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說」 曹德旺的美國工廠:高強度低薪酬的中國工人搶走了美國人的飯碗'

"


"


「牛角說」 曹德旺的美國工廠:高強度低薪酬的中國工人搶走了美國人的飯碗

"別讓曹德旺跑了!"這是 2016 年年底中國互聯網上傳出來的聲音。曹德旺是誰?世界著名汽車玻璃生產商福耀玻璃的創始人。而他另一個廣為人知的身份是慈善家,這 33 年來,曹德旺做的公益捐贈累計已達到 70 億,因此他被媒體稱為"首善"。

而這樣一個企業家要跑,跑哪兒去?美國。曹德旺打算投資 5 億美元,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代頓建立分廠。本來這事兒我們應該揚眉吐氣才對,中國資本家終於要去"剝削"美國工人了。但輿論怎麼會發出"別讓曹德旺跑了"的呼籲呢?因為這一次曹德旺走得有點迫不得已。

事情源於一段採訪視頻,曹德旺在節目中以一塊玻璃的製造為例,逐項將中美兩國的經商成本進行對比,稱一塊玻璃在美國製造比在中國製造總利潤高很多。

我們來看看曹德旺這筆賬是怎麼算的。首先,當然是勞動力成本,在曹德旺看來,目前美國的勞動力成本仍然高於中國,藍領工資成本是中國的 8 倍,而白領則是中國的兩倍多,這是中國佔優勢的地方。然而勞動力成本只是成本的一部分,在其他成本的比拼上,美國全面勝出。

比如說土地基本不要錢(當然這可能和俄亥俄州急需招商引資有關),比如電價是中國的一半,比如天然氣價格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除此以外還有運輸成本,曹德旺的玻璃直接賣給美國本土汽車廠商,不需要跨越太平洋,更別忘了美國的高速公路是免費的。

而在稅收方面,曹德旺說中國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出 35%。最後綜合算下來,在美國設廠比在中國居然能"多賺百分之十幾"。這還只是我們看得見的成本,還有一些隱形成本沒有算進去,比如行政審批的速度。這直接影響了一家企業從投資建設到獲得利潤的時間成本。

曹德旺終究是"跑了",跑到了硬幣的另一面,那面長什麼樣?這次投資是否成功,我們不得而知。而就在這兩天,一部名為《美國工廠》的紀錄片突然就火了。這部紀錄片剛好把硬幣翻了過來,讓我們看到福耀玻璃在美國的生存狀況。對曹德旺老先生來說,中國有中國的問題,美國有美國的糟心事。

"


「牛角說」 曹德旺的美國工廠:高強度低薪酬的中國工人搶走了美國人的飯碗

"別讓曹德旺跑了!"這是 2016 年年底中國互聯網上傳出來的聲音。曹德旺是誰?世界著名汽車玻璃生產商福耀玻璃的創始人。而他另一個廣為人知的身份是慈善家,這 33 年來,曹德旺做的公益捐贈累計已達到 70 億,因此他被媒體稱為"首善"。

而這樣一個企業家要跑,跑哪兒去?美國。曹德旺打算投資 5 億美元,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代頓建立分廠。本來這事兒我們應該揚眉吐氣才對,中國資本家終於要去"剝削"美國工人了。但輿論怎麼會發出"別讓曹德旺跑了"的呼籲呢?因為這一次曹德旺走得有點迫不得已。

事情源於一段採訪視頻,曹德旺在節目中以一塊玻璃的製造為例,逐項將中美兩國的經商成本進行對比,稱一塊玻璃在美國製造比在中國製造總利潤高很多。

我們來看看曹德旺這筆賬是怎麼算的。首先,當然是勞動力成本,在曹德旺看來,目前美國的勞動力成本仍然高於中國,藍領工資成本是中國的 8 倍,而白領則是中國的兩倍多,這是中國佔優勢的地方。然而勞動力成本只是成本的一部分,在其他成本的比拼上,美國全面勝出。

比如說土地基本不要錢(當然這可能和俄亥俄州急需招商引資有關),比如電價是中國的一半,比如天然氣價格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除此以外還有運輸成本,曹德旺的玻璃直接賣給美國本土汽車廠商,不需要跨越太平洋,更別忘了美國的高速公路是免費的。

