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宣佈成立遊戲事業群 直接叫板騰訊?

阿里宣佈成立遊戲事業群 直接叫板騰訊?

昨天,阿里大文娛宣佈全資收購由網易前COO詹鍾暉等核心網遊遊戲團隊創辦的簡悅,併成立遊戲事業群。簡悅的核心成員曾是《魔獸世界》、《星際爭霸2》、《大話西遊2》、《夢幻西遊》等諸多知名遊戲的產品運營負責人和主力開發者。

詹鍾暉分管阿里達聞於遊戲事業群的互動娛樂事業部。成立遊戲事業部意味著阿里已經將遊戲作為大文娛板塊最核心的組成部分,在《陰陽師》、《王者榮耀》快速崛起的當下,阿里大規模入局遊戲為那般?

阿里大文娛董事長兼CEO俞永福在員工內部信中表示,遊戲事業群將沿襲阿里大文娛的班委會領導制,由班委會共同制定遊戲事業群的戰略,推進業務策略的落地執行。樊路遠(木華黎)、詹鍾暉(叮噹)、史倉健(蒼劍),常揚(劉墉)和黎直前(宇乾)進入遊戲事業群班委會。遊戲事業群下設兩個事業部,互動娛樂事業部由詹鍾暉(叮噹)分管,開放平臺事業部由史倉健分管。

在第一年融合期內,俞永福將acting遊戲事業群“班長”, 樊路遠(木華黎)出任遊戲事業群祕書長。在組織和機制上確保整個遊戲事業群既能加速前行,又可以針對行業特點,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激勵機制創新。

新加入阿里大文娛遊戲事業群的廣州簡悅創始人詹鍾暉在全員信中表示,阿里是一家在任何業務領域“不幹則已,幹則卓越”的偉大企業。團隊未來將不再受困於資源所限,在遊戲精品自研方面,既胸懷大志,又腳踏實地,不斷提升專業水準,在研運一體的思路下,未來將持續推出高流行度、高美譽度好作品,為阿里大文娛戰略做出貢獻。

據行業數據,2016年中國網遊市場規模超1600億元,預計2017年將超2000億元,是全球最大的遊戲市場。繼上週宣佈將大麥網升級為現場娛樂事業群后,阿里大文娛全資收購簡悅,成立遊戲事業群,將進一步加強文娛全產業鏈IP開發和商業化能力,也將顯著提升其“基礎設施賦能”的戰略積累。

實際上,在互聯網“BAT”格局下,阿里始終與騰訊相愛相殺,而遊戲領域一直是騰訊的強項,阿里在這一行業中幾乎處於空白狀態。“實際,遊戲的吸金效果是大佬們趨之若鶩的,尤其是《王者榮耀》等爆款遊戲湧出後,讓很多互聯網公司眼紅,”有業內人士認為,阿里大文娛板塊佈局多年,踏入遊戲領域是遲早的事。

遊戲是騰訊與阿里泛娛樂化之爭的關鍵

在泛娛樂化愈演愈烈的當下,泛娛樂已經成為騰訊和阿里短兵相接的橋頭堡,IP變得越來越重要。但在泛娛樂方面,阿里無疑是落於下風的,IP的生產源頭閱文集團、騰訊動漫已經領先,當然更不用說遊戲方面了。而在宣發和流量方面,特別是海外流量方面,阿里卻略勝一籌。所以從泛娛樂整體來看,IP生產和IP變現上騰訊遙遙領先,但在分發方面阿里還有機會可一搏。

在大IP已經被閱文掌控的情況下,以細分化的IP進行全流程的變現以及孵化就成為阿里的必然選擇,以阿里的流量分發和全產業優勢進行的直接變現,將成為另闢蹊徑的方式。

對於阿里和騰訊而言,遊戲是除了影業之外最主要的變現途徑,因此雙方都不可能放棄遊戲。此前阿里的平臺分發機制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規避與騰訊網易的競爭,但除了遊戲分發外,自研和代理同樣不可或缺。真正成為核心IP的,要麼是《LOL》、《魔獸》這樣的代理產品,要麼是《陰陽師》、《夢幻西遊》、《王者榮耀》這樣的自研產品,更何況這樣的模式才有可能帶來更大的利潤,同時才能形成IP反哺整個集團的泛娛樂化,進行IP輸出。

所以,無論是將IP在遊戲上進行變現,還是藉助遊戲孵化新的IP,遊戲都將成為阿里和騰訊爭奪的新戰場,這也是除了影業之外,阿里和騰訊競爭的另一個核心區域。

《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國遊戲市場實際收入為787.5億元。在引入詹鍾暉成立遊戲事業群之後,阿里的遊戲版圖才算補全,這是阿里試圖在遊戲領域崛金的風向標。但擺在阿里面前的同樣是較多的不確定性:一方面阿里的遊戲補齊短板還有較長的路要走,另一方面詹鍾暉在網易更多的是負責端遊,即使成立簡悅自研手遊也並未成為現象級的產品,因此新的阿里遊戲事業群到底能獲得怎樣的發展還有待觀察。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從影業到遊戲,阿里和騰訊的泛娛樂已經全面開戰,並且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優質IP並不佔優的阿里大文娛,如何才能藉助遊戲實現與騰訊互娛的正面對抗?一切還要交給時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