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美國有可能搶走中國的製造業嗎?'

"

近幾日,一部紀錄片《美國工廠》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原因無他,因為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伕婦投資出品的首部電影,衝這來頭不少人都挺感興趣。

本以為又是一個落入俗套的製造業故事,沒想到卻很有深度,它主要說的是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建廠,中美僱員面臨眾多文化和價值觀相互衝撞的故事。

企業、工人、工會間三者的衝突

2008年經濟危機後,通用汽車宣告破產,在代頓市關閉了最後一家工廠。而福耀玻璃以一種"救世主"的姿態讓這家倒閉的工廠重獲新生,大量的工作機會讓當地人重新振奮起來

原本失業的工人們又獲得了新的工作機會,生活又一次迎來了希望。

"

近幾日,一部紀錄片《美國工廠》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原因無他,因為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伕婦投資出品的首部電影,衝這來頭不少人都挺感興趣。

本以為又是一個落入俗套的製造業故事,沒想到卻很有深度,它主要說的是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建廠,中美僱員面臨眾多文化和價值觀相互衝撞的故事。

企業、工人、工會間三者的衝突

2008年經濟危機後,通用汽車宣告破產,在代頓市關閉了最後一家工廠。而福耀玻璃以一種"救世主"的姿態讓這家倒閉的工廠重獲新生,大量的工作機會讓當地人重新振奮起來

原本失業的工人們又獲得了新的工作機會,生活又一次迎來了希望。

奧巴馬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美國有可能搶走中國的製造業嗎?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工人開始抱怨福耀工作環境艱苦,對繁重的勞務、悶熱的環境愈發難以忍受。

相較於原通用汽車給出的時薪29美元,福耀玻璃只能給出14美元,面對巨大的心理落差,於是有員工謀劃建立工會,以求爭取工人權益(美國的工會權力非常大,最常見的就是罷工),但中方管理層堅決不同意,認為這會妨礙工廠的效率,雙方僵持不下。

在美國員工眼裡,中國人態度強硬、行為粗暴;而在中國員工看來,美國人態度懶惰、業績低下。

矛盾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於是"玻璃大王"曹德旺決定讓美國工廠的中層幹部們,一起到中國的總部參觀一下。

這些人一到中國才發現中國工廠的工人效率極高,一天能生產的合格產品數量是美國工廠的數倍。

中方人員簡陋的宿舍,基本沒有休息日的工作時間,卻沒有任何怨言。

"

近幾日,一部紀錄片《美國工廠》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原因無他,因為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伕婦投資出品的首部電影,衝這來頭不少人都挺感興趣。

本以為又是一個落入俗套的製造業故事,沒想到卻很有深度,它主要說的是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建廠,中美僱員面臨眾多文化和價值觀相互衝撞的故事。

企業、工人、工會間三者的衝突

2008年經濟危機後,通用汽車宣告破產,在代頓市關閉了最後一家工廠。而福耀玻璃以一種"救世主"的姿態讓這家倒閉的工廠重獲新生,大量的工作機會讓當地人重新振奮起來

原本失業的工人們又獲得了新的工作機會,生活又一次迎來了希望。

奧巴馬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美國有可能搶走中國的製造業嗎?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工人開始抱怨福耀工作環境艱苦,對繁重的勞務、悶熱的環境愈發難以忍受。

相較於原通用汽車給出的時薪29美元,福耀玻璃只能給出14美元,面對巨大的心理落差,於是有員工謀劃建立工會,以求爭取工人權益(美國的工會權力非常大,最常見的就是罷工),但中方管理層堅決不同意,認為這會妨礙工廠的效率,雙方僵持不下。

在美國員工眼裡,中國人態度強硬、行為粗暴;而在中國員工看來,美國人態度懶惰、業績低下。

矛盾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於是"玻璃大王"曹德旺決定讓美國工廠的中層幹部們,一起到中國的總部參觀一下。

這些人一到中國才發現中國工廠的工人效率極高,一天能生產的合格產品數量是美國工廠的數倍。

中方人員簡陋的宿舍,基本沒有休息日的工作時間,卻沒有任何怨言。

奧巴馬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美國有可能搶走中國的製造業嗎?

