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三代才能出一個貴族,只因為我們缺少這種精神!

《權力的遊戲》第八季第二集,吊足了觀眾的胃口,在異鬼大軍到來的前夜,每個人都在告別,與心愛的人說再見,與自己的回憶妥協,與干戈的仇人化解,與這個世界告別。

為什麼說三代才能出一個貴族,只因為我們缺少這種精神!

騎士布蕾妮

但有一個人,卻在這個晚上實現了夢想,那便是高大的布蕾妮。在弒君者詹姆的見證下,在野人王,洋蔥騎士,小惡魔的注視中,布蕾妮榮耀晉級為七國騎士,當語言停止,寶劍落地,她淚流滿面,光榮此刻屬於她,也感動了無數觀眾。

布蕾妮的榮耀可以看做是本劇終極精神的迴歸,在經歷無數的宮鬥後,親情、友情、愛情被撕裂,整個社會,猶如一座角鬥場,在血與火的映襯下,無論是為了權力還是生存,都必須決出個你死我活。但這一切在第七季的結尾歸於沉寂,面對來勢洶洶的異鬼末日,幾乎所有人,即使曾經抱怨這個社會黑暗的不值得去愛,曾經覺得自己在貴族的權力遊戲中卑微如塵土,卻依然選擇拋棄了家園、愛情、前途,將自己的生命碾碎在臨冬城的城牆下。

布蕾妮用簡陋而莊嚴的加冕儀式為這一幕做了生動註腳:那便是誕生於歐洲的騎士精神!

作為英國曆史的狂熱愛好者,喬治馬丁老爺子用筆重現了歐洲歷史上偉大的騎士精神。但騎士這一稱號並非源於英國,而是加洛林王朝時期的法蘭克王國,公元732年,出生於比利時的查理.馬特成為法蘭克王國的宮相,他模仿古羅馬帝國軍團,建立起一支由自由農民組成的步兵隊伍,先後擊敗各方割據勢力和舊貴族武裝,重新統一了四分五裂的法蘭克王國,此後他更是在普瓦提埃戰役中擊敗了阿拉伯騎兵部隊,贏得了“鐵錘”的稱號。

為什麼說三代才能出一個貴族,只因為我們缺少這種精神!

歐洲中世紀騎士

長期的戰爭,讓馬特充分認識到騎兵的重要性,但在當時,一匹帶裝備的馬,價格約合45頭母牛,對於政府財政來說,是個巨大的負擔,為此查理.馬特進行了軍事制度改革,將較為貧窮農民隔離到軍隊以外,專業種地,徵召貴族和富農作為職業騎兵。

為此,查理馬特修改了原有的土地制度,將部分土地分封為騎士的采邑,就此實現騎士的職業化,奠定了騎士制度的基礎,此後,凡是能夠自備馬匹裝備為領主參戰並接受冊封者,皆可自稱騎士。

加洛林王朝解體後,西歐進入割據時代,查理馬特制定的土地政策,被西歐各國繼承下來,其時行軍作戰,往往依賴騎士的戰鬥力,培養驍勇善戰的騎士,就成為西歐各公國共同的追求,尤其是十字軍東征時期,騎士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增強,由此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騎士培養制度。

按照規定,要成為一名騎士,除了家族繼承以外,必須經過侍童、護衛和騎士三個階段,男性幼童年滿7歲,就可以由領主將其送到高一級的領主府邸中接受教育,此時的他們,不僅要學習各種上流社會的禮儀,還要學習宗教、藝術等課程,體育項目自然不可或缺,騎馬、擊劍、摔跤等,都是必修科目,通過這些基礎知識的學習,培養他們的俠義精神和對榮耀的追求。

為什麼說三代才能出一個貴族,只因為我們缺少這種精神!

