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大學生創業為特色小鎮培育人才

創業 東軟集團 風投 劉積仁 珠江時報 2017-04-11

“嘿,我的大佬是鎮長!”近日,廣東東軟學院一則微信帖在校內引發了熱烈的討論。東軟集團董事長兼CEO劉積仁受聘成為佛高區IT小鎮鎮長。他將擔起引領特色小鎮持續創新發展的責任,引入更多創新資源,共同推動佛高區製造業轉型升級,提升科創小鎮群在全國範圍內的影響力。

引導大學生創業為特色小鎮培育人才

■智造小鎮重點發展3D打印、智能裝備等領域的先進製造業。

作為IT小鎮的主體,東軟學院將繼續在互聯網方面深耕,側重孵化更多創業項目。通過互聯網技術與智能製造融合,為佛高區產業注入新動力。與此同時,佛高區將引導大學生依託高校教育更多地參與產業創新,推動大學生成為IT小鎮未來的創新力量,成為佛高區的成長動力。

95後創業追夢力爭百萬營收

“彷彿看到了一片藍天。”鄭仲深是東軟學院電商專業大一學生,其成立的佛山眾盛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大學生創業中心(SOVO)孵化,得悉劉積仁成為佛高區IT小鎮鎮長,他由衷地感慨。作為一名95後,“連續創業者”是他對自己這些年創業經歷的概括。如今他為自己的公司定了今年的“小目標”:爭取完成百萬營收。

連續三次創業積累創業經驗

“我是奔著創業的目標來到東軟學院的。”從萌發創業想法到付諸實踐,鄭仲深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從動手實踐到真正成立公司,他花了將近4年時間。

鄭仲深的創業故事,從2013年開始說起。初三畢業那一年,他從清遠去深圳做暑期工,主要是電商零售、金融服務。這一做,讓他萌生了創業的想法:“希望能在大城市追逐夢想。”

不久,鄭仲深回到清遠,做起網絡配送。當時,網絡配送還沒有興起。他和朋友利用QQ空間、微博等上架銷售超市的小物品,客戶選擇消費後他們就進行線下配送。但沒多久,項目運作的資金鍊斷裂,人員也跟不上,也就不了了之。

兩年後,鄭仲深重整旗鼓。2015年,還是高二學生的他與支付寶洽談清遠地區的服務窗口合作。

然而,學生的身份為他帶來了一絲尷尬。“當你以學生身份與資本對接時,別人根本看不上你。”經過一番思考,他放棄了。然而,“創業”種子早已在鄭仲深心裡植根,他覺得與資本市場談不攏,或許能從學生市場練一下手。同年,他和同學合作服裝定製,整合眾多學生資源,為其提供班服、球服定製服務。至此,這才真正開啟了他的創業之路。

高中畢業後,鄭仲深選擇來到東軟學院。“聽說這裡有國家級眾創空間,能夠為創業提供指引。”於是,結合過去的創業經驗,2016年8月他成立了維思定製,專營服裝、精品,實現單天營業額破萬。其後,他組成團隊7人,整合技術研發、嵌入式開發的學生資源,開辦眾盛科技,專注科技研發。

專注技術研發改善工業生產

此外,鄭仲深團隊還專注開發智能硬件。“我們正在研究一款智能產品,只要用手機輸入命令,就能遠程控制家裡的電磁爐開關,回到家就能喝上一碗熱湯。”目前該項目正在進行中。

如今,才念大一的鄭仲深已成為了東軟學院的“創業明星”。除了自創公司外,他還是佛山創客空間祕書長。有了這樣的平臺,他將有更多的機會對接市場、企業。“梳理好公司框架,力爭達到上百萬營收,得到投資人的青睞。”鄭仲深為2017年定下了“小目標”。