而在稅收方面,曹德旺說中國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出 35%。最後綜合算下來,在美國設廠比在中國居然能"多賺百分之十幾"。這還只是我們看得見的成本,還有一些隱形成本沒有算進去,比如行政審批的速度。這直接影響了一家企業從投資建設到獲得利潤的時間成本。

曹德旺終究是"跑了",跑到了硬幣的另一面,那面長什麼樣?這次投資是否成功,我們不得而知。而就在這兩天,一部名為《美國工廠》的紀錄片突然就火了。這部紀錄片剛好把硬幣翻了過來,讓我們看到福耀玻璃在美國的生存狀況。對曹德旺老先生來說,中國有中國的問題,美國有美國的糟心事。

「牛角說」 曹德旺的美國工廠:高強度低薪酬的中國工人搶走了美國人的飯碗

這部紀錄片或許可以換個名字,叫"中國老闆大戰美國工會"。紀錄片的出品人很有來頭,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奧巴馬親自出馬,我們也就大約能瞭解這部紀錄片的底色了,這當然是一部代表民主黨價值觀、謳歌工會力量的電影。而工會,恰恰是資本家們最深惡痛絕的存在。

曹德旺投資建廠的代頓,位於俄亥俄州,而這個州正處於美國的"鐵鏽地帶"。所謂"鐵鏽地帶",指的是位於五大湖地區的幾個州,他們是美國的老工業基地。而隨著製造業轉移,這些州已經沒落了。NBA 球隊騎士隊所在的克利夫蘭,就位於俄亥俄州。在球隊奪冠的官方紀錄片裡,談到了這個州的經濟蕭條和人口外流。

如今曹德旺選擇在這裡建廠,完全是看重了這裡完善的基礎設施和低廉的成本。然而在美國,什麼成本都可以壓縮,唯獨人力成本不可以,因為美國有工會。

在美國工會的力量非常強大,一方面,工會有組織罷工的權力,這是他們強有力的談判籌碼。而另一方面,工會強大的動員能力讓他們能夠影響選舉,這讓他們獲得了政治資本。在影片裡我們就能看到,當地有很多議員跑過來為工會站臺背書。

在這部影片裡,工會始終是缺席的,就像《碧血劍》裡的金蛇郎君,人未出場,江湖上卻到處是他的傳說。所以工會似乎是個很了不得的存在,把以曹老闆為首的資方襯托得好像是大反派。

影片裡一個女工說,以前在通用公司上班的時候,時薪達到了 29 美元,那時候孩子想買球鞋,她連想都不想。如今時薪只有 12 美元,她花錢的時候得掂量一下了。不僅僅是工資,當年還有更好的福利,更多的休息時間,更安全的工作環境 …… 資方當然不是慈善家,這一切都是工會為他們爭取來的。

然而到最後,這位超級英雄也並未出現,留給少數工人無盡的遺憾。更多工人對建立工會投出了反對票,因為他們知道這個超級英雄未必能拯救自己。對資方來說,工會為工人爭取的這一切都意味著高成本,而高成本在市場上就意味著低競爭力。

最終,高昂的人力成本讓美國資本家們"跑路了",工人們下崗了,曾經的工業基地變成了"鐵鏽地帶"。所以現在擺在工人面前的,不是收入高低的問題,而是有沒有工作的問題。就像豆瓣的一位網友評價說,過去,工人們抱團組織工會,反抗資本家的剝削。如今,工人們爭著搶著,尋求資本家的剝削。

而這部影片裡最耐人尋味的部分,是中國工人和美國工人的對比。影片裡曹德旺拉了一批美國高管去參觀福耀中國工廠。結果中國工廠的軍事化管理把美國人嚇傻了,中國工會和資方心連心也把美國人看呆了,中國企業的年會讓美國人完全不知所云。


"


「牛角說」 曹德旺的美國工廠:高強度低薪酬的中國工人搶走了美國人的飯碗

"別讓曹德旺跑了!"這是 2016 年年底中國互聯網上傳出來的聲音。曹德旺是誰?世界著名汽車玻璃生產商福耀玻璃的創始人。而他另一個廣為人知的身份是慈善家,這 33 年來,曹德旺做的公益捐贈累計已達到 70 億,因此他被媒體稱為"首善"。

