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


"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在收藏界,時常流傳著種種撿漏的傳奇“神話”和故事。有數字顯示,目前每十個人當中就有一位收藏愛好者,加之各類收藏節目的熱播,古玩市場無不顯示出“全民收藏”時代到來的火暴場面。那麼,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如何才能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收藏到自己心儀的藏品呢?

撿漏故事大揭底

故事之一:前些年,某大街拓寬改造時挖地基,挖出來的耀州窯完整器及殘件數量驚人。一次,一個農民工就挖出了一個耀州窯的梅瓶,15塊錢賣給來工地上“撿漏”的人,這件梅瓶後來到了古玩商手裡,賣到70多萬的高價。類似現在很多店面裡擺放的耀州瓷當時挖出來不下百十餘件,大都以幾百塊錢的價錢賣了,現在每件價值都在十幾萬元以上。


"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在收藏界,時常流傳著種種撿漏的傳奇“神話”和故事。有數字顯示,目前每十個人當中就有一位收藏愛好者,加之各類收藏節目的熱播,古玩市場無不顯示出“全民收藏”時代到來的火暴場面。那麼,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如何才能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收藏到自己心儀的藏品呢?

撿漏故事大揭底

故事之一:前些年,某大街拓寬改造時挖地基,挖出來的耀州窯完整器及殘件數量驚人。一次,一個農民工就挖出了一個耀州窯的梅瓶,15塊錢賣給來工地上“撿漏”的人,這件梅瓶後來到了古玩商手裡,賣到70多萬的高價。類似現在很多店面裡擺放的耀州瓷當時挖出來不下百十餘件,大都以幾百塊錢的價錢賣了,現在每件價值都在十幾萬元以上。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故事之二:某工地,一個農民工挖出來不少玉器、瓷器。有個古玩商路過工地,這個農民工從床底下拿出來一個明代青花的大罐,對他說,這東西我沒用,你給我買兩盒煙就給你,這個人就以兩盒煙換回來這個大罐。後來一萬塊錢賣給一個古玩商,古玩商請專家鑑定得知這是個明初的永樂青花大罐,如果不是有些殘缺的話,價值幾百萬元。(存疑,很多工地領頭的都跟古玩老闆溝通好了,挖到東西第一時間聯繫的就是古玩老闆,所以……)


"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在收藏界,時常流傳著種種撿漏的傳奇“神話”和故事。有數字顯示,目前每十個人當中就有一位收藏愛好者,加之各類收藏節目的熱播,古玩市場無不顯示出“全民收藏”時代到來的火暴場面。那麼,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如何才能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收藏到自己心儀的藏品呢?

撿漏故事大揭底

故事之一:前些年,某大街拓寬改造時挖地基,挖出來的耀州窯完整器及殘件數量驚人。一次,一個農民工就挖出了一個耀州窯的梅瓶,15塊錢賣給來工地上“撿漏”的人,這件梅瓶後來到了古玩商手裡,賣到70多萬的高價。類似現在很多店面裡擺放的耀州瓷當時挖出來不下百十餘件,大都以幾百塊錢的價錢賣了,現在每件價值都在十幾萬元以上。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故事之二:某工地,一個農民工挖出來不少玉器、瓷器。有個古玩商路過工地,這個農民工從床底下拿出來一個明代青花的大罐,對他說,這東西我沒用,你給我買兩盒煙就給你,這個人就以兩盒煙換回來這個大罐。後來一萬塊錢賣給一個古玩商,古玩商請專家鑑定得知這是個明初的永樂青花大罐,如果不是有些殘缺的話,價值幾百萬元。(存疑,很多工地領頭的都跟古玩老闆溝通好了,挖到東西第一時間聯繫的就是古玩老闆,所以……)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故事之三:有師生三人,約好到外地的古玩市場轉轉。一家店裡放著一對唐代鎏金簪子,珍珠鋪底,花形是一對鴛鴦,簪子上面的土還是溼的。師生三人就戲稱說,這還冒著熱氣呢。店主要價1200元,後來討價還價,1000塊錢買了回去,經專家鑑定,這對簪子市場價值七八萬元人民幣。


"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在收藏界,時常流傳著種種撿漏的傳奇“神話”和故事。有數字顯示,目前每十個人當中就有一位收藏愛好者,加之各類收藏節目的熱播,古玩市場無不顯示出“全民收藏”時代到來的火暴場面。那麼,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如何才能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收藏到自己心儀的藏品呢?

