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銘專欄|油茶

小麥 棉花 美食 陝菜網 陝菜網 2017-08-02

陝西人愛喝油茶,尤其是關中人,以老年為最。特別在農村,家有老人,子女若孝敬,常做了油茶侍奉。冬天每早喝一碗,圖個暖和、痛快,營養豐富,有益於健康。

何金銘專欄|油茶

油茶有多種多樣。質量大不相同。上等的,油多面好,製作精細,伴有各式果品。民間配方:牛油、羊油各一斤,清油二斤,麵粉八斤;先在鍋內放油,燒七八成熱時放面,不停地攪拌,炒至顏色發黃,入缸,壓擠平整。冷透後成塊狀,切而食之。食時用水煮作糊狀,加調料。還可加核桃仁、花生米、芝麻等。吃時有就石子饃的。

何金銘專欄|油茶

普通的,先將麵粉蒸熟,後用清油炒黃,一斤麵粉用一兩油即可。炒時加上花椒麵、茴香面、鹽等調料。吃時入鍋加水燒作糊狀,此時加紅白蘿蔔丁、豆腐丁、白菜丁等,潑蔥花,也可加點黃豆。這樣的油茶,省工省料,營養豐富,冬季常吃頗有好處。東府各縣春節末了,多有吃油茶的,算是對大量剩餘食物的一次清理,各種食品皆可放入油茶中,泡而食之。

何金銘專欄|油茶

與油茶類似而列入下等的炒麵,則是平頭百姓過去的家常飯。其法:豌豆、大麥、小麥,各三分之一,不加油,在熱鍋中炒熟,再磨成粉,去皮,儲備待食。吃時可以只用開水燙作稠糊狀,一般不加任何東西,幹吃可以加點糖。也有放入鍋內,加水後攪拌成稀糊狀的。關中許多地方產柿子,有人用軟柿子去皮,以其稀糊和炒麵,成糊狀後吃,別有風味;可以熱吃,更適宜涼吃,冬天可以吃,夏天吃更好。舊時農村學生到城市讀書,多有上一種叫做開水灶的,即只管開水,不管主食及菜餚,便有不少鄉里娃帶了炒麵之類,在開水灶上打一碗水攪拌了吃,現在自然已經極少,甚至沒有。這是人民生活改善的一個反映。

何金銘專欄|油茶

關中和西安的油茶多種多樣,並且有很多名貴品種,值得大書特書。

壺壺油茶。流行於寶雞。其法把麵粉、調和麵加涼水攪拌成稠糊糊,慢慢的倒在開水鍋裡攪勻,加進杏仁、芝麻、醬油、鹽、胡椒粉、味精等,用小火邊燒邊攪,大約二十分鐘後,顏色變成醬黃色就熟了。然後裝進一個很大的銅壺裡,放在火爐上,喝時倒入小碗。舊時集市上有專門叫賣的。現在多放在保溫瓶裡,隨倒隨喝。由於有杏仁等美味,清香可口。這可以稱之為油茶的另類,因為它不像一般油茶那樣先炒麵粉然後沖泡飲用。

何金銘專欄|油茶

疙瘩油茶。西安市回族風味小吃。一般油茶都以稀稠均勻、無疙瘩為上,這種油茶反其道而行之,偏偏豎起一面“我有疙瘩”的旗子。這疙瘩櫻桃般大小,質地酥鬆,入口即可化解,其香味,用陝西話說,叫做“荃”。喝後齒頰留香。製作時需先放入部分麵粉,邊攪邊使之形成疙瘩,然後放入其餘麵粉攪炒至熟。疙瘩油茶在食用時常加進幾條麻花,油茶爽潤,麻花勁軟,別有風味。

何金銘專欄|油茶

大銅壺油茶。商洛地區的油茶,是盛在大銅壺裡出售的,叫做大銅壺油茶。那壺猶如老北京茶館裡用的那種大銅茶壺。大腹便便,還嚴嚴實實包了棉布和棉花,據說要裝五斤棉花。商州城裡有一家最有名,就叫“大銅壺油茶”。丹鳳城也有一家很有名,因為徐厚老漢在城裡賣了一輩子的油茶,又稱“徐厚油茶”。這徐厚的大銅壺油茶不只用小麥麵粉,還用了一部分玉米麵粉,不是摻假,有了七分之一的玉米麵粉,確有一種不可名狀的清香異趣。商洛地區的油茶也是夜宵,洛南城裡的大銅壺油茶已經成為入夜後的一景。

何金銘專欄|油茶

三原油茶。三原舊時曾是陝西文化重鎮,又是是陝西重要商埠,所以飯菜零食與飲食文化都有很大特色。這裡的油茶很有些與眾不同的地方。一則不用單一的油料,而是用牛油、羊油與菜籽油的混合油來炒炒麵。認為這樣可以保證茶沫黃亮,茶味清香。二則必定要在油茶裡添加一些調味品,如芥茉,不喜歡芥茉的,就要放些小麻頁。三則大多還要打個荷包蛋進去,或者泡了熱蒸饃和鋼盔吃。總之,比較講究。

何金銘專欄|油茶

西安城裡不少人也愛吃油茶。有自己製作的。大多買了來吃。早晨起來,衝一碗喝,當牛奶,當豆漿,更多些滋味,更多些營養。回族同胞賣的油茶,製作精細,滋味甜美;牛骨髓油茶營養豐富,名氣很大,不少人買了來送人,多有送到北京和外省去的。

何金銘簡介:原陝西省省委祕書長、陝西飲食文化研究學者、原三秦文化研究會會長

“陝菜網”微信平臺由陝西仁和萬國律師事務所劉陸訓、劉瑞、金凌律師團隊提供法律服務,如有侵權行為,必將追究責任。轉載請聯繫“陝菜網”公眾平臺

關鍵詞搜索陝菜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