是腳踏兩隻船。


你可以白天忙自己的工作,晚上忙自己想創業的項目,等摸索出一定方法,再辭職創業也不急。”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是啊,很多人鼓吹讓你all in,然而王思聰燒掉老爸給的5000萬創業資金,依舊不愁喝不愁穿,但是你一天不工作可能下個月就交不起房租了。

記住,任何Plan B都免不了試錯。

方圓一配音就能賺1000,那是他有天賦。你要摸索出自己的Plan B,可能還需要提前打磨小一年。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審時度勢的996,

比埋頭苦幹的996更有性價比

奇葩說辯手詹青雲,曾經在一個辯論節目中說到:外部的變量只有兩個,第一個就是時勢,第二個就是環境。

簡而言之,埋頭苦幹沒有意義,時勢造英雄,你得多抬頭看看天空。

馬雲最近退休了,很多人說,馬雲的傳奇就是互聯網的歷史。

就算沒有了馬雲,還會有一個張雲、李雲、王雲跳出來,把電子商務的歷程譜寫一遍。

說得好像有點道理,歷史的洪流無法逆轉,然而時機為什麼正好給了馬雲?

根據《人物》裡面馬雲的回憶:

他通過美國人斯圖爾特第一次接觸到了電腦,並且發現互聯網是個巨大的商機。

於是有了後面猶如好萊塢商業大片一般的創業傳奇。

你以為這剛剛好是馬雲去了美國,馬雲遇到了斯圖爾特,馬雲開啟了那臺連接internet的電腦嗎?

更根本的原因,是他敏銳的觸覺,感受到未來的流行、追捧和信仰。

“Copy to China”是互聯網第一代巨頭興起的常見戲碼,然而“copy什麼”卻是成功更關鍵的抉擇。

這個過程,無非就是對信息篩選和過濾的功夫。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就像我身邊一個姑娘,在微商面膜都賣成了紅海時下海,交了3萬塊代理費,吭哧吭哧搞了半年,結果虧得一塌糊塗;

接著,業餘開奶茶店,還沒學會選址就在家門口開了個店,還沒算清楚成本就貿然請了好幾個小工,到最後依然是一塌糊塗。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要給自己留一個Plan B,找一份能開源的副業。然而,往往都喜歡衝進去人人口中說賺錢的那種行當裡去。

人人都說賺錢,那一定已經沒有了你能賺的位置。

根據競爭環境調整你的策略,否則,你的勞動都是名副其實的“搬磚”。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寫在最後

上週,我去機場接了一個去了美國10年的朋友。

她也感慨著,美國經濟這幾年沒有10年前她留學的時候繁盛了。大家走在路上再也不是那種自信昂揚的姿態,甚至有一點垂頭喪氣。

前段時間大熱的《美國工廠》,描述了通用的工廠一倒閉,好多人都失業,都是非常真實的情景。更嚴重的是,很多人連房子都被銀行收回去了。

上週,海爾員工跪求轉崗的新聞上了熱搜;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30歲的阿里P7員工,也在擔心著自己的40歲到底能怎麼樣。


"

前段時間,《小歡喜》大火的時候,我就思考一個問題:

“方圓和童文潔的中年,真的如電視劇演繹的那麼慘嗎?”

他們雖然都“被離職”,但是卻依然租得起一個月1萬2的房子,給得起1萬多的房貸,出入有一輛十幾萬的車,供得起孩子的補習班。

到後來,實在撐不住了,方圓還選擇了一個開車+配音的“自由職業者”的路。

他們的中年危機,雖然真實,但有驚無險。

箇中原因,無非是因為他們早早建立了安全墊。

這個安全墊有三重含義:


  • 第一,有了積蓄,以及可以增值的資產(比如房產);
  • 第二,有了可變現的技能(開車、配音);
  • 第三,有應對計劃外事件的Plan B。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無論是誰,其實在尚未遇到危機的一刻,就應該為可能到來的危機鋪好這三重安全墊。

比如,工作的時候就想好被裁員後幹什麼。

一般來說,出路無非三個:創業、做自由職業者、投資理財為生。

而這幾條路,你都在加班的時候考慮過怎麼做嗎?

說白了,就算日子是996,也要讓996有點意義。

不要在血淋淋、活生生的“被失業”面前,顯得手足無措,毫無退路。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給自己一個Plan B,

本質是把控“非對稱性風險”

我記得阿里巴巴二把手蔡崇信,有一個相當經典的故事。

當別人問及“為什麼放棄年薪70萬美金的工作,來阿里巴巴拿500月薪”時,蔡崇信的回答有理有據:

我是耶魯大學法學專業,在人才市場是非常吃香的;

我加入阿里巴巴,損失最多的是幾個月的工資,如果回去工作我照樣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

但如果在阿里巴巴創業成功,那麼收益是無上限的。

在這裡,蔡崇信所把握的要點,就是管理危機安全墊的最重要方法:掌握“非對稱性風險”。

這種風險,損失有限,但是收益卻是無限大。

具體一點來說,就是你要用最低的成本,找到一條你丟了飯碗也不怕的出路。

我這幾年來,真的親眼目睹了整個互聯網行業超乎想象的速生速朽。

有的公司風生水起,現金流過億,說倒掉就倒掉,根本原因是老闆亂投資;


