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茶葉”的“大視界”:帶富鄉鄰齊種茶

種植業 合作社 農業 中國三農網 2017-04-30

綠色是多彩貴州的主色,茶葉是綠色貴州的珍寶。2006年起貴州省涉茶的59.4萬貧困群眾,目前已脫貧57.7萬人。小小茶葉,正在成為越來越多農戶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一上隔山門,稀飯幾大盆……”在餘慶縣花山苗族鄉萬里村隔山門組的白茶種植基地,種茶大戶朱光發給記者說起了一首過去流傳的“歌謠”。曾經當過村主任的朱光發說,“歌謠”裡唱的正是當地過去貧窮面貌的真實寫照。但隨著五年前他帶著村裡人搞起了茶葉種植後,村裡的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我們這個組有13戶人家有小車了,收入10萬的人家有9戶左右。我們有這個茶葉支撐,哪個都很可觀的。”

從窮變富,離不開綠色茶葉這個功臣。五年前,朱光發兩兄弟帶著村民,從無到有最終大面積發展茶園,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既讓大家解除了後顧之憂,又掌握了先進的管理經驗。如今在隔山門,種植白茶的農戶有22戶,茶園面積達1800畝,因為都是按照“乾淨茶”的標準來進行種植管理,今年一開春,農戶們的茶青全部被訂購一空。回想走過的種茶路,朱光發說發展是越來越好,“第一個階段就是我們半信半疑的階段:這個茶能不能賺得了錢?第一年沒有人種的,就我兩兄弟先種了130多畝;第二年到第三年的時候,政府貼息貸款,資金來了,我們不懂技術,茶葉怎麼管;第三個階段就是我們雄心勃勃的階段,政府引進了外商,由他們給我們提供肥料、技術還有資金,這樣我們就不用擔心,只管種。”

在湄潭縣抄樂鎮,也有一個遠近聞名的落花屯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彭忠同樣是想方設法帶領著大家種茶致富。落花屯茶葉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09年7月,最初加入的有6個人,涉及茶園面積850畝;成立不到兩年,合作社就有623戶近2000人,茶園面積5000多畝。說起辦合作社的經驗,彭忠回答說:“父老鄉親跟著我栽種茶葉,就開始給他們組織農資去採購,當時肥料採購過來拉到我們農戶手裡是125塊一包,而當時市場上烤煙複合肥是200塊一包,茶農非常高興。”

頭腦靈活的彭忠總是對鄉親們以誠相待,於是,合作社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加入者。隨著加入合作社的人數不斷增加,彭忠制定了肥料、農藥、銷售等方面的“五統一”標準,又帶著大家修通村公路、建加工廠、引進設備,還簽訂了出口的訂單。從茶葉種植逐漸轉向加工,實現了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對於合作社未來的發展,彭忠開始了新的謀劃。

相關文章:新疆天池民俗風情園成為農牧民的“致富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