這些美國主管回國後,開始學著中國工廠中的管理模式,鼓勵、督促員工。而面對工會問題,由於福耀還向LRI(勞動諮詢研究所,是一個反工會的諮詢組織)支付了100萬美元進行干預,工會的建立最終以失敗告終。

為了撫平"戰爭"後的心理創傷,加強企業凝聚力,最終福耀以給不鬧事的工人時薪上漲2美元這一方案解決了這次內部矛盾。

曹德旺為什麼要去美國建工廠

看完這個記錄片,不少人心中冒出了一個疑問,曹德旺為什麼要去美國建工廠?

還記得當初曹德旺要去美國建廠,不少中國媒體用上了"別讓曹德旺跑了"這樣聳人聽聞的標題,認為中國製造業競爭力要下降了

曹德旺甚至多次在公共場合回答"中國天然氣2塊2一立方,美國只要7毛錢;美國的電價也只有中國的一半,才3毛錢。"更有中國媒體替曹德旺編出了一條"辦企業不用像在國內一樣請客送禮,看上領導臉色"的理由。

在紀錄片中,其實曹德旺也有提到一些,就是讓美國人改變對中國人的看法。

"

近幾日,一部紀錄片《美國工廠》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原因無他,因為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伕婦投資出品的首部電影,衝這來頭不少人都挺感興趣。

本以為又是一個落入俗套的製造業故事,沒想到卻很有深度,它主要說的是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建廠,中美僱員面臨眾多文化和價值觀相互衝撞的故事。

企業、工人、工會間三者的衝突

2008年經濟危機後,通用汽車宣告破產,在代頓市關閉了最後一家工廠。而福耀玻璃以一種"救世主"的姿態讓這家倒閉的工廠重獲新生,大量的工作機會讓當地人重新振奮起來

原本失業的工人們又獲得了新的工作機會,生活又一次迎來了希望。

奧巴馬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美國有可能搶走中國的製造業嗎?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工人開始抱怨福耀工作環境艱苦,對繁重的勞務、悶熱的環境愈發難以忍受。

相較於原通用汽車給出的時薪29美元,福耀玻璃只能給出14美元,面對巨大的心理落差,於是有員工謀劃建立工會,以求爭取工人權益(美國的工會權力非常大,最常見的就是罷工),但中方管理層堅決不同意,認為這會妨礙工廠的效率,雙方僵持不下。

在美國員工眼裡,中國人態度強硬、行為粗暴;而在中國員工看來,美國人態度懶惰、業績低下。

矛盾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於是"玻璃大王"曹德旺決定讓美國工廠的中層幹部們,一起到中國的總部參觀一下。

這些人一到中國才發現中國工廠的工人效率極高,一天能生產的合格產品數量是美國工廠的數倍。

中方人員簡陋的宿舍,基本沒有休息日的工作時間,卻沒有任何怨言。

奧巴馬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美國有可能搶走中國的製造業嗎?

這些美國主管回國後,開始學著中國工廠中的管理模式,鼓勵、督促員工。而面對工會問題,由於福耀還向LRI(勞動諮詢研究所,是一個反工會的諮詢組織)支付了100萬美元進行干預,工會的建立最終以失敗告終。

為了撫平"戰爭"後的心理創傷,加強企業凝聚力,最終福耀以給不鬧事的工人時薪上漲2美元這一方案解決了這次內部矛盾。

曹德旺為什麼要去美國建工廠

看完這個記錄片,不少人心中冒出了一個疑問,曹德旺為什麼要去美國建工廠?