而這樣一個企業家要跑,跑哪兒去?美國。曹德旺打算投資 5 億美元,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代頓建立分廠。本來這事兒我們應該揚眉吐氣才對,中國資本家終於要去"剝削"美國工人了。但輿論怎麼會發出"別讓曹德旺跑了"的呼籲呢?因為這一次曹德旺走得有點迫不得已。

事情源於一段採訪視頻,曹德旺在節目中以一塊玻璃的製造為例,逐項將中美兩國的經商成本進行對比,稱一塊玻璃在美國製造比在中國製造總利潤高很多。

我們來看看曹德旺這筆賬是怎麼算的。首先,當然是勞動力成本,在曹德旺看來,目前美國的勞動力成本仍然高於中國,藍領工資成本是中國的 8 倍,而白領則是中國的兩倍多,這是中國佔優勢的地方。然而勞動力成本只是成本的一部分,在其他成本的比拼上,美國全面勝出。

比如說土地基本不要錢(當然這可能和俄亥俄州急需招商引資有關),比如電價是中國的一半,比如天然氣價格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除此以外還有運輸成本,曹德旺的玻璃直接賣給美國本土汽車廠商,不需要跨越太平洋,更別忘了美國的高速公路是免費的。

而在稅收方面,曹德旺說中國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出 35%。最後綜合算下來,在美國設廠比在中國居然能"多賺百分之十幾"。這還只是我們看得見的成本,還有一些隱形成本沒有算進去,比如行政審批的速度。這直接影響了一家企業從投資建設到獲得利潤的時間成本。

曹德旺終究是"跑了",跑到了硬幣的另一面,那面長什麼樣?這次投資是否成功,我們不得而知。而就在這兩天,一部名為《美國工廠》的紀錄片突然就火了。這部紀錄片剛好把硬幣翻了過來,讓我們看到福耀玻璃在美國的生存狀況。對曹德旺老先生來說,中國有中國的問題,美國有美國的糟心事。

「牛角說」 曹德旺的美國工廠:高強度低薪酬的中國工人搶走了美國人的飯碗

這部紀錄片或許可以換個名字,叫"中國老闆大戰美國工會"。紀錄片的出品人很有來頭,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奧巴馬親自出馬,我們也就大約能瞭解這部紀錄片的底色了,這當然是一部代表民主黨價值觀、謳歌工會力量的電影。而工會,恰恰是資本家們最深惡痛絕的存在。

曹德旺投資建廠的代頓,位於俄亥俄州,而這個州正處於美國的"鐵鏽地帶"。所謂"鐵鏽地帶",指的是位於五大湖地區的幾個州,他們是美國的老工業基地。而隨著製造業轉移,這些州已經沒落了。NBA 球隊騎士隊所在的克利夫蘭,就位於俄亥俄州。在球隊奪冠的官方紀錄片裡,談到了這個州的經濟蕭條和人口外流。

如今曹德旺選擇在這裡建廠,完全是看重了這裡完善的基礎設施和低廉的成本。然而在美國,什麼成本都可以壓縮,唯獨人力成本不可以,因為美國有工會。

在美國工會的力量非常強大,一方面,工會有組織罷工的權力,這是他們強有力的談判籌碼。而另一方面,工會強大的動員能力讓他們能夠影響選舉,這讓他們獲得了政治資本。在影片裡我們就能看到,當地有很多議員跑過來為工會站臺背書。

在這部影片裡,工會始終是缺席的,就像《碧血劍》裡的金蛇郎君,人未出場,江湖上卻到處是他的傳說。所以工會似乎是個很了不得的存在,把以曹老闆為首的資方襯托得好像是大反派。

影片裡一個女工說,以前在通用公司上班的時候,時薪達到了 29 美元,那時候孩子想買球鞋,她連想都不想。如今時薪只有 12 美元,她花錢的時候得掂量一下了。不僅僅是工資,當年還有更好的福利,更多的休息時間,更安全的工作環境 …… 資方當然不是慈善家,這一切都是工會為他們爭取來的。