“創業並不是想象中的簡單。”回顧創業之路,鄭仲深如此感慨。幸而,他在東軟學院得到了創業指導。相較過往,進入大學後他有了更多收穫。“這裡有孵化器提供創業項目和案例作為參考,創業導師提供指導、對接資源,使視野更開放,通過學校對接資源啟發我們創業團隊的思維,更瞭解外面的世界。”

得悉佛高區IT小鎮鎮長由劉積仁出任,鄭仲深眼裡有了火花。“讓我們感受到佛高區對創業者的支持,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在他看來,未來將有更多創新資源引進東軟學院,或許有更多競爭,但也說明還有進步的空間。“厚積薄發,創業者都能看到藍天。”

引導大學生創業為特色小鎮培育人才

東軟學院電商專業大一學生鄭仲深和團隊在攻克產品技術難題。珠江時報記者/潘展虹攝

創業指導

學校提供資源對接扶持創業

“一座小鎮的生命力,是因為它有靈魂,有激情,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而提供這種能力的,就是人才。”在佛高區啟動科創小鎮群的儀式上,劉積仁提出如此看法。作為IT小鎮的主體,東軟學院則是為其培育人才,將人才與本地產業結合,為其輸送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

目前,東軟學院已有完整的創新創業平臺鏈條,以及創業指導老師、創新創業課程,為學生提供較為完善、系統的創業培訓,為佛高區提供人才支撐和創新動力。

全方位提供創業扶持

在東軟學院,從學生萌發創業想法,至成功運營項目成立公司,幾乎全程都有老師“貼身”扶持。廣東東軟學院大學生創業中心主任伍嘉華介紹,學校共有40多位創新創業導師,當中包括學校內部老師、校外導師以及東軟集團高管。其中,學校內部老師每月承擔16個學時的創業指導,校外導師多為企業家、投資人等,通過創業18Mall組織開展沙龍,與學生分享創業經歷。而在東軟集團擔任創投、投資方面的專家則為學生提供專業知識培訓。

除了有專業的創業導師,學校在課程上也有所設置。目前,創新創業課程正式進入人才教育培養方案。在大一時,學生要必修兩個學分,32個學時,專門學習創新創業基礎知識。到了大二則是進行選修學習,學校通過開發創業工具微課程雲平臺、沙盤演練等,為學生提供模擬實訓。大三學生除了接受課程學習外,更多的是實踐。如學生有創業方案後可找到校內相關部門諮詢,經評估過後將會被推介至創新平臺實習。

要將想法付諸於實踐,就需要有合適的場所。在東軟學院,早已為學生們準備好創新創業鏈條。“在校內有創業苗圃,有創業想法的學生可以先到這裡孵化。當項目能夠運營,註冊實體公司後,就會進入眾創空間創業18Mall,獲得相關的扶持補貼。一旦項目成熟運營後,就會被推介至加速器東軟IT創業園裡,得到相關政策扶持。”伍嘉華介紹,目前創業中心(SO-VO)、創業18Mall約有50個孵化項目,涵蓋互聯網、智能製造、設計、電子商務等,還有法律、知識產權等公共研發平臺為其提供服務。而在東軟IT創業園裡也有30個項目,主要是智慧城市、智能穿戴等。

引導大學生創業為特色小鎮培育人才

■去年10月,“創業18MALL”被批准成為國家級眾創空間,

其創立實現了東軟學院打造完整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夢想。(資料圖片)

側重扶持“激活”本地產業

作為IT小鎮的主要載體,東軟學院肩負著教育與產業結合的使命。十年前,東軟學院作為第一所高校進入南海大學城。如今,通過IT小鎮的建設,東軟集團將過去25年積累的經驗植入南海。除了以市場需求定製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實現更好地就業,東軟學院一直支持學生在學習期間參與創業,支持學生成立公司,同時也把其他的創業型企業引進來。