還記得當初曹德旺要去美國建廠,不少中國媒體用上了"別讓曹德旺跑了"這樣聳人聽聞的標題,認為中國製造業競爭力要下降了

曹德旺甚至多次在公共場合回答"中國天然氣2塊2一立方,美國只要7毛錢;美國的電價也只有中國的一半,才3毛錢。"更有中國媒體替曹德旺編出了一條"辦企業不用像在國內一樣請客送禮,看上領導臉色"的理由。

在紀錄片中,其實曹德旺也有提到一些,就是讓美國人改變對中國人的看法。

奧巴馬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美國有可能搶走中國的製造業嗎?

但作為商人怎麼可能不向"錢"看,事實上福耀去美國設廠只有一個原因:玻璃運輸難度大,必須圍繞整車企業就近建廠。福耀在全國9個省份的13個製造基地,全部都是為了配套附近的整車廠。

"

近幾日,一部紀錄片《美國工廠》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原因無他,因為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伕婦投資出品的首部電影,衝這來頭不少人都挺感興趣。

本以為又是一個落入俗套的製造業故事,沒想到卻很有深度,它主要說的是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建廠,中美僱員面臨眾多文化和價值觀相互衝撞的故事。

企業、工人、工會間三者的衝突

2008年經濟危機後,通用汽車宣告破產,在代頓市關閉了最後一家工廠。而福耀玻璃以一種"救世主"的姿態讓這家倒閉的工廠重獲新生,大量的工作機會讓當地人重新振奮起來

原本失業的工人們又獲得了新的工作機會,生活又一次迎來了希望。

奧巴馬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美國有可能搶走中國的製造業嗎?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工人開始抱怨福耀工作環境艱苦,對繁重的勞務、悶熱的環境愈發難以忍受。

相較於原通用汽車給出的時薪29美元,福耀玻璃只能給出14美元,面對巨大的心理落差,於是有員工謀劃建立工會,以求爭取工人權益(美國的工會權力非常大,最常見的就是罷工),但中方管理層堅決不同意,認為這會妨礙工廠的效率,雙方僵持不下。

在美國員工眼裡,中國人態度強硬、行為粗暴;而在中國員工看來,美國人態度懶惰、業績低下。

矛盾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於是"玻璃大王"曹德旺決定讓美國工廠的中層幹部們,一起到中國的總部參觀一下。

這些人一到中國才發現中國工廠的工人效率極高,一天能生產的合格產品數量是美國工廠的數倍。

中方人員簡陋的宿舍,基本沒有休息日的工作時間,卻沒有任何怨言。

奧巴馬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美國有可能搶走中國的製造業嗎?

這些美國主管回國後,開始學著中國工廠中的管理模式,鼓勵、督促員工。而面對工會問題,由於福耀還向LRI(勞動諮詢研究所,是一個反工會的諮詢組織)支付了100萬美元進行干預,工會的建立最終以失敗告終。

為了撫平"戰爭"後的心理創傷,加強企業凝聚力,最終福耀以給不鬧事的工人時薪上漲2美元這一方案解決了這次內部矛盾。

曹德旺為什麼要去美國建工廠

看完這個記錄片,不少人心中冒出了一個疑問,曹德旺為什麼要去美國建工廠?

還記得當初曹德旺要去美國建廠,不少中國媒體用上了"別讓曹德旺跑了"這樣聳人聽聞的標題,認為中國製造業競爭力要下降了

曹德旺甚至多次在公共場合回答"中國天然氣2塊2一立方,美國只要7毛錢;美國的電價也只有中國的一半,才3毛錢。"更有中國媒體替曹德旺編出了一條"辦企業不用像在國內一樣請客送禮,看上領導臉色"的理由。

在紀錄片中,其實曹德旺也有提到一些,就是讓美國人改變對中國人的看法。

奧巴馬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美國有可能搶走中國的製造業嗎?