撿漏故事大揭底

故事之一:前些年,某大街拓寬改造時挖地基,挖出來的耀州窯完整器及殘件數量驚人。一次,一個農民工就挖出了一個耀州窯的梅瓶,15塊錢賣給來工地上“撿漏”的人,這件梅瓶後來到了古玩商手裡,賣到70多萬的高價。類似現在很多店面裡擺放的耀州瓷當時挖出來不下百十餘件,大都以幾百塊錢的價錢賣了,現在每件價值都在十幾萬元以上。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故事之二:某工地,一個農民工挖出來不少玉器、瓷器。有個古玩商路過工地,這個農民工從床底下拿出來一個明代青花的大罐,對他說,這東西我沒用,你給我買兩盒煙就給你,這個人就以兩盒煙換回來這個大罐。後來一萬塊錢賣給一個古玩商,古玩商請專家鑑定得知這是個明初的永樂青花大罐,如果不是有些殘缺的話,價值幾百萬元。(存疑,很多工地領頭的都跟古玩老闆溝通好了,挖到東西第一時間聯繫的就是古玩老闆,所以……)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故事之三:有師生三人,約好到外地的古玩市場轉轉。一家店裡放著一對唐代鎏金簪子,珍珠鋪底,花形是一對鴛鴦,簪子上面的土還是溼的。師生三人就戲稱說,這還冒著熱氣呢。店主要價1200元,後來討價還價,1000塊錢買了回去,經專家鑑定,這對簪子市場價值七八萬元人民幣。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撿漏需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一位收藏專家王先生講了幾個撿漏的故事作為開場白。提起撿漏,他說,目前在古玩市場,包括古玩店、拍賣行,只要眼力到位,還是有漏可撿的。

現在古玩店層出不窮,但大多開古玩店的對自己的貨品都一知半解,並不完全瞭解藝術品的真假、年代和真正價值,有眼力的藏家還是有漏可撿的。很多人撿不到漏是因為其知識積累和儲備不到位,就是把真品擺在他眼前,他不識貨也沒用。鑑定更是一門綜合學科,一個人只有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實踐磨鍊,才有資格談撿漏。照著書本去撿漏,一定會上當受騙。

當然,要想撿漏還要見多識廣。真品見得多了,古玩的神韻就熟記於心,那種熟悉的感覺是作假作不出來的。收藏家李先生舉例子說,一次,他在某古玩市場發現一件藏品,形狀像個筆筒,高約二十釐米,直徑七八釐米,上面有兩個眼。當時賣家要價200塊錢,看的人很多,但卻沒人買。他準備買的時候,朋友還說買這幹什麼,四不像。其實是他們不識貨,這是個漢代黃釉陶水計時,是用來計時間的工具。這種器型特別少見,他常常去博物館、古玩市場學習,在漢陽陵博物館見過這種器型。於是他當時就果斷買下,這件藏品現在估計價值1萬元以上。

再有,撿漏最好找冷門藏品。“我覺得現在收藏還有漏可撿,首先要瞄準別人不太關心的冷門藏品。”藏家雷先生坦言,他前一陣去古玩市場,收藏了四枚印章。這幾枚印章一般人都不會關心,但懂印章的人一看就知道這些印章刻得很好,材質也好。如果不具備這方面的鑑賞知識,他就會與這幾枚印章失之交臂。

有句古話說:360行,古董為王。古玩這個領域,紛繁龐雜,風險很大,有些人屬於一知半解,就很容易被別人撿了漏。收藏無捷徑可走,知識就是財富,撿漏說白了就是“有知識有眼力的人撿無知識的人的漏”。


"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在收藏界,時常流傳著種種撿漏的傳奇“神話”和故事。有數字顯示,目前每十個人當中就有一位收藏愛好者,加之各類收藏節目的熱播,古玩市場無不顯示出“全民收藏”時代到來的火暴場面。那麼,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如何才能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收藏到自己心儀的藏品呢?

撿漏故事大揭底

故事之一:前些年,某大街拓寬改造時挖地基,挖出來的耀州窯完整器及殘件數量驚人。一次,一個農民工就挖出了一個耀州窯的梅瓶,15塊錢賣給來工地上“撿漏”的人,這件梅瓶後來到了古玩商手裡,賣到70多萬的高價。類似現在很多店面裡擺放的耀州瓷當時挖出來不下百十餘件,大都以幾百塊錢的價錢賣了,現在每件價值都在十幾萬元以上。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故事之二:某工地,一個農民工挖出來不少玉器、瓷器。有個古玩商路過工地,這個農民工從床底下拿出來一個明代青花的大罐,對他說,這東西我沒用,你給我買兩盒煙就給你,這個人就以兩盒煙換回來這個大罐。後來一萬塊錢賣給一個古玩商,古玩商請專家鑑定得知這是個明初的永樂青花大罐,如果不是有些殘缺的話,價值幾百萬元。(存疑,很多工地領頭的都跟古玩老闆溝通好了,挖到東西第一時間聯繫的就是古玩老闆,所以……)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故事之三:有師生三人,約好到外地的古玩市場轉轉。一家店裡放著一對唐代鎏金簪子,珍珠鋪底,花形是一對鴛鴦,簪子上面的土還是溼的。師生三人就戲稱說,這還冒著熱氣呢。店主要價1200元,後來討價還價,1000塊錢買了回去,經專家鑑定,這對簪子市場價值七八萬元人民幣。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撿漏需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一位收藏專家王先生講了幾個撿漏的故事作為開場白。提起撿漏,他說,目前在古玩市場,包括古玩店、拍賣行,只要眼力到位,還是有漏可撿的。

現在古玩店層出不窮,但大多開古玩店的對自己的貨品都一知半解,並不完全瞭解藝術品的真假、年代和真正價值,有眼力的藏家還是有漏可撿的。很多人撿不到漏是因為其知識積累和儲備不到位,就是把真品擺在他眼前,他不識貨也沒用。鑑定更是一門綜合學科,一個人只有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實踐磨鍊,才有資格談撿漏。照著書本去撿漏,一定會上當受騙。

