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鸚鵡杯

巨星李白曾在作品《襄陽歌》裡寫“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焦遂和李白同為“飲中八仙”,也許焦遂之杯曾為太白所用。

林九郎套餐餐具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鸚鵡杯

巨星李白曾在作品《襄陽歌》裡寫“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焦遂和李白同為“飲中八仙”,也許焦遂之杯曾為太白所用。

林九郎套餐餐具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地位尊崇,宴飲所用餐具自然也是精緻。唐朝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青瓷和白瓷盛行,以越窯與邢窯最為出名。

劇中所用瓷器多參考五代及兩宋造型。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鸚鵡杯

巨星李白曾在作品《襄陽歌》裡寫“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焦遂和李白同為“飲中八仙”,也許焦遂之杯曾為太白所用。

林九郎套餐餐具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地位尊崇,宴飲所用餐具自然也是精緻。唐朝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青瓷和白瓷盛行,以越窯與邢窯最為出名。

劇中所用瓷器多參考五代及兩宋造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五代·定窯白瓷印蓮花五花口盤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鸚鵡杯

巨星李白曾在作品《襄陽歌》裡寫“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焦遂和李白同為“飲中八仙”,也許焦遂之杯曾為太白所用。

林九郎套餐餐具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地位尊崇,宴飲所用餐具自然也是精緻。唐朝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青瓷和白瓷盛行,以越窯與邢窯最為出名。

劇中所用瓷器多參考五代及兩宋造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五代·定窯白瓷印蓮花五花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宋·龍泉窯蓮瓣盤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鸚鵡杯

巨星李白曾在作品《襄陽歌》裡寫“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焦遂和李白同為“飲中八仙”,也許焦遂之杯曾為太白所用。

林九郎套餐餐具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地位尊崇,宴飲所用餐具自然也是精緻。唐朝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青瓷和白瓷盛行,以越窯與邢窯最為出名。

劇中所用瓷器多參考五代及兩宋造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五代·定窯白瓷印蓮花五花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宋·龍泉窯蓮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宋 · 汝窯蓮花式溫碗

環首刀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鸚鵡杯

巨星李白曾在作品《襄陽歌》裡寫“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焦遂和李白同為“飲中八仙”,也許焦遂之杯曾為太白所用。

林九郎套餐餐具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地位尊崇,宴飲所用餐具自然也是精緻。唐朝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青瓷和白瓷盛行,以越窯與邢窯最為出名。

劇中所用瓷器多參考五代及兩宋造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五代·定窯白瓷印蓮花五花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宋·龍泉窯蓮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宋 · 汝窯蓮花式溫碗

環首刀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士兵大量使用環首刀,造型應是參考竇繳墓出土唐刀。

環首唐刀,環首、窄身、長刃、直背,在金戈鐵馬中縱橫千年。該刀為唐軍制式軍刀,其製作工藝嚴格,作戰破賊無往不利。

環首刀因刀柄環首而得名,環首上的裝飾因此顯得尤為重要。能工巧匠們發揮著無窮的智慧與想象力美化環首。他們用雕刻、錯金、鎏金、鑄造等方法打造出豐富多彩的式樣。

通常有如下幾種:一是雕刻花草植物紋、雲氣紋、龜背紋等;二是雕刻鶴、鹿、虎、鷹、駱駝等動物造型;三是神靈怪獸,如龍、鳳及辟邪造型等;四是三葉蕨草、三壘環圖案等。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鸚鵡杯

巨星李白曾在作品《襄陽歌》裡寫“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焦遂和李白同為“飲中八仙”,也許焦遂之杯曾為太白所用。

林九郎套餐餐具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地位尊崇,宴飲所用餐具自然也是精緻。唐朝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青瓷和白瓷盛行,以越窯與邢窯最為出名。

劇中所用瓷器多參考五代及兩宋造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五代·定窯白瓷印蓮花五花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宋·龍泉窯蓮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宋 · 汝窯蓮花式溫碗

環首刀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士兵大量使用環首刀,造型應是參考竇繳墓出土唐刀。

環首唐刀,環首、窄身、長刃、直背,在金戈鐵馬中縱橫千年。該刀為唐軍制式軍刀,其製作工藝嚴格,作戰破賊無往不利。

環首刀因刀柄環首而得名,環首上的裝飾因此顯得尤為重要。能工巧匠們發揮著無窮的智慧與想象力美化環首。他們用雕刻、錯金、鎏金、鑄造等方法打造出豐富多彩的式樣。

通常有如下幾種:一是雕刻花草植物紋、雲氣紋、龜背紋等;二是雕刻鶴、鹿、虎、鷹、駱駝等動物造型;三是神靈怪獸,如龍、鳳及辟邪造型等;四是三葉蕨草、三壘環圖案等。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然而種種原因近乎失傳。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鸚鵡杯

巨星李白曾在作品《襄陽歌》裡寫“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焦遂和李白同為“飲中八仙”,也許焦遂之杯曾為太白所用。

林九郎套餐餐具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地位尊崇,宴飲所用餐具自然也是精緻。唐朝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青瓷和白瓷盛行,以越窯與邢窯最為出名。

劇中所用瓷器多參考五代及兩宋造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五代·定窯白瓷印蓮花五花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宋·龍泉窯蓮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宋 · 汝窯蓮花式溫碗

環首刀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士兵大量使用環首刀,造型應是參考竇繳墓出土唐刀。

環首唐刀,環首、窄身、長刃、直背,在金戈鐵馬中縱橫千年。該刀為唐軍制式軍刀,其製作工藝嚴格,作戰破賊無往不利。

環首刀因刀柄環首而得名,環首上的裝飾因此顯得尤為重要。能工巧匠們發揮著無窮的智慧與想象力美化環首。他們用雕刻、錯金、鎏金、鑄造等方法打造出豐富多彩的式樣。

通常有如下幾種:一是雕刻花草植物紋、雲氣紋、龜背紋等;二是雕刻鶴、鹿、虎、鷹、駱駝等動物造型;三是神靈怪獸,如龍、鳳及辟邪造型等;四是三葉蕨草、三壘環圖案等。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然而種種原因近乎失傳。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竇繳墓出土唐刀

臂張弩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鸚鵡杯

巨星李白曾在作品《襄陽歌》裡寫“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焦遂和李白同為“飲中八仙”,也許焦遂之杯曾為太白所用。

林九郎套餐餐具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地位尊崇,宴飲所用餐具自然也是精緻。唐朝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青瓷和白瓷盛行,以越窯與邢窯最為出名。

劇中所用瓷器多參考五代及兩宋造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五代·定窯白瓷印蓮花五花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宋·龍泉窯蓮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宋 · 汝窯蓮花式溫碗

環首刀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士兵大量使用環首刀,造型應是參考竇繳墓出土唐刀。

環首唐刀,環首、窄身、長刃、直背,在金戈鐵馬中縱橫千年。該刀為唐軍制式軍刀,其製作工藝嚴格,作戰破賊無往不利。

環首刀因刀柄環首而得名,環首上的裝飾因此顯得尤為重要。能工巧匠們發揮著無窮的智慧與想象力美化環首。他們用雕刻、錯金、鎏金、鑄造等方法打造出豐富多彩的式樣。

通常有如下幾種:一是雕刻花草植物紋、雲氣紋、龜背紋等;二是雕刻鶴、鹿、虎、鷹、駱駝等動物造型;三是神靈怪獸,如龍、鳳及辟邪造型等;四是三葉蕨草、三壘環圖案等。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然而種種原因近乎失傳。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竇繳墓出土唐刀

臂張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唐軍多使用臂張弩,唐代的狙擊槍。我國古代的弩按張弦的方式,可分為臂張弩、踏張弩、腰張弩及床弩等。

張小敬的暗樁小乙特長是調整弩的望山。作為一種遠射兵器,如果弩只能射得遠,而不能射得準,那麼在實戰中的威力便會大打折扣。望山是弩的簡易瞄準系統,弓弩手通過望山、箭頭、靶向三點一線的方法來瞄準,如《夢溪筆談》中記載“以目視鏃端,以望山之度擬之,準其高下”。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鸚鵡杯

巨星李白曾在作品《襄陽歌》裡寫“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焦遂和李白同為“飲中八仙”,也許焦遂之杯曾為太白所用。

林九郎套餐餐具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地位尊崇,宴飲所用餐具自然也是精緻。唐朝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青瓷和白瓷盛行,以越窯與邢窯最為出名。

劇中所用瓷器多參考五代及兩宋造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五代·定窯白瓷印蓮花五花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宋·龍泉窯蓮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宋 · 汝窯蓮花式溫碗

環首刀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士兵大量使用環首刀,造型應是參考竇繳墓出土唐刀。

環首唐刀,環首、窄身、長刃、直背,在金戈鐵馬中縱橫千年。該刀為唐軍制式軍刀,其製作工藝嚴格,作戰破賊無往不利。

環首刀因刀柄環首而得名,環首上的裝飾因此顯得尤為重要。能工巧匠們發揮著無窮的智慧與想象力美化環首。他們用雕刻、錯金、鎏金、鑄造等方法打造出豐富多彩的式樣。

通常有如下幾種:一是雕刻花草植物紋、雲氣紋、龜背紋等;二是雕刻鶴、鹿、虎、鷹、駱駝等動物造型;三是神靈怪獸,如龍、鳳及辟邪造型等;四是三葉蕨草、三壘環圖案等。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然而種種原因近乎失傳。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竇繳墓出土唐刀

臂張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唐軍多使用臂張弩,唐代的狙擊槍。我國古代的弩按張弦的方式,可分為臂張弩、踏張弩、腰張弩及床弩等。

張小敬的暗樁小乙特長是調整弩的望山。作為一種遠射兵器,如果弩只能射得遠,而不能射得準,那麼在實戰中的威力便會大打折扣。望山是弩的簡易瞄準系統,弓弩手通過望山、箭頭、靶向三點一線的方法來瞄準,如《夢溪筆談》中記載“以目視鏃端,以望山之度擬之,準其高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張小敬在回憶與突厥作戰時,曾閃現床弩。

床弩作為冷兵器時代的重型火炮,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普及使用是在漢朝。唐朝杜佑撰《通典》中將這種弩稱作“車弩”,宋朝以後則通稱“床弩”。北宋曾有“三弓八牛床子弩”,絞軸張弦需要百人以上,箭大如標槍,射程可達1500米以上。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鸚鵡杯

巨星李白曾在作品《襄陽歌》裡寫“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焦遂和李白同為“飲中八仙”,也許焦遂之杯曾為太白所用。

林九郎套餐餐具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地位尊崇,宴飲所用餐具自然也是精緻。唐朝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青瓷和白瓷盛行,以越窯與邢窯最為出名。

劇中所用瓷器多參考五代及兩宋造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五代·定窯白瓷印蓮花五花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宋·龍泉窯蓮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宋 · 汝窯蓮花式溫碗