但作為商人怎麼可能不向"錢"看,事實上福耀去美國設廠只有一個原因:玻璃運輸難度大,必須圍繞整車企業就近建廠。福耀在全國9個省份的13個製造基地,全部都是為了配套附近的整車廠。

奧巴馬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美國有可能搶走中國的製造業嗎?

如果要供應通用在美國本土的汽車工廠,就必須在美國開設工廠。

上映時間意味深長

僅僅從這部紀錄片所呈現的內容去看,很多人會得出結論,美國那間工廠曾經的死亡是因為高度保障造成的低效和惰性,但實際上也並非這麼簡單。

美國製造業曾經很強大,但是現在各種問題擺在那裡,已經完全不能跟上快速發展的國際社會。

自中國進入市場化之後,以高壓高效低工資的優勢,遠遠將美國甩在了身後。回答標題的話,美國根本不可能搶走中國的製造業。

"

近幾日,一部紀錄片《美國工廠》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原因無他,因為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伕婦投資出品的首部電影,衝這來頭不少人都挺感興趣。

本以為又是一個落入俗套的製造業故事,沒想到卻很有深度,它主要說的是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建廠,中美僱員面臨眾多文化和價值觀相互衝撞的故事。

企業、工人、工會間三者的衝突

2008年經濟危機後,通用汽車宣告破產,在代頓市關閉了最後一家工廠。而福耀玻璃以一種"救世主"的姿態讓這家倒閉的工廠重獲新生,大量的工作機會讓當地人重新振奮起來

原本失業的工人們又獲得了新的工作機會,生活又一次迎來了希望。

奧巴馬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美國有可能搶走中國的製造業嗎?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工人開始抱怨福耀工作環境艱苦,對繁重的勞務、悶熱的環境愈發難以忍受。

相較於原通用汽車給出的時薪29美元,福耀玻璃只能給出14美元,面對巨大的心理落差,於是有員工謀劃建立工會,以求爭取工人權益(美國的工會權力非常大,最常見的就是罷工),但中方管理層堅決不同意,認為這會妨礙工廠的效率,雙方僵持不下。

在美國員工眼裡,中國人態度強硬、行為粗暴;而在中國員工看來,美國人態度懶惰、業績低下。

矛盾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於是"玻璃大王"曹德旺決定讓美國工廠的中層幹部們,一起到中國的總部參觀一下。

這些人一到中國才發現中國工廠的工人效率極高,一天能生產的合格產品數量是美國工廠的數倍。

中方人員簡陋的宿舍,基本沒有休息日的工作時間,卻沒有任何怨言。

奧巴馬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美國有可能搶走中國的製造業嗎?

這些美國主管回國後,開始學著中國工廠中的管理模式,鼓勵、督促員工。而面對工會問題,由於福耀還向LRI(勞動諮詢研究所,是一個反工會的諮詢組織)支付了100萬美元進行干預,工會的建立最終以失敗告終。

為了撫平"戰爭"後的心理創傷,加強企業凝聚力,最終福耀以給不鬧事的工人時薪上漲2美元這一方案解決了這次內部矛盾。

曹德旺為什麼要去美國建工廠

看完這個記錄片,不少人心中冒出了一個疑問,曹德旺為什麼要去美國建工廠?

還記得當初曹德旺要去美國建廠,不少中國媒體用上了"別讓曹德旺跑了"這樣聳人聽聞的標題,認為中國製造業競爭力要下降了

曹德旺甚至多次在公共場合回答"中國天然氣2塊2一立方,美國只要7毛錢;美國的電價也只有中國的一半,才3毛錢。"更有中國媒體替曹德旺編出了一條"辦企業不用像在國內一樣請客送禮,看上領導臉色"的理由。

在紀錄片中,其實曹德旺也有提到一些,就是讓美國人改變對中國人的看法。

奧巴馬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美國有可能搶走中國的製造業嗎?