十字軍

年紀稍大點,侍童就可以晉升為領主的護衛,此時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侍奉領主的衣食起居,戰時隨軍出征,當然,體育訓練,戰鬥技巧依然是他們的必修課,擁有強健的體魄,是成為騎士的必要條件。

護衛到了21歲,經過晉封儀式或者授劍儀式,就可以獲得騎士稱號,這種古老的儀式起源於日耳曼民族,古羅馬作家塔西佗在《日耳曼尼亞志》中對此過程作為詳細的記載,在晉封儀式中,候選人要參與各種宗教儀式,並表演武技,以證明自己達到了騎士的要求,此後,他們要集體宣誓,誓言如下:

我將友好對待弱者

我將勇敢面對強者

我將和做錯事的人戰鬥

我將為不能戰鬥者戰鬥

我將幫助那些請我幫助的人

我將不傷害女人

我將幫助騎士兄弟

我將忠誠對待朋友

我將真誠對待愛情

後人據此將騎士精神歸結為八項:謙卑,榮耀。犧牲,英勇,憐憫,精神,誠實。

對於起源於黑森林的日耳曼人而言,騎士精神讓他們褪去了一身蠻勁,淨化為勇武忠誠俠義、正義感強烈、喜歡對貴夫人獻殷勤的紳士,隨著十字軍的不斷東征,騎士精神有了更加深厚的內涵,在與異教徒的長期作戰中,世俗的騎士精神逐漸與歐洲基督教的信仰融合在一起,轉化為一種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懷,成為西歐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就連國王,也為自己的騎士稱號感到自豪,例如曾經參加十字軍東征的英國國王理查一世,愛德華一世,法王路易七世,德皇腓特烈一世等等,皆以“騎士國王”著稱。以騎士為題材的文學作品也開始大行其道,英國的《亞瑟王與梅林》,法國的《羅蘭之歌》,德國的《尼伯龍根之歌》都誕生在這個時代,《馬歇爾· 布西科著作集》中曾寫道:“上帝在世上奠定了兩樣事物, 如同支撐上帝與人間法則的兩根柱子,失去他們, 這個世界將混亂不堪, 了無秩序,這兩根完美無暇的柱子就是騎士制度和學術, 二者完美地結合起來。

為什麼說三代才能出一個貴族,只因為我們缺少這種精神!

騎士晉封儀式

日慕鄉關並沒有查閱到女性騎士的歷史記錄,稍微有些接近的便是那位被拿破崙稱為法國救世主的聖女--貞德,相傳13歲時,她遇見了大天使聖彌額爾、聖瑪加利大和聖加大肋納,16歲那年,她在別人的資助下,穿上騎士的裝備,投入到血腥的英法百年戰爭中。她最終被英國人以“女巫”的罪名燒死,據說死前她手握十字架,不斷高呼“耶穌”,震撼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從精神內涵上看,歐洲的騎士精神與中國傳統的俠義精神有一些類似的地方,譬如他們都有保護良善、助人為樂的一面,都嚴守信用,把信義作為人生的教條。《騎士階層》一書中寫到:“騎士之責任在於護衛寡婦、孤兒、病人及無錢無力者。”而中國唐代李德裕在《豪俠論》也寫到:“夫俠者,蓋非常人了。雖然以諾許人,必以節義為本。義非俠不立,俠非義不成。”

但兩種精神的本質卻天差地別,騎士精神源於歐洲封建社會的上等階層,本質上是一種閉合的貴族文化,其精神內核在於注重身份、恪守契約和個人修養,發展到現代就是對社會秩序和法律的遵守以及整體道德底線的提升,而中國的俠義精神,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遊俠文化,是下層社會背離主流文化的產物,重信用,輕名利,具有自發主義傾向。

為什麼說三代才能出一個貴族,只因為我們缺少這種精神!