環首刀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士兵大量使用環首刀,造型應是參考竇繳墓出土唐刀。

環首唐刀,環首、窄身、長刃、直背,在金戈鐵馬中縱橫千年。該刀為唐軍制式軍刀,其製作工藝嚴格,作戰破賊無往不利。

環首刀因刀柄環首而得名,環首上的裝飾因此顯得尤為重要。能工巧匠們發揮著無窮的智慧與想象力美化環首。他們用雕刻、錯金、鎏金、鑄造等方法打造出豐富多彩的式樣。

通常有如下幾種:一是雕刻花草植物紋、雲氣紋、龜背紋等;二是雕刻鶴、鹿、虎、鷹、駱駝等動物造型;三是神靈怪獸,如龍、鳳及辟邪造型等;四是三葉蕨草、三壘環圖案等。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然而種種原因近乎失傳。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竇繳墓出土唐刀

臂張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唐軍多使用臂張弩,唐代的狙擊槍。我國古代的弩按張弦的方式,可分為臂張弩、踏張弩、腰張弩及床弩等。

張小敬的暗樁小乙特長是調整弩的望山。作為一種遠射兵器,如果弩只能射得遠,而不能射得準,那麼在實戰中的威力便會大打折扣。望山是弩的簡易瞄準系統,弓弩手通過望山、箭頭、靶向三點一線的方法來瞄準,如《夢溪筆談》中記載“以目視鏃端,以望山之度擬之,準其高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張小敬在回憶與突厥作戰時,曾閃現床弩。

床弩作為冷兵器時代的重型火炮,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普及使用是在漢朝。唐朝杜佑撰《通典》中將這種弩稱作“車弩”,宋朝以後則通稱“床弩”。北宋曾有“三弓八牛床子弩”,絞軸張弦需要百人以上,箭大如標槍,射程可達1500米以上。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三弓床弩結構復原圖(孫機復原)

弓韜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鸚鵡杯

巨星李白曾在作品《襄陽歌》裡寫“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焦遂和李白同為“飲中八仙”,也許焦遂之杯曾為太白所用。

林九郎套餐餐具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地位尊崇,宴飲所用餐具自然也是精緻。唐朝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青瓷和白瓷盛行,以越窯與邢窯最為出名。

劇中所用瓷器多參考五代及兩宋造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五代·定窯白瓷印蓮花五花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宋·龍泉窯蓮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宋 · 汝窯蓮花式溫碗

環首刀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士兵大量使用環首刀,造型應是參考竇繳墓出土唐刀。

環首唐刀,環首、窄身、長刃、直背,在金戈鐵馬中縱橫千年。該刀為唐軍制式軍刀,其製作工藝嚴格,作戰破賊無往不利。

環首刀因刀柄環首而得名,環首上的裝飾因此顯得尤為重要。能工巧匠們發揮著無窮的智慧與想象力美化環首。他們用雕刻、錯金、鎏金、鑄造等方法打造出豐富多彩的式樣。

通常有如下幾種:一是雕刻花草植物紋、雲氣紋、龜背紋等;二是雕刻鶴、鹿、虎、鷹、駱駝等動物造型;三是神靈怪獸,如龍、鳳及辟邪造型等;四是三葉蕨草、三壘環圖案等。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然而種種原因近乎失傳。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竇繳墓出土唐刀

臂張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唐軍多使用臂張弩,唐代的狙擊槍。我國古代的弩按張弦的方式,可分為臂張弩、踏張弩、腰張弩及床弩等。

張小敬的暗樁小乙特長是調整弩的望山。作為一種遠射兵器,如果弩只能射得遠,而不能射得準,那麼在實戰中的威力便會大打折扣。望山是弩的簡易瞄準系統,弓弩手通過望山、箭頭、靶向三點一線的方法來瞄準,如《夢溪筆談》中記載“以目視鏃端,以望山之度擬之,準其高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張小敬在回憶與突厥作戰時,曾閃現床弩。

床弩作為冷兵器時代的重型火炮,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普及使用是在漢朝。唐朝杜佑撰《通典》中將這種弩稱作“車弩”,宋朝以後則通稱“床弩”。北宋曾有“三弓八牛床子弩”,絞軸張弦需要百人以上,箭大如標槍,射程可達1500米以上。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三弓床弩結構復原圖(孫機復原)

弓韜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的侍衛配備唐代衛兵三件套:弓箭、胡祿(箭囊)和橫刀。其中侍衛腰部懸掛的豹紋彎月物件,即為豹韜。

隋唐時期,彎月形弓韜成為軍營裡的流行品。這種裝弓用的弓袋多為虎紋或豹紋,為虎皮或豹皮縫製而成,彰顯軍人勇武之風。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鸚鵡杯

巨星李白曾在作品《襄陽歌》裡寫“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焦遂和李白同為“飲中八仙”,也許焦遂之杯曾為太白所用。

林九郎套餐餐具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地位尊崇,宴飲所用餐具自然也是精緻。唐朝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青瓷和白瓷盛行,以越窯與邢窯最為出名。

劇中所用瓷器多參考五代及兩宋造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五代·定窯白瓷印蓮花五花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宋·龍泉窯蓮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宋 · 汝窯蓮花式溫碗

環首刀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士兵大量使用環首刀,造型應是參考竇繳墓出土唐刀。

環首唐刀,環首、窄身、長刃、直背,在金戈鐵馬中縱橫千年。該刀為唐軍制式軍刀,其製作工藝嚴格,作戰破賊無往不利。

環首刀因刀柄環首而得名,環首上的裝飾因此顯得尤為重要。能工巧匠們發揮著無窮的智慧與想象力美化環首。他們用雕刻、錯金、鎏金、鑄造等方法打造出豐富多彩的式樣。

通常有如下幾種:一是雕刻花草植物紋、雲氣紋、龜背紋等;二是雕刻鶴、鹿、虎、鷹、駱駝等動物造型;三是神靈怪獸,如龍、鳳及辟邪造型等;四是三葉蕨草、三壘環圖案等。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然而種種原因近乎失傳。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竇繳墓出土唐刀

臂張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唐軍多使用臂張弩,唐代的狙擊槍。我國古代的弩按張弦的方式,可分為臂張弩、踏張弩、腰張弩及床弩等。

張小敬的暗樁小乙特長是調整弩的望山。作為一種遠射兵器,如果弩只能射得遠,而不能射得準,那麼在實戰中的威力便會大打折扣。望山是弩的簡易瞄準系統,弓弩手通過望山、箭頭、靶向三點一線的方法來瞄準,如《夢溪筆談》中記載“以目視鏃端,以望山之度擬之,準其高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張小敬在回憶與突厥作戰時,曾閃現床弩。

床弩作為冷兵器時代的重型火炮,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普及使用是在漢朝。唐朝杜佑撰《通典》中將這種弩稱作“車弩”,宋朝以後則通稱“床弩”。北宋曾有“三弓八牛床子弩”,絞軸張弦需要百人以上,箭大如標槍,射程可達1500米以上。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三弓床弩結構復原圖(孫機復原)

弓韜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的侍衛配備唐代衛兵三件套:弓箭、胡祿(箭囊)和橫刀。其中侍衛腰部懸掛的豹紋彎月物件,即為豹韜。

隋唐時期,彎月形弓韜成為軍營裡的流行品。這種裝弓用的弓袋多為虎紋或豹紋,為虎皮或豹皮縫製而成,彰顯軍人勇武之風。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安國相王孺人唐氏墓壁畫

盾牌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鸚鵡杯

巨星李白曾在作品《襄陽歌》裡寫“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焦遂和李白同為“飲中八仙”,也許焦遂之杯曾為太白所用。

林九郎套餐餐具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地位尊崇,宴飲所用餐具自然也是精緻。唐朝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青瓷和白瓷盛行,以越窯與邢窯最為出名。

劇中所用瓷器多參考五代及兩宋造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五代·定窯白瓷印蓮花五花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宋·龍泉窯蓮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宋 · 汝窯蓮花式溫碗

環首刀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士兵大量使用環首刀,造型應是參考竇繳墓出土唐刀。

環首唐刀,環首、窄身、長刃、直背,在金戈鐵馬中縱橫千年。該刀為唐軍制式軍刀,其製作工藝嚴格,作戰破賊無往不利。

環首刀因刀柄環首而得名,環首上的裝飾因此顯得尤為重要。能工巧匠們發揮著無窮的智慧與想象力美化環首。他們用雕刻、錯金、鎏金、鑄造等方法打造出豐富多彩的式樣。

通常有如下幾種:一是雕刻花草植物紋、雲氣紋、龜背紋等;二是雕刻鶴、鹿、虎、鷹、駱駝等動物造型;三是神靈怪獸,如龍、鳳及辟邪造型等;四是三葉蕨草、三壘環圖案等。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然而種種原因近乎失傳。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竇繳墓出土唐刀

臂張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唐軍多使用臂張弩,唐代的狙擊槍。我國古代的弩按張弦的方式,可分為臂張弩、踏張弩、腰張弩及床弩等。

張小敬的暗樁小乙特長是調整弩的望山。作為一種遠射兵器,如果弩只能射得遠,而不能射得準,那麼在實戰中的威力便會大打折扣。望山是弩的簡易瞄準系統,弓弩手通過望山、箭頭、靶向三點一線的方法來瞄準,如《夢溪筆談》中記載“以目視鏃端,以望山之度擬之,準其高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張小敬在回憶與突厥作戰時,曾閃現床弩。

床弩作為冷兵器時代的重型火炮,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普及使用是在漢朝。唐朝杜佑撰《通典》中將這種弩稱作“車弩”,宋朝以後則通稱“床弩”。北宋曾有“三弓八牛床子弩”,絞軸張弦需要百人以上,箭大如標槍,射程可達1500米以上。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三弓床弩結構復原圖(孫機復原)

弓韜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的侍衛配備唐代衛兵三件套:弓箭、胡祿(箭囊)和橫刀。其中侍衛腰部懸掛的豹紋彎月物件,即為豹韜。

隋唐時期,彎月形弓韜成為軍營裡的流行品。這種裝弓用的弓袋多為虎紋或豹紋,為虎皮或豹皮縫製而成,彰顯軍人勇武之風。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安國相王孺人唐氏墓壁畫

盾牌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唐代步兵盾牌多為五邊形長盾。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鸚鵡杯

巨星李白曾在作品《襄陽歌》裡寫“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焦遂和李白同為“飲中八仙”,也許焦遂之杯曾為太白所用。

林九郎套餐餐具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地位尊崇,宴飲所用餐具自然也是精緻。唐朝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青瓷和白瓷盛行,以越窯與邢窯最為出名。

劇中所用瓷器多參考五代及兩宋造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五代·定窯白瓷印蓮花五花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宋·龍泉窯蓮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宋 · 汝窯蓮花式溫碗