當然,要想撿漏還要見多識廣。真品見得多了,古玩的神韻就熟記於心,那種熟悉的感覺是作假作不出來的。收藏家李先生舉例子說,一次,他在某古玩市場發現一件藏品,形狀像個筆筒,高約二十釐米,直徑七八釐米,上面有兩個眼。當時賣家要價200塊錢,看的人很多,但卻沒人買。他準備買的時候,朋友還說買這幹什麼,四不像。其實是他們不識貨,這是個漢代黃釉陶水計時,是用來計時間的工具。這種器型特別少見,他常常去博物館、古玩市場學習,在漢陽陵博物館見過這種器型。於是他當時就果斷買下,這件藏品現在估計價值1萬元以上。

再有,撿漏最好找冷門藏品。“我覺得現在收藏還有漏可撿,首先要瞄準別人不太關心的冷門藏品。”藏家雷先生坦言,他前一陣去古玩市場,收藏了四枚印章。這幾枚印章一般人都不會關心,但懂印章的人一看就知道這些印章刻得很好,材質也好。如果不具備這方面的鑑賞知識,他就會與這幾枚印章失之交臂。

有句古話說:360行,古董為王。古玩這個領域,紛繁龐雜,風險很大,有些人屬於一知半解,就很容易被別人撿了漏。收藏無捷徑可走,知識就是財富,撿漏說白了就是“有知識有眼力的人撿無知識的人的漏”。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撿漏小心中了圈套

現在的古玩市場幾乎沒有便宜漏可撿。這道理很簡單,如果有人告訴你有漏可撿,他自己怎麼不去撿,這本身就是一個圈套。

李先生舉例說,有朋友甲喜歡收藏,甲把一件藏品放在某古玩店裡,託人跟李四說,某店裡有件好藏品。李四想買這個藏品,找甲來鑑定,甲一口咬定這藏品是真的,能值五千塊錢。於是李四就買了,買回來後有人說他買的藏品不對,於是,李四跑到店裡退貨,店主卻說,藏品是別人寄放在店裡賣的,他只能找藏品的主人來解決。此時李四才知道,藏品是甲的,他買的時候找的鑑定家居然也是甲。

當然,收藏不要聽故事。藏家雷先生說,編故事是文物小商販的慣用伎倆,編故事的人往往看上去憨厚老實,說出來的故事讓人心動不已,心急的收藏者正好中了人家早已設好的陷阱。

收藏還要有平和的心態。只要自己喜歡,無論真假、什麼年代,哪怕是現代工藝品,買回來玩玩,陶冶一些情操也挺好。千萬不能抱著撿大漏一夜暴富的心態,這樣的人往往會被騙。雷先生說,一次他在古玩市場發現了一幅石憲章的八尺對開的條幅,他一看就是石老的真跡。賣字的人要價400元,他給了600元。回來裝裱好,非常大氣、漂亮。他還收藏有一對石獅,是在農村無意中撿來的,曾經有老闆要用一輛奔馳500和他換,他都婉言謝絕了,他的收藏純粹是一種研究、欣賞和把玩,並不在乎東西值多少錢。


"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在收藏界,時常流傳著種種撿漏的傳奇“神話”和故事。有數字顯示,目前每十個人當中就有一位收藏愛好者,加之各類收藏節目的熱播,古玩市場無不顯示出“全民收藏”時代到來的火暴場面。那麼,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如何才能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收藏到自己心儀的藏品呢?

撿漏故事大揭底

故事之一:前些年,某大街拓寬改造時挖地基,挖出來的耀州窯完整器及殘件數量驚人。一次,一個農民工就挖出了一個耀州窯的梅瓶,15塊錢賣給來工地上“撿漏”的人,這件梅瓶後來到了古玩商手裡,賣到70多萬的高價。類似現在很多店面裡擺放的耀州瓷當時挖出來不下百十餘件,大都以幾百塊錢的價錢賣了,現在每件價值都在十幾萬元以上。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故事之二:某工地,一個農民工挖出來不少玉器、瓷器。有個古玩商路過工地,這個農民工從床底下拿出來一個明代青花的大罐,對他說,這東西我沒用,你給我買兩盒煙就給你,這個人就以兩盒煙換回來這個大罐。後來一萬塊錢賣給一個古玩商,古玩商請專家鑑定得知這是個明初的永樂青花大罐,如果不是有些殘缺的話,價值幾百萬元。(存疑,很多工地領頭的都跟古玩老闆溝通好了,挖到東西第一時間聯繫的就是古玩老闆,所以……)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故事之三:有師生三人,約好到外地的古玩市場轉轉。一家店裡放著一對唐代鎏金簪子,珍珠鋪底,花形是一對鴛鴦,簪子上面的土還是溼的。師生三人就戲稱說,這還冒著熱氣呢。店主要價1200元,後來討價還價,1000塊錢買了回去,經專家鑑定,這對簪子市場價值七八萬元人民幣。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撿漏需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一位收藏專家王先生講了幾個撿漏的故事作為開場白。提起撿漏,他說,目前在古玩市場,包括古玩店、拍賣行,只要眼力到位,還是有漏可撿的。

