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我養你呀!

腸胃病 腹瀉 穴位 推拿 艾蓬軒艾灸 艾蓬軒艾灸 2017-09-16

胃部疾病有著不同的症狀,常見的胃部疾病有以下幾種:

1、胃口不好,體重逐漸減輕,面色輕度蒼白或發灰。這種情況要考慮慢性胃炎,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胃下垂。

2、飲食不當或受涼後發生腹痛、腹瀉,可伴有嘔吐、畏寒發熱。這種情況可能是急性胃腸炎、急性痢疾。

3、飯後立即腹瀉,吃一頓瀉一次,稍有受涼或飲食不當就發作。也有可能時而腹瀉時而便祕,腹瀉時為水樣,便祕時黏液較多,有時腹脹有便意而上廁所又無大便,數年不見消瘦。這種症狀,以過敏性腸炎的可能性較大。

4、飯後上中腹痛,或有噁心、嘔吐、積食感,病的時間可能已經很長;疼痛有規律,如受涼、生氣、吃了刺激性食物後發作。這種情況可能是胃潰瘍。

5、經常在飯後2小時左右出現胃痛,甚至半夜疼醒,吃點東西可以緩解,常有反酸現象。秋冬季節容易發作,疼痛在上腹偏右,有節律。這類情況可能患有十二指腸潰瘍或十二指腸炎症。

6、時有胸骨後受阻、停頓、疼痛感,且時輕時重。這往往提示可能患有食管炎、食道憩室或食管癌早期。

7、飯後腹部脹痛,常有噁心、嘔吐,偶可嘔血,過去有胃病史近來加重,或過去無胃病近期才出現,且伴有貧血、消瘦、不思飲食,在臍上或心口處摸到硬塊。這種情況應高度警惕,因為有可能是胃癌。

胃不好一定要及時調理,因為無論每天的食物營養含量多麼高、品種多麼豐富,如果腸胃消化吸收不了,那也等於“白吃”了,在短時間內,身體健康可能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長期得不到食物營養的補充,健康也就慢慢地失去了保證,抵抗力下降,相當於為疾病敞開了大門。

所以,好好對待自己的胃,打好保“胃”戰。

穴位養生保“胃”戰

現如今的美容院穴位養生也是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追捧,按摩下面幾個穴位可以達到調養胃部效果。

1.足三裡

民間一直有“常按足三裡,勝吃老母雞”的說法,足三裡的位置在外膝蓋窩下方3寸。中醫有“肚腹三裡留”的要訣,說的是,如果我們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腸炎、慢性腹瀉、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裡。

另外,足三裡對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腦出血、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預防作用。白領和亞健康人群,每天按壓足三裡10分鐘,能減輕工作壓力,緩解疲勞。

2.大陵穴

胃,我養你呀!

這個穴位在五行屬土,對應著脾胃,是一味很經典的“健胃消食片”,可以降胃火、去心火,提升胃動力。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都可以通過這個穴位來調。它在手掌根,腕橫紋的中點上。

3.四縫穴

胃,我養你呀!

四縫是經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積滯的專用穴。四縫原本被醫家用來治療小兒消化問題,後來證實,成人使用四縫效果也非常好。

所以今後只要遇到消化不良的問題,就可以找四縫解決,按摩就行,最好是用大拇指用力掐按,效果很神奇。

4.內關穴

胃,我養你呀!

仰掌,手腕往手肘的方向約三橫指(約2寸)的距離處,在中間二骨兩筋之間。胃脹或者有吃東西好像梗在胸口下不到胃部去的感覺,按一按此穴,氣機調暢就通了。

5.下脘穴

胃,我養你呀!

下脘在腹部,離脾胃很近。按摩下脘穴的作用與好處是治療腹脹、嘔吐、腸鳴、消化不良等。中醫裡有個選穴原則,叫臨近選穴,就是在病患部位的周圍和附近選穴,這有點兒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意思。下脘和內庭相配,可以清胃瀉火,消食化積。

日常養胃,按揉上面幾個穴位,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長期堅持,不知不覺中胃口就會好起來。

“湖北蘄艾廠”為您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識。查經絡、查穴位在首頁的右下角有一個“艾灸學堂”的工具,可以學到更多穴位知識和艾灸知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