中國古代俠客

在價值觀念方面,騎士精神“把義務放在第一位”,對責任和義務契約化,並與宗教信仰相結合,把追逐上帝的神性看做是騎士精神的終極目標,超越了社會契約的範疇,近代歐洲文明所宣揚的理性主義和人文主義就源於此處。

與之相比,中國的俠義精神則散漫許多,“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該出手時就出手”,具有典型的樸素性和隨機性,更像是內心情緒在外界環境刺激條件下迸發的產物。

“權力的遊戲”中,騎士精神幾乎貫穿始終,例如奈德斯塔克不顧個人及家族安危,揭發瑟曦,為拜拉席恩家族盡忠,而私生子斯諾在長大後,主動要求加入守夜人,守衛冰雪長城,最令人唏噓的是弒君者詹姆,正是他把布蘭從城堡推下去,開啟了血腥的權力遊戲,但他卻是個百分百的騎士,為了拯救百姓,他不惜自毀名譽,殺死瘋王坦格利安,面對仇家斯塔克夫人的請求,他始終信守承諾,而在異鬼入侵的緊要關頭,他拋棄家族,愛情,不顧一切來到臨冬城,兌現作為一名騎士的信仰;而在前幾季中飽受折磨的席恩·葛雷喬伊也在騎士精神的感召下實現了救贖,他放棄了求生的機會,來到臨冬城,並主動要求保護布蘭,可以預見的是,他將用生命完成終極救贖。當然,還有年幼而果決的莫爾蒙小姐,放下屠刀追尋命運的獵狗。。。

為什麼說三代才能出一個貴族,只因為我們缺少這種精神!

弒君者詹姆

一直以迂腐木訥形象示人的布蕾妮,同樣是個標準的騎士,她答應了領主斯塔克夫人,要保護她的女兒珊莎,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離不棄,當心願達成,她又選擇忠於信仰,留在臨冬城,為捍衛騎士的榮耀與信仰,貢獻最後一份力量。正如他們在火爐前的對話,小惡魔說到:奇怪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曾經與斯塔克家族為敵,只是時間不同而已,如今我們卻齊聚他們家的城堡,齊心協力保護她。而有所思的布蕾妮卻面無表情的說道:至少我們死的光榮!

這種群體性的、自發的使命感,共同構成了《權力的遊戲》的終極價值觀,他們都知道自己會死在這裡,卻沒有人臨陣脫逃,他們捐棄成見,同舟共濟,捍衛的不再是包含舊神、七神、光之王等駁雜的宗教信仰,而是他們從小受到的騎士榮耀精神教育,性別、種族、膚色、家族、仇怨,一切都在宏大的主流價值觀中匯聚融合,進而形成強大的向心力,正如中世紀主教在騎士晉封儀式上說道的那樣:強敵當前,無畏不懼! 果敢忠義,無愧上帝!耿正直言,寧死不誑! 保護弱者,無怪天理!

為什麼說三代才能出一個貴族,只因為我們缺少這種精神!

詹姆與布蕾妮

日慕點評:

近些年,國內許多富家子弟,開始有計劃的接受各種西方傳統教育,例如從幼年開始,就學習英語,騎馬,擊劍等科目,長大些送到英國留學,力求向傳說中的“貴族子弟”方向發展,其實是誤解了貴族精神含義,在日慕鄉關看來,現階段土豪們所推崇的貴族精神,實質就是歐洲中世紀傳承下來的騎士精神,至於那些流於形式的禮儀,更多是附著在騎士精神內核以外的裝飾品,其本質依然是勇敢的擔當精神和崇高的精神信仰,拋開這兩者談貴族精神,不過是附庸風雅的一種自我陶醉罷了。

最後,讓我們重溫一遍詹姆見證布蕾妮晉封騎士的誓言:以戰士之名,我命你勇往直前,以天父之名,我命你公正無私,以聖母之名,我命你守衛純良!

參考文獻:《冰與火之歌》,《騎士階層》,《豪俠論》,《馬歇爾· 布西科著作集》,《日耳曼尼亞志》,《中世紀騎士制度探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