現在古玩店層出不窮,但大多開古玩店的對自己的貨品都一知半解,並不完全瞭解藝術品的真假、年代和真正價值,有眼力的藏家還是有漏可撿的。很多人撿不到漏是因為其知識積累和儲備不到位,就是把真品擺在他眼前,他不識貨也沒用。鑑定更是一門綜合學科,一個人只有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實踐磨鍊,才有資格談撿漏。照著書本去撿漏,一定會上當受騙。

當然,要想撿漏還要見多識廣。真品見得多了,古玩的神韻就熟記於心,那種熟悉的感覺是作假作不出來的。收藏家李先生舉例子說,一次,他在某古玩市場發現一件藏品,形狀像個筆筒,高約二十釐米,直徑七八釐米,上面有兩個眼。當時賣家要價200塊錢,看的人很多,但卻沒人買。他準備買的時候,朋友還說買這幹什麼,四不像。其實是他們不識貨,這是個漢代黃釉陶水計時,是用來計時間的工具。這種器型特別少見,他常常去博物館、古玩市場學習,在漢陽陵博物館見過這種器型。於是他當時就果斷買下,這件藏品現在估計價值1萬元以上。

再有,撿漏最好找冷門藏品。“我覺得現在收藏還有漏可撿,首先要瞄準別人不太關心的冷門藏品。”藏家雷先生坦言,他前一陣去古玩市場,收藏了四枚印章。這幾枚印章一般人都不會關心,但懂印章的人一看就知道這些印章刻得很好,材質也好。如果不具備這方面的鑑賞知識,他就會與這幾枚印章失之交臂。

有句古話說:360行,古董為王。古玩這個領域,紛繁龐雜,風險很大,有些人屬於一知半解,就很容易被別人撿了漏。收藏無捷徑可走,知識就是財富,撿漏說白了就是“有知識有眼力的人撿無知識的人的漏”。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撿漏小心中了圈套

現在的古玩市場幾乎沒有便宜漏可撿。這道理很簡單,如果有人告訴你有漏可撿,他自己怎麼不去撿,這本身就是一個圈套。

李先生舉例說,有朋友甲喜歡收藏,甲把一件藏品放在某古玩店裡,託人跟李四說,某店裡有件好藏品。李四想買這個藏品,找甲來鑑定,甲一口咬定這藏品是真的,能值五千塊錢。於是李四就買了,買回來後有人說他買的藏品不對,於是,李四跑到店裡退貨,店主卻說,藏品是別人寄放在店裡賣的,他只能找藏品的主人來解決。此時李四才知道,藏品是甲的,他買的時候找的鑑定家居然也是甲。

當然,收藏不要聽故事。藏家雷先生說,編故事是文物小商販的慣用伎倆,編故事的人往往看上去憨厚老實,說出來的故事讓人心動不已,心急的收藏者正好中了人家早已設好的陷阱。

收藏還要有平和的心態。只要自己喜歡,無論真假、什麼年代,哪怕是現代工藝品,買回來玩玩,陶冶一些情操也挺好。千萬不能抱著撿大漏一夜暴富的心態,這樣的人往往會被騙。雷先生說,一次他在古玩市場發現了一幅石憲章的八尺對開的條幅,他一看就是石老的真跡。賣字的人要價400元,他給了600元。回來裝裱好,非常大氣、漂亮。他還收藏有一對石獅,是在農村無意中撿來的,曾經有老闆要用一輛奔馳500和他換,他都婉言謝絕了,他的收藏純粹是一種研究、欣賞和把玩,並不在乎東西值多少錢。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鑑別藏品真假有竅門

要想識別藏品真假,一定要和藏品交朋友。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多看。看實物,抓住任何機會看真品。舉例來說,路上有黃金和翡翠兩塊,95%的人肯定會拿走黃金,而5%的人認識翡翠,知道翡翠的價值遠遠高於黃金,知識就是財富。

二、多問。多請教行家、專家,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以提升眼力。

三、多跑。坐在家裡,對照書本收藏,是萬萬不可取的,遠沒有勤快地跑到市場、博物館看實物以提高自己的鑑別水平來得快。藏家李先生說他經常到博物館去學習,在市場上遇到真品時,他就能一眼認出來,這樣才有了撿漏的機會。

現在的古玩鑑定,要用否定法而不是以前的認定法。李先生說,他的訣竅就是一票否決法:藏品的幾個特徵有一點不對,就被否決了。認定法則不夠保險,假如鑑別一件藏品要根據其六個方面特徵,專家一看,五個方面都對,就有一個特徵不對,總會認為應該問題不大,其實往往就上當了。


"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在收藏界,時常流傳著種種撿漏的傳奇“神話”和故事。有數字顯示,目前每十個人當中就有一位收藏愛好者,加之各類收藏節目的熱播,古玩市場無不顯示出“全民收藏”時代到來的火暴場面。那麼,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如何才能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收藏到自己心儀的藏品呢?