有的公司曾經紅極一時,尤其自媒體世界的那些超級大號,說被封就被封,部門說砍就砍。

更別說那些績效不佳的裁員,末位淘汰的勸退,懷孕就安排坐廁所旁邊,熬到癌症立馬把你炒掉的種種案例了。

所以,成年人的世界,“安全感”三個字是偽命題。

  • 當了高管的,會擔心公司發展不利,隨時炒掉高薪的自己;
  • 當上中層的,會擔心一旦爬不上去,30歲還要拿著簡歷去找工作。

這個時候,定好你的止損線,然後博取收益無限的機會,才是“安全感”最貼切的詮釋。

樊登在談論到如何為自己準備一套Plan B的時候說道:

“創業也好,做自由職業者也好,更好的方法是腳踏兩隻船。


你可以白天忙自己的工作,晚上忙自己想創業的項目,等摸索出一定方法,再辭職創業也不急。”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是啊,很多人鼓吹讓你all in,然而王思聰燒掉老爸給的5000萬創業資金,依舊不愁喝不愁穿,但是你一天不工作可能下個月就交不起房租了。

記住,任何Plan B都免不了試錯。

方圓一配音就能賺1000,那是他有天賦。你要摸索出自己的Plan B,可能還需要提前打磨小一年。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審時度勢的996,

比埋頭苦幹的996更有性價比

奇葩說辯手詹青雲,曾經在一個辯論節目中說到:外部的變量只有兩個,第一個就是時勢,第二個就是環境。

簡而言之,埋頭苦幹沒有意義,時勢造英雄,你得多抬頭看看天空。

馬雲最近退休了,很多人說,馬雲的傳奇就是互聯網的歷史。

就算沒有了馬雲,還會有一個張雲、李雲、王雲跳出來,把電子商務的歷程譜寫一遍。

說得好像有點道理,歷史的洪流無法逆轉,然而時機為什麼正好給了馬雲?

根據《人物》裡面馬雲的回憶:

他通過美國人斯圖爾特第一次接觸到了電腦,並且發現互聯網是個巨大的商機。

於是有了後面猶如好萊塢商業大片一般的創業傳奇。

你以為這剛剛好是馬雲去了美國,馬雲遇到了斯圖爾特,馬雲開啟了那臺連接internet的電腦嗎?

更根本的原因,是他敏銳的觸覺,感受到未來的流行、追捧和信仰。

“Copy to China”是互聯網第一代巨頭興起的常見戲碼,然而“copy什麼”卻是成功更關鍵的抉擇。

這個過程,無非就是對信息篩選和過濾的功夫。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就像我身邊一個姑娘,在微商面膜都賣成了紅海時下海,交了3萬塊代理費,吭哧吭哧搞了半年,結果虧得一塌糊塗;

接著,業餘開奶茶店,還沒學會選址就在家門口開了個店,還沒算清楚成本就貿然請了好幾個小工,到最後依然是一塌糊塗。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要給自己留一個Plan B,找一份能開源的副業。然而,往往都喜歡衝進去人人口中說賺錢的那種行當裡去。

人人都說賺錢,那一定已經沒有了你能賺的位置。

根據競爭環境調整你的策略,否則,你的勞動都是名副其實的“搬磚”。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寫在最後

上週,我去機場接了一個去了美國10年的朋友。

她也感慨著,美國經濟這幾年沒有10年前她留學的時候繁盛了。大家走在路上再也不是那種自信昂揚的姿態,甚至有一點垂頭喪氣。

前段時間大熱的《美國工廠》,描述了通用的工廠一倒閉,好多人都失業,都是非常真實的情景。更嚴重的是,很多人連房子都被銀行收回去了。

上週,海爾員工跪求轉崗的新聞上了熱搜;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30歲的阿里P7員工,也在擔心著自己的40歲到底能怎麼樣。


被上班耽誤了的幾百萬,可以這樣賺


企業越來越不留情面,世界越來越殘酷。

面對這種經濟困境,暢銷書《反脆弱》提出了三種可能的面對狀態:

  • 脆弱狀態:玻璃杯很硬,但掉到地上,很容易摔碎;
  • 強韌狀態:塑料杯容易變形,但掉在地上,一般完好無損;
  • 反脆弱狀態:想象有一種材質做成的杯子,當它掉在地上,會變成兩個小杯子。

如果你手上只有一份工作,一個收入來源,一旦遭遇“黑天鵝”,你的世界必然像打碎的玻璃杯一樣,粉身碎骨,毫無抵抗能力。

理想一點的狀態,做好心理準備,做好積蓄和理財,增強在不確定性中獲取收益的能力,做一個能屈能伸的塑料杯。

更理想的狀態是,當生活一發狠對你下手了,你能把它變成一項優勢。

比如說被裁員之後,能以裁員賠償結合之前準備好的技能,開創一份新的事業和天地,這才是反脆弱的兩個杯子。

諾貝爾曾經說過:“運氣通常照顧深思熟慮者。”你難道還坐等上天給你掉餡餅嗎?

你的安全感,要靠你自己提前佈局。

-END-

作者簡介:

維小維,做投資的爽朗女子,有料的職場媽媽,她是:

○曾任四大、網易、寶潔等知名企業管理層

○ 10+年名企CFO及投資高管經驗,掌管2億資產

○財稅投資領域行家,職場和管理領域達人

○成長類百萬閱讀文章作者

○寫接地氣的文字,專注職場、財商和個人成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