環首刀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士兵大量使用環首刀,造型應是參考竇繳墓出土唐刀。

環首唐刀,環首、窄身、長刃、直背,在金戈鐵馬中縱橫千年。該刀為唐軍制式軍刀,其製作工藝嚴格,作戰破賊無往不利。

環首刀因刀柄環首而得名,環首上的裝飾因此顯得尤為重要。能工巧匠們發揮著無窮的智慧與想象力美化環首。他們用雕刻、錯金、鎏金、鑄造等方法打造出豐富多彩的式樣。

通常有如下幾種:一是雕刻花草植物紋、雲氣紋、龜背紋等;二是雕刻鶴、鹿、虎、鷹、駱駝等動物造型;三是神靈怪獸,如龍、鳳及辟邪造型等;四是三葉蕨草、三壘環圖案等。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然而種種原因近乎失傳。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竇繳墓出土唐刀

臂張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唐軍多使用臂張弩,唐代的狙擊槍。我國古代的弩按張弦的方式,可分為臂張弩、踏張弩、腰張弩及床弩等。

張小敬的暗樁小乙特長是調整弩的望山。作為一種遠射兵器,如果弩只能射得遠,而不能射得準,那麼在實戰中的威力便會大打折扣。望山是弩的簡易瞄準系統,弓弩手通過望山、箭頭、靶向三點一線的方法來瞄準,如《夢溪筆談》中記載“以目視鏃端,以望山之度擬之,準其高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張小敬在回憶與突厥作戰時,曾閃現床弩。

床弩作為冷兵器時代的重型火炮,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普及使用是在漢朝。唐朝杜佑撰《通典》中將這種弩稱作“車弩”,宋朝以後則通稱“床弩”。北宋曾有“三弓八牛床子弩”,絞軸張弦需要百人以上,箭大如標槍,射程可達1500米以上。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三弓床弩結構復原圖(孫機復原)

弓韜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的侍衛配備唐代衛兵三件套:弓箭、胡祿(箭囊)和橫刀。其中侍衛腰部懸掛的豹紋彎月物件,即為豹韜。

隋唐時期,彎月形弓韜成為軍營裡的流行品。這種裝弓用的弓袋多為虎紋或豹紋,為虎皮或豹皮縫製而成,彰顯軍人勇武之風。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安國相王孺人唐氏墓壁畫

盾牌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唐代步兵盾牌多為五邊形長盾。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敦煌壁畫

鐵骨朵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鸚鵡杯

巨星李白曾在作品《襄陽歌》裡寫“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焦遂和李白同為“飲中八仙”,也許焦遂之杯曾為太白所用。

林九郎套餐餐具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地位尊崇,宴飲所用餐具自然也是精緻。唐朝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青瓷和白瓷盛行,以越窯與邢窯最為出名。

劇中所用瓷器多參考五代及兩宋造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五代·定窯白瓷印蓮花五花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宋·龍泉窯蓮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宋 · 汝窯蓮花式溫碗

環首刀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士兵大量使用環首刀,造型應是參考竇繳墓出土唐刀。

環首唐刀,環首、窄身、長刃、直背,在金戈鐵馬中縱橫千年。該刀為唐軍制式軍刀,其製作工藝嚴格,作戰破賊無往不利。

環首刀因刀柄環首而得名,環首上的裝飾因此顯得尤為重要。能工巧匠們發揮著無窮的智慧與想象力美化環首。他們用雕刻、錯金、鎏金、鑄造等方法打造出豐富多彩的式樣。

通常有如下幾種:一是雕刻花草植物紋、雲氣紋、龜背紋等;二是雕刻鶴、鹿、虎、鷹、駱駝等動物造型;三是神靈怪獸,如龍、鳳及辟邪造型等;四是三葉蕨草、三壘環圖案等。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然而種種原因近乎失傳。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竇繳墓出土唐刀

臂張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唐軍多使用臂張弩,唐代的狙擊槍。我國古代的弩按張弦的方式,可分為臂張弩、踏張弩、腰張弩及床弩等。

張小敬的暗樁小乙特長是調整弩的望山。作為一種遠射兵器,如果弩只能射得遠,而不能射得準,那麼在實戰中的威力便會大打折扣。望山是弩的簡易瞄準系統,弓弩手通過望山、箭頭、靶向三點一線的方法來瞄準,如《夢溪筆談》中記載“以目視鏃端,以望山之度擬之,準其高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張小敬在回憶與突厥作戰時,曾閃現床弩。

床弩作為冷兵器時代的重型火炮,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普及使用是在漢朝。唐朝杜佑撰《通典》中將這種弩稱作“車弩”,宋朝以後則通稱“床弩”。北宋曾有“三弓八牛床子弩”,絞軸張弦需要百人以上,箭大如標槍,射程可達1500米以上。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三弓床弩結構復原圖(孫機復原)

弓韜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的侍衛配備唐代衛兵三件套:弓箭、胡祿(箭囊)和橫刀。其中侍衛腰部懸掛的豹紋彎月物件,即為豹韜。

隋唐時期,彎月形弓韜成為軍營裡的流行品。這種裝弓用的弓袋多為虎紋或豹紋,為虎皮或豹皮縫製而成,彰顯軍人勇武之風。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安國相王孺人唐氏墓壁畫

盾牌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唐代步兵盾牌多為五邊形長盾。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敦煌壁畫

鐵骨朵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龍波所用兵器為鐵骨朵。鐵骨朵是遼金時代一種錘擊類兵器,大多為金屬鍛造,以放射狀的鋒刃來增強殺傷力。通常每個契丹士兵都會自備鐵骨朵,党項等族也有配備。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鸚鵡杯

巨星李白曾在作品《襄陽歌》裡寫“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焦遂和李白同為“飲中八仙”,也許焦遂之杯曾為太白所用。

林九郎套餐餐具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地位尊崇,宴飲所用餐具自然也是精緻。唐朝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青瓷和白瓷盛行,以越窯與邢窯最為出名。

劇中所用瓷器多參考五代及兩宋造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五代·定窯白瓷印蓮花五花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宋·龍泉窯蓮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宋 · 汝窯蓮花式溫碗

環首刀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士兵大量使用環首刀,造型應是參考竇繳墓出土唐刀。

環首唐刀,環首、窄身、長刃、直背,在金戈鐵馬中縱橫千年。該刀為唐軍制式軍刀,其製作工藝嚴格,作戰破賊無往不利。

環首刀因刀柄環首而得名,環首上的裝飾因此顯得尤為重要。能工巧匠們發揮著無窮的智慧與想象力美化環首。他們用雕刻、錯金、鎏金、鑄造等方法打造出豐富多彩的式樣。

通常有如下幾種:一是雕刻花草植物紋、雲氣紋、龜背紋等;二是雕刻鶴、鹿、虎、鷹、駱駝等動物造型;三是神靈怪獸,如龍、鳳及辟邪造型等;四是三葉蕨草、三壘環圖案等。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然而種種原因近乎失傳。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竇繳墓出土唐刀

臂張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唐軍多使用臂張弩,唐代的狙擊槍。我國古代的弩按張弦的方式,可分為臂張弩、踏張弩、腰張弩及床弩等。

張小敬的暗樁小乙特長是調整弩的望山。作為一種遠射兵器,如果弩只能射得遠,而不能射得準,那麼在實戰中的威力便會大打折扣。望山是弩的簡易瞄準系統,弓弩手通過望山、箭頭、靶向三點一線的方法來瞄準,如《夢溪筆談》中記載“以目視鏃端,以望山之度擬之,準其高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張小敬在回憶與突厥作戰時,曾閃現床弩。

床弩作為冷兵器時代的重型火炮,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普及使用是在漢朝。唐朝杜佑撰《通典》中將這種弩稱作“車弩”,宋朝以後則通稱“床弩”。北宋曾有“三弓八牛床子弩”,絞軸張弦需要百人以上,箭大如標槍,射程可達1500米以上。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三弓床弩結構復原圖(孫機復原)

弓韜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的侍衛配備唐代衛兵三件套:弓箭、胡祿(箭囊)和橫刀。其中侍衛腰部懸掛的豹紋彎月物件,即為豹韜。

隋唐時期,彎月形弓韜成為軍營裡的流行品。這種裝弓用的弓袋多為虎紋或豹紋,為虎皮或豹皮縫製而成,彰顯軍人勇武之風。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安國相王孺人唐氏墓壁畫

盾牌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唐代步兵盾牌多為五邊形長盾。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敦煌壁畫

鐵骨朵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龍波所用兵器為鐵骨朵。鐵骨朵是遼金時代一種錘擊類兵器,大多為金屬鍛造,以放射狀的鋒刃來增強殺傷力。通常每個契丹士兵都會自備鐵骨朵,党項等族也有配備。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遼·鐵骨朵

火鬧鐘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鸚鵡杯

巨星李白曾在作品《襄陽歌》裡寫“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焦遂和李白同為“飲中八仙”,也許焦遂之杯曾為太白所用。

林九郎套餐餐具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地位尊崇,宴飲所用餐具自然也是精緻。唐朝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青瓷和白瓷盛行,以越窯與邢窯最為出名。

劇中所用瓷器多參考五代及兩宋造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五代·定窯白瓷印蓮花五花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宋·龍泉窯蓮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宋 · 汝窯蓮花式溫碗

環首刀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士兵大量使用環首刀,造型應是參考竇繳墓出土唐刀。

環首唐刀,環首、窄身、長刃、直背,在金戈鐵馬中縱橫千年。該刀為唐軍制式軍刀,其製作工藝嚴格,作戰破賊無往不利。

環首刀因刀柄環首而得名,環首上的裝飾因此顯得尤為重要。能工巧匠們發揮著無窮的智慧與想象力美化環首。他們用雕刻、錯金、鎏金、鑄造等方法打造出豐富多彩的式樣。

通常有如下幾種:一是雕刻花草植物紋、雲氣紋、龜背紋等;二是雕刻鶴、鹿、虎、鷹、駱駝等動物造型;三是神靈怪獸,如龍、鳳及辟邪造型等;四是三葉蕨草、三壘環圖案等。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然而種種原因近乎失傳。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竇繳墓出土唐刀

臂張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唐軍多使用臂張弩,唐代的狙擊槍。我國古代的弩按張弦的方式,可分為臂張弩、踏張弩、腰張弩及床弩等。

張小敬的暗樁小乙特長是調整弩的望山。作為一種遠射兵器,如果弩只能射得遠,而不能射得準,那麼在實戰中的威力便會大打折扣。望山是弩的簡易瞄準系統,弓弩手通過望山、箭頭、靶向三點一線的方法來瞄準,如《夢溪筆談》中記載“以目視鏃端,以望山之度擬之,準其高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張小敬在回憶與突厥作戰時,曾閃現床弩。

床弩作為冷兵器時代的重型火炮,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普及使用是在漢朝。唐朝杜佑撰《通典》中將這種弩稱作“車弩”,宋朝以後則通稱“床弩”。北宋曾有“三弓八牛床子弩”,絞軸張弦需要百人以上,箭大如標槍,射程可達1500米以上。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三弓床弩結構復原圖(孫機復原)

弓韜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的侍衛配備唐代衛兵三件套:弓箭、胡祿(箭囊)和橫刀。其中侍衛腰部懸掛的豹紋彎月物件,即為豹韜。