以東軟IT創業園為例,目前東軟學院以校企合作的形式與廣東匯泰龍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匯泰龍雲鎖東軟研究中心”,通過整合校企優勢資源、構築工業智能、建立技術轉化平臺、產業孵化平臺,讓學校和企業的技術、設備和各種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和共享。雙方通過研究中心在智能生活及智能產業方面建立長期有效的產、學、研合作,建成“立足雲鎖、面向消費者、輻射智能產業”的互聯網型的研究中心。

肩負重責,東軟學院任重而道遠。作為佛高區科創小鎮群的其中一個特色小鎮,將IT與本地產業結合將是其奮力前進的目標。伍嘉華介紹,將繼續在互聯網方面深耕,側重孵化更多創業項目。同時,她也希望能夠藉助佛高區搭建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溝通平臺,與本地企業、產業有更多合作的空間。

創業氛圍

“國”字號孵化器助力小鎮發展

創 業18Mall的創立,實現了東軟學院打造完整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實現了從小小的“創業苗圃”變身嶄新“眾創空間”的夢想。如今,已成為國家級眾創空間的創業18Mall,除了為初具規模的企業提供孵化器和加速器,也為佛高區乃至佛山的產業轉型升級提速。

2016年8月12日,“誰是創業+”佛山市南海區首屆創新創業大賽上,創業18Mall負責人吳志成作為代表,上臺領取了區級“創業孵化基地”的授牌。驚喜接踵而至。隨後接連獲得了市級、省級眾創空間的授牌。同年10月,創業18Mall迎來了新里程碑——晉升為國家級眾創空間,自此納入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管理服務體系之中。

佛高區攜手東軟學院共建的創業18Mall,已為青年創新創業開闢了更具規模,站得更高的創業天地。它為初具規模的企業提供孵化器和加速器,也為佛山產業轉型升級提速。

事實上,依託南海大學城5所高校5萬高校人才資源,佛高區在創新創業方面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如今,創業18Mall已吸引30個項目入駐,研發方向涵蓋了IT、電子商務、藝術設計和智能硬件開發等。

未來,IT小鎮將以東軟學院為核心,依託“高校資源+產業支撐+政府引導”的創新模式,發展新媒體和動漫創意、智能交通、3D打印等泛IT技術,通過互聯網技術與智能製造融合,為佛高區產業注入新動力。而在IT小鎮建設過程中,佛高區將引導大學生,依託高校教育更多地參與產業創新創造,推動大學生成為IT小鎮未來的創新力量,成為佛高區的成長動力。

記者手記

大學生創業助推城市發展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下,不少大學生都聚焦創業。有過連續創業經驗的鄭仲深對此深有感觸。面對眾多創業的聲音,他的建議是,“厚積薄發,不過於急功近利。”簡單幾個字,是他幾次創業失敗後的總結。

誠如劉積仁在受訪時提及,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特色小鎮,應當要有寬容。小鎮是以人為核心,人能夠可持續發展,那麼小鎮必然有未來。為此,寬容就需要讓未來的人有舒適生活的環境(包括教育等軟環境),允許創業者一時的失敗,不會為此而嘲笑……

幸而,作為IT小鎮的核心東軟學院早已有著認知。大學生要創業,很難。要創業成功,更難。曾有數據顯示,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僅有1%。對於高校而言,引導、指導學生創業的過程中,更多是關注學生受教育的過程。經歷了創業訓練,學生擁有的創業意識、精神,對其日後就業也是有幫助。

在東軟學院有這麼一個例子。去年曾有學生嘗試創業,無奈公司無法運營。在老師詳細瞭解後發現確實難以運營,隨後該學生在老師建議和推介後選擇進入企業就業。入職後,該學生所收穫的薪金比同期進入企業的學生還要高。“即使創業不成功,他還是得到高質量的就業,為企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創業過程是艱辛的,創業結果可能是失敗的。但在此過程中,每一個創業者都收穫了一份經歷。創業成功,其將為本地產業提供創新動力;即便是創業失敗,其也將成為本地重要的人才支柱,助推城市發展。

文/珠江時報記者潘展虹

通訊員鍾雲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