但作為商人怎麼可能不向"錢"看,事實上福耀去美國設廠只有一個原因:玻璃運輸難度大,必須圍繞整車企業就近建廠。福耀在全國9個省份的13個製造基地,全部都是為了配套附近的整車廠。

奧巴馬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美國有可能搶走中國的製造業嗎?

如果要供應通用在美國本土的汽車工廠,就必須在美國開設工廠。

上映時間意味深長

僅僅從這部紀錄片所呈現的內容去看,很多人會得出結論,美國那間工廠曾經的死亡是因為高度保障造成的低效和惰性,但實際上也並非這麼簡單。

美國製造業曾經很強大,但是現在各種問題擺在那裡,已經完全不能跟上快速發展的國際社會。

自中國進入市場化之後,以高壓高效低工資的優勢,遠遠將美國甩在了身後。回答標題的話,美國根本不可能搶走中國的製造業。

奧巴馬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美國有可能搶走中國的製造業嗎?

如果將它放大到國家之間的競爭,不免讓人想到了中美之間的衝突。《外交政策》雜誌作者Michael Hirsh看到了這一點。他最近撰文稱,紀錄片《美國工廠》描述的令人不安的文化衝突,也是包括奧巴馬在內的前幾屆美國政府在對華問題上吃盡苦頭的寫照。

現如今奧巴馬選擇《美國工廠》作為旗下公司的第一部電影作品,還選擇現在這個中美關係敏感的時期上映,顯然意味深刻。

多家美國媒體指出,這也許是對特朗普"逆全球化"政策的一次委婉反擊。

特朗普一直強調是中國人、墨西哥人等搶走了美國人的飯碗,沒有告訴民眾中國也為美國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

有點諷刺的是,特朗普曾承諾給當地工人帶來就業機會,但今年早些時候,俄亥俄州的另一家大型通用汽車工廠又關閉了,而倒最後反而還是福耀玻璃這樣的中國企業給當地帶來了就業機會。

自2018年,福耀的美國工廠開始扭虧為盈,並增長迅速。但在工廠盈利之後,福耀那些僅僅滿足於"活著"的美國員工,卻悄無聲息地步入"死地"。

在這部紀錄片的結尾,福耀工廠似乎找到了解決人力問題的辦法——對工廠進行自動化改造。

"

近幾日,一部紀錄片《美國工廠》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原因無他,因為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伕婦投資出品的首部電影,衝這來頭不少人都挺感興趣。

本以為又是一個落入俗套的製造業故事,沒想到卻很有深度,它主要說的是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建廠,中美僱員面臨眾多文化和價值觀相互衝撞的故事。

企業、工人、工會間三者的衝突

2008年經濟危機後,通用汽車宣告破產,在代頓市關閉了最後一家工廠。而福耀玻璃以一種"救世主"的姿態讓這家倒閉的工廠重獲新生,大量的工作機會讓當地人重新振奮起來

原本失業的工人們又獲得了新的工作機會,生活又一次迎來了希望。

奧巴馬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美國有可能搶走中國的製造業嗎?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工人開始抱怨福耀工作環境艱苦,對繁重的勞務、悶熱的環境愈發難以忍受。

相較於原通用汽車給出的時薪29美元,福耀玻璃只能給出14美元,面對巨大的心理落差,於是有員工謀劃建立工會,以求爭取工人權益(美國的工會權力非常大,最常見的就是罷工),但中方管理層堅決不同意,認為這會妨礙工廠的效率,雙方僵持不下。

在美國員工眼裡,中國人態度強硬、行為粗暴;而在中國員工看來,美國人態度懶惰、業績低下。

矛盾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於是"玻璃大王"曹德旺決定讓美國工廠的中層幹部們,一起到中國的總部參觀一下。

這些人一到中國才發現中國工廠的工人效率極高,一天能生產的合格產品數量是美國工廠的數倍。

中方人員簡陋的宿舍,基本沒有休息日的工作時間,卻沒有任何怨言。

奧巴馬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美國有可能搶走中國的製造業嗎?

