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手工底槽清壺,真的是原礦的嗎?

顧景舟 收藏 紫砂壺分析 2018-12-05

許多壺友對底槽清有一種天然的好感,我們從礦料上肉眼判斷是根據礦石表面分佈淺色的雞眼來區分的,的確底槽青礦料有雞眼,但有雞眼的礦料不全都是底槽青,可以說,底槽其實是裡面極小的一部分而已。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按照地質構造特點命名底槽清,那麼每一層紫泥的底層紫泥都可稱為底槽青;如果按照名人效應命名底槽青,那底槽青只出產於四號井,因為顧景舟所鍾愛的唯有四號井的底層紫泥。

宜興的丁蜀鎮(當地俗稱“丁山”)處於太湖西岸,地質構造屬於沉積岩。因為地勢低,所以被風化的岩石粉砂在風搬和水運的作用下就在低窪的地方沉積下來,經過許多地質世紀層層堆積。但在每一層,含鐵量高、比重大、形狀不規則(不便於滾動)的顆粒肯定首先沉積,而那些含有機物豐富(如動植物屍體腐敗後的生成物)的顆粒因為比重輕就會沉積在表層。於是,紫砂礦的分佈就呈現上層有機成分多、含鐵少、底層有機成分少、含鐵多的規律。有機成分中富含低熔點的鉀、鈉、鈣等成分(富含這些有機物,也正是粘土的特點),這些有機物對泥料的可塑性和燒成溫度都有明顯影響。分佈在底層的紫砂泥,含鐵量高,有機物少,所以泥料乾澀,製作和燒製時容易出現斷裂的情況。但是因為低熔點的有機物少,所以吃溫高,燒結溫度寬泛。壺藝人一般將好做、好燒分佈於上層的紫砂泥稱為嫩泥,而將不好做、不好燒、分佈在底層的紫砂泥稱為老泥。儘管老泥不好做不好燒,但是玩壺的人卻是喜歡,因為吃溫高,紫的顏色更為周正,給人一副厚重莊嚴的感覺。

現在底槽清的泥料很少,半手工的壺,一般我們不會拿底槽清做的,浪費泥料,所以很多人買個半手工的回來說是底槽清,基本上我說的是基本上沒可能。

半手工底槽清壺,真的是原礦的嗎?

半手工底槽清壺,真的是原礦的嗎?

底槽清的上面的雞眼很多,這個是原礦石!

半手工底槽清壺,真的是原礦的嗎?

半手工底槽清壺,真的是原礦的嗎?

關於底槽清的燒製,很多人家裡屯了底槽清,但是真正燒製上面卻不是很在意,和普通泥料一樣電窯燒,2到3次,就結束了,這樣燒出來的壺,沒有把底料裡面的礦物質成份氧化還原出來,沒有燒出泥料的本色。簡單的說法,沒熟,沒有吃到氣氛。

一般我們會燒3次,第一次用平板窯,燒好之後看泥料,再用氣窯燒一次,然後在用氣窯燒一次。

所以底槽清一般新的壺,沒有泡養過的,壺底和壺身,壺蓋上面的顏色有一點色差,但是2次茶水一泡,就沒有了,原礦的底槽清3日泡養愛不釋手,包漿以後更是漂亮 。

我不知道別人捨得不捨得用底槽清做半手工,反正我家裡從來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一個提醒新人買壺的時候 碰到底槽清仔細看看清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