撿漏故事大揭底

故事之一:前些年,某大街拓寬改造時挖地基,挖出來的耀州窯完整器及殘件數量驚人。一次,一個農民工就挖出了一個耀州窯的梅瓶,15塊錢賣給來工地上“撿漏”的人,這件梅瓶後來到了古玩商手裡,賣到70多萬的高價。類似現在很多店面裡擺放的耀州瓷當時挖出來不下百十餘件,大都以幾百塊錢的價錢賣了,現在每件價值都在十幾萬元以上。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故事之二:某工地,一個農民工挖出來不少玉器、瓷器。有個古玩商路過工地,這個農民工從床底下拿出來一個明代青花的大罐,對他說,這東西我沒用,你給我買兩盒煙就給你,這個人就以兩盒煙換回來這個大罐。後來一萬塊錢賣給一個古玩商,古玩商請專家鑑定得知這是個明初的永樂青花大罐,如果不是有些殘缺的話,價值幾百萬元。(存疑,很多工地領頭的都跟古玩老闆溝通好了,挖到東西第一時間聯繫的就是古玩老闆,所以……)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故事之三:有師生三人,約好到外地的古玩市場轉轉。一家店裡放著一對唐代鎏金簪子,珍珠鋪底,花形是一對鴛鴦,簪子上面的土還是溼的。師生三人就戲稱說,這還冒著熱氣呢。店主要價1200元,後來討價還價,1000塊錢買了回去,經專家鑑定,這對簪子市場價值七八萬元人民幣。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撿漏需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一位收藏專家王先生講了幾個撿漏的故事作為開場白。提起撿漏,他說,目前在古玩市場,包括古玩店、拍賣行,只要眼力到位,還是有漏可撿的。

現在古玩店層出不窮,但大多開古玩店的對自己的貨品都一知半解,並不完全瞭解藝術品的真假、年代和真正價值,有眼力的藏家還是有漏可撿的。很多人撿不到漏是因為其知識積累和儲備不到位,就是把真品擺在他眼前,他不識貨也沒用。鑑定更是一門綜合學科,一個人只有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實踐磨鍊,才有資格談撿漏。照著書本去撿漏,一定會上當受騙。

當然,要想撿漏還要見多識廣。真品見得多了,古玩的神韻就熟記於心,那種熟悉的感覺是作假作不出來的。收藏家李先生舉例子說,一次,他在某古玩市場發現一件藏品,形狀像個筆筒,高約二十釐米,直徑七八釐米,上面有兩個眼。當時賣家要價200塊錢,看的人很多,但卻沒人買。他準備買的時候,朋友還說買這幹什麼,四不像。其實是他們不識貨,這是個漢代黃釉陶水計時,是用來計時間的工具。這種器型特別少見,他常常去博物館、古玩市場學習,在漢陽陵博物館見過這種器型。於是他當時就果斷買下,這件藏品現在估計價值1萬元以上。

再有,撿漏最好找冷門藏品。“我覺得現在收藏還有漏可撿,首先要瞄準別人不太關心的冷門藏品。”藏家雷先生坦言,他前一陣去古玩市場,收藏了四枚印章。這幾枚印章一般人都不會關心,但懂印章的人一看就知道這些印章刻得很好,材質也好。如果不具備這方面的鑑賞知識,他就會與這幾枚印章失之交臂。

有句古話說:360行,古董為王。古玩這個領域,紛繁龐雜,風險很大,有些人屬於一知半解,就很容易被別人撿了漏。收藏無捷徑可走,知識就是財富,撿漏說白了就是“有知識有眼力的人撿無知識的人的漏”。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撿漏小心中了圈套

現在的古玩市場幾乎沒有便宜漏可撿。這道理很簡單,如果有人告訴你有漏可撿,他自己怎麼不去撿,這本身就是一個圈套。

李先生舉例說,有朋友甲喜歡收藏,甲把一件藏品放在某古玩店裡,託人跟李四說,某店裡有件好藏品。李四想買這個藏品,找甲來鑑定,甲一口咬定這藏品是真的,能值五千塊錢。於是李四就買了,買回來後有人說他買的藏品不對,於是,李四跑到店裡退貨,店主卻說,藏品是別人寄放在店裡賣的,他只能找藏品的主人來解決。此時李四才知道,藏品是甲的,他買的時候找的鑑定家居然也是甲。

當然,收藏不要聽故事。藏家雷先生說,編故事是文物小商販的慣用伎倆,編故事的人往往看上去憨厚老實,說出來的故事讓人心動不已,心急的收藏者正好中了人家早已設好的陷阱。

收藏還要有平和的心態。只要自己喜歡,無論真假、什麼年代,哪怕是現代工藝品,買回來玩玩,陶冶一些情操也挺好。千萬不能抱著撿大漏一夜暴富的心態,這樣的人往往會被騙。雷先生說,一次他在古玩市場發現了一幅石憲章的八尺對開的條幅,他一看就是石老的真跡。賣字的人要價400元,他給了600元。回來裝裱好,非常大氣、漂亮。他還收藏有一對石獅,是在農村無意中撿來的,曾經有老闆要用一輛奔馳500和他換,他都婉言謝絕了,他的收藏純粹是一種研究、欣賞和把玩,並不在乎東西值多少錢。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鑑別藏品真假有竅門