隋唐時期,彎月形弓韜成為軍營裡的流行品。這種裝弓用的弓袋多為虎紋或豹紋,為虎皮或豹皮縫製而成,彰顯軍人勇武之風。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安國相王孺人唐氏墓壁畫

盾牌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唐代步兵盾牌多為五邊形長盾。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敦煌壁畫

鐵骨朵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龍波所用兵器為鐵骨朵。鐵骨朵是遼金時代一種錘擊類兵器,大多為金屬鍛造,以放射狀的鋒刃來增強殺傷力。通常每個契丹士兵都會自備鐵骨朵,党項等族也有配備。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遼·鐵骨朵

火鬧鐘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展示了一個古代神奇計時工具火鬧鐘。它的工作原理是,鍾內放置盤香,於指定位置上裝上幾個金屬球,盤香下放金屬盤,當香盡線斷,金屬球就會落在金屬盤裡,發出清脆的響聲。鐘身有時間刻度,這就構成了“火鬧鐘”。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鸚鵡杯

巨星李白曾在作品《襄陽歌》裡寫“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焦遂和李白同為“飲中八仙”,也許焦遂之杯曾為太白所用。

林九郎套餐餐具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地位尊崇,宴飲所用餐具自然也是精緻。唐朝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青瓷和白瓷盛行,以越窯與邢窯最為出名。

劇中所用瓷器多參考五代及兩宋造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五代·定窯白瓷印蓮花五花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宋·龍泉窯蓮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宋 · 汝窯蓮花式溫碗

環首刀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士兵大量使用環首刀,造型應是參考竇繳墓出土唐刀。

環首唐刀,環首、窄身、長刃、直背,在金戈鐵馬中縱橫千年。該刀為唐軍制式軍刀,其製作工藝嚴格,作戰破賊無往不利。

環首刀因刀柄環首而得名,環首上的裝飾因此顯得尤為重要。能工巧匠們發揮著無窮的智慧與想象力美化環首。他們用雕刻、錯金、鎏金、鑄造等方法打造出豐富多彩的式樣。

通常有如下幾種:一是雕刻花草植物紋、雲氣紋、龜背紋等;二是雕刻鶴、鹿、虎、鷹、駱駝等動物造型;三是神靈怪獸,如龍、鳳及辟邪造型等;四是三葉蕨草、三壘環圖案等。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然而種種原因近乎失傳。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竇繳墓出土唐刀

臂張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唐軍多使用臂張弩,唐代的狙擊槍。我國古代的弩按張弦的方式,可分為臂張弩、踏張弩、腰張弩及床弩等。

張小敬的暗樁小乙特長是調整弩的望山。作為一種遠射兵器,如果弩只能射得遠,而不能射得準,那麼在實戰中的威力便會大打折扣。望山是弩的簡易瞄準系統,弓弩手通過望山、箭頭、靶向三點一線的方法來瞄準,如《夢溪筆談》中記載“以目視鏃端,以望山之度擬之,準其高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張小敬在回憶與突厥作戰時,曾閃現床弩。

床弩作為冷兵器時代的重型火炮,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普及使用是在漢朝。唐朝杜佑撰《通典》中將這種弩稱作“車弩”,宋朝以後則通稱“床弩”。北宋曾有“三弓八牛床子弩”,絞軸張弦需要百人以上,箭大如標槍,射程可達1500米以上。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三弓床弩結構復原圖(孫機復原)

弓韜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的侍衛配備唐代衛兵三件套:弓箭、胡祿(箭囊)和橫刀。其中侍衛腰部懸掛的豹紋彎月物件,即為豹韜。

隋唐時期,彎月形弓韜成為軍營裡的流行品。這種裝弓用的弓袋多為虎紋或豹紋,為虎皮或豹皮縫製而成,彰顯軍人勇武之風。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安國相王孺人唐氏墓壁畫

盾牌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唐代步兵盾牌多為五邊形長盾。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敦煌壁畫

鐵骨朵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龍波所用兵器為鐵骨朵。鐵骨朵是遼金時代一種錘擊類兵器,大多為金屬鍛造,以放射狀的鋒刃來增強殺傷力。通常每個契丹士兵都會自備鐵骨朵,党項等族也有配備。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遼·鐵骨朵

火鬧鐘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展示了一個古代神奇計時工具火鬧鐘。它的工作原理是,鍾內放置盤香,於指定位置上裝上幾個金屬球,盤香下放金屬盤,當香盡線斷,金屬球就會落在金屬盤裡,發出清脆的響聲。鐘身有時間刻度,這就構成了“火鬧鐘”。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劇中火鬧鐘沒有選擇盤香而用線香,與宋元時期的“龍舟香漏”同理(在船上架香,每刻鐘燒斷一根線,線上扣著的兩個鐵珠落下,發出聲響)。造型上則參考了西安博物館裡的唐代鎏金走龍,還原度可以說非常高了。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鸚鵡杯

巨星李白曾在作品《襄陽歌》裡寫“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焦遂和李白同為“飲中八仙”,也許焦遂之杯曾為太白所用。

林九郎套餐餐具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地位尊崇,宴飲所用餐具自然也是精緻。唐朝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青瓷和白瓷盛行,以越窯與邢窯最為出名。

劇中所用瓷器多參考五代及兩宋造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五代·定窯白瓷印蓮花五花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宋·龍泉窯蓮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宋 · 汝窯蓮花式溫碗

環首刀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士兵大量使用環首刀,造型應是參考竇繳墓出土唐刀。

環首唐刀,環首、窄身、長刃、直背,在金戈鐵馬中縱橫千年。該刀為唐軍制式軍刀,其製作工藝嚴格,作戰破賊無往不利。

環首刀因刀柄環首而得名,環首上的裝飾因此顯得尤為重要。能工巧匠們發揮著無窮的智慧與想象力美化環首。他們用雕刻、錯金、鎏金、鑄造等方法打造出豐富多彩的式樣。

通常有如下幾種:一是雕刻花草植物紋、雲氣紋、龜背紋等;二是雕刻鶴、鹿、虎、鷹、駱駝等動物造型;三是神靈怪獸,如龍、鳳及辟邪造型等;四是三葉蕨草、三壘環圖案等。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然而種種原因近乎失傳。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竇繳墓出土唐刀

臂張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唐軍多使用臂張弩,唐代的狙擊槍。我國古代的弩按張弦的方式,可分為臂張弩、踏張弩、腰張弩及床弩等。

張小敬的暗樁小乙特長是調整弩的望山。作為一種遠射兵器,如果弩只能射得遠,而不能射得準,那麼在實戰中的威力便會大打折扣。望山是弩的簡易瞄準系統,弓弩手通過望山、箭頭、靶向三點一線的方法來瞄準,如《夢溪筆談》中記載“以目視鏃端,以望山之度擬之,準其高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張小敬在回憶與突厥作戰時,曾閃現床弩。

床弩作為冷兵器時代的重型火炮,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普及使用是在漢朝。唐朝杜佑撰《通典》中將這種弩稱作“車弩”,宋朝以後則通稱“床弩”。北宋曾有“三弓八牛床子弩”,絞軸張弦需要百人以上,箭大如標槍,射程可達1500米以上。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三弓床弩結構復原圖(孫機復原)

弓韜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的侍衛配備唐代衛兵三件套:弓箭、胡祿(箭囊)和橫刀。其中侍衛腰部懸掛的豹紋彎月物件,即為豹韜。

隋唐時期,彎月形弓韜成為軍營裡的流行品。這種裝弓用的弓袋多為虎紋或豹紋,為虎皮或豹皮縫製而成,彰顯軍人勇武之風。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安國相王孺人唐氏墓壁畫

盾牌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唐代步兵盾牌多為五邊形長盾。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敦煌壁畫

鐵骨朵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龍波所用兵器為鐵骨朵。鐵骨朵是遼金時代一種錘擊類兵器,大多為金屬鍛造,以放射狀的鋒刃來增強殺傷力。通常每個契丹士兵都會自備鐵骨朵,党項等族也有配備。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遼·鐵骨朵

火鬧鐘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展示了一個古代神奇計時工具火鬧鐘。它的工作原理是,鍾內放置盤香,於指定位置上裝上幾個金屬球,盤香下放金屬盤,當香盡線斷,金屬球就會落在金屬盤裡,發出清脆的響聲。鐘身有時間刻度,這就構成了“火鬧鐘”。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劇中火鬧鐘沒有選擇盤香而用線香,與宋元時期的“龍舟香漏”同理(在船上架香,每刻鐘燒斷一根線,線上扣著的兩個鐵珠落下,發出聲響)。造型上則參考了西安博物館裡的唐代鎏金走龍,還原度可以說非常高了。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鎏金走龍

玻璃杯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鸚鵡杯

巨星李白曾在作品《襄陽歌》裡寫“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焦遂和李白同為“飲中八仙”,也許焦遂之杯曾為太白所用。

林九郎套餐餐具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地位尊崇,宴飲所用餐具自然也是精緻。唐朝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青瓷和白瓷盛行,以越窯與邢窯最為出名。

劇中所用瓷器多參考五代及兩宋造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五代·定窯白瓷印蓮花五花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宋·龍泉窯蓮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宋 · 汝窯蓮花式溫碗

環首刀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士兵大量使用環首刀,造型應是參考竇繳墓出土唐刀。

環首唐刀,環首、窄身、長刃、直背,在金戈鐵馬中縱橫千年。該刀為唐軍制式軍刀,其製作工藝嚴格,作戰破賊無往不利。

環首刀因刀柄環首而得名,環首上的裝飾因此顯得尤為重要。能工巧匠們發揮著無窮的智慧與想象力美化環首。他們用雕刻、錯金、鎏金、鑄造等方法打造出豐富多彩的式樣。

通常有如下幾種:一是雕刻花草植物紋、雲氣紋、龜背紋等;二是雕刻鶴、鹿、虎、鷹、駱駝等動物造型;三是神靈怪獸,如龍、鳳及辟邪造型等;四是三葉蕨草、三壘環圖案等。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然而種種原因近乎失傳。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竇繳墓出土唐刀

臂張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唐軍多使用臂張弩,唐代的狙擊槍。我國古代的弩按張弦的方式,可分為臂張弩、踏張弩、腰張弩及床弩等。

張小敬的暗樁小乙特長是調整弩的望山。作為一種遠射兵器,如果弩只能射得遠,而不能射得準,那麼在實戰中的威力便會大打折扣。望山是弩的簡易瞄準系統,弓弩手通過望山、箭頭、靶向三點一線的方法來瞄準,如《夢溪筆談》中記載“以目視鏃端,以望山之度擬之,準其高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張小敬在回憶與突厥作戰時,曾閃現床弩。

床弩作為冷兵器時代的重型火炮,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普及使用是在漢朝。唐朝杜佑撰《通典》中將這種弩稱作“車弩”,宋朝以後則通稱“床弩”。北宋曾有“三弓八牛床子弩”,絞軸張弦需要百人以上,箭大如標槍,射程可達1500米以上。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三弓床弩結構復原圖(孫機復原)