然而到最後,這位超級英雄也並未出現,留給少數工人無盡的遺憾。更多工人對建立工會投出了反對票,因為他們知道這個超級英雄未必能拯救自己。對資方來說,工會為工人爭取的這一切都意味著高成本,而高成本在市場上就意味著低競爭力。

最終,高昂的人力成本讓美國資本家們"跑路了",工人們下崗了,曾經的工業基地變成了"鐵鏽地帶"。所以現在擺在工人面前的,不是收入高低的問題,而是有沒有工作的問題。就像豆瓣的一位網友評價說,過去,工人們抱團組織工會,反抗資本家的剝削。如今,工人們爭著搶著,尋求資本家的剝削。

而這部影片裡最耐人尋味的部分,是中國工人和美國工人的對比。影片裡曹德旺拉了一批美國高管去參觀福耀中國工廠。結果中國工廠的軍事化管理把美國人嚇傻了,中國工會和資方心連心也把美國人看呆了,中國企業的年會讓美國人完全不知所云。


「牛角說」 曹德旺的美國工廠:高強度低薪酬的中國工人搶走了美國人的飯碗

中國工人那種高強度的工作狀態和低廉的工資水平,很容易讓人想起"血汗工廠"或"低人權優勢"這些詞。但這樣對比的背後,卻揭示了一個經濟學原理:同行是冤家。我們總是把勞資雙方看做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但真相是,馬雲的敵人是劉強東,而美國工人的敵人是中國工人。

正是中國工人這種高強度、低薪酬的工作狀態搶走了美國工人的飯碗,而美國工人想要保住飯碗,就只能降低自己的薪酬,並且更加努力工作。最起碼,結合著美國其他成本優勢,工人的薪酬要降到讓企業盈利的水平。所以對美國工人來說,要麼接受這個工資水平,要麼失去工作。

我想這也是發達國家的人們反對全球化的原因。因為全球化不是工人的全球化,而是資本的全球化。資本可以選擇任何成本低的地方投資建廠。而工人和他們的工會,還有他們的各項法律和政策,卻只能留在自己國家。

這部紀錄片,或許想展示失去工會的美國工人的苦悶,或許還想展示失去休息權和福利待遇的中國工人的艱辛。但它無意中卻提供了一個啟示,就是美國工人的今天就是中國工人的明天。當我們開始致力於提高薪酬,爭取福利待遇的時候,就是資本離開的時候,更廉價的東南亞勞動力在等著他們。

影片的結尾,福耀玻璃已經僱傭了超過 2300 名員工,遠遠超過當初 500 人的承諾,而且廠子已經開始盈利。似乎放棄抵抗之後,一切都在朝向好的一面發展。然而左派藝術家們不會就這麼放過資本家,他們留下了一個可怕的場景——自動化的機器正在入場。

這不免又讓人想起了工會。早年工會的一大任務,就是阻止新技術的推廣。而在這個工廠裡,失去工會的工人們對此無能為力,所以我想"戰爭"遠沒有結束。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人類會再次掀起一場砸爛機器的"盧德運動"。

寫到這裡,捫心自問,我發現自己未免過於理性,而理性的另一面是冷酷無情。或許我所闡述的宏觀道理都對,但卻忘記了大時代背景下個體的命運。忘記了那些失業的人,那些在血汗工廠裡艱苦勞作的人。市場自有其規律,但代價卻是吞噬了很多人的生活。

美國經濟專欄作家亨利 · 黑茲利特寫過一篇文章叫《詛咒機器》。他說:"當今(指 1946 年)的全球人口是 18 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形成規模前的 3 倍,因此也可以說,是機器使人口得以增加。如果沒有近現代機器,這個世界根本無法養活那麼多人。"

但同時他也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也就是失業群體所遭受的即時後果。這是所有工業和經濟進步都必將帶來的個人悲劇。黑茲利特評價說:"然而與毀滅相比,這並不算嚴重。"可嚴不嚴重,恐怕只有每個深陷其中的人自己才知道。

而在影片裡,人們要麼失去工作,沒有尊嚴地回到姐姐施捨給自己的地下室生活;要麼去一個沒有工會保護、設立在美國的"中國工廠"打卡上班。這兩個選項,怎麼看都像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新文化報評論員 牛角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新文化報評論】創作,在今日頭條獨家發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