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的地盤不大,為何方言差異卻如此之大?

其實,江蘇地區的方言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複雜,主要可以分為三類。即吳語區,江淮官話區和中原官話區。

其中,中原官話和吳語有著本質的區別(外省人聽來感覺根本就是兩國的語言)。而江淮官話作為江蘇省最流行,分佈最廣的方言,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目前甚至可以作為江蘇省的代表方言。

江淮官話,又稱下江官話、淮語,屬南方官話,通常將南京話和揚州話作為江淮官話的代表音。

江蘇省的地盤不大,為何方言差異卻如此之大?

江淮官話可分為洪巢片、通泰片和黃孝片,洪巢片的分佈範圍最廣,涵蓋大半江蘇省和安徽省。而在江蘇省內,主要以洪巢片以通泰片為主導。

江蘇省的地盤不大,為何方言差異卻如此之大?

那麼。一個小小的江蘇。為何會出現多種方言與文化的差別呢?

小編認為是古代落後的交通導致的!

稍微瞭解一點江蘇地理的小夥伴一定清楚,江蘇省形成了一個被兩條河流一分為三的格局。這兩條河流就是淮河與長江。其中淮河又多次被黃河奪道入海。

現在大家都知道,過條江跨個河是件很簡單的事情,開車交個過橋費就過去了。但是放在幾百甚至幾千年前,長江與淮河那就是兩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資料鏈接

長江,位於中國境內,全長6397公里,發源於中國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中 ,是中國、亞洲第一和世界第三大河流,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完全在一國境內的河流。其長度僅次於尼羅河及亞馬遜河,超過地球半徑。是世界第三大流量河流,僅次於亞馬遜河及剛果河。從源頭青海各拉丹東到湖北宜昌是為長江的上游流域;從宜昌到江西湖口則是長江的中游流域;湖口到上海的長江入海口,是為長江之下游流域。整個長江水系的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佔中國陸地面積的18.8%,和黃河一起並稱為“母親河”。


淮河,位於中國東部,介於長江與黃河之間,是中國七大河之一。古稱淮水,與長江、黃河和濟水並稱“四瀆”,是中國七大江河之一。淮河發源於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頂西北側河谷,幹流流經河南、安徽、江蘇三省,淮河干流可以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全長1000公里,總落差200米。洪河口以上為上游,長360公里,地面落差178米,流域面積3.06萬平方公里;洪河口以下至洪澤湖出口中渡為中游,長490公里,地面落差16米,中渡以上流域面積15.8萬平方公里;中渡以下至三江營為下游入江水道,長150公里,三江營以上流域面積為16.46萬平方公里。


奪淮入海,指的是黃河在1194年至1855年間以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一事。根據史料記載,黃河曾有數次侵奪淮河流域,但為時較短,對淮河流域改變不大。唯1194年第四次大改道起,淮河流域的豫東、皖北、蘇北和魯西南地區成了黃河洪水經常氾濫的地區。黃河長達661年的侵淮,使得淮河流域的水系,發生了重大變化。
江蘇省的地盤不大,為何方言差異卻如此之大?

(江蘇省內的長江)

長江與黃河。水面寬、水量大、水流急,在古代沒有先進的架橋技術,沒有先進的渡江工具,沒有火力強大的炮火下,對於長江黃河兩岸來說,要想攻克對方城池勢必登天。因此,長江南北多次形成兩個對立的政權。

經典戰役:赤壁大戰

江蘇省的地盤不大,為何方言差異卻如此之大?
三國孫權憑藉長江天險建立了吳國,保護了吳國。也正是憑藉長江天險,孫劉聯軍在赤壁大破曹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而長江與奪淮時的黃河最寬處都在江蘇省境內,打仗都費勁,更別說百姓想要跨越了。

百姓的心聲

江蘇省的地盤不大,為何方言差異卻如此之大?

所以,這兩道天然的屏障就把江蘇分成了三個文化領域,也就是現在的三種主要方言區。

淮河以北,也就是現在的蘇北大部分地區,主要是由徐州、宿遷西北部、連雲港北部為主導的中原官話區。

淮河以南,長江以北大部,長江以南西部,也就是淮安、鹽城、揚州、泰州,南通西北部、南京、鎮江、常州西部為主導的江淮官話區。

長江以南東部,也就是蘇州、無錫、常州東部南部為主導的吳語區。

當然,江蘇省還有幾個特立獨行的地區。比如位於長江北岸操著吳語的啟東海門,和位於長江南岸說著江淮官話的南京與鎮江。

江蘇省的地盤不大,為何方言差異卻如此之大?

為什麼他們不按套路出牌出牌呢?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

首先說說南通的啟海地區

造成南通複雜的語言環境主要是後期人口遷移造成的。南通本身就是因漲沙衝擊成洲形成的,建城史不過千年。而南通本地的方言也是由江淮與吳語結合而成的。

江蘇省的地盤不大,為何方言差異卻如此之大?

沙地人,是吳越民系裡一支獨特的人群,也叫崇啟海人。

數百年來,吳語的範圍在不斷往南縮減,而他們,卻是近三百年來唯一將吳語使用範圍北進的人群,將吳語帶過了長江,播散到了今天處於長江北面的啟東、海門一帶,甚至隨著清末民初張謇在蘇北開設的公司而最遠到達濱海、射陽、大豐的部分鎮村。

據很多網友說過,啟海話與嘉興、湖州方言有很多相似之處。啟海和嘉湖之間隔了長江、蘇州、太湖。這和古代啟海移民的來源或多或少也有一些聯繫。

那麼為什麼江蘇省內南通移民最多,而其他長江北岸的移民卻少之又少呢?原因很簡單,長江是一條天塹沒錯,但是江北南通與江南蘇州、松江之間還有個“崇明島”,古稱瀛洲。而崇明與松江之間還有個長興島。一步登天很難,但是給你個階梯則方便很多。因為有這兩個天然的階梯,過江比其他地方就方便多啦。因此,南通是江蘇省移民最多的城市,也是文化碰撞最厲害的地方,方言自然複雜。

江蘇省的地盤不大,為何方言差異卻如此之大?

而南京的情況與南通相似。南京地區在六朝之前通行的是吳音或庶音,和現在蘇錫常的吳語差不多。中原漢族於五胡亂華時期南遷,北方士族帶來的洛陽讀書音受本地語音影響形成金陵士音,成為中古漢語音系的代表音之一。明永樂年間遷都北京後,南京話又成為當時北京語音的基礎,有明一朝,始終以南京官話為國語正音。

這麼說吧,當時的江南文明程度不如中原地區。而五胡亂華後,突然來了一群北方的文人雅士,帶來了文化,也帶來了北方雅言。就像現代人一樣,聽到一種發達地區的語言感覺特別高大上,紛紛都跟著說了起來。所以說,現在的南京人是由南遷的北方人和本地土著組成的。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與文化的結合,口音也被帶跑偏了。而鎮江地區的情況與南京基本一致。

當然,江蘇方言特立獨行的地區還有一部分,這裡就不一一表述啦。

綜合上面幾點原因,造成江蘇省現在這種複雜的語言環境就不難理解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