弓韜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的侍衛配備唐代衛兵三件套:弓箭、胡祿(箭囊)和橫刀。其中侍衛腰部懸掛的豹紋彎月物件,即為豹韜。

隋唐時期,彎月形弓韜成為軍營裡的流行品。這種裝弓用的弓袋多為虎紋或豹紋,為虎皮或豹皮縫製而成,彰顯軍人勇武之風。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安國相王孺人唐氏墓壁畫

盾牌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唐代步兵盾牌多為五邊形長盾。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敦煌壁畫

鐵骨朵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龍波所用兵器為鐵骨朵。鐵骨朵是遼金時代一種錘擊類兵器,大多為金屬鍛造,以放射狀的鋒刃來增強殺傷力。通常每個契丹士兵都會自備鐵骨朵,党項等族也有配備。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遼·鐵骨朵

火鬧鐘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展示了一個古代神奇計時工具火鬧鐘。它的工作原理是,鍾內放置盤香,於指定位置上裝上幾個金屬球,盤香下放金屬盤,當香盡線斷,金屬球就會落在金屬盤裡,發出清脆的響聲。鐘身有時間刻度,這就構成了“火鬧鐘”。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劇中火鬧鐘沒有選擇盤香而用線香,與宋元時期的“龍舟香漏”同理(在船上架香,每刻鐘燒斷一根線,線上扣著的兩個鐵珠落下,發出聲響)。造型上則參考了西安博物館裡的唐代鎏金走龍,還原度可以說非常高了。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鎏金走龍

玻璃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元載和封大倫飲酒所用的玻璃杯,原型為李賢墓出土的玻璃碗。

李賢墓出土的玻璃碗,先以吹製法成型,然後用雕花技術雕出碗壁凸起的圓飾,最後碗外壁通體打磨拋光,是一件極為精緻的鈉鈣玻璃器。這樣完整而精美的薩珊王朝玻璃碗,可見劇中熊火幫的腐敗。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鸚鵡杯

巨星李白曾在作品《襄陽歌》裡寫“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焦遂和李白同為“飲中八仙”,也許焦遂之杯曾為太白所用。

林九郎套餐餐具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地位尊崇,宴飲所用餐具自然也是精緻。唐朝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青瓷和白瓷盛行,以越窯與邢窯最為出名。

劇中所用瓷器多參考五代及兩宋造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五代·定窯白瓷印蓮花五花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宋·龍泉窯蓮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宋 · 汝窯蓮花式溫碗

環首刀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士兵大量使用環首刀,造型應是參考竇繳墓出土唐刀。

環首唐刀,環首、窄身、長刃、直背,在金戈鐵馬中縱橫千年。該刀為唐軍制式軍刀,其製作工藝嚴格,作戰破賊無往不利。

環首刀因刀柄環首而得名,環首上的裝飾因此顯得尤為重要。能工巧匠們發揮著無窮的智慧與想象力美化環首。他們用雕刻、錯金、鎏金、鑄造等方法打造出豐富多彩的式樣。

通常有如下幾種:一是雕刻花草植物紋、雲氣紋、龜背紋等;二是雕刻鶴、鹿、虎、鷹、駱駝等動物造型;三是神靈怪獸,如龍、鳳及辟邪造型等;四是三葉蕨草、三壘環圖案等。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然而種種原因近乎失傳。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竇繳墓出土唐刀

臂張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唐軍多使用臂張弩,唐代的狙擊槍。我國古代的弩按張弦的方式,可分為臂張弩、踏張弩、腰張弩及床弩等。

張小敬的暗樁小乙特長是調整弩的望山。作為一種遠射兵器,如果弩只能射得遠,而不能射得準,那麼在實戰中的威力便會大打折扣。望山是弩的簡易瞄準系統,弓弩手通過望山、箭頭、靶向三點一線的方法來瞄準,如《夢溪筆談》中記載“以目視鏃端,以望山之度擬之,準其高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張小敬在回憶與突厥作戰時,曾閃現床弩。

床弩作為冷兵器時代的重型火炮,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普及使用是在漢朝。唐朝杜佑撰《通典》中將這種弩稱作“車弩”,宋朝以後則通稱“床弩”。北宋曾有“三弓八牛床子弩”,絞軸張弦需要百人以上,箭大如標槍,射程可達1500米以上。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三弓床弩結構復原圖(孫機復原)

弓韜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的侍衛配備唐代衛兵三件套:弓箭、胡祿(箭囊)和橫刀。其中侍衛腰部懸掛的豹紋彎月物件,即為豹韜。

隋唐時期,彎月形弓韜成為軍營裡的流行品。這種裝弓用的弓袋多為虎紋或豹紋,為虎皮或豹皮縫製而成,彰顯軍人勇武之風。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安國相王孺人唐氏墓壁畫

盾牌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唐代步兵盾牌多為五邊形長盾。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敦煌壁畫

鐵骨朵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龍波所用兵器為鐵骨朵。鐵骨朵是遼金時代一種錘擊類兵器,大多為金屬鍛造,以放射狀的鋒刃來增強殺傷力。通常每個契丹士兵都會自備鐵骨朵,党項等族也有配備。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遼·鐵骨朵

火鬧鐘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展示了一個古代神奇計時工具火鬧鐘。它的工作原理是,鍾內放置盤香,於指定位置上裝上幾個金屬球,盤香下放金屬盤,當香盡線斷,金屬球就會落在金屬盤裡,發出清脆的響聲。鐘身有時間刻度,這就構成了“火鬧鐘”。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劇中火鬧鐘沒有選擇盤香而用線香,與宋元時期的“龍舟香漏”同理(在船上架香,每刻鐘燒斷一根線,線上扣著的兩個鐵珠落下,發出聲響)。造型上則參考了西安博物館裡的唐代鎏金走龍,還原度可以說非常高了。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鎏金走龍

玻璃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元載和封大倫飲酒所用的玻璃杯,原型為李賢墓出土的玻璃碗。

李賢墓出土的玻璃碗,先以吹製法成型,然後用雕花技術雕出碗壁凸起的圓飾,最後碗外壁通體打磨拋光,是一件極為精緻的鈉鈣玻璃器。這樣完整而精美的薩珊王朝玻璃碗,可見劇中熊火幫的腐敗。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北周·李賢墓薩珊玻璃碗

算籌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鸚鵡杯

巨星李白曾在作品《襄陽歌》裡寫“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焦遂和李白同為“飲中八仙”,也許焦遂之杯曾為太白所用。

林九郎套餐餐具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地位尊崇,宴飲所用餐具自然也是精緻。唐朝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青瓷和白瓷盛行,以越窯與邢窯最為出名。

劇中所用瓷器多參考五代及兩宋造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五代·定窯白瓷印蓮花五花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宋·龍泉窯蓮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宋 · 汝窯蓮花式溫碗

環首刀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士兵大量使用環首刀,造型應是參考竇繳墓出土唐刀。

環首唐刀,環首、窄身、長刃、直背,在金戈鐵馬中縱橫千年。該刀為唐軍制式軍刀,其製作工藝嚴格,作戰破賊無往不利。

環首刀因刀柄環首而得名,環首上的裝飾因此顯得尤為重要。能工巧匠們發揮著無窮的智慧與想象力美化環首。他們用雕刻、錯金、鎏金、鑄造等方法打造出豐富多彩的式樣。

通常有如下幾種:一是雕刻花草植物紋、雲氣紋、龜背紋等;二是雕刻鶴、鹿、虎、鷹、駱駝等動物造型;三是神靈怪獸,如龍、鳳及辟邪造型等;四是三葉蕨草、三壘環圖案等。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然而種種原因近乎失傳。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竇繳墓出土唐刀

臂張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唐軍多使用臂張弩,唐代的狙擊槍。我國古代的弩按張弦的方式,可分為臂張弩、踏張弩、腰張弩及床弩等。

張小敬的暗樁小乙特長是調整弩的望山。作為一種遠射兵器,如果弩只能射得遠,而不能射得準,那麼在實戰中的威力便會大打折扣。望山是弩的簡易瞄準系統,弓弩手通過望山、箭頭、靶向三點一線的方法來瞄準,如《夢溪筆談》中記載“以目視鏃端,以望山之度擬之,準其高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張小敬在回憶與突厥作戰時,曾閃現床弩。

床弩作為冷兵器時代的重型火炮,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普及使用是在漢朝。唐朝杜佑撰《通典》中將這種弩稱作“車弩”,宋朝以後則通稱“床弩”。北宋曾有“三弓八牛床子弩”,絞軸張弦需要百人以上,箭大如標槍,射程可達1500米以上。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三弓床弩結構復原圖(孫機復原)

弓韜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的侍衛配備唐代衛兵三件套:弓箭、胡祿(箭囊)和橫刀。其中侍衛腰部懸掛的豹紋彎月物件,即為豹韜。

隋唐時期,彎月形弓韜成為軍營裡的流行品。這種裝弓用的弓袋多為虎紋或豹紋,為虎皮或豹皮縫製而成,彰顯軍人勇武之風。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安國相王孺人唐氏墓壁畫

盾牌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唐代步兵盾牌多為五邊形長盾。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敦煌壁畫

鐵骨朵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龍波所用兵器為鐵骨朵。鐵骨朵是遼金時代一種錘擊類兵器,大多為金屬鍛造,以放射狀的鋒刃來增強殺傷力。通常每個契丹士兵都會自備鐵骨朵,党項等族也有配備。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遼·鐵骨朵

火鬧鐘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展示了一個古代神奇計時工具火鬧鐘。它的工作原理是,鍾內放置盤香,於指定位置上裝上幾個金屬球,盤香下放金屬盤,當香盡線斷,金屬球就會落在金屬盤裡,發出清脆的響聲。鐘身有時間刻度,這就構成了“火鬧鐘”。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劇中火鬧鐘沒有選擇盤香而用線香,與宋元時期的“龍舟香漏”同理(在船上架香,每刻鐘燒斷一根線,線上扣著的兩個鐵珠落下,發出聲響)。造型上則參考了西安博物館裡的唐代鎏金走龍,還原度可以說非常高了。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鎏金走龍

玻璃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元載和封大倫飲酒所用的玻璃杯,原型為李賢墓出土的玻璃碗。

李賢墓出土的玻璃碗,先以吹製法成型,然後用雕花技術雕出碗壁凸起的圓飾,最後碗外壁通體打磨拋光,是一件極為精緻的鈉鈣玻璃器。這樣完整而精美的薩珊王朝玻璃碗,可見劇中熊火幫的腐敗。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北周·李賢墓薩珊玻璃碗

算籌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徐賓工作室案頭所擺放的算籌。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鸚鵡杯

巨星李白曾在作品《襄陽歌》裡寫“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焦遂和李白同為“飲中八仙”,也許焦遂之杯曾為太白所用。

林九郎套餐餐具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地位尊崇,宴飲所用餐具自然也是精緻。唐朝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青瓷和白瓷盛行,以越窯與邢窯最為出名。

劇中所用瓷器多參考五代及兩宋造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五代·定窯白瓷印蓮花五花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宋·龍泉窯蓮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宋 · 汝窯蓮花式溫碗