要想識別藏品真假,一定要和藏品交朋友。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多看。看實物,抓住任何機會看真品。舉例來說,路上有黃金和翡翠兩塊,95%的人肯定會拿走黃金,而5%的人認識翡翠,知道翡翠的價值遠遠高於黃金,知識就是財富。

二、多問。多請教行家、專家,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以提升眼力。

三、多跑。坐在家裡,對照書本收藏,是萬萬不可取的,遠沒有勤快地跑到市場、博物館看實物以提高自己的鑑別水平來得快。藏家李先生說他經常到博物館去學習,在市場上遇到真品時,他就能一眼認出來,這樣才有了撿漏的機會。

現在的古玩鑑定,要用否定法而不是以前的認定法。李先生說,他的訣竅就是一票否決法:藏品的幾個特徵有一點不對,就被否決了。認定法則不夠保險,假如鑑別一件藏品要根據其六個方面特徵,專家一看,五個方面都對,就有一個特徵不對,總會認為應該問題不大,其實往往就上當了。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在古玩圈裡,有些寶貝不一定想出手才讓你看的,真懂才有相互切磋的必要。傳統七十二行,古玩為大,原因是所有人在古玩行裡才能體現真正的平等。過去乾隆皇帝不怕別的但是會敬畏古玩行家三分。說明真正的古玩行家不會把任何人放在眼裡,不管你是誰,佩服的只能是有道性的眼力人。古玩行之所以有諸多的規矩或習慣,也是歷代古玩商和藏家們總結經驗教訓後形成的,流傳至今大體上有如下一些情況:

1、過去古玩行看貨自古不問來路。你就是再怎麼問,持有人也絕對不會說實話。不像今天的拍賣行,藏品要看流傳有序(說明高仿厲害、眼力退化和行業複雜)

2、發現店家拿出來的貨有問題,在過去是口朝下輕輕地放下藏品,你要給店家說出子醜寅卯來。懂規矩的店家要請客給錢(學費),不懂規矩的就無所謂,拍屁股走人,但店家是很害怕的。

3、貨主持有古玩欲賣出時必須先開價。賣家不開價,買家絕不會給價。這是防備貨主賣古玩是假,摸行情估價格是真。另外,賣家開價太高,買家有權不還價。如果買賣雙方因價格分歧沒有成交,賣家另找下家洽商仍未成交返回第一買家時,第一買家一般也不會購買了。

4、內行的商家和藏家對容易損壞的瓷器、玉器、玻璃器、珠寶等古玩都不會手遞手傳看,而是要等對方將物品放置在固定物體上之後才拿取觀賞,萬一物品損壞責任自明。不同的器物有不同的拿法,如果發現對方上手方法不合規矩便被視為外行,行家不會拿出其他古玩供其欣賞,也不會進行交流或交易了。

5、如果商品被買方損壞,自然包賠,但價格會有商量,貨主也會作出適當讓步,但不會低於成本價,破損商品歸買方所有。

6、買賣雙方進行交易時不應有第三者在場,不懂行規的勸其離開,懂行規的會主動迴避。因為交易信息被洩露極易造成各種糾紛和誤解。

7、古玩交易不單純是價格上的較量,更重要的是知識和眼力上的較量。無論是買家買假了還是賣家賣漏了,均不能退貨或找後賬。因為古玩交易憑的就是眼力和實力,外行不懂也不敢買,敢買必須要懂。買家也許買假買貴,賣家也許賣漏賣低,買賣雙方都承擔著一定的風險,古玩行很忌諱買方退貨與賣方找後賬。但在行裡熟悉圈內利用彼此信任關係而企圖賣高價或者不對路之貨者,應該退賠,並逐出圈內。

8、古玩商之間在購買古玩時存在競爭,在售賣古玩時卻不存在競爭。原因是每件古玩商品都有其獨特性,購進的渠道和價格也不一樣,其可比性就小多了。

9、買家只能詢問古玩的賣價,不能打聽其買入價格,賣方只能報賣價,絕不會洩露自己的進貨價格。

10、行內的商家和藏家都不會向對方詢問古玩的進貨價格,因為這些商業信息是對外保密的。


"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在收藏界,時常流傳著種種撿漏的傳奇“神話”和故事。有數字顯示,目前每十個人當中就有一位收藏愛好者,加之各類收藏節目的熱播,古玩市場無不顯示出“全民收藏”時代到來的火暴場面。那麼,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如何才能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收藏到自己心儀的藏品呢?

