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公車下鄉難”是為官不易還是為官不為

創業 法制 時政 中國經濟網 2017-04-25

近日,江西鄱陽縣農村一座帶引水功能的石口橋因年久失修成危橋後,縣水利局兩名幹部在接受媒體記者諮詢時消極應對,一名幹部稱“公車改革後沒車,不方便下鄉查看危橋”。“沒公車下鄉難”到底是為官不易,還是為官不為?

“沒公車不便下鄉”不是幹部偷懶的藉口。難道沒有公車,就不去上班、不去開會嗎?難道沒有公車,就能理所應當地坐在辦公室“體察民情”嗎?沒有為民服務的心,怎會全心全意替群眾辦事,更別提辦實事、辦好事!公車只是幹部工作的工具之一,克服困難、勇於迎接挑戰才不負為人民服務的初心。

——六水

面對隨時可能坍塌的危橋,鄱陽縣水利局的工作人員居然臨“危”不驚,竟踢起了“皮球”,互相推諉,還說 “公車改革後沒車,不方便下鄉查看危橋”,何其荒唐,其官僚主義作風讓人心寒。或許在他們看來,自己所謂的“方便”比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還重要。事實上,“無公車不便下鄉”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腳,經核實,該局有公務車4輛,工作用車可隨時申請調配使用。說到底,還是工作責任心和為民服務意識不強,凸顯了部分基層幹部自身思想意識的“短板”,以及民生理念的缺失。這種“沒公車不修危橋”式的“作風危橋”需要警惕。

——文刀

兩名幹部的言辭和作為確是不該,不僅傷了群眾的心,還給幹部隊伍摸了黑,最終自己也難辭其咎。不過,我們也當體諒基層幹部的辛勞和不易。比如許多偏遠落後地區車改之後,既無公車,也無車補,客觀上給一些幹部下鄉工作帶來諸多不便。這自然不是給幹部拿來當作不幹事的“擋箭牌”,更不是一些人尸位素餐的藉口,但我們確實應給基層多一些人力物力財力的傾斜,給基層幹部幹事儘量多一些保障。如此,才能充分激發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讓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更暢通。

——鄭塊金

手握公權就要為民辦事,就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這既是對黨員幹部的起碼要求,也是衡量一個幹部政績優劣的基本標準。對那些“拖沓官”和“為官不為”者的寬容,就是對黨的事業和人民群眾的不負責。為此,各地紀檢監察和組織人事等部門要進一步制定並完善切實可行的考核機制,做到優績必獎,失職必罰,瀆職必究,堅決清理和處理那些不負責任、敷衍了事、無所作為的幹部。如此,才能增強幹部的危機感、責任感,促使幹部去懶向勤,去虛向實,撲下身子想問題、幹事業,進而辦實事、辦好事、辦成事,全面提升各項工作的效能。

——朱海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