環首刀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士兵大量使用環首刀,造型應是參考竇繳墓出土唐刀。

環首唐刀,環首、窄身、長刃、直背,在金戈鐵馬中縱橫千年。該刀為唐軍制式軍刀,其製作工藝嚴格,作戰破賊無往不利。

環首刀因刀柄環首而得名,環首上的裝飾因此顯得尤為重要。能工巧匠們發揮著無窮的智慧與想象力美化環首。他們用雕刻、錯金、鎏金、鑄造等方法打造出豐富多彩的式樣。

通常有如下幾種:一是雕刻花草植物紋、雲氣紋、龜背紋等;二是雕刻鶴、鹿、虎、鷹、駱駝等動物造型;三是神靈怪獸,如龍、鳳及辟邪造型等;四是三葉蕨草、三壘環圖案等。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然而種種原因近乎失傳。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竇繳墓出土唐刀

臂張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唐軍多使用臂張弩,唐代的狙擊槍。我國古代的弩按張弦的方式,可分為臂張弩、踏張弩、腰張弩及床弩等。

張小敬的暗樁小乙特長是調整弩的望山。作為一種遠射兵器,如果弩只能射得遠,而不能射得準,那麼在實戰中的威力便會大打折扣。望山是弩的簡易瞄準系統,弓弩手通過望山、箭頭、靶向三點一線的方法來瞄準,如《夢溪筆談》中記載“以目視鏃端,以望山之度擬之,準其高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張小敬在回憶與突厥作戰時,曾閃現床弩。

床弩作為冷兵器時代的重型火炮,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普及使用是在漢朝。唐朝杜佑撰《通典》中將這種弩稱作“車弩”,宋朝以後則通稱“床弩”。北宋曾有“三弓八牛床子弩”,絞軸張弦需要百人以上,箭大如標槍,射程可達1500米以上。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三弓床弩結構復原圖(孫機復原)

弓韜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的侍衛配備唐代衛兵三件套:弓箭、胡祿(箭囊)和橫刀。其中侍衛腰部懸掛的豹紋彎月物件,即為豹韜。

隋唐時期,彎月形弓韜成為軍營裡的流行品。這種裝弓用的弓袋多為虎紋或豹紋,為虎皮或豹皮縫製而成,彰顯軍人勇武之風。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安國相王孺人唐氏墓壁畫

盾牌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唐代步兵盾牌多為五邊形長盾。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敦煌壁畫

鐵骨朵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龍波所用兵器為鐵骨朵。鐵骨朵是遼金時代一種錘擊類兵器,大多為金屬鍛造,以放射狀的鋒刃來增強殺傷力。通常每個契丹士兵都會自備鐵骨朵,党項等族也有配備。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遼·鐵骨朵

火鬧鐘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展示了一個古代神奇計時工具火鬧鐘。它的工作原理是,鍾內放置盤香,於指定位置上裝上幾個金屬球,盤香下放金屬盤,當香盡線斷,金屬球就會落在金屬盤裡,發出清脆的響聲。鐘身有時間刻度,這就構成了“火鬧鐘”。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劇中火鬧鐘沒有選擇盤香而用線香,與宋元時期的“龍舟香漏”同理(在船上架香,每刻鐘燒斷一根線,線上扣著的兩個鐵珠落下,發出聲響)。造型上則參考了西安博物館裡的唐代鎏金走龍,還原度可以說非常高了。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鎏金走龍

玻璃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元載和封大倫飲酒所用的玻璃杯,原型為李賢墓出土的玻璃碗。

李賢墓出土的玻璃碗,先以吹製法成型,然後用雕花技術雕出碗壁凸起的圓飾,最後碗外壁通體打磨拋光,是一件極為精緻的鈉鈣玻璃器。這樣完整而精美的薩珊王朝玻璃碗,可見劇中熊火幫的腐敗。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北周·李賢墓薩珊玻璃碗

算籌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徐賓工作室案頭所擺放的算籌。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算籌擺法

作為唐代人體大數據計算機,徐賓工作也得藉助先進工具。算籌,多為木、鐵、玉石、骨、象牙所制。唐代曾經規定,文武官員都必須備有算袋,把算籌裝在袋子裡或筆筒中隨身攜帶。

三辰旗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鸚鵡杯

巨星李白曾在作品《襄陽歌》裡寫“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焦遂和李白同為“飲中八仙”,也許焦遂之杯曾為太白所用。

林九郎套餐餐具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地位尊崇,宴飲所用餐具自然也是精緻。唐朝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青瓷和白瓷盛行,以越窯與邢窯最為出名。

劇中所用瓷器多參考五代及兩宋造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五代·定窯白瓷印蓮花五花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宋·龍泉窯蓮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宋 · 汝窯蓮花式溫碗

環首刀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士兵大量使用環首刀,造型應是參考竇繳墓出土唐刀。

環首唐刀,環首、窄身、長刃、直背,在金戈鐵馬中縱橫千年。該刀為唐軍制式軍刀,其製作工藝嚴格,作戰破賊無往不利。

環首刀因刀柄環首而得名,環首上的裝飾因此顯得尤為重要。能工巧匠們發揮著無窮的智慧與想象力美化環首。他們用雕刻、錯金、鎏金、鑄造等方法打造出豐富多彩的式樣。

通常有如下幾種:一是雕刻花草植物紋、雲氣紋、龜背紋等;二是雕刻鶴、鹿、虎、鷹、駱駝等動物造型;三是神靈怪獸,如龍、鳳及辟邪造型等;四是三葉蕨草、三壘環圖案等。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然而種種原因近乎失傳。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竇繳墓出土唐刀

臂張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唐軍多使用臂張弩,唐代的狙擊槍。我國古代的弩按張弦的方式,可分為臂張弩、踏張弩、腰張弩及床弩等。

張小敬的暗樁小乙特長是調整弩的望山。作為一種遠射兵器,如果弩只能射得遠,而不能射得準,那麼在實戰中的威力便會大打折扣。望山是弩的簡易瞄準系統,弓弩手通過望山、箭頭、靶向三點一線的方法來瞄準,如《夢溪筆談》中記載“以目視鏃端,以望山之度擬之,準其高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張小敬在回憶與突厥作戰時,曾閃現床弩。

床弩作為冷兵器時代的重型火炮,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普及使用是在漢朝。唐朝杜佑撰《通典》中將這種弩稱作“車弩”,宋朝以後則通稱“床弩”。北宋曾有“三弓八牛床子弩”,絞軸張弦需要百人以上,箭大如標槍,射程可達1500米以上。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三弓床弩結構復原圖(孫機復原)

弓韜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的侍衛配備唐代衛兵三件套:弓箭、胡祿(箭囊)和橫刀。其中侍衛腰部懸掛的豹紋彎月物件,即為豹韜。

隋唐時期,彎月形弓韜成為軍營裡的流行品。這種裝弓用的弓袋多為虎紋或豹紋,為虎皮或豹皮縫製而成,彰顯軍人勇武之風。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安國相王孺人唐氏墓壁畫

盾牌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唐代步兵盾牌多為五邊形長盾。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敦煌壁畫

鐵骨朵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龍波所用兵器為鐵骨朵。鐵骨朵是遼金時代一種錘擊類兵器,大多為金屬鍛造,以放射狀的鋒刃來增強殺傷力。通常每個契丹士兵都會自備鐵骨朵,党項等族也有配備。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遼·鐵骨朵

火鬧鐘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展示了一個古代神奇計時工具火鬧鐘。它的工作原理是,鍾內放置盤香,於指定位置上裝上幾個金屬球,盤香下放金屬盤,當香盡線斷,金屬球就會落在金屬盤裡,發出清脆的響聲。鐘身有時間刻度,這就構成了“火鬧鐘”。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劇中火鬧鐘沒有選擇盤香而用線香,與宋元時期的“龍舟香漏”同理(在船上架香,每刻鐘燒斷一根線,線上扣著的兩個鐵珠落下,發出聲響)。造型上則參考了西安博物館裡的唐代鎏金走龍,還原度可以說非常高了。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鎏金走龍

玻璃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元載和封大倫飲酒所用的玻璃杯,原型為李賢墓出土的玻璃碗。

李賢墓出土的玻璃碗,先以吹製法成型,然後用雕花技術雕出碗壁凸起的圓飾,最後碗外壁通體打磨拋光,是一件極為精緻的鈉鈣玻璃器。這樣完整而精美的薩珊王朝玻璃碗,可見劇中熊火幫的腐敗。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北周·李賢墓薩珊玻璃碗

算籌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徐賓工作室案頭所擺放的算籌。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算籌擺法

作為唐代人體大數據計算機,徐賓工作也得藉助先進工具。算籌,多為木、鐵、玉石、骨、象牙所制。唐代曾經規定,文武官員都必須備有算袋,把算籌裝在袋子裡或筆筒中隨身攜帶。

三辰旗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出現唐軍軍旗三辰旗。

三辰旗即日月星辰旗,日月星謂之三辰,把這些畫在旗上,代表著古人能想象到最為崇高尊貴的標誌。《春秋左傳》曾記載“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因此,三辰旗代表著帝制時代的頂配國旗。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鸚鵡杯

巨星李白曾在作品《襄陽歌》裡寫“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焦遂和李白同為“飲中八仙”,也許焦遂之杯曾為太白所用。

林九郎套餐餐具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地位尊崇,宴飲所用餐具自然也是精緻。唐朝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青瓷和白瓷盛行,以越窯與邢窯最為出名。

劇中所用瓷器多參考五代及兩宋造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五代·定窯白瓷印蓮花五花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宋·龍泉窯蓮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宋 · 汝窯蓮花式溫碗

環首刀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士兵大量使用環首刀,造型應是參考竇繳墓出土唐刀。

環首唐刀,環首、窄身、長刃、直背,在金戈鐵馬中縱橫千年。該刀為唐軍制式軍刀,其製作工藝嚴格,作戰破賊無往不利。

環首刀因刀柄環首而得名,環首上的裝飾因此顯得尤為重要。能工巧匠們發揮著無窮的智慧與想象力美化環首。他們用雕刻、錯金、鎏金、鑄造等方法打造出豐富多彩的式樣。

通常有如下幾種:一是雕刻花草植物紋、雲氣紋、龜背紋等;二是雕刻鶴、鹿、虎、鷹、駱駝等動物造型;三是神靈怪獸,如龍、鳳及辟邪造型等;四是三葉蕨草、三壘環圖案等。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然而種種原因近乎失傳。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竇繳墓出土唐刀

臂張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唐軍多使用臂張弩,唐代的狙擊槍。我國古代的弩按張弦的方式,可分為臂張弩、踏張弩、腰張弩及床弩等。

張小敬的暗樁小乙特長是調整弩的望山。作為一種遠射兵器,如果弩只能射得遠,而不能射得準,那麼在實戰中的威力便會大打折扣。望山是弩的簡易瞄準系統,弓弩手通過望山、箭頭、靶向三點一線的方法來瞄準,如《夢溪筆談》中記載“以目視鏃端,以望山之度擬之,準其高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張小敬在回憶與突厥作戰時,曾閃現床弩。