這些美國主管回國後,開始學著中國工廠中的管理模式,鼓勵、督促員工。而面對工會問題,由於福耀還向LRI(勞動諮詢研究所,是一個反工會的諮詢組織)支付了100萬美元進行干預,工會的建立最終以失敗告終。

為了撫平"戰爭"後的心理創傷,加強企業凝聚力,最終福耀以給不鬧事的工人時薪上漲2美元這一方案解決了這次內部矛盾。

曹德旺為什麼要去美國建工廠

看完這個記錄片,不少人心中冒出了一個疑問,曹德旺為什麼要去美國建工廠?

還記得當初曹德旺要去美國建廠,不少中國媒體用上了"別讓曹德旺跑了"這樣聳人聽聞的標題,認為中國製造業競爭力要下降了

曹德旺甚至多次在公共場合回答"中國天然氣2塊2一立方,美國只要7毛錢;美國的電價也只有中國的一半,才3毛錢。"更有中國媒體替曹德旺編出了一條"辦企業不用像在國內一樣請客送禮,看上領導臉色"的理由。

在紀錄片中,其實曹德旺也有提到一些,就是讓美國人改變對中國人的看法。

奧巴馬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美國有可能搶走中國的製造業嗎?

但作為商人怎麼可能不向"錢"看,事實上福耀去美國設廠只有一個原因:玻璃運輸難度大,必須圍繞整車企業就近建廠。福耀在全國9個省份的13個製造基地,全部都是為了配套附近的整車廠。

奧巴馬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美國有可能搶走中國的製造業嗎?

如果要供應通用在美國本土的汽車工廠,就必須在美國開設工廠。

上映時間意味深長

僅僅從這部紀錄片所呈現的內容去看,很多人會得出結論,美國那間工廠曾經的死亡是因為高度保障造成的低效和惰性,但實際上也並非這麼簡單。

美國製造業曾經很強大,但是現在各種問題擺在那裡,已經完全不能跟上快速發展的國際社會。

自中國進入市場化之後,以高壓高效低工資的優勢,遠遠將美國甩在了身後。回答標題的話,美國根本不可能搶走中國的製造業。

奧巴馬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美國有可能搶走中國的製造業嗎?

如果將它放大到國家之間的競爭,不免讓人想到了中美之間的衝突。《外交政策》雜誌作者Michael Hirsh看到了這一點。他最近撰文稱,紀錄片《美國工廠》描述的令人不安的文化衝突,也是包括奧巴馬在內的前幾屆美國政府在對華問題上吃盡苦頭的寫照。

現如今奧巴馬選擇《美國工廠》作為旗下公司的第一部電影作品,還選擇現在這個中美關係敏感的時期上映,顯然意味深刻。

多家美國媒體指出,這也許是對特朗普"逆全球化"政策的一次委婉反擊。

特朗普一直強調是中國人、墨西哥人等搶走了美國人的飯碗,沒有告訴民眾中國也為美國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

有點諷刺的是,特朗普曾承諾給當地工人帶來就業機會,但今年早些時候,俄亥俄州的另一家大型通用汽車工廠又關閉了,而倒最後反而還是福耀玻璃這樣的中國企業給當地帶來了就業機會。

自2018年,福耀的美國工廠開始扭虧為盈,並增長迅速。但在工廠盈利之後,福耀那些僅僅滿足於"活著"的美國員工,卻悄無聲息地步入"死地"。

在這部紀錄片的結尾,福耀工廠似乎找到了解決人力問題的辦法——對工廠進行自動化改造。

奧巴馬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美國有可能搶走中國的製造業嗎?

機器與人"搶飯碗"的時代早已到來,不論是中國工人還是美國工人,終將都會被更加廉價更加高速的機械手臂取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