撿漏故事大揭底

故事之一:前些年,某大街拓寬改造時挖地基,挖出來的耀州窯完整器及殘件數量驚人。一次,一個農民工就挖出了一個耀州窯的梅瓶,15塊錢賣給來工地上“撿漏”的人,這件梅瓶後來到了古玩商手裡,賣到70多萬的高價。類似現在很多店面裡擺放的耀州瓷當時挖出來不下百十餘件,大都以幾百塊錢的價錢賣了,現在每件價值都在十幾萬元以上。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故事之二:某工地,一個農民工挖出來不少玉器、瓷器。有個古玩商路過工地,這個農民工從床底下拿出來一個明代青花的大罐,對他說,這東西我沒用,你給我買兩盒煙就給你,這個人就以兩盒煙換回來這個大罐。後來一萬塊錢賣給一個古玩商,古玩商請專家鑑定得知這是個明初的永樂青花大罐,如果不是有些殘缺的話,價值幾百萬元。(存疑,很多工地領頭的都跟古玩老闆溝通好了,挖到東西第一時間聯繫的就是古玩老闆,所以……)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故事之三:有師生三人,約好到外地的古玩市場轉轉。一家店裡放著一對唐代鎏金簪子,珍珠鋪底,花形是一對鴛鴦,簪子上面的土還是溼的。師生三人就戲稱說,這還冒著熱氣呢。店主要價1200元,後來討價還價,1000塊錢買了回去,經專家鑑定,這對簪子市場價值七八萬元人民幣。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撿漏需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一位收藏專家王先生講了幾個撿漏的故事作為開場白。提起撿漏,他說,目前在古玩市場,包括古玩店、拍賣行,只要眼力到位,還是有漏可撿的。

現在古玩店層出不窮,但大多開古玩店的對自己的貨品都一知半解,並不完全瞭解藝術品的真假、年代和真正價值,有眼力的藏家還是有漏可撿的。很多人撿不到漏是因為其知識積累和儲備不到位,就是把真品擺在他眼前,他不識貨也沒用。鑑定更是一門綜合學科,一個人只有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實踐磨鍊,才有資格談撿漏。照著書本去撿漏,一定會上當受騙。

當然,要想撿漏還要見多識廣。真品見得多了,古玩的神韻就熟記於心,那種熟悉的感覺是作假作不出來的。收藏家李先生舉例子說,一次,他在某古玩市場發現一件藏品,形狀像個筆筒,高約二十釐米,直徑七八釐米,上面有兩個眼。當時賣家要價200塊錢,看的人很多,但卻沒人買。他準備買的時候,朋友還說買這幹什麼,四不像。其實是他們不識貨,這是個漢代黃釉陶水計時,是用來計時間的工具。這種器型特別少見,他常常去博物館、古玩市場學習,在漢陽陵博物館見過這種器型。於是他當時就果斷買下,這件藏品現在估計價值1萬元以上。

再有,撿漏最好找冷門藏品。“我覺得現在收藏還有漏可撿,首先要瞄準別人不太關心的冷門藏品。”藏家雷先生坦言,他前一陣去古玩市場,收藏了四枚印章。這幾枚印章一般人都不會關心,但懂印章的人一看就知道這些印章刻得很好,材質也好。如果不具備這方面的鑑賞知識,他就會與這幾枚印章失之交臂。

有句古話說:360行,古董為王。古玩這個領域,紛繁龐雜,風險很大,有些人屬於一知半解,就很容易被別人撿了漏。收藏無捷徑可走,知識就是財富,撿漏說白了就是“有知識有眼力的人撿無知識的人的漏”。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撿漏小心中了圈套

現在的古玩市場幾乎沒有便宜漏可撿。這道理很簡單,如果有人告訴你有漏可撿,他自己怎麼不去撿,這本身就是一個圈套。

李先生舉例說,有朋友甲喜歡收藏,甲把一件藏品放在某古玩店裡,託人跟李四說,某店裡有件好藏品。李四想買這個藏品,找甲來鑑定,甲一口咬定這藏品是真的,能值五千塊錢。於是李四就買了,買回來後有人說他買的藏品不對,於是,李四跑到店裡退貨,店主卻說,藏品是別人寄放在店裡賣的,他只能找藏品的主人來解決。此時李四才知道,藏品是甲的,他買的時候找的鑑定家居然也是甲。

當然,收藏不要聽故事。藏家雷先生說,編故事是文物小商販的慣用伎倆,編故事的人往往看上去憨厚老實,說出來的故事讓人心動不已,心急的收藏者正好中了人家早已設好的陷阱。

收藏還要有平和的心態。只要自己喜歡,無論真假、什麼年代,哪怕是現代工藝品,買回來玩玩,陶冶一些情操也挺好。千萬不能抱著撿大漏一夜暴富的心態,這樣的人往往會被騙。雷先生說,一次他在古玩市場發現了一幅石憲章的八尺對開的條幅,他一看就是石老的真跡。賣字的人要價400元,他給了600元。回來裝裱好,非常大氣、漂亮。他還收藏有一對石獅,是在農村無意中撿來的,曾經有老闆要用一輛奔馳500和他換,他都婉言謝絕了,他的收藏純粹是一種研究、欣賞和把玩,並不在乎東西值多少錢。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鑑別藏品真假有竅門

要想識別藏品真假,一定要和藏品交朋友。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多看。看實物,抓住任何機會看真品。舉例來說,路上有黃金和翡翠兩塊,95%的人肯定會拿走黃金,而5%的人認識翡翠,知道翡翠的價值遠遠高於黃金,知識就是財富。

二、多問。多請教行家、專家,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以提升眼力。

三、多跑。坐在家裡,對照書本收藏,是萬萬不可取的,遠沒有勤快地跑到市場、博物館看實物以提高自己的鑑別水平來得快。藏家李先生說他經常到博物館去學習,在市場上遇到真品時,他就能一眼認出來,這樣才有了撿漏的機會。