床弩作為冷兵器時代的重型火炮,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普及使用是在漢朝。唐朝杜佑撰《通典》中將這種弩稱作“車弩”,宋朝以後則通稱“床弩”。北宋曾有“三弓八牛床子弩”,絞軸張弦需要百人以上,箭大如標槍,射程可達1500米以上。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三弓床弩結構復原圖(孫機復原)

弓韜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的侍衛配備唐代衛兵三件套:弓箭、胡祿(箭囊)和橫刀。其中侍衛腰部懸掛的豹紋彎月物件,即為豹韜。

隋唐時期,彎月形弓韜成為軍營裡的流行品。這種裝弓用的弓袋多為虎紋或豹紋,為虎皮或豹皮縫製而成,彰顯軍人勇武之風。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安國相王孺人唐氏墓壁畫

盾牌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唐代步兵盾牌多為五邊形長盾。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敦煌壁畫

鐵骨朵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龍波所用兵器為鐵骨朵。鐵骨朵是遼金時代一種錘擊類兵器,大多為金屬鍛造,以放射狀的鋒刃來增強殺傷力。通常每個契丹士兵都會自備鐵骨朵,党項等族也有配備。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遼·鐵骨朵

火鬧鐘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展示了一個古代神奇計時工具火鬧鐘。它的工作原理是,鍾內放置盤香,於指定位置上裝上幾個金屬球,盤香下放金屬盤,當香盡線斷,金屬球就會落在金屬盤裡,發出清脆的響聲。鐘身有時間刻度,這就構成了“火鬧鐘”。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劇中火鬧鐘沒有選擇盤香而用線香,與宋元時期的“龍舟香漏”同理(在船上架香,每刻鐘燒斷一根線,線上扣著的兩個鐵珠落下,發出聲響)。造型上則參考了西安博物館裡的唐代鎏金走龍,還原度可以說非常高了。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鎏金走龍

玻璃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元載和封大倫飲酒所用的玻璃杯,原型為李賢墓出土的玻璃碗。

李賢墓出土的玻璃碗,先以吹製法成型,然後用雕花技術雕出碗壁凸起的圓飾,最後碗外壁通體打磨拋光,是一件極為精緻的鈉鈣玻璃器。這樣完整而精美的薩珊王朝玻璃碗,可見劇中熊火幫的腐敗。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北周·李賢墓薩珊玻璃碗

算籌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徐賓工作室案頭所擺放的算籌。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算籌擺法

作為唐代人體大數據計算機,徐賓工作也得藉助先進工具。算籌,多為木、鐵、玉石、骨、象牙所制。唐代曾經規定,文武官員都必須備有算袋,把算籌裝在袋子裡或筆筒中隨身攜帶。

三辰旗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出現唐軍軍旗三辰旗。

三辰旗即日月星辰旗,日月星謂之三辰,把這些畫在旗上,代表著古人能想象到最為崇高尊貴的標誌。《春秋左傳》曾記載“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因此,三辰旗代表著帝制時代的頂配國旗。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張議潮出行圖》局部

開元通寶金幣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鸚鵡杯

巨星李白曾在作品《襄陽歌》裡寫“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焦遂和李白同為“飲中八仙”,也許焦遂之杯曾為太白所用。

林九郎套餐餐具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地位尊崇,宴飲所用餐具自然也是精緻。唐朝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青瓷和白瓷盛行,以越窯與邢窯最為出名。

劇中所用瓷器多參考五代及兩宋造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五代·定窯白瓷印蓮花五花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宋·龍泉窯蓮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宋 · 汝窯蓮花式溫碗

環首刀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士兵大量使用環首刀,造型應是參考竇繳墓出土唐刀。

環首唐刀,環首、窄身、長刃、直背,在金戈鐵馬中縱橫千年。該刀為唐軍制式軍刀,其製作工藝嚴格,作戰破賊無往不利。

環首刀因刀柄環首而得名,環首上的裝飾因此顯得尤為重要。能工巧匠們發揮著無窮的智慧與想象力美化環首。他們用雕刻、錯金、鎏金、鑄造等方法打造出豐富多彩的式樣。

通常有如下幾種:一是雕刻花草植物紋、雲氣紋、龜背紋等;二是雕刻鶴、鹿、虎、鷹、駱駝等動物造型;三是神靈怪獸,如龍、鳳及辟邪造型等;四是三葉蕨草、三壘環圖案等。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然而種種原因近乎失傳。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竇繳墓出土唐刀

臂張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唐軍多使用臂張弩,唐代的狙擊槍。我國古代的弩按張弦的方式,可分為臂張弩、踏張弩、腰張弩及床弩等。

張小敬的暗樁小乙特長是調整弩的望山。作為一種遠射兵器,如果弩只能射得遠,而不能射得準,那麼在實戰中的威力便會大打折扣。望山是弩的簡易瞄準系統,弓弩手通過望山、箭頭、靶向三點一線的方法來瞄準,如《夢溪筆談》中記載“以目視鏃端,以望山之度擬之,準其高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張小敬在回憶與突厥作戰時,曾閃現床弩。

床弩作為冷兵器時代的重型火炮,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普及使用是在漢朝。唐朝杜佑撰《通典》中將這種弩稱作“車弩”,宋朝以後則通稱“床弩”。北宋曾有“三弓八牛床子弩”,絞軸張弦需要百人以上,箭大如標槍,射程可達1500米以上。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三弓床弩結構復原圖(孫機復原)

弓韜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的侍衛配備唐代衛兵三件套:弓箭、胡祿(箭囊)和橫刀。其中侍衛腰部懸掛的豹紋彎月物件,即為豹韜。

隋唐時期,彎月形弓韜成為軍營裡的流行品。這種裝弓用的弓袋多為虎紋或豹紋,為虎皮或豹皮縫製而成,彰顯軍人勇武之風。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安國相王孺人唐氏墓壁畫

盾牌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唐代步兵盾牌多為五邊形長盾。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敦煌壁畫

鐵骨朵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龍波所用兵器為鐵骨朵。鐵骨朵是遼金時代一種錘擊類兵器,大多為金屬鍛造,以放射狀的鋒刃來增強殺傷力。通常每個契丹士兵都會自備鐵骨朵,党項等族也有配備。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遼·鐵骨朵

火鬧鐘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展示了一個古代神奇計時工具火鬧鐘。它的工作原理是,鍾內放置盤香,於指定位置上裝上幾個金屬球,盤香下放金屬盤,當香盡線斷,金屬球就會落在金屬盤裡,發出清脆的響聲。鐘身有時間刻度,這就構成了“火鬧鐘”。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劇中火鬧鐘沒有選擇盤香而用線香,與宋元時期的“龍舟香漏”同理(在船上架香,每刻鐘燒斷一根線,線上扣著的兩個鐵珠落下,發出聲響)。造型上則參考了西安博物館裡的唐代鎏金走龍,還原度可以說非常高了。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鎏金走龍

玻璃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元載和封大倫飲酒所用的玻璃杯,原型為李賢墓出土的玻璃碗。

李賢墓出土的玻璃碗,先以吹製法成型,然後用雕花技術雕出碗壁凸起的圓飾,最後碗外壁通體打磨拋光,是一件極為精緻的鈉鈣玻璃器。這樣完整而精美的薩珊王朝玻璃碗,可見劇中熊火幫的腐敗。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北周·李賢墓薩珊玻璃碗

算籌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徐賓工作室案頭所擺放的算籌。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算籌擺法

作為唐代人體大數據計算機,徐賓工作也得藉助先進工具。算籌,多為木、鐵、玉石、骨、象牙所制。唐代曾經規定,文武官員都必須備有算袋,把算籌裝在袋子裡或筆筒中隨身攜帶。

三辰旗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出現唐軍軍旗三辰旗。

三辰旗即日月星辰旗,日月星謂之三辰,把這些畫在旗上,代表著古人能想象到最為崇高尊貴的標誌。《春秋左傳》曾記載“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因此,三辰旗代表著帝制時代的頂配國旗。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張議潮出行圖》局部

開元通寶金幣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太子賞給宦官一枚開元通寶金幣。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鸚鵡杯

巨星李白曾在作品《襄陽歌》裡寫“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焦遂和李白同為“飲中八仙”,也許焦遂之杯曾為太白所用。

林九郎套餐餐具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地位尊崇,宴飲所用餐具自然也是精緻。唐朝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青瓷和白瓷盛行,以越窯與邢窯最為出名。

劇中所用瓷器多參考五代及兩宋造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五代·定窯白瓷印蓮花五花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宋·龍泉窯蓮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宋 · 汝窯蓮花式溫碗

環首刀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士兵大量使用環首刀,造型應是參考竇繳墓出土唐刀。

環首唐刀,環首、窄身、長刃、直背,在金戈鐵馬中縱橫千年。該刀為唐軍制式軍刀,其製作工藝嚴格,作戰破賊無往不利。

環首刀因刀柄環首而得名,環首上的裝飾因此顯得尤為重要。能工巧匠們發揮著無窮的智慧與想象力美化環首。他們用雕刻、錯金、鎏金、鑄造等方法打造出豐富多彩的式樣。

通常有如下幾種:一是雕刻花草植物紋、雲氣紋、龜背紋等;二是雕刻鶴、鹿、虎、鷹、駱駝等動物造型;三是神靈怪獸,如龍、鳳及辟邪造型等;四是三葉蕨草、三壘環圖案等。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然而種種原因近乎失傳。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竇繳墓出土唐刀

臂張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唐軍多使用臂張弩,唐代的狙擊槍。我國古代的弩按張弦的方式,可分為臂張弩、踏張弩、腰張弩及床弩等。

張小敬的暗樁小乙特長是調整弩的望山。作為一種遠射兵器,如果弩只能射得遠,而不能射得準,那麼在實戰中的威力便會大打折扣。望山是弩的簡易瞄準系統,弓弩手通過望山、箭頭、靶向三點一線的方法來瞄準,如《夢溪筆談》中記載“以目視鏃端,以望山之度擬之,準其高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張小敬在回憶與突厥作戰時,曾閃現床弩。

床弩作為冷兵器時代的重型火炮,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普及使用是在漢朝。唐朝杜佑撰《通典》中將這種弩稱作“車弩”,宋朝以後則通稱“床弩”。北宋曾有“三弓八牛床子弩”,絞軸張弦需要百人以上,箭大如標槍,射程可達1500米以上。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三弓床弩結構復原圖(孫機復原)

弓韜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的侍衛配備唐代衛兵三件套:弓箭、胡祿(箭囊)和橫刀。其中侍衛腰部懸掛的豹紋彎月物件,即為豹韜。

隋唐時期,彎月形弓韜成為軍營裡的流行品。這種裝弓用的弓袋多為虎紋或豹紋,為虎皮或豹皮縫製而成,彰顯軍人勇武之風。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安國相王孺人唐氏墓壁畫