現在的古玩鑑定,要用否定法而不是以前的認定法。李先生說,他的訣竅就是一票否決法:藏品的幾個特徵有一點不對,就被否決了。認定法則不夠保險,假如鑑別一件藏品要根據其六個方面特徵,專家一看,五個方面都對,就有一個特徵不對,總會認為應該問題不大,其實往往就上當了。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在古玩圈裡,有些寶貝不一定想出手才讓你看的,真懂才有相互切磋的必要。傳統七十二行,古玩為大,原因是所有人在古玩行裡才能體現真正的平等。過去乾隆皇帝不怕別的但是會敬畏古玩行家三分。說明真正的古玩行家不會把任何人放在眼裡,不管你是誰,佩服的只能是有道性的眼力人。古玩行之所以有諸多的規矩或習慣,也是歷代古玩商和藏家們總結經驗教訓後形成的,流傳至今大體上有如下一些情況:

1、過去古玩行看貨自古不問來路。你就是再怎麼問,持有人也絕對不會說實話。不像今天的拍賣行,藏品要看流傳有序(說明高仿厲害、眼力退化和行業複雜)

2、發現店家拿出來的貨有問題,在過去是口朝下輕輕地放下藏品,你要給店家說出子醜寅卯來。懂規矩的店家要請客給錢(學費),不懂規矩的就無所謂,拍屁股走人,但店家是很害怕的。

3、貨主持有古玩欲賣出時必須先開價。賣家不開價,買家絕不會給價。這是防備貨主賣古玩是假,摸行情估價格是真。另外,賣家開價太高,買家有權不還價。如果買賣雙方因價格分歧沒有成交,賣家另找下家洽商仍未成交返回第一買家時,第一買家一般也不會購買了。

4、內行的商家和藏家對容易損壞的瓷器、玉器、玻璃器、珠寶等古玩都不會手遞手傳看,而是要等對方將物品放置在固定物體上之後才拿取觀賞,萬一物品損壞責任自明。不同的器物有不同的拿法,如果發現對方上手方法不合規矩便被視為外行,行家不會拿出其他古玩供其欣賞,也不會進行交流或交易了。

5、如果商品被買方損壞,自然包賠,但價格會有商量,貨主也會作出適當讓步,但不會低於成本價,破損商品歸買方所有。

6、買賣雙方進行交易時不應有第三者在場,不懂行規的勸其離開,懂行規的會主動迴避。因為交易信息被洩露極易造成各種糾紛和誤解。

7、古玩交易不單純是價格上的較量,更重要的是知識和眼力上的較量。無論是買家買假了還是賣家賣漏了,均不能退貨或找後賬。因為古玩交易憑的就是眼力和實力,外行不懂也不敢買,敢買必須要懂。買家也許買假買貴,賣家也許賣漏賣低,買賣雙方都承擔著一定的風險,古玩行很忌諱買方退貨與賣方找後賬。但在行裡熟悉圈內利用彼此信任關係而企圖賣高價或者不對路之貨者,應該退賠,並逐出圈內。

8、古玩商之間在購買古玩時存在競爭,在售賣古玩時卻不存在競爭。原因是每件古玩商品都有其獨特性,購進的渠道和價格也不一樣,其可比性就小多了。

9、買家只能詢問古玩的賣價,不能打聽其買入價格,賣方只能報賣價,絕不會洩露自己的進貨價格。

10、行內的商家和藏家都不會向對方詢問古玩的進貨價格,因為這些商業信息是對外保密的。


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


11、古玩商之間有時會合夥買貨,但一定是在互相熟悉和信任的前提之下合作。買後約定銷售價格、利潤分配比例,並委託一方負責銷售。

12、古玩商的強項是能識別真假,準確評估價格,但是辨偽知識和價格信息都不會輕易透露,因為這些是他們生存的重要手段。

13、當有買家將看中的商品拿在手中與賣方商談時,其他對此商品也有興趣的買家不能在旁發表任何意見,也不能參與競買,應保持適當距離等待。如交易未成,商品被放回原處後方可上手與賣方商談。

14、古玩商和收藏愛好者絕不與偷盜、強買強賣、欺行霸市及不遵守行規的人做任何交易。

15、在古玩行,誰都有眼力不濟的時候,打眼是常有的事。真正打眼過的行家和店家是輕易不會提及的,除非是同道好友。作為店家,行圈裡不會輕易“殺人”的,因為這種手段無疑於自殺。

16、作為真正的古玩店家,不會輕易收徒和傳授古玩鑑別的,除非碰見德才兼備有緣分的人。

17、在圈子裡,得到上品,講的是緣分和財路,專想“撿漏”的人,往往會載“大跟頭”,之後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

18、在收藏圈,藏而不真,鬼也。藏而不精,爛也。藏而不究,愚也。

一個真正的藏家,上升到最高境界就則是:做人、做事、做學問,要體現古玩的終極價值。

想了解更多的行業知識(瓷、玉、書、雜、奇石等)、市場行情、鑑賞知識、藏品參與電視節目、理性轉讓、廣告片、微電影、活動策劃等歡迎下方留言或關注頭條號私信給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