盾牌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唐代步兵盾牌多為五邊形長盾。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敦煌壁畫

鐵骨朵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龍波所用兵器為鐵骨朵。鐵骨朵是遼金時代一種錘擊類兵器,大多為金屬鍛造,以放射狀的鋒刃來增強殺傷力。通常每個契丹士兵都會自備鐵骨朵,党項等族也有配備。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遼·鐵骨朵

火鬧鐘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展示了一個古代神奇計時工具火鬧鐘。它的工作原理是,鍾內放置盤香,於指定位置上裝上幾個金屬球,盤香下放金屬盤,當香盡線斷,金屬球就會落在金屬盤裡,發出清脆的響聲。鐘身有時間刻度,這就構成了“火鬧鐘”。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劇中火鬧鐘沒有選擇盤香而用線香,與宋元時期的“龍舟香漏”同理(在船上架香,每刻鐘燒斷一根線,線上扣著的兩個鐵珠落下,發出聲響)。造型上則參考了西安博物館裡的唐代鎏金走龍,還原度可以說非常高了。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鎏金走龍

玻璃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元載和封大倫飲酒所用的玻璃杯,原型為李賢墓出土的玻璃碗。

李賢墓出土的玻璃碗,先以吹製法成型,然後用雕花技術雕出碗壁凸起的圓飾,最後碗外壁通體打磨拋光,是一件極為精緻的鈉鈣玻璃器。這樣完整而精美的薩珊王朝玻璃碗,可見劇中熊火幫的腐敗。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北周·李賢墓薩珊玻璃碗

算籌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徐賓工作室案頭所擺放的算籌。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算籌擺法

作為唐代人體大數據計算機,徐賓工作也得藉助先進工具。算籌,多為木、鐵、玉石、骨、象牙所制。唐代曾經規定,文武官員都必須備有算袋,把算籌裝在袋子裡或筆筒中隨身攜帶。

三辰旗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出現唐軍軍旗三辰旗。

三辰旗即日月星辰旗,日月星謂之三辰,把這些畫在旗上,代表著古人能想象到最為崇高尊貴的標誌。《春秋左傳》曾記載“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因此,三辰旗代表著帝制時代的頂配國旗。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張議潮出行圖》局部

開元通寶金幣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太子賞給宦官一枚開元通寶金幣。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何家村出土金幣

開元通寶為唐代流通貨幣,多為銅質。唐朝政府也鑄造過金、銀質開元通寶,用於皇家收藏和宮廷賞賜。

鎏金舞馬銜杯銀壺

劇中李必所攜帶銀壺正是複製盛唐著名奢侈品——鎏金舞馬銜杯銀壺。該壺1970年陝西西安何家村出土。器身兩面均有舞馬銜杯紋,通體鎏金。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來,廣大吃瓜群眾紛紛變身唐朝大偵探,一窺唐朝風俗生活。而劇中那些一閃而過的道具究竟是劇組無意為之還是精心設計,讓我們一一揭祕。

詔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卷大詔令揭開“長安反恐24小時”的序幕。

詔令是以古代皇帝(聖人)發佈的詔書命令的統稱,即廣為人知的聖旨。劇中詔令的開頭為“門下……”一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人們常識,正是符合唐代詔令格式。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詔令開端往往是“門下”兩字。宋代宋敏求編修的《唐大詔令》中,這種制書比比皆是。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聖旨起始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許百官旬節休假不見朝詔

百工允釐彰乎奉職十日休澣義在優門方貴無為之風以弘多暇之政朕欽崇至道思致和平今寰宇克寧朝廷無事將欲葉於淳古豈惟臻於小康當與群寮暢茲娛樂頃旬遊宴賞已於入朝節假常參未敷後命公私葉慶千載一時上下同歡自中及外自今以後每至旬節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外官等其日亦不須衙集【天寶五年五月】

四弦曲頸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所展示的為女子用撥片演奏四弦琵琶,該琵琶造型很好還原了唐代四弦曲項琵琶造型,造型應當是參考了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四弦琵琶。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正倉院藏唐四弦曲項琵琶

唐代琵琶分為四弦曲項和五絃直項。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述的正是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不過,劇中演員演奏的造型尚不嚴謹,盛唐時期的琵琶演奏多為橫抱,琴首朝下。如《唐人宮樂圖》,五代後漸演變為橫抱,琴首上揚,如《韓熙載夜宴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人宮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金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魚符

第一集中就早早下線的長安焦遂令人回味無窮。他被奪走的金魚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頂級高定奢侈單品。金魚袋用來盛放魚符。

魚符是唐朝官員的身份證,大唐的主理人姓李,魚符因此是鯉魚狀取“李”“鯉”諧音。金魚符為高階官員專屬,奢華的身份的象徵,用金屬精製而成,分左右兩片,刻寫著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位品級等信息。

鸚鵡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焦遂所用鸚鵡螺杯,頗為亮眼。這種杯並非造型如同鸚鵡,而是用海螺中的鸚鵡螺作為製作原料。鸚鵡螺因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酷似鸚鵡嘴,因而得名。

劇中造型參考我國現存最知名的鸚鵡螺杯,東晉王興之夫婦墓中出土之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鸚鵡杯

巨星李白曾在作品《襄陽歌》裡寫“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焦遂和李白同為“飲中八仙”,也許焦遂之杯曾為太白所用。

林九郎套餐餐具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地位尊崇,宴飲所用餐具自然也是精緻。唐朝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青瓷和白瓷盛行,以越窯與邢窯最為出名。

劇中所用瓷器多參考五代及兩宋造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五代·定窯白瓷印蓮花五花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南宋·龍泉窯蓮瓣盤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宋 · 汝窯蓮花式溫碗

環首刀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士兵大量使用環首刀,造型應是參考竇繳墓出土唐刀。

環首唐刀,環首、窄身、長刃、直背,在金戈鐵馬中縱橫千年。該刀為唐軍制式軍刀,其製作工藝嚴格,作戰破賊無往不利。

環首刀因刀柄環首而得名,環首上的裝飾因此顯得尤為重要。能工巧匠們發揮著無窮的智慧與想象力美化環首。他們用雕刻、錯金、鎏金、鑄造等方法打造出豐富多彩的式樣。

通常有如下幾種:一是雕刻花草植物紋、雲氣紋、龜背紋等;二是雕刻鶴、鹿、虎、鷹、駱駝等動物造型;三是神靈怪獸,如龍、鳳及辟邪造型等;四是三葉蕨草、三壘環圖案等。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然而種種原因近乎失傳。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竇繳墓出土唐刀

臂張弩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唐軍多使用臂張弩,唐代的狙擊槍。我國古代的弩按張弦的方式,可分為臂張弩、踏張弩、腰張弩及床弩等。

張小敬的暗樁小乙特長是調整弩的望山。作為一種遠射兵器,如果弩只能射得遠,而不能射得準,那麼在實戰中的威力便會大打折扣。望山是弩的簡易瞄準系統,弓弩手通過望山、箭頭、靶向三點一線的方法來瞄準,如《夢溪筆談》中記載“以目視鏃端,以望山之度擬之,準其高下”。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張小敬在回憶與突厥作戰時,曾閃現床弩。

床弩作為冷兵器時代的重型火炮,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普及使用是在漢朝。唐朝杜佑撰《通典》中將這種弩稱作“車弩”,宋朝以後則通稱“床弩”。北宋曾有“三弓八牛床子弩”,絞軸張弦需要百人以上,箭大如標槍,射程可達1500米以上。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三弓床弩結構復原圖(孫機復原)

弓韜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林九郎的侍衛配備唐代衛兵三件套:弓箭、胡祿(箭囊)和橫刀。其中侍衛腰部懸掛的豹紋彎月物件,即為豹韜。

隋唐時期,彎月形弓韜成為軍營裡的流行品。這種裝弓用的弓袋多為虎紋或豹紋,為虎皮或豹皮縫製而成,彰顯軍人勇武之風。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安國相王孺人唐氏墓壁畫

盾牌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唐代步兵盾牌多為五邊形長盾。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敦煌壁畫

鐵骨朵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龍波所用兵器為鐵骨朵。鐵骨朵是遼金時代一種錘擊類兵器,大多為金屬鍛造,以放射狀的鋒刃來增強殺傷力。通常每個契丹士兵都會自備鐵骨朵,党項等族也有配備。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遼·鐵骨朵

火鬧鐘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展示了一個古代神奇計時工具火鬧鐘。它的工作原理是,鍾內放置盤香,於指定位置上裝上幾個金屬球,盤香下放金屬盤,當香盡線斷,金屬球就會落在金屬盤裡,發出清脆的響聲。鐘身有時間刻度,這就構成了“火鬧鐘”。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劇中火鬧鐘沒有選擇盤香而用線香,與宋元時期的“龍舟香漏”同理(在船上架香,每刻鐘燒斷一根線,線上扣著的兩個鐵珠落下,發出聲響)。造型上則參考了西安博物館裡的唐代鎏金走龍,還原度可以說非常高了。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鎏金走龍

玻璃杯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元載和封大倫飲酒所用的玻璃杯,原型為李賢墓出土的玻璃碗。

李賢墓出土的玻璃碗,先以吹製法成型,然後用雕花技術雕出碗壁凸起的圓飾,最後碗外壁通體打磨拋光,是一件極為精緻的鈉鈣玻璃器。這樣完整而精美的薩珊王朝玻璃碗,可見劇中熊火幫的腐敗。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北周·李賢墓薩珊玻璃碗

算籌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徐賓工作室案頭所擺放的算籌。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算籌擺法

作為唐代人體大數據計算機,徐賓工作也得藉助先進工具。算籌,多為木、鐵、玉石、骨、象牙所制。唐代曾經規定,文武官員都必須備有算袋,把算籌裝在袋子裡或筆筒中隨身攜帶。

三辰旗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出現唐軍軍旗三辰旗。

三辰旗即日月星辰旗,日月星謂之三辰,把這些畫在旗上,代表著古人能想象到最為崇高尊貴的標誌。《春秋左傳》曾記載“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因此,三辰旗代表著帝制時代的頂配國旗。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唐·《張議潮出行圖》局部

開元通寶金幣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劇中太子賞給宦官一枚開元通寶金幣。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何家村出土金幣

開元通寶為唐代流通貨幣,多為銅質。唐朝政府也鑄造過金、銀質開元通寶,用於皇家收藏和宮廷賞賜。

鎏金舞馬銜杯銀壺

劇中李必所攜帶銀壺正是複製盛唐著名奢侈品——鎏金舞馬銜杯銀壺。該壺1970年陝西西安何家村出土。器身兩面均有舞馬銜杯紋,通體鎏金。

《長安十二時辰》觀劇指南(神仙道具篇)

鎏金舞馬銜杯銀壺

據《明皇雜錄》記載:唐玄宗最愛舞馬,宮中養有數百匹。每逢玄宗生日,皇宮內都會有舞馬助興。一曲熱舞結束,舞馬會銜著斟滿酒的酒杯為皇帝祝壽。舞馬銜杯